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10年来与内地经贸情况分析

澳门回归10年来与内地经贸情况简析

由于地理、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澳门与内地一直保持十分密切的经贸关系。特别是澳门回归以来,内地与澳门在便利通关、关税减免、贸易自由化和区域合作等方面不断取得成果,双方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经贸总额不断攀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据海关统计,1999年(以下简称回归前)内地与澳门经贸额为7.3亿美元,2008年双方经贸额上升到29.1亿美元,期间增长4倍,年均增长16.6%;其中内地对澳门出口额从6.4亿美元增长到26亿美元,增长4.1倍,年均增长17%;内地从澳门进口额从1亿美元增长到3.1亿美元,增长3.1倍,年均增长13.4%(下图)。但受去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1-10月双方贸易额出现大幅下降。2009年1- 10月,双方经贸额为1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大幅下降33%;其中,内地对澳门出口14.2亿美元,下降36%,内地从澳门进口2.3亿美元,下降4.6%。

回归近十年来,内地与澳门进出口贸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方式在两地贸易中的比重呈现一减一增态势,此态势在进口尤为明显。回归前,内地对澳门出口中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比重分别为58.4%和39.5%;2008年加工贸易下降到50.1%,而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到44.5%;2009年1-10月,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比重为41.9%,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比重为52%。

进口方面,回归前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进口比重分别为73.7%%和8.4%;2008年加工贸易下降到57.3%,而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到41.4%;2009年1-10月,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比重为17.3%,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比重为82.2%。

二、私营企业进、出口比重快速上升,国有企业进、出口比重大幅下降。回归前,内地对澳门出口国有企业、外商投资和私有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4.3%,43.7%和1.1%;2008年上述三类企业比重分别为21%、53.2%和19%;2009年1-10月,私营企业出口比重为22.1%,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比重则分别为23.3%和40.1%。

进口方面,回归前内地国有企业、外商投资和私有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28.5%,48.4%和1 %;2008年上述三类企业比重分别为9.4%、54.7%和29.6%;2009年1-10月,私营企业出口比重为61%,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比重则分别为9.4%和24.4%。

三、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取代服装及衣着附件成为内地对澳门主要出口商品(表1);服装及衣着附件为主要进口商品,但受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影响,国内对资源性产品需求旺盛,废金属、废塑料进口比重快速上升(表2)。

表1 回归前后内地对澳门出口前5位商品情况

1999年

2008年

2009年1-10月

商品

比重(%)

商品

比重(%)

商品

比重(%)

服装及衣着附件

45.9

机电产品

30.5

机电产品

34.1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15.3

服装及衣着附件

23.1

高新技术产品

19.4

农产品

14.6

高新技术产品

13.0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15.4

机电产品

10.0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10.2

农产品

13.2

鞋类

5.6

农产品

8.8

服装及衣着附件

8.8

表2 回归前后内地从澳门进口前5位商品情况

1999年

2008年

2009年1-10月

商品

比重(%)

商品

比重(%)

商品

比重(%)

纺织纱线、织物

及制品

55.2

服装及衣着附件

46.7

废金属

54.8

服装及衣着附件

34.3

废金属

26.9

废塑料

23.2

玻璃纤维

及其制品

6.2

废塑料

10.6

服装及衣着附件

8.5

机电产品

3.9

铜材

8.1

铜材

6.1

塑料制品

1.7

机电产品

3.8

机电产品

4.1

四、内地与澳门经贸以粤澳贸易为主,北京、江苏与澳门经贸呈扩大趋势。回归前,粤澳经贸占内地与澳门经贸总额的比重为82.3%,江苏、北京与澳门经贸的比重分别为4.2%和1.2%;2008年粤澳经贸比重为76.3%,北京和江苏的比重则分别上升为8%和5.9%。2009年1-10月,广东、北京、江苏与澳门贸易占内地与澳门贸易总额比重分别为79.8%、8.2%和2.2%。

