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张祜[宫词] 其一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译文】 故乡远在三千里之外,关闭在皇宫整整二十年。

【出典】  张祜  《宫词》 其一

注:

1、    《宫词二首》  张祜

其一

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其二

自倚能歌日,       先皇掌上怜。

新声何处唱,       肠断李延年。

2、注释:

故国:故乡。此为代宫女而言。

深宫:指皇宫。

何满子:唐教坊曲名。《乐府诗集》载白居易语:“何满子,开元中沧州歌者,临刑进此曲以赎死,竞不得免。”《何河子》曲调悲绝,白居易《河满子》诗中说它“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君:指唐武宗。

倚:凭仗。

先皇:指唐武宗。

李延年:汉武帝李夫人兄,以善歌宠极一时。此处泛指唐武宗时宫中歌者。

3、译文1:

其一:故乡远在三千里之外,关闭在皇宫整整二十年。我唱一曲悲凉的《何满子》,眼泪不由得双双落在唐武宗的面前。  其二:自己凭仗着能歌唱之日,赢得了先皇无限的宠爱。新声在何处唱起,使那宫中歌者哀痛有如断肠。

译文2:

故乡和亲人远在千里之外,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听一声曲子《何满子》,忍不住掉下眼泪。

译文3:

一位宫女从距京都三千里的故乡被送进皇宫里已有二十年了。她对故乡亲人日日、月月、年年思念不已。无奈由于宫深路遥,因此她再也不能见到他们了。某日,当这位宫女在君王面前献歌时,情不自禁地唱起声辞哀苦的《何满子》曲,一歌未了,她双目中的泪水就哗哗流下,滴落在君王前面。

译文4:

我的家乡离京都有三千里之遥,来到深宫长达二十年之久。唱一曲凄凉的《何满子》,双泪涟涟流落在君王前。

4、张祜(音hù)(约785—849?), 字承吉,邢台清河(一说山东德州)人,唐代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张祜早年寓居苏州,常往来于扬州、杭州等都市,并模山范水,题咏名寺。他的《题润州金山寺》诗,空前绝后。他作的《宫词二首》之一:“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流行一时。后来这首词传入宫禁,唐武宗病重时,孟才人恳请为上歌一曲,唱到“一声何满子”,竟气亟肠断而死。这种至精至诚的共鸣,恰恰说明祜诗的魅力。

白居易很欣赏张祜的《观猎诗》,认为与王维的观猎诗相比难分优劣。然而,祜性情狷介,不肯趋炎附势,终生没有蹭身仕途,未沾皇家寸禄。 张祜晚年,在丹阳曲阿筑室种植,寓居下来。尝与村邻乡老聊天,赏竹,品铭,饮酒,仿着世外桃源的隐居生活, 一生坎坷不达而以布衣终。

张祜一生虽官场不利,史书也没记载他的事迹,但他的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少,《全唐诗》中亦有349首,北京图书馆珍藏的南宋初蜀刻十卷本《张承吉文集》共收诗469首,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而在仕途上却坎坷不达。他的为人和他的著作一样,有其独具的风格特点,纵情声色,流连诗酒的同时,还任侠尚义,喜谈兵剑,心存报国之志,希图步入政坛,效力朝廷,一展抱负。在人际交往中,他因诗扬名,以酒会友,酬酢往业,结识了不少名流显官。然而由于他的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他多次受辟于节度使,沦为下僚。有心报国,陈力无门,使他只好“ 幽栖日无事,痛饮读离骚”,“千年狂走酒,一生癖缘诗”。

张祜谢世后,太常博士皮日休送挽诗:“一代交游非不贵,五湖风月合教贫,魂应绝地为才鬼,名与遗篇在史臣”。

张祜诗集10卷468首至今保存完好。其诗风沉静浑厚,有隐逸之气,但略显不够清新生动;吟咏的题材相当丰富(这里面包括众多寺庙的题作和有关各种乐器及鸟禽的诗咏等等)。代表作有《题金陵渡》、《雁门太守行》、《送苏绍之归岭南》、《旅次石头岸》、《隋宫怀古》、《从军行》、《爱妾换马》、《宫词二首》、《夜宿湓浦逢崔升》、《听筝》、《散花楼》、《悲纳铁》、《樱桃》等,其中《题金陵渡》和《宫词二首》流传颇广。集十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一十和五百一十一)。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杜牧:《酬张祜处士》。)

这是著名诗人杜牧对张祜的评价。的确,张祜的一生,狂士、浪子、游客、幕僚、隐者,曾以多种角色出现在人生舞台上,平凡而又独特,畅意而又痛苦,受盛誉而又曾遭诋毁,声名大噪而又终生埋没,可谓是坎坷不平的一生。张祜是一个才子诗人,他青年时豪侠游历、中年时宦海沉浮、晚年的凄凉隐居都给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其诗歌创作的内容、形式、风格也是随其生活历程而变化的,从其诗风的嬗变可以看出生活在其诗歌创作中留下的深深印记。作为诗人,张祜一生创作甚多,他的好友杜牧曾于《登九峰楼寄张祜》诗中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他的诗歌也是众体兼备,尤以五言律诗成就最高。这些诗长于模写,本色自然而韵味隽永。五言、七言绝句则裁思精利,艳丽俊逸,音调谐美;五言古诗,讲讽怨谲,铺叙游程,章法井然。总之,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张祜都有其独到的造诣,很难将其划入任何一派,而是在中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是为清丽沉雄的一家诗风。

清马位《秋窗随笔》:最喜王摩诘“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李太白“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及张祜“一句河满子,双泪落君前”,又李峤“山川满目泪沾衣”,得言外之旨,诸人用“泪”字莫及也。

5、《宫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主要写宫人的哀怨。第一首诗写出民间女子幽居深宫,白白地葬送了一生的极度哀怨,从客观上揭露了宫女制度的残酷性。第二首诗点明“新声何处唱”、“断肠”等语,借新声抒发了宫人哀怨。这两首诗情真意切,哀怨动人,语言精炼,匠心精巧。

