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1期・北京测绘・
全站仪加常数、乘常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陆洪波,李荃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8)
【摘要】根据检定规程JJG703—2003能电测距仪溯规定,采用测量不确定度A类或B类评定方法,在观
测条件正好处于合格条件的临界状态情况下,对全站仪(测距仪)加乘常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关键词】全站仪;检定;加常数;乘常数;测量不确定度【中图分类号]P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000(2008)Ol-4
全站仪测距部分的检定是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故而其测量条件已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这样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的常规测量工作,我们可以假定其环境条件正好处于合格条件的临界状态,这样评定得到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在规定条件下的可能得到的最大不确定度。也即是,在实际测量中,只要测量条件满足要求,测量不确定度肯定不会大于此值。合理评定全站仪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测量不确定度,对于研究全站仪测距精度极为重要。本文采用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方法或B类方法,评定全站仪距离观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要比经典平差中采用某一次观测值的残差计算单位权中误差,考虑的误差来源更全面些。而用测量平差中的协因数阵的元素作为灵敏系数,计算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标准不确定度,简化了公式推导。
n=&垅+Di‘R
式中:厦一基线边的标准长度;
(1)
.s广-被检仪器测量基线边,加修正后的观值;K一被检仪器的加常数;尺一被检仪器的乘常数,mm/km。设AFn-Si
(2)
得Ai“+n・R
i=l,2,...n
(3)
(n=21)
式(3)有21个观测方程,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解两个未知数K和R。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给出了未知数K和R的计算公式(略)。同时列出了未知数,即加常数K和乘常数R的标准偏差的估计公式。
(4)
1测量方法(依据JJG703—2003(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
全站仪(包括测距仪)的加常数、乘常数的检定,通常在野外标准基线上采用多段基线组合比较法进行,即用被检定的全站仪测量标准基线上的各个测段(21条边)的边长,加入气象改正、倾斜改正后,得到改正后的观测值,与基线的标准长度进行比较,通过平差计算得到全站仪的加常数和乘常数。
(,广观测值的残差,计算公式略。
mk=l钆O、/豇mR=l佗0、/西
(5)
(6)
Q11----∑础f(∑铲几∑斫1
Q庐一
n
(7)(8)
r∑D扩一n∑D产
3方差和灵敏系数
上述公式中是测距单次测量标准偏差,测量平差称为单位权中误差。在这里可以理解砌就
2数学模型
根据JJG703—2003《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给出的计算公式:
【收高151期】2007—8-13
【作者简介1陆洪波(1978一),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大地测量仪器的检定工作。
万方数据
12
・北京测绘・2008年第1期
是差数A产D广Si的标准不确定度,即u似iJ}=m。
在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中,m。是用这一组(21个边)观测值残差移i来估计的,它只能代表某一组观测值的标准偏差,在本文中“(A0用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估计,误差源均估计为实际能达到的最大值,这样更有代表性,考虑的误差因素更全面些。
上式中的Q¨叫加常数的权系数(权倒数),Q笠叫乘常数的权系数(权倒数oQ。。、Q笠根据正规方程,用不定乘数法[JJ,可以求出Q。。、Q复的值,如式(7)、(8)即为其求值的表达式。在测量平差中,Q11和Q22是求解加乘常数(未知数)的法方程式的系数矩阵的逆矩阵主对角线的元素。这个逆矩阵称为未知数的协因数阵。由它可以直接用公式(5),(6)计算未知数K和R的标准偏差m。和mB。,即加常数、乘常数的标准偏差,也就是标
准不确定度,所以u㈤=ink,u(R)=mR
公式(5)、(6)写成下式:
配㈣=Ⅱn)・V百
(9)M僻)=un)’、/Q恐
(10)
以上两式看出,Q¨、Q笠相当灵敏系数C。、C。由公式ai=D。-Si可得出方差公式:u2(A)=u2(D)+u2(S)
(11)
ufD)一基线边长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u(s)一被检仪器测量基线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下面就用公式(7),(8),(9),(10),(11)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
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
