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第4期
总第192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No14 2001SumNo1192
自我图式理论
———关于自我的信息加工观
李晓东1,孟威佳2
(1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21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吉林)
[摘 要],它既不是从自我的结构
,运用认知心理学的。自我图式理论包括自我图式、可能的自我及运作的自我概念
。,它不仅为个体调节自己的行为提供了可行的解释,而且同样适用于理解和解释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关键词]自我;自我图式;可能的自我;运作的自我概念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1)04-0106-05
每天都有大量信息涌来,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把握这些信息,只能选择性地对某些信息进行加工。认知心理学认为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加工是由个体的内部认知结构决定的,这些认知结构可以称为图式(schemas)。Neisser(1976,见Markus,1980)[1]认为一个图式就是一种结构,它存在于知觉者的内部,可以通过经验加以修正,在某种程度上与知觉到的事物是具体对应的。图式既能接收信息也会因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图式通过指导运动及探索活动获得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反过来又对图式作进一步的修正。Neisser还宣称在对世界进行认识和思考时,知觉者只会挑选与他们已有图式有关的信息而忽略其它的信息。图式在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Piaget认为儿童与成人都需要与世界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要达到这种境界,就离不开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是利用已有图式去吸收新经验的历程;顺应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而调整和改变原有认知结构和图式的过程。Markus(1977)[2]在吸收了认知心理学有关图式的概念及信息加工的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自我的信息加工观并在西方心理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对自我图式理论的核心观点———自我图式、可能的自我及运作的自我概念做了系统介绍并做了较为客观地评价,以期丰富和加深我们对自我的理解。
一、自我图式
Markus认为自我图式(self-schema)是有关自我的认知结构,是关于自我的认知概括。 [收稿日期]2000-12-16
[作者简介]李晓东(1965-),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孟威佳(1965-),女,吉林长春人,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政治教研室讲师。
・106・
它来自过去的经验并对个体社会经验中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进行组织和指导。个体之所以形成某一自我图式,是因为这一领域对个体具有重要意义[3]。
自我图式既包括以具体的事件和情境为基础的认知表征(如“我昨天在会上发言时犹豫不),也包括较为概括的、)。自我图式由个决”来自本人或他人评价的认知表征(如“我为人慷慨”
体加工过的信息组成,对与自我有关的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均有影响。自我图式储存于记忆中,一经建立即发挥其选择性功能,决定是否注意信息、信息的重要程度如何、怎样建构以及如何处理信息。随着某类重复经验的不断累积,个体的自我图式会变得越来越稳固,对与之不一致或矛盾的信息会加以抗拒。当然,这并不是说已经建立的自我图式就完全不能改变,在某些条件下自我图式亦会做出适当的调整[2](P35)。
自我图式虽是对过去行为的表征,,前的信息,对自我的未来做出决定和推断[2](P63-78)二、可能的自我
Markus和Nurius(1986)[4](。)我,;也包括害怕成为的自我,如孤独的自我,,。可能的自我是自我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份[4](P954-969)。可能的自我不仅仅是一些想象的角色或状态,它们表征的是对个体有重要意义的希望、恐惧和幻想。这些可能的自我既是人格化、个性化的,也是社会化的,受到个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5](P51)。可能的自我有两个功能:第一,它是未来行为的诱因(in2centives),具有动机的功能;第二,它为当前的自我提供了评价和解释的情境。
(一)作为诱因的可能的自我