据《唐诗纪事》记载,唐武宗李炎宠信善歌才人孟氏,后值武宗病重之时,孟才人侍其侧,武宗问之曰:“我或不讳,汝将何之?”孟才人对曰:“若陛下万岁之后。无复为生。”当时,武宗令其于病榻之前歌《河满子》一曲,声调凄咽,闻者涕零。不久,武宗崩驾,孟才人哀痛数日而死。张枯为孟才人殉情之事写了三首诗,一首题作《孟才人叹》,另二首为一组,总题名“宫词”。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可从一个片断场景表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下许多想象空间。这首诗却与众不同。这两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作者在第一首诗的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她的愁恨。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与这两句诗相似的有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联,也是以距离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来表明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过去一些诗论家有诗贵含蓄、忌直贵曲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应当说,一首诗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强烈,要服从它的内容。这首诗的前半首已经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了。这样才能使整首诗显得强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动读者的艺术效果。这里,特别值得拈出的一点是:有些宫怨诗把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写成是由于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写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诗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这首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指出,诗句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而他所举的“皆用实字”的例句,就是名词句。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第二首,表现宫中歌唱,随时都在创作新声。作者另有《听歌》二首,其一:“儿郎漫说转喉轻,须待情来意自生。只是眼前丝竹和,大家声里唱新声。”《边上逢歌者》又有:“垂老秋歌出塞庭,遏云相付旧秦青。少年翻掷新声尽,却向人前倒耳听。”足见诗人对新声及情感的重视。这首诗以“新声何处唱?断肠李延年”作结,包容了丰富的内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直接点出“新声”,用“何处唱”一衬,其哀怨之情便流露出来了,最后一句提到了“断肠”,感情更进一步,在感情高峰上结束全诗。

6、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让读者从一个片断场景看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这首诗却与众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诗总共只有二十个字。作者在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她的愁恨。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与这两句诗相似的有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联,也是以距离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来表明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

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过去一些诗论家有诗贵含蓄、忌直贵曲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应当说,一首诗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强烈,要服从它的内容。这首诗的前半首已经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了。这样才能使整首诗显得强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动读者的艺术效果。这里,特别值得拈出的一点是:有些宫怨诗把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写成是由于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写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诗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

这首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指出,诗句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而他所举的“皆用实字”的例句,就是名词句。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与张祜同时的诗人杜牧非常欣赏这首诗,在一首酬张祜的诗中有“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句。这说明,张祜的这首诗道出了宫人的辛酸,讲出了宫人要讲的话,当时传入宫中,曾为宫人广泛歌唱。

7、唐代诗人张祜有一首很短和宫怨诗: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是什么原因让那位受宠的宫女敢于在君王面前真情迸发?就是那一句何满子!一声何满子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隐痛,遥遥时空的阻隔让她乡情难禁。

何满子用今天的曲调怎么唱已不得而知,但那曲调里包含乡音却是确定无疑的。

历史并没有尘封。打开哪一个朝代的电视频道,都有鲜活的音乐不绝于耳。

孔子就喜欢音乐。听到好的音乐,竟然三个月不知肉味。他老人家不仅爱听而且爱唱,甚至把音乐提高到治国的高度。

在汉代的乡间小路上,活跃着一批为官家采集乐府的人们。他们是作家与音乐家二位一体。每当遇见一首民间小曲,既要记下文字,又要录下曲谱。那时的诗歌可是真正的诗歌呵!不象现在的诗歌,都是旱鸭子。

你听!在渭城的客栈里,是谁在弹奏阳关三叠。你看!在河边的芦苇荡里,是谁在高歌渔家唱晚?

念奴娇沁园春西江月滚绣球叨叨令快活三……你只须看一看这些曲牌和词牌,那些美妙的音乐就会接踵而至。

文学,原来是可以演唱的。

8、后宫怨。嫔妃宫女大多红颜薄命。她们或因选美入宫后,青丝变白发,感叹苦涩岁月;或因色衰尝够君恩中断的苦水,流泪叹闷冷宫;或因宫内森严不敢言语,精神折磨不尽;或因争宠失败,失去往日的荣耀。等等,等等,为此,她们或怨,或愁,或恨,或无奈,一任青春虚度。

请看--

张祜的《宫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写宫怨的词,唐诗中屡见不鲜,但是,这首诗通俗易懂,又含蓄异常是不多见的。唐玄宗时,歌女何满子临刑时哀歌一曲,以求赦罪,不允,后被杀。后来,词曲即以歌女何满子为名。宫女借《何满子》之曲,发泄内心痛苦。宫女当着帝王面流泪,是怨恨深广得止不住外溢于形呢,还是渴望自由忍不住要乞求帝王恩赦回家呢?诗人虽然没有表明,读者也能从中悟出原因。

王昌龄的《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这首诗曲尽机巧地表达幽囚在深宫的女子内心的无限痛苦。“云和”,是古时琴、瑟乐器的代称。抱着云和不弹,锁眉凝目对着夜空发呆出神,不能去昭阳宫受宠,能不怨恨吗?

再看朱庆余的《宫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帝王宫禁是封建礼法制度最严密、专制力量最强的地方。任何人对专职的君主稍有非议,即会遭到残酷的镇压。朱庆余的这首诗,写两个宫女,并立在长廊,想相互倾吐心中之事,但谁也不敢开口。因为她们怕隔墙有耳,怕鹦鹉学舌,其怨恨之情,跃然纸上。

李咸用的《妾薄命》:

妾命何太薄,不及宫中水。

时时对天颜,声声入君耳。

这首诗也是写深宫中的女子不得与皇帝见面的哀怨。李咸用的表现手法别具一格,宫中水可常见帝王,“声声入君耳”,而宫中女子却不行,人还不如水。宫中女对宫中水是非常羡慕的,甚至妒嫉的,这并不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因为水是没有生命的,当然也不通人情。诗人故意这样描写,更能显示宫女的苦闷无法发泄,怨恨更深。

9、故乡是什么?散文家说,假如你是一只风筝,故乡就是攥住风筝线的地方。故乡是什么?诗人说,故乡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惋惜,故乡是“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的哀叹,故乡是“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的悲怨。对一个宦游在外的人来说,故乡是他一生中最渴望离开,又始终无法真正割舍的所在,是他虽身处异地却无时无刻不魂牵梦绕的地方。

10、冬夜,寒意袭人——月华,清冷如冰;路灯,明灭昏沉;气色,凛冽锥骨;枯树,静默无声——它们都睡觉了,我依然醒在风中,品着酽茶,思前想后,难以入眠。一曲《昭君出塞》,恢弘幽怨,如泣如诉,反复聆听,实在令人黯然神伤。触景生情,不免惺惺相惜,想起那位长眠于大漠深处的美丽女子——王昭君。

