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_文言文人物类3[1]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文言文人物类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纲,字文纪。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挠辞。及宪诛,露车

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yì,埋葬)讫,乃去。 .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

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

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

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

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

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翌日,帝悟,引纲升御

榻,劳曰:“卿不言,我几滥罚。”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怒曰:“卿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

“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

谢曰:“知公直士,幸

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纲上书太子曰:“纲老矣,幸未就.

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太子览书

不怿,所为益纵。纲悒悒不自赖,固请老,优诏解尚书。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以足疾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诣东宫,太子承乾为拜。每听政,必诏

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 .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9.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纲为官刚正的一组是

①纲矢死无挠辞 ②臣请正其罪 ③陛下不素教

④优诏解尚书 ⑤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 ⑥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 )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后来太子杨勇被废,面对文帝切责,李纲据理力争,被提拔为尚书

右丞。

B .刘武周攻入太原,齐王元吉不战而逃,致使并州陷落,唐高祖追究责任,李纲进言使齐王的属下宇文歆没有被错杀。 C .因不满太子所为,李纲多次进言劝说,太子不但不接受,反而很不高兴。无奈之下,李纲只好辞官归乡了。 D .唐太宗对李纲非常尊重,赐给他轿子,每次讨论政事一定下诏让李纲与房玄龄、王珪一起参加。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

(2)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文:

8.B

9.D

10.C

11.(1)太子的天资很普通,得到贤者辅佐就会有善德,受到坏人影响就会有恶行,为什么让只会歌舞的

飞鹰走狗卑鄙小人整日陪在太子身旁?(2)陛下您的功业已成,很是自傲,我进言就像端着水要灌

李纲,字文纪,在后周做官,担任济王宪的参军事。宣帝准备杀济王,召集济王的属官以诬陷来佐证

济王的罪行,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等到济王被杀后,用无帷盖的车子载着尸体,过去的属官都逃走藏匿,李纲扶着济王的棺木放声痛哭,安葬了济王,才离去。

在隋朝为官,担任太子洗马。太子杨勇宴请东宫大臣,左庶子唐令则弹琵琶,又唱《媚娘曲》。李纲

说:“唐令则担任调教辅佐之职,却把自己当作优伶,给太子唱淫靡之曲,迷惑太子的视听,如果让皇上

知道,难道不会连累太子殿下吗?我请求治他的罪。”杨勇说:“赦他无罪,我想要听音乐找乐子。”后来

杨勇被废,隋文帝严厉责备众人,东宫属官没有人敢说话,只有李纲说:“陛下平时没有管教好,所以太

子才会到这种地步。太子的天资很普通,得到贤者辅佐就会有善德,受到坏人影响就会有恶行,为什么让

只会歌舞的飞鹰走狗卑鄙小人整日陪在太子身旁?哪里只是太子的错误呢?”文帝说:“我错了。”于是提

拔李纲为尚书左丞。

唐高祖称帝,任命他做礼部尚书,兼任太子詹事。齐王李元吉担任并州总管,纵容手下人掠夺百姓,

百姓忧愁苦痛,宇文歆劝谏,不听从。刘武周攻入太原,齐王李元吉恐惧,放弃指挥逃回京城,并州陷落。高祖李渊大怒,对李纲说:“齐王年轻,没经过事,所以我让宇文歆和窦诞辅佐他。太原,是帝业兴起的

地方,有十万大军,粮食可以支持十年,怎么能很快轻易放弃?宇文歆提出这样的建议,我一定要在军中

杀了他。”李纲说:“齐王的过错是窦诞造成的。宇文歆作属官的时间短,齐王有过错就直言劝阻,这次全靠宇文歆的计谋,使您没有失去爱子,应该是有功的,又怎么可以降罪呢?”第二天,高祖想明白了,请

李纲到御榻旁,感谢说:“你不说,我差点滥施刑罚。”于是放了宇文歆。

太子渐渐亲近奸邪之人,和朝廷有了猜忌隔阂,李纲多次进谏不被接受,于是请求辞官回乡。高祖责

骂他说:“你为做我的尚书感到羞耻吗?”李纲叩头说:“陛下您的功业已成,很是自傲,我进言就像端着水要灌入石头,哪敢长时间作尚书呢?况且我侍奉东宫太子,太子又和我有矛盾,所以我辞官。”高祖道

歉说:“我知道您是正直的人,希望您一直辅佐我的孩子。”于是拜为太子少保,尚书、詹事职位继续保留。李纲给太子上书说:“我已经老了,幸好没有进棺材,充任太子少保,希望能为您尽一点愚昧鄙陋的力量。

做儿子的,一定要孝敬谨慎,以此宽慰圣上,不应该听那些奸邪的说教,与朝廷产生猜忌隔阂。”太子看

了进言后不高兴,行为更加放纵。李纲很郁闷,认为对自己没有好处,坚决请求辞职,朝廷颁发了褒美嘉

奖的诏书,只是免去尚书之职。

贞观四年,又做了少师。因为脚病被特别赐给步舆,允许他坐步舆到官署,向他询问政事。到东宫,

太子李承乾恭敬行礼。每次讨论政事,一定下诏让李纲与房玄龄、王珪一起陪坐。李纲发表意见议论事情,刚强果决不容改变。等到得了病,皇帝派玄龄到家中问候,第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书 过 善 人 事 (清) 薛福成

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之。众无所得食,益汹汹。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张席隙地以居之;老羸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寒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赒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灾。其冬,山乡得雨。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呼曰:“善人,善人。”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孙也。光绪五年正月,竹潭手一册,请余书其事;且述先生训曰:“吾家仅万金产,以振饥耗其半。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蓗利,遂复其初。人何惮而不为善哉!”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将遂不振人之急乎?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惟然,故仁术无不周,而泽之被人者弘;卒受天佑,其产可复,而其后必昌,报施之理然也。嗟夫!方饥氓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则彼计无复之,势将剽夺,一乡被其患,而过氏无独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故知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去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得。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过先生讳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行多可述者,非大义所存,故不着。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为阖户罢市 阖户:全家

