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1.Elliot Aronson (埃里奥特 • 阿伦森)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是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 ”

社会心理学:探讨人们的想法、感觉和行为如何因他人真实或想象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科学研究。同时,也对于当各种不同的影响在个人内心彼此发生冲突时会产生何种结果特别感兴趣。

2.与社会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学科?

1) 社会心理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异同(1)分析水平的不同(2)想要解释的对象各不

相同

2) 社会心理学是介于两个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学科——社会学与人格心理学——之间

的学科

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的特点?

特点:社会分析学阶段,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转变为定量,从理论转变为应 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和个体研究,并从普遍论转变为特殊论。(时期:20世纪20年代起)

4.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标志?

F•H•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1924)被人们公认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对社会心理学的界定:“社会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

5.三类研究取向的代表人物援救特点研究方法?

6.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

(1)观察学习 (2)认知加工 (3)角色扮演 (4)主观认同 (5)自我强化

7.自我知觉的二元性?

威廉•詹姆士,“自我知觉的二元性”(duality)

第一,“已知”的我(known)或“宾我”(me),即“自我概念”(self-concept) ;

第二,“知悉者”(knower)或“主我”(I),即“自我觉知”(self-awareness)

8.自我的功能?

自我的组织功能(1)“图式”:

(2)“自我图式” (self-schemas):即一种帮助人们去组织对自己进行了解的心理结构,它会影响人们所注意到的、所思考的和所识记的关于他们自身的信息;在人们看待他人时,自我图式会充当放大镜的角色。

9. “自我规范资源模式”:人们能够投入到自我控制中的能量有限;在一项任务上花费能量就会对花在另一项任务上的能量产生限制。

10.探索自我的方式?

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

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来认识自己

通过他人认识自己

11.

12.成就动机的理论

(一)美国心理学家 Murn (莫里)

1938年,提出人具有“成就需要”的概念。

Murn创造了主题统觉测验,这个测验反映了一个人的抱负水平。

(二)麦克莱伦:

成就动机是一种习得的、可以改变的特征,观念的现代化比物质条件的现代化更重要,观念的现代化是成就动机的重要核心。

两个主要发现:

1、由于社会背景不同,儿童的社会化程度不同。

2、促进成就动机的气氛可在全国范围内造成。

(三)J. W. 阿特金逊:

“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某些社会行为的倾向是由三个变量来决定的,即动机的强度、对行为目标的主观期待概率、诱因价值三者的乘积来决定。由这三个变量决定我们行为时决定了两种倾向: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

四)奥苏贝尔

学习理论中的三种内趋力成就动机:1、认知内趋力:2、自我提高内趋力:3、附属内趋力:

(五)霍纳70年代,心理学家霍纳提出“避免成功”的动机

(六)归纳、综合:具有高成就动机的人的特征,具有低成就动机的人的特征。

13.自动化思维、控制性思维的种类,通过什么形成?

1) 自动化思维:指无意识的、不带意图目的、自然而然的并且不需要努力的思维。

(一)基于图式的自动化思维(二)心理策略与捷径

2) 控制性思维:一种有意识、有意图目的、自发的和需要努力的思维。

进行控制性思维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自动化思维提供制衡。

(一)自动化相信,控制性怀疑(二)思考抑制和讽刺过程

(三)在心理上改变过去:反事实推理

14.印象形成的若干效应?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 3定势效应4投射效应5社会刻板印象

15归因理论?

(一)弗里茨•海德(Fritz Heider)的理论

1、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就是二分法:

(1)内部归因,即认为行为的原因与行为者自身有关——人格、态度或个性——也就是内向地解释行为者的行为起因;

(2)外部归因,即认为行为者的行为原因是当时的情境作用结果。

2、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认为与进行外部归因相比,我们对内部归因更偏好。

二)B∙维纳的理论:维纳根据原因的内外性、原因的稳定与不稳定四个范畴,认为最重要、最典型的几个归因的控制点是:

支配原因 内在的 外在的

稳 定 能 力 工作难度 不稳定 努 力 运 气

三)哈罗德·凯利(Harold Kelley)的理论

共变模式(covariation model)理论,认为人们会检视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的各种行为

案例来做出行为的归因。

三种重要的共变信息:

(1)一致性信息:这类信息是指对相同的刺激,其他人做出与行为者相同行为的程度;

(2)独特性信息 :这类信息是指某个行为者对于不同刺激做出相同反应的程度;

(3)一贯性信息:这类信息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某项行为出现于同一行为者和同一刺激之间的频率。

16.归因偏差?