王昭君又名王嫱,出生于钟灵毓秀的烟雨江南,茂林修竹、香溪清澈的秭归,有她魂牵梦绕、日夜思念的家乡。自古香江地阔天蓝,山温水软,绿树碧草,溪淙涧潺。昭君自幼在江边长大,她近水得月,集天地温和、山水阴柔于一身,天生丽质,聪慧异常。加之生父王穰老来得女,视若掌上明珠,其兄嫂也是疼爱多多,从小予以悉心指教,昭君因之潜移默化,受宠蒙福,曲艺书画,无所不精。及至年方二八、闭月羞花、情窦初开之时,昭君已然才貌俱佳,气质高雅,娇美脱俗,似一枝空谷幽兰,傲立世间,闻名于南郡上下,因而被西汉元帝纳选入宫,做了后室嫔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昭君离乡之时,情绪极度悲伤,盈盈桃花,为之颤落,和着泪水,融入香溪,化作片片桃花鱼,恋恋不舍,沿江追随。马蹄得得,尘土飞扬,直至遥遥无望,昭君才和亲人们挥手辑别,洒泪而去。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选秀入宫,对于一个薄幸女子而言,喜悦之后,便是无尽迷茫。微居深宫后院,昭君读书习字,轻歌曼舞,精研诗画音律,在不断充实、渴望企盼与焦急等待之中,消磨着难耐时光。寸寸年华,悄然飞逝;缕缕青丝,黯然褪色。美好青春,日夜惨淡;华发褶皱,触目惊心。然而,后宫生活俨如牢笼,一切身不由己,又因她不事贿赂,被奸贼毛延寿一笔点毁绢中貌相,永远不得重见天日,只能在漫漫岁月中无奈等待,一任花尽残红,荒唐凋谢。每每午夜梦回之时,昭君倍感寂寞孤独渗入骨髓,强烈思念痛彻心扉。禁不住凄清孤寂,她常常怀抱琵琶,以泪洗面,强颜欢笑,轻拨丝弦,将忧伤心事,赋之瑶琴。 “琵琶声停欲语迟”,“早有别情暗恨生”,凄美弦乐,幽怨悱恻,百般哀叹,如芝如兰,揉碎在无声等待之中。

风尘路上,日昏月暗。又是一个光景惨淡、冷雨敲窗之夜,目睹帘外落叶迷径,耳听墙角秋蝉哀鸣,孤灯寒衾,步步惊心。想起家乡亲人和儿时玩伴,霜鬓父老,难知生死,昭君不免思绪如麻。她信手操过琵琶,边弹边唱,混杂浓重乡愁,丝丝憧憬,满腔悲愤,声声幽怨,感伤之情,骤如雨点,冲刷着宫墙大院,撞击着黑暗夜空。

自古以来,命运专为做好准备者而来。不假思索,王昭君揭下了那张和亲维稳的天子昭书。从此以后,一个女子的命运,便与国家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当汉元帝首次召见从不知名的冷宫“废女”之时,望着这位浓装淡抹、娇娆婀娜,本来为自己妻妾的绝世美女,他心醉神驰,浑然忘我,如痴如呆——

只见一缕香气,在席间飘散,王昭君云鬟雾鬓,黛眉轻蹙,似嗔似怨,款款而来,迷醉两旁宫娥。只见昭君,冰肌玉骨,娇如杨柳迎风;粉颊喷红,艳似荷花映日;皓齿明目,不次一朵空谷幽兰;浅颦饮恨,微露一丝悲戚。只见昭君,诗琴书画,应对自如,谈吐不凡,举止闲雅。三千粉黛浓妆失色,颜面如土;一朝帝王怜爱生悔,跌坐尘埃。

然而,一转身,一辈子。纵使元帝八百次回望,也只能博得昭君三日欢笑——才女欣然出塞——一时胡笳悲鸣,鹿角呦呦,骏马奔驰,旌旗猎猎,烟尘滚滚,逶迤而去。可叹千里黄沙漫漫,万重关山迢迢,从此海角天涯,夫妻各在一方,永世再难团圆——赶紧打住!我想,西汉昭君和亲事件,轮到现在,换做今女,肯定不差一大批闲中生悖的酸腐文人,冠之元帝以轻贱妻妾、卖淫嫖娼之罪,加以大批特批。难道不是吗?

再说王昭君怀抱琵琶,随着垂老的呼韩邪单于,入胡随俗,饮腥食膻,走在黄沙漫漫的萧瑟塞外,于百无聊赖中幽思自叹,无以解愁。孤鸿南飞,勾起无限感伤,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琵琶弹起,响彻行云,《出塞》声声,催人泪下。天边飞翔的大雁,感于凄婉琴声,云集而至。它们望着眼前惊艳的女子,纷纷扑落沙滩,遂成“平沙落雁”的千古绝唱。

在西域这片青草连天,牛羊遍野的土地上,王昭君逐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参予政事,对汉匈往来沟通、睦邻相处起了很好的调和作用。她多次劝说单于取汉室之优,补匈奴之短,明廷纲,清君侧,修法度,行善政,举贤荐能,奖励功臣,以得民心。同时,从中原带回大量农作物种子,往来沿途,一路撒播。号召西域人民,春日之际,植树栽花,养蚕种麻,繁殖六畜,管理草原,并向匈奴女子传授挑花刺绣、纺纱织布等工艺技巧。王昭君毫不保留地悉心施教,在奔波劳碌中精力憔悴,于诚恳勤奋中树立威望,受到匈奴人民的热烈爱戴与无限敬仰!

王昭君享年33岁,去世之时,天地为之动容,“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人民为之动情,为圆昭君思乡之梦,人们将其埋葬于大黑河南岸,墓称“青冢”,“不见青冢上,行人为浇酒”。昭君艺术万古传唱,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功德永垂青史,“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千百年来,王昭君始终若即若离地活跃在中华历史舞台之上。她是一段明艳香魂,是一种热量暗流,被崇尚正义的人们不断演义着,传唱着,赞颂着,溢美之词,永不绝耳。或许,那即是一种无限的迷离与悲苦,也是一腔不尽的怜惜与感叹,也更是一些寄托与安慰,寄托着文人的幽怨与哀乐,寄托着国家的安宁与兴亡。

孤处西域之境,此时此刻,琵琶声声,唯独思念昭君。皑皑祁连,伸手可触,漫漫大漠,抬脚即至。昭君可曾出没于黑山峡口,要不,怎么看见一双窈窕足印,从沟底浅浅踩过,还有一树桑枝,傲踞崖顶之上,迎风挺立!

11、唐朝诗人张祜写下“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以感叹红颜女子多薄命。自古入选后宫女子无数,然真正得宠于皇上的有几人呢?许多宫女可能终生都见不到皇帝。尽管衣食无忧,但是心中的苦闷难以排遣。白居易《上阳白发人》有云“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红颜变白发,苦等久不见,这是何等的寂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当一个女子虚度了此生年华后,苦苦等候的人始终没有出现的时候,这不是人生的一种讽刺又是什么?

