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中宣传动员研究综述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rion )2015年第4期(第17卷总第82期)

No.42015(Vol.17Sum No.82)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中宣传

动员研究综述

*

●梁晓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要:

学术界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深化,其中关于宣传动员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包括:

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的条件及原因、领导人与土地改革运动的宣传、土改工作队与土改宣传动员、土地改革运动的宣传内容、宣传途径及宣传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研究还可以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立面进一步深入。关键词: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研究综述

D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5)04-0092-05

DOI :10.3969/j.issn.1009-4458.2015.04.019中图分类号: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动员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特别是深入发展,

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规模空前的政治运2005年以后,出现了这一阶段研究的高峰期,研动,究范围扩大,更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自土地改革研究视角新颖,研究领域也有了新的

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外学在史料、回忆录、专著、论文、学位论文等方运动结束,拓展,

研究内容涉及:土地改界对此展开了全面的研究,面都取得了较丰富的成绩。

革运动基本专史、土地改革运动地方史、历史人物第一,公布了部分文献资料。新世纪以来,关与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中农民心态研究、于土改宣传动员公布的资料主土地改革运动与台湾土改的比较、土地改革运动要集中于地方性资料,如中共东莞市委党史

《东莞土地改革运动资中发动群众与和平土改的争论、研究室,少数民族地区的东莞市档案馆编的

(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的评价等。新世纪料选编1950-1953》

以来,版),学界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扩大研中共梅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编的《梅县从清匪

(中共梅县县委党究范围、拓宽研究领域,并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反霸到土地改革历史资料专辑》

2008年版),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史研究室编,海南省史志工作办公室

成果。本文即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有海南省档案局馆编的《海南土地改革运动资料

1951-1953》(海南省史志工作办公室海南省档案助于学界进一步深化对土地改革运动史和土地改

2002年版),革运动中的宣传动员研究。局馆编,中共普安县委办公室编的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普安县土地改革史资料1951

(中共普安县委办公室编,2002年版)等,-1953》一、研究现状

这些地方性土地改革动员资料的整理与公布,为

学术界关于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研究在土改动员宣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2001年以前成果较少,2001年以来,随着研究的第二,出版回忆录。这一时期的回忆录著作

*

收稿日期:2015-05-12

基金项目::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14YKS120)作者简介:梁晓(1988-)女,山东日照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2013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

究。

《云南土地改革回忆录》(云南民有杨泽宇主编的

2008年版),族出版社,马士伟著的《落花人独立》

(第2册)(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版),万慧芬

《亲历土地改革》(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著的版)等,这些回忆录再现了当年土地改革运动的史

一书实与场景。其中万慧芬在《亲历土地改革》

中,描述了作者以大学生的身份亲自参加土地改

深入动员群众,实地调查,访贫问苦,参与革运动,

划分阶级的经历。

第三,出版了较多研究著作。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研究没有形成专著,但在很多著作中都对土地改革运动的宣传动员作了分析和介绍。如莫宏伟著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东土地改革研究》

——山东版),张学强著的《乡村变迁与农民记忆—

(社会科老区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

2006年版),学文献出版社,王瑞芳著的《土地制

——以新中国成立初度变动与中国乡村社会变革—

(社会科学文献出期土地改革运动为中心的考察》

2010年版)等,版社,这些著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地区性土地改革运动研究以及土地改革运动宣传

经济、社会秩序等方面带动员给乡村社会在政治、

来的影响。

第四,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到60多篇关于土地改革运

《土地改革与动宣传动员研究的论文,如王瑞芳的

——以建国初期的苏南地区农民政治意识的觉醒—

[1]

彭正德的《土改中的诉苦:农为中心的考察》,

——以湖南省醴民政治认同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

[2]

陵县为个案》,李伟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

[3]

革运动对乡村社会的影响》等。还有较多学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与乡村社论文,如邓君的[4]

会文化变迁》,张一平的《地权变动与社会重[5]

构》等,这些论文中的重要观点对土改宣传运动研究具有可借鉴的价值。

还有学者从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对其作了研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刘海龙著《宣传:观念、(中国大百科全的话语及其正当化》

2013年版),书出版社,此著作的第八章讨论了土

介绍了动员者们运用诉苦改运动宣传动员问题,

进行动员,新闻工作者与群众沟通,进行土改宣传和鼓动等内容。

二、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新世纪以来,学术界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对土地改革宣传动员进行了研究,集中涉及到宣传动员的原因、领导人与土地改革

土改工作队的宣传动员、宣传内容、宣宣传动员、

传途径及宣传评价等问题。

(一)关于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条件和原因研究

张建涛分析了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

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建国初期员的条件,

进行宣传动员,号召广大群众参与到土改运动中,是因为建国初期中共中央有了“一元化的领导体

,制”国内大统一的环境,中国共产党具有较高的政治威望,运用了多样化的动员方式使人们更易

[6]

接受土改。

关于宣传动员的原因,学界主要从经济、政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李金铮从经济角治、

度分析,认为土地制度不合理,农民受剥削和压

[7]

迫,需要动员农民认识到贫苦生活的重要根源。政治因素是土地改革运动需要宣传动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王健指出,要获得农民对中共和新政权

重建基层社会秩序,需要动员群众参与土的认同,

[8]

地改革运动;关海庭则从农民思想意识角度出发,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进行宣传动员的原因,认为

人们对土改漠不关心,由于受封建愚民政策影响,

再加上文化水平低下,必须通过动员来激发人们

[9]