1、一致性偏见定义:又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即在解释别人的行为原因时,高估内在的性格因素,低估情境因素的倾向。

产生的原因:(1)知觉显著性在一致性偏见中的角色;(2)归因的两阶段过程。

2、当事人与旁观者差异定义:即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时偏好做性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却更加着重于情境因素的倾向。

产生的原因:(1)重返知觉显著性;(2)信息可得性在当事人与旁观者差异中的角色

3、自利归因定义:是指将成功归功于内部、性格因素,将失败归咎于外部、情境因素。 产生的原因:(1)与维护自尊有关,即使必须改变想法或信念,扭曲事实;

(2)与我们如何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有关;(3)与所拥有的信息种类有关。 防卫归因的形式: A.不切实际的乐观; B.公平世界的信念。

4、归因过程中的拟人化错误

17、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

态度是一种倾向性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区别于情感,有认知因素或观念的参与,同时,它又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

18、费斯廷格认知不协调理论?

当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non-fitting)关系时,认知的主体会产生认知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会产生心理压力,使个人去改变有关的观念与行为,来减少或避免这种不协调。观念与行为的改变亦即态度的改变。

19、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

一、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研究:拉皮埃尔对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挑战

二、态度与行为确实一致的证明:盖洛普民意测验

20、态度预测有意行为?

有计划行为理论:当人们有时间去思考他们即将做出的行为时,最好的预测方法是考察他们的意向,而意向又由三个因素决定:指向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到的控制感。

1、指向行为的态度:指人们对行为的特定态度而不是一般性态度。

2、主观规范:人们对自己在乎的人会如何看待自己的特定行为的信念。

3、知觉到的控制感:人们认为表现出某种行为的容易程度。

21、凯尔曼态度改变三阶段论?

① 依从:指人们由于外在压力,为了达到一个更重要的目标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反映或表面行为。

② 认同:指个人的自我同一性与他人或群体存在依赖关系,或者说个人情感上存在与别人与群体的密切关系,从而接受某些观念态度或行为互补。

③ 内化:指个人获得新的自觉地人之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内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22、什么叫从众?从众的原因?

概念: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

化的现象。

本质:由于真实或想象的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行为。

原因:1,信息性社会影响:确认“真实”情况的需要,即行为参照

2,规范性社会影响:希望被接受的需要

23、服从概念,服从的影响因素?

定义: 服从是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别人的愿望而作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压力的影响下而被迫发生的。

影响因素: 1、合法权力 2、责任转移

24、人际交往需要的形成的几个条件?

(一)印刻:印刻现象最初由著名动物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洛伦兹(K. Lorentz,1935)发现的。这种有机体在其生命早期的敏感阶段对最先看到的活动物体产生依附的现象,称作印刻。

(二)本能

(三)条件作用:条件学习。条件作用是人的人际交往需要形成的最主要途径。

25、人际交往的含义?人际交往形成的三个途径?

含义:1、动态的角度说,它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品的交换。

2、静态的角度说,它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亦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不同交往需要形成途径的协同

人际交往需要形成的三条途径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印刻的作用在于促使人出生后很快的与人建立依恋关系;

(2)与本能需要有关的经验所影响的,是人们以后同别人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3)条件作用是最主要途径,它可使人们建立各种适应不同环境要求的交往需要和人际关系,使人表现出灵活性。

26、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分为四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每种距离都有近范围与远范围之分

人 际 距 离 序 列 图

1.Elliot Aronson (埃里奥特 • 阿伦森)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是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 ”

社会心理学:探讨人们的想法、感觉和行为如何因他人真实或想象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科学研究。同时,也对于当各种不同的影响在个人内心彼此发生冲突时会产生何种结果特别感兴趣。

2.与社会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学科?

1) 社会心理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异同(1)分析水平的不同(2)想要解释的对象各不

相同

2) 社会心理学是介于两个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学科——社会学与人格心理学——之间

的学科

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的特点?

特点:社会分析学阶段,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转变为定量,从理论转变为应 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和个体研究,并从普遍论转变为特殊论。(时期:20世纪20年代起)

4.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标志?

F•H•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1924)被人们公认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对社会心理学的界定:“社会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

5.三类研究取向的代表人物援救特点研究方法?

6.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

(1)观察学习 (2)认知加工 (3)角色扮演 (4)主观认同 (5)自我强化

7.自我知觉的二元性?

威廉•詹姆士,“自我知觉的二元性”(duality)

第一,“已知”的我(known)或“宾我”(me),即“自我概念”(self-concept) ;

第二,“知悉者”(knower)或“主我”(I),即“自我觉知”(self-awareness)

8.自我的功能?

自我的组织功能(1)“图式”:

(2)“自我图式” (self-schemas):即一种帮助人们去组织对自己进行了解的心理结构,它会影响人们所注意到的、所思考的和所识记的关于他们自身的信息;在人们看待他人时,自我图式会充当放大镜的角色。

9. “自我规范资源模式”:人们能够投入到自我控制中的能量有限;在一项任务上花费能量就会对花在另一项任务上的能量产生限制。

10.探索自我的方式?

