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莱牌"还能打多久?

  奥特莱斯在中国发展似乎水到渠成,不过真正将奥莱业态经营成功并非易事。截至目前为止,奥特莱斯模式在中国的盈利都不像报告所预测的那般好。

  

  

  中国的“奥莱”风,从北京燕莎开始刮起来后,就再也没有停下来。

  自2002年燕莎奥特莱斯开业至今,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奥特莱斯趋热已成为焦点。

  但奥特莱斯究竟是另辟蹊径的新业态?还是以“奥莱”之名拿地进行商业、住宅地产的开发?更现实地说,目前中国的奥特莱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况,这恐怕是一个不好解答的问题。

  

  热情就像一把火

  

  国际名牌、真品购物、休闲服务、餐饮娱乐……每一次奥特莱斯“出没”,基本上都会留下这些烙印。目前,中国的“奥莱风”,已经从沿海刮到内地,从大城市刮入小城镇。

  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国权路上的绿色米兰广场将被打造成上海第一家以意大利特色为主、具有欧洲风情的城市奥特莱斯,据悉,绿色米兰广场将于今年年底前开业迎客。

  9月初,占地面积达11.省略拥有1300万会员,年销售额逾11亿欧元;在美国,创立于2007年年末的Gilt.com去年营收已达2.7亿美元,预计今年将突破5亿美元。

  上海市场研究机构Data Driven Marketing Asia统计显示,去年中国线上商品销售额增长了95%,达到820亿美元。中国现在大约有1/3的互联网用户(约1.4亿)在网上购物,而奢侈品网购是其中渐热的趋势之一,虽然其网络销售额目前只占到行业总量的5%左右,但未来的潜力不可估量。“奢侈品限时特价模式供应链循环更快,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想像空间更大。”

  除了电子商务市场的冲击外,中国高额的进口关税也一度让奥特莱斯的未来蒙上阴影。

  中国尚无专门针对奥特莱斯的关税体系,按一般进口商品定税,关税最高可达30%。这使得进口折扣商品在价格上毫无优势。

  如今,掺杂着各相关部委利益的“扩进口”战略还未能在调整奢侈品关税上找到突破口,奢侈品及化妆品等进口关税的降低似乎还看不到曙光。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燕莎奥特莱斯开创者万文英透露,自己曾考虑过打通国外的进货渠道,与海关协商特定的关税政策,但最终没有成功。

  “海关担心主力店的商品会通过折扣渠道进口逃税。奥特莱斯想成为一个独立的商业业态,改革关税首当其冲。”奥特莱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林卓延称。

  

  未来不是梦

  

  在中国商业地产现状及趋势专家研讨会上,针对目前出现的奥特莱斯开发热,中国购物中心产业咨询中心主任郭增利表示:奥特莱斯这种产品确实存在市场空间,但并不能说其在中国的北京、天津、长三角等地区同样能获得很好的市场反响。

  “奥特莱斯热到底能持续多久?我们拭目以待吧。”郭增利建议开发商在打造奥特莱斯产品时注意定位不够精确的问题,注意科学合理的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国外奥特莱斯的分布基本上是城市有一个,社区中心有50个,但是中国的奥特莱斯80%是在城市,我们需要对开发模式和定位进行反思。”

  业内人士还有这样的担忧:目前中国的大部分人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奥特莱斯,单纯性用折扣店或购物中心来诠释这个业态的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消费者和从业者在意识层面对某种业态都还完全不清晰的时候,就进行大规模开发与普及,势必导致整个行业未来堪忧。

  贾玉鹏则表示,目前部分国际一线品牌及大量国际中档品牌是由代理商经营运作,与公司直营相比,代理商存在更高的进货成本,且品牌越高端通常代理商的成本越高,所以,即使他们入驻奥特莱斯,也难以提供富有吸引力的更低折扣,而这种代理制度下的高成本便为城市奥莱的运作制造了更大挑战。

  因此,要成功经营奥莱,张家鹏认为首先是选址。“位于重要交通干线、临近人口聚集的大城市、临高速路交会点、靠近著名旅游目的地都是重要有利条件;同时,由于奥特莱斯也会是外来到访旅客的重要目的地,所以临近机场也是奥莱的利好优势。”

  此外,“品牌+实惠”是奥特莱斯业态最核心的经营本质。建设奥特莱斯,最重要的就是经营者要有能力引进足够多的、得到当地消费者认可的名牌打折销售。

  

  奥特莱斯商城

  