4.1由标准基线的长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D)4.1.1基线边长测量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u(D1)
根据检定规程规定,基线边长相对误差小于lxl0巧,它服从正态分布,K=3,标准不确定度为
u(D1)=(1x10-6xD)/3
(12)
基线边长一般在lkm左右,D=lOOOm代入上式:u(D,):0.33mm(例如,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为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测量常乐基线的资料表明,各段长度测量的标准偏差在0.05ram至0.4ram之间分布,可以验证上面计算符合实际情况。)
相对不确定度型剿=10%,自由度
万方数据
%1。不虹与o
。【u(D-)J
4.1.2基线边的边长变化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D2)
为了防止基线边长(标志的稳定性变化),引起测量误差,规定了基线的最长复测周期一般3~5年,当基线发生了变化,及时复测。最大变化也以小于lxl0。为限差。
按半宽为lxl0南均匀分布,标准不确定度为M(D2)=l×10南×D/x/3=lOmm/x/3=0.58ram
相对不确定度取20%,自由度v02=12。合并以上两项分量M2(D)=u2(D。)=“2(D2)=0.33:+0.582=0.45,因此可以推得u(D)=O.67mm
自由度计算如下:
删=羔=面0。.疆674丽。一20∑衄岢+蚩
4.2
由被检仪器测量基线边长引入的测量不确
定度分量比(研
4.2.1
由仪器和反光镜在基线标志上对中引入
的测量不确定分量Ⅱ岱,)
规程规定,仪器和反光镜在基线上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大于0.2ram。这是最大允许误差,按均匀分布估计,顾及这两项误差互相独立。可得:
u剐=、/(芳)2+(昔)2=0.2×普=
0.16ram
相对不准确定度取20%,自由度蚴=12。4.2.2相位测量误差(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
不确定度分量“(鳓
规程规定,全站仪测量重复性的误差小于标称误差的1/4,一般2”以及精度低于2”的全站仪测距标称误差为2+2x10与D,对于D=lkm,标称误差A=4ram,所以重复性误差为lmm。即单次标准偏差Imm,它由30次重复测量计算的,自由度
Vs2=29。
在检定过程中,观测均为一次照准取5个读数求其平均值,重复测量次数n=5,平均值的标准
偏差u㈣=1mm]、/丁:0.45mm
4.2.3全站仪量化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u(s3)
Ⅱ级及低于Ⅱ级的全站仪的分辨率lmm,量化误差服从半宽为l/2mm的均匀分布。可得:
2008年第1期・北京测绘・
13
M(|s3)=}xl/V3=0.29ram
相对标准不确度为20%,自由度计算va霉=12。
4.2.4气象改正引人的测量不确定度秽㈨
由气象改正导致边长测量产生的误差有两种情况:
第一:气象代表性误差,边长测量中,应当是用测线上的平均温度和气压进行气象改正。但实际测量中,只在测线上一个或二个点上测量温度和气压来代表整个测线上的平均气象值。故产生
气象代表f生误差。在加乘常数测量中,边长在1
公里左右,一般是在仪器站上和反光镜站测量温度气压。通常情况,基线场选择在平直地面上建造,检定观测时也选择最佳时间观测,虽然存在代表性误差,但实际检定测量中发现这项误差不显著,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温度气压测量误差对边长测量的影响。根据理论分析推导,当测量温度误差变化1℃时,对距离值带来lmm/km的影响,当气压变化1hpa时,带来0.3ram/kin的影响。规程规定作业使用的温度计最小分度值为O.2℃,由于分划间隔不足lmm,设估读温度的误差为0.1℃,对距离值最大影响0.1ram/kin。基线长为lkm时,△温_o.1mm,同理,气压计量小分格值lhpa,估读误差0.5hpa,
对lkm边长影响0.15mm,A气--0.15ram,两项误差影响△=0.12+o.152--0.18mm,气压温度测量误差按
正态分布估计K=2,可得“㈤=0.18/2--0.09mm,相
对不确定度为20%,自由度Vs4--12。
4.2.5测尺频率变化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S5)
规范规定,测距仪测尺的频率变化范同不应大于标称标准差的比例误差的213。2”级全站仪的标称比例误差一般2xlO。6,当长D=lkm,测尺频率变化引起的测距误差最大:
△,=2mm×丁2=1.3ram
按均匀分布估计,半宽为△,=1.3mm,u(s,)=1.影、/丁:0.75ram
相对不确定度按10%计算,自由度v∞=50。4.2.6光速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u(S6)
光速误差的相对误差约为0。4x104,因此对基线边长影响忽略不计(0.4x104xlkm),所以配(s6)
=Oo
万方数据
综合以上各项:
u2(S)=u2(S1)+Ⅱ2(S2)+u2(S3)+u2(_s4)+u2(5’5)+Ⅱ2(S6)
=0.162+0.452+0.292+0.092+0.752=-0.88
自由度计算t7矿1—丛!L:
u(鳓=O.94mm
艺[∥(s蜘s]
丽丽■百万■瓦西■百丽■两~。0.944
.,’1
—矿十—矿十—矿十—矿十—矿
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根据公式:Ⅱ私):聪2(功+H2(s)=O.45+0.88=1.33
u队)=1.15mm
根据公式:(9)(10)计算加乘常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毗㈣=Ⅱ似)、/Q11=1.15×、/0.14=0.43mm
