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小学高年级习作专题教学的构建与实施

【摘要】当下的习作教学呈现出内容杂乱无序、训练短时低效、指导缺失泛化等问题,体现出当前习作教学的主要矛盾:习作教材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习作教学如何从低效走向高效,习作指导如何从缺失走向系统。本课题组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技能发展为前提,以教材、生活为依托,在整合教材读写专题、学生生活、习作技法三者的基础上,着手研究习作专题循序渐进的训练序列,进行全盘考虑的习作整体备课、教学、评议。习作专题教学从专题生成、建构、编排、实施、评价等方面入手,将习作内容、习作活动和指导过程结构化、序列化、过程化,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从而达到学生习作技能的强化。

【关键词】 习作专题 读写专题 生活专题 技法专题 训练序列

一、现行习作现象透视及理性思考 (一)教材习作的杂乱无序

结合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要求与人教版教材编排,课题组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存有一些问题:习作内容联系不紧,整个学段习作内容没有一个内在的序列,相互之间几乎没有关联,跳跃性非常强。

加之教师各管一个学年或年段,之间衔接往往处理不好,这就造成了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计划不明,各行其是,无所遵循。而作为担负着指导责任的教师不可能也无暇去深入设计这种训练过程,这就暴露了教材的一个弱点,只有“点”的简单的涉及,没有“线”与“面”的连接和拓展。

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为例:

综观整个年段习作,写人一次,写事5次,写想象作文1次,而应用文则达7次。而且编排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序列,并且没有明显的逻辑上升趋势,显得杂乱、单调重复,令一线教师无所适从。

(二)习作训练短时低效

长期以来,小学的课堂作文教学都是采取一个教学单元一次,一次一文的方式。这种教学形式,持续时间短,反馈不及时,难以在学生中形成学习写作的氛围。学生练习写作的时间少,强度不够,习作技能难以得到较好的强化和巩固。尤其对一些写作能力不是太强的孩子来说,往往还没有反应过来,一次练习的机会就过去了的,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指导缺失泛化

新课程语文教材多以人文专题组织单元,故而出现习作类型繁多。一个学期里习作类型涉及写人记事写景,写实文与想象文并重,题材、体裁的宽泛,造成了老师教学设计的泛化,往往是课上老师念念范文,就题论题地指导写作,这样会写的学生总能写好,困难的学生总是写不好,学生习作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而习作作为一种语文能力,它既需要有一定的言语准备,更需要一定的技能掌握,而不是放任自流式的随心所欲。有效地指导学习表达方法,才可能在较高层面上实现习作的高质量。

综上所述,目前作文教学存在教材本身缺乏连贯性和序列性、习作训练短时低效、作文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体现出当前习作教学的主要矛盾:习作教材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习作教学如何从低效走向高效,习作指导如何从缺失走向系统。课题组认为作文教学要注重序列性的教学策略,要真正体现写作教学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来解决习作教学堪忧的问题。

二、习作专题优势分析及前景展望 (一)优势分析

本课题组所倡导的“习作专题”, 是指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实施的一种习作整体备课,也就是以教材、生活为依托,在整合教材人文专题、学生生活、习作训练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习作整体备课、教学。它将习作内容、习作活动和指导过程结构化、序列化,是习作教学循序渐进的组合系统。

在专题的统整下,习作划分成若干个有机的训练点,点点相连,最会交汇成一个整体的训练“面”。这样做,一方面拓展了写作容量,增强了训练的密度,同时提高习作训练的质量和厚度,为儿童创造了一个立体的习作训练空间;另一方面通过点点落实、层层递进的方式,形成了一个自然的训练坡度,既化解了“篇” 的写作难度,又为儿童的整个写作过程搭建了一个有效的阶梯。把习作训练课统整为系统、有序的习作训练周、习作训练月,习作活动不断延续,写作内容不断生成,儿童的写作动力在持续蓄积,儿童的写作意识在逐步增强。

习作专题构建重视学生的真实需求、习作规律,包括:阅读体验,言语体验,活动体验等。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围绕一个专题完成一系列习作的过程。体验活动延续几节课甚至几周,在体验活动过程中产生作文,因此,实现了一个专题,产生多篇作文的目标。

(二)前景展望

1.以5—6年级的教材为依据,通过构建“习作专题”,遵循学生写作规律,融合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化观察体验、素材积累、语言积累等。