的土改热情。

(二)关于历史人物与土地改革宣传动员研究

学界主要对毛泽东、刘少奇等人与土地改革运动的宣传动员进行了研究。

毛泽东与土地改革宣传动员。李惠康、郭宇奇介绍了毛泽东在新疆地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宣传动员问题,认为毛泽东在经历了谨慎对待、创造条

充分做好统战工作等五步方针后,顺利动员民件、

[10]

众参与土改,取得了土改胜利。

刘少奇与土地改革宣传动员。大多数学者都对刘少奇为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陈君聪、孔永松从土地改革政策转变的实质、具体阐释土改路线、组织群众与动员群众、整顿党的组织等方面

[11]

对刘少奇的宣传动员作了探讨;罗超群从划分阶级政策、群众路线等角度介绍了刘少奇的土改

[12]

动员思想及贡献。

(三)关于土改工作队与土改宣传动员研究土改工作队在土改运动中的宣传动员作用不

派驻工作队进入乡村基可或缺。学界普遍认为,

层是党长期以来开展动员工作的一项传统。李里峰讲述了工作队的构成和角色特征,认为“工作队

[13],是一种国家权力的非常规运作机制”工作队

在改变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实现动员民众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增加国家统治成本,破坏日常党

93

(五)关于土地改革运动中宣传途径研究政机构的运行等消极后果;徐勇从行政学的角度

分析了工作队的作用,认为下派工作队能够促进学界对土地改革运动中宣传途径的研究主要

[14]

:“诉苦”行政体系建构,打通基层政权与农民的联系。包括方式、宣传网、冬学教育、传播媒介

陈益元、黄琨从社会转型为视角切入,指出派驻工等。

1.“诉苦”作队下乡动员民众工作直接体现了国家权力介入方式

[15]

“诉苦”国家权力下移。方式的研究形成了较多的研农村社会,学术界对

(四)关于土地改革运动中宣传内容研究“诉苦”究成果,都认为是土地改革运动中较为行

、“吐苦学术界对土地改革运动中宣传内容的研究包大会之有效的动员方式。通过“诉苦”

”、“挖苦根”括:阶级观念的宣传、群众史观的宣传、消除封建水等方式,将人们的苦水吐出来,认

宗族观念和爱国主义宣传。清地主阶级的本质,调动人们参与土改。郭于华、

第一,阶级观念方面。正确划分阶级是土地孙立平认为,诉苦是重塑普通民众国家观念的一改革运动宣传动员的重要内容,能否正确划分阶种重要机制,运用诉苦运动中形成和创造出来的

“技术”将农民日常生活中的苦难提取出来,级是土地改革运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界对此都种种

持相同观点,认为土地改革运动必须要确立人们并通过阶级这个中介性的分类范畴与更宏大的

[25]

”、“社会”提高农民阶级意识。李“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的话语建立起联系;朱斌则指,“提高农民思想觉悟的最好方法是‘诉苦’,出文静指出,在土改运动中,党要注重对农民的思想也

,“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他政治教育是使农民产生‘阶级观念’与‘国家意识’的重要

[26]

,;们的阶级意识,进行‘阶级教育’澄清‘谁养活着力点”马润凡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透视了

[16]

,“土地改谁’的思想困惑”;彭正德强调在土改运动中要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运动情况,认为

‘访贫问苦’摧毁地主阶级统治,激发农民政治热情,树立农民革是以和‘诉苦’运动作为中国共产

[17]

‘政治动员’提高农民思想觉悟;李春宜以湖南形式阶级意识,党吸引农民参与解放战争的有效

[27]

平江县土改为例,详细介绍了土改划分阶级的过的政治过程”。[18]

“宣传下乡”2.宣传网程;徐勇从的角度来讨论宣传阶级

观念的问题,认为“中国共产党‘宣传下乡’的重关于宣传网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刘海

[19]

《宣传:观念、,要目的是启发和强化农民的阶级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作者在书龙著的

第二,群众史观方面。邓君对群众史观的宣中讲述了宣传网的组成,论述了宣传网在土地改

:“宣传土“宣传网是利用人际传进行了研究,指出,土改宣传内容包括革运动中的动员作用,还指出

[28

;]侯松涛认为,肃建国地改革的正义性与必要性;宣传农民在剿匪、传播进行的基层群众宣传”

特、反霸、惩罚破坏土地改革的不法地主等斗争中初期各种运动开展的宣传工作使宣传网的内涵更

[20][29]。充分体现了在土地改革运动中的正义行动”具体化,指出宣传员和报告员的工作方式;王

而且炎不仅论述了宣传网的职能特征及其作用,重视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重要观点。

[30]

总结了建立宣传网的经验和教训;唐海江、第三,消除封建宗族观念。中共主流意识形朱

“旧”态的宣传是一个破立“新”的过程,破除旧的习平以湖南为个案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宣传

封建宗族观念,才能接受新观念,确立新的世界网”的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观,学界对此也有研究。王瑞芳指出,在土改运动此来展示宣传网发展的复杂情况,为当代宣传组

[31]

“以血缘关系为中,没收族田,打倒族长,这意味着织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21]

3.冬学教育基础的封建宗族制度被彻底摧毁”;谢迪斌认

为,乡村社会改造的重要基础是摒弃宗族意识,树学界对冬学教育研究成果较多,学者从不同立国家观念,的角度对其作了研究。李里峰以华北地区为例,而且这也是建设新的乡村村落的重

[22]

要目标。认为冬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教育、生产教

[32][33][34]

第四,爱国主义宣传。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育、文化教育;李祥兴、贾钢涛等人则把