由于自我图式包含了可能的成份,因此具有动力的功能。有些可能的自我是我们所希望的,有些可能的自我则是我们力图要避免的。这些关于未来可能性的想法、感觉和体验对行动、变化和发展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个体有关掌握权力和亲和的愿望以及对于失败和无能的恐惧通过可能的自我转变为具体的认知形式。可能的自我在现在和未来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为个体从目前的状况向未来进行转变指明了具体的方向。在当前的自我受到支持或挑战时,是被激活的可能的自我决定了个体如何感受以及应该怎样采取行动[5](P858)。
可能的自我是行动取向的表征,它使个体的内部结构和外显行动之间建立起更明显的联系。任何可能的自我都能对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要切实有效地调节行为则必须转化为运作的自我概念。当个体趋向于一个目标时,正可能自我(positivepossibleself)(表明个体处于渴望的状态)起主导作用并成为运作的自我概念。如果这些正可能自我能保持一定的水平,并且与之竞争或相佐的可能的自我能够受到抑制,那么这些正可能自我将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组织、指导和激励。反之,当个体所恐惧的可能的自我占据了运作的自我概念,行为表现就会杂乱无章且受到损害,直到一个正面自我战胜这个负面的自我[3]。
Markus和Ruvolo认为受动机激励的行为的确与个体对结果的归因、期望和信念有关,但这些期望和信念所指的对象以及在心理上的表征却是可能的自我。因此通过研究可能的自我,可以了解个体在行动过程中的思想和感受。这些与自我有关的可能性的表征
,包括了自我在目标已实现的终结状态以及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各子阶段的思想、意象和感觉。可能的自我既包括对预期的行动和表现的表征,也包括与行动和表现相连的结果的表征。表现和结果
・107・
是不同的。如跳六英尺高是一种表现,而奖励、掌声、奖杯和自尊心则是与表现相连的结果。可能的自我将表现和结果整合起来。成为“冠军”的可能的自我不仅是第一名的表现,而且是受到欢呼的荣耀、胸前的奖牌和签名等。所有这些渴望得到实现的自我表征共同创造了可能的自我,这些具体的表征越详细,对表现的组织和加强作用越大。
可能的自我通过认知、情感和身体三个方面对行为产生影响。(1)从信息加工方面来看,个体会偏向于与被激活的可能的自我一致的信息。对与目标有关的刺激,个体会很敏感;与目标无关或相反的刺激,则常常被忽略。这种选择性信息加工使个体在当前状态和预期状态的自我表征之间架起桥梁。当具有一个可以组织和指导信息加工的图式时,掌握与任务有关的认知技能会变得更加快捷。如,让运动员想象自己做一个动作,可以帮助他学习体育运动中所需的认知技能。图式使人们对任务的要求更加明确,。可能的自我对个体实现目标的期望也有影响。望,进而增加努力和坚持性。(2)相连的一些情感,,能够增强决策的效率,。负可能自我(),,焦虑会降低表现的水平。当一个正可能自,负可能自我及与之相连的焦虑则有益于表现。如,对体操运动员研究发现,成功的运动员把焦虑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因而对成绩有益;不成功的运动员往往被焦虑击垮。(3)思想和情感与各种身体反应最直接的联系是通过唤醒建立起来的。被激活的可能的自我所产生的唤醒,其影响结果可能有很大分别,关键看这个可能的自我是否建构得很好、是否属于个体擅长的领域。如果如此,唤醒将增强占优势的正确反应,表现也因此增强。如果唤醒是由以幻想为基础的、尚未建构好的可能的自我引起的,则对表现产生不利影响。
(二)评价和解释的功能
可能的自我除了诱因的功能之外,还为现在的自我(thenowself)提供了一个评价和解释的情境。例如,对于没能得到一份向往的工作这样一个事件,如果激活的可能的自我是一个“不成功的专业人士”,对个体的意义就不只是运气不好,它还会使个体产生一连串悲观联想。如缺乏能力、会受到同事的怜悯、这辈子恐怕都找不到工作或只能在某处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等等。相反,如果成功地实现了目标,比如通过了一个资格考试,激活的可能的自我也许是一个“
成功的专业人士”。此时的自我不仅是一个通过了考试的自我,而且是一个可能取得博士学位,可以管理一个研究项目的自我。由此可见,这些被激活并成为运作的自我概念的可能的自我,对如何评价和解释现在的自我,提供了参照或标准。三、运作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由一系列自我图式组成,它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自我,如好的自我,坏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可能的自我,应该的自我等等。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自我概念称为运作的自我概念(theworkingself-conceptions),它是大量自我概念中的一个子系统[5](P866)。Markus和Wurf认为自我概念并不是对过去行为的被动反映,而是一种主动、有力且不断变化的动态结构。各种各样的自我动机如自我增强、自我一致和自我实现,连同社会环境一起决定了运作的自我概念的内容。运作的自我概念主要对两类行为产生影响,一类是个人内部过程,包括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情感调节以及动机过程。一类是人际过程,包括社会知觉、与他人的相互作用等[6]。