B .亟出慰之曰 亟:急速,赶快 C .以振饥耗其半 振:通“赈”,救济 D .一乡被其患 被:遭受,蒙受

5.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属于过善人的善举及善举给人的启示的一组是(3分)

A. ①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蓗利,遂复其初。②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B. ①呼曰:“善人,善人。”②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C. ①人何惮而不为善哉!②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

D. ①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②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过善人在饥民因求食不得而更加喧扰不安的时候,主动出面安慰饥民,后又联合其他喜欢做善事

的人救济饥民。

B .淮南州县饥民在过善人和其他爱做善事的人的帮助下,最终在过善人的家乡自食其力,安居乐业。

C.在因行善而损耗一半家产的第二年,过善人又遇上大丰收的好年成,因卖谷获利,其家产又恢复

如初。

D .过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做天下大事,如果事先去掉计较得失之心,那么于公于私都会有

所得。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阖户:关门。) 5 D

6 B。“最终在过善人的家乡自食其力,安居乐业”的说法有误,文中说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7 ①你们大家因饥饿前来讨饭,(我们) 应当商议解决你们吃饭(问题) 的办法,请允许我同诸位父老商议一下。[来源:Zxxk.Com]

②我认为这只是过先生勉励子孙做善事的言论罢了。如果事先就存有获得回报的心理,那么就会计较利害得失,一定不会损耗自己的家产来求得仁义。

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发生旱灾饥荒。依山傍水的地方有个铜城闸镇,连年收成良好,邻县饥民扶老携幼来乞讨求食的有几千人。乡里百姓非常惊惧,全都关上门,停止营业,从门缝里面窥视那些饥民。饥民们没有办法找到吃的东西,更加喧扰不安了。处士过实圃先生担心有意外的变故,赶忙出来安慰他们说:“大家因饥饿前来讨饭,(我们) 应当商议用来解决你们吃饭(问题) 的办法,请允许我同诸位父老商议一下。”第二天,他把乡里那些好行善事的人集中起来,(要求) 有钱的拿出钱来,没钱的出点儿力气,自己率先捐出了大量财物,用心谋划张罗,在空地上铺上席子好让他们住下来;对年老体弱的人及妇女儿童都按人数分发粮食;雇用那些年轻力壮的到四方的农户家里,督促他们自食其力;冷了有短袄穿,病了有药提供,死了还有棺木,对怀孕将要生育的妇女就优厚地周济她们;提供给他们空旷的土地,督促他们自种蔬菜;并准备了一些装水的器具,防备火灾的发生。当年冬天,灾民的家乡下了雨。把受雇的丁壮劳力应得的报酬给了他们,让他们回去播下麦种,麦子成熟后,就各自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回去了,欢声笑语响彻街巷。(他们) 还喊着:“善人,善人。”从这以后,各地到这里来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过善人。

和我同年中举的好友竹潭,孝顺廉洁,是过善人的孙子。光绪五年正月,竹潭手里拿着一本书,请我写下过善人的事迹;并且讲述过善人的训导说:“我们家仅有万金家产,因为救济灾民损耗了一半。第二年,获得大丰收,出售谷物又获得五倍的利润,于是又恢复了最初的家产规模。人们为何害怕(损耗自己的利益) 而不去做善事呢?”我认为这只是过先生勉励子孙做善事的言论罢了。如果事先就存有获得回报的心理,那么就会计较利害得失,一定不会损耗自己的家产来求得仁义;即使勉强去做了善事,但回报并不是一定可以得到,那么就不去救济别人的急难了吗?他那时只是把救活饥民当成自己心里唯一的想法,即使耗尽他的家产又会顾虑什么呢!这样,施行仁德没有不周全的,享受到恩泽的人也就很多;最终受到上天的保佑,他的家产也可恢复,而他的后代也一定昌盛,回报那施行恩德的人的道理就是这样的。啊!当那些饥民喧扰不安地索要食物之时,人们认为回避是明智之举,一个接一个地关门拒绝,那么饥民没有别的办法,势必抢夺,一乡之人都将遭受这个祸患,过家也无独自保全的道理了。过老先生积极主动地凭借一己之力肩负起这一重任,消除变故的智慧和体恤苦难之人的仁心同时具有,最终也没有损害到自己的家业。由此可知,事先存有计较得失的心理的人,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失;摒弃计较得失的心理的人,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得。明白这个道理,即使是做天下大事也是可以的。

过先生名华,字曙初,号实圃。还有很多可以记述的事迹,因为不是大义所存,所以没有花笔墨去写。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

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

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

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

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 ①钟、胡:即钟繇、胡昭, 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 厕所旁。③伧父(f ǔ):粗

野鄙贱的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庭籓溷皆著笔纸 著:放置,安放 B. 思造而示之 造:拜访,探访 ..

C. 世咸贵远而贱近 贵:显贵,地位高 D. 专意典籍 意:放在心上 ..

5.下列四组句子中,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C. ②④⑤ D.①⑤⑥ ③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A. ①③⑤ B. 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经他后天不断勤奋学习,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 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 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D. 文章叙写了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项“都是不可缺少的”说法过于绝对。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5分)

(5分)

4.C

5.B

6.D

7. (1) 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

(2)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5分)(及,叹

伏,加,各1分,大意2分)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家世代传承儒学。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

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 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遇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 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 秘书郎之职。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

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 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起初,陆机从南方来到洛阳,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北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秘书省长官贾谧请他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儿心思扑在典籍上。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左思将全家人搬到冀州。几年后,因病而死。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4. 对下面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 .王长者,不倍德 倍:背离,背叛

C. 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无,没有

D .士争临城死敌 敌:敌人,仇敌

5.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3分)

①为人刻薄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③④ D.①②⑤

6.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 .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 .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 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 .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7.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⑴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3分)

⑵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3分)

⑶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4分)

4.D 5.A 6.D

7. (1)恰逢事情被发觉,汉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

(2)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你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

(3)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

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知洋州。州豪李.

