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学6页

现代电视新闻学

第一章

(一)电视新闻界说

以现代电视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导

(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

《图片报道》中国电视新闻发展最初形态

《简明新闻》口播

《电视新闻》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1993年《东方时空》

1994年《焦点访谈》

1996年5月《新闻调查》

(二)现代电视新闻传播理念

时效意识、现场意识、受众意识、策划意识、品牌意识、互动意识

1、时效意识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首要指数

实现 新闻滚动播出,字幕新闻,新闻现场直播

2、现场意识

报道时要有“我在场”的观念;

意义(重要性) 记者介入现场的早晚决定了新闻的时效性;记者在现场媒体权威性的

体现;新闻现场是新闻感染力和记者魅力的载体

3、受众意识

树立起科学的受众观念;受众对媒体的接受时群体归属感的影响;处理好大众化媚俗化娱乐化之间关系

第三章

(一)电视新闻的共性规律【重点】

1、及时

(1)时效性 决定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

间限度,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新闻才有传播效果,才有价值

(2)时效性包括时新性和时宜性

时新性 新闻应是时间上最新的报道

时宜性 指当前形势下最适合需要的报道,即适宜时势需要的报道

新闻规律与宣传规律相结合,报道速度与报道效果结合

(3)新闻时效的把握【了解】

事件性新闻:时新性 国内外所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

非事件性新闻:时宜性 观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报道

2、真实

(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2)事实真实(3)本质真实

(4)表现手法真实 画面形象真实;画面组接真实;声画结合真实

3、客观

(1)客观性界说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报道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本来面目来反映它。”

(2)客观报道的要素

平衡公正地呈现一个议题中各方面手法;正确与真实的报道;呈现所有主要的相关要点;将事实与意见分开,但将意见视为相关;将记者本身态度、意见,或涉入的影响减至最低;避免偏颇、怨恨以及迂回的言论

4、公正(社会性)

(二)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

选择 记者对事实的选择,编辑编排节目时对来自记者报道的选择、衡量,也是指

受众对新闻的选择。

衡量 包含了新闻传播以后社会的反响、效果。

新闻价值要素【了解】

(1)时间性

(2)新鲜性 首创的事物;有特点的事物;奇异事物

(3)重要性 政治上重要;事实和群众的关系;事实和实际生活的关系;人物

影响力;变动程度

(4)接近性:地理接近;心理接近

(三)新闻必须以人为本,这是每个电视记者都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记者必须以

“三贴近”为原则。“三贴近”是对新闻价值的回归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第四章

1、信息——观众期望值

电视新闻报道的取材原则【了解】:

获得信息,满足观众对新闻报道内容上的期望值,力求传播观众欲知又未知的信息

(1)扩大信息源

把单纯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扩展到有关知识的传播,满足观众的求知欲和欣赏心理

(2)增加信息量 每一条新闻每一个新闻节目中包含的信息的多少

(3)畅通信息流通渠道

2、情感——报道兴奋点

(1)情感因素意义 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可视性

(2)挖掘事实的情感 情感的物化 (情感与物的具象结合,给物以情感因素)

个性化语言 趣味性的情节细节

(3)记者的情感 能唤起观众的情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事实→记者感知→创作激情→报道情感→观众情绪→观众观赏情绪→社会效果

3、个性——传播人格化 避免千篇一律

(1)报道主体是人(2)人物形象个性化 处理好群像与个性化的关系(3)人格化传播

第五章

(一)立体信息传播

实际操作【重点】

1、重视同期声运用

同期声是指伴随画面对象而存在的声音,包括记者在现场报道、采访的语言,被采访对

象向记者反映、提供情况的语言,以及新闻现场人与物所发出的声音,即效果声

2、重视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播

伴随着人物同期声讲话的手势、动作、神态、表情、语气、语调,乃至空间环境、氛围

(二)直观形象思维

电视新闻形象直观性的优势,要求记者要拥有直观形象思维,要善于以此在现场捕捉 典型的细节、情节,以连续的形象去构思新闻

第六章

电视新闻报道方式 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影响新闻、字幕新闻、现场报道、连线报道