(一)自我概念对个人内部过程的中介作用
・108・
首先,自我概念对信息加工有重要影响。表现为个体对与自我有关的刺激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对与自我一致的刺激作更有效地处理,对不一致的信息加以抗拒;能够增强对与自我有关的刺激的回忆和再认,在与自我有关的范围内,能做出更为自信的归因、预测和推断。其次,自我概念能够调节情感。当个体接收的信息对自我概念构成威胁时,个体的情感状态就会发生紊乱。在这种情况下,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重新确认自我,让能够支持自我概念的表征成为运作的自我概念。当自我并未受到挑战或威胁时,人们往往喜欢自我增强(self-enhancing),表现为偏爱关于自己的正面信息,对事件做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性解释如找借口等。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降低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来调节负面的情感,如借酒消愁。第三,自我概念可以推动个体去行动。可能的自我是有关个人潜能的自我概念,
可以看作是动机的认知成分。它使个体能够通过想象目标实现的状态对努力和坚持性等行为进行调节。
(二)自我概念对人际过程的中介作用
自我概念在理解和解释他人的思想、认为重要的方面去推断他人。,相对于没有、做更极端的推断并对,是否以自我为参照点是由个体关注的对象(自己或对方)。当个体关注自己多于对方、关于自己的信息多于关于对方的信息时,倾向于以自己作为判断他人的基础。
每个人都具有关于情境和自身的知识,这两类知识对个体选择情境有重要影响。低自我监控者,关心的是如何保持自身的一致性,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都有描绘得很好的自我概念,喜欢能够让他们表达自身性情的情境;高自我监控者,关心的是如何与情境保持一致,他们有适合特定情境的、典型人物的概念,喜欢有秩序的情境。自我概念不仅影响人们对情境的选择,也影响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人们通常会考虑两点:对方是否适合该项活动,在心理上是否使人产生舒适感。低自我监控的人,选择伙伴时较为注重对方的个人性情;高自我监控的人,则偏重对方是否适合活动。对双方关系的满意感取决于合作双方彼此自我概念的符合程度,或能否证实彼此渴望的自我(desiredself)。
自我不只能够发动人际互动而且对人际互动有指导作用。在互动时,自我要呈现给观众,不仅有外部观众,还有内部观众即自我和内化的参照群体。在社会交往中,如果关心的是外部观众,则激发的是被认可和注意的愿望,或是对社会权力和影响的渴望;如果关心的是内部观众,激发的是预测力和一致性,或是寻找能够证明理想自我业已实现的根据。面对不同观众和目标,个体要建构一个不同的形象,因而要运用若干印象整饰技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自我知觉和对方的反应都是对自我系统的反馈,这些反馈与自我形象(当前的或渴望的)也许一致,也许不一致。与自我概念一致的反馈是对自我的证实,因而能产生正面的情感效应。当反馈与自我概念不一致时,个体会运用一些认知策略加以应付,如选择性注意、记忆和解释。这些策略可以使个体把反馈看作是不相干的或与事实不符的,从而保护了个体的自尊心。
四、对自我图式理论的评价
从自我概念包含的内容来看,自我图式理论一反传统的观点,认为自我概念不仅包含现在的我,而且还应包含未来的我。这种未来取向的自我也不仅仅是一种向往、一种渴望,即不仅仅是要追求的理想自我,而且还包含个体害怕变成的、不愿成为的自我。可能的自我并不是用作理论分析的一种假设结构,而是一种存在。Markus等人通过实验证明了个体的确能反映可
・109・
能的自我,并且对这些可能的自我的描述和对当前的或现在的自我的描述是不同的[7](P95-124)。可能的自我,这一概念的提出丰富了自我概念的内涵。
自我图式理论借鉴了认知心理学的概念,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自我概念的形成及功能。认为自我概念并不是对过去行为的一种被动反映,而是一种主动、有力且不断变化的动态结构。在特定时刻受到激活的自我概念是运作的自我概念,其功能是调节个体的行为。这个观点的提出,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自我在调节人类行为中的作用,也便于揭示自我概念同其它结构之间的关系。长久以来,心理学家都相信自我在调节行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对于自我概影响行为的机制却不甚明了。运作的自我概念不仅为个体调节自己的行为提供了可行的解释,而且同样适用于理解和解释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自我图式理论认为可能的自我是动机的载体,动机是以可能的自我为表征的,动机与行为的中介因素。。
Markus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没有涉猎,,使其更具普遍性。
[参考文献]
[1]MarkusH.Theselfinthoughtandmemory[A].WegnerDM,VallacherRR.Theselfinsocialpsychology[M]1OxfordUniversityPress,1980.