无论一个人女人长得貌美还是丑陋,既然都有衰老的那一天,我们又何必在意这一时的得失呢,一生的荣华富贵富贵终究会随着容颜的衰老而消失,由美貌带来的财富始终不是我们所能依靠的,这样的“青春饭”,不吃也罢。青春永远不会永驻,亘古不变的只有我们的心灵。即使岁月的皱纹在最后的时光里无情的吞噬了那光鲜嫩泽的皮肤,那婉转曼妙的歌喉也会变得沙哑不堪,甚至连那婀娜的身子也会不复存在,可是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即使“须臾鹤发乱如丝”,我们又怎么会心生遗憾呢?

12、生命,弦歌如水,灯火阑珊。锦瑟年华中的碧海青天,峥嵘岁月里的红颜往事,在如水的歌声中,随着记忆之河缓缓地流淌,洗净我的双眼,温暖我的胸口,淋湿我的心头。曾经有一个朋友说,故国三千里等于深宫二十年,那么,遥遥相隔了千里之外的两个人,在千里之外,心的距离又有多遥远呢?千里之外,依依眷恋着的那份感情是否真的有人珍惜?

感情真的是个很玄妙的东西,风满楼、花满袖、豪情万种、缱绻满怀、心神俱醉的时候,往往会许下如梦如幻的绮丽心愿,然而,人生往往都是过眼繁花,真的相隔千里之外以后,谁又能把眷恋进行到底?谁又能永远坚守自己的感情?海誓山盟貌似情深意浓,但是谁又能真心为爱厮守一生?

13、人生之旅既是一场失去之旅:失去童年、失去青春、失去梦想``````一直到失去生命。在这不断失去中,人生也有了高下之别、意义之分。无论怎样缅怀一个逝去的美人,我们所哭泣的,始终是一具毫无回应的冰冷躯体。我不想逃避,也不能逃避。

当然,逃避也是人的本能,缅怀更是人的权利。初入大学时的丹桂飘香,人间四月的烂漫樱花,漫天雪花的冰封世界,上课逃课、谈古论今、打水吃饭、读书考试~~~~~每一处风景,每一步足迹,每一天生活,就这样点点滴滴塑造了后来直到如今的自己。

母校于我,是一种“青春的遗产”。所谓遗产,一为红利,让我受益终身;二为故旧,当然不能躺在上面睡大觉,未来必须赚得更多才行。离开母校就要尽可能忘记母校,度过青春就要尽可能忘记青春,忘记之后仍然留下的,才是一生一世的财富,这财富将伴随我毕生,让我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只是不管怎么怀念与落泪,岁月这把杀猪刀已经割下了我们青春的尾巴,嗷嗷大叫和嚎啕大哭都没用,只有跑得更快才能避免被大卸八块的结局。未来20年的中国,将继续生机勃勃而冰冷残酷地将更多人淘汰!

只有珍惜了过去,才能有一个比过去好的现在,也只有珍惜了现在,才能有一个比现在好的将来。任何一个时代,都只能有少数人成为幸运儿,一步赶不上,可能就注定步步赶不上了。我已经感觉到了时间步步紧逼的惊恐,是时候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了。

14、天经地纬,包孕无垠。夜的翅膀下,睡的是大柳塔。

我看见一块出阁的煤,就像看见一个叫梅的女子抑或叫昭君,正从融合万物的黑暗中走来,于苦寒里,播释希望。

万籁共鸣之处,踏白雪赏歌风。怀抱一张琵琶,半倚青山,半拥尘沙。

温润而泽,施惠于人。她满含山水的阴柔,有着天地的欣欣昂扬之美,恳切大度,浩淼八方!

陨落的流星雨,遮不住她;翱翔的苍鹰,遮不住她;冰霜凛凛、羁旅漫漫遮不住她!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似心灵与时光之间的迷茫,似征鞍边一碗壮行的别酒,似一句苍凉的比喻,无限凄伤。

夜孤裘寒,白雪吻着包门,小园空醉,几许红颜遗世?

泱泱北疆,切切小弦如私语;八百里秀水关山,金戈铁马,掩不住沧海茫茫。

酒一样深浅的夜里,她点燃自己——穿越幽暗,拥抱太阳!

居停异域思故乡,一段岁月暗着;香溪清澈,柳烟宝坪美,一段岁月亮着。

但求世间无寒境,一段岁月泪着;气节峥嵘,志洁行芳丽,一段岁月歌着。

山河浩浩,岁月绵绵。一段长髯的壮愿,半在身边,半在远方;半投黄河,半藏行囊。

花开花落,豪气凝玉骨。点燃沉默于内心冷却千年的火焰!她用自己绚丽的青春,酿造乳汁和牧歌的血,以爱、勇敢和野性的方式歌唱!

落落端端,轻飙共舞。泣血的长歌,潜入飞翔的翅膀,回响在朔漠旁,盘旋于天空上……

即使魂断塞北,也千年不悔!万古不衰!

——那是火焰!那是烟尘之外,煤歌翔!

芬芳万世,以身许国。她就站在大地的腹部歌唱!

半倚风雨,半傍斜阳;半荡甜蜜,半漾忧伤。

黄河不老,热土长春,歌的源头是沧桑厚重的历史和巷道里长长的时光。

钟灵毓秀,代有传人,这里没有一朵凋零的花,只有青春和生命。从韵律到身影,从痛苦到爱情,从黑色的血到转动的眼眸——

歌在流动,歌在燃烧!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译文】 故乡远在三千里之外,关闭在皇宫整整二十年。

【出典】  张祜  《宫词》 其一

注:

1、    《宫词二首》  张祜

其一

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其二

自倚能歌日,       先皇掌上怜。

新声何处唱,       肠断李延年。

2、注释:

故国:故乡。此为代宫女而言。

深宫:指皇宫。

何满子:唐教坊曲名。《乐府诗集》载白居易语:“何满子,开元中沧州歌者,临刑进此曲以赎死,竞不得免。”《何河子》曲调悲绝,白居易《河满子》诗中说它“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君:指唐武宗。

倚:凭仗。

先皇:指唐武宗。

李延年:汉武帝李夫人兄,以善歌宠极一时。此处泛指唐武宗时宫中歌者。

3、译文1:

其一:故乡远在三千里之外,关闭在皇宫整整二十年。我唱一曲悲凉的《何满子》,眼泪不由得双双落在唐武宗的面前。  其二:自己凭仗着能歌唱之日,赢得了先皇无限的宠爱。新声在何处唱起,使那宫中歌者哀痛有如断肠。

译文2:

故乡和亲人远在千里之外,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听一声曲子《何满子》,忍不住掉下眼泪。

译文3:

一位宫女从距京都三千里的故乡被送进皇宫里已有二十年了。她对故乡亲人日日、月月、年年思念不已。无奈由于宫深路遥,因此她再也不能见到他们了。某日,当这位宫女在君王面前献歌时,情不自禁地唱起声辞哀苦的《何满子》曲,一歌未了,她双目中的泪水就哗哗流下,滴落在君王前面。

译文4:

我的家乡离京都有三千里之遥,来到深宫长达二十年之久。唱一曲凄凉的《何满子》,双泪涟涟流落在君王前。

4、张祜(音hù)(约785—849?), 字承吉,邢台清河(一说山东德州)人,唐代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张祜早年寓居苏州,常往来于扬州、杭州等都市,并模山范水,题咏名寺。他的《题润州金山寺》诗,空前绝后。他作的《宫词二首》之一:“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流行一时。后来这首词传入宫禁,唐武宗病重时,孟才人恳请为上歌一曲,唱到“一声何满子”,竟气亟肠断而死。这种至精至诚的共鸣,恰恰说明祜诗的魅力。

白居易很欣赏张祜的《观猎诗》,认为与王维的观猎诗相比难分优劣。然而,祜性情狷介,不肯趋炎附势,终生没有蹭身仕途,未沾皇家寸禄。 张祜晚年,在丹阳曲阿筑室种植,寓居下来。尝与村邻乡老聊天,赏竹,品铭,饮酒,仿着世外桃源的隐居生活, 一生坎坷不达而以布衣终。

张祜一生虽官场不利,史书也没记载他的事迹,但他的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少,《全唐诗》中亦有349首,北京图书馆珍藏的南宋初蜀刻十卷本《张承吉文集》共收诗469首,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而在仕途上却坎坷不达。他的为人和他的著作一样,有其独具的风格特点,纵情声色,流连诗酒的同时,还任侠尚义,喜谈兵剑,心存报国之志,希图步入政坛,效力朝廷,一展抱负。在人际交往中,他因诗扬名,以酒会友,酬酢往业,结识了不少名流显官。然而由于他的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他多次受辟于节度使,沦为下僚。有心报国,陈力无门,使他只好“ 幽栖日无事,痛饮读离骚”,“千年狂走酒,一生癖缘诗”。

张祜谢世后,太常博士皮日休送挽诗:“一代交游非不贵,五湖风月合教贫,魂应绝地为才鬼,名与遗篇在史臣”。

张祜诗集10卷468首至今保存完好。其诗风沉静浑厚,有隐逸之气,但略显不够清新生动;吟咏的题材相当丰富(这里面包括众多寺庙的题作和有关各种乐器及鸟禽的诗咏等等)。代表作有《题金陵渡》、《雁门太守行》、《送苏绍之归岭南》、《旅次石头岸》、《隋宫怀古》、《从军行》、《爱妾换马》、《宫词二首》、《夜宿湓浦逢崔升》、《听筝》、《散花楼》、《悲纳铁》、《樱桃》等,其中《题金陵渡》和《宫词二首》流传颇广。集十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一十和五百一十一)。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杜牧:《酬张祜处士》。)

这是著名诗人杜牧对张祜的评价。的确,张祜的一生,狂士、浪子、游客、幕僚、隐者,曾以多种角色出现在人生舞台上,平凡而又独特,畅意而又痛苦,受盛誉而又曾遭诋毁,声名大噪而又终生埋没,可谓是坎坷不平的一生。张祜是一个才子诗人,他青年时豪侠游历、中年时宦海沉浮、晚年的凄凉隐居都给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其诗歌创作的内容、形式、风格也是随其生活历程而变化的,从其诗风的嬗变可以看出生活在其诗歌创作中留下的深深印记。作为诗人,张祜一生创作甚多,他的好友杜牧曾于《登九峰楼寄张祜》诗中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他的诗歌也是众体兼备,尤以五言律诗成就最高。这些诗长于模写,本色自然而韵味隽永。五言、七言绝句则裁思精利,艳丽俊逸,音调谐美;五言古诗,讲讽怨谲,铺叙游程,章法井然。总之,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张祜都有其独到的造诣,很难将其划入任何一派,而是在中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是为清丽沉雄的一家诗风。

清马位《秋窗随笔》:最喜王摩诘“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李太白“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及张祜“一句河满子,双泪落君前”,又李峤“山川满目泪沾衣”,得言外之旨,诸人用“泪”字莫及也。

5、《宫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主要写宫人的哀怨。第一首诗写出民间女子幽居深宫,白白地葬送了一生的极度哀怨,从客观上揭露了宫女制度的残酷性。第二首诗点明“新声何处唱”、“断肠”等语,借新声抒发了宫人哀怨。这两首诗情真意切,哀怨动人,语言精炼,匠心精巧。

据《唐诗纪事》记载,唐武宗李炎宠信善歌才人孟氏,后值武宗病重之时,孟才人侍其侧,武宗问之曰:“我或不讳,汝将何之?”孟才人对曰:“若陛下万岁之后。无复为生。”当时,武宗令其于病榻之前歌《河满子》一曲,声调凄咽,闻者涕零。不久,武宗崩驾,孟才人哀痛数日而死。张枯为孟才人殉情之事写了三首诗,一首题作《孟才人叹》,另二首为一组,总题名“宫词”。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可从一个片断场景表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下许多想象空间。这首诗却与众不同。这两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作者在第一首诗的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她的愁恨。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与这两句诗相似的有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联,也是以距离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来表明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过去一些诗论家有诗贵含蓄、忌直贵曲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应当说,一首诗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强烈,要服从它的内容。这首诗的前半首已经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了。这样才能使整首诗显得强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动读者的艺术效果。这里,特别值得拈出的一点是:有些宫怨诗把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写成是由于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写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诗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这首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指出,诗句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而他所举的“皆用实字”的例句,就是名词句。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第二首,表现宫中歌唱,随时都在创作新声。作者另有《听歌》二首,其一:“儿郎漫说转喉轻,须待情来意自生。只是眼前丝竹和,大家声里唱新声。”《边上逢歌者》又有:“垂老秋歌出塞庭,遏云相付旧秦青。少年翻掷新声尽,却向人前倒耳听。”足见诗人对新声及情感的重视。这首诗以“新声何处唱?断肠李延年”作结,包容了丰富的内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直接点出“新声”,用“何处唱”一衬,其哀怨之情便流露出来了,最后一句提到了“断肠”,感情更进一步,在感情高峰上结束全诗。