‰俾)=Ⅱ(A)、/Q笠=1.15×、/O.47=0.79mm/kmQ。。和Q笠的计算,Di取多段基线组合比较法的相应距离值,由它们组成2l条边长。按公式(7)(8)计算Q…Q丝。
6有效自由度计算
"矿盎=巫10+15竖4--46
可口。锄s
20’27
7扩展不确定度计算
置信概率P=95%,tgs(46)=2.00
加常数:U95=u。(K)xt95(46)=0.43x2.00=0.86mm
乘常数:如=M职)×£水妒0.79x2.00=158mm/km
8报告
8.1全站仪加常数的扩展不确定度
Ek=O.86ram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K)=o.43ram,置信概率
P=95%,有效自由度v--46,其包含因子虹由t分布临界值t晒=2.00所得]。
8.2全站仪乘常数的扩展不确定度
%=1.58mm/km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R)=O.79mm,置信概率p=95%,有效自由度v=46,其包含因子k由t分布临界值t95=2.00所得】。
9结论
对于Ⅱ级测距仪,此次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符合JJG703—2003检定规程4.8的要求,即加乘常数测量的标准偏差不大于该仪器的标称标准差
(下转第10页)
10
・北京测绘・
2008年第1期
4结论
汉:武汉大学.2003
本文总结了M稳健估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12丁士俊.测量数据的建模与半参数估计fD】.博士论文,
并将参数稳健估计的思想应用到半参数模型估武汉:武汉大学,2005
计中,提出了抗差广义补偿最/b--乘估计的基本【3】姚宜斌.基于等价方差一协方差的稳健估计理论研究
公式。最后通过模拟算例验证了相关估计方法的【D1.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
【4】靳苏平等.一种有效的抗差估计【J1-矿山测量,2000,3有效性。所得结论为线性半参数模型估计理论在【5】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平差教研室编著.测量平差基
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础(第i版)【M】一E京:测绘出版社,1996参考文献
[6】GREEN
PJ,SILVERMANB
W.Nonparametricmgression
andgeneralizedlinearmodels【M】.London:CHAPMAN
11】1
彭军还.非线性M估计研究及其应用【D].博士论文,武
andHALL,1994
Selectionof
M-estimatedWeight
FunctionsandRobust
Comparison
WANGJia—ban91WUYou—pin91XIAYuan-pin91TUOLi-wen2
1.DepartmentofCivilEngineering,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Guilin,Guangxi,541004;2.ArmedPoliceForce3rddetachment4thsquadrons
gold,Haerbin。Heilongjiang。150086
Abstract:Inthispaper,severaldifferentestimationmethodsofweightfunctionareintroducedandtheideaofparametersstabilityestimationisappliedtothesemi-parametricestimationmodel.Finally,asemi—parametricmodelofrobustgeneralizedcompensationleastsquaresestimationispresented.
Keywords:MEstimation;Function;GrossError
(上接第13页)的1/2。
【3】倪育才.实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M】.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4
参考文献
【4】杨俊志.全站仪的原理及其检定[M】j贝4绘出版社,2004【1】JJG703-2003光电测距仪fs】.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5】李金海.误差理论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M】.中国计量
【2]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S].中国计
出版社.2003
量出版社,1999
【6】於宗俦,鲁林成.测量平差基础[M】坝0绘出版社,1984
Evaluation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ofAdditiveConstantand
Multiplication
ConstantofTotalStationInstrument
LUHong-boLI
Q.an
Beijing
InstituteofSurveyingand
Mapping,Beijing,100038
Abstract:Based
on
theCalibrationRegulationofJJG703-2003,inthispaper,A
or
Bevaluation
methodisadoptedandunderthepropercriticalobservationconditions,theuncertaintyofadditiveconstantandmultiplicationconstant
intheElectro-OpticalDistanceMeasuringInstrumentcalibrationmeasureis
evaluated.