2.构建一个作文教学序列训练模式,探索出一条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新思路。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阔性,使习作教材与儿童生活、作文技法走向融合,达到教材、生活、技法同构共生,和谐共长。

三、习作专题生成途径及编排建构 (一)生成途径

对于专题习作,生成专题是建构专题习作的起点和基础,它影响和决定着习作单元的文化定位与实施水平。

通过反复讨论和研究,课题组从三方面进行专题开发: 1.读写专题----在教材人文主题中寻找学生适宜的专题

从教材的层面看,单元读写专题作为一种教材编排新体系,使课程标准提出的“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在教材中得到了更好的落实,是不可舍弃的进行习作专题的课程资源。这一专题的生成可以根据单元的文章内容、语言特点、篇章特点进行设计。这一训练主题,既有教学内容上的拓展延伸,令学生针对感兴趣的内容海阔天空任意驰骋,也有语言方面的读写迁移,内容与形式进行有机地结合。

2.生活专题----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开发学生喜爱的专题

生活专题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结合时令、节假日,考虑当地风土人情等。确定专题不能搞一言堂,最好发扬民主,与学生们共同商定。专题考虑了学生的意见,必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也肯定会乐意接受。

3.技法专题---结合高段习作训练目标发掘学生无视的专题

作文技法专题,就是对一些有用的写作知识的“加工改造”,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先进的教育理论,把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可操作的知识。

在作文技法专题实施中,教师结合例文,有效地指导学习表达方法、写作技法,学生在不停的练与学中,在较高层面上实现习作的高质量。

(二)专题建构 1.教材走向生活

以专题习作“人与自然”为例。(见下图)

由此生发的作文题目有:《秋到校园》、《假如我是一种植物》、《假如我是森林中的动物》、《大自然的奥秘》等等。这样的专题构划将教材和学生生活有机地熔为一炉,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传统语文教学规律,又体现着一种“写作生长观”,即写作内容不是选择、拼凑、组合、制作出来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活动生长出来的。

2.生活结合教材

习作专题是习作教材与儿童生活、作文技法组成的有机整合体。它以教材为依托,从儿童写作的情趣出发,结合习作激发,以儿童的活动为路径,将习作内容、习作活动和指导过程结构化、教学化。“专题”统整了习作教材和学生生活,将儿童情趣、儿童生活、表达欲求、文本知识有机地熔为一炉,强化适合学生的

习作教学建构,从而达到学生、生活、写作同构共生,和谐共长。它链接儿童当

下的即时性生活,不仅顺势地解决了儿童写作动力问题,而且将儿童写作从“无为而作”的任务状态引向“有为而作”的交往境界。

现以“红红火火中国年”为例说明:

3.技法融合例文

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可循,作文也不例外。一旦掌握了其中的规律,"难"也就自然变为"易"了。学生之所以不会作文和害怕作文,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写作的方法。只要教师总结不同类型作文的技法技巧,学生就可以成竹在胸,从容面对各种形式的写作要求,不像以前那样担心不会写作文了。

(三)专题编排

专题的编排,要处理好整体训练目标与学段、学年、各册、各次训练目标之间的关系,努力形成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训练体系。在编排习作专题时,应考虑到前后相互间对习作技能的逐渐深入过程。

课题组遵循学生习作学习心理,尝试着根据教材人文专题、本校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有意识渗透习作技法,对习作教学专题进行重新调整与编排。

两学年四个学期,我们共设置了16个习作专题。每个板块都设计了单项训练、作文参考话题以及评改方式的建议等,作为教师们的教学参考。

可以看出,课题组在高段专题内容编排上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这种安排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种编排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连续训练中

对某一类习作有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下一步继续习作做好充分铺垫。

四、专题习作实施方法及基本范式 (一)专题导引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要高效率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就必须充分发挥目标的导控作用,在习作教学中始终围绕目标而激趣而指导、而练习,最终促成目标的达成和巩固。在进行习作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自始至终突出目标的作用。

专题导读是在专题习作实施之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专题的整体感知。学生在阅读整组专题教材的基础上,制订出活动计划。“山雨欲来风满楼”,“身未动,心已远”。由此激活学生习作兴趣,打开习作储备,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专题训练

要引导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去进行专题习作,必须有一个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积累水平设计的有序训练系统。

1.读写类型习作专题基本范式

专题导引:激发动机,研究定向→专题阅读:范文启发,积累语言→课外阅读:欣赏积累,巩固专题→实践体验:观察思考,积累素材→习作教学:开拓思路,掌握方法。当然这只是基本范式,可以有所调动或修改。

