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尽管保险业进入我们的生活已有了一些年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不少人对保险知识不甚了了,对保险产品的选择更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选择才合适自己。本篇将重点引导大家对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人寿保险是众多保险品种中最重要的一种,它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以生死为保险事故的保险,也称为生命保险。 定期寿险VS终身寿险 这里我们重点了解一下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 定期寿险,又称死亡保险,它提供一个确定时期的保障,如1年、5年、10年、20年,或到被保险人达到某个年龄为止,如60岁。如果被保险人在规定时期内死亡,保险人向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如果被保险人期满生存,保险人无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终身寿险则是在定期寿险保障功能基础上,添加了强制储蓄功能,是终身提供保障的保险。一般情况下终身寿险待被保险人生存至100周岁(也有105周岁),便向其本人给付保险金。此“终身”并非绝对“终身”。与定期寿险相比,终身险在被保险人100周岁之前任何时候死亡,保险人都向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给付保险金。被保险人缴付保险费的期限和保险人承担给付责任的期限可以由合同双方协议决定,缴付的保险费可以交至死亡时为止,也可以按约定期限全部缴清所有保险费。 巧用保险理财 从理财的范畴来看,保险是家庭中唯一有效的避险工具;而寿险又是保险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不同阶段、不同经济状况的人群投保的需求各不相同。所以,投保前应该对自身的保险需求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即先对自己所处人生的阶段和自己所需要的保障功能,以及自己的经济能力要有所考虑;再有就是在选择寿险的时候,要了解清楚保险产品所保障的范围和保障的期限都是怎么样的,是否适合自己;最后就是要了解一下提供这个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它的经营状况和服务能力如何。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1:刘小姐,23岁,银行职员,年薪30000元,有社保无负债,目前与父母住在一起。 投保窍门:这个年龄段一般处于单身期,此阶段很多年轻人关心的是自己的进修、旅游,或筹措结婚经费等等。但是,自我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由于年龄小,刘小姐投保选择空间大,费率低,投资保险是很好的选择。由于此间收入少且不稳定,应多以保障自己为前提;同时考虑未来组建的小家庭或者房贷压力,定期寿险是比较合适的选择,花费300元左右/年就可得到10万元的保障。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有类似产品,投保前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网站和电话进行了解。 案例2:李先生,30岁,外企主管,年薪120000元,有房两套,其中一套按揭房贷50万,期限20年,已参加社保。 投保窍门:李先生属于高收入、高成长性行业就职,拥有稳定收入的人群,年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80%,是家庭经济支柱。按照投保“双十”原则,保额应为10000元×12月×10年=120万+按揭房贷50万元=170万元。这种情况的寿险设计应该灵活搭配:应为终身寿险+定期寿险的组合,同时附加意外保险。即可以选择20万的终身寿险20万元、定期寿险100万元、意外保险50万元,缴费期为20年,年缴保费7980元,高达170万元保额的保险。此搭配基本解决了李先生的人生保障,让家人高枕无忧。 案例3:王先生,40岁,资深律师,年薪50万元以上,有房有车无负债,且购买过部分商业保险。 投保窍门:王先生不仅事业有成、生活优裕,而且很有保险意识,早在10年前就为自己购买了足够的意外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养老保险。唯一不足的是,尚未购买寿险。身为律师的王先生知道,倘若未来中国出台《遗产税》的话,购买保险是最好的避税工具。于是便希望商业寿险能为避税发挥一定的作用。建议王先生为自己投保保额为200万元的终身寿险,年缴保费59800元,缴费期20年。这样不仅能为王先生事业上升和财富积累阶段提供充足的保障,还能帮助其解除后顾之忧,对未来的生活进行合理规划。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不同年龄、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购买寿险是有很大区别的,下表分别对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的适宜人群作了分析: 记得定期检视保单 通货膨胀除了会让大众资产缩水,还会吃掉保险保障。所以,投保人可别轻视定期检视保单的重要性。假设通货膨胀率每年以4%的幅度增加,原来投保时的100万元保额在18年后,相当于投保时购买力的50%:即原来投保额只剩下50万元。为避免通膨侵蚀保障,消费者一定要定期检视保单额度。 过去许多人认为保险“买了就好”,甚至买了以后就放在一旁;等到要理赔时,才惊觉保额过低或保障不足支付需求。这种现象除了因为原本对保险规划不足,通膨侵蚀保障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同时保险商品多数是长期险,从投保到期满或理赔往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四十年的时间,消费者当初投保时认为足够的保额,到了十年后就有可能会显得不足。 因此,在购买保单前,最好注意保单是否具抗通膨的特色,以免长年辛苦缴纳的高额保费,到最后只能拿到甚少的保险金,却无法对抗通膨利的侵袭。若此,在选择终身寿险时,倒不妨考虑一下分红型的产品。 黄宜平 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中国首席保险理财规划师
