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法要略

中国文法要略

《中国文法要略)),最初是吕叔湘先生在云南大学任教时的讲义,它打破了模仿西洋文法的旧框框,致力于探索汉语语法结构的特点及规律,在中国语法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它的问世,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 “动词中心论”和动词“向”的概念的提出《要略》在语法理论上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提出了“动词中心论”和动词“向”的概念。《要略》认为:“拿叙事句来说,既是叙述一件事情,句子的重心就在那个动词上,此外凡动作之所由起,所于止,以及所关涉的各方面,都是补充这个动词把句子的意义说明白,都可以称为‘补词”,。 补词所围绕的中心恰恰又是动词。另外,为突出动词在句中的中心地位;《要略》还以动

词为中心列举了句子的格式:“起词—动词—止词”,“动词—止词”,等—(把)止词—动词—受词”,“起词—动词—受词—(以)止词”等。由上所述可以明显看出:《要略》一书对句中动词的作用非常重视,把它看作句子的“中心”或“重心”,这种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动词中心论”。

关于动词的“向”的概念,《要略》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有些句子只有起词而没有止词,是因为许多动作只和一个人或物发生关系,所以有起词而无止词.“例如水的流,花的开和谢,以及行、止、坐、卧、来、去等等动作都是只有一个方向,没有两个方向的;„„④.这里《要略》提出了动词的“向”这个概念。“

二“表达论”体系的建立

《要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表达论”体系。语言研究有两条路子:“从外到内”和“从内 到外”。 《要略》在方法上的特色是兼有“从外到内”和“从内到外”两方面的描写。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要略》设立了多种“范畴”和多种“关系”。 各类范畴、各类关系联系起来使整个“表达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要略》的“表达论”第一次对汉语语法作了“从内到外”的描写。

三“补词”理论及其发展的价值

《要略》中的“补词”理论以及后来的发展,对解决汉语中的主语和宾语问题,具有相 当高的价值。《要略》中的“补词”是指“动作之所由起.所以止,以及所关涉的各方面”,也就是指在意义上和动词有联系的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或指称词。吕先生提出两点

说明,“第一,从语义方面看,名词和动词之间,也就是事物和动作之间,可以有多种多 样的关系,决不限于施事和受事。’第二,“主语和宾语不是相互对待的成分”。⑩吕先生还认为:“一个名词可以在入句之前做动词的宾语,入句之后成为句子的主语,可是它和动词之间原有的语义关系并不因此而消失。不但是宾语可以分别为施事、受事、当事、工具等等,主语也可以分别为施事、受事、当事、工具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宾语和主语可以相互转化。’,

总之,无论站在传统语法角度,还是站在现代语言学角度,无论在理论建设方面,还是方法论建设方面,《要略》都获得了巨大成就,至今仍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中国文法要略

《中国文法要略)),最初是吕叔湘先生在云南大学任教时的讲义,它打破了模仿西洋文法的旧框框,致力于探索汉语语法结构的特点及规律,在中国语法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它的问世,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 “动词中心论”和动词“向”的概念的提出《要略》在语法理论上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提出了“动词中心论”和动词“向”的概念。《要略》认为:“拿叙事句来说,既是叙述一件事情,句子的重心就在那个动词上,此外凡动作之所由起,所于止,以及所关涉的各方面,都是补充这个动词把句子的意义说明白,都可以称为‘补词”,。 补词所围绕的中心恰恰又是动词。另外,为突出动词在句中的中心地位;《要略》还以动

词为中心列举了句子的格式:“起词—动词—止词”,“动词—止词”,等—(把)止词—动词—受词”,“起词—动词—受词—(以)止词”等。由上所述可以明显看出:《要略》一书对句中动词的作用非常重视,把它看作句子的“中心”或“重心”,这种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动词中心论”。

关于动词的“向”的概念,《要略》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有些句子只有起词而没有止词,是因为许多动作只和一个人或物发生关系,所以有起词而无止词.“例如水的流,花的开和谢,以及行、止、坐、卧、来、去等等动作都是只有一个方向,没有两个方向的;„„④.这里《要略》提出了动词的“向”这个概念。“