(1)专题阅读:范文启发、积累语言

在读写类型习作专题训练中,范文启发、积累语言是关键。“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先读后写、读写结合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规律。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习作也是这样的。

(2)课外阅读:欣赏积累,巩固专题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可以吸收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素材积累越丰富,选材的范围就越大,学生就不会发愁没内容可写了,让学生觉得:作文已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提笔写话已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写不可。

2.活动类型习作专题基本范式

专题导引:激发动机,研究定向→实践体验:观察思考,积累素材→课外阅读:大量阅读,充实源头→习作教学:开拓思路,掌握方法→交流分享:碰撞智慧,修改完善。

活动类型专题习作运作的主要动力和方式就是儿童活动,运作的主要指向是儿童言语交往。将专题单元教学活动化,即在活动中还原了儿童的游戏状态,舒展了儿童的各种认知感观,模拟了生活世界的真实状态;在活动中,儿童亲近了

自然,接触了社会,体悟了人性,周围世界在活动过程中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儿童的内心世界,重构了儿童的认知图式,丰富了儿童的情感体验。

活动不仅仅为作文创设丰富、有意义、有创造性的情景,提供作文素材;更重要的是整个作文过程(包括导评和修改等)都处于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活动是作文的前奏又是贯串作文全程的主旋律。其教学流程是:

︱ ︱ ︱ (课 外) (课

内) (课 内)

︱ ︱ ︱

3.技法类型习作专题基本范式:导引、示例、训练

“导引”主要是教给学生掌握每种文体的基本要求和行文模式,它能为那些写作未入门的学生迅速写出“上路子”的文章提供帮助;

示例,顾名思义是选择典型的范文,来剖析给学生看,让学生从范文中获得教益,受到启发。是对材料加以分析,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示例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题参与积极性。学生能够总结归纳出来的,教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快感,又可以让学生养成自己总结归纳的习惯。

最后当然要落实在学生的训练上。通过写作实践,既可检验前面几步的成果,也可以提升对某种技法的理解与运用的质量。在一定时间内,要专门训练一种技法,力求到位。另外,在学生基本掌握某种单项技法之后,要及时布置整篇文章的写作,并要求把该技法运用到整篇文章中去,以检验最终效果的如何。因为,单项技法最终要运用于整篇文章中。

专题的训练经历了激趣、课外阅读、观察体验、习作、修改等各个阶段。每个阶段循序渐进,为下一阶段的运作打下基础。专题习作教学,就是通过这样循

环往复的过程,使学生不断强化知识的积累,不断加深习作的体验,不断提高习作的能力,最后实现专题训练的达标。

(三)评价展示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评改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应是由重视文到关注人,由重视分数到重视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只有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才能真正起到评改功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1.评价方法及过程 (1)尊重主体,成功激励

课题组提倡要充分尊重学生,多批少改,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哪怕是点滴进步,都要大加褒奖。

(2)自能评议,体验过程

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主体,他们积极参与,通过自评、互评与群评,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还能借鉴他人的习作,扬其长避其短,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从而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2.展示方法及平台

编辑专题作文集。编辑作文集既可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勇于动手的实践能力。我让学生自己写稿、编辑、排版、设计等,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完。实践证明:学生们潜力很大,从整理自己的佳作到编辑打印,从撰写序言到设计封面,从作文集的起名到装订,每一步都留下了他们心灵的足迹。而后,学生自己确定一个习作专题作文展示周,利用学校大厅、图书馆,把这些成果进行展览,吸引了无数孩子前来参观。面对如此的场面,学生的热情更加高涨,更有信心投入下一轮习作专题的训练中去。

五、专题习作成效梳理及结果分析

近两年来,本课题组全体成员按原计划操作,不段地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注重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思考、认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一)成效梳理

1.专题习作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把每次写作训练的要点,标准以及评价方案都交给学生。每次专题训练都能有计划、具体、有训练梯度,使整个年段能形成作文链。这不仅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使学生的智力,创造性才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并能在专题的训练中渐次提高写作能力,促

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一次连续的专题习作教学,学生都在写作文、赏作文,学习作文、享受作文,这样的一个过程能在学生中形成浓郁的写作氛围,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围绕一个专题多角度选择素材,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开阔性得到较好的锻炼,其习作技能得到较好的落实和巩固。