6、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让读者从一个片断场景看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这首诗却与众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诗总共只有二十个字。作者在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她的愁恨。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与这两句诗相似的有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联,也是以距离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来表明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

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过去一些诗论家有诗贵含蓄、忌直贵曲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应当说,一首诗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强烈,要服从它的内容。这首诗的前半首已经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了。这样才能使整首诗显得强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动读者的艺术效果。这里,特别值得拈出的一点是:有些宫怨诗把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写成是由于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写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诗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

这首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指出,诗句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而他所举的“皆用实字”的例句,就是名词句。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与张祜同时的诗人杜牧非常欣赏这首诗,在一首酬张祜的诗中有“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句。这说明,张祜的这首诗道出了宫人的辛酸,讲出了宫人要讲的话,当时传入宫中,曾为宫人广泛歌唱。

7、唐代诗人张祜有一首很短和宫怨诗: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是什么原因让那位受宠的宫女敢于在君王面前真情迸发?就是那一句何满子!一声何满子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隐痛,遥遥时空的阻隔让她乡情难禁。

何满子用今天的曲调怎么唱已不得而知,但那曲调里包含乡音却是确定无疑的。

历史并没有尘封。打开哪一个朝代的电视频道,都有鲜活的音乐不绝于耳。

孔子就喜欢音乐。听到好的音乐,竟然三个月不知肉味。他老人家不仅爱听而且爱唱,甚至把音乐提高到治国的高度。

在汉代的乡间小路上,活跃着一批为官家采集乐府的人们。他们是作家与音乐家二位一体。每当遇见一首民间小曲,既要记下文字,又要录下曲谱。那时的诗歌可是真正的诗歌呵!不象现在的诗歌,都是旱鸭子。

你听!在渭城的客栈里,是谁在弹奏阳关三叠。你看!在河边的芦苇荡里,是谁在高歌渔家唱晚?

念奴娇沁园春西江月滚绣球叨叨令快活三……你只须看一看这些曲牌和词牌,那些美妙的音乐就会接踵而至。

文学,原来是可以演唱的。

8、后宫怨。嫔妃宫女大多红颜薄命。她们或因选美入宫后,青丝变白发,感叹苦涩岁月;或因色衰尝够君恩中断的苦水,流泪叹闷冷宫;或因宫内森严不敢言语,精神折磨不尽;或因争宠失败,失去往日的荣耀。等等,等等,为此,她们或怨,或愁,或恨,或无奈,一任青春虚度。

请看--

张祜的《宫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写宫怨的词,唐诗中屡见不鲜,但是,这首诗通俗易懂,又含蓄异常是不多见的。唐玄宗时,歌女何满子临刑时哀歌一曲,以求赦罪,不允,后被杀。后来,词曲即以歌女何满子为名。宫女借《何满子》之曲,发泄内心痛苦。宫女当着帝王面流泪,是怨恨深广得止不住外溢于形呢,还是渴望自由忍不住要乞求帝王恩赦回家呢?诗人虽然没有表明,读者也能从中悟出原因。

王昌龄的《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这首诗曲尽机巧地表达幽囚在深宫的女子内心的无限痛苦。“云和”,是古时琴、瑟乐器的代称。抱着云和不弹,锁眉凝目对着夜空发呆出神,不能去昭阳宫受宠,能不怨恨吗?

再看朱庆余的《宫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帝王宫禁是封建礼法制度最严密、专制力量最强的地方。任何人对专职的君主稍有非议,即会遭到残酷的镇压。朱庆余的这首诗,写两个宫女,并立在长廊,想相互倾吐心中之事,但谁也不敢开口。因为她们怕隔墙有耳,怕鹦鹉学舌,其怨恨之情,跃然纸上。

李咸用的《妾薄命》:

妾命何太薄,不及宫中水。

时时对天颜,声声入君耳。

这首诗也是写深宫中的女子不得与皇帝见面的哀怨。李咸用的表现手法别具一格,宫中水可常见帝王,“声声入君耳”,而宫中女子却不行,人还不如水。宫中女对宫中水是非常羡慕的,甚至妒嫉的,这并不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因为水是没有生命的,当然也不通人情。诗人故意这样描写,更能显示宫女的苦闷无法发泄,怨恨更深。

9、故乡是什么?散文家说,假如你是一只风筝,故乡就是攥住风筝线的地方。故乡是什么?诗人说,故乡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惋惜,故乡是“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的哀叹,故乡是“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的悲怨。对一个宦游在外的人来说,故乡是他一生中最渴望离开,又始终无法真正割舍的所在,是他虽身处异地却无时无刻不魂牵梦绕的地方。

10、冬夜,寒意袭人——月华,清冷如冰;路灯,明灭昏沉;气色,凛冽锥骨;枯树,静默无声——它们都睡觉了,我依然醒在风中,品着酽茶,思前想后,难以入眠。一曲《昭君出塞》,恢弘幽怨,如泣如诉,反复聆听,实在令人黯然神伤。触景生情,不免惺惺相惜,想起那位长眠于大漠深处的美丽女子——王昭君。

王昭君又名王嫱,出生于钟灵毓秀的烟雨江南,茂林修竹、香溪清澈的秭归,有她魂牵梦绕、日夜思念的家乡。自古香江地阔天蓝,山温水软,绿树碧草,溪淙涧潺。昭君自幼在江边长大,她近水得月,集天地温和、山水阴柔于一身,天生丽质,聪慧异常。加之生父王穰老来得女,视若掌上明珠,其兄嫂也是疼爱多多,从小予以悉心指教,昭君因之潜移默化,受宠蒙福,曲艺书画,无所不精。及至年方二八、闭月羞花、情窦初开之时,昭君已然才貌俱佳,气质高雅,娇美脱俗,似一枝空谷幽兰,傲立世间,闻名于南郡上下,因而被西汉元帝纳选入宫,做了后室嫔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昭君离乡之时,情绪极度悲伤,盈盈桃花,为之颤落,和着泪水,融入香溪,化作片片桃花鱼,恋恋不舍,沿江追随。马蹄得得,尘土飞扬,直至遥遥无望,昭君才和亲人们挥手辑别,洒泪而去。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选秀入宫,对于一个薄幸女子而言,喜悦之后,便是无尽迷茫。微居深宫后院,昭君读书习字,轻歌曼舞,精研诗画音律,在不断充实、渴望企盼与焦急等待之中,消磨着难耐时光。寸寸年华,悄然飞逝;缕缕青丝,黯然褪色。美好青春,日夜惨淡;华发褶皱,触目惊心。然而,后宫生活俨如牢笼,一切身不由己,又因她不事贿赂,被奸贼毛延寿一笔点毁绢中貌相,永远不得重见天日,只能在漫漫岁月中无奈等待,一任花尽残红,荒唐凋谢。每每午夜梦回之时,昭君倍感寂寞孤独渗入骨髓,强烈思念痛彻心扉。禁不住凄清孤寂,她常常怀抱琵琶,以泪洗面,强颜欢笑,轻拨丝弦,将忧伤心事,赋之瑶琴。 “琵琶声停欲语迟”,“早有别情暗恨生”,凄美弦乐,幽怨悱恻,百般哀叹,如芝如兰,揉碎在无声等待之中。

