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柔情、矿山脊梁
-----记综魏家地煤矿放一队生产一班班长郭晓明的事迹材料
郭晓明,2005年7月毕业于甘肃煤炭技工学校,同年12月被分配到魏家地煤矿工作,能够积极主动参加团的各项活动,现年28岁的。曾先后获得矿上的先进生产工作者,安全标兵,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现任综放一队的生产一班的班长,在工作中,他总是扎扎实实地带领全班职工,一丝不苟地完成队上布置的各项生产任务。他虽然没有惊人的壮举,但是他却用满腔的热情和赤诚的爱在采煤一线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以一名普通劳动者的高尚情怀书写了一首奋进之歌。
在工作中,作为兵头将尾的他,用严于律己的作风带动着全班职工积极主动劳动,充分发挥班长职能。在班前会上,他认真的带领职工学习每日一题,了解上班的作业状况,做好班前预想,把班中应该注意的安全要点传达到每一个岗位工知道,带头进行班前宣誓,牢记亲人的嘱托。在进入工作面后,他总是先检查对工作面条件,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每个职工的特点进行具体分工,使每一名职工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
郭晓明同志平时十分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并能学以致用,他善于用自己的经验和理论水平,处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2011年的11月份,我们在施工2104工作面回撤通道时,通道的顶板有一层0.8m~1.2m的矸石层,极易发生离层,一旦离层就无法固定,施工十分困难。在11月15日的中班,他带领生产一班的职工,在28#~33#架前施工时,顶板突然出现离层的现象,锚固十分困难,在场的职工为了图省事、赶任务都说:“施工几根锚索提起就算了,反正这工作面的支架由安装队回撤,到时不行他们自己在维修去”,郭晓明进行认真观察后说:“不管是谁回撤工作面,安全隐患绝不能留下,必须处理好,锚杆必须锚固到顶板上”。边说就和大家一起动手干起来,在干的过程中,他发现这样锚固顶板超高,给工作面回撤支架时,掩护支架无法接顶,还需要码木垛,那是即困难、由危险的事,如果使用锚索悬挂木垛支撑顶板,到时就不用再码木垛了。他把这个想法给跟班的技术员说了一通,技术员很赞同他的想法,及时联系地面加工钢托
梁,成功的完成悬挂木垛支护,消除回撤支架时的隐患。正因为有他这样的负责人的班长,2104工作面回撤通道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按期完成任务,有力的保证了工作面的顺利回撤。
他知道作为班长,他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起班组的责任和任务,在生产中遇到困难他不推诿,把队里看成自己的家,工作面则看成自己责任田。割煤时,他亲自指挥割煤作业,架设抬棚时他带头抬单体支柱,挂网时他带头扛网子等等,他始终认为作为一名班长在困难的时候要身先力行、率先垂范,把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他通过在班前会、班后会现身说教,规范职工行为规范,同时将很反“三违”作为搞好各种安全生产的基础来抓,对于职工在生产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他从不放过,通过耐心讲解不规范操作带来的后果,使职工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身边的每一位职工的行为和工作热情。