冬学教育作为党对农民进行教育实践的载体,土地改革运动进行的同时,党的领导人在不断向通

渗透现代国家理念。徐勇认党可以将主流意识形态灌输到农民人们宣传爱国主义,过冬学教育,

,“‘宣传下乡’的主要内容是强化国家意为脑中,渗透到农村社会;方海兴则从冬学运动意义[23]

“提高广大农识”靳道亮指出,土地改革教育需要和抗美援认为冬学教育可以的角度作了评述,

[35]

朝时事宣传相结合,民族主义与阶级斗争相结合,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周

“认识到土地改革是挖帝国主义走狗的根,江平、使人们刘素娜则介绍了建国初期民众教育首选冬

[24][36]

激发人们的国家意识”。学的原因。94

4.传播媒介和平衡了农民在土地政策开始实施时的心理差

[49]

土地改革运动的宣传动员需要通过广播、报矛盾和冲突”。异、纸等大众传播媒介传达到普通大众阶层。李春宜第五,执政党建设层面。多数学者指出,通过以湖南平江县土改为例对此进行了研究,土改工土改宣传动员,能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人们有

决心跟党走。张平、韩建美从维护主体合法性的作队借助小册子和传单宣传品宣传土改,采取戏

歌曲等形式进行文艺宣传,地方戏、标语、口号认为思想教育和宣剧、角度体现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37]

在他的研究中也有涉及。传鼓动能够增强动员客体对主体的认同感,维护

[50]

(六)关于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评价研究动员主体的合法性;王永魁以政治学视角为切

入点,土改宣传运动改造了传统的农村社会,巩固多数学者在充分肯定土地改革运动时期宣传

[51]

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对其局限性进行了研究。了农村基层党的政权。

2.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的局限性1.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的积极作用

关海庭对土改宣传动员研究作了探讨,认为关于土地改革运动时期宣传的积极作用,学

政治、社会、农民心理、执政党几个“政治动员会成为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一个助推者主要从经济、

,若土改运动发展不平衡,容易引发阶级斗器”方面作了论述。

[79]

争。李里峰指出,政治精英和基层组织只有在第一,经济层面。土地改革运动中的宣传动

群众化运动发起时,才会发挥作用,当群众运动结员调动了人们参与土改的积极性,直接推动了土

束时,基层组织和精英就会松散下来,而且群众运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并且对恢复经济发展有

群众热情动的发动是在外力干预作用下的结果,着促进作用,这一观点,学界普遍认同。李红以沪

[52]

是短暂的。郊地区民众动员为例,分析了宣传动员对于社会

重构中经济方面的作用,认为沪郊地区的民众动

恢复和发展了农村经员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三、结语

[38]

建国初期的政治动员是政治发济;黄兢认为,

纵观新世纪以来,在深入挖掘资料的基础上,展的牵引器,在推动政治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当时

[39]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史与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整合社会经济资源。

员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研究视角、研究方第二,政治层面。王瑞芳认为,通过对群众进

法等方面都有新突破,但对土改宣传动员研究仍行土地改革的宣传和动员,有效摧毁了封建地主

[40]

还有很多新的未知领域有待于后期然方兴未艾,的政治统治权威,树立了农会权威;侯松涛认

土改中的宣传动员在使人们获得土地的同时,进一步的探讨。为,

[41][42][43]

(一)研究领域有待拓展。根据搜集和整理的也在改变农民的政治地位;李征、关海庭

则认为,政治动员能够推动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关于土地改革运动中宣传动员的历史人物资料,

研究主要集中在毛泽东、刘少奇等主要领导人,而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实践,

对其他人物如邓子恢、饶漱石等的研究较少,在后第三,社会层面。学界普遍认为,通过土地改

期研究中,可以适当增加邓子恢、饶漱石等历史人革运动的宣传动员,调动人们参与土改,有利于重

物的宣传动员研究,以丰富土地改革运动时期宣塑乡村社会结构,整顿国家秩序。李里峰指出,通

传动员研究成果。过土改宣传动员,中国共产党建构了基层社会组

(二)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多数学者对土改织网络,改变了农村权力结构,重塑乡村国家秩

[44]

宣传动员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土改运动大规模的序;彭正德认为,土地改革过程中对农民的宣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乡村原有的社会结传运动宣传动员,不可避免的也会有消极作用,如它可能

[45]

构和政治秩序”;李德满认为,会破坏原来的制度运行和规则,土改运动中的思群众被动参与土

改,积极性不高,为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土地改想改造和组织重构,不仅有利于巩固具有统一意

革运动,局限性研究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识形态的乡村社会秩序,而且提供了工业化、现代

[46]

(三)研究方法有待丰富。学界采用了文献研化建设的坚实后盾;李伟从乡村社会变迁的角

认为历史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对土地改革运动度分析了土改宣传动员对乡村社会的影响,究法、

[47]

“土改优化了乡村社会阶级结构”。宣传动员进行了深入研究,比较集中于地方性研

第四,农民心理层面。大多数学者认为,通过究,但在口述史研究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土改宣传动员可以增强人们的心理认同,增加社空间,可以加强田野调查、个别访谈和口述史等形会认同感。李征认为,政治动员具有调试社会心式深入农村,进一步丰富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

[48]

理的功能;李金铮则认为土改宣传动员“缓解的研究。□

95

参考文献:

[1][40]——以王瑞芳.土地改革与农民政治意识的觉醒—

.北京科技大建国初期的苏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 ]

2006,03:99-102+112.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17][45]彭正德.土改中的诉苦:农民政治认同形成