  “奥特莱斯” 最早诞生于美国,是英文OUTLETS的直译。原意是“出口、出路、排出口”,专指由销售名牌过季、下架、断码商品的商店组成的购物中心,因此也被称为“品牌直销购物中心”。号称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但真正有规模的发展是从1970年左右开始的。

  1970年-1987年,一些大型服装工厂开始在他们的仓库建立起Outlet Store,基本上是一家工厂一个Outlet Store。1988年-1996年,Factory Outlet开始繁荣起来并有大的发展,逐步在全美国形成了320家工厂直销购物中心。这时的购物中心一般都是真正的“工厂直销”,离城市较远,一般在100-150公里左右。1997年-2001年,全美的Factory Outlet缩减到275家,但更漂亮,离城市更近了。同时不少“工厂直销中心”逐步演变为购物中心或Mall,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零售业态。

  

  相关分析:

  

  目前,已开业的奥特莱斯项目经营的症结就在于 “三低”:品牌集合率低、商品丰满度低、折扣幅度低。

  品牌集合率低,特别是国际一线、二线品牌到位难,除去燕莎、赛特、百联这样具有多年与国际品牌正价店合作基础的连锁商业集团开设的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国际一线、二线品牌到位率较高外;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奥莱项目,甚至是到国外扫货打包采购国际一线、二线品牌商品以撑门面,货源、品质、款式很难保障。

  商品丰满度低,奥莱业态自身由于以销售库存及尾货为主,有过季和断码因素干扰,其购买成功率本就低于百货等零售业态。如果商品不够丰满和专门生产线支撑,必将严重影响店面的销售业绩。据悉在欧美,12家正价店的尾货保障供应一家奥特莱斯,但在中国,奢侈品的主力店开业的速度无法赶上“奥莱热”的速度。道理很简单,品牌经营者怎么会在还没有开设正价店的区域,先开始本品牌折扣店面、提供的折扣商品呢?这背离了品牌经营的理念。所以业内有“一个城市只有一家奥特莱斯”之说。

  折扣幅度低,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和突出,即使在北京、上海成熟的奥特莱斯购物中心中同样国际一线、二线品牌与香港东涌名店仓折扣幅度普遍相差2折以上,这意味着我们的折扣商品价格接近香港正价店价格。当国际品牌叫好不叫座,国内畅销品牌自然成为支撑业绩的当家花旦,但来自百货促销季活动、各品牌的在郊外的工厂店、品类专卖店的商品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

  综上所述,奥特莱斯的经营者应力求在经营过程中通过价值观、商品、品质、形象、行销五个要素实现“绝对品牌、绝对实惠”的奥莱经营核心特征,解决“三低”问题。否则,奥特莱斯名好叫,但钱难赚。多少奥特莱斯业态为噱头的卖场“高开低走”,热热闹闹开业,凄凄惨惨经营,匆匆忙忙停业……

  奥特莱斯在中国发展似乎水到渠成,不过真正将奥莱业态经营成功并非易事。截至目前为止,奥特莱斯模式在中国的盈利都不像报告所预测的那般好。

  

  

  中国的“奥莱”风,从北京燕莎开始刮起来后,就再也没有停下来。

  自2002年燕莎奥特莱斯开业至今,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奥特莱斯趋热已成为焦点。

  但奥特莱斯究竟是另辟蹊径的新业态?还是以“奥莱”之名拿地进行商业、住宅地产的开发?更现实地说,目前中国的奥特莱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况,这恐怕是一个不好解答的问题。

  

  热情就像一把火

  

  国际名牌、真品购物、休闲服务、餐饮娱乐……每一次奥特莱斯“出没”,基本上都会留下这些烙印。目前,中国的“奥莱风”,已经从沿海刮到内地,从大城市刮入小城镇。

  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国权路上的绿色米兰广场将被打造成上海第一家以意大利特色为主、具有欧洲风情的城市奥特莱斯,据悉,绿色米兰广场将于今年年底前开业迎客。

  9月初,占地面积达11.省略拥有1300万会员,年销售额逾11亿欧元;在美国,创立于2007年年末的Gilt.com去年营收已达2.7亿美元,预计今年将突破5亿美元。

  上海市场研究机构Data Driven Marketing Asia统计显示,去年中国线上商品销售额增长了95%,达到820亿美元。中国现在大约有1/3的互联网用户(约1.4亿)在网上购物,而奢侈品网购是其中渐热的趋势之一,虽然其网络销售额目前只占到行业总量的5%左右,但未来的潜力不可估量。“奢侈品限时特价模式供应链循环更快,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想像空间更大。”

