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专题

高二(文科班)复习资料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知识要点自主梳理: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财政危机

原因:军队数量增多;官僚机构臃肿;统治者大兴土木,皇室开支不断增大;岁币负担沉重。

表现:冗官、冗兵、冗费,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到英宗时已经入不敷出了。

2.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表现:各地农民、士兵起义不断,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3.民族危机严重

原因:北宋政府的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政策,对辽、西夏采取被动防御的方针。

表现:澶州战役后,与辽签订“澶渊之盟”,与西夏作战屡战屡败,每年给辽、西夏大量“岁币”。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二、王安石变法

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目的: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以巩固封建统治。 措施:以富国、强兵、育才为核心。

1.富国(指导思想是积极开源,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均输法:规定发运使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

市易法: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

青苗法: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

募役法:废除以前按户等轮流充当差役的办法,改为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所需募役的费用。

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居民照户等分派,财力不足的农户可向官府贷款,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

方田均税法:规定清丈土地,然后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赋税负担的依据。

2.强兵(目的是使军队对内足以镇压,对外足以御敌)

将兵法: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选拔有作战经验和有才能的人担任将官,分别教阅戍守当地的军队。

保甲法:每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保丁农闲时训练,维持治安,战时和正规军相参为用。

保马法:废除牧马监,把原占牧地归还民户,推行民户代养官马的办法,并规定了许多优惠政策。

军器监:在开封城内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赏罚。

3.育才

重点是改革科举和改革学校制度,以经义取士,并撰流域《三经新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三、短暂的变法

1.变法的影响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③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

④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⑤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2.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在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②新法过与急进,触犯了守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③宋神宗动摇了变法的决心,对王安石两次罢相。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做宰相,新法被废除。

六、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

七、评价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4、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八、启示教训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同步训练:

1.北宋中期兴起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北宋统治腐朽黑暗 ②财政危机的困扰

③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 ④阶级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北宋政权建立后,巩固皇权首先着眼于 ( )

A.完善中央机构 B.加强武装力量

C.完善地方政权 D.扩大统治基础

3.下列关于北宋初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维护了统一和安定 D.军队增多,战斗力提高

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 )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王安石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 D.均输法

6.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保马法 B.保甲法 C.将兵法 D.科举改革

7.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直接增强国家防御力量的措施是 (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保甲法 D.设军器监

8.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 ( )

A.防止武将专权 B.防止地方专权 C.加强禁军 D.强干弱枝

9.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为解决皇族和中央政府的消费物资供应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均输法

10.王安石在变法中,主编了《三经新义》作为太学的教材,“三经”是( ) ①《诗义》 ②《书义》 ③《周礼义》 ④《易经》 ⑤《春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

北宋诗人韦骧在《钱塘集》中写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请回答:

①材料的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

②据材料归纳王安石变法产生的历史影响。

12.王安石说:“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践“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针,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

②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如何?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③王安石变法的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高二(文科班)复习资料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知识要点自主梳理: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财政危机

原因:军队数量增多;官僚机构臃肿;统治者大兴土木,皇室开支不断增大;岁币负担沉重。

表现:冗官、冗兵、冗费,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到英宗时已经入不敷出了。

2.阶级矛盾尖锐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表现:各地农民、士兵起义不断,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3.民族危机严重

原因:北宋政府的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政策,对辽、西夏采取被动防御的方针。

表现:澶州战役后,与辽签订“澶渊之盟”,与西夏作战屡战屡败,每年给辽、西夏大量“岁币”。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二、王安石变法

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目的: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以巩固封建统治。 措施:以富国、强兵、育才为核心。

1.富国(指导思想是积极开源,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均输法:规定发运使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

市易法: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

青苗法: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

募役法:废除以前按户等轮流充当差役的办法,改为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所需募役的费用。

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居民照户等分派,财力不足的农户可向官府贷款,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

方田均税法:规定清丈土地,然后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赋税负担的依据。

2.强兵(目的是使军队对内足以镇压,对外足以御敌)

将兵法: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选拔有作战经验和有才能的人担任将官,分别教阅戍守当地的军队。

保甲法:每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保丁农闲时训练,维持治安,战时和正规军相参为用。

保马法:废除牧马监,把原占牧地归还民户,推行民户代养官马的办法,并规定了许多优惠政策。

军器监:在开封城内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赏罚。

3.育才

重点是改革科举和改革学校制度,以经义取士,并撰流域《三经新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三、短暂的变法

1.变法的影响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③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

④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⑤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2.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在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②新法过与急进,触犯了守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③宋神宗动摇了变法的决心,对王安石两次罢相。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做宰相,新法被废除。

六、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

七、评价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4、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八、启示教训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同步训练:

1.北宋中期兴起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北宋统治腐朽黑暗 ②财政危机的困扰

③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 ④阶级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北宋政权建立后,巩固皇权首先着眼于 ( )

A.完善中央机构 B.加强武装力量

C.完善地方政权 D.扩大统治基础

3.下列关于北宋初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维护了统一和安定 D.军队增多,战斗力提高

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 )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王安石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 D.均输法

6.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保马法 B.保甲法 C.将兵法 D.科举改革

7.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直接增强国家防御力量的措施是 (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保甲法 D.设军器监

8.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 ( )

A.防止武将专权 B.防止地方专权 C.加强禁军 D.强干弱枝

9.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为解决皇族和中央政府的消费物资供应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均输法

10.王安石在变法中,主编了《三经新义》作为太学的教材,“三经”是( ) ①《诗义》 ②《书义》 ③《周礼义》 ④《易经》 ⑤《春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

北宋诗人韦骧在《钱塘集》中写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请回答:

①材料的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

②据材料归纳王安石变法产生的历史影响。

12.王安石说:“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践“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针,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

②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如何?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③王安石变法的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相关内容

  •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一至专题五测试题
  •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一至专题五检测题(2012/3/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公元前5-3世纪,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尽管相距甚远,也没有什么联系,但历史竟然有惊人的相似,两地几乎同时都进行了影响深刻的改革.回答下列问题1- ...

  • [历史教材目录]高中教科书[历史]目录(人民版)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目录(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习与探究之一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 ...

  • 专题9古今中外的重大改革
  • [新课标学案专题9].古今中外的重大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古今中外重大变革的历史背景 (2)归纳古今中外重大变革的主要内容 (3)分析探讨古今中外重大变革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 ...

  • 专题归纳一__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
  • 专题归纳一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 1. (P002)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2. (P017)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3. (P111)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 (P191)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调整 5. P226)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6. P269)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 P278)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 ...

  • 专题四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 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综合检测·知能升级 一.选择题 1.(2011·海南中考) "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 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 ...

  • 专题一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
  • 专题归纳一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 (C1) [考点链接] P002)P017)(P111) (P191)P226) P269) P278) P300) 1.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2.19世纪中叶的俄国(日本)资产阶级性质的农奴制改革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俄国 ...

  • 初一历史材料题复习专题姓名班级分数
  • 初一历史材料题复习专题 姓名 班级 分数 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1]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意思是什么?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 [ 3 ] 他在哪国实现了这一理论?有何历史影响?[4]. ...

  • 中国古代史专题
  • 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农业 1.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为: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建设: ②耕地面积的扩大,产量提高: ③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生产工具的进步 在古代人们经营传统农业时,农具是主要的动力标志. ①商周时期: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所制,仅 ...

  • 2017年事业单位考试中外文化常识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