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于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召甲出乳医示之,冤遂辨。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有诬其.

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事虽辨,犹降通判大名府。 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①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维、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唃厮啰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朝廷议加唃厮啰节制。亿日:“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议遂寝。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入民间无他禁,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之。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日:“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

会忻州大震,谏官韩琦言宰相王随非辅弼才,又言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

亿性方重,治家严饬,虽燕居,未尝有惰容。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

【注】①台:御史台。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亿不赋民而营筑之 赋:征税 .

B 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 贷:借款 .

C 遂除户部、参知政事 除:授官 .

D 亿性方重,治家严饬 饬:谨慎 .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能够表明韩亿“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 ( )

①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

②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

④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⑤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

⑥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洋州恶霸李甲,为霸占家产而逼嫂改嫁,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还贿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从。

韩亿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断。

B 通过审查吴植的衙吏,朝廷发现了吴植贿赂一事,王钦若见事不可掩盖,就主动请罪,而吴植为推脱罪

责,反诬陷衙吏错把他问候亲近人的话说给了王钦若。

C 有一年益州大旱,韩亿打破惯例,拿出多于往年的官粮先救济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没有遭受饥荒。

他又疏通江道,使几千顷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 范仲淹向皇上献《百官图》,指责宰相吕夷简选拨官员不公,并暗地里推荐韩亿。皇上告诉了韩亿,韩

亿说自己从做官以来,从来没有为官职结交托请别人。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5分)

(2) 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5分)

4.B 贷:本义是“宽恕”,此处是“宽限”之意。

5.C ③是益州旧例 ⑥是表现韩亿的爱心,不是“有才干”

6.B 不是主动请罪,而是见事已败露,就主动把衙吏抓起来上报,以此想洗脱自己。

7. (1)韩亿彻底追查了这件事,原来是吴植因生病害怕被罢职(于是向王钦若行贿),(只 是没想到)金子没送到而事情已经暴露。(译出大意3分;“治”、“废”各1分)

(2)现在不能告诉他们使他们解除仇恨,却趁机加封他,这不是用来安抚控制四方的办法。(译出大

黄贞文传

(清)杨凤苞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昼所为,夜必书之。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

南都①初建,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或问故,应曰:“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

彼牢笼矣。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卒不往。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诸人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将死,僧止之曰:“公未仕,可勿死也。”淳耀曰:“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死得所矣。”索笔书曰:“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呜呼! 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

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甫就傅,即向学。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性狷介,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传胪②时,人见鼎甲先上殿,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可笑也! ”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

冠之,乃就缢于右。

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原本六经,旁通三史③,规范先正④,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门人私谥贞文。渊耀卒年二十二。有《谷帘学吟》。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

(选自《续古文观止》)

【注】①南都:南明福王政权的首都南京。②传胪:殿试后宣旨唱名。③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④先正:先贤。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苟取一钱 .B .某公素善余 .苟:或许 善:交好 C .往往启其所未及 启:陈述 .D .益以品节自厉 厉:磨砺 .

11.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说明黄贞文“忠诚磊落”的一组是

①昼所为,夜必书之 ②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

③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⑤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 ( ) ④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 ⑥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

A .①②③ B .③⑤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 .黄淳耀到礼部参加考试,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官,被他严词拒绝。因为他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

污。

B .在民族危亡关头,黄淳耀挺身而出,率志士抵抗入侵,城破后自缢而死,表现出凛然难犯的民族气节。 C .黄淳耀的品节对他的弟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黄淳耀就义后,弟弟渊耀戴着哥哥掉下的头巾从容就义。 D .黄淳耀写作的诗文.置办的产业都已传在世上,文章最后对兄弟死时的细节描写更是富有传奇色

彩。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3分)

(3)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4分) (2)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3分)

10.A (苟:苟且,随便)

11.D (①是说黄淳耀有记日记的习惯,生活态度严谨;④是说城被攻破后兄弟二人一同来到竹胜庵;⑥

是说弟弟黄渊耀的)

12.B (A 项应是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第一;C 项应是看见哥哥的头巾掉在地上,便拾起替他戴好;D “制

举业”不是指“置办产业”,应是指“写应试文章”)

13.(1)君子初进身必须循着正道,怎么可以损伤名义而屈从私情呢? (2)向前不能替国家出力,退后不

能隐居保持自身清白,读书缺乏收获,学道没有成绩。(3)不久就跟哥哥读书,完全学到了哥哥的思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从小就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曾经写日记,白天做的事,晚上必定记下来。穿乱麻作絮的袍子,吃糙米饭,不随便拿一文钱。崇祯十六年到礼部参加考试,有一个显要人物示意,想推荐他做第一,被他严词拒绝。中进士后,没有到礼部等候选官就回家了。

南京南明政权刚成立时,求官的人争相前往,只有黄淳耀没去。有人问他不去的原因,他回答说:“某公向来与我交好,如今正与主持国政的人勾结,我如果前去,必定会被他笼络。君子初进身必须循着正道,怎么可以损伤名义而屈从私情呢? ”到底没有去。等到嘉定城被清兵包围,他便同弟弟渊耀和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等人坚守城池。等到城被攻破,兄弟二人一同来到城西的竹胜庵。正要自尽的时候,庵里的和尚制止他说:“你还没有做官,可以不必死。”淳耀说:“城沦陷了,人就应该殉难,这是读书人职分内的事情罢了。如今借上人这一块干净的地方,就死得其所了。”说完向和尚讨了笔写道:“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在城西僧舍内自尽。唉,向前不能替国家出力,退后不能隐居保持自身清白,读书缺乏收获,学道没有成绩,忠心耿耿,光明磊落,这颗心就是了。”写完,就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向北拜了两拜,自缢而死。