[2]MarkusH.Self-schemataandprocessinginformationabouttheself[M].PersonalitySocialPsychology,19771
[3]MarkusH,RuvoloA.Possibleselves:Personalizedrepresentationsofgoals[A]1PervinLA.Goalconceptsinpersonali2tyandsocialpsychology[M].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1989.
[4]MarkusH,NuriusP.Possibleselves[M].AmericanPsychologist,19861
[5]MarkusH,KundaZ.Stabilityandmalleabilityoftheself-concept[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61
[6]MarkusH,WurfE.Thedynamicself-concept:Asocialpsychologicalperspective[A].RosenzweigMR,PorterLW.AnnualReviewofPsychology,vol38[C].Paloalto,California:AnnualReviewsInc,1987.[7]RuvoloAP,MarkusHR.Possibleselvesandperformance:Thepowerofself-relevantimagery[M].SocialCognition,1992.
TheTheoryofSelf-schema
———OnInformationProcessingofSelf
LIXiao2dong1&MENGWei2jia2
(1.CollegeofEducation,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
2.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ofPolitics,ChangchunPilotCollege,Changchun13002,China)
Abstract:Thetheoryofself-schemaisuniqneintheresearchofself-concept.Insteadoffromtheangleofself-structureorself-content,theself-schemainterprettheknowledgeofhumanitselfwiththecognitive-psychologi2caltermsfromtheperspectiveofcognitivepsychology.Thepaperpresentsasystematicevaluationofthemajorpointsfoundintheself-schematheory.
Keywords
:self;self-schema;possibleself;self-conceptioninperformance
[责任编辑:晨 晓]
・110・
2001年第4期
总第192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No14 2001SumNo1192
自我图式理论
———关于自我的信息加工观
李晓东1,孟威佳2
(1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21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吉林)
[摘 要],它既不是从自我的结构
,运用认知心理学的。自我图式理论包括自我图式、可能的自我及运作的自我概念
。,它不仅为个体调节自己的行为提供了可行的解释,而且同样适用于理解和解释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关键词]自我;自我图式;可能的自我;运作的自我概念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1)04-0106-05
每天都有大量信息涌来,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把握这些信息,只能选择性地对某些信息进行加工。认知心理学认为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加工是由个体的内部认知结构决定的,这些认知结构可以称为图式(schemas)。Neisser(1976,见Markus,1980)[1]认为一个图式就是一种结构,它存在于知觉者的内部,可以通过经验加以修正,在某种程度上与知觉到的事物是具体对应的。图式既能接收信息也会因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图式通过指导运动及探索活动获得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反过来又对图式作进一步的修正。Neisser还宣称在对世界进行认识和思考时,知觉者只会挑选与他们已有图式有关的信息而忽略其它的信息。图式在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Piaget认为儿童与成人都需要与世界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要达到这种境界,就离不开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是利用已有图式去吸收新经验的历程;顺应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而调整和改变原有认知结构和图式的过程。Markus(1977)[2]在吸收了认知心理学有关图式的概念及信息加工的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自我的信息加工观并在西方心理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对自我图式理论的核心观点———自我图式、可能的自我及运作的自我概念做了系统介绍并做了较为客观地评价,以期丰富和加深我们对自我的理解。