Keywords:TotalStationInstrument;AdditiveConstant;MuhiplicationConstant
万方数据
全站仪加常数、乘常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陆洪波, 李荃, LU Hong-bo, LI Quan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8北京测绘
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2008,(1)0次
参考文献(6条)
1. JJG 703-2003.光电测距仪 2004
2.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19993. 倪育才 实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0044. 杨俊志 全站仪的原理及其检定 20045. 李金海 误差理论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0036. 於宗俦. 鲁林成 测量平差基础 198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曾振华. 曹文波. ZENG Zhenhua. CAO Wenbo 全站仪中心对点器的检定和校正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9,61(2)
全站仪中心对点器的精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全站仪数据采集的全面精度和成果的准确.通过对全站仪与经纬仪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比对,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全站仪中心对点器的检定和校正,用以抛砖引玉.
2.会议论文 王妍 Topcon GTS——600AF/600系列全站仪及其检定 2001
本文针对正在热销的、深受用户喜爱的拓普康GTS-600AF/600系列全站仪介绍了其主要技术指标、特点及各种测量功能,并在工作中对其进行了检定,通过检定数据得出了我国的JJG100-94检定规程与德国的DIN18723工业标准基本一致的结论.
3.会议论文 付子傲. 朱江 全站仪检定结果的综合评定 2002
本文针对全站仪的检定,文中提出了一种综合评定方法,把总分100分配到24个检定项目,根据重要程度分别赋予1~20分,把检测结果与规程要求的限差进行比较,给各个项目分别打分,用24个项目的合计分数来定量评判仪器的性能.
4.会议论文 朱顺平. 薛英. 付子傲 基于ADO和局域网的全站仪检定数据库设计 2004
本文利用ADO数据接口技术和局域网技术把全站仪检定数据库设计为整体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数据体系,实现了更方便地查询、操作检定数据,更好地节省了检定实验室的资源.
5.期刊论文 王妍 Topcon GTS-600AF/600 系列全站仪及其检定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2,27(4)
介绍了拓普康GTS-600AF/600系列全站仪的主要技术指标、特点及各种测量功能,并在工作中对其进行了检定,得出了我国JJG 100-94检定规程与德国DIN18723工业标准基本一致的结论.
6.期刊论文 吴立颖 TPS1200全站仪在检定立式金属油罐上的应用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5)
由于石油储罐的检定是一项重要工作,采用了全站仪,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7.学位论文 姬洪亮 全站仪计量检定方法的研究 2005
随着测绘科学的发展,测绘仪器逐渐的由低级走向高级,测绘仪器的发展也推动着测绘科学的发展。由于测绘仪器的发展还可以大大的减轻测绘工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所以测绘仪器对于测绘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语。而在测绘仪器的使用前,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对测绘仪器的检定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 首先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全站仪的测量原理,和在测绘工作中的重要应用和发展前景,并对传统的检定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行的检定规程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去探讨。 本文主要研究全站仪的计量检定方法,并进行了基本的实验。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全站仪测距加乘常数的分析,全站仪测距标准偏差的研究,全站仪周期误差公式的分析及其实例计算,全站仪水平角的检定(多齿分度台法和多目标平行光管法),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计算公式的分析,一测回竖直角标准偏差的合理性分析及其实例计算。 通过对全站仪的一系列实验,提出了目前检定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理论性的探讨,提出了其可行性和不足之处。
8.期刊论文 谢鸣 全站仪周期误差检定的探讨 -计量技术2003(6)
本文介绍了全站仪周期误差检定装置的因瓦标准尺长度最佳确定,及提高棱镜对中精度的方法.
9.期刊论文 夏伟. Xia Wei 浅谈立式金属罐容量全站仪法检定中的质量控制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24(8)
为了保证立式金属罐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必须对全站仪的计量技术特性、检定数据有效、合理性及检定数据的后处理等加以有效的质量控制.这些控制是建立在对全站仪及其检定立罐技术细节的充分认识基础上的,它可以确保立罐检定数据、出具的检定结果数据的准确可靠.避免不合格的计量数据的传递.