【重点】现场报道

(一)概念 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记者、目击者或参与者身份作出图像的报道。

(二)现场报道优势P155

 时效性强

 信息量大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同时传播

 情感的交流(新闻特定的现场和气氛)

 现场感强 现场感是新闻客观现场在记者和观众心理引起

记者的报道把观众带到现场,观众更能强烈的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参与

感,从而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可视性

选择好报道的背景空间,事实材料,采访对象,采访的语言,采访的

方式,把握好自身形象

 可信性强

 可视性强

 结构作用

(三)现场报道通常伴随着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的采访 现场报道同其他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最大差区别在于有记者的出镜和大量的同期声采访

第七章

(一)消息类新闻概念

消息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对公众具有知悉意义的事实作简短迅速的报道。 消息新闻通常存在于某一新闻栏目中,以消息总汇的形式出现。

特点:1、快速 以最快速度传送新闻 2、简短

3、广泛(1)调整节目的立足点(2)认真研究客观实际(3)深入生活

4、鲜活 活泼、生动,有较强的可视性

【了解】独家新闻

 抢先刊载或首先发布独自一家报道的新闻。具有特殊的新闻价值和一定的权威性。  高度概括事实的本质,社会影响更普遍,启迪人心更深刻,指导作用更明显等因素。  培养新闻敏感性。

第八章【重点】

(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

 深度报道是相对于动态性报道而言,是对事件、事态做深层次的剖析

 深度报道 借声画形象地对重大新闻事件,重要的有影响的社会问题、现象做有分

析、解释、归纳、预测的报道形式

 深度报道 在时间上不仅要报道现在,追溯既往,预测未来;在地点上一定要报道

现场,还要注意到地点的延伸和波及;在人物上不仅要采访当事人,还要采访直接、间接的有关人员;在新闻事实上要尽量收集有关的情况和细节;在原因经过上不仅要说明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还要说明其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特点【了解】

 1、立体化、多层次的剖析

立体化报道要求体现事物相互之间较为复杂的关系,要对事物横向和纵向的开拓、比较。背景材料的运用。

 2、理性思辨色彩

构思严密,有逻辑力量。通过记者、编辑对事实的宏观把握,精心选择材料,以生动感人、有说服力的微观事实,对事实作深层的理性思索,让观众从中悟出道理、  3、表现手法多样

 4、传播效果显著

(三)深度报道的要求

A.现代新闻观念(现代新闻涵义的拓展;思维方式的现代化;现代新闻报道)

B.深入采访挖掘

C.沟通交流意识

P231 表格(每点进行阐述)【重点】

第十一章【重点】

(一) 调查性报道的概念:就某一新闻事件或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报道

调查性报道是调查节目中最核心、最有调查个性的报道

(二)调查性新闻报道的选题原则

1、重大性

对社会具有重大极大危害,与人们正常生活格格不入的事件 酒后驾车

政府部门或官员对于公共权力的滥用 反黑

企业和政府关系以及投资环境 环境污染

2、公共性 农民问题是核心问题;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能够引起人们情感诉求的题材

3、独家性 4、故事性

选题要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能够引起社会反响与人们的反思;关注与公众利益有密切关系、公众十分关注,且具有一定时效的事件与现象;要注重时机,讲究效果;强调选题的隐秘性、独家性;故事化叙述与舆论监督的结合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三)调查性报道的叙事方法【重点】

1、明晰的叙事主线

以事件的发展过程为叙事主线

以记者调查进程确立叙事主线,使观众有更深刻的现场感、参与感,使调查过程更具魅力

2、合理的结构布局

40分钟节目分成若干个小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对集中的主题,为节目思想服务 节目中穿插导视

3、吸引人的悬念设置

将大悬念分解为若干悬念、

悬念设置把握观众的心理,代表观众提出问题

4、核心的调查取证

独立调查;质疑思辨;收集证据

调查记者的独立调查行为是构成调查性报道的基础

第九章

(一)连续报道

概念 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新闻事件及所追踪事态,进行及时而又持续的报道 特点 (1)报道时新性(2)内容连续性(3)事件完整性