二“表达论”体系的建立

《要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表达论”体系。语言研究有两条路子:“从外到内”和“从内 到外”。 《要略》在方法上的特色是兼有“从外到内”和“从内到外”两方面的描写。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要略》设立了多种“范畴”和多种“关系”。 各类范畴、各类关系联系起来使整个“表达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要略》的“表达论”第一次对汉语语法作了“从内到外”的描写。

三“补词”理论及其发展的价值

《要略》中的“补词”理论以及后来的发展,对解决汉语中的主语和宾语问题,具有相 当高的价值。《要略》中的“补词”是指“动作之所由起.所以止,以及所关涉的各方面”,也就是指在意义上和动词有联系的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或指称词。吕先生提出两点

说明,“第一,从语义方面看,名词和动词之间,也就是事物和动作之间,可以有多种多 样的关系,决不限于施事和受事。’第二,“主语和宾语不是相互对待的成分”。⑩吕先生还认为:“一个名词可以在入句之前做动词的宾语,入句之后成为句子的主语,可是它和动词之间原有的语义关系并不因此而消失。不但是宾语可以分别为施事、受事、当事、工具等等,主语也可以分别为施事、受事、当事、工具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宾语和主语可以相互转化。’,

总之,无论站在传统语法角度,还是站在现代语言学角度,无论在理论建设方面,还是方法论建设方面,《要略》都获得了巨大成就,至今仍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关内容

  • 中文系论文选题
  • 2008级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中国古代神话> 1.中国神话的演变和发展 2.中国神话的历史化研究 3.神话和仙话的比较研究 4.<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5.中国神话的审美特征 6.楚辞神话研究 <诗经今注> 1.论<诗经>所反映的上古社会风俗 2. ...

  • [中国语言与文化]推荐书目
  • <中国语言与文化>课程推荐书目(不断更新中) 柏杨,2008,<丑陋的中国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陈松岑,1989,<礼貌语言>.北京:商务印书馆. 陈望道,2001,<修辞学发凡>(第3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程裕祯,2003,<中 ...

  • 70.大黄牡丹汤
  • [组成用法] 大黄10-15g.丹皮10-15g.桃仁10-12g.芒硝6-10g.冬瓜子20-30g. 四味药水煎后,取汁,放入芒硝,沸腾融尽芒硝,一次服下. [方证] 1.下腹肿痞疼痛,按之更甚. 2.便秘,烦躁,身热有汗. 3.舌质红而坚老,苔黄.脉紧.滑或迟. [现代应用] 1.以炎性包块为 ...

  • 英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英语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作者:罗郁曦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4年第01期 摘要:本文从英语外来词和汉语联系的相关背景入手,详细阐述并分析了英源外来词对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语法.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英源外来词: ...

  • 七年制中医专业(针灸推拿方向)教学进程表
  • 七年制中专业(针灸医推方向) 七拿制年医专业(中灸针推方向拿教)进学表 程按期分配 序学学 课 程名 称 分号 期1 2 345 768 9 10 11 2 1311 415 1 6711 819 20 2 122 232 25 42 62 728 92 0 313 3 323 43 533 63 ...

  • 第三章 民国中学语文教材分类介绍与评价
  • 第三章 民国中学语文教材个案分析与评价 我们在上一章,重点分析了民国中学语文教材的演变历程.在四个不同的时期,都出现了一些富有典范意义的语文教材.如果我们深入每一部教材,认真去读一读,我们会发现现代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随着语文教育家.教材编辑者对旧式的文选型教材体系的 ...

  • [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
  • <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   戴小瑾  -------------------------------------------------------------------------------- [教学目的]1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理解课文--古今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差 ...

  • 中医类书籍名册
  • 黄帝内经 (战国)佚名著 蓝天出版社 图解黄帝内经·素问:白话全译图解本:中国养生第一经 唐颐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01 黄帝内经·灵枢 汉英对照 刘希茹今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 2008.11 黄帝内经 段青峰注译 崇文书局 2008 图解黄帝八十一难经 回归中医养生之道 (战国 ...

  • [考研书目]暨南大学汉语硕士考研参考书目
  • [考研书目] 暨南大学汉语硕士考研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教育心理学>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 <中国古代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