渊耀,字伟恭,十五岁时,补了生员。小时候特别聪明,刚刚跟老师读书,就立志向学,不久就跟哥哥读书,完全学到了哥哥的思想主张。平时讲论品学修养,常常陈述他哥哥所没有讲到的义理。为人谨慎

小心,不胡乱结交朋友。淳耀考中进士后,给他写信说:“殿试后宣旨唱名时,人们看到鼎甲(状元.榜眼.探花)先上殿,都啧啧称赞,羡慕不已,认为成仙一般,我这时却无限叹息。天地之间,有愿意做数千年才出一人.数百年才出一人的人,现在的人竟不肯做数千年.数百年才出的一个人,却只想做三年中就出的一个人,可笑啊!”渊耀得了这封信,更加磨砺自己的品德气节。就义时,看见哥哥的头巾掉在地上,便下来拾起替他戴好,才在哥哥的右边自缢而死。

淳耀所著的诗.古文.应试文章,根基在六经,广通《史记》和前后《汉书》,以先贤为准则,都已传在世上。死时才四十一岁,门人给他的谥号叫贞文。渊耀死时只二十二岁,有《谷帘学吟》诗稿。兄弟俩死的时候,口中的血喷射到墙壁上,透入砖中一寸左右,这血迹经历很长时间仍没有褪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琏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

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治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

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周而不言,谁之责也? 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其所尚 遂:于是。 .

B 、皆称朕意 称:符合。 .

C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

D 、征雅有经国之才 .加:超过。 雅:一向。

( )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朕拔卿于仇虏之中 以其无礼于晋 ..

B 、言而不用,朕所甘心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C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D 、便为人所宝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8、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B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C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D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与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 、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C 、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D 、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

10、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 (3分)

译文: ②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3分)

译文:

③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4分)

译文:

6、A 项,“遂”这里是动词,解释为“成全”。

7、D 项。(都表被动,A 介词,从/介词,对;B 连词,如果/连词,表修饰;C 连词,来/连词,因为。)

8、C

9、C 项。A 项“一开始”不正确;B 项“假托生病”错误;D 项“放弃自己建造小殿”错误,文中只是说“辍

其材为造”。

10、①你难道没有看见黄金(金属)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

得分点:“独”为“难道”;“何足”译为“怎么值得”;“贵”译为“看重、重视”。

②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

得分点:“方”为“正”;“自比于”译为“把自己比作„„”;“以„„为„„”译为“把„„当作„„”。 ③从这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有不对(错误)的地方,就直接说出,不要隐瞒。

得分点: “已”通“以”、“悉”后应补充动词“献”、“乃”你们的、“是非”偏义复词,侧重于“非”。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不久前搬家至河北相州内黄。武德末年,他担任太子洗马,看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已经杀了隐太子,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旁人都为他的处境担心,魏征镇定自如,缓缓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难,太宗昕后肃然起敬,给他优厚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

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没有不高兴的。魏征也很高兴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太宗又慰劳他说:“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若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贞观三年,一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深谋远虑,对朝廷有很大帮助。

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琏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解除职务,只挂一个散官的头衔。太宗说:“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中央枢要之职。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就被人看做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让你就这样辞职昵?”魏征才停止辞职申请。

贞观十二年,太宗因为皇孙诞生而设宴招待公卿。太宗非常高兴,对侍从的大臣说:“贞观之前,跟随我扫平天下,历尽艰辛,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提出忠正的意见,安定国家造

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丰功伟业而被天下人所一直称道的,那就只有魏征了。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于是亲自解下佩刀来赐给二人。

不久魏征生病了。魏征家里本来没有正厅,唐太宗当时原想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五天就完工了。又派使者送去布被和白色的裤子,成全他朴素节俭的风范。过了几天,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到他家哭悼,追赠魏征为司空,谥号文贞。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写在碑石上,还特别赐给魏征家享受的租户为九百户。太宗经常对左右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事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我过去常常注意保持这三面镜子,来谨防自己犯错误。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因而伤心地哭了很久。于是下诏说:“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指出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所以我一方面虚心听取群臣意见,一方面排除假象反省过失。如果臣子提出的意见我没有采纳,那是我咎由自取。如果我准备采纳意见却没人提出,是谁的责任呢?从今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就直接说出来不要隐瞒。”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文言文人物类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纲,字文纪。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挠辞。及宪诛,露车

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yì,埋葬)讫,乃去。 .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

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

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

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

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

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翌日,帝悟,引纲升御

榻,劳曰:“卿不言,我几滥罚。”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怒曰:“卿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

“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

谢曰:“知公直士,幸

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纲上书太子曰:“纲老矣,幸未就.

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太子览书

不怿,所为益纵。纲悒悒不自赖,固请老,优诏解尚书。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以足疾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诣东宫,太子承乾为拜。每听政,必诏

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 .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9.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纲为官刚正的一组是

①纲矢死无挠辞 ②臣请正其罪 ③陛下不素教

④优诏解尚书 ⑤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 ⑥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 )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后来太子杨勇被废,面对文帝切责,李纲据理力争,被提拔为尚书

右丞。

B .刘武周攻入太原,齐王元吉不战而逃,致使并州陷落,唐高祖追究责任,李纲进言使齐王的属下宇文歆没有被错杀。 C .因不满太子所为,李纲多次进言劝说,太子不但不接受,反而很不高兴。无奈之下,李纲只好辞官归乡了。 D .唐太宗对李纲非常尊重,赐给他轿子,每次讨论政事一定下诏让李纲与房玄龄、王珪一起参加。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