(4)层次递进性(5)信息广博性(6)效果显著性

(二) 系列报道

概念 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做多次、连续的报道 特点 (1)主题同一性(2)传播系统性(3)信息密集化

第十章

(一)专题节目类型 典型报道;事件的现场报道;重大事件的综述回顾(常用)

(二)思辨性报道类别和特点【重点】

意义 通过对多种事物的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比较和鉴别、抽象和概括,从而抽取

事物本质属性,形成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得出新的观点、见解,给观众以思想启迪 分析和综合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思维方法

类别 1、分析性报道 对为什么的分析2、解释性报道 解疑释惑3、调查性报道 特点 (1)重在新观念(2)用事实说理(3)符合思维规律(4)调查研究的成果

(三) 现代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报道的创作规律与走向

1、 题材结构故事化 2、叙事方法情感化 3、人物展示个性化

第十二章

本章重点P342 1、2、

第十三章

(一) 新闻评论节目

概念 评论类电视新闻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

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 发议论、讲道理

特点 (1)新闻性 对新闻事件、事态进行论述、评议,讲究新闻性、时效性

挖掘新思想、新观念

(2)社会性 节目的群众性

(3)政论性 电视新闻评论的旗帜

(4)指导性 导向性

第十四章 重大事件报道

重大事件是人们对题材重大、波及范围广、群众关注度高、影响比较深远的新闻事件的总称概念 重大事件特别报道就是综合运用多种电视节目形态,结合不同的电视表现手段,对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特别重大的有影响的事件作详尽、深入、全面的立体化的报道

目的 重大事件特别报道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是提高政府透明度的需要,也是树立媒体公信力的需要

特点 聚焦重大题材、信息资源整合、传播效果显著

重大事件特别报道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化报道

第十五章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有节目播出的直播,以及重大事件的直播

(一) 重大事件的直播

概念 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是电视记者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以完全纪实的手法把现场情景边报道、边摄录、边同步播出 播出过程,报道与播出同步进行

(二) 现场直播的优势(特点) 共时同步;现场纪实;过程体验;创作的一次性

(三) 现场直播的策划

预知新闻事件即将发生时,在充分认识、预测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基础上,以受众的心理需求为依据,以同步报道新闻现场及相关背景资料的有机整合为内容,以达到预期传播效果为目的,对报道方式、人员组织、设备调度、摄制播出等诸多环节进行系统统筹精心准备的过程;是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最大可能地发挥报道者的能动性对现场新闻事实以全方位、立体化的呈现,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具体的可操作性行为

(四) 现场直播策划过程具体的运作

1、 确立主题定位和报道思想 2、确定直播报道的内容

3、制定具体的直播报道计划 4、制定技术以及后勤保障方案

(五)现场直播策划的必要性

1、正确引导舆论的需要 2、适应媒介竞争的需要

3、整合和传播信息的需要 4、现场直播自身的特点对策划提出的要求

现代电视新闻学

第一章

(一)电视新闻界说

以现代电视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导

(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

《图片报道》中国电视新闻发展最初形态

《简明新闻》口播

《电视新闻》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1993年《东方时空》

1994年《焦点访谈》

1996年5月《新闻调查》

(二)现代电视新闻传播理念

时效意识、现场意识、受众意识、策划意识、品牌意识、互动意识

1、时效意识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首要指数

实现 新闻滚动播出,字幕新闻,新闻现场直播

2、现场意识

报道时要有“我在场”的观念;

意义(重要性) 记者介入现场的早晚决定了新闻的时效性;记者在现场媒体权威性的

体现;新闻现场是新闻感染力和记者魅力的载体

3、受众意识

树立起科学的受众观念;受众对媒体的接受时群体归属感的影响;处理好大众化媚俗化娱乐化之间关系

第三章

(一)电视新闻的共性规律【重点】

1、及时

(1)时效性 决定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

间限度,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新闻才有传播效果,才有价值

(2)时效性包括时新性和时宜性

时新性 新闻应是时间上最新的报道

时宜性 指当前形势下最适合需要的报道,即适宜时势需要的报道

新闻规律与宣传规律相结合,报道速度与报道效果结合

(3)新闻时效的把握【了解】

事件性新闻:时新性 国内外所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

非事件性新闻:时宜性 观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报道

2、真实

(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2)事实真实(3)本质真实

(4)表现手法真实 画面形象真实;画面组接真实;声画结合真实

3、客观

(1)客观性界说

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报道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本来面目来反映它。”

