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种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课程结业论文

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

教师评语:

我国物种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姓名 : 学院 : 班级 : 学号 : 日期 :

我国物种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生产和生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环境危机包括环境遭到污染,森林、草原等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现在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快速增长的人口无节制地向地球索取各种生物资源,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例如,森林的过量开采、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草地的过度放牧、野生经济动植物的乱捕滥采等,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同时环境的严重污染,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增强、厄尔尼诺现象、酸雨、洪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丧失 减少 破坏 保护

1.生物多样性及其重要性概述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家之一,它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 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野生和养殖的植物、鱼类及动物产品;遗传多样性则对培育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人们可利用一些农作物的原始种群、野生亲远种和地方品种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作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持生态平衡。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食品、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旅游、娱乐、科学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且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

不仅如此,生物多样性还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

其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

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 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我国海南岛1956年森林覆盖率为25.7%,1964年降为18.7%,到1981年上半年仅存8.5%,森林郁闭度也大大减小,树种向单纯化发展,致使珍贵树种濒于绝迹,高大乔木残存无几。海南坡鹿、长臂猿、巨蜥、橙胸绿鸠等已近绝迹。50年代时,黑长臂猿尚有2000只,分布于10多个县,现仅残存有不足30只。一些常见种类如猕猴、赤鹿、海南黑熊,孔雀雉和原鸡等,现在已成了罕见种。 2.2.1 生物环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生物环境的片断化是指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小块片并减小的过程。多种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生境的片断化。如铁路、公路、水沟、电话网络、农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动的分隔物,和自然保护区内修筑公路等人为设施。特别是由于这些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同时由于生物环境的片断化,阳光、温度、湿度及风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物种濒危、甚至灭绝。另外生物环境的片断化有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进而威胁到原由物种的生存。

栖息地破坏和片断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物环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据估计,中国目前农田的1/3本来是处女林,这一问题在中国热带地区尤为严重。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沿海湿地的一半左右已经发生改变,高原湖泊周围的湿地也损失严重。另外,1950-1980年间中国湖泊面积减少1/10。生物环境退化则是生物环境部分失去原有功能的原因,如由于经济发展、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场退化严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机能衰退,从而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2.2.2 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花、

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导致灭绝。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

2.2.3 环境污染

最微妙的原因是环境污染,其最普通的原因就是:矿业和人类居住地释放的杀虫剂、化学品和污水,工厂和汽车排出的废气以及由被侵蚀的山坡沉积下来的淤泥。污染对水质量、空气质量甚至地区气候的全面影响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不仅因为它威胁到生物适应性,而且因为它影响人类健康。有时环境污染是清晰可见和异常激烈的,例如由海湾战争引起的大规模原油泄漏等。污染也是引起生物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农药杀虫剂的大量使用造成一些物种的濒危或绝灭,尤其是位于食物链顶位的猛禽受影响最为严重。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2/3的鸟类生殖力下降,栖息地污染无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油污染和铅中毒对水禽也已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据统计,目前每年至少有l0万只水鸟死于石油污染。

2.2.3.1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如矿区、尾矿堆积地一、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

2.2.3.2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其中亚致死的水体污染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普遍、久远。在这种环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长缓慢或者死于环境胁迫有关的疾病。而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2.3.3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其入侵方式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物种,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在全球濒危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2.3.4 空气污染

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对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经各种途径进入空气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杀死生物。来自冶炼厂废气中的有毒金属能直接毒害植物。而由于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所引发的温室效应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害、减少越

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 ,特别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3 制度原因

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主要表现在:虽然国家已把环境保护的成效纳入政绩考核之中,但有些地方政府并未把此真正纳入工作计划;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等)对此重视够,缺少相关具体实施细则、行动及专业人员。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及其生境的有效方法,我国已建立数目众多的保护区,但相对与国土总面积而言是不够的,而且部分保护区管理混乱、土地权属不清等也需要完善。在法律制度方面,虽已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但毕竟在法律效力上位阶较低,调整面窄,处罚力度不够,故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及其生境。而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上,虽有一些法规涉及,如《进出境动物检疫法》但没有专门法规对此做相应调整,法律漏洞较大。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新的城镇、水坝、水库、矿区的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以及国际合作不充分也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3. 保护对策

保护生物样多性不仅需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采取保护措施,传统的做法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通过排除或减少人为干扰来保护生态脆弱区,在一般情况下,确是保护某些物种或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完善,有必要通过立法的途径解决,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立法。鉴于外来物种对生物样多性的影响日益严重,而我国却没有专门立法保护措施,故建议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而且随着人口和用地的不断增长,被动的保护已很难真正达到保护的目的,为此提出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同时生物多样性对全人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参与,故特别强调国际合作和加强国民教育。

