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期末(1)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一、积累运用(3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摇曳(yì) 湍急(tuān) .. 孜孜不倦(zī) .

B.栖息(qī) 裨益(pí) 阖家欢乐(hé) ...

C.镶嵌(qiàn) .贮蓄(zhù) .

怡然自得(yí) .锲而不舍 (qì) .D. 佞臣 (nìnɡ) 自诩 ( xǔ) ..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C.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

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D.“米”从哪里来?一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二是他人或前人提供的资料;

三是以生活和资料为基础的想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全区各学校教师纷纷加入到“阅读经典,亲近母语”的读书活动中去,对学生产生了

潜移默化的影响。 ....

B. 这位来自农家的残疾孩子孜孜不倦地在求学道路上探索前行,用自己的方式对成才....

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

C.为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数百名志愿者走上街头,指手画脚劝导交通倡行文明。 ....

D. 从新城区到老城区,沿街庄重典雅的建筑,精致中透着秀气的园林,温文尔雅、朴

实守礼的市民使游客们的喜悦油然而生。 ....

4.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朋友曾赠给我一幅画作,被我置于书房里,每每心情烦躁的时候,我望上两眼,心情

立马安静下来。画上, , , , , , 。朋

友把这幅画命名为《红鲤静卧一溪云》。 ①仿佛在与这一溪云攀谈 ②一尾红鲤静卧

其间 ③白云如在浣溪的白纱 ④溪水间 ⑤张着嘴 ⑥一条流水淙淙的小溪

A. ②⑤⑥①④③ B. ④②⑤①⑥③ C. ⑥③④②①⑤ D. ⑥④③②⑤①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幼时记趣》节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是清代作家沈复。这是作者追记童年生活的

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B.《社戏》一文中鲁迅先生真实地记下了自己童年时期在外祖母家与小伙伴们月夜看戏

的经历,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C.《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文章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组织材料,通

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致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D.《七颗钻石》作者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他的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

列尼娜》《复活》等。

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南有大江北有湖”的邗江,既古老又年青,既美丽又富饶。扬子江烟波浩(miǎo),

邵伯湖水波(dàn dàn),北山区丘陵蜿蜒。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将时尚村庄、风光田园、

名胜景区串联起来,构成生机(ànɡ)然的诗意画卷,引发人们对美丽邗江的无数(xiá)想。

7.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盈盈一水间, 。(《古诗十九首》)

(5)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6)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7)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沾衣欲湿杏花雨, 。(志南和尚《绝句》)

(9)古人在读书时很注重学与思的相结合。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教导弟子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我们21世纪的学生来说,难

道不应该如此吗?

8.结合提示,完成下面题目:(9分)

(1

)学校志愿者小分队来到居民小区,看到一个居民乱扔垃圾,同学上前劝阻,他却

说:“你们不是在捡吗?我不扔,你们还捡什么呢?”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字数不

超过50个)(3分)

答:

(2)阅读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交流体会,也是一种快乐的分享。(6分)

A这部名著的作者是 国的 。(2分)

B汤姆早年失去双亲,被寄养在姨妈那里。在姨妈眼中,他是一个淘气、捣蛋的孩子。

在学校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对他离家出走历险,从你的角度上讲,你赞同吗?

请多角度地列举理由。(50字左右。)(4分)

答: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9-10题。(6分)

春日 „宋‟晃冲之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②趁:追逐。

9. 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但它们所写时段有何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两首诗的画线句子写得都很美,请你任选一个画线句子,具体描绘句子表现的图景,要.

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

答: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3题。(14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 《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 ②歇:消散。 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⑪略无阙处( ) ⑫虽乘奔御风( ) ..

⑬沉鳞竞跃( ) ⑭夕日欲颓( ) ...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⑪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分)

译文: ⑫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分)

译文:

13. 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4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大 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 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适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 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 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干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

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幺々”

“风。”

爷爷淡波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城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赶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 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4.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3分)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 甸中,“爬行”一词表...