——以湖南省醴陵县为个案[J ].中的一种心理机制—2009,06:112-120.共党史研究,

[3][47]李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对乡村社会

J ].中州学刊,2015,01:136-140.的影响[

[4][20]邓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与乡村社会文化变

D ].中南民族大学,2008.迁[

[5]D ].复旦大学,2007.张一平.地权变动与社会重构[[6]张建涛.建国初期中共强大政治动员能力原因探析

[J ].改革与开放,2010,06:26-27.[7][49]李金铮.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以1937—1949

.近代史研究,2006,04:76-年的华北乡村为中心[J ]

94+4.[8]王健.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获取新解放区农民政治认

D ].华东师范大学,2011.同的方法(1949-1952)[

[9][43]J ].中共党关海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述论[

2009,02:150-158.史资料,

[10]J ].文李惠康,郭宇奇.毛泽东与新疆土地改革运动[

2014,07:15-18.史博览(理论),

[11]J ].厦门陈君聪,孔永松.刘少奇土地改革理论初探[

1986,04:48-54.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2].福建党史罗超群.论刘少奇如何推进土地改革[J ]

2013,18:32-34.月刊,

[13]李里峰.工作队:一种国家权力的非常规运作机

——以华北土改运动为中心的历史考察[J ].江苏制—

2010,03:207-214.社会科学,

[14]:现代国家对乡土的整合[J ].学术徐勇.“政党下乡”

2007,08:13-20.月刊,

[15]——以1949陈益元,黄琨.土地改革与农村社会转型—

.中共党史研究,年至1952年湖南省攸县为个案[J ]

2013,04:93-99.[16]李文静.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

D ].东北师范大学,2007.究[

[18]——李春宜.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中的阶级划分问题—

J ].长沙大学学报,2006,04:62-64.以湖南平江为例[

[19][23]:中国共产党对乡土社会的动徐勇.“宣传下乡”

J ].中共党史研究,2010,10:15-22.员与整合[

[21]——以王瑞芳.土地制度变动与中国乡村社会变革—

.北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为中心的考察[M ]

2010:157.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2]谢迪斌.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乡村村落的改造

J ].中共党史研究,2012,08:41-52.与重建[

[24]靳道亮.抗美援朝运动与乡村社会国家意识的塑造

[J ].史学月刊,2009,10:63-68.[25]郭于华,孙立平.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的形成机

J ].中国学术,2002,4.制[

[26]朱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乡村日常生活探

——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为考察对象析—[J ].学术论坛,2013,12:21-24.[27]马润凡.1947-1949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政治社会学

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02:22-33.分析[

[28]M ].北京:中国刘海龙.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

2013:266.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9]M ].侯松涛.全能政治:抗美援朝运动中的社会动员[

2012:244.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30].王炎.新中国宣传网制度的建立及其历史经验[J ]

2004,02:14-18.北京党史,

[31]“宣传网”唐海江,朱习文.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建设

J ].中共党史研究,2011,04:107-115.的历史考察[

[32][44]——土地改革运动与华李里峰.革命中的乡村—

.广东社会科学,2013,03:107-北乡村权力变迁[J ]

118.[33]李祥兴.论建国初期的冬学运动与中共主流意识形

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态的建设[

245-250.[34]贾钢涛.嬗变与重塑: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和实践研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究(1949-1966)[M ]

2012.[35].天府新论,方海兴.简评建国初期的农村冬学[J ]

2008,05:113-117.[36]J ].延安大学周江平,刘素娜.建国初冬学教育探析[

2010,03:121-125.学报(社会科学版),

[37]D ].华中师范大李春宜.湖南平江县土地改革研究[

2006.学,

[38]李红.建国初期沪郊社会重构中的民众动员研究

(1949-1952)[D ].华东师范大学,2009.[39].广州黄兢.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评析[J ]

2004,04:52-54.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41]——山东省侯松涛.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的建构—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02:39-郯城县个案研究[J ]

45.[42][48][J ].河海大学学报(哲李征.简论“政治动员”

2004,02:10-12+30.学社会科学版),

[46]——解放区李德满.文化权力、乡村政权与资源动员—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土改运动的再认识[J ]

2008,04:14-20.[50]张平,韩建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政治动员问

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题研究述评[

2007,03:54-58.[51].上海党王永魁.政治学视角下的土地改革运动[J ]

2010,09:17-20.史与党建,

[52]李里峰.运动式治理:一项关于土改的政治学分析

[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71-77.

责任编辑:赵殿武

96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rion )2015年第4期(第17卷总第82期)

No.42015(Vol.17Sum No.82)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中宣传

动员研究综述

*

●梁晓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要:

学术界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深化,其中关于宣传动员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包括:

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的条件及原因、领导人与土地改革运动的宣传、土改工作队与土改宣传动员、土地改革运动的宣传内容、宣传途径及宣传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研究还可以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立面进一步深入。关键词: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研究综述

D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5)04-0092-05

DOI :10.3969/j.issn.1009-4458.2015.04.019中图分类号: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动员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特别是深入发展,

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规模空前的政治运2005年以后,出现了这一阶段研究的高峰期,研动,究范围扩大,更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自土地改革研究视角新颖,研究领域也有了新的

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外学在史料、回忆录、专著、论文、学位论文等方运动结束,拓展,

研究内容涉及:土地改界对此展开了全面的研究,面都取得了较丰富的成绩。

革运动基本专史、土地改革运动地方史、历史人物第一,公布了部分文献资料。新世纪以来,关与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中农民心态研究、于土改宣传动员公布的资料主土地改革运动与台湾土改的比较、土地改革运动要集中于地方性资料,如中共东莞市委党史

