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折桂令原文|翻译|赏析

过金山寺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一]。

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面天地忘怀。醉眼睁,遥望蓬莱[二],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三]?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四],洗秋空银汉无波[五],比常夜清光更多[六],尽无碍桂影婆娑[七]。老子高歌,为问嫦娥[八],良夜恹恹[九],不醉如何。

注释

[一]天与安排:上天给(我们)安排好的。与,给,替。

[二]蓬莱:《汉书·郊祀志》:“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因以泛指想象中的仙境。这里当指金山寺的蓬莱宫。

[三]“一轮”句:“一轮明月象新磨过的铜镜那么明亮。飞镜,喻月,亮。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四]玉露泠(ling)泠:洁白的露珠显得格外清凉。玉露,形容露珠之澄澈透明。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泠泠,清凉的样子。

[五]银汉:即银河。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 玉盘。”

[六]“比常夜”句:言中秋之月比平常更明亮。这是化用辛弃疾《太常引》:“斫去月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语意。

[七]桂:指传说中月中的桂树。婆娑:形容桂树的影子舞动和桂桂树的枝叶扶疏。

[八]嫦娥:传说中月宫里的仙女。《淮南子·览冥训》: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以后,奔至月宫。

[九]恹(yan)恹:精神不振貌。

过金山寺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一]。

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面天地忘怀。醉眼睁,遥望蓬莱[二],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三]?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四],洗秋空银汉无波[五],比常夜清光更多[六],尽无碍桂影婆娑[七]。老子高歌,为问嫦娥[八],良夜恹恹[九],不醉如何。

注释

[一]天与安排:上天给(我们)安排好的。与,给,替。

[二]蓬莱:《汉书·郊祀志》:“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因以泛指想象中的仙境。这里当指金山寺的蓬莱宫。

[三]“一轮”句:“一轮明月象新磨过的铜镜那么明亮。飞镜,喻月,亮。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四]玉露泠(ling)泠:洁白的露珠显得格外清凉。玉露,形容露珠之澄澈透明。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泠泠,清凉的样子。

[五]银汉:即银河。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 玉盘。”

[六]“比常夜”句:言中秋之月比平常更明亮。这是化用辛弃疾《太常引》:“斫去月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语意。

[七]桂:指传说中月中的桂树。婆娑:形容桂树的影子舞动和桂桂树的枝叶扶疏。

[八]嫦娥:传说中月宫里的仙女。《淮南子·览冥训》: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以后,奔至月宫。

[九]恹(yan)恹:精神不振貌。


相关内容

  •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全诗原文及赏析
  •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出自元代张可久的<折桂令·九日>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相关翻译 写翻译 折桂令·九日译文及注释 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 ...

  •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 春情
  •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春情 朝代:元代 作者:徐再思 原文: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平生不会相思 来自古文诗歌 00:00 01:03 [翻译] 生下来以后还不 ...

  • 从目的论看[浮生六记]英译本中的变译现象
  • 第29卷第3期2008年3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of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Engineering .,01.29NO.3 Mar.2008 从目的论看<浮生六记>英译本中的"木.SL译"现象圳豕,丰 范小热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

  • 从翻译美学角度赏析[匆匆]的两个译本
  • [摘 要]本文借助翻译美学理论,对比<匆匆>张培基和朱纯深的两个译本,分析散文翻译中的美学特质,从翻译美学的翻译客体的两个方面,研究赏析翻译之美. [关键词]翻译美学:翻译客体 [中图分类号]H0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01-01 ...

  • 张培基译文[匆匆]赏析
  • 摘 要:翻译理论只有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才会对翻译起指导作用.翻译并非生搬硬套,字与字.词对词的一一对应,而是在忠于原文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要义,再用本国语言予以描述.化境是翻译的最高标准的理想境界,要求译文在保存原文风味的基础上,语言上无生硬之感自然生动.本文通过赏析张培基的译文<匆匆> ...

  • 特征看艺术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典型性
  • 2005年9月四,.1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of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 Sept.,2005V01.21 No.5 第21卷第5期 论翻译艺术创造性的本质特征 --从译者主体思维特征看艺术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典型性 曾利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 ...

  • 唐诗宋词精选_唐诗三百首_唐诗宋词名句_古诗配画赏析_古诗学习网
  • - 中国古诗词 首页 唐诗 宋词 古诗考题 诗词名句 古诗名文 古诗鉴赏 元曲鉴赏 文章阅读 ┃ 唐诗栏目 李白的诗 白居易的诗 孟浩然的诗 杜甫的诗 王维的诗集 李商隐的诗 杜牧的诗 柳宗元的诗 王昌龄的诗 韩愈的诗 刘禹锡的诗 韦应物的诗 崔颢的诗 岑参的诗集 刘长卿的诗 王勃的诗 李颀的诗集 ...

  • 齐人谏靖郭君城薛注释翻译及赏析
  • <齐人谏靖郭君城薛>注释.翻译及赏析 齐人谏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 ...

  • 从文学文体学论角度对比和赏析[飞鸟集]不同译本
  • 摘 要:<飞鸟集>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影响深远,在世界各地被译为多种文字版本,是最早被译为中文版的泰戈尔作品之一,本文以郑振铎和徐翰林两个不同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分别就词汇.句法和修辞三方面进行对比赏析,研究发现,郑译保留了原文的散文体,选词造句上也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