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_低碳钢.铸铁扭转试验

实验三 低碳钢、铸铁扭转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铸铁的扭转强度极限τm

2.测定低碳钢材料的扭转屈服极限τeL及扭转条件强度极限τm。

3.观察比较两种材料的扭转变形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其破坏形式,并对试件断口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

扭转破坏试验是材料力学实验最基本最典型的实验之一。将试件两端夹持在扭转试验机夹头中。试验时,一个夹头固定不动,另一夹头绕轴转动,从而使试件产生扭转变形,同时,试件承受了扭矩Mn。从试验机可读得相应的扭矩Mn和扭转角υ,试验机可自动绘出Mn-υ曲线图。

对于低碳钢材料Mn-υ曲线有两种类型,如图3-1所示。

M

MMm

M

M

图3-1 低碳钢M-υ曲线

(a) (b) (c)

图3-2 低碳钢圆轴试件扭转时的应力分布示意图 m

低碳钢试件在受扭的最初阶段,扭矩Mn与扭转角υ成正比关系,横截面上剪应力沿半径线性分布如图3-2a所示。随着扭矩Mn的增大,横截面边缘处的剪应力首先达到剪切屈服极限s且塑性区逐渐向圆心扩展,形成环形塑性区见图3-2b 。但中心部分仍是弹性的。试件继续变形,屈服从试件表层向心部扩展直到整个截面几乎都是塑性区如图3-2C所示。在M-υ曲线上出现屈服平台见图3-1。试验机指针基本不动此时对应的扭矩即为屈服扭矩MeL。随后,材料进入强化阶段,变形增加,扭矩随之增加,直到试件破坏为止。因扭转无颈缩现象。所以,扭转曲线一直上升而无下降情况,试件破坏时的扭矩即为最大扭矩Mm。扭转屈服极限τm按下式计算,即

eL3MeL3Mm, m (3-1) 4Wp4Wp

式中Wp

16d3为试件抗扭截面模量。

铸铁受扭时,在很小的变形下发生破坏。图3-3为铸铁材料的扭转图。从扭转开始直到破坏为止,扭矩Mn与扭转角近似成正比关系,且变形很小。试件破坏时的扭矩即为最大扭矩Mm,可据下式计算出扭转强度极限τm,即 bWb (3-2) Wp

试件受扭,材料处于纯剪应力状态如图3-4所示。在与杆轴成±45°角的螺旋面上,分别受到主应为σ1=τ,σ3=-τ的作用。

Mn

M

m

图3-3 铸铁扭转图 图3-4 纯剪应力状态

根据试件扭转破坏断口形式如图3-5所示。低碳钢圆形试件的破坏断面与曲线垂直 见图3-5a ,显然是沿最大剪应力的作用面发生断裂,为剪应力作用而剪断。故低碳钢材料的抗剪能力低于抗拉(压)能力;铸铁圆形试件破坏断面与轴线成45°螺旋面 见图3-5b ,破坏断口垂直于最大拉应σ1方向,断面呈晶粒状,这是正应力作用下形成脆性断口,故铸铁材料是当最大拉应力首先达到其抗拉强度极限时,在该截面发生拉断破坏。

( a )低碳钢:剪断 ( b )铸铁:拉断

图3-5 扭转断口示意图

三、实验设备

扭转试验机;刻度机;游标卡尺

四、试样制备

根据国家标准(GB10128-88《金属室温扭转试验方法》规定,扭转试件可采用圆形截面,也可采用薄壁管,并且推荐,对于圆形截面试件,采用直径d0=10mm,标距L0=50mm或100mm,平行段长度L=L0+2d0。本试验采用圆形截面试件。

五、实验结果整理

1.将试验数据以表格形式给出

2.低碳钢的屈服极限τeL及扭转条件强度极限τm按下式计算: eLMeLM, mm (3-3) WpWp

铸铁的强度计算 mMm3d (3-4) Wp16Wp

绘制低碳钢、铸铁试件的扭转图及断口示意图,并分析破坏原因。

四、试验步骤

(1)测量试件直径。量取三个截面,每个截面测量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取平均值。用三处截面中平均值最小者计算抗扭截面模量WP。

(2)试验机准备。根据试件尺寸,估计所需最大扭矩,选择适当的扭矩量程。

(3)安装试件(注意试件的纵轴线与试验机夹头的轴线重合),用粉笔在试件表面上画一条纵直线,以便观察试件的变形。

(4)扭矩、扭转角初值调零。

(5)开机试验。对于低碳钢试样,首先缓慢均匀加载,直到测出屈服扭矩和屈服扭转角,然后改用快速加载直至破坏。对于铸铁试样,由于其变形较小,必须缓慢均匀加载直至破坏。试样破坏后立即停机,读出最大扭矩应为破坏瞬时的角度)。