五、我国首个跨境工业园区实现快速发展。珠澳跨境工业园区自2006年12月8日正式通关运作以来,进出口总值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2007年跨境工业园区进出口总值为2220万美元,2008年上升为3799万美元。今年以来,园区的进出口总值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10月份进出口总值为4343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4.1%。其中,出口2555万美元,增长84.2%;进口1788万美元,增长9.8%。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虽然2009年内地与澳门经贸总额下降明显,但应该看到,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持续回暖,而港珠澳大桥的兴建、珠海横琴新区的开发也为澳门与内地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使澳门作为内地经济对外桥梁的功能更加凸显。随着澳门特区政府推进综合旅游发展、优化经贸平台建设、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等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和CPEA、跨境合作等内地支持澳门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内地与澳门经济有望在未来再次共同呈现持续向好的局面,两地经贸交流与合作也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澳门回归10年来与内地经贸情况简析

由于地理、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澳门与内地一直保持十分密切的经贸关系。特别是澳门回归以来,内地与澳门在便利通关、关税减免、贸易自由化和区域合作等方面不断取得成果,双方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经贸总额不断攀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据海关统计,1999年(以下简称回归前)内地与澳门经贸额为7.3亿美元,2008年双方经贸额上升到29.1亿美元,期间增长4倍,年均增长16.6%;其中内地对澳门出口额从6.4亿美元增长到26亿美元,增长4.1倍,年均增长17%;内地从澳门进口额从1亿美元增长到3.1亿美元,增长3.1倍,年均增长13.4%(下图)。但受去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1-10月双方贸易额出现大幅下降。2009年1- 10月,双方经贸额为1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大幅下降33%;其中,内地对澳门出口14.2亿美元,下降36%,内地从澳门进口2.3亿美元,下降4.6%。

回归近十年来,内地与澳门进出口贸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方式在两地贸易中的比重呈现一减一增态势,此态势在进口尤为明显。回归前,内地对澳门出口中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比重分别为58.4%和39.5%;2008年加工贸易下降到50.1%,而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到44.5%;2009年1-10月,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比重为41.9%,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比重为52%。

进口方面,回归前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进口比重分别为73.7%%和8.4%;2008年加工贸易下降到57.3%,而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到41.4%;2009年1-10月,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比重为17.3%,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比重为82.2%。

二、私营企业进、出口比重快速上升,国有企业进、出口比重大幅下降。回归前,内地对澳门出口国有企业、外商投资和私有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4.3%,43.7%和1.1%;2008年上述三类企业比重分别为21%、53.2%和19%;2009年1-10月,私营企业出口比重为22.1%,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比重则分别为23.3%和40.1%。

进口方面,回归前内地国有企业、外商投资和私有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28.5%,48.4%和1 %;2008年上述三类企业比重分别为9.4%、54.7%和29.6%;2009年1-10月,私营企业出口比重为61%,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比重则分别为9.4%和24.4%。

三、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取代服装及衣着附件成为内地对澳门主要出口商品(表1);服装及衣着附件为主要进口商品,但受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影响,国内对资源性产品需求旺盛,废金属、废塑料进口比重快速上升(表2)。

表1 回归前后内地对澳门出口前5位商品情况

1999年

2008年

2009年1-10月

商品

比重(%)

商品

比重(%)

商品

比重(%)

服装及衣着附件

45.9

机电产品

30.5

机电产品

34.1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15.3

服装及衣着附件

23.1

高新技术产品

19.4

农产品

14.6

高新技术产品

13.0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15.4

机电产品

10.0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10.2

农产品

13.2

鞋类

5.6

农产品

8.8

服装及衣着附件

8.8

表2 回归前后内地从澳门进口前5位商品情况

1999年

2008年

2009年1-10月

商品

比重(%)

商品

比重(%)

商品

比重(%)