10.期刊论文 夏伟. Xia Wei 全站仪法在检定立式金属罐容积中的应用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6,22(6)
作为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全站仪法在检定立式金属罐容积中的应用刚刚起步.简述了全站仪法的检定工作原理、方式和技术特点,着重表述了全站仪法适合检定立式金属罐的容积范围及检定结果不确定度的分析,并对该方法的计量检定结果与光学参比线法的检定结果作了比较.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bjch200801004.aspx
下载时间:2009年9月4日
2008年第1期・北京测绘・
全站仪加常数、乘常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陆洪波,李荃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8)
【摘要】根据检定规程JJG703—2003能电测距仪溯规定,采用测量不确定度A类或B类评定方法,在观
测条件正好处于合格条件的临界状态情况下,对全站仪(测距仪)加乘常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关键词】全站仪;检定;加常数;乘常数;测量不确定度【中图分类号]P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000(2008)Ol-4
全站仪测距部分的检定是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故而其测量条件已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这样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的常规测量工作,我们可以假定其环境条件正好处于合格条件的临界状态,这样评定得到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在规定条件下的可能得到的最大不确定度。也即是,在实际测量中,只要测量条件满足要求,测量不确定度肯定不会大于此值。合理评定全站仪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测量不确定度,对于研究全站仪测距精度极为重要。本文采用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方法或B类方法,评定全站仪距离观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要比经典平差中采用某一次观测值的残差计算单位权中误差,考虑的误差来源更全面些。而用测量平差中的协因数阵的元素作为灵敏系数,计算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标准不确定度,简化了公式推导。
n=&垅+Di‘R
式中:厦一基线边的标准长度;
(1)
.s广-被检仪器测量基线边,加修正后的观值;K一被检仪器的加常数;尺一被检仪器的乘常数,mm/km。设AFn-Si
(2)
得Ai“+n・R
i=l,2,...n
(3)
(n=21)
式(3)有21个观测方程,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解两个未知数K和R。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给出了未知数K和R的计算公式(略)。同时列出了未知数,即加常数K和乘常数R的标准偏差的估计公式。
(4)
1测量方法(依据JJG703—2003(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
全站仪(包括测距仪)的加常数、乘常数的检定,通常在野外标准基线上采用多段基线组合比较法进行,即用被检定的全站仪测量标准基线上的各个测段(21条边)的边长,加入气象改正、倾斜改正后,得到改正后的观测值,与基线的标准长度进行比较,通过平差计算得到全站仪的加常数和乘常数。
(,广观测值的残差,计算公式略。
mk=l钆O、/豇mR=l佗0、/西
(5)
(6)
Q11----∑础f(∑铲几∑斫1
Q庐一
n
(7)(8)
r∑D扩一n∑D产
3方差和灵敏系数
上述公式中是测距单次测量标准偏差,测量平差称为单位权中误差。在这里可以理解砌就
2数学模型
根据JJG703—2003《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给出的计算公式:
【收高151期】2007—8-13
【作者简介1陆洪波(1978一),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大地测量仪器的检定工作。
万方数据
12
・北京测绘・2008年第1期
是差数A产D广Si的标准不确定度,即u似iJ}=m。
在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中,m。是用这一组(21个边)观测值残差移i来估计的,它只能代表某一组观测值的标准偏差,在本文中“(A0用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估计,误差源均估计为实际能达到的最大值,这样更有代表性,考虑的误差因素更全面些。
上式中的Q¨叫加常数的权系数(权倒数),Q笠叫乘常数的权系数(权倒数oQ。。、Q笠根据正规方程,用不定乘数法[JJ,可以求出Q。。、Q复的值,如式(7)、(8)即为其求值的表达式。在测量平差中,Q11和Q22是求解加乘常数(未知数)的法方程式的系数矩阵的逆矩阵主对角线的元素。这个逆矩阵称为未知数的协因数阵。由它可以直接用公式(5),(6)计算未知数K和R的标准偏差m。和mB。,即加常数、乘常数的标准偏差,也就是标
准不确定度,所以u㈤=ink,u(R)=mR
公式(5)、(6)写成下式:
配㈣=Ⅱn)・V百
(9)M僻)=un)’、/Q恐
(10)
以上两式看出,Q¨、Q笠相当灵敏系数C。、C。由公式ai=D。-Si可得出方差公式:u2(A)=u2(D)+u2(S)
(11)