(6)取下试件,观察断口形状及塑性变形情况。

(7)实验完毕,试验机复原,关闭电源。 及转角(

五、实验结果的处理

(1)计算低碳钢扭转屈服极限

(2)计算低碳钢扭转强度极限

(3)计算铸铁扭转强度极限

式中

为抗扭截面模量,单位为mm3;扭矩单位为N²m,应力单位为MPa。

(4)绘出两种材料扭转破坏的断口形状图。说明其特征并分析破坏原因。

3.

实验三 低碳钢、铸铁扭转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铸铁的扭转强度极限τm

2.测定低碳钢材料的扭转屈服极限τeL及扭转条件强度极限τm。

3.观察比较两种材料的扭转变形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其破坏形式,并对试件断口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

扭转破坏试验是材料力学实验最基本最典型的实验之一。将试件两端夹持在扭转试验机夹头中。试验时,一个夹头固定不动,另一夹头绕轴转动,从而使试件产生扭转变形,同时,试件承受了扭矩Mn。从试验机可读得相应的扭矩Mn和扭转角υ,试验机可自动绘出Mn-υ曲线图。

对于低碳钢材料Mn-υ曲线有两种类型,如图3-1所示。

M

MMm

M

M

图3-1 低碳钢M-υ曲线

(a) (b) (c)

图3-2 低碳钢圆轴试件扭转时的应力分布示意图 m

低碳钢试件在受扭的最初阶段,扭矩Mn与扭转角υ成正比关系,横截面上剪应力沿半径线性分布如图3-2a所示。随着扭矩Mn的增大,横截面边缘处的剪应力首先达到剪切屈服极限s且塑性区逐渐向圆心扩展,形成环形塑性区见图3-2b 。但中心部分仍是弹性的。试件继续变形,屈服从试件表层向心部扩展直到整个截面几乎都是塑性区如图3-2C所示。在M-υ曲线上出现屈服平台见图3-1。试验机指针基本不动此时对应的扭矩即为屈服扭矩MeL。随后,材料进入强化阶段,变形增加,扭矩随之增加,直到试件破坏为止。因扭转无颈缩现象。所以,扭转曲线一直上升而无下降情况,试件破坏时的扭矩即为最大扭矩Mm。扭转屈服极限τm按下式计算,即

eL3MeL3Mm, m (3-1) 4Wp4Wp

式中Wp

16d3为试件抗扭截面模量。

铸铁受扭时,在很小的变形下发生破坏。图3-3为铸铁材料的扭转图。从扭转开始直到破坏为止,扭矩Mn与扭转角近似成正比关系,且变形很小。试件破坏时的扭矩即为最大扭矩Mm,可据下式计算出扭转强度极限τm,即 bWb (3-2) Wp

试件受扭,材料处于纯剪应力状态如图3-4所示。在与杆轴成±45°角的螺旋面上,分别受到主应为σ1=τ,σ3=-τ的作用。

Mn

M

m

图3-3 铸铁扭转图 图3-4 纯剪应力状态

根据试件扭转破坏断口形式如图3-5所示。低碳钢圆形试件的破坏断面与曲线垂直 见图3-5a ,显然是沿最大剪应力的作用面发生断裂,为剪应力作用而剪断。故低碳钢材料的抗剪能力低于抗拉(压)能力;铸铁圆形试件破坏断面与轴线成45°螺旋面 见图3-5b ,破坏断口垂直于最大拉应σ1方向,断面呈晶粒状,这是正应力作用下形成脆性断口,故铸铁材料是当最大拉应力首先达到其抗拉强度极限时,在该截面发生拉断破坏。

( a )低碳钢:剪断 ( b )铸铁:拉断

图3-5 扭转断口示意图

三、实验设备

扭转试验机;刻度机;游标卡尺

四、试样制备

根据国家标准(GB10128-88《金属室温扭转试验方法》规定,扭转试件可采用圆形截面,也可采用薄壁管,并且推荐,对于圆形截面试件,采用直径d0=10mm,标距L0=50mm或100mm,平行段长度L=L0+2d0。本试验采用圆形截面试件。

五、实验结果整理

1.将试验数据以表格形式给出

2.低碳钢的屈服极限τeL及扭转条件强度极限τm按下式计算: eLMeLM, mm (3-3) WpWp

铸铁的强度计算 mMm3d (3-4) Wp16Wp

绘制低碳钢、铸铁试件的扭转图及断口示意图,并分析破坏原因。

四、试验步骤

(1)测量试件直径。量取三个截面,每个截面测量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取平均值。用三处截面中平均值最小者计算抗扭截面模量WP。