《东莞土地改革运动资中发动群众与和平土改的争论、研究室,少数民族地区的东莞市档案馆编的

(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运动的评价等。新世纪料选编1950-1953》

以来,版),学界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扩大研中共梅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编的《梅县从清匪

(中共梅县县委党究范围、拓宽研究领域,并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反霸到土地改革历史资料专辑》

2008年版),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史研究室编,海南省史志工作办公室

成果。本文即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有海南省档案局馆编的《海南土地改革运动资料

1951-1953》(海南省史志工作办公室海南省档案助于学界进一步深化对土地改革运动史和土地改

2002年版),革运动中的宣传动员研究。局馆编,中共普安县委办公室编的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普安县土地改革史资料1951

(中共普安县委办公室编,2002年版)等,-1953》一、研究现状

这些地方性土地改革动员资料的整理与公布,为

学术界关于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研究在土改动员宣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2001年以前成果较少,2001年以来,随着研究的第二,出版回忆录。这一时期的回忆录著作

*

收稿日期:2015-05-12

基金项目::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14YKS120)作者简介:梁晓(1988-)女,山东日照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2013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

究。

《云南土地改革回忆录》(云南民有杨泽宇主编的

2008年版),族出版社,马士伟著的《落花人独立》

(第2册)(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版),万慧芬

《亲历土地改革》(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著的版)等,这些回忆录再现了当年土地改革运动的史

一书实与场景。其中万慧芬在《亲历土地改革》

中,描述了作者以大学生的身份亲自参加土地改

深入动员群众,实地调查,访贫问苦,参与革运动,

划分阶级的经历。

第三,出版了较多研究著作。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研究没有形成专著,但在很多著作中都对土地改革运动的宣传动员作了分析和介绍。如莫宏伟著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东土地改革研究》

——山东版),张学强著的《乡村变迁与农民记忆—

(社会科老区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

2006年版),学文献出版社,王瑞芳著的《土地制

——以新中国成立初度变动与中国乡村社会变革—

(社会科学文献出期土地改革运动为中心的考察》

2010年版)等,版社,这些著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地区性土地改革运动研究以及土地改革运动宣传

经济、社会秩序等方面带动员给乡村社会在政治、

来的影响。

第四,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到60多篇关于土地改革运

《土地改革与动宣传动员研究的论文,如王瑞芳的

——以建国初期的苏南地区农民政治意识的觉醒—

[1]

彭正德的《土改中的诉苦:农为中心的考察》,

——以湖南省醴民政治认同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

[2]

陵县为个案》,李伟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

[3]

革运动对乡村社会的影响》等。还有较多学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与乡村社论文,如邓君的[4]

会文化变迁》,张一平的《地权变动与社会重[5]

构》等,这些论文中的重要观点对土改宣传运动研究具有可借鉴的价值。

还有学者从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对其作了研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刘海龙著《宣传:观念、(中国大百科全的话语及其正当化》

2013年版),书出版社,此著作的第八章讨论了土

介绍了动员者们运用诉苦改运动宣传动员问题,

进行动员,新闻工作者与群众沟通,进行土改宣传和鼓动等内容。

二、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新世纪以来,学术界主要采取了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对土地改革宣传动员进行了研究,集中涉及到宣传动员的原因、领导人与土地改革

土改工作队的宣传动员、宣传内容、宣宣传动员、

传途径及宣传评价等问题。

(一)关于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条件和原因研究

张建涛分析了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

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建国初期员的条件,

进行宣传动员,号召广大群众参与到土改运动中,是因为建国初期中共中央有了“一元化的领导体

,制”国内大统一的环境,中国共产党具有较高的政治威望,运用了多样化的动员方式使人们更易

[6]

接受土改。

关于宣传动员的原因,学界主要从经济、政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李金铮从经济角治、

度分析,认为土地制度不合理,农民受剥削和压

[7]

迫,需要动员农民认识到贫苦生活的重要根源。政治因素是土地改革运动需要宣传动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王健指出,要获得农民对中共和新政权

重建基层社会秩序,需要动员群众参与土的认同,

[8]

地改革运动;关海庭则从农民思想意识角度出发,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进行宣传动员的原因,认为

人们对土改漠不关心,由于受封建愚民政策影响,

再加上文化水平低下,必须通过动员来激发人们

[9]

的土改热情。

(二)关于历史人物与土地改革宣传动员研究

学界主要对毛泽东、刘少奇等人与土地改革运动的宣传动员进行了研究。

毛泽东与土地改革宣传动员。李惠康、郭宇奇介绍了毛泽东在新疆地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宣传动员问题,认为毛泽东在经历了谨慎对待、创造条

充分做好统战工作等五步方针后,顺利动员民件、

[10]

众参与土改,取得了土改胜利。

刘少奇与土地改革宣传动员。大多数学者都对刘少奇为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陈君聪、孔永松从土地改革政策转变的实质、具体阐释土改路线、组织群众与动员群众、整顿党的组织等方面

[11]

对刘少奇的宣传动员作了探讨;罗超群从划分阶级政策、群众路线等角度介绍了刘少奇的土改

[12]

动员思想及贡献。

(三)关于土改工作队与土改宣传动员研究土改工作队在土改运动中的宣传动员作用不

派驻工作队进入乡村基可或缺。学界普遍认为,

层是党长期以来开展动员工作的一项传统。李里峰讲述了工作队的构成和角色特征,认为“工作队

[13],是一种国家权力的非常规运作机制”工作队

在改变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实现动员民众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增加国家统治成本,破坏日常党