ufD)一基线边长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u(s)一被检仪器测量基线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下面就用公式(7),(8),(9),(10),(11)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
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
4.1由标准基线的长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D)4.1.1基线边长测量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u(D1)
根据检定规程规定,基线边长相对误差小于lxl0巧,它服从正态分布,K=3,标准不确定度为
u(D1)=(1x10-6xD)/3
(12)
基线边长一般在lkm左右,D=lOOOm代入上式:u(D,):0.33mm(例如,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为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测量常乐基线的资料表明,各段长度测量的标准偏差在0.05ram至0.4ram之间分布,可以验证上面计算符合实际情况。)
相对不确定度型剿=10%,自由度
万方数据
%1。不虹与o
。【u(D-)J
4.1.2基线边的边长变化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D2)
为了防止基线边长(标志的稳定性变化),引起测量误差,规定了基线的最长复测周期一般3~5年,当基线发生了变化,及时复测。最大变化也以小于lxl0。为限差。
按半宽为lxl0南均匀分布,标准不确定度为M(D2)=l×10南×D/x/3=lOmm/x/3=0.58ram
相对不确定度取20%,自由度v02=12。合并以上两项分量M2(D)=u2(D。)=“2(D2)=0.33:+0.582=0.45,因此可以推得u(D)=O.67mm
自由度计算如下:
删=羔=面0。.疆674丽。一20∑衄岢+蚩
4.2
由被检仪器测量基线边长引入的测量不确
定度分量比(研
4.2.1
由仪器和反光镜在基线标志上对中引入
的测量不确定分量Ⅱ岱,)
规程规定,仪器和反光镜在基线上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大于0.2ram。这是最大允许误差,按均匀分布估计,顾及这两项误差互相独立。可得:
u剐=、/(芳)2+(昔)2=0.2×普=
0.16ram
相对不准确定度取20%,自由度蚴=12。4.2.2相位测量误差(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
不确定度分量“(鳓
规程规定,全站仪测量重复性的误差小于标称误差的1/4,一般2”以及精度低于2”的全站仪测距标称误差为2+2x10与D,对于D=lkm,标称误差A=4ram,所以重复性误差为lmm。即单次标准偏差Imm,它由30次重复测量计算的,自由度
Vs2=29。
在检定过程中,观测均为一次照准取5个读数求其平均值,重复测量次数n=5,平均值的标准
偏差u㈣=1mm]、/丁:0.45mm
4.2.3全站仪量化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u(s3)
Ⅱ级及低于Ⅱ级的全站仪的分辨率lmm,量化误差服从半宽为l/2mm的均匀分布。可得:
2008年第1期・北京测绘・
13
M(|s3)=}xl/V3=0.29ram
相对标准不确度为20%,自由度计算va霉=12。
4.2.4气象改正引人的测量不确定度秽㈨
由气象改正导致边长测量产生的误差有两种情况:
第一:气象代表性误差,边长测量中,应当是用测线上的平均温度和气压进行气象改正。但实际测量中,只在测线上一个或二个点上测量温度和气压来代表整个测线上的平均气象值。故产生
气象代表f生误差。在加乘常数测量中,边长在1
公里左右,一般是在仪器站上和反光镜站测量温度气压。通常情况,基线场选择在平直地面上建造,检定观测时也选择最佳时间观测,虽然存在代表性误差,但实际检定测量中发现这项误差不显著,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温度气压测量误差对边长测量的影响。根据理论分析推导,当测量温度误差变化1℃时,对距离值带来lmm/km的影响,当气压变化1hpa时,带来0.3ram/kin的影响。规程规定作业使用的温度计最小分度值为O.2℃,由于分划间隔不足lmm,设估读温度的误差为0.1℃,对距离值最大影响0.1ram/kin。基线长为lkm时,△温_o.1mm,同理,气压计量小分格值lhpa,估读误差0.5hpa,
对lkm边长影响0.15mm,A气--0.15ram,两项误差影响△=0.12+o.152--0.18mm,气压温度测量误差按
正态分布估计K=2,可得“㈤=0.18/2--0.09mm,相
对不确定度为20%,自由度Vs4--12。
4.2.5测尺频率变化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S5)
规范规定,测距仪测尺的频率变化范同不应大于标称标准差的比例误差的213。2”级全站仪的标称比例误差一般2xlO。6,当长D=lkm,测尺频率变化引起的测距误差最大:
△,=2mm×丁2=1.3ram
按均匀分布估计,半宽为△,=1.3mm,u(s,)=1.影、/丁:0.75ram
相对不确定度按10%计算,自由度v∞=50。4.2.6光速误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u(S6)
光速误差的相对误差约为0。4x104,因此对基线边长影响忽略不计(0.4x104xlkm),所以配(s6)
=Oo
万方数据
综合以上各项:
u2(S)=u2(S1)+Ⅱ2(S2)+u2(S3)+u2(_s4)+u2(5’5)+Ⅱ2(S6)
=0.162+0.452+0.292+0.092+0.752=-0.88
自由度计算t7矿1—丛!L:
u(鳓=O.94mm
艺[∥(s蜘s]
丽丽■百万■瓦西■百丽■两~。0.944
.,’1
—矿十—矿十—矿十—矿十—矿
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根据公式:Ⅱ私):聪2(功+H2(s)=O.45+0.88=1.33
u队)=1.15mm