(2)客观报道的要素

平衡公正地呈现一个议题中各方面手法;正确与真实的报道;呈现所有主要的相关要点;将事实与意见分开,但将意见视为相关;将记者本身态度、意见,或涉入的影响减至最低;避免偏颇、怨恨以及迂回的言论

4、公正(社会性)

(二)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

选择 记者对事实的选择,编辑编排节目时对来自记者报道的选择、衡量,也是指

受众对新闻的选择。

衡量 包含了新闻传播以后社会的反响、效果。

新闻价值要素【了解】

(1)时间性

(2)新鲜性 首创的事物;有特点的事物;奇异事物

(3)重要性 政治上重要;事实和群众的关系;事实和实际生活的关系;人物

影响力;变动程度

(4)接近性:地理接近;心理接近

(三)新闻必须以人为本,这是每个电视记者都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记者必须以

“三贴近”为原则。“三贴近”是对新闻价值的回归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第四章

1、信息——观众期望值

电视新闻报道的取材原则【了解】:

获得信息,满足观众对新闻报道内容上的期望值,力求传播观众欲知又未知的信息

(1)扩大信息源

把单纯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扩展到有关知识的传播,满足观众的求知欲和欣赏心理

(2)增加信息量 每一条新闻每一个新闻节目中包含的信息的多少

(3)畅通信息流通渠道

2、情感——报道兴奋点

(1)情感因素意义 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可视性

(2)挖掘事实的情感 情感的物化 (情感与物的具象结合,给物以情感因素)

个性化语言 趣味性的情节细节

(3)记者的情感 能唤起观众的情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事实→记者感知→创作激情→报道情感→观众情绪→观众观赏情绪→社会效果

3、个性——传播人格化 避免千篇一律

(1)报道主体是人(2)人物形象个性化 处理好群像与个性化的关系(3)人格化传播

第五章

(一)立体信息传播

实际操作【重点】

1、重视同期声运用

同期声是指伴随画面对象而存在的声音,包括记者在现场报道、采访的语言,被采访对

象向记者反映、提供情况的语言,以及新闻现场人与物所发出的声音,即效果声

2、重视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播

伴随着人物同期声讲话的手势、动作、神态、表情、语气、语调,乃至空间环境、氛围

(二)直观形象思维

电视新闻形象直观性的优势,要求记者要拥有直观形象思维,要善于以此在现场捕捉 典型的细节、情节,以连续的形象去构思新闻

第六章

电视新闻报道方式 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影响新闻、字幕新闻、现场报道、连线报道

【重点】现场报道

(一)概念 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记者、目击者或参与者身份作出图像的报道。

(二)现场报道优势P155

 时效性强

 信息量大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同时传播

 情感的交流(新闻特定的现场和气氛)

 现场感强 现场感是新闻客观现场在记者和观众心理引起

记者的报道把观众带到现场,观众更能强烈的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参与

感,从而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可视性

选择好报道的背景空间,事实材料,采访对象,采访的语言,采访的

方式,把握好自身形象

 可信性强

 可视性强

 结构作用

(三)现场报道通常伴随着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的采访 现场报道同其他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最大差区别在于有记者的出镜和大量的同期声采访

第七章

(一)消息类新闻概念

消息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对公众具有知悉意义的事实作简短迅速的报道。 消息新闻通常存在于某一新闻栏目中,以消息总汇的形式出现。

特点:1、快速 以最快速度传送新闻 2、简短

3、广泛(1)调整节目的立足点(2)认真研究客观实际(3)深入生活

4、鲜活 活泼、生动,有较强的可视性

【了解】独家新闻

 抢先刊载或首先发布独自一家报道的新闻。具有特殊的新闻价值和一定的权威性。  高度概括事实的本质,社会影响更普遍,启迪人心更深刻,指导作用更明显等因素。  培养新闻敏感性。