93

(五)关于土地改革运动中宣传途径研究政机构的运行等消极后果;徐勇从行政学的角度

分析了工作队的作用,认为下派工作队能够促进学界对土地改革运动中宣传途径的研究主要

[14]

:“诉苦”行政体系建构,打通基层政权与农民的联系。包括方式、宣传网、冬学教育、传播媒介

陈益元、黄琨从社会转型为视角切入,指出派驻工等。

1.“诉苦”作队下乡动员民众工作直接体现了国家权力介入方式

[15]

“诉苦”国家权力下移。方式的研究形成了较多的研农村社会,学术界对

(四)关于土地改革运动中宣传内容研究“诉苦”究成果,都认为是土地改革运动中较为行

、“吐苦学术界对土地改革运动中宣传内容的研究包大会之有效的动员方式。通过“诉苦”

”、“挖苦根”括:阶级观念的宣传、群众史观的宣传、消除封建水等方式,将人们的苦水吐出来,认

宗族观念和爱国主义宣传。清地主阶级的本质,调动人们参与土改。郭于华、

第一,阶级观念方面。正确划分阶级是土地孙立平认为,诉苦是重塑普通民众国家观念的一改革运动宣传动员的重要内容,能否正确划分阶种重要机制,运用诉苦运动中形成和创造出来的

“技术”将农民日常生活中的苦难提取出来,级是土地改革运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界对此都种种

持相同观点,认为土地改革运动必须要确立人们并通过阶级这个中介性的分类范畴与更宏大的

[25]

”、“社会”提高农民阶级意识。李“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的话语建立起联系;朱斌则指,“提高农民思想觉悟的最好方法是‘诉苦’,出文静指出,在土改运动中,党要注重对农民的思想也

,“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他政治教育是使农民产生‘阶级观念’与‘国家意识’的重要

[26]

,;们的阶级意识,进行‘阶级教育’澄清‘谁养活着力点”马润凡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透视了

[16]

,“土地改谁’的思想困惑”;彭正德强调在土改运动中要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运动情况,认为

‘访贫问苦’摧毁地主阶级统治,激发农民政治热情,树立农民革是以和‘诉苦’运动作为中国共产

[17]

‘政治动员’提高农民思想觉悟;李春宜以湖南形式阶级意识,党吸引农民参与解放战争的有效

[27]

平江县土改为例,详细介绍了土改划分阶级的过的政治过程”。[18]

“宣传下乡”2.宣传网程;徐勇从的角度来讨论宣传阶级

观念的问题,认为“中国共产党‘宣传下乡’的重关于宣传网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刘海

[19]

《宣传:观念、,要目的是启发和强化农民的阶级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作者在书龙著的

第二,群众史观方面。邓君对群众史观的宣中讲述了宣传网的组成,论述了宣传网在土地改

:“宣传土“宣传网是利用人际传进行了研究,指出,土改宣传内容包括革运动中的动员作用,还指出

[28

;]侯松涛认为,肃建国地改革的正义性与必要性;宣传农民在剿匪、传播进行的基层群众宣传”

特、反霸、惩罚破坏土地改革的不法地主等斗争中初期各种运动开展的宣传工作使宣传网的内涵更

[20][29]。充分体现了在土地改革运动中的正义行动”具体化,指出宣传员和报告员的工作方式;王

而且炎不仅论述了宣传网的职能特征及其作用,重视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重要观点。

[30]

总结了建立宣传网的经验和教训;唐海江、第三,消除封建宗族观念。中共主流意识形朱

“旧”态的宣传是一个破立“新”的过程,破除旧的习平以湖南为个案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宣传

封建宗族观念,才能接受新观念,确立新的世界网”的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观,学界对此也有研究。王瑞芳指出,在土改运动此来展示宣传网发展的复杂情况,为当代宣传组

[31]

“以血缘关系为中,没收族田,打倒族长,这意味着织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21]

3.冬学教育基础的封建宗族制度被彻底摧毁”;谢迪斌认

为,乡村社会改造的重要基础是摒弃宗族意识,树学界对冬学教育研究成果较多,学者从不同立国家观念,的角度对其作了研究。李里峰以华北地区为例,而且这也是建设新的乡村村落的重

[22]

要目标。认为冬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教育、生产教

[32][33][34]

第四,爱国主义宣传。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育、文化教育;李祥兴、贾钢涛等人则把

冬学教育作为党对农民进行教育实践的载体,土地改革运动进行的同时,党的领导人在不断向通

渗透现代国家理念。徐勇认党可以将主流意识形态灌输到农民人们宣传爱国主义,过冬学教育,

,“‘宣传下乡’的主要内容是强化国家意为脑中,渗透到农村社会;方海兴则从冬学运动意义[23]

“提高广大农识”靳道亮指出,土地改革教育需要和抗美援认为冬学教育可以的角度作了评述,

[35]

朝时事宣传相结合,民族主义与阶级斗争相结合,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周

“认识到土地改革是挖帝国主义走狗的根,江平、使人们刘素娜则介绍了建国初期民众教育首选冬

[24][36]

激发人们的国家意识”。学的原因。94

4.传播媒介和平衡了农民在土地政策开始实施时的心理差

[49]

土地改革运动的宣传动员需要通过广播、报矛盾和冲突”。异、纸等大众传播媒介传达到普通大众阶层。李春宜第五,执政党建设层面。多数学者指出,通过以湖南平江县土改为例对此进行了研究,土改工土改宣传动员,能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人们有

决心跟党走。张平、韩建美从维护主体合法性的作队借助小册子和传单宣传品宣传土改,采取戏

歌曲等形式进行文艺宣传,地方戏、标语、口号认为思想教育和宣剧、角度体现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37]