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

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来认识自己

通过他人认识自己

11.

12.成就动机的理论

(一)美国心理学家 Murn (莫里)

1938年,提出人具有“成就需要”的概念。

Murn创造了主题统觉测验,这个测验反映了一个人的抱负水平。

(二)麦克莱伦:

成就动机是一种习得的、可以改变的特征,观念的现代化比物质条件的现代化更重要,观念的现代化是成就动机的重要核心。

两个主要发现:

1、由于社会背景不同,儿童的社会化程度不同。

2、促进成就动机的气氛可在全国范围内造成。

(三)J. W. 阿特金逊:

“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某些社会行为的倾向是由三个变量来决定的,即动机的强度、对行为目标的主观期待概率、诱因价值三者的乘积来决定。由这三个变量决定我们行为时决定了两种倾向: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

四)奥苏贝尔

学习理论中的三种内趋力成就动机:1、认知内趋力:2、自我提高内趋力:3、附属内趋力:

(五)霍纳70年代,心理学家霍纳提出“避免成功”的动机

(六)归纳、综合:具有高成就动机的人的特征,具有低成就动机的人的特征。

13.自动化思维、控制性思维的种类,通过什么形成?

1) 自动化思维:指无意识的、不带意图目的、自然而然的并且不需要努力的思维。

(一)基于图式的自动化思维(二)心理策略与捷径

2) 控制性思维:一种有意识、有意图目的、自发的和需要努力的思维。

进行控制性思维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自动化思维提供制衡。

(一)自动化相信,控制性怀疑(二)思考抑制和讽刺过程

(三)在心理上改变过去:反事实推理

14.印象形成的若干效应?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 3定势效应4投射效应5社会刻板印象

15归因理论?

(一)弗里茨•海德(Fritz Heider)的理论

1、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就是二分法:

(1)内部归因,即认为行为的原因与行为者自身有关——人格、态度或个性——也就是内向地解释行为者的行为起因;

(2)外部归因,即认为行为者的行为原因是当时的情境作用结果。

2、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认为与进行外部归因相比,我们对内部归因更偏好。

二)B∙维纳的理论:维纳根据原因的内外性、原因的稳定与不稳定四个范畴,认为最重要、最典型的几个归因的控制点是:

支配原因 内在的 外在的

稳 定 能 力 工作难度 不稳定 努 力 运 气

三)哈罗德·凯利(Harold Kelley)的理论

共变模式(covariation model)理论,认为人们会检视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的各种行为

案例来做出行为的归因。

三种重要的共变信息:

(1)一致性信息:这类信息是指对相同的刺激,其他人做出与行为者相同行为的程度;

(2)独特性信息 :这类信息是指某个行为者对于不同刺激做出相同反应的程度;

(3)一贯性信息:这类信息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某项行为出现于同一行为者和同一刺激之间的频率。

16.归因偏差?

1、一致性偏见定义:又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即在解释别人的行为原因时,高估内在的性格因素,低估情境因素的倾向。

产生的原因:(1)知觉显著性在一致性偏见中的角色;(2)归因的两阶段过程。

2、当事人与旁观者差异定义:即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时偏好做性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却更加着重于情境因素的倾向。

产生的原因:(1)重返知觉显著性;(2)信息可得性在当事人与旁观者差异中的角色

3、自利归因定义:是指将成功归功于内部、性格因素,将失败归咎于外部、情境因素。 产生的原因:(1)与维护自尊有关,即使必须改变想法或信念,扭曲事实;

(2)与我们如何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有关;(3)与所拥有的信息种类有关。 防卫归因的形式: A.不切实际的乐观; B.公平世界的信念。

4、归因过程中的拟人化错误

17、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

态度是一种倾向性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区别于情感,有认知因素或观念的参与,同时,它又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

18、费斯廷格认知不协调理论?

当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non-fitting)关系时,认知的主体会产生认知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会产生心理压力,使个人去改变有关的观念与行为,来减少或避免这种不协调。观念与行为的改变亦即态度的改变。

19、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

一、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研究:拉皮埃尔对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挑战

二、态度与行为确实一致的证明:盖洛普民意测验

20、态度预测有意行为?

有计划行为理论:当人们有时间去思考他们即将做出的行为时,最好的预测方法是考察他们的意向,而意向又由三个因素决定:指向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到的控制感。

1、指向行为的态度:指人们对行为的特定态度而不是一般性态度。

2、主观规范:人们对自己在乎的人会如何看待自己的特定行为的信念。

3、知觉到的控制感:人们认为表现出某种行为的容易程度。

21、凯尔曼态度改变三阶段论?