纺织纱线、织物

及制品

55.2

服装及衣着附件

46.7

废金属

54.8

服装及衣着附件

34.3

废金属

26.9

废塑料

23.2

玻璃纤维

及其制品

6.2

废塑料

10.6

服装及衣着附件

8.5

机电产品

3.9

铜材

8.1

铜材

6.1

塑料制品

1.7

机电产品

3.8

机电产品

4.1

四、内地与澳门经贸以粤澳贸易为主,北京、江苏与澳门经贸呈扩大趋势。回归前,粤澳经贸占内地与澳门经贸总额的比重为82.3%,江苏、北京与澳门经贸的比重分别为4.2%和1.2%;2008年粤澳经贸比重为76.3%,北京和江苏的比重则分别上升为8%和5.9%。2009年1-10月,广东、北京、江苏与澳门贸易占内地与澳门贸易总额比重分别为79.8%、8.2%和2.2%。

五、我国首个跨境工业园区实现快速发展。珠澳跨境工业园区自2006年12月8日正式通关运作以来,进出口总值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2007年跨境工业园区进出口总值为2220万美元,2008年上升为3799万美元。今年以来,园区的进出口总值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10月份进出口总值为4343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4.1%。其中,出口2555万美元,增长84.2%;进口1788万美元,增长9.8%。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虽然2009年内地与澳门经贸总额下降明显,但应该看到,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持续回暖,而港珠澳大桥的兴建、珠海横琴新区的开发也为澳门与内地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使澳门作为内地经济对外桥梁的功能更加凸显。随着澳门特区政府推进综合旅游发展、优化经贸平台建设、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等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和CPEA、跨境合作等内地支持澳门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内地与澳门经济有望在未来再次共同呈现持续向好的局面,两地经贸交流与合作也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内容

  • 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贡献 .
  • 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贡献 时间:2009年06月22日 17时30分   来源:<求是>   作者:高祀仁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胡锦涛主席指出:"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

  • 2012年7,8月思想汇报香港回归
  • 2012年7,8月思想汇报 香港回归 1840年,屈辱的南京条约使香港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沉沉的枷锁,使香港失去了自由,祖国母亲期盼的目光穿过了一个世纪,送走了多少春风秋雨,终于盼来了重聚的春天.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 ...

  • 我国澳门课程改革:背景.使命与构想
  • 摘要:回归祖国以来,澳门的 社会 和 经济 发展 给学校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 发展模式亟待由量的扩张过渡到"质.量并重",教育制度也正在进行彻底的检讨与修整.在此背景下,澳门正着手进行新的课程改革.此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要调整课程决策的权力格局,设立本澳的课程基准,促进课程的 ...

  • 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路线的经典之作
  • 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经典之作 政治与社会学院伦理学专业08级研究生 邱念平 邓小平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是其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 ...

  • 回归祖国是香港进一步繁荣的新起点
  • 作者:燕舞 瞭望 1996年08期 香港的经济成就是骄人的.它拥有世界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无可替代. 对于香港经济来说,回归祖国将是进一步繁荣昌盛的新起点. 基本法是可靠的保证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将贯彻落实基本法.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诸如在财政经济.工商贸易.交通运输. ...

  • 澳门回归十周年思想汇报
  • 思想汇报 2009年12月20日,在亿万祖国同胞的祝福声中,澳门欢度了属于她的节日.回归十年,澳门依照基本法成功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 犹记得十年前,一首<七子之歌>曾让多少澳门同胞潸然泪下,在 ...

  • 地区合作框架协议
  •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_________合作,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也是我们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发展战略机遇期的现实选择.这对于促进港澳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扩大内地省区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为推动合作 ...

  • [〈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
  • 国家广播电影电 视总局 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第 50 号) <〈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5月8日起施行.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 王太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 薄熙来 ...

  • 合作协议框架
  • 根据协议,中国联通集团与广东省政府的"互联网+"合作,将围绕贯彻落实<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聚焦在六大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一是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努力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