在他的研究中也有涉及。传鼓动能够增强动员客体对主体的认同感,维护

[50]

(六)关于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评价研究动员主体的合法性;王永魁以政治学视角为切

入点,土改宣传运动改造了传统的农村社会,巩固多数学者在充分肯定土地改革运动时期宣传

[51]

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对其局限性进行了研究。了农村基层党的政权。

2.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的局限性1.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的积极作用

关海庭对土改宣传动员研究作了探讨,认为关于土地改革运动时期宣传的积极作用,学

政治、社会、农民心理、执政党几个“政治动员会成为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一个助推者主要从经济、

,若土改运动发展不平衡,容易引发阶级斗器”方面作了论述。

[79]

争。李里峰指出,政治精英和基层组织只有在第一,经济层面。土地改革运动中的宣传动

群众化运动发起时,才会发挥作用,当群众运动结员调动了人们参与土改的积极性,直接推动了土

束时,基层组织和精英就会松散下来,而且群众运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并且对恢复经济发展有

群众热情动的发动是在外力干预作用下的结果,着促进作用,这一观点,学界普遍认同。李红以沪

[52]

是短暂的。郊地区民众动员为例,分析了宣传动员对于社会

重构中经济方面的作用,认为沪郊地区的民众动

恢复和发展了农村经员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三、结语

[38]

建国初期的政治动员是政治发济;黄兢认为,

纵观新世纪以来,在深入挖掘资料的基础上,展的牵引器,在推动政治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当时

[39]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史与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整合社会经济资源。

员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研究视角、研究方第二,政治层面。王瑞芳认为,通过对群众进

法等方面都有新突破,但对土改宣传动员研究仍行土地改革的宣传和动员,有效摧毁了封建地主

[40]

还有很多新的未知领域有待于后期然方兴未艾,的政治统治权威,树立了农会权威;侯松涛认

土改中的宣传动员在使人们获得土地的同时,进一步的探讨。为,

[41][42][43]

(一)研究领域有待拓展。根据搜集和整理的也在改变农民的政治地位;李征、关海庭

则认为,政治动员能够推动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关于土地改革运动中宣传动员的历史人物资料,

研究主要集中在毛泽东、刘少奇等主要领导人,而提高政治参与意识。实践,

对其他人物如邓子恢、饶漱石等的研究较少,在后第三,社会层面。学界普遍认为,通过土地改

期研究中,可以适当增加邓子恢、饶漱石等历史人革运动的宣传动员,调动人们参与土改,有利于重

物的宣传动员研究,以丰富土地改革运动时期宣塑乡村社会结构,整顿国家秩序。李里峰指出,通

传动员研究成果。过土改宣传动员,中国共产党建构了基层社会组

(二)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多数学者对土改织网络,改变了农村权力结构,重塑乡村国家秩

[44]

宣传动员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土改运动大规模的序;彭正德认为,土地改革过程中对农民的宣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乡村原有的社会结传运动宣传动员,不可避免的也会有消极作用,如它可能

[45]

构和政治秩序”;李德满认为,会破坏原来的制度运行和规则,土改运动中的思群众被动参与土

改,积极性不高,为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土地改想改造和组织重构,不仅有利于巩固具有统一意

革运动,局限性研究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识形态的乡村社会秩序,而且提供了工业化、现代

[46]

(三)研究方法有待丰富。学界采用了文献研化建设的坚实后盾;李伟从乡村社会变迁的角

认为历史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对土地改革运动度分析了土改宣传动员对乡村社会的影响,究法、

[47]

“土改优化了乡村社会阶级结构”。宣传动员进行了深入研究,比较集中于地方性研

第四,农民心理层面。大多数学者认为,通过究,但在口述史研究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土改宣传动员可以增强人们的心理认同,增加社空间,可以加强田野调查、个别访谈和口述史等形会认同感。李征认为,政治动员具有调试社会心式深入农村,进一步丰富土地改革运动宣传动员

[48]

理的功能;李金铮则认为土改宣传动员“缓解的研究。□

95

参考文献:

[1][40]——以王瑞芳.土地改革与农民政治意识的觉醒—

.北京科技大建国初期的苏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 ]

2006,03:99-102+112.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17][45]彭正德.土改中的诉苦:农民政治认同形成

——以湖南省醴陵县为个案[J ].中的一种心理机制—2009,06:112-120.共党史研究,

[3][47]李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对乡村社会

J ].中州学刊,2015,01:136-140.的影响[

[4][20]邓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与乡村社会文化变

D ].中南民族大学,2008.迁[

[5]D ].复旦大学,2007.张一平.地权变动与社会重构[[6]张建涛.建国初期中共强大政治动员能力原因探析

[J ].改革与开放,2010,06:26-27.[7][49]李金铮.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以1937—1949

.近代史研究,2006,04:76-年的华北乡村为中心[J ]

94+4.[8]王健.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获取新解放区农民政治认

D ].华东师范大学,2011.同的方法(1949-1952)[

[9][43]J ].中共党关海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述论[

2009,02:150-158.史资料,

[10]J ].文李惠康,郭宇奇.毛泽东与新疆土地改革运动[

2014,07:15-18.史博览(理论),

[11]J ].厦门陈君聪,孔永松.刘少奇土地改革理论初探[

1986,04:48-54.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2].福建党史罗超群.论刘少奇如何推进土地改革[J ]

2013,18:32-34.月刊,

[13]李里峰.工作队:一种国家权力的非常规运作机

——以华北土改运动为中心的历史考察[J ].江苏制—

2010,03:207-214.社会科学,

[14]:现代国家对乡土的整合[J ].学术徐勇.“政党下乡”