(2)试验机准备。根据试件尺寸,估计所需最大扭矩,选择适当的扭矩量程。

(3)安装试件(注意试件的纵轴线与试验机夹头的轴线重合),用粉笔在试件表面上画一条纵直线,以便观察试件的变形。

(4)扭矩、扭转角初值调零。

(5)开机试验。对于低碳钢试样,首先缓慢均匀加载,直到测出屈服扭矩和屈服扭转角,然后改用快速加载直至破坏。对于铸铁试样,由于其变形较小,必须缓慢均匀加载直至破坏。试样破坏后立即停机,读出最大扭矩应为破坏瞬时的角度)。

(6)取下试件,观察断口形状及塑性变形情况。

(7)实验完毕,试验机复原,关闭电源。 及转角(

五、实验结果的处理

(1)计算低碳钢扭转屈服极限

(2)计算低碳钢扭转强度极限

(3)计算铸铁扭转强度极限

式中

为抗扭截面模量,单位为mm3;扭矩单位为N²m,应力单位为MPa。

(4)绘出两种材料扭转破坏的断口形状图。说明其特征并分析破坏原因。

3.


相关内容

  • 金属的扭转破坏实验
  • 金属的扭转破坏实验 金属的扭转破坏实验大纲 1.通过低碳钢的扭转实验,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屈服极限τS:和剪切强度τb:绘制低碳钢的Mn一Φ曲线. 2.通过铸铁的扭转实验,测定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τb. 3. 观察断口情况,比较两种材料的机械性能特点. 4. 主要设备:扭转试验机:主要耗材:低碳钢和铸铁扭 ...

  • 非常经典的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题
  • <工程力学> 实验指导书 主编: 2011年11月 目录 实验一 拉伸和压缩实验 ----------------------3 实验二 梁弯曲正应力实验 ---------------------8 实验三 金属材料扭转实验---------------------12 实验一 拉伸和 ...

  • 扭转实验报告
  • 浙江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扭转) 1. 2. 3. 验证扭转变形公式,测定低碳钢的切变模量G.: 测定低碳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b. 比较低碳钢和铸铁试样受扭时的变形规律及其破坏特性. 二.设备及试样: 1. 扭转试验机,如不进行破坏性试验,验证变形公式合测定G的实验也可在小型扭转试验 ...

  • 材料力学实验
  • 实验一 实验绪论 一. 材料力学实验室实验仪器 1. 大型仪器: 100kN (10T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200kN (20T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WEW-300C 微机屏显式液压万能试验机 :W AW-600C 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 2. 小型仪器: 弯曲测试系统:静态数字应变 ...

  • 扭转实验实验报告
  • 金属材料扭的转验实在 实工程际机械中,很有传动轴多在扭是情况转工下作,材料剪切屈的服限极e 和剪τ切强度 限极mτ是设 这类构计件的主强度要指,标些指这通过标进行转试扭验得获扭转. 验实对杆是施件绕加轴动转力偶的,矩以测 定扭其变转形力学性能方和的面指,标 材料是力 的一学重个要的验试. 1 实.验 ...

  • 力学性能高阶版
  • 1.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取决于金属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由于弹性变形是原子间距在外力作用下可逆变化的结果,应力与应变关系实际是原子间作用力和原子间距的关系,所以弹性模量与原子间作用力有关,与原子间距也有一定关系.原子间作用力取决于金属原子本性和 ...

  • 一点应力状态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 一点应力状态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凡提到"应力",必须指明作用在哪一点,哪个(方向)截面上.因为受力构件内同一截面上不同点的应力一般是不同的,通过同一点不同(方向)截面上应力也是不同的.例如,图8-1弯曲梁横截面上各点具有不同的正应力与剪应力: 图8-2通过轴向拉伸杆件同一点的不同( ...

  • 混凝土拉伸和压缩实验
  • 拉伸和压缩实验 拉伸和压缩试验是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中最基本和最普通的实验,它对于评定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关系最密切.对于大多数建筑材料是使用其拉伸强度还是压缩强度,基本上取决于材料的工作条件,而工作条件又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结构性能,即: 根据材料的性能,决定材料的工作条件--受拉或受压等.或根据受力特 ...

  • 构件的基本变形与强度练习题
  • 构件的基本变形与强度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杆件的基本变形有------------------ -------------------- --------------------- ---------------------------------四种. 2.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受力特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