风尘路上,日昏月暗。又是一个光景惨淡、冷雨敲窗之夜,目睹帘外落叶迷径,耳听墙角秋蝉哀鸣,孤灯寒衾,步步惊心。想起家乡亲人和儿时玩伴,霜鬓父老,难知生死,昭君不免思绪如麻。她信手操过琵琶,边弹边唱,混杂浓重乡愁,丝丝憧憬,满腔悲愤,声声幽怨,感伤之情,骤如雨点,冲刷着宫墙大院,撞击着黑暗夜空。

自古以来,命运专为做好准备者而来。不假思索,王昭君揭下了那张和亲维稳的天子昭书。从此以后,一个女子的命运,便与国家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当汉元帝首次召见从不知名的冷宫“废女”之时,望着这位浓装淡抹、娇娆婀娜,本来为自己妻妾的绝世美女,他心醉神驰,浑然忘我,如痴如呆——

只见一缕香气,在席间飘散,王昭君云鬟雾鬓,黛眉轻蹙,似嗔似怨,款款而来,迷醉两旁宫娥。只见昭君,冰肌玉骨,娇如杨柳迎风;粉颊喷红,艳似荷花映日;皓齿明目,不次一朵空谷幽兰;浅颦饮恨,微露一丝悲戚。只见昭君,诗琴书画,应对自如,谈吐不凡,举止闲雅。三千粉黛浓妆失色,颜面如土;一朝帝王怜爱生悔,跌坐尘埃。

然而,一转身,一辈子。纵使元帝八百次回望,也只能博得昭君三日欢笑——才女欣然出塞——一时胡笳悲鸣,鹿角呦呦,骏马奔驰,旌旗猎猎,烟尘滚滚,逶迤而去。可叹千里黄沙漫漫,万重关山迢迢,从此海角天涯,夫妻各在一方,永世再难团圆——赶紧打住!我想,西汉昭君和亲事件,轮到现在,换做今女,肯定不差一大批闲中生悖的酸腐文人,冠之元帝以轻贱妻妾、卖淫嫖娼之罪,加以大批特批。难道不是吗?

再说王昭君怀抱琵琶,随着垂老的呼韩邪单于,入胡随俗,饮腥食膻,走在黄沙漫漫的萧瑟塞外,于百无聊赖中幽思自叹,无以解愁。孤鸿南飞,勾起无限感伤,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琵琶弹起,响彻行云,《出塞》声声,催人泪下。天边飞翔的大雁,感于凄婉琴声,云集而至。它们望着眼前惊艳的女子,纷纷扑落沙滩,遂成“平沙落雁”的千古绝唱。

在西域这片青草连天,牛羊遍野的土地上,王昭君逐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参予政事,对汉匈往来沟通、睦邻相处起了很好的调和作用。她多次劝说单于取汉室之优,补匈奴之短,明廷纲,清君侧,修法度,行善政,举贤荐能,奖励功臣,以得民心。同时,从中原带回大量农作物种子,往来沿途,一路撒播。号召西域人民,春日之际,植树栽花,养蚕种麻,繁殖六畜,管理草原,并向匈奴女子传授挑花刺绣、纺纱织布等工艺技巧。王昭君毫不保留地悉心施教,在奔波劳碌中精力憔悴,于诚恳勤奋中树立威望,受到匈奴人民的热烈爱戴与无限敬仰!

王昭君享年33岁,去世之时,天地为之动容,“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人民为之动情,为圆昭君思乡之梦,人们将其埋葬于大黑河南岸,墓称“青冢”,“不见青冢上,行人为浇酒”。昭君艺术万古传唱,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功德永垂青史,“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千百年来,王昭君始终若即若离地活跃在中华历史舞台之上。她是一段明艳香魂,是一种热量暗流,被崇尚正义的人们不断演义着,传唱着,赞颂着,溢美之词,永不绝耳。或许,那即是一种无限的迷离与悲苦,也是一腔不尽的怜惜与感叹,也更是一些寄托与安慰,寄托着文人的幽怨与哀乐,寄托着国家的安宁与兴亡。

孤处西域之境,此时此刻,琵琶声声,唯独思念昭君。皑皑祁连,伸手可触,漫漫大漠,抬脚即至。昭君可曾出没于黑山峡口,要不,怎么看见一双窈窕足印,从沟底浅浅踩过,还有一树桑枝,傲踞崖顶之上,迎风挺立!

11、唐朝诗人张祜写下“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以感叹红颜女子多薄命。自古入选后宫女子无数,然真正得宠于皇上的有几人呢?许多宫女可能终生都见不到皇帝。尽管衣食无忧,但是心中的苦闷难以排遣。白居易《上阳白发人》有云“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红颜变白发,苦等久不见,这是何等的寂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当一个女子虚度了此生年华后,苦苦等候的人始终没有出现的时候,这不是人生的一种讽刺又是什么?

无论一个人女人长得貌美还是丑陋,既然都有衰老的那一天,我们又何必在意这一时的得失呢,一生的荣华富贵富贵终究会随着容颜的衰老而消失,由美貌带来的财富始终不是我们所能依靠的,这样的“青春饭”,不吃也罢。青春永远不会永驻,亘古不变的只有我们的心灵。即使岁月的皱纹在最后的时光里无情的吞噬了那光鲜嫩泽的皮肤,那婉转曼妙的歌喉也会变得沙哑不堪,甚至连那婀娜的身子也会不复存在,可是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即使“须臾鹤发乱如丝”,我们又怎么会心生遗憾呢?

12、生命,弦歌如水,灯火阑珊。锦瑟年华中的碧海青天,峥嵘岁月里的红颜往事,在如水的歌声中,随着记忆之河缓缓地流淌,洗净我的双眼,温暖我的胸口,淋湿我的心头。曾经有一个朋友说,故国三千里等于深宫二十年,那么,遥遥相隔了千里之外的两个人,在千里之外,心的距离又有多遥远呢?千里之外,依依眷恋着的那份感情是否真的有人珍惜?