从整体和局部看,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好坏,大量资料表明,凡是受环保教育程度越低的国家和地区,通常生态环境破坏频率越高、程度越深、问题也越多。而对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来说,除发展外,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广泛、通俗、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培育本地化的亲生态人口。特别值得重视和提倡的是利用当地文化、习俗、传统、信仰、宗教和习惯中的环保意识和思想,如民族地区的龙山、凤水,进行宣传教育。另建议在中小学中专门开设环境课程或在自然、化学、生物、地理及中进行环保教育,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课外活动。

此外,加快对全国生物多样性的清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动植物保护级别;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及对一些重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人工繁育和扩群工作,也很有必要。总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各方面的参与。

4. 心得体会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对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与所生活的星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的每个动作都会对这个蓝色水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这个星球上有很多形式的生命,我们与他们共享一个家园,作为高级形式生命的我们要尊重他们,尊重各式各样的生命,因为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创造一个优雅的环境,还给他们一个安乐的家园。地球因为多彩多姿的生命而更加美丽,我们要学会尊重这些朋友们,维护一个和谐的地球,也给后代子孙留下一笔财富,不要在若干年后,只能指着照片告诉他们这曾是我们星球上数目繁多的物种,他们叫声是多么的动听,曾是随处可见的好朋友,然而,当他们反问我们,为什么现在没有了的时候将是多么的悲哀,我们将有何颜面去圆满自己的答案……

参考文献:数字中国CHINAOO1.COM;

中国时报;

青海环境保护局—生态保护;

中国生物教学网;

《林业调查规划》,2006年S1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年04期。

课程结业论文

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

教师评语:

我国物种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姓名 : 学院 : 班级 : 学号 : 日期 :

我国物种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生产和生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环境危机包括环境遭到污染,森林、草原等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现在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快速增长的人口无节制地向地球索取各种生物资源,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例如,森林的过量开采、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草地的过度放牧、野生经济动植物的乱捕滥采等,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同时环境的严重污染,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增强、厄尔尼诺现象、酸雨、洪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丧失 减少 破坏 保护

1.生物多样性及其重要性概述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家之一,它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 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野生和养殖的植物、鱼类及动物产品;遗传多样性则对培育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人们可利用一些农作物的原始种群、野生亲远种和地方品种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作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持生态平衡。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食品、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旅游、娱乐、科学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且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

不仅如此,生物多样性还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

其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

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 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我国海南岛1956年森林覆盖率为25.7%,1964年降为18.7%,到1981年上半年仅存8.5%,森林郁闭度也大大减小,树种向单纯化发展,致使珍贵树种濒于绝迹,高大乔木残存无几。海南坡鹿、长臂猿、巨蜥、橙胸绿鸠等已近绝迹。50年代时,黑长臂猿尚有2000只,分布于10多个县,现仅残存有不足30只。一些常见种类如猕猴、赤鹿、海南黑熊,孔雀雉和原鸡等,现在已成了罕见种。 2.2.1 生物环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生物环境的片断化是指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小块片并减小的过程。多种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生境的片断化。如铁路、公路、水沟、电话网络、农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动的分隔物,和自然保护区内修筑公路等人为设施。特别是由于这些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同时由于生物环境的片断化,阳光、温度、湿度及风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物种濒危、甚至灭绝。另外生物环境的片断化有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进而威胁到原由物种的生存。

栖息地破坏和片断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物环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据估计,中国目前农田的1/3本来是处女林,这一问题在中国热带地区尤为严重。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沿海湿地的一半左右已经发生改变,高原湖泊周围的湿地也损失严重。另外,1950-1980年间中国湖泊面积减少1/10。生物环境退化则是生物环境部分失去原有功能的原因,如由于经济发展、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场退化严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机能衰退,从而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2.2.2 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花、

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导致灭绝。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

2.2.3 环境污染

最微妙的原因是环境污染,其最普通的原因就是:矿业和人类居住地释放的杀虫剂、化学品和污水,工厂和汽车排出的废气以及由被侵蚀的山坡沉积下来的淤泥。污染对水质量、空气质量甚至地区气候的全面影响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不仅因为它威胁到生物适应性,而且因为它影响人类健康。有时环境污染是清晰可见和异常激烈的,例如由海湾战争引起的大规模原油泄漏等。污染也是引起生物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农药杀虫剂的大量使用造成一些物种的濒危或绝灭,尤其是位于食物链顶位的猛禽受影响最为严重。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2/3的鸟类生殖力下降,栖息地污染无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油污染和铅中毒对水禽也已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据统计,目前每年至少有l0万只水鸟死于石油污染。

2.2.3.1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如矿区、尾矿堆积地一、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

2.2.3.2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其中亚致死的水体污染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普遍、久远。在这种环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长缓慢或者死于环境胁迫有关的疾病。而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2.3.3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其入侵方式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物种,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在全球濒危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2.3.4 空气污染