根据公式:(9)(10)计算加乘常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毗㈣=Ⅱ似)、/Q11=1.15×、/0.14=0.43mm
‰俾)=Ⅱ(A)、/Q笠=1.15×、/O.47=0.79mm/kmQ。。和Q笠的计算,Di取多段基线组合比较法的相应距离值,由它们组成2l条边长。按公式(7)(8)计算Q…Q丝。
6有效自由度计算
"矿盎=巫10+15竖4--46
可口。锄s
20’27
7扩展不确定度计算
置信概率P=95%,tgs(46)=2.00
加常数:U95=u。(K)xt95(46)=0.43x2.00=0.86mm
乘常数:如=M职)×£水妒0.79x2.00=158mm/km
8报告
8.1全站仪加常数的扩展不确定度
Ek=O.86ram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K)=o.43ram,置信概率
P=95%,有效自由度v--46,其包含因子虹由t分布临界值t晒=2.00所得]。
8.2全站仪乘常数的扩展不确定度
%=1.58mm/km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R)=O.79mm,置信概率p=95%,有效自由度v=46,其包含因子k由t分布临界值t95=2.00所得】。
9结论
对于Ⅱ级测距仪,此次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符合JJG703—2003检定规程4.8的要求,即加乘常数测量的标准偏差不大于该仪器的标称标准差
(下转第10页)
10
・北京测绘・
2008年第1期
4结论
汉:武汉大学.2003
本文总结了M稳健估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12丁士俊.测量数据的建模与半参数估计fD】.博士论文,
并将参数稳健估计的思想应用到半参数模型估武汉:武汉大学,2005
计中,提出了抗差广义补偿最/b--乘估计的基本【3】姚宜斌.基于等价方差一协方差的稳健估计理论研究
公式。最后通过模拟算例验证了相关估计方法的【D1.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
【4】靳苏平等.一种有效的抗差估计【J1-矿山测量,2000,3有效性。所得结论为线性半参数模型估计理论在【5】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平差教研室编著.测量平差基
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础(第i版)【M】一E京:测绘出版社,1996参考文献
[6】GREEN
PJ,SILVERMANB
W.Nonparametricmgression
andgeneralizedlinearmodels【M】.London:CHAPMAN
11】1
彭军还.非线性M估计研究及其应用【D].博士论文,武
andHALL,1994
Selectionof
M-estimatedWeight
FunctionsandRobust
Comparison
WANGJia—ban91WUYou—pin91XIAYuan-pin91TUOLi-wen2
1.DepartmentofCivilEngineering,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Guilin,Guangxi,541004;2.ArmedPoliceForce3rddetachment4thsquadrons
gold,Haerbin。Heilongjiang。150086
Abstract:Inthispaper,severaldifferentestimationmethodsofweightfunctionareintroducedandtheideaofparametersstabilityestimationisappliedtothesemi-parametricestimationmodel.Finally,asemi—parametricmodelofrobustgeneralizedcompensationleastsquaresestimationispresented.
Keywords:MEstimation;Function;GrossError
(上接第13页)的1/2。
【3】倪育才.实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M】.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4
参考文献
【4】杨俊志.全站仪的原理及其检定[M】j贝4绘出版社,2004【1】JJG703-2003光电测距仪fs】.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5】李金海.误差理论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M】.中国计量
【2]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S].中国计
出版社.2003
量出版社,1999
【6】於宗俦,鲁林成.测量平差基础[M】坝0绘出版社,1984
Evaluation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ofAdditiveConstantand
Multiplication
ConstantofTotalStationInstrument
LUHong-boLI
Q.an
Beijing
InstituteofSurveyingand
Mapping,Beijing,100038
Abstract:Based
on
theCalibrationRegulationofJJG703-2003,inthispaper,A
or
Bevaluation
methodisadoptedandunderthepropercriticalobservationconditions,theuncertaintyofadditiveconstantandmultiplicationconstant
intheElectro-OpticalDistanceMeasuringInstrumentcalibrationmeasureis
evaluated.