2007,08:13-20.月刊,

[15]——以1949陈益元,黄琨.土地改革与农村社会转型—

.中共党史研究,年至1952年湖南省攸县为个案[J ]

2013,04:93-99.[16]李文静.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

D ].东北师范大学,2007.究[

[18]——李春宜.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中的阶级划分问题—

J ].长沙大学学报,2006,04:62-64.以湖南平江为例[

[19][23]:中国共产党对乡土社会的动徐勇.“宣传下乡”

J ].中共党史研究,2010,10:15-22.员与整合[

[21]——以王瑞芳.土地制度变动与中国乡村社会变革—

.北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为中心的考察[M ]

2010:157.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2]谢迪斌.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乡村村落的改造

J ].中共党史研究,2012,08:41-52.与重建[

[24]靳道亮.抗美援朝运动与乡村社会国家意识的塑造

[J ].史学月刊,2009,10:63-68.[25]郭于华,孙立平.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的形成机

J ].中国学术,2002,4.制[

[26]朱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乡村日常生活探

——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为考察对象析—[J ].学术论坛,2013,12:21-24.[27]马润凡.1947-1949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政治社会学

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02:22-33.分析[

[28]M ].北京:中国刘海龙.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

2013:266.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9]M ].侯松涛.全能政治:抗美援朝运动中的社会动员[

2012:244.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30].王炎.新中国宣传网制度的建立及其历史经验[J ]

2004,02:14-18.北京党史,

[31]“宣传网”唐海江,朱习文.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建设

J ].中共党史研究,2011,04:107-115.的历史考察[

[32][44]——土地改革运动与华李里峰.革命中的乡村—

.广东社会科学,2013,03:107-北乡村权力变迁[J ]

118.[33]李祥兴.论建国初期的冬学运动与中共主流意识形

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态的建设[

245-250.[34]贾钢涛.嬗变与重塑: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和实践研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究(1949-1966)[M ]

2012.[35].天府新论,方海兴.简评建国初期的农村冬学[J ]

2008,05:113-117.[36]J ].延安大学周江平,刘素娜.建国初冬学教育探析[

2010,03:121-125.学报(社会科学版),

[37]D ].华中师范大李春宜.湖南平江县土地改革研究[

2006.学,

[38]李红.建国初期沪郊社会重构中的民众动员研究

(1949-1952)[D ].华东师范大学,2009.[39].广州黄兢.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评析[J ]

2004,04:52-54.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41]——山东省侯松涛.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的建构—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02:39-郯城县个案研究[J ]

45.[42][48][J ].河海大学学报(哲李征.简论“政治动员”

2004,02:10-12+30.学社会科学版),

[46]——解放区李德满.文化权力、乡村政权与资源动员—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土改运动的再认识[J ]

2008,04:14-20.[50]张平,韩建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政治动员问

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题研究述评[

2007,03:54-58.[51].上海党王永魁.政治学视角下的土地改革运动[J ]

2010,09:17-20.史与党建,

[52]李里峰.运动式治理:一项关于土改的政治学分析

[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71-77.

责任编辑:赵殿武

96


相关内容

  • 农业合作化运动问题简要述评
  •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的"三农"问题成了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同的学者也不断地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积极地探索农业发展道路.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也是探索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本文试图从各学者对合作化道路原因的研究,地方性研究到合作化问题启示的研究这几个方面对农业 ...

  • 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
  • 分类号: 学校代码: 密 级: 学 号: 200910055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 利益关系及其整合问题研究 作者姓名: 学科.专业: 吴建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 "三农"问题 导师姓名: 马桂萍教授 二〇一二年五月 ...

  • 建国以来中国对外关系研究综述
  • 建国以来中国对外关系研究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纪淳 2120111867 一.关于建国初期中国对外关系的研究 1949 年 6 月 30 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一边倒"的政策,郑重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这一政策的提出及 ...

  • 周恩来和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 作者:龚育之 中共党史研究 1998年07期 (一)如何估量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特别是建国以来的知识分子政策,是当前的一个热点.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不仅关系到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近50年历史的一个重大方面,而且关系到如何看待中国知识分子近5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所经历和参与创造的历史 ...

  •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的原因
  •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的原因 关键词:国民经济; 恢复; 原因 从新中国建立到1952年底,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三年,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斗争紧张激烈,政治运动不断,取得的成绩巨大辉煌.我们不但建立起各级政权机构,对旧社会进行有力荡涤改造,而且胜利地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据统计,1952 ...

  • 党史研究: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 标签: 历史 党史 史料 土地改革 分类: 史料荟萃 党史研究: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摘要:1950-1952年期间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指导思想和具体政策步骤方面较之民主革命时期的土改运动有相当变化.在划分阶级成分方面有十一点新精神,在对待富农的政策方面有四点新内容,在土地财产的分配政策方面有六个 ...

  • 关于批判[武训传]事件的研究与思考
  • 时间:2014-02-17 14:29:47   来源:   作者:杨俊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场思想政治教育课 --关于批判<武训传>事件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供稿,转载请注明来源红色文化网. 1940年代初,毛泽东在延安曾经这样对周扬等人谈及什么是"政治":"政 ...

  • 中国:骄人的成绩与巨大的失误
  • 中国医改 该向谁借鉴 7月底,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报告>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各界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聚焦.报告称,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市场化,体制变革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而问题的根源 ...

  •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近代史考前复习
  • 近现代史纲要复习 单选题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B)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半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 社会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