  除了电子商务市场的冲击外,中国高额的进口关税也一度让奥特莱斯的未来蒙上阴影。

  中国尚无专门针对奥特莱斯的关税体系,按一般进口商品定税,关税最高可达30%。这使得进口折扣商品在价格上毫无优势。

  如今,掺杂着各相关部委利益的“扩进口”战略还未能在调整奢侈品关税上找到突破口,奢侈品及化妆品等进口关税的降低似乎还看不到曙光。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燕莎奥特莱斯开创者万文英透露,自己曾考虑过打通国外的进货渠道,与海关协商特定的关税政策,但最终没有成功。

  “海关担心主力店的商品会通过折扣渠道进口逃税。奥特莱斯想成为一个独立的商业业态,改革关税首当其冲。”奥特莱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林卓延称。

  

  未来不是梦

  

  在中国商业地产现状及趋势专家研讨会上,针对目前出现的奥特莱斯开发热,中国购物中心产业咨询中心主任郭增利表示:奥特莱斯这种产品确实存在市场空间,但并不能说其在中国的北京、天津、长三角等地区同样能获得很好的市场反响。

  “奥特莱斯热到底能持续多久?我们拭目以待吧。”郭增利建议开发商在打造奥特莱斯产品时注意定位不够精确的问题,注意科学合理的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国外奥特莱斯的分布基本上是城市有一个,社区中心有50个,但是中国的奥特莱斯80%是在城市,我们需要对开发模式和定位进行反思。”

  业内人士还有这样的担忧:目前中国的大部分人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奥特莱斯,单纯性用折扣店或购物中心来诠释这个业态的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消费者和从业者在意识层面对某种业态都还完全不清晰的时候,就进行大规模开发与普及,势必导致整个行业未来堪忧。

  贾玉鹏则表示,目前部分国际一线品牌及大量国际中档品牌是由代理商经营运作,与公司直营相比,代理商存在更高的进货成本,且品牌越高端通常代理商的成本越高,所以,即使他们入驻奥特莱斯,也难以提供富有吸引力的更低折扣,而这种代理制度下的高成本便为城市奥莱的运作制造了更大挑战。

  因此,要成功经营奥莱,张家鹏认为首先是选址。“位于重要交通干线、临近人口聚集的大城市、临高速路交会点、靠近著名旅游目的地都是重要有利条件;同时,由于奥特莱斯也会是外来到访旅客的重要目的地,所以临近机场也是奥莱的利好优势。”

  此外,“品牌+实惠”是奥特莱斯业态最核心的经营本质。建设奥特莱斯,最重要的就是经营者要有能力引进足够多的、得到当地消费者认可的名牌打折销售。

  

  奥特莱斯商城

  

  “奥特莱斯” 最早诞生于美国,是英文OUTLETS的直译。原意是“出口、出路、排出口”,专指由销售名牌过季、下架、断码商品的商店组成的购物中心,因此也被称为“品牌直销购物中心”。号称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但真正有规模的发展是从1970年左右开始的。

  1970年-1987年,一些大型服装工厂开始在他们的仓库建立起Outlet Store,基本上是一家工厂一个Outlet Store。1988年-1996年,Factory Outlet开始繁荣起来并有大的发展,逐步在全美国形成了320家工厂直销购物中心。这时的购物中心一般都是真正的“工厂直销”,离城市较远,一般在100-150公里左右。1997年-2001年,全美的Factory Outlet缩减到275家,但更漂亮,离城市更近了。同时不少“工厂直销中心”逐步演变为购物中心或Mall,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零售业态。

  

  相关分析:

  

  目前,已开业的奥特莱斯项目经营的症结就在于 “三低”:品牌集合率低、商品丰满度低、折扣幅度低。

  品牌集合率低,特别是国际一线、二线品牌到位难,除去燕莎、赛特、百联这样具有多年与国际品牌正价店合作基础的连锁商业集团开设的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国际一线、二线品牌到位率较高外;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奥莱项目,甚至是到国外扫货打包采购国际一线、二线品牌商品以撑门面,货源、品质、款式很难保障。

  商品丰满度低,奥莱业态自身由于以销售库存及尾货为主,有过季和断码因素干扰,其购买成功率本就低于百货等零售业态。如果商品不够丰满和专门生产线支撑,必将严重影响店面的销售业绩。据悉在欧美,12家正价店的尾货保障供应一家奥特莱斯,但在中国,奢侈品的主力店开业的速度无法赶上“奥莱热”的速度。道理很简单,品牌经营者怎么会在还没有开设正价店的区域,先开始本品牌折扣店面、提供的折扣商品呢?这背离了品牌经营的理念。所以业内有“一个城市只有一家奥特莱斯”之说。