一、自我图式
Markus认为自我图式(self-schema)是有关自我的认知结构,是关于自我的认知概括。 [收稿日期]2000-12-16
[作者简介]李晓东(1965-),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孟威佳(1965-),女,吉林长春人,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政治教研室讲师。
・106・
它来自过去的经验并对个体社会经验中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进行组织和指导。个体之所以形成某一自我图式,是因为这一领域对个体具有重要意义[3]。
自我图式既包括以具体的事件和情境为基础的认知表征(如“我昨天在会上发言时犹豫不),也包括较为概括的、)。自我图式由个决”来自本人或他人评价的认知表征(如“我为人慷慨”
体加工过的信息组成,对与自我有关的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均有影响。自我图式储存于记忆中,一经建立即发挥其选择性功能,决定是否注意信息、信息的重要程度如何、怎样建构以及如何处理信息。随着某类重复经验的不断累积,个体的自我图式会变得越来越稳固,对与之不一致或矛盾的信息会加以抗拒。当然,这并不是说已经建立的自我图式就完全不能改变,在某些条件下自我图式亦会做出适当的调整[2](P35)。
自我图式虽是对过去行为的表征,,前的信息,对自我的未来做出决定和推断[2](P63-78)二、可能的自我
Markus和Nurius(1986)[4](。)我,;也包括害怕成为的自我,如孤独的自我,,。可能的自我是自我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份[4](P954-969)。可能的自我不仅仅是一些想象的角色或状态,它们表征的是对个体有重要意义的希望、恐惧和幻想。这些可能的自我既是人格化、个性化的,也是社会化的,受到个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5](P51)。可能的自我有两个功能:第一,它是未来行为的诱因(in2centives),具有动机的功能;第二,它为当前的自我提供了评价和解释的情境。
(一)作为诱因的可能的自我
由于自我图式包含了可能的成份,因此具有动力的功能。有些可能的自我是我们所希望的,有些可能的自我则是我们力图要避免的。这些关于未来可能性的想法、感觉和体验对行动、变化和发展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个体有关掌握权力和亲和的愿望以及对于失败和无能的恐惧通过可能的自我转变为具体的认知形式。可能的自我在现在和未来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为个体从目前的状况向未来进行转变指明了具体的方向。在当前的自我受到支持或挑战时,是被激活的可能的自我决定了个体如何感受以及应该怎样采取行动[5](P858)。
可能的自我是行动取向的表征,它使个体的内部结构和外显行动之间建立起更明显的联系。任何可能的自我都能对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要切实有效地调节行为则必须转化为运作的自我概念。当个体趋向于一个目标时,正可能自我(positivepossibleself)(表明个体处于渴望的状态)起主导作用并成为运作的自我概念。如果这些正可能自我能保持一定的水平,并且与之竞争或相佐的可能的自我能够受到抑制,那么这些正可能自我将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组织、指导和激励。反之,当个体所恐惧的可能的自我占据了运作的自我概念,行为表现就会杂乱无章且受到损害,直到一个正面自我战胜这个负面的自我[3]。
Markus和Ruvolo认为受动机激励的行为的确与个体对结果的归因、期望和信念有关,但这些期望和信念所指的对象以及在心理上的表征却是可能的自我。因此通过研究可能的自我,可以了解个体在行动过程中的思想和感受。这些与自我有关的可能性的表征
,包括了自我在目标已实现的终结状态以及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各子阶段的思想、意象和感觉。可能的自我既包括对预期的行动和表现的表征,也包括与行动和表现相连的结果的表征。表现和结果
・107・
是不同的。如跳六英尺高是一种表现,而奖励、掌声、奖杯和自尊心则是与表现相连的结果。可能的自我将表现和结果整合起来。成为“冠军”的可能的自我不仅是第一名的表现,而且是受到欢呼的荣耀、胸前的奖牌和签名等。所有这些渴望得到实现的自我表征共同创造了可能的自我,这些具体的表征越详细,对表现的组织和加强作用越大。