(2)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文:

8.B

9.D

10.C

11.(1)太子的天资很普通,得到贤者辅佐就会有善德,受到坏人影响就会有恶行,为什么让只会歌舞的

飞鹰走狗卑鄙小人整日陪在太子身旁?(2)陛下您的功业已成,很是自傲,我进言就像端着水要灌

李纲,字文纪,在后周做官,担任济王宪的参军事。宣帝准备杀济王,召集济王的属官以诬陷来佐证

济王的罪行,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等到济王被杀后,用无帷盖的车子载着尸体,过去的属官都逃走藏匿,李纲扶着济王的棺木放声痛哭,安葬了济王,才离去。

在隋朝为官,担任太子洗马。太子杨勇宴请东宫大臣,左庶子唐令则弹琵琶,又唱《媚娘曲》。李纲

说:“唐令则担任调教辅佐之职,却把自己当作优伶,给太子唱淫靡之曲,迷惑太子的视听,如果让皇上

知道,难道不会连累太子殿下吗?我请求治他的罪。”杨勇说:“赦他无罪,我想要听音乐找乐子。”后来

杨勇被废,隋文帝严厉责备众人,东宫属官没有人敢说话,只有李纲说:“陛下平时没有管教好,所以太

子才会到这种地步。太子的天资很普通,得到贤者辅佐就会有善德,受到坏人影响就会有恶行,为什么让

只会歌舞的飞鹰走狗卑鄙小人整日陪在太子身旁?哪里只是太子的错误呢?”文帝说:“我错了。”于是提

拔李纲为尚书左丞。

唐高祖称帝,任命他做礼部尚书,兼任太子詹事。齐王李元吉担任并州总管,纵容手下人掠夺百姓,

百姓忧愁苦痛,宇文歆劝谏,不听从。刘武周攻入太原,齐王李元吉恐惧,放弃指挥逃回京城,并州陷落。高祖李渊大怒,对李纲说:“齐王年轻,没经过事,所以我让宇文歆和窦诞辅佐他。太原,是帝业兴起的

地方,有十万大军,粮食可以支持十年,怎么能很快轻易放弃?宇文歆提出这样的建议,我一定要在军中

杀了他。”李纲说:“齐王的过错是窦诞造成的。宇文歆作属官的时间短,齐王有过错就直言劝阻,这次全靠宇文歆的计谋,使您没有失去爱子,应该是有功的,又怎么可以降罪呢?”第二天,高祖想明白了,请

李纲到御榻旁,感谢说:“你不说,我差点滥施刑罚。”于是放了宇文歆。

太子渐渐亲近奸邪之人,和朝廷有了猜忌隔阂,李纲多次进谏不被接受,于是请求辞官回乡。高祖责

骂他说:“你为做我的尚书感到羞耻吗?”李纲叩头说:“陛下您的功业已成,很是自傲,我进言就像端着水要灌入石头,哪敢长时间作尚书呢?况且我侍奉东宫太子,太子又和我有矛盾,所以我辞官。”高祖道

歉说:“我知道您是正直的人,希望您一直辅佐我的孩子。”于是拜为太子少保,尚书、詹事职位继续保留。李纲给太子上书说:“我已经老了,幸好没有进棺材,充任太子少保,希望能为您尽一点愚昧鄙陋的力量。

做儿子的,一定要孝敬谨慎,以此宽慰圣上,不应该听那些奸邪的说教,与朝廷产生猜忌隔阂。”太子看

了进言后不高兴,行为更加放纵。李纲很郁闷,认为对自己没有好处,坚决请求辞职,朝廷颁发了褒美嘉

奖的诏书,只是免去尚书之职。

贞观四年,又做了少师。因为脚病被特别赐给步舆,允许他坐步舆到官署,向他询问政事。到东宫,

太子李承乾恭敬行礼。每次讨论政事,一定下诏让李纲与房玄龄、王珪一起陪坐。李纲发表意见议论事情,刚强果决不容改变。等到得了病,皇帝派玄龄到家中问候,第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书 过 善 人 事 (清) 薛福成

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之。众无所得食,益汹汹。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张席隙地以居之;老羸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寒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赒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灾。其冬,山乡得雨。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呼曰:“善人,善人。”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孙也。光绪五年正月,竹潭手一册,请余书其事;且述先生训曰:“吾家仅万金产,以振饥耗其半。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蓗利,遂复其初。人何惮而不为善哉!”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将遂不振人之急乎?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惟然,故仁术无不周,而泽之被人者弘;卒受天佑,其产可复,而其后必昌,报施之理然也。嗟夫!方饥氓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则彼计无复之,势将剽夺,一乡被其患,而过氏无独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故知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去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得。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过先生讳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行多可述者,非大义所存,故不着。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为阖户罢市 阖户:全家

B .亟出慰之曰 亟:急速,赶快 C .以振饥耗其半 振:通“赈”,救济 D .一乡被其患 被:遭受,蒙受

5.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属于过善人的善举及善举给人的启示的一组是(3分)

A. ①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蓗利,遂复其初。②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B. ①呼曰:“善人,善人。”②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C. ①人何惮而不为善哉!②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

D. ①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②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过善人在饥民因求食不得而更加喧扰不安的时候,主动出面安慰饥民,后又联合其他喜欢做善事

的人救济饥民。

B .淮南州县饥民在过善人和其他爱做善事的人的帮助下,最终在过善人的家乡自食其力,安居乐业。

C.在因行善而损耗一半家产的第二年,过善人又遇上大丰收的好年成,因卖谷获利,其家产又恢复

如初。

D .过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做天下大事,如果事先去掉计较得失之心,那么于公于私都会有

所得。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阖户:关门。) 5 D

6 B。“最终在过善人的家乡自食其力,安居乐业”的说法有误,文中说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7 ①你们大家因饥饿前来讨饭,(我们) 应当商议解决你们吃饭(问题) 的办法,请允许我同诸位父老商议一下。[来源:Zxxk.Com]