第八章【重点】

(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

 深度报道是相对于动态性报道而言,是对事件、事态做深层次的剖析

 深度报道 借声画形象地对重大新闻事件,重要的有影响的社会问题、现象做有分

析、解释、归纳、预测的报道形式

 深度报道 在时间上不仅要报道现在,追溯既往,预测未来;在地点上一定要报道

现场,还要注意到地点的延伸和波及;在人物上不仅要采访当事人,还要采访直接、间接的有关人员;在新闻事实上要尽量收集有关的情况和细节;在原因经过上不仅要说明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还要说明其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特点【了解】

 1、立体化、多层次的剖析

立体化报道要求体现事物相互之间较为复杂的关系,要对事物横向和纵向的开拓、比较。背景材料的运用。

 2、理性思辨色彩

构思严密,有逻辑力量。通过记者、编辑对事实的宏观把握,精心选择材料,以生动感人、有说服力的微观事实,对事实作深层的理性思索,让观众从中悟出道理、  3、表现手法多样

 4、传播效果显著

(三)深度报道的要求

A.现代新闻观念(现代新闻涵义的拓展;思维方式的现代化;现代新闻报道)

B.深入采访挖掘

C.沟通交流意识

P231 表格(每点进行阐述)【重点】

第十一章【重点】

(一) 调查性报道的概念:就某一新闻事件或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报道

调查性报道是调查节目中最核心、最有调查个性的报道

(二)调查性新闻报道的选题原则

1、重大性

对社会具有重大极大危害,与人们正常生活格格不入的事件 酒后驾车

政府部门或官员对于公共权力的滥用 反黑

企业和政府关系以及投资环境 环境污染

2、公共性 农民问题是核心问题;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能够引起人们情感诉求的题材

3、独家性 4、故事性

选题要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能够引起社会反响与人们的反思;关注与公众利益有密切关系、公众十分关注,且具有一定时效的事件与现象;要注重时机,讲究效果;强调选题的隐秘性、独家性;故事化叙述与舆论监督的结合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三)调查性报道的叙事方法【重点】

1、明晰的叙事主线

以事件的发展过程为叙事主线

以记者调查进程确立叙事主线,使观众有更深刻的现场感、参与感,使调查过程更具魅力

2、合理的结构布局

40分钟节目分成若干个小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对集中的主题,为节目思想服务 节目中穿插导视

3、吸引人的悬念设置

将大悬念分解为若干悬念、

悬念设置把握观众的心理,代表观众提出问题

4、核心的调查取证

独立调查;质疑思辨;收集证据

调查记者的独立调查行为是构成调查性报道的基础

第九章

(一)连续报道

概念 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新闻事件及所追踪事态,进行及时而又持续的报道 特点 (1)报道时新性(2)内容连续性(3)事件完整性

(4)层次递进性(5)信息广博性(6)效果显著性

(二) 系列报道

概念 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做多次、连续的报道 特点 (1)主题同一性(2)传播系统性(3)信息密集化

第十章

(一)专题节目类型 典型报道;事件的现场报道;重大事件的综述回顾(常用)

(二)思辨性报道类别和特点【重点】

意义 通过对多种事物的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比较和鉴别、抽象和概括,从而抽取

事物本质属性,形成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得出新的观点、见解,给观众以思想启迪 分析和综合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思维方法

类别 1、分析性报道 对为什么的分析2、解释性报道 解疑释惑3、调查性报道 特点 (1)重在新观念(2)用事实说理(3)符合思维规律(4)调查研究的成果

(三) 现代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报道的创作规律与走向

1、 题材结构故事化 2、叙事方法情感化 3、人物展示个性化

第十二章

本章重点P342 1、2、

第十三章

(一) 新闻评论节目

概念 评论类电视新闻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

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 发议论、讲道理

特点 (1)新闻性 对新闻事件、事态进行论述、评议,讲究新闻性、时效性

挖掘新思想、新观念

(2)社会性 节目的群众性

(3)政论性 电视新闻评论的旗帜

(4)指导性 导向性

第十四章 重大事件报道

重大事件是人们对题材重大、波及范围广、群众关注度高、影响比较深远的新闻事件的总称概念 重大事件特别报道就是综合运用多种电视节目形态,结合不同的电视表现手段,对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特别重大的有影响的事件作详尽、深入、全面的立体化的报道