Keywords:TotalStationInstrument;AdditiveConstant;MuhiplicationConstant
万方数据
全站仪加常数、乘常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陆洪波, 李荃, LU Hong-bo, LI Quan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8北京测绘
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2008,(1)0次
参考文献(6条)
1. JJG 703-2003.光电测距仪 2004
2.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19993. 倪育才 实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0044. 杨俊志 全站仪的原理及其检定 20045. 李金海 误差理论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0036. 於宗俦. 鲁林成 测量平差基础 198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曾振华. 曹文波. ZENG Zhenhua. CAO Wenbo 全站仪中心对点器的检定和校正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9,61(2)
全站仪中心对点器的精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全站仪数据采集的全面精度和成果的准确.通过对全站仪与经纬仪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比对,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全站仪中心对点器的检定和校正,用以抛砖引玉.
2.会议论文 王妍 Topcon GTS——600AF/600系列全站仪及其检定 2001
本文针对正在热销的、深受用户喜爱的拓普康GTS-600AF/600系列全站仪介绍了其主要技术指标、特点及各种测量功能,并在工作中对其进行了检定,通过检定数据得出了我国的JJG100-94检定规程与德国的DIN18723工业标准基本一致的结论.
3.会议论文 付子傲. 朱江 全站仪检定结果的综合评定 2002
本文针对全站仪的检定,文中提出了一种综合评定方法,把总分100分配到24个检定项目,根据重要程度分别赋予1~20分,把检测结果与规程要求的限差进行比较,给各个项目分别打分,用24个项目的合计分数来定量评判仪器的性能.
4.会议论文 朱顺平. 薛英. 付子傲 基于ADO和局域网的全站仪检定数据库设计 2004
本文利用ADO数据接口技术和局域网技术把全站仪检定数据库设计为整体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数据体系,实现了更方便地查询、操作检定数据,更好地节省了检定实验室的资源.
5.期刊论文 王妍 Topcon GTS-600AF/600 系列全站仪及其检定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2,27(4)
介绍了拓普康GTS-600AF/600系列全站仪的主要技术指标、特点及各种测量功能,并在工作中对其进行了检定,得出了我国JJG 100-94检定规程与德国DIN18723工业标准基本一致的结论.
6.期刊论文 吴立颖 TPS1200全站仪在检定立式金属油罐上的应用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5)
由于石油储罐的检定是一项重要工作,采用了全站仪,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7.学位论文 姬洪亮 全站仪计量检定方法的研究 2005
随着测绘科学的发展,测绘仪器逐渐的由低级走向高级,测绘仪器的发展也推动着测绘科学的发展。由于测绘仪器的发展还可以大大的减轻测绘工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所以测绘仪器对于测绘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语。而在测绘仪器的使用前,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对测绘仪器的检定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 首先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全站仪的测量原理,和在测绘工作中的重要应用和发展前景,并对传统的检定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行的检定规程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去探讨。 本文主要研究全站仪的计量检定方法,并进行了基本的实验。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全站仪测距加乘常数的分析,全站仪测距标准偏差的研究,全站仪周期误差公式的分析及其实例计算,全站仪水平角的检定(多齿分度台法和多目标平行光管法),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计算公式的分析,一测回竖直角标准偏差的合理性分析及其实例计算。 通过对全站仪的一系列实验,提出了目前检定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理论性的探讨,提出了其可行性和不足之处。
8.期刊论文 谢鸣 全站仪周期误差检定的探讨 -计量技术2003(6)
本文介绍了全站仪周期误差检定装置的因瓦标准尺长度最佳确定,及提高棱镜对中精度的方法.
9.期刊论文 夏伟. Xia Wei 浅谈立式金属罐容量全站仪法检定中的质量控制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24(8)
为了保证立式金属罐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必须对全站仪的计量技术特性、检定数据有效、合理性及检定数据的后处理等加以有效的质量控制.这些控制是建立在对全站仪及其检定立罐技术细节的充分认识基础上的,它可以确保立罐检定数据、出具的检定结果数据的准确可靠.避免不合格的计量数据的传递.
10.期刊论文 夏伟. Xia Wei 全站仪法在检定立式金属罐容积中的应用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6,22(6)
作为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全站仪法在检定立式金属罐容积中的应用刚刚起步.简述了全站仪法的检定工作原理、方式和技术特点,着重表述了全站仪法适合检定立式金属罐的容积范围及检定结果不确定度的分析,并对该方法的计量检定结果与光学参比线法的检定结果作了比较.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bjch200801004.aspx
下载时间:2009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