②我认为这只是过先生勉励子孙做善事的言论罢了。如果事先就存有获得回报的心理,那么就会计较利害得失,一定不会损耗自己的家产来求得仁义。

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发生旱灾饥荒。依山傍水的地方有个铜城闸镇,连年收成良好,邻县饥民扶老携幼来乞讨求食的有几千人。乡里百姓非常惊惧,全都关上门,停止营业,从门缝里面窥视那些饥民。饥民们没有办法找到吃的东西,更加喧扰不安了。处士过实圃先生担心有意外的变故,赶忙出来安慰他们说:“大家因饥饿前来讨饭,(我们) 应当商议用来解决你们吃饭(问题) 的办法,请允许我同诸位父老商议一下。”第二天,他把乡里那些好行善事的人集中起来,(要求) 有钱的拿出钱来,没钱的出点儿力气,自己率先捐出了大量财物,用心谋划张罗,在空地上铺上席子好让他们住下来;对年老体弱的人及妇女儿童都按人数分发粮食;雇用那些年轻力壮的到四方的农户家里,督促他们自食其力;冷了有短袄穿,病了有药提供,死了还有棺木,对怀孕将要生育的妇女就优厚地周济她们;提供给他们空旷的土地,督促他们自种蔬菜;并准备了一些装水的器具,防备火灾的发生。当年冬天,灾民的家乡下了雨。把受雇的丁壮劳力应得的报酬给了他们,让他们回去播下麦种,麦子成熟后,就各自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回去了,欢声笑语响彻街巷。(他们) 还喊着:“善人,善人。”从这以后,各地到这里来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过善人。

和我同年中举的好友竹潭,孝顺廉洁,是过善人的孙子。光绪五年正月,竹潭手里拿着一本书,请我写下过善人的事迹;并且讲述过善人的训导说:“我们家仅有万金家产,因为救济灾民损耗了一半。第二年,获得大丰收,出售谷物又获得五倍的利润,于是又恢复了最初的家产规模。人们为何害怕(损耗自己的利益) 而不去做善事呢?”我认为这只是过先生勉励子孙做善事的言论罢了。如果事先就存有获得回报的心理,那么就会计较利害得失,一定不会损耗自己的家产来求得仁义;即使勉强去做了善事,但回报并不是一定可以得到,那么就不去救济别人的急难了吗?他那时只是把救活饥民当成自己心里唯一的想法,即使耗尽他的家产又会顾虑什么呢!这样,施行仁德没有不周全的,享受到恩泽的人也就很多;最终受到上天的保佑,他的家产也可恢复,而他的后代也一定昌盛,回报那施行恩德的人的道理就是这样的。啊!当那些饥民喧扰不安地索要食物之时,人们认为回避是明智之举,一个接一个地关门拒绝,那么饥民没有别的办法,势必抢夺,一乡之人都将遭受这个祸患,过家也无独自保全的道理了。过老先生积极主动地凭借一己之力肩负起这一重任,消除变故的智慧和体恤苦难之人的仁心同时具有,最终也没有损害到自己的家业。由此可知,事先存有计较得失的心理的人,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失;摒弃计较得失的心理的人,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得。明白这个道理,即使是做天下大事也是可以的。

过先生名华,字曙初,号实圃。还有很多可以记述的事迹,因为不是大义所存,所以没有花笔墨去写。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

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

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

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

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 ①钟、胡:即钟繇、胡昭, 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 厕所旁。③伧父(f ǔ):粗

野鄙贱的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庭籓溷皆著笔纸 著:放置,安放 B. 思造而示之 造:拜访,探访 ..

C. 世咸贵远而贱近 贵:显贵,地位高 D. 专意典籍 意:放在心上 ..

5.下列四组句子中,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C. ②④⑤ D.①⑤⑥ ③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A. ①③⑤ B. 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经他后天不断勤奋学习,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 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 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D. 文章叙写了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项“都是不可缺少的”说法过于绝对。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5分)

(5分)

4.C

5.B

6.D

7. (1) 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

(2)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5分)(及,叹

伏,加,各1分,大意2分)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家世代传承儒学。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

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 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遇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 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 秘书郎之职。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

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 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起初,陆机从南方来到洛阳,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北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秘书省长官贾谧请他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儿心思扑在典籍上。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左思将全家人搬到冀州。几年后,因病而死。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4. 对下面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高祖箕踞骂之 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 .王长者,不倍德 倍:背离,背叛

C. 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无,没有

D .士争临城死敌 敌:敌人,仇敌

5.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3分)

①为人刻薄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③④ D.①②⑤

6.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 .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 .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 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 .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7.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⑴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3分)

⑵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3分)

⑶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4分)

4.D 5.A 6.D

7. (1)恰逢事情被发觉,汉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

(2)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你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

(3)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

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知洋州。州豪李.

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于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召甲出乳医示之,冤遂辨。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有诬其.

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事虽辨,犹降通判大名府。 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①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维、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唃厮啰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朝廷议加唃厮啰节制。亿日:“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议遂寝。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入民间无他禁,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之。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日:“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

会忻州大震,谏官韩琦言宰相王随非辅弼才,又言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

亿性方重,治家严饬,虽燕居,未尝有惰容。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

【注】①台:御史台。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亿不赋民而营筑之 赋:征税 .

B 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 贷:借款 .

C 遂除户部、参知政事 除:授官 .