目的 重大事件特别报道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是提高政府透明度的需要,也是树立媒体公信力的需要

特点 聚焦重大题材、信息资源整合、传播效果显著

重大事件特别报道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化报道

第十五章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有节目播出的直播,以及重大事件的直播

(一) 重大事件的直播

概念 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是电视记者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以完全纪实的手法把现场情景边报道、边摄录、边同步播出 播出过程,报道与播出同步进行

(二) 现场直播的优势(特点) 共时同步;现场纪实;过程体验;创作的一次性

(三) 现场直播的策划

预知新闻事件即将发生时,在充分认识、预测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基础上,以受众的心理需求为依据,以同步报道新闻现场及相关背景资料的有机整合为内容,以达到预期传播效果为目的,对报道方式、人员组织、设备调度、摄制播出等诸多环节进行系统统筹精心准备的过程;是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最大可能地发挥报道者的能动性对现场新闻事实以全方位、立体化的呈现,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具体的可操作性行为

(四) 现场直播策划过程具体的运作

1、 确立主题定位和报道思想 2、确定直播报道的内容

3、制定具体的直播报道计划 4、制定技术以及后勤保障方案

(五)现场直播策划的必要性

1、正确引导舆论的需要 2、适应媒介竞争的需要

3、整合和传播信息的需要 4、现场直播自身的特点对策划提出的要求


相关内容

  • 课件-广播电视新闻学研究
  • ----------------------- 页面 1----------------------- 广播电视新闻学研究 徐培汀 广播电视学≠新闻学. 广播电视学与新闻学研究领域的交叉部分,称为广播电视新闻学,它既是广播电视学的 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学的分支学科. 广播电视新闻学自20 世纪80 年 ...

  • 中国传媒大学2014[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
  •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初试科目<新闻传播史论>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新闻史.新闻理论.广播电视史论.新媒体概论和传播学概论等五个知识领域. 新闻史考核内容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要求考生熟悉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熟 ...

  • 浅谈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的写作特点
  • [摘 要]广播电视新闻导语是广播电视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落,要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最主要的事实和最新鲜的状态,直观鲜明的揭示主题,概括提示新闻最本质的思想内容从而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兴趣.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传播形式:灵魂:主题:传播 导语是新闻的 ...

  • 2010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资格证.主持人播音员资格考试大纲
  •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资格证.主持人播音员资格证可以说是进电台和电视台的敲门砖.原因很简单,每个编辑记者.主持人播音员必须要有证才能上岗. 然而,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主持人播音员证的资格考试要求颇高,要当年毕业的大学生才能参加.而且参加资格考试合格后,在电台或者电视台实习或者工作 一年以上,才能由所在 ...

  • 2016新闻记者资格考试大纲
  • 2016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 资格考试大纲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做好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根据<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广发人字[ 2005 ] 552 号),制定本大 ...

  •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就业前景及介绍
  •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就业前景及介绍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研究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新闻信息传播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新闻学应用专业.主要面向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大众传媒及宣传.教育.司法.文化管理等部门.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主要课程: 广播电 ...

  •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 第一章 1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线路系统 (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 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 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 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的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 2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语言的形成与使用, 文字的创造与 ...

  •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技巧
  •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技巧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听"与"看"的结合,使电视新闻稿 ...

  • 浅析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
  • 摘要:作者针对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并对构筑广播电视新闻导语特色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 新闻导语 写作 1.研究背景 导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闻报道中,它具有引起观众注意.揭示新闻主题.确立全篇基调的作用.但是报纸.广播 ...

  • 强化受众意识改进城市广播电视[新闻联播]节目
  •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广播电视台越来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坚持"新闻立台",对于目前的城市广播电视台来说,已经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城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宣传的主阵地,<新闻联播>栏目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各级城市广播电视台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城市广播电视&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