前言: 尽管保险业进入我们的生活已有了一些年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不少人对保险知识不甚了了,对保险产品的选择更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选择才合适自己。本篇将重点引导大家对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人寿保险是众多保险品种中最重要的一种,它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以生死为保险事故的保险,也称为生命保险。 定期寿险VS终身寿险 这里我们重点了解一下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 定期寿险,又称死亡保险,它提供一个确定时期的保障,如1年、5年、10年、20年,或到被保险人达到某个年龄为止,如60岁。如果被保险人在规定时期内死亡,保险人向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如果被保险人期满生存,保险人无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终身寿险则是在定期寿险保障功能基础上,添加了强制储蓄功能,是终身提供保障的保险。一般情况下终身寿险待被保险人生存至100周岁(也有105周岁),便向其本人给付保险金。此“终身”并非绝对“终身”。与定期寿险相比,终身险在被保险人100周岁之前任何时候死亡,保险人都向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给付保险金。被保险人缴付保险费的期限和保险人承担给付责任的期限可以由合同双方协议决定,缴付的保险费可以交至死亡时为止,也可以按约定期限全部缴清所有保险费。 巧用保险理财 从理财的范畴来看,保险是家庭中唯一有效的避险工具;而寿险又是保险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不同阶段、不同经济状况的人群投保的需求各不相同。所以,投保前应该对自身的保险需求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即先对自己所处人生的阶段和自己所需要的保障功能,以及自己的经济能力要有所考虑;再有就是在选择寿险的时候,要了解清楚保险产品所保障的范围和保障的期限都是怎么样的,是否适合自己;最后就是要了解一下提供这个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它的经营状况和服务能力如何。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1:刘小姐,23岁,银行职员,年薪30000元,有社保无负债,目前与父母住在一起。 投保窍门:这个年龄段一般处于单身期,此阶段很多年轻人关心的是自己的进修、旅游,或筹措结婚经费等等。但是,自我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由于年龄小,刘小姐投保选择空间大,费率低,投资保险是很好的选择。由于此间收入少且不稳定,应多以保障自己为前提;同时考虑未来组建的小家庭或者房贷压力,定期寿险是比较合适的选择,花费300元左右/年就可得到10万元的保障。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有类似产品,投保前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网站和电话进行了解。 案例2:李先生,30岁,外企主管,年薪120000元,有房两套,其中一套按揭房贷50万,期限20年,已参加社保。 投保窍门:李先生属于高收入、高成长性行业就职,拥有稳定收入的人群,年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80%,是家庭经济支柱。按照投保“双十”原则,保额应为10000元×12月×10年=120万+按揭房贷50万元=170万元。这种情况的寿险设计应该灵活搭配:应为终身寿险+定期寿险的组合,同时附加意外保险。即可以选择20万的终身寿险20万元、定期寿险100万元、意外保险50万元,缴费期为20年,年缴保费7980元,高达170万元保额的保险。此搭配基本解决了李先生的人生保障,让家人高枕无忧。 案例3:王先生,40岁,资深律师,年薪50万元以上,有房有车无负债,且购买过部分商业保险。 投保窍门:王先生不仅事业有成、生活优裕,而且很有保险意识,早在10年前就为自己购买了足够的意外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养老保险。唯一不足的是,尚未购买寿险。身为律师的王先生知道,倘若未来中国出台《遗产税》的话,购买保险是最好的避税工具。于是便希望商业寿险能为避税发挥一定的作用。建议王先生为自己投保保额为200万元的终身寿险,年缴保费59800元,缴费期20年。这样不仅能为王先生事业上升和财富积累阶段提供充足的保障,还能帮助其解除后顾之忧,对未来的生活进行合理规划。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不同年龄、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购买寿险是有很大区别的,下表分别对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的适宜人群作了分析: 记得定期检视保单 通货膨胀除了会让大众资产缩水,还会吃掉保险保障。所以,投保人可别轻视定期检视保单的重要性。假设通货膨胀率每年以4%的幅度增加,原来投保时的100万元保额在18年后,相当于投保时购买力的50%:即原来投保额只剩下50万元。为避免通膨侵蚀保障,消费者一定要定期检视保单额度。 过去许多人认为保险“买了就好”,甚至买了以后就放在一旁;等到要理赔时,才惊觉保额过低或保障不足支付需求。这种现象除了因为原本对保险规划不足,通膨侵蚀保障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同时保险商品多数是长期险,从投保到期满或理赔往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四十年的时间,消费者当初投保时认为足够的保额,到了十年后就有可能会显得不足。 因此,在购买保单前,最好注意保单是否具抗通膨的特色,以免长年辛苦缴纳的高额保费,到最后只能拿到甚少的保险金,却无法对抗通膨利的侵袭。若此,在选择终身寿险时,倒不妨考虑一下分红型的产品。 黄宜平 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中国首席保险理财规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