  折扣幅度低,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和突出,即使在北京、上海成熟的奥特莱斯购物中心中同样国际一线、二线品牌与香港东涌名店仓折扣幅度普遍相差2折以上,这意味着我们的折扣商品价格接近香港正价店价格。当国际品牌叫好不叫座,国内畅销品牌自然成为支撑业绩的当家花旦,但来自百货促销季活动、各品牌的在郊外的工厂店、品类专卖店的商品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

  综上所述,奥特莱斯的经营者应力求在经营过程中通过价值观、商品、品质、形象、行销五个要素实现“绝对品牌、绝对实惠”的奥莱经营核心特征,解决“三低”问题。否则,奥特莱斯名好叫,但钱难赚。多少奥特莱斯业态为噱头的卖场“高开低走”,热热闹闹开业,凄凄惨惨经营,匆匆忙忙停业……


相关内容

  • 歌剧电影[茶花女](意大利作曲家:威尔弟) - 专辑:经典老电影
  • 简介: [歌剧电影[茶花女](意大利作曲家:威尔弟)] 剧情梗概: 巴黎上流社会名妓薇奥莱塔为青年阿尔弗莱德真挚的爱情所感动,和他一起来到巴黎郊外开始了新的生活.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乔治出面干涉,为了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和前途.薇奥莱塔决定牺牲自己的爱情,她强忍悲痛,离开阿尔弗莱德重返风月场.不明真相的阿尔 ...

  • 送伞阅读答案
  • 篇一:送伞阅读答案 陈志宏 <送伞>阅读答案第5题的理解就够.不过,me已经知道了. 陈志宏 <送伞>阅读答案第5题的理解就够. 篇三:送伞阅读答案 周丽萍吃过早饭,走出家门准备上班.她看了看天,心里想着,带不带雨伞呢?正在犹豫时,邻居同单位的张大姐,正拿着一把粉红色的雨伞, ...

  • 歌剧[茶花女]赏析
  • 学号:[1**********] 姓名:王梓祥 歌剧<茶花女>赏析 <茶花女>是威尔第的「通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其余两部是<弄臣>及<游唱诗人>),它所获意大利人的欢迎也是不亚于<游唱诗人>.这是根据1852年法国的作家小仲马 (Alex ...

  • 歌剧茶花女
  • 歌剧<茶花女>观后感 1853年,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改编小仲马的名作创作出了歌剧<茶花女>.歌剧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玛格丽特.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虽然她赢得 ...

  • 怎么消除眼袋和黑眼圈
  • 怎么消除眼袋和黑眼圈 一.原因: 黑眼圈是一种常见的困扰它会让人看起来很疲倦没精神,很多人想要去之而后快,到底为什幺会有黑眼圈呢?黑眼圈又该如何来预防.治疗呢? 根据一九九二年法国洛昂医师的报告,造成黑眼圈的原因包括下列: (一) 先天遗传或后天性眼皮色素沉着增加; (二) 眼皮老化松弛,皮肤皱在一 ...

  • 基于服务蓝图的商场服务创新探讨
  • 内容摘要:现代商场服务中,商场要赢得顾客必须在传统服务基础上进行服务创新,不断满足顾客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服务蓝图工具在对商场服务流程的优 化,服务理念.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的创新上,均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本文以北京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为例研究服务蓝图在商场服务创新中的应用,对商场服务 创新具有较强的 ...

  • 1994-2015上海购物中心群星榜
  • 本文摘自搜铺网旗下<零售不动产>2013年第三期杂志. 弹指20年如过眼云烟,上海百MALL围城. 上海购物中心发展史始于1994年,其间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蹒跚起步1.0时代.本世纪初的快速成长2.0时代以及世博至目前的加速增长3.0时代.在未来五年,上海购物中心将完成全市无盲角的网 ...

  • 歌剧视频感想
  • 歌剧视频感想([1**********]杨景萱) 歌剧<茶花女>饭桌版 第一段是关于有许多音乐才人在饭桌上演绎歌剧<茶花女>中第二幕第一场饮酒歌的视频. 据我所知,歌剧<茶花女>是意大利浪漫主义作曲家威尔第"通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也是世界歌 ...

  • 谈第二维也纳乐派的世界性影1
  • 谈第二维也纳乐派的世界性影响 勋伯格以前的人类音乐史是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史,其中最璀璨的一章是17世纪末以来的调性音乐.但自从第二维也纳乐派的开山人物勋伯格开始书写无调性音乐的新篇章起,人类音乐史添上了浓艳的一笔. "调性的瓦解"历来被看作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所迈出的最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