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对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经各种途径进入空气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杀死生物。来自冶炼厂废气中的有毒金属能直接毒害植物。而由于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所引发的温室效应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害、减少越

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 ,特别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3 制度原因

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主要表现在:虽然国家已把环境保护的成效纳入政绩考核之中,但有些地方政府并未把此真正纳入工作计划;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等)对此重视够,缺少相关具体实施细则、行动及专业人员。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及其生境的有效方法,我国已建立数目众多的保护区,但相对与国土总面积而言是不够的,而且部分保护区管理混乱、土地权属不清等也需要完善。在法律制度方面,虽已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但毕竟在法律效力上位阶较低,调整面窄,处罚力度不够,故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及其生境。而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上,虽有一些法规涉及,如《进出境动物检疫法》但没有专门法规对此做相应调整,法律漏洞较大。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新的城镇、水坝、水库、矿区的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以及国际合作不充分也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3. 保护对策

保护生物样多性不仅需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采取保护措施,传统的做法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通过排除或减少人为干扰来保护生态脆弱区,在一般情况下,确是保护某些物种或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完善,有必要通过立法的途径解决,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立法。鉴于外来物种对生物样多性的影响日益严重,而我国却没有专门立法保护措施,故建议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而且随着人口和用地的不断增长,被动的保护已很难真正达到保护的目的,为此提出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同时生物多样性对全人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参与,故特别强调国际合作和加强国民教育。

从整体和局部看,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好坏,大量资料表明,凡是受环保教育程度越低的国家和地区,通常生态环境破坏频率越高、程度越深、问题也越多。而对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来说,除发展外,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广泛、通俗、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培育本地化的亲生态人口。特别值得重视和提倡的是利用当地文化、习俗、传统、信仰、宗教和习惯中的环保意识和思想,如民族地区的龙山、凤水,进行宣传教育。另建议在中小学中专门开设环境课程或在自然、化学、生物、地理及中进行环保教育,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课外活动。

此外,加快对全国生物多样性的清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动植物保护级别;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及对一些重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人工繁育和扩群工作,也很有必要。总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各方面的参与。

4. 心得体会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对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与所生活的星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的每个动作都会对这个蓝色水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这个星球上有很多形式的生命,我们与他们共享一个家园,作为高级形式生命的我们要尊重他们,尊重各式各样的生命,因为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创造一个优雅的环境,还给他们一个安乐的家园。地球因为多彩多姿的生命而更加美丽,我们要学会尊重这些朋友们,维护一个和谐的地球,也给后代子孙留下一笔财富,不要在若干年后,只能指着照片告诉他们这曾是我们星球上数目繁多的物种,他们叫声是多么的动听,曾是随处可见的好朋友,然而,当他们反问我们,为什么现在没有了的时候将是多么的悲哀,我们将有何颜面去圆满自己的答案……

参考文献:数字中国CHINAOO1.COM;

中国时报;

青海环境保护局—生态保护;

中国生物教学网;

《林业调查规划》,2006年S1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年04期。


相关内容

  • 1.1身边的生物科学
  • 第1节 身边的生物科学 撰稿:万垒源 审定:卢华香 编号:1 2010-09-01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物种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 2.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举例说出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方法. 二.学习过程 [知识点1]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丧失 (一)现状 科学家经过充分调查证实, ...

  •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其保护
  •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9,37(5) :2217-2219 责任编辑 孙红忠 责任校对 张士敏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其保护 黄丽娜1, 李文宾1, 廉振民1,23 (1.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2.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 保护生物学
  •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综合性学科,其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生物多样性丧失或减退的具体措施. 遗传多样性:蕴藏在地球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个体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生物多样性: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所有生物和它们 ...

  • 浅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保护_殷瑶
  • 8生物学通报2009年第44卷第5期 浅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保护* 殷 (1西南林学院 瑶 1 谷勇 2** 蔡丽莎 1 曹亚首 1 云南昆明650224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4) 摘要阐明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含义,以及生物多样性3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 了生物多 ...

  • 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 农村生态环境 1999, 15(2) :36-40 R u ral Eco 2Environm en t 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① 章家恩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 广州 610642) 摘要 , , 认为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化...外来物种的引进或入侵.环, 同时提出一系列相应的 ...

  •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进八工业化社会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唱度影响环境,改变环境,使全球生命支持系统臼.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现了诸如资源短缺.物种锐减.环境胁迫.气候异常.灾害频繁.生态危机等一系 列世界性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对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 ...

  • 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对策
  • 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对策 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和现状.指出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涉及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如在制度方面: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和制 ...

  •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与特点 一.自然环境  广义的自然环境,泛指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  科学的涵义,是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阳光.空气.水.土地.野生动植物都属于自然环境要素,这些自然物质与一定的 ...

  • 生物入侵的影响有多大
  • 生物入侵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全球性问题,其对各国生态系统.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全球变化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 生物多样性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而外来物种入侵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1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