可能的自我通过认知、情感和身体三个方面对行为产生影响。(1)从信息加工方面来看,个体会偏向于与被激活的可能的自我一致的信息。对与目标有关的刺激,个体会很敏感;与目标无关或相反的刺激,则常常被忽略。这种选择性信息加工使个体在当前状态和预期状态的自我表征之间架起桥梁。当具有一个可以组织和指导信息加工的图式时,掌握与任务有关的认知技能会变得更加快捷。如,让运动员想象自己做一个动作,可以帮助他学习体育运动中所需的认知技能。图式使人们对任务的要求更加明确,。可能的自我对个体实现目标的期望也有影响。望,进而增加努力和坚持性。(2)相连的一些情感,,能够增强决策的效率,。负可能自我(),,焦虑会降低表现的水平。当一个正可能自,负可能自我及与之相连的焦虑则有益于表现。如,对体操运动员研究发现,成功的运动员把焦虑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因而对成绩有益;不成功的运动员往往被焦虑击垮。(3)思想和情感与各种身体反应最直接的联系是通过唤醒建立起来的。被激活的可能的自我所产生的唤醒,其影响结果可能有很大分别,关键看这个可能的自我是否建构得很好、是否属于个体擅长的领域。如果如此,唤醒将增强占优势的正确反应,表现也因此增强。如果唤醒是由以幻想为基础的、尚未建构好的可能的自我引起的,则对表现产生不利影响。
(二)评价和解释的功能
可能的自我除了诱因的功能之外,还为现在的自我(thenowself)提供了一个评价和解释的情境。例如,对于没能得到一份向往的工作这样一个事件,如果激活的可能的自我是一个“不成功的专业人士”,对个体的意义就不只是运气不好,它还会使个体产生一连串悲观联想。如缺乏能力、会受到同事的怜悯、这辈子恐怕都找不到工作或只能在某处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等等。相反,如果成功地实现了目标,比如通过了一个资格考试,激活的可能的自我也许是一个“
成功的专业人士”。此时的自我不仅是一个通过了考试的自我,而且是一个可能取得博士学位,可以管理一个研究项目的自我。由此可见,这些被激活并成为运作的自我概念的可能的自我,对如何评价和解释现在的自我,提供了参照或标准。三、运作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由一系列自我图式组成,它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自我,如好的自我,坏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可能的自我,应该的自我等等。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自我概念称为运作的自我概念(theworkingself-conceptions),它是大量自我概念中的一个子系统[5](P866)。Markus和Wurf认为自我概念并不是对过去行为的被动反映,而是一种主动、有力且不断变化的动态结构。各种各样的自我动机如自我增强、自我一致和自我实现,连同社会环境一起决定了运作的自我概念的内容。运作的自我概念主要对两类行为产生影响,一类是个人内部过程,包括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情感调节以及动机过程。一类是人际过程,包括社会知觉、与他人的相互作用等[6]。
(一)自我概念对个人内部过程的中介作用
・108・
首先,自我概念对信息加工有重要影响。表现为个体对与自我有关的刺激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对与自我一致的刺激作更有效地处理,对不一致的信息加以抗拒;能够增强对与自我有关的刺激的回忆和再认,在与自我有关的范围内,能做出更为自信的归因、预测和推断。其次,自我概念能够调节情感。当个体接收的信息对自我概念构成威胁时,个体的情感状态就会发生紊乱。在这种情况下,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重新确认自我,让能够支持自我概念的表征成为运作的自我概念。当自我并未受到挑战或威胁时,人们往往喜欢自我增强(self-enhancing),表现为偏爱关于自己的正面信息,对事件做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性解释如找借口等。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降低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来调节负面的情感,如借酒消愁。第三,自我概念可以推动个体去行动。可能的自我是有关个人潜能的自我概念,
可以看作是动机的认知成分。它使个体能够通过想象目标实现的状态对努力和坚持性等行为进行调节。
(二)自我概念对人际过程的中介作用
自我概念在理解和解释他人的思想、认为重要的方面去推断他人。,相对于没有、做更极端的推断并对,是否以自我为参照点是由个体关注的对象(自己或对方)。当个体关注自己多于对方、关于自己的信息多于关于对方的信息时,倾向于以自己作为判断他人的基础。
每个人都具有关于情境和自身的知识,这两类知识对个体选择情境有重要影响。低自我监控者,关心的是如何保持自身的一致性,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都有描绘得很好的自我概念,喜欢能够让他们表达自身性情的情境;高自我监控者,关心的是如何与情境保持一致,他们有适合特定情境的、典型人物的概念,喜欢有秩序的情境。自我概念不仅影响人们对情境的选择,也影响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人们通常会考虑两点:对方是否适合该项活动,在心理上是否使人产生舒适感。低自我监控的人,选择伙伴时较为注重对方的个人性情;高自我监控的人,则偏重对方是否适合活动。对双方关系的满意感取决于合作双方彼此自我概念的符合程度,或能否证实彼此渴望的自我(desiredself)。