2.实验班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专题习作的训练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在课题引领下,实验班的作文教学成绩斐然,学生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结果分析 1.学生层面

(1)专题作文的实践性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 (2)专题作文的民主理念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愉快。 (3)专题作文的作前准备降低了难度。

(4)专题作文的成功体验促进了写作的良性循环。

促进良性循环的起点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作自信心,而专题作文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必然带来良性循环。

2.教师层面

专题习作教学理念深入人心。组内语文教师的专题习作意识在课题实施中得以强化。教师自觉地参与教改活动,探索教学模式,完善作文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结构,作文教学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得到明显地纠正,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明显减少,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逐步提高。积累了大量的教学优秀案例,为我们完善专题习作教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勇:童化:习作教学的理智跨越〔J〕.江苏教育研究,2008(2)

[3]崔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福建教学研究〙2002年增刊

[4]王玲湘等.精品课堂〃小学语文教师,2007(2):13-35 [5]陈秉章.小学作文教学艺术〃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5) [6]郭根福:〘构建新的小学作文教学体系〙〘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128期

[7]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小学高年级习作专题教学的构建与实施

【摘要】当下的习作教学呈现出内容杂乱无序、训练短时低效、指导缺失泛化等问题,体现出当前习作教学的主要矛盾:习作教材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习作教学如何从低效走向高效,习作指导如何从缺失走向系统。本课题组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技能发展为前提,以教材、生活为依托,在整合教材读写专题、学生生活、习作技法三者的基础上,着手研究习作专题循序渐进的训练序列,进行全盘考虑的习作整体备课、教学、评议。习作专题教学从专题生成、建构、编排、实施、评价等方面入手,将习作内容、习作活动和指导过程结构化、序列化、过程化,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从而达到学生习作技能的强化。

【关键词】 习作专题 读写专题 生活专题 技法专题 训练序列

一、现行习作现象透视及理性思考 (一)教材习作的杂乱无序

结合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要求与人教版教材编排,课题组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存有一些问题:习作内容联系不紧,整个学段习作内容没有一个内在的序列,相互之间几乎没有关联,跳跃性非常强。

加之教师各管一个学年或年段,之间衔接往往处理不好,这就造成了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计划不明,各行其是,无所遵循。而作为担负着指导责任的教师不可能也无暇去深入设计这种训练过程,这就暴露了教材的一个弱点,只有“点”的简单的涉及,没有“线”与“面”的连接和拓展。

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为例:

综观整个年段习作,写人一次,写事5次,写想象作文1次,而应用文则达7次。而且编排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序列,并且没有明显的逻辑上升趋势,显得杂乱、单调重复,令一线教师无所适从。

(二)习作训练短时低效

长期以来,小学的课堂作文教学都是采取一个教学单元一次,一次一文的方式。这种教学形式,持续时间短,反馈不及时,难以在学生中形成学习写作的氛围。学生练习写作的时间少,强度不够,习作技能难以得到较好的强化和巩固。尤其对一些写作能力不是太强的孩子来说,往往还没有反应过来,一次练习的机会就过去了的,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指导缺失泛化

新课程语文教材多以人文专题组织单元,故而出现习作类型繁多。一个学期里习作类型涉及写人记事写景,写实文与想象文并重,题材、体裁的宽泛,造成了老师教学设计的泛化,往往是课上老师念念范文,就题论题地指导写作,这样会写的学生总能写好,困难的学生总是写不好,学生习作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而习作作为一种语文能力,它既需要有一定的言语准备,更需要一定的技能掌握,而不是放任自流式的随心所欲。有效地指导学习表达方法,才可能在较高层面上实现习作的高质量。

综上所述,目前作文教学存在教材本身缺乏连贯性和序列性、习作训练短时低效、作文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体现出当前习作教学的主要矛盾:习作教材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习作教学如何从低效走向高效,习作指导如何从缺失走向系统。课题组认为作文教学要注重序列性的教学策略,要真正体现写作教学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来解决习作教学堪忧的问题。

二、习作专题优势分析及前景展望 (一)优势分析

本课题组所倡导的“习作专题”, 是指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实施的一种习作整体备课,也就是以教材、生活为依托,在整合教材人文专题、学生生活、习作训练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习作整体备课、教学。它将习作内容、习作活动和指导过程结构化、序列化,是习作教学循序渐进的组合系统。