回想起1308工作面回风顺槽处理冒顶的事故,在这抢险时期,他经常延点作业。一次,在作业时不小心铁丝穿过衣服将左小腿刮破,流血不止,他咬着牙将内衣撕掉一条,将伤口包扎住继续工作。直到下班时他走起路来一拐一瘸,大家才知道他被挂伤的事,他谢绝大家背他升井的好意。升井后大家把他送到医院进行伤口清洗,缝合了三针。医生嘱咐他要休息几天。第二天,他瞒着妻子又去上班,职工都说:“你不是受伤了吗?腿还疼吗?能下井吗?” “没事,一点小伤,早就好了”他笑着回答到。在井下他和工友们一起处理冒顶作业,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小腿被刮伤的事,由于活动量较大,下班时伤口流出的血水已经与工作裤紧紧粘连。当他的爱人赶到医院时,正赶上医生清洗伤口,爱人止不住流着眼泪说:“你咋就这么傻,受伤不休息,还去上班,父亲有病住院你不管,自己有伤,还要上班„„”。当我听到父亲有病住院的事,眼湿润了。想起了年迈父亲那慈祥的笑容,总是用他那宽容的心去为别人着想,从来不愿为自己去麻烦儿女,这次住院做儿女都不在身边,母亲的身体又不好,无法照顾父亲。想着年迈父亲住院的事,他久久发呆,忘记妻子的唠叨、忘记了洗伤口的痛„„。
去年3月19日,2103工作面出现5#~25#支架倒架的现象,最大倒架度数达到45°,生产一班在他的带动下,每天都超额完成当班的任务,工作面在第14天恢复正常作业,比预定的计划提前1天完成矿下达的期限。
“宁叫工人骂红脸,不叫家属哭肿眼”,这是郭晓明的工作原则,为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杠杆的作用,从2010年我队推行了“内部模拟化市场”,实行班清班结,全队上下的生产积极性高涨,班班比着干,出现了一班高,二班超,三班再创新指标的可喜局面,然而也给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工作面都抢着赶进度,出产量,质量出现了下滑现象,郭晓明却耐心地说:“工程质量马虎不得,大意不得,可不能干没把握的活”。他发现一处,处理一处,绝不姑息迁就,去年三月份的一天,在交接班工程质量验收时,他发现上个班只顾抢进度,忽视工程质量上口抬棚支护混乱,排不成排,行不成行,郭晓明就开了罚款单,组长在班前会上公开和他讨价还价,“你扣小班工资,钱烂在了队上,你也得不到啥好处,咋那么不开窍,太较真了惹人烦,遭人骂,图个啥?”他却坦率地说:“为了不让一人受伤落伍,为了和家庭,我挨打挨骂我认了。”多么宽广的胸怀,多年来郭晓明就以这样严以律已的工作作风著称。妻子说:“我嫁给了你,你却带我一起嫁给了矿山。”郭晓明有一位贤惠、温柔的妻子,每天不管他早出晚归,她总是端出热乎乎的饭菜,默默地照看孩子和家,从不让他为家庭事操心,而响应工作,妻子做月子时他没有陪一天,儿子写作业时,他从来不在跟前指导学习,孩子和妻子多么希望他能陪在身边啊!对此,郭晓明却说,家需要照顾,班上同样离不开,他安慰了妻子,孩子一番,就又踏上上班的路。是他对爱人、孩子、家庭无情吗?不,他是把对妻子的情和爱溶化在工作中了。
“我不干,谁来干?总得有人干吧!” “下班早了没事干,干完再说吧”这是郭晓明经常对工友们说的话。多么朴实的话语,影响着生产一班的全体职工,也体现了他不怕困难,敢于吃苦的宽阔胸怀。在施工2301回撤通道时,工作面坡度大、顶板破碎,困难重重,不少职工多次打了退堂鼓。郭晓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靠着必胜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他勇挑重担,一个人顶着几个人干,哪里困难、哪里有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当工友们劝他休息休息,可他硬是不肯,仍是说,“我不干,谁来干,总得有人干吧”,就这样,郭晓明用行动启发和感动着每一位职工,因此在施工2301工作面回撤通道时,他所带的班出勤率最高,施工的锚杆最多,施工的质量最好。
郭晓明在生活中是职工的“贴心人”,每逢队上职工的婚丧嫁娶时,他总是
带头为他们操办,热心为其张罗,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他对待工友如春风般热情。有一次,一位职工患病急需住院用钱,他听说后,立即让妻子取出2000元钱,帮助垫付住院押金,并在第一时间为其送上慰问品和200元的慰问金,并号召全班人员为其募捐。对待职工他总是与他们以诚相待,有什么困难总是顶力相助,从而得到全班工友们的一直赞誉。
曾经有人说过:“事业是永恒的”,的确,就矿山而言,事业就象漫长岐岖的路,布满了荆棘,只有奋战煤海,心如铁的坚强毅力,不断追求,满载累累硕果而归。 在建设新矿山的今天,更需要向郭晓明这样——煤海之魂,矿山耕夫,把一颗滚烫的心,把自己的爱心与情全部注入千里煤海之中。