自我不只能够发动人际互动而且对人际互动有指导作用。在互动时,自我要呈现给观众,不仅有外部观众,还有内部观众即自我和内化的参照群体。在社会交往中,如果关心的是外部观众,则激发的是被认可和注意的愿望,或是对社会权力和影响的渴望;如果关心的是内部观众,激发的是预测力和一致性,或是寻找能够证明理想自我业已实现的根据。面对不同观众和目标,个体要建构一个不同的形象,因而要运用若干印象整饰技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自我知觉和对方的反应都是对自我系统的反馈,这些反馈与自我形象(当前的或渴望的)也许一致,也许不一致。与自我概念一致的反馈是对自我的证实,因而能产生正面的情感效应。当反馈与自我概念不一致时,个体会运用一些认知策略加以应付,如选择性注意、记忆和解释。这些策略可以使个体把反馈看作是不相干的或与事实不符的,从而保护了个体的自尊心。
四、对自我图式理论的评价
从自我概念包含的内容来看,自我图式理论一反传统的观点,认为自我概念不仅包含现在的我,而且还应包含未来的我。这种未来取向的自我也不仅仅是一种向往、一种渴望,即不仅仅是要追求的理想自我,而且还包含个体害怕变成的、不愿成为的自我。可能的自我并不是用作理论分析的一种假设结构,而是一种存在。Markus等人通过实验证明了个体的确能反映可
・109・
能的自我,并且对这些可能的自我的描述和对当前的或现在的自我的描述是不同的[7](P95-124)。可能的自我,这一概念的提出丰富了自我概念的内涵。
自我图式理论借鉴了认知心理学的概念,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自我概念的形成及功能。认为自我概念并不是对过去行为的一种被动反映,而是一种主动、有力且不断变化的动态结构。在特定时刻受到激活的自我概念是运作的自我概念,其功能是调节个体的行为。这个观点的提出,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自我在调节人类行为中的作用,也便于揭示自我概念同其它结构之间的关系。长久以来,心理学家都相信自我在调节行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对于自我概影响行为的机制却不甚明了。运作的自我概念不仅为个体调节自己的行为提供了可行的解释,而且同样适用于理解和解释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自我图式理论认为可能的自我是动机的载体,动机是以可能的自我为表征的,动机与行为的中介因素。。
Markus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没有涉猎,,使其更具普遍性。
[参考文献]
[1]MarkusH.Theselfinthoughtandmemory[A].WegnerDM,VallacherRR.Theselfinsocialpsychology[M]1OxfordUniversityPress,1980.
[2]MarkusH.Self-schemataandprocessinginformationabouttheself[M].PersonalitySocialPsychology,19771
[3]MarkusH,RuvoloA.Possibleselves:Personalizedrepresentationsofgoals[A]1PervinLA.Goalconceptsinpersonali2tyandsocialpsychology[M].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1989.
[4]MarkusH,NuriusP.Possibleselves[M].AmericanPsychologist,19861
[5]MarkusH,KundaZ.Stabilityandmalleabilityoftheself-concept[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61
[6]MarkusH,WurfE.Thedynamicself-concept:Asocialpsychologicalperspective[A].RosenzweigMR,PorterLW.AnnualReviewofPsychology,vol38[C].Paloalto,California:AnnualReviewsInc,1987.[7]RuvoloAP,MarkusHR.Possibleselvesandperformance:Thepowerofself-relevantimagery[M].SocialCognition,1992.
TheTheoryofSelf-schema
———OnInformationProcessingofSelf
LIXiao2dong1&MENGWei2jia2
(1.CollegeofEducation,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
2.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ofPolitics,ChangchunPilotCollege,Changchun13002,China)
Abstract:Thetheoryofself-schemaisuniqneintheresearchofself-concept.Insteadoffromtheangleofself-structureorself-content,theself-schemainterprettheknowledgeofhumanitselfwiththecognitive-psychologi2caltermsfromtheperspectiveofcognitivepsychology.Thepaperpresentsasystematicevaluationofthemajorpointsfoundintheself-schematheory.
Keywords
:self;self-schema;possibleself;self-conceptioninperformance
[责任编辑:晨 晓]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