在专题的统整下,习作划分成若干个有机的训练点,点点相连,最会交汇成一个整体的训练“面”。这样做,一方面拓展了写作容量,增强了训练的密度,同时提高习作训练的质量和厚度,为儿童创造了一个立体的习作训练空间;另一方面通过点点落实、层层递进的方式,形成了一个自然的训练坡度,既化解了“篇” 的写作难度,又为儿童的整个写作过程搭建了一个有效的阶梯。把习作训练课统整为系统、有序的习作训练周、习作训练月,习作活动不断延续,写作内容不断生成,儿童的写作动力在持续蓄积,儿童的写作意识在逐步增强。

习作专题构建重视学生的真实需求、习作规律,包括:阅读体验,言语体验,活动体验等。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围绕一个专题完成一系列习作的过程。体验活动延续几节课甚至几周,在体验活动过程中产生作文,因此,实现了一个专题,产生多篇作文的目标。

(二)前景展望

1.以5—6年级的教材为依据,通过构建“习作专题”,遵循学生写作规律,融合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化观察体验、素材积累、语言积累等。

2.构建一个作文教学序列训练模式,探索出一条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新思路。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阔性,使习作教材与儿童生活、作文技法走向融合,达到教材、生活、技法同构共生,和谐共长。

三、习作专题生成途径及编排建构 (一)生成途径

对于专题习作,生成专题是建构专题习作的起点和基础,它影响和决定着习作单元的文化定位与实施水平。

通过反复讨论和研究,课题组从三方面进行专题开发: 1.读写专题----在教材人文主题中寻找学生适宜的专题

从教材的层面看,单元读写专题作为一种教材编排新体系,使课程标准提出的“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在教材中得到了更好的落实,是不可舍弃的进行习作专题的课程资源。这一专题的生成可以根据单元的文章内容、语言特点、篇章特点进行设计。这一训练主题,既有教学内容上的拓展延伸,令学生针对感兴趣的内容海阔天空任意驰骋,也有语言方面的读写迁移,内容与形式进行有机地结合。

2.生活专题----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开发学生喜爱的专题

生活专题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结合时令、节假日,考虑当地风土人情等。确定专题不能搞一言堂,最好发扬民主,与学生们共同商定。专题考虑了学生的意见,必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也肯定会乐意接受。

3.技法专题---结合高段习作训练目标发掘学生无视的专题

作文技法专题,就是对一些有用的写作知识的“加工改造”,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先进的教育理论,把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可操作的知识。

在作文技法专题实施中,教师结合例文,有效地指导学习表达方法、写作技法,学生在不停的练与学中,在较高层面上实现习作的高质量。

(二)专题建构 1.教材走向生活

以专题习作“人与自然”为例。(见下图)

由此生发的作文题目有:《秋到校园》、《假如我是一种植物》、《假如我是森林中的动物》、《大自然的奥秘》等等。这样的专题构划将教材和学生生活有机地熔为一炉,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传统语文教学规律,又体现着一种“写作生长观”,即写作内容不是选择、拼凑、组合、制作出来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活动生长出来的。

2.生活结合教材

习作专题是习作教材与儿童生活、作文技法组成的有机整合体。它以教材为依托,从儿童写作的情趣出发,结合习作激发,以儿童的活动为路径,将习作内容、习作活动和指导过程结构化、教学化。“专题”统整了习作教材和学生生活,将儿童情趣、儿童生活、表达欲求、文本知识有机地熔为一炉,强化适合学生的

习作教学建构,从而达到学生、生活、写作同构共生,和谐共长。它链接儿童当

下的即时性生活,不仅顺势地解决了儿童写作动力问题,而且将儿童写作从“无为而作”的任务状态引向“有为而作”的交往境界。

现以“红红火火中国年”为例说明:

3.技法融合例文

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可循,作文也不例外。一旦掌握了其中的规律,"难"也就自然变为"易"了。学生之所以不会作文和害怕作文,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写作的方法。只要教师总结不同类型作文的技法技巧,学生就可以成竹在胸,从容面对各种形式的写作要求,不像以前那样担心不会写作文了。

(三)专题编排

专题的编排,要处理好整体训练目标与学段、学年、各册、各次训练目标之间的关系,努力形成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训练体系。在编排习作专题时,应考虑到前后相互间对习作技能的逐渐深入过程。

课题组遵循学生习作学习心理,尝试着根据教材人文专题、本校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有意识渗透习作技法,对习作教学专题进行重新调整与编排。