D 亿性方重,治家严饬 饬:谨慎 .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能够表明韩亿“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 ( )

①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

②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

④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⑤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

⑥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洋州恶霸李甲,为霸占家产而逼嫂改嫁,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还贿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从。

韩亿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断。

B 通过审查吴植的衙吏,朝廷发现了吴植贿赂一事,王钦若见事不可掩盖,就主动请罪,而吴植为推脱罪

责,反诬陷衙吏错把他问候亲近人的话说给了王钦若。

C 有一年益州大旱,韩亿打破惯例,拿出多于往年的官粮先救济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没有遭受饥荒。

他又疏通江道,使几千顷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 范仲淹向皇上献《百官图》,指责宰相吕夷简选拨官员不公,并暗地里推荐韩亿。皇上告诉了韩亿,韩

亿说自己从做官以来,从来没有为官职结交托请别人。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5分)

(2) 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5分)

4.B 贷:本义是“宽恕”,此处是“宽限”之意。

5.C ③是益州旧例 ⑥是表现韩亿的爱心,不是“有才干”

6.B 不是主动请罪,而是见事已败露,就主动把衙吏抓起来上报,以此想洗脱自己。

7. (1)韩亿彻底追查了这件事,原来是吴植因生病害怕被罢职(于是向王钦若行贿),(只 是没想到)金子没送到而事情已经暴露。(译出大意3分;“治”、“废”各1分)

(2)现在不能告诉他们使他们解除仇恨,却趁机加封他,这不是用来安抚控制四方的办法。(译出大

黄贞文传

(清)杨凤苞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昼所为,夜必书之。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

南都①初建,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或问故,应曰:“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

彼牢笼矣。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卒不往。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诸人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将死,僧止之曰:“公未仕,可勿死也。”淳耀曰:“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死得所矣。”索笔书曰:“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呜呼! 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

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甫就傅,即向学。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性狷介,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传胪②时,人见鼎甲先上殿,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可笑也! ”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

冠之,乃就缢于右。

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原本六经,旁通三史③,规范先正④,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门人私谥贞文。渊耀卒年二十二。有《谷帘学吟》。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

(选自《续古文观止》)

【注】①南都:南明福王政权的首都南京。②传胪:殿试后宣旨唱名。③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④先正:先贤。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苟取一钱 .B .某公素善余 .苟:或许 善:交好 C .往往启其所未及 启:陈述 .D .益以品节自厉 厉:磨砺 .

11.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说明黄贞文“忠诚磊落”的一组是

①昼所为,夜必书之 ②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

③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⑤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 ( ) ④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 ⑥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

A .①②③ B .③⑤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 .黄淳耀到礼部参加考试,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官,被他严词拒绝。因为他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

污。

B .在民族危亡关头,黄淳耀挺身而出,率志士抵抗入侵,城破后自缢而死,表现出凛然难犯的民族气节。 C .黄淳耀的品节对他的弟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黄淳耀就义后,弟弟渊耀戴着哥哥掉下的头巾从容就义。 D .黄淳耀写作的诗文.置办的产业都已传在世上,文章最后对兄弟死时的细节描写更是富有传奇色

彩。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3分)

(3)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4分) (2)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3分)

10.A (苟:苟且,随便)

11.D (①是说黄淳耀有记日记的习惯,生活态度严谨;④是说城被攻破后兄弟二人一同来到竹胜庵;⑥

是说弟弟黄渊耀的)

12.B (A 项应是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第一;C 项应是看见哥哥的头巾掉在地上,便拾起替他戴好;D “制

举业”不是指“置办产业”,应是指“写应试文章”)

13.(1)君子初进身必须循着正道,怎么可以损伤名义而屈从私情呢? (2)向前不能替国家出力,退后不

能隐居保持自身清白,读书缺乏收获,学道没有成绩。(3)不久就跟哥哥读书,完全学到了哥哥的思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从小就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曾经写日记,白天做的事,晚上必定记下来。穿乱麻作絮的袍子,吃糙米饭,不随便拿一文钱。崇祯十六年到礼部参加考试,有一个显要人物示意,想推荐他做第一,被他严词拒绝。中进士后,没有到礼部等候选官就回家了。

南京南明政权刚成立时,求官的人争相前往,只有黄淳耀没去。有人问他不去的原因,他回答说:“某公向来与我交好,如今正与主持国政的人勾结,我如果前去,必定会被他笼络。君子初进身必须循着正道,怎么可以损伤名义而屈从私情呢? ”到底没有去。等到嘉定城被清兵包围,他便同弟弟渊耀和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等人坚守城池。等到城被攻破,兄弟二人一同来到城西的竹胜庵。正要自尽的时候,庵里的和尚制止他说:“你还没有做官,可以不必死。”淳耀说:“城沦陷了,人就应该殉难,这是读书人职分内的事情罢了。如今借上人这一块干净的地方,就死得其所了。”说完向和尚讨了笔写道:“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在城西僧舍内自尽。唉,向前不能替国家出力,退后不能隐居保持自身清白,读书缺乏收获,学道没有成绩,忠心耿耿,光明磊落,这颗心就是了。”写完,就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向北拜了两拜,自缢而死。

渊耀,字伟恭,十五岁时,补了生员。小时候特别聪明,刚刚跟老师读书,就立志向学,不久就跟哥哥读书,完全学到了哥哥的思想主张。平时讲论品学修养,常常陈述他哥哥所没有讲到的义理。为人谨慎

小心,不胡乱结交朋友。淳耀考中进士后,给他写信说:“殿试后宣旨唱名时,人们看到鼎甲(状元.榜眼.探花)先上殿,都啧啧称赞,羡慕不已,认为成仙一般,我这时却无限叹息。天地之间,有愿意做数千年才出一人.数百年才出一人的人,现在的人竟不肯做数千年.数百年才出的一个人,却只想做三年中就出的一个人,可笑啊!”渊耀得了这封信,更加磨砺自己的品德气节。就义时,看见哥哥的头巾掉在地上,便下来拾起替他戴好,才在哥哥的右边自缢而死。

淳耀所著的诗.古文.应试文章,根基在六经,广通《史记》和前后《汉书》,以先贤为准则,都已传在世上。死时才四十一岁,门人给他的谥号叫贞文。渊耀死时只二十二岁,有《谷帘学吟》诗稿。兄弟俩死的时候,口中的血喷射到墙壁上,透入砖中一寸左右,这血迹经历很长时间仍没有褪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琏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

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治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

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周而不言,谁之责也? 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其所尚 遂:于是。 .

