高二(文科班)复习资料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知识要点自主梳理: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财政危机
原因:军队数量增多;官僚机构臃肿;统治者大兴土木,皇室开支不断增大;岁币负担沉重。
表现:冗官、冗兵、冗费,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到英宗时已经入不敷出了。
2.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表现:各地农民、士兵起义不断,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3.民族危机严重
原因:北宋政府的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政策,对辽、西夏采取被动防御的方针。
表现:澶州战役后,与辽签订“澶渊之盟”,与西夏作战屡战屡败,每年给辽、西夏大量“岁币”。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二、王安石变法
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目的: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以巩固封建统治。 措施:以富国、强兵、育才为核心。
1.富国(指导思想是积极开源,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均输法:规定发运使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
市易法: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
青苗法: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
募役法:废除以前按户等轮流充当差役的办法,改为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所需募役的费用。
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居民照户等分派,财力不足的农户可向官府贷款,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
方田均税法:规定清丈土地,然后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赋税负担的依据。
2.强兵(目的是使军队对内足以镇压,对外足以御敌)
将兵法: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选拔有作战经验和有才能的人担任将官,分别教阅戍守当地的军队。
保甲法:每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保丁农闲时训练,维持治安,战时和正规军相参为用。
保马法:废除牧马监,把原占牧地归还民户,推行民户代养官马的办法,并规定了许多优惠政策。
军器监:在开封城内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赏罚。
3.育才
重点是改革科举和改革学校制度,以经义取士,并撰流域《三经新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三、短暂的变法
1.变法的影响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③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
④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⑤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2.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在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②新法过与急进,触犯了守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③宋神宗动摇了变法的决心,对王安石两次罢相。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做宰相,新法被废除。
六、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
七、评价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4、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八、启示教训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同步训练:
1.北宋中期兴起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北宋统治腐朽黑暗 ②财政危机的困扰
③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 ④阶级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北宋政权建立后,巩固皇权首先着眼于 ( )
A.完善中央机构 B.加强武装力量
C.完善地方政权 D.扩大统治基础
3.下列关于北宋初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维护了统一和安定 D.军队增多,战斗力提高
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 )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王安石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 D.均输法
6.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保马法 B.保甲法 C.将兵法 D.科举改革
7.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直接增强国家防御力量的措施是 (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保甲法 D.设军器监
8.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 ( )
A.防止武将专权 B.防止地方专权 C.加强禁军 D.强干弱枝
9.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为解决皇族和中央政府的消费物资供应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均输法
10.王安石在变法中,主编了《三经新义》作为太学的教材,“三经”是( ) ①《诗义》 ②《书义》 ③《周礼义》 ④《易经》 ⑤《春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
北宋诗人韦骧在《钱塘集》中写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请回答:
①材料的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
②据材料归纳王安石变法产生的历史影响。
12.王安石说:“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践“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针,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
②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如何?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③王安石变法的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高二(文科班)复习资料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知识要点自主梳理: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财政危机
原因:军队数量增多;官僚机构臃肿;统治者大兴土木,皇室开支不断增大;岁币负担沉重。
表现:冗官、冗兵、冗费,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到英宗时已经入不敷出了。
2.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表现:各地农民、士兵起义不断,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3.民族危机严重
原因:北宋政府的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政策,对辽、西夏采取被动防御的方针。
表现:澶州战役后,与辽签订“澶渊之盟”,与西夏作战屡战屡败,每年给辽、西夏大量“岁币”。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二、王安石变法
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目的: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以巩固封建统治。 措施:以富国、强兵、育才为核心。
1.富国(指导思想是积极开源,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均输法:规定发运使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
市易法: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
青苗法: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
募役法:废除以前按户等轮流充当差役的办法,改为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所需募役的费用。
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居民照户等分派,财力不足的农户可向官府贷款,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
方田均税法:规定清丈土地,然后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赋税负担的依据。
2.强兵(目的是使军队对内足以镇压,对外足以御敌)
将兵法: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选拔有作战经验和有才能的人担任将官,分别教阅戍守当地的军队。
保甲法:每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保丁农闲时训练,维持治安,战时和正规军相参为用。
保马法:废除牧马监,把原占牧地归还民户,推行民户代养官马的办法,并规定了许多优惠政策。
军器监:在开封城内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赏罚。
3.育才
重点是改革科举和改革学校制度,以经义取士,并撰流域《三经新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三、短暂的变法
1.变法的影响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③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
④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⑤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2.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在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②新法过与急进,触犯了守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③宋神宗动摇了变法的决心,对王安石两次罢相。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做宰相,新法被废除。
六、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
七、评价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4、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八、启示教训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同步训练:
1.北宋中期兴起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北宋统治腐朽黑暗 ②财政危机的困扰
③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 ④阶级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北宋政权建立后,巩固皇权首先着眼于 ( )
A.完善中央机构 B.加强武装力量
C.完善地方政权 D.扩大统治基础
3.下列关于北宋初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维护了统一和安定 D.军队增多,战斗力提高
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 )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王安石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 D.均输法
6.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保马法 B.保甲法 C.将兵法 D.科举改革
7.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直接增强国家防御力量的措施是 (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保甲法 D.设军器监
8.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 ( )
A.防止武将专权 B.防止地方专权 C.加强禁军 D.强干弱枝
9.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为解决皇族和中央政府的消费物资供应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均输法
10.王安石在变法中,主编了《三经新义》作为太学的教材,“三经”是( ) ①《诗义》 ②《书义》 ③《周礼义》 ④《易经》 ⑤《春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
北宋诗人韦骧在《钱塘集》中写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请回答:
①材料的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
②据材料归纳王安石变法产生的历史影响。
12.王安石说:“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践“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针,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
②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如何?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③王安石变法的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