两学年四个学期,我们共设置了16个习作专题。每个板块都设计了单项训练、作文参考话题以及评改方式的建议等,作为教师们的教学参考。

可以看出,课题组在高段专题内容编排上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这种安排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种编排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连续训练中

对某一类习作有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下一步继续习作做好充分铺垫。

四、专题习作实施方法及基本范式 (一)专题导引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要高效率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就必须充分发挥目标的导控作用,在习作教学中始终围绕目标而激趣而指导、而练习,最终促成目标的达成和巩固。在进行习作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自始至终突出目标的作用。

专题导读是在专题习作实施之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专题的整体感知。学生在阅读整组专题教材的基础上,制订出活动计划。“山雨欲来风满楼”,“身未动,心已远”。由此激活学生习作兴趣,打开习作储备,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专题训练

要引导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去进行专题习作,必须有一个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积累水平设计的有序训练系统。

1.读写类型习作专题基本范式

专题导引:激发动机,研究定向→专题阅读:范文启发,积累语言→课外阅读:欣赏积累,巩固专题→实践体验:观察思考,积累素材→习作教学:开拓思路,掌握方法。当然这只是基本范式,可以有所调动或修改。

(1)专题阅读:范文启发、积累语言

在读写类型习作专题训练中,范文启发、积累语言是关键。“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先读后写、读写结合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规律。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习作也是这样的。

(2)课外阅读:欣赏积累,巩固专题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可以吸收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素材积累越丰富,选材的范围就越大,学生就不会发愁没内容可写了,让学生觉得:作文已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提笔写话已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写不可。

2.活动类型习作专题基本范式

专题导引:激发动机,研究定向→实践体验:观察思考,积累素材→课外阅读:大量阅读,充实源头→习作教学:开拓思路,掌握方法→交流分享:碰撞智慧,修改完善。

活动类型专题习作运作的主要动力和方式就是儿童活动,运作的主要指向是儿童言语交往。将专题单元教学活动化,即在活动中还原了儿童的游戏状态,舒展了儿童的各种认知感观,模拟了生活世界的真实状态;在活动中,儿童亲近了

自然,接触了社会,体悟了人性,周围世界在活动过程中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儿童的内心世界,重构了儿童的认知图式,丰富了儿童的情感体验。

活动不仅仅为作文创设丰富、有意义、有创造性的情景,提供作文素材;更重要的是整个作文过程(包括导评和修改等)都处于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活动是作文的前奏又是贯串作文全程的主旋律。其教学流程是:

︱ ︱ ︱ (课 外) (课

内) (课 内)

︱ ︱ ︱

3.技法类型习作专题基本范式:导引、示例、训练

“导引”主要是教给学生掌握每种文体的基本要求和行文模式,它能为那些写作未入门的学生迅速写出“上路子”的文章提供帮助;

示例,顾名思义是选择典型的范文,来剖析给学生看,让学生从范文中获得教益,受到启发。是对材料加以分析,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示例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题参与积极性。学生能够总结归纳出来的,教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快感,又可以让学生养成自己总结归纳的习惯。

最后当然要落实在学生的训练上。通过写作实践,既可检验前面几步的成果,也可以提升对某种技法的理解与运用的质量。在一定时间内,要专门训练一种技法,力求到位。另外,在学生基本掌握某种单项技法之后,要及时布置整篇文章的写作,并要求把该技法运用到整篇文章中去,以检验最终效果的如何。因为,单项技法最终要运用于整篇文章中。

专题的训练经历了激趣、课外阅读、观察体验、习作、修改等各个阶段。每个阶段循序渐进,为下一阶段的运作打下基础。专题习作教学,就是通过这样循

环往复的过程,使学生不断强化知识的积累,不断加深习作的体验,不断提高习作的能力,最后实现专题训练的达标。

(三)评价展示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评改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应是由重视文到关注人,由重视分数到重视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只有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才能真正起到评改功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1.评价方法及过程 (1)尊重主体,成功激励

课题组提倡要充分尊重学生,多批少改,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哪怕是点滴进步,都要大加褒奖。

(2)自能评议,体验过程

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主体,他们积极参与,通过自评、互评与群评,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还能借鉴他人的习作,扬其长避其短,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从而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2.展示方法及平台