铁骨柔情、矿山脊梁
-----记综魏家地煤矿放一队生产一班班长郭晓明的事迹材料
郭晓明,2005年7月毕业于甘肃煤炭技工学校,同年12月被分配到魏家地煤矿工作,能够积极主动参加团的各项活动,现年28岁的。曾先后获得矿上的先进生产工作者,安全标兵,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现任综放一队的生产一班的班长,在工作中,他总是扎扎实实地带领全班职工,一丝不苟地完成队上布置的各项生产任务。他虽然没有惊人的壮举,但是他却用满腔的热情和赤诚的爱在采煤一线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以一名普通劳动者的高尚情怀书写了一首奋进之歌。
在工作中,作为兵头将尾的他,用严于律己的作风带动着全班职工积极主动劳动,充分发挥班长职能。在班前会上,他认真的带领职工学习每日一题,了解上班的作业状况,做好班前预想,把班中应该注意的安全要点传达到每一个岗位工知道,带头进行班前宣誓,牢记亲人的嘱托。在进入工作面后,他总是先检查对工作面条件,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每个职工的特点进行具体分工,使每一名职工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
郭晓明同志平时十分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并能学以致用,他善于用自己的经验和理论水平,处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2011年的11月份,我们在施工2104工作面回撤通道时,通道的顶板有一层0.8m~1.2m的矸石层,极易发生离层,一旦离层就无法固定,施工十分困难。在11月15日的中班,他带领生产一班的职工,在28#~33#架前施工时,顶板突然出现离层的现象,锚固十分困难,在场的职工为了图省事、赶任务都说:“施工几根锚索提起就算了,反正这工作面的支架由安装队回撤,到时不行他们自己在维修去”,郭晓明进行认真观察后说:“不管是谁回撤工作面,安全隐患绝不能留下,必须处理好,锚杆必须锚固到顶板上”。边说就和大家一起动手干起来,在干的过程中,他发现这样锚固顶板超高,给工作面回撤支架时,掩护支架无法接顶,还需要码木垛,那是即困难、由危险的事,如果使用锚索悬挂木垛支撑顶板,到时就不用再码木垛了。他把这个想法给跟班的技术员说了一通,技术员很赞同他的想法,及时联系地面加工钢托
梁,成功的完成悬挂木垛支护,消除回撤支架时的隐患。正因为有他这样的负责人的班长,2104工作面回撤通道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按期完成任务,有力的保证了工作面的顺利回撤。
他知道作为班长,他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起班组的责任和任务,在生产中遇到困难他不推诿,把队里看成自己的家,工作面则看成自己责任田。割煤时,他亲自指挥割煤作业,架设抬棚时他带头抬单体支柱,挂网时他带头扛网子等等,他始终认为作为一名班长在困难的时候要身先力行、率先垂范,把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他通过在班前会、班后会现身说教,规范职工行为规范,同时将很反“三违”作为搞好各种安全生产的基础来抓,对于职工在生产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他从不放过,通过耐心讲解不规范操作带来的后果,使职工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身边的每一位职工的行为和工作热情。