感情真的是个很玄妙的东西,风满楼、花满袖、豪情万种、缱绻满怀、心神俱醉的时候,往往会许下如梦如幻的绮丽心愿,然而,人生往往都是过眼繁花,真的相隔千里之外以后,谁又能把眷恋进行到底?谁又能永远坚守自己的感情?海誓山盟貌似情深意浓,但是谁又能真心为爱厮守一生?

13、人生之旅既是一场失去之旅:失去童年、失去青春、失去梦想``````一直到失去生命。在这不断失去中,人生也有了高下之别、意义之分。无论怎样缅怀一个逝去的美人,我们所哭泣的,始终是一具毫无回应的冰冷躯体。我不想逃避,也不能逃避。

当然,逃避也是人的本能,缅怀更是人的权利。初入大学时的丹桂飘香,人间四月的烂漫樱花,漫天雪花的冰封世界,上课逃课、谈古论今、打水吃饭、读书考试~~~~~每一处风景,每一步足迹,每一天生活,就这样点点滴滴塑造了后来直到如今的自己。

母校于我,是一种“青春的遗产”。所谓遗产,一为红利,让我受益终身;二为故旧,当然不能躺在上面睡大觉,未来必须赚得更多才行。离开母校就要尽可能忘记母校,度过青春就要尽可能忘记青春,忘记之后仍然留下的,才是一生一世的财富,这财富将伴随我毕生,让我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只是不管怎么怀念与落泪,岁月这把杀猪刀已经割下了我们青春的尾巴,嗷嗷大叫和嚎啕大哭都没用,只有跑得更快才能避免被大卸八块的结局。未来20年的中国,将继续生机勃勃而冰冷残酷地将更多人淘汰!

只有珍惜了过去,才能有一个比过去好的现在,也只有珍惜了现在,才能有一个比现在好的将来。任何一个时代,都只能有少数人成为幸运儿,一步赶不上,可能就注定步步赶不上了。我已经感觉到了时间步步紧逼的惊恐,是时候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了。

14、天经地纬,包孕无垠。夜的翅膀下,睡的是大柳塔。

我看见一块出阁的煤,就像看见一个叫梅的女子抑或叫昭君,正从融合万物的黑暗中走来,于苦寒里,播释希望。

万籁共鸣之处,踏白雪赏歌风。怀抱一张琵琶,半倚青山,半拥尘沙。

温润而泽,施惠于人。她满含山水的阴柔,有着天地的欣欣昂扬之美,恳切大度,浩淼八方!

陨落的流星雨,遮不住她;翱翔的苍鹰,遮不住她;冰霜凛凛、羁旅漫漫遮不住她!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似心灵与时光之间的迷茫,似征鞍边一碗壮行的别酒,似一句苍凉的比喻,无限凄伤。

夜孤裘寒,白雪吻着包门,小园空醉,几许红颜遗世?

泱泱北疆,切切小弦如私语;八百里秀水关山,金戈铁马,掩不住沧海茫茫。

酒一样深浅的夜里,她点燃自己——穿越幽暗,拥抱太阳!

居停异域思故乡,一段岁月暗着;香溪清澈,柳烟宝坪美,一段岁月亮着。

但求世间无寒境,一段岁月泪着;气节峥嵘,志洁行芳丽,一段岁月歌着。

山河浩浩,岁月绵绵。一段长髯的壮愿,半在身边,半在远方;半投黄河,半藏行囊。

花开花落,豪气凝玉骨。点燃沉默于内心冷却千年的火焰!她用自己绚丽的青春,酿造乳汁和牧歌的血,以爱、勇敢和野性的方式歌唱!

落落端端,轻飙共舞。泣血的长歌,潜入飞翔的翅膀,回响在朔漠旁,盘旋于天空上……

即使魂断塞北,也千年不悔!万古不衰!

——那是火焰!那是烟尘之外,煤歌翔!

芬芳万世,以身许国。她就站在大地的腹部歌唱!

半倚风雨,半傍斜阳;半荡甜蜜,半漾忧伤。

黄河不老,热土长春,歌的源头是沧桑厚重的历史和巷道里长长的时光。

钟灵毓秀,代有传人,这里没有一朵凋零的花,只有青春和生命。从韵律到身影,从痛苦到爱情,从黑色的血到转动的眼眸——

歌在流动,歌在燃烧!


相关内容

  • 故国三千里赏析
  • 宫词·故国三千里-作者: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赏析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让读者从一个片断场景看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这首诗却与众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 ...

  • 诗词选 美丽富有韵律的古诗词
  •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 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 微一作凝 ) 孤灯不明思欲绝. ( 明一作寐 ) 卷帏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 摧心肝.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 ...

  • 怀念过去的诗句
  • 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王维<送别 >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 杜牧<遣怀> 4.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贾岛<题诗后> 5.及时当勉励 ...

  • 唐诗三百首其064:潮落夜江斜月里
  • (2014-11-12 12:19:05) 转载▼ 标签: 佛学 唐诗三百首其064:潮落夜江斜月里 题金陵渡 朝代:唐代 作者:张祜 原文: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译文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 ...

  • 说说李煜人 品品李煜词
  • 摘 要:南唐词人李煜,在亡国失政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他这个时期的词作也反映了其生活繁华的宫廷景象,描写对象极具动态美,颇有富贵相;亡国后,他成为了阶下囚,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词作"感慨始深,境界始大",写下了许多反思之痛和凄怆之作. 关键 ...

  • 人生几回伤心事
  • 五.人生几回伤往事 一 古地废墟之于诗人 孟浩然曾经写过一首诗感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唐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历史就像一条大河,向前奔流不息.逝者已矣,但是对历史的追忆和叩问却是人类共同且不会消亡 ...

  • 绝句的格律
  • 绝句的格律 绝句的格律 嘉靖年间(1522-1566),有个为皇帝到苏州搜刮纺织品的太监,因不顺手,便作了一首诗曰:"朝廷差我到苏州,府县官员不理咱.有朝一日朝京去,人生何处不相逢."此诗不要说意境,连个韵脚都不押.有个按察使却拍马说:"好诗!"太监说:&qu ...

  • 咏怀古迹教案
  •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及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读--悟--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古诗经典语言,悟古人深邃思想,学古人大美情怀. 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思想感情:鉴赏方法. 教训难点:主旨情感的把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导入 古有四大美人--西施,貂 ...

  • 张祜[题金陵渡]赏析
  • [作品简介] <题金陵渡>由张祜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诗写偶见的江上清丽夜色.首句点题,次句抒发感慨:三.四句写因怀愁而难眠,推窗远望,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闪烁.全诗画面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寄寓怀才不遇落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