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方案

(2)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够在国土、测绘、环保、规划等政府部门从事区域、资源、环境、城市、交通、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与地理信息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行政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学科领域较宽、技术能力较强,能够在信息技术产业从事应用项目设计和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后备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与应用项目设计和开发技能的强化训练,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素质,获得从事地理信息技术研究、设计与开发应用等各项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品格、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品德的思想道德素质;

2、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6、有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能力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翻译外国文献,达到国家规定的四级或以上外语水平。

三、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在学期间实行学分制,最低毕业学分为161,允许提前或推迟毕业,具体按学校有关学分制管理条例执行。鼓励学生攻读双专业、双学位和辅修专业。

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并完成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修读要求

253

1、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课程类别及修读学分的最低要求

(1)必修课:

① 公共必修课: 34 ② 学科基础课程: 18 ③ 专业必修课: 37 ④ GIS工程项目实习、毕业论文: 14

小计: 103 占总学分比例:63.98 % (2)选修课 :

① 限制性选修课: 31 ② 方向选修课: 16 ③ 公共选修课: 11 其中:社会科学类 4

自然科学类 2 艺术类 4 就业指导课 1

小计: 58 占总学分比例:36.02 % 2、全校性公共课程修读的时间要求

全校性公共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两课”、体育、大学英语等)、公共选修课(人文社科类、艺术类、自然科学类课程),全校性公共课程必须在一、二年级的两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

全校公共必修课程分为“指定学期修读”和“春秋开课、自选修读”两个部分。前者已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列出;为了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课程量相对均衡,对于“春秋开课、自选修读”的课程提出如下修读时间建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建议在二年级第1学期按每周7课时修读完毕;《大学体育》建议在第1-4学期,按每周2课时修读;鉴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特征,新生入学后,必须参加《计算机基础》课第一阶段通过性考试,第二阶段的《计算机基础》及相关课程由本系自行开设,列入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建议在第1-4学期按照周课时4、0、2、4的分配进行选修,以保证前两年的学习负担比较均衡。

3、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共计17门、55学分,其中带☆号课程为综合课程。 4、专业选修课包括限制性选修课和方向选修课,总计47学分。限制性选修课是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延伸和拓广,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必备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因此必须对修读与否加以限制。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地理信息应用和地理信息工程两个方向的系列选修课程,教学计划中每个系列选修课程的总学分不少于必须修满的最低学分。建议学生按照个人特长和兴趣,选择一个方向的课程修读,以获得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方向选修课在第5-8学期开设,建议学生按照6、6、2、2的学分分配进行修读,以保证修满获得学士学位的

254

最低学分。在尚未按照修读方向分班的情况下,两个方向的选修课各开出部分课程,逐年轮换。

5、根据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特征,鼓励学生辅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软件工程”专业,并力争学校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如,相同课程互相承认学分等)。鼓励学生修读跨学科的双专业、双学位,鼓励报考硕士研究生。

6、就业指导课以讲座形式进行,开设4-6个讲座,计1个公选课学分。

五、课程结构比例表

六、课程方案表

255

256

257

七、地理信息系统双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说明

1、学分要求

辅修专业:必须修读本课程计划表备注栏中标注为1的课程,共计10门,30学分。 双专业:要求取得辅修专业合格成绩后,继续修读本课程计划表备注栏中标注为2的课程,共计9门、20学分,取得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资格,必须修读不少于50学分。

双学位:在取得双专业的合格成绩后,继续修读本课程计划表备注栏中标注为3的课程,共计6门、12学分,取得地理科学专业学士学位,必须修读不少于62学分。

攻读双专业、双学位和辅修专业成绩合格后,按照学校学位管理条例授予相应的学位或颁发所修专业的毕业资质。

2、课程修读说明

攻读地理信息系统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人数达到单独开班条件时(一般为30人),地理系将专门为攻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学生开课;当不能单独开班时,可插班上课,上课时间与主修专业发生冲突时,可申请部分“免听”(原则上不能超过该门课程课时总数的1/3,并需该课程主讲教师签批),但须完成该课程的全部作业,考试及格后,授予学分。考虑到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科特征,建议插班攻读的学生按照本课程计划表中的课程前后顺序,依次修读。

258

(2)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够在国土、测绘、环保、规划等政府部门从事区域、资源、环境、城市、交通、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与地理信息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行政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学科领域较宽、技术能力较强,能够在信息技术产业从事应用项目设计和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后备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与应用项目设计和开发技能的强化训练,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素质,获得从事地理信息技术研究、设计与开发应用等各项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品格、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品德的思想道德素质;

2、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地理信息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6、有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能力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翻译外国文献,达到国家规定的四级或以上外语水平。

三、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在学期间实行学分制,最低毕业学分为161,允许提前或推迟毕业,具体按学校有关学分制管理条例执行。鼓励学生攻读双专业、双学位和辅修专业。

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并完成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修读要求

253

1、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课程类别及修读学分的最低要求

(1)必修课:

① 公共必修课: 34 ② 学科基础课程: 18 ③ 专业必修课: 37 ④ GIS工程项目实习、毕业论文: 14

小计: 103 占总学分比例:63.98 % (2)选修课 :