编辑专题作文集。编辑作文集既可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勇于动手的实践能力。我让学生自己写稿、编辑、排版、设计等,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完。实践证明:学生们潜力很大,从整理自己的佳作到编辑打印,从撰写序言到设计封面,从作文集的起名到装订,每一步都留下了他们心灵的足迹。而后,学生自己确定一个习作专题作文展示周,利用学校大厅、图书馆,把这些成果进行展览,吸引了无数孩子前来参观。面对如此的场面,学生的热情更加高涨,更有信心投入下一轮习作专题的训练中去。

五、专题习作成效梳理及结果分析

近两年来,本课题组全体成员按原计划操作,不段地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注重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思考、认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一)成效梳理

1.专题习作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把每次写作训练的要点,标准以及评价方案都交给学生。每次专题训练都能有计划、具体、有训练梯度,使整个年段能形成作文链。这不仅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使学生的智力,创造性才能得到较大的发展,并能在专题的训练中渐次提高写作能力,促

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一次连续的专题习作教学,学生都在写作文、赏作文,学习作文、享受作文,这样的一个过程能在学生中形成浓郁的写作氛围,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围绕一个专题多角度选择素材,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开阔性得到较好的锻炼,其习作技能得到较好的落实和巩固。

2.实验班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专题习作的训练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在课题引领下,实验班的作文教学成绩斐然,学生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结果分析 1.学生层面

(1)专题作文的实践性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 (2)专题作文的民主理念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愉快。 (3)专题作文的作前准备降低了难度。

(4)专题作文的成功体验促进了写作的良性循环。

促进良性循环的起点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作自信心,而专题作文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必然带来良性循环。

2.教师层面

专题习作教学理念深入人心。组内语文教师的专题习作意识在课题实施中得以强化。教师自觉地参与教改活动,探索教学模式,完善作文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结构,作文教学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得到明显地纠正,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明显减少,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逐步提高。积累了大量的教学优秀案例,为我们完善专题习作教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勇:童化:习作教学的理智跨越〔J〕.江苏教育研究,2008(2)

[3]崔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福建教学研究〙2002年增刊

[4]王玲湘等.精品课堂〃小学语文教师,2007(2):13-35 [5]陈秉章.小学作文教学艺术〃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5) [6]郭根福:〘构建新的小学作文教学体系〙〘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128期

[7]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内容

  • 数学七下教材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教材主要突出数学知识发展的阶段性:七年级课本涉及到的部分知识是一个基础性的体系,并不要求学生现阶段达到<标准>里所提出的目标.七年级下册主要涵盖<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 ...

  • "螺旋式教学法"浅谈
  • "螺旋式教学法"浅谈 序言: 为了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求.同时更有利于发挥在新世纪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达到理想的教学的目的.能够更加准确的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加速转变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力度,圆满完成现代素质教育教学的 ...

  • 控制变量法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作者:范爱玉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3年08期 化学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组成部分,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化学变化中,影响化学变化的因素有多个方面,我们可以控制多个变量固定不变,只改变某一单一变量,通过改变单一变量,观察.记录该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情况,探索出该变量与化 ...

  •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范文系统的特点
  • 语文教材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情况和语文教学需要而编写的用于教学或与教学有关的材料,它是构成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是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沟通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纽带.语文教材由范文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助读系统四大系统组成.其中,范文系统是语文教材的基础,其他三个系统都是依托它 ...

  •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函数的概念>这一节为2个学时,我主要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我的理解与设计.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等五个环节来说明对这节课的认识. 第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 ...

  • 数学课改总结
  • 数学课改总结 陈静2015-1-18 做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的教学.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不要瞻前顾后,要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 ...

  •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2
  •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2 叶先生的一句话指出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是多层次的,优良的学习品质不仅能提高学习主体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具备什么层次的学习品质跟教师的不断培养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学习品质的培养呢,以下是我初步探索后 ...

  • 美国加州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点研究
  •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结合美国在2000年颁布的<原则和标准>,对美国加州的小学数学教材――California Mathematics的教材编写特色进行分析.其中,笔者单以"数与运算"部分的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以静态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 ...

  • 震惊:关于少儿英语培训 这些理解都是错的
  • 震惊:关于少儿英语培训 这些理解都是错的 近些年来,少儿英语培训市场火爆异常,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机构水平不一.鱼龙混杂,使很多家长无所适从.孩子的成长牵动着父母们的心,如何在孩子年幼时,给予更好地引导和训练,家长们需要怎样的科学.专业的服务,今天听瑞思小编来说一说„„ 据教育部的一份权威调查报告中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