B 、皆称朕意 称:符合。 .

C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

D 、征雅有经国之才 .加:超过。 雅:一向。

( )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朕拔卿于仇虏之中 以其无礼于晋 ..

B 、言而不用,朕所甘心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C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D 、便为人所宝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8、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B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C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D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与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 、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C 、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D 、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

10、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 (3分)

译文: ②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3分)

译文:

③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4分)

译文:

6、A 项,“遂”这里是动词,解释为“成全”。

7、D 项。(都表被动,A 介词,从/介词,对;B 连词,如果/连词,表修饰;C 连词,来/连词,因为。)

8、C

9、C 项。A 项“一开始”不正确;B 项“假托生病”错误;D 项“放弃自己建造小殿”错误,文中只是说“辍

其材为造”。

10、①你难道没有看见黄金(金属)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

得分点:“独”为“难道”;“何足”译为“怎么值得”;“贵”译为“看重、重视”。

②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

得分点:“方”为“正”;“自比于”译为“把自己比作„„”;“以„„为„„”译为“把„„当作„„”。 ③从这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有不对(错误)的地方,就直接说出,不要隐瞒。

得分点: “已”通“以”、“悉”后应补充动词“献”、“乃”你们的、“是非”偏义复词,侧重于“非”。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不久前搬家至河北相州内黄。武德末年,他担任太子洗马,看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已经杀了隐太子,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旁人都为他的处境担心,魏征镇定自如,缓缓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难,太宗昕后肃然起敬,给他优厚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

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没有不高兴的。魏征也很高兴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太宗又慰劳他说:“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若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贞观三年,一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深谋远虑,对朝廷有很大帮助。

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琏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解除职务,只挂一个散官的头衔。太宗说:“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中央枢要之职。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就被人看做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让你就这样辞职昵?”魏征才停止辞职申请。

贞观十二年,太宗因为皇孙诞生而设宴招待公卿。太宗非常高兴,对侍从的大臣说:“贞观之前,跟随我扫平天下,历尽艰辛,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提出忠正的意见,安定国家造

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丰功伟业而被天下人所一直称道的,那就只有魏征了。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于是亲自解下佩刀来赐给二人。

不久魏征生病了。魏征家里本来没有正厅,唐太宗当时原想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五天就完工了。又派使者送去布被和白色的裤子,成全他朴素节俭的风范。过了几天,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到他家哭悼,追赠魏征为司空,谥号文贞。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写在碑石上,还特别赐给魏征家享受的租户为九百户。太宗经常对左右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事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我过去常常注意保持这三面镜子,来谨防自己犯错误。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因而伤心地哭了很久。于是下诏说:“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指出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所以我一方面虚心听取群臣意见,一方面排除假象反省过失。如果臣子提出的意见我没有采纳,那是我咎由自取。如果我准备采纳意见却没人提出,是谁的责任呢?从今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就直接说出来不要隐瞒。”


相关内容

  •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技巧初探
  •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技巧初探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难度应该说是仅次于诗词鉴赏题的难度.那么应怎样引导学生度过这一难关呢? 从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来看,"写人叙事类"的人物传记成了高考文言文命题的主旋律,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高考前备考复习时应重视此类文体,掌握阅读这类文言文材料的 ...

  • 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册文言文说课稿
  • 劝学 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进入高中后接触的第一篇文章,该文章是<荀子>的开篇之作,集中反映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学习问题上的观点和精彩斐然的论证艺术.以这篇文章来开启学生的高中生活,有利于确立学 ...

  • 高中语文说课模板范文
  • 一.开场白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二.说教材 今天,我所说课的篇目是<项脊轩志>,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 ...

  •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说课稿
  •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必修①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毛泽东同志用古曲诗词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此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书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对统 ...

  •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与策略初探
  •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与策略初探 <中国教育报>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文章称: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坛‚顿失光彩‛‚暗然失色‛,再也没有涌现出一个灵动地驾驭白话的‚大师群体‛,堪称‚白话大师‛的只有寥寥几位.究其原因,就是文坛新生代作家大多远离文言 ...

  • 高中语文评课稿范文
  • 篇一:语文听课评课稿 语文 评课稿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徐银花 开学以来,我听了 杜主任.冒爱玉.杨正龙.张建华.孙茂洲.刘燕.周迎年.陈怀龙.顾汉吕.祁燕.周丽 娟.严主任等老师共21节语文课,收获颇丰. 整体来说每堂课都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 结合.教学目标明确,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鲜明地体现重点突出 ...

  • 高一语文备课组第一学期计划
  •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改理念,以阅读和写作为重点,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课内外的结合,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贯彻 ...

  •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 2015级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期目标: 1.熟练识记高考必考的字音字形,掌握常见成语的含义,了解句子常见结构,提高辨析语病的能力! 2.理解并识记必修一.二教材中的文言现象!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 3.熟练背诵必修一.二中的篇目,防止眼高手低,要求人人过关,夯实基础! ...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 前言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 ...

  • 高中语文总复习 金牌阅读指导大全:文言文1
  • 文言文 金考点与对策 从高考命题看,文言文的考题是历年考试中最稳定的部分,考试范围和内容基本没有变化.选文仍以叙述类的人物传记为主,取之不同的史书材料,上海试题则偏重议论阐发. 试题的选材以浅易文言文为主,近两年的难度又有所下降,仔细阅读并不难懂.<考试说明>对所考内容有明确规定,使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