回想起1308工作面回风顺槽处理冒顶的事故,在这抢险时期,他经常延点作业。一次,在作业时不小心铁丝穿过衣服将左小腿刮破,流血不止,他咬着牙将内衣撕掉一条,将伤口包扎住继续工作。直到下班时他走起路来一拐一瘸,大家才知道他被挂伤的事,他谢绝大家背他升井的好意。升井后大家把他送到医院进行伤口清洗,缝合了三针。医生嘱咐他要休息几天。第二天,他瞒着妻子又去上班,职工都说:“你不是受伤了吗?腿还疼吗?能下井吗?” “没事,一点小伤,早就好了”他笑着回答到。在井下他和工友们一起处理冒顶作业,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小腿被刮伤的事,由于活动量较大,下班时伤口流出的血水已经与工作裤紧紧粘连。当他的爱人赶到医院时,正赶上医生清洗伤口,爱人止不住流着眼泪说:“你咋就这么傻,受伤不休息,还去上班,父亲有病住院你不管,自己有伤,还要上班„„”。当我听到父亲有病住院的事,眼湿润了。想起了年迈父亲那慈祥的笑容,总是用他那宽容的心去为别人着想,从来不愿为自己去麻烦儿女,这次住院做儿女都不在身边,母亲的身体又不好,无法照顾父亲。想着年迈父亲住院的事,他久久发呆,忘记妻子的唠叨、忘记了洗伤口的痛„„。
去年3月19日,2103工作面出现5#~25#支架倒架的现象,最大倒架度数达到45°,生产一班在他的带动下,每天都超额完成当班的任务,工作面在第14天恢复正常作业,比预定的计划提前1天完成矿下达的期限。
“宁叫工人骂红脸,不叫家属哭肿眼”,这是郭晓明的工作原则,为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杠杆的作用,从2010年我队推行了“内部模拟化市场”,实行班清班结,全队上下的生产积极性高涨,班班比着干,出现了一班高,二班超,三班再创新指标的可喜局面,然而也给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工作面都抢着赶进度,出产量,质量出现了下滑现象,郭晓明却耐心地说:“工程质量马虎不得,大意不得,可不能干没把握的活”。他发现一处,处理一处,绝不姑息迁就,去年三月份的一天,在交接班工程质量验收时,他发现上个班只顾抢进度,忽视工程质量上口抬棚支护混乱,排不成排,行不成行,郭晓明就开了罚款单,组长在班前会上公开和他讨价还价,“你扣小班工资,钱烂在了队上,你也得不到啥好处,咋那么不开窍,太较真了惹人烦,遭人骂,图个啥?”他却坦率地说:“为了不让一人受伤落伍,为了和家庭,我挨打挨骂我认了。”多么宽广的胸怀,多年来郭晓明就以这样严以律已的工作作风著称。妻子说:“我嫁给了你,你却带我一起嫁给了矿山。”郭晓明有一位贤惠、温柔的妻子,每天不管他早出晚归,她总是端出热乎乎的饭菜,默默地照看孩子和家,从不让他为家庭事操心,而响应工作,妻子做月子时他没有陪一天,儿子写作业时,他从来不在跟前指导学习,孩子和妻子多么希望他能陪在身边啊!对此,郭晓明却说,家需要照顾,班上同样离不开,他安慰了妻子,孩子一番,就又踏上上班的路。是他对爱人、孩子、家庭无情吗?不,他是把对妻子的情和爱溶化在工作中了。
“我不干,谁来干?总得有人干吧!” “下班早了没事干,干完再说吧”这是郭晓明经常对工友们说的话。多么朴实的话语,影响着生产一班的全体职工,也体现了他不怕困难,敢于吃苦的宽阔胸怀。在施工2301回撤通道时,工作面坡度大、顶板破碎,困难重重,不少职工多次打了退堂鼓。郭晓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靠着必胜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他勇挑重担,一个人顶着几个人干,哪里困难、哪里有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当工友们劝他休息休息,可他硬是不肯,仍是说,“我不干,谁来干,总得有人干吧”,就这样,郭晓明用行动启发和感动着每一位职工,因此在施工2301工作面回撤通道时,他所带的班出勤率最高,施工的锚杆最多,施工的质量最好。
郭晓明在生活中是职工的“贴心人”,每逢队上职工的婚丧嫁娶时,他总是
带头为他们操办,热心为其张罗,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他对待工友如春风般热情。有一次,一位职工患病急需住院用钱,他听说后,立即让妻子取出2000元钱,帮助垫付住院押金,并在第一时间为其送上慰问品和200元的慰问金,并号召全班人员为其募捐。对待职工他总是与他们以诚相待,有什么困难总是顶力相助,从而得到全班工友们的一直赞誉。
曾经有人说过:“事业是永恒的”,的确,就矿山而言,事业就象漫长岐岖的路,布满了荆棘,只有奋战煤海,心如铁的坚强毅力,不断追求,满载累累硕果而归。 在建设新矿山的今天,更需要向郭晓明这样——煤海之魂,矿山耕夫,把一颗滚烫的心,把自己的爱心与情全部注入千里煤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