① 限制性选修课: 31 ② 方向选修课: 16 ③ 公共选修课: 11 其中:社会科学类 4

自然科学类 2 艺术类 4 就业指导课 1

小计: 58 占总学分比例:36.02 % 2、全校性公共课程修读的时间要求

全校性公共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两课”、体育、大学英语等)、公共选修课(人文社科类、艺术类、自然科学类课程),全校性公共课程必须在一、二年级的两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

全校公共必修课程分为“指定学期修读”和“春秋开课、自选修读”两个部分。前者已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列出;为了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课程量相对均衡,对于“春秋开课、自选修读”的课程提出如下修读时间建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建议在二年级第1学期按每周7课时修读完毕;《大学体育》建议在第1-4学期,按每周2课时修读;鉴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特征,新生入学后,必须参加《计算机基础》课第一阶段通过性考试,第二阶段的《计算机基础》及相关课程由本系自行开设,列入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建议在第1-4学期按照周课时4、0、2、4的分配进行选修,以保证前两年的学习负担比较均衡。

3、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共计17门、55学分,其中带☆号课程为综合课程。 4、专业选修课包括限制性选修课和方向选修课,总计47学分。限制性选修课是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延伸和拓广,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必备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因此必须对修读与否加以限制。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地理信息应用和地理信息工程两个方向的系列选修课程,教学计划中每个系列选修课程的总学分不少于必须修满的最低学分。建议学生按照个人特长和兴趣,选择一个方向的课程修读,以获得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方向选修课在第5-8学期开设,建议学生按照6、6、2、2的学分分配进行修读,以保证修满获得学士学位的

254

最低学分。在尚未按照修读方向分班的情况下,两个方向的选修课各开出部分课程,逐年轮换。

5、根据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特征,鼓励学生辅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软件工程”专业,并力争学校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如,相同课程互相承认学分等)。鼓励学生修读跨学科的双专业、双学位,鼓励报考硕士研究生。

6、就业指导课以讲座形式进行,开设4-6个讲座,计1个公选课学分。

五、课程结构比例表

六、课程方案表

255

256

257

七、地理信息系统双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说明

1、学分要求

辅修专业:必须修读本课程计划表备注栏中标注为1的课程,共计10门,30学分。 双专业:要求取得辅修专业合格成绩后,继续修读本课程计划表备注栏中标注为2的课程,共计9门、20学分,取得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资格,必须修读不少于50学分。

双学位:在取得双专业的合格成绩后,继续修读本课程计划表备注栏中标注为3的课程,共计6门、12学分,取得地理科学专业学士学位,必须修读不少于62学分。

攻读双专业、双学位和辅修专业成绩合格后,按照学校学位管理条例授予相应的学位或颁发所修专业的毕业资质。

2、课程修读说明

攻读地理信息系统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人数达到单独开班条件时(一般为30人),地理系将专门为攻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学生开课;当不能单独开班时,可插班上课,上课时间与主修专业发生冲突时,可申请部分“免听”(原则上不能超过该门课程课时总数的1/3,并需该课程主讲教师签批),但须完成该课程的全部作业,考试及格后,授予学分。考虑到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科特征,建议插班攻读的学生按照本课程计划表中的课程前后顺序,依次修读。

258


相关内容

  •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培养方案
  • 武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学院 Computer School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78年由原武汉大学建立的计算机科学系,是全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科学系之一.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现有四个系: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工程系.计算机应用系.信息安全系,一个实验中心,三个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 ...

  •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
  • (通知)安阳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安工土建﹝2011﹞11号 关于发布我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教研室.各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我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学校<教学工作例会会议纪要>([2011]3号)的要求,我院以<安阳工学院教学 ...

  • IT部门规划.职责及建议
  • 结易思然 http://www.jecio.com IT技术中心规划 E-MAIL:support@jecio.com Alec Palmer - March 2000 IT中心XXXX财年规划结构图 事业部 宗旨 事业部 职责 远景发 展目标 XXXX 财年 事业部 发展 1.客 户需求 分析 3 ...

  • 大学校园网网络规划方案课程设计
  • <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 班 级: 指导老师: 课程 设 计 指 导 书 网络工程131-2班 饶 居 华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课程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其主要内容是规划和设计一个中小型网络, ...

  • 软件系网络工程实验室建设规划
  • 软 件 工 程 系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二○一一年五月 关于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本科专业 新建.扩建实验室.实习基地的规划报告 教务处.发展规划处: 根据学校升本工作需要,结合我系实际情况,在对现有校内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实践条件摸底的基础上,经过仔细讨论和慎重考虑,现提出关于网络工程本 ...

  • VCOM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 VCOM 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添加日期:2013-02-07 查看:116 一.方案概述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 "三通两平台"组成图 VC ...

  •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建设需求方案
  •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 与决策系统建设需求方案 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 (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3年9月25日 1.项目的目标 .......................................................................... ...

  • 公司方案建议书模板
  • X X X 公司 网络信息采集系统 方案建议书 AAA 公司 · 2008年8月 前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既是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竞争,也是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的竞争,而信息技术是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业内公司在完成了信息网络和业 ...

  • 道路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
  • 道路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标准 (征求意见稿) - 1 -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