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2)品味“我们钻进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

16.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4分)

(1)“爷爷,那是什幺?”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腰。

(2)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3)“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17.文中画线段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请简要赏析。(3分)

18.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 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 昔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 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住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 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 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倒如,给迷路的人指引 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 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 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 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 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 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 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 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 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 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 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问,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 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 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 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 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渡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

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 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 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 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 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 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住,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 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19.本文按照什么说明顺序说明了怎样的中心内容?(3分)

20.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1.第⑥——⑧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3分)

22.第⑧段中划线的词“至少”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三、作文(60分)

22.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的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不该丢失的”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完整。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一、积累运用(3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摇曳(yì) 湍急(tuān) .. 孜孜不倦(zī) .

B.栖息(qī) 裨益(pí) 阖家欢乐(hé) ...

C.镶嵌(qiàn) .贮蓄(zhù) .

怡然自得(yí) .锲而不舍 (qì) .D. 佞臣 (nìnɡ) 自诩 ( xǔ) ..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C.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

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D.“米”从哪里来?一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二是他人或前人提供的资料;

三是以生活和资料为基础的想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全区各学校教师纷纷加入到“阅读经典,亲近母语”的读书活动中去,对学生产生了

潜移默化的影响。 ....

B. 这位来自农家的残疾孩子孜孜不倦地在求学道路上探索前行,用自己的方式对成才....

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

C.为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数百名志愿者走上街头,指手画脚劝导交通倡行文明。 ....

D. 从新城区到老城区,沿街庄重典雅的建筑,精致中透着秀气的园林,温文尔雅、朴

实守礼的市民使游客们的喜悦油然而生。 ....

4.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朋友曾赠给我一幅画作,被我置于书房里,每每心情烦躁的时候,我望上两眼,心情

立马安静下来。画上, , , , , , 。朋

友把这幅画命名为《红鲤静卧一溪云》。 ①仿佛在与这一溪云攀谈 ②一尾红鲤静卧

其间 ③白云如在浣溪的白纱 ④溪水间 ⑤张着嘴 ⑥一条流水淙淙的小溪

A. ②⑤⑥①④③ B. ④②⑤①⑥③ C. ⑥③④②①⑤ D. ⑥④③②⑤①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幼时记趣》节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是清代作家沈复。这是作者追记童年生活的

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B.《社戏》一文中鲁迅先生真实地记下了自己童年时期在外祖母家与小伙伴们月夜看戏

的经历,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C.《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文章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组织材料,通

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致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D.《七颗钻石》作者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他的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

列尼娜》《复活》等。

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南有大江北有湖”的邗江,既古老又年青,既美丽又富饶。扬子江烟波浩(miǎo),

邵伯湖水波(dàn dàn),北山区丘陵蜿蜒。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将时尚村庄、风光田园、

名胜景区串联起来,构成生机(ànɡ)然的诗意画卷,引发人们对美丽邗江的无数(xiá)想。

7.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盈盈一水间, 。(《古诗十九首》)

(5)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6)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7)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沾衣欲湿杏花雨, 。(志南和尚《绝句》)

(9)古人在读书时很注重学与思的相结合。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教导弟子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我们21世纪的学生来说,难

道不应该如此吗?

8.结合提示,完成下面题目:(9分)

(1

)学校志愿者小分队来到居民小区,看到一个居民乱扔垃圾,同学上前劝阻,他却

说:“你们不是在捡吗?我不扔,你们还捡什么呢?”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字数不

超过50个)(3分)

答:

(2)阅读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交流体会,也是一种快乐的分享。(6分)

A这部名著的作者是 国的 。(2分)

B汤姆早年失去双亲,被寄养在姨妈那里。在姨妈眼中,他是一个淘气、捣蛋的孩子。

在学校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对他离家出走历险,从你的角度上讲,你赞同吗?

请多角度地列举理由。(50字左右。)(4分)

答: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9-10题。(6分)

春日 „宋‟晃冲之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②趁:追逐。

9. 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但它们所写时段有何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两首诗的画线句子写得都很美,请你任选一个画线句子,具体描绘句子表现的图景,要.

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

答: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3题。(14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 《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 ②歇:消散。 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⑪略无阙处( ) ⑫虽乘奔御风( ) ..