① 依从:指人们由于外在压力,为了达到一个更重要的目标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反映或表面行为。

② 认同:指个人的自我同一性与他人或群体存在依赖关系,或者说个人情感上存在与别人与群体的密切关系,从而接受某些观念态度或行为互补。

③ 内化:指个人获得新的自觉地人之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内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22、什么叫从众?从众的原因?

概念: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

化的现象。

本质:由于真实或想象的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行为。

原因:1,信息性社会影响:确认“真实”情况的需要,即行为参照

2,规范性社会影响:希望被接受的需要

23、服从概念,服从的影响因素?

定义: 服从是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别人的愿望而作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压力的影响下而被迫发生的。

影响因素: 1、合法权力 2、责任转移

24、人际交往需要的形成的几个条件?

(一)印刻:印刻现象最初由著名动物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洛伦兹(K. Lorentz,1935)发现的。这种有机体在其生命早期的敏感阶段对最先看到的活动物体产生依附的现象,称作印刻。

(二)本能

(三)条件作用:条件学习。条件作用是人的人际交往需要形成的最主要途径。

25、人际交往的含义?人际交往形成的三个途径?

含义:1、动态的角度说,它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品的交换。

2、静态的角度说,它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亦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不同交往需要形成途径的协同

人际交往需要形成的三条途径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印刻的作用在于促使人出生后很快的与人建立依恋关系;

(2)与本能需要有关的经验所影响的,是人们以后同别人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3)条件作用是最主要途径,它可使人们建立各种适应不同环境要求的交往需要和人际关系,使人表现出灵活性。

26、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分为四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每种距离都有近范围与远范围之分

人 际 距 离 序 列 图


相关内容

  • 毛概第四章试题
  • 第四章试题 单选题 1.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____. A .<论人民民主专政> B .<论十大关系>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关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四章 2.1956 ...

  • 农村社会学第二--四套作业
  • 农村社会学第二套作业: 1 题[选择题] 社会学的创始人是( ). ∙ ∙ ∙ ∙ A. 马克斯·韦伯 B. 孔德 C. 斯宾塞 D. 帕森斯 正确答案: B 您的答案: B 知识点 :绪论-社会学的来龙去脉 第 2 题[选择题] 下列组织属于农村社会文化团体的是( ) ∙ ∙ ∙ ∙ ∙ A. 农 ...

  •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1答案
  • 社会心理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9-17 10:06:56 一.单选题 1. (5分) 美国人类学家( )在<桑契士的子孙们>一书中首先创立了"文化匮乏"的概念. ∙ ∙ ∙ ∙ A. 路易斯 B. 齐美尔 C. 帕克 D. 马格纳勒 纠错 得分: 5 ...

  • 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 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知识分子或许是当今中国使用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尤其是在知识界.教育界.政界.媒体,在这些界的人大多以知识分子自居,或者被别人当作知识分子. 一.知识分子的定义 中国原本没有"知识分子"概念,但自古以来就有对读书人角色和使命的特殊规定,如"格物致知,正心 ...

  • 知识经济与社会科学关系浅析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1005-6033(2009)20-OIll-03 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09年第19卷第20期 收稿日期:2009*20 知识倨两与社会斜亏芳虿浅衍 赵月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Ⅸ办公室,山东青 ...

  • 知识分子眼中的社会之"霾"与深层焦虑
  • 2014-04-02  人民论坛 钟 君 核心提示:在知识分子看来,贫富差距.诚信缺失.腐败蔓延.民生困境.价值共识缺失.过度城市化等就是社会之"霾",也是引发他们深度焦虑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看来,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已经非常严重.有67%的知识分子认为贫富差距很严重, ...

  • 马原单选题--解析 (1)
  • 单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学说的体系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学说体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中国共产党 ...

  • 真实 的社会建构--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与传播学的方向与交点
  • "真实"的社会建构 --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与传播学的方向与交点 一 叶梦妹 [内容摘要] 在社会学的框架内,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和传播学这三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同 为"真实"的社会建构.本文从概念范围入手,探讨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传播学在研究的领域上相交的可能 ...

  • 中心与边缘的位移
  • 作者:陶东风 东方 1995年07期 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的两大系统--人文知识与科技知识,以及知识主体(知识分子)的两大群体--人文知识分子与科技知识分子的结构关系的变化:亦即人文知识及人文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以及科技知识及科技知识分子的中心化,我认为这不只是 ...

  • 中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论文
  • 中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论文 摘 要:通过相应的教育心理学知识问卷,针对我国现如今全国范围内的将近500所的学校中四千名中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研究和调查,进一步分析了教师的年龄.教学时间.性别.文化水平以及学校种类对教师教育心理学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