⑬沉鳞竞跃( ) ⑭夕日欲颓( ) ...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⑪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分)

译文: ⑫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分)

译文:

13. 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4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大 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 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适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 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 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干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

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幺々”

“风。”

爷爷淡波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城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赶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 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4.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3分)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 甸中,“爬行”一词表...

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2)品味“我们钻进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

16.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4分)

(1)“爷爷,那是什幺?”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腰。

(2)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3)“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17.文中画线段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请简要赏析。(3分)

18.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 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 昔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 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住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 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 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倒如,给迷路的人指引 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 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 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 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 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 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 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 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 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 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 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问,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 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 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 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 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渡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

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 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 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 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 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 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住,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 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19.本文按照什么说明顺序说明了怎样的中心内容?(3分)

20.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1.第⑥——⑧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3分)

22.第⑧段中划线的词“至少”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三、作文(60分)

22.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的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不该丢失的”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完整。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相关内容

  • 小学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上册(上学期) 免费68份_教学资料
  •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检测题(上学期)(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练习题(上学期语文)(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看图写话练习一(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句子复习题(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汉字知识汇总(0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试题(上学期pep)(01-05) ...

  • 小学优等生评语
  • 邱小青: 你的勤奋和努力是班里出了名的.上课总能看到你坐的端正的身影,听到你清脆的嗓音.学习,工作你总能带着一股认真的劲儿.瞧你,字迹端正了,成绩稳定了,大家也更喜欢你了.继续加油吧!你将成为一个更出色的班干部. 期末成绩:语文 55 数学 48 英语26 邱微喜: "真人不露相" ...

  • 2010中考语文文言文默写和作文
  • 奉贤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 (一) 默写 1 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 3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4 浮光跃金,.<岳阳楼记> 5 <江城子·密州出猎> 6 殚其 ...

  • 初中语文期末复习
  • 浅谈初中语文期末复习指导 伴随着对春节的期盼,对成长的喜悦,期末考试的脚步也一天天走近了.如何进行期末复习,如何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又成了老师.家长和孩子忧虑的话题.那么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期末考试的复习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 认真研究课本重难点和常考点 课本是我们组织教学活动的 ...

  • 学科教学要求
  • 2011--2012 学年度上 小学 2011--2012 学年度上学期 工作要求及教学进度为深化"五三"高效课堂,进一步推进"研讲评一体化"教研模式,综合 各单位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促进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就本学期教学 工作重点提出如下要求: 一.教学 ...

  • 初一期末考试语文作文:我喜欢的一堂语文课
  • 初一期末考试语文作文,小作者为我们叙述了他喜欢的一堂语文课.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初一期末考试语文作文:我喜欢的一堂语文课上了初中以后,学了这么多门功课,学来学去,还是喜欢上语文课.初中的语文,我觉得要比小学的难懂,不过学着特别有意 ...

  • 数学考试的相关作文
  • 数学考试的相关作文 想象明天的数学考试 <作文:想象明天的数学考试>明天,数学老师说要考试,阿弟说:"我还没准备好呢"!老师说:"现在马上准备,再过五分钟就要考试了".考试开始了,阿弟把20+1... 想象明天的数学考试 想象明天的数学考试浙江省温 ...

  • 期末综合能力特别训练 小学语文 1年级
  • 基本资料 期末综合能力特别训练 小学语文 1年级 作者: 柴群虹主编 出版社: 出版年: 2009.07 页数: 定价: CNY8.0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大考即将来临,你最想做什么事?你或许会说:"我要像面临重大比赛的运动员那样,参加一次集训."好,现在就给你一个参 ...

  • 高中语文期末工作总结
  • 高中语文期末工作总结 高中语文老师教学期末工作总结[一] 一个学期在忙忙碌碌中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以来,不仅感慨万千.为了在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得更好,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情况分析 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本人这学期担任高二级(5)班和(6)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学生们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少,语文基础积 ...

  • 初二语文期末教学反思
  • 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著. 初二语文期末教学反思 雨敞坪镇嵇山中学 黎桂媛 紧张的期末考试即将来临 这意味着一个学期又将结束了 针对这次期学生的学习 我觉得有必要好好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 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针对班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薄弱这一特点 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