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 2007年8月 第8期 HIGHWAY Aug.2007 No.8 文章编号:0451-0712(2007)08-0139-05 中图分类号:U491.4 文献标识码:A
公路安全性评价
唐
1,2
,何 勇,张铁军
22
(1.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 200092;2.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 100088)
摘 要:从安全评价的起源、定义出发,探讨了公路安全性评价的定义、媒介、方法及所适用的不同工作阶段。公路安全性评价定性方法主要是规范符合性检查、公路安全审核。定量方法主要是基于数学、统计方法寻求交通安全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可以选择以下媒介:事故、速度、冲突、驾驶负荷等。定量的评价方法有:事故多发段判别、事故预测、速度一致性、冲突技术、驾驶负荷一致性等。介绍了事故多发段判别、事故预测、速度一致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出冲突技术、驾驶负荷一致性等安全性评价方法的下一步研究工作。
关键词:公路安全性评价;规范符合性;安全审核;多发段判别;事故预测;速度预测;冲突;驾驶负荷
安全评价起源于保险业。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保险公司要替客户承担各种风险,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个费用的多少是与客户所承受的风险的大
小相关的。因此就出现了一个衡量风险程度大小的问题。这个衡量风险程度大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风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20世纪60年代,安全评价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随后从宇航、核工业进入一般的电子、电力化工、机械、矿山等领域。
各行业公认的安全评价的定义为: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安全评价应贯穿于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此定义可以看出: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存在的危险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在此基础上应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贯穿于各个阶段。从其起源及各行业的应用来看,安全评价重大的意义在于建成之前找出安全隐患并予以改进,避免建成后发生安全事故。
20世纪80年代,安全评价应用于道路交通。和上述定义完全相符合,交通安全评价以道路使用者安全为中心,从预防交通事故、降低事故产生的可能性和严重度入手,对道路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即规划、设计、施工和服务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性评价,
基金项目:(318223从而揭示道路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及安全性能。交通安全评价最早起源于英国,随后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的一些国家、北美等也开始应用,我国
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行、亚行贷款的一些公路建设项目开始引进、应用。公路安全性评价是以预防交通事故和提高公路交通安全为目的的一项新技术手段。1 方法和媒介
公路安全评价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宏观评价一般是国家、区域层面上分析交通安全与人口、机动化水平、路网、经济等因素的关系,依此制定宏观的技术和政策方面的交通安全改进对策。微观评价一般是在路或区域路网层面上分析交通安全与道路特征、交通特征等因素的关系,依此制定道路基础设施改进、交通安全管理改进等安全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微观评价的相关内容。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是人车路系统不协调产生的,根据我国事故资料[1],2005年发生的450254起道路交通事故中,人(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乘车人)的原因占94.54%,车辆的原因占1.84%,路的原因占0.06%。考虑到事故责任判定、事故发生后有些事故原因难以判别等因素,路的原因应大于这个比例。根据国外的研究成果,路的因素大约占20%左右。根据安全评价的原理,应从
公 路 2007年 第8期 — 140 —
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从人车路系统出发进行公路安全性评价。
微观安全评价方法一般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主要是规范符合性检查、公路安全审核
的方法;定量方法主要是基于数学、统计的方法寻求交通安全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可以选择以下媒介:事故、速度、冲突、驾驶负荷等。这些媒介也反映了上述从人车路系统出发进行公路安全性评价的思想。
从国内外的关于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的研究和应用看,安全审核(RoadSafetyAudit)是比较成熟、有效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但是基本上依据评价小组成员的经验,现有各国的指南也基本上限于清单、案例。属于定性评价。
基于事故(绝对或相对)的安全评价方法是最直接、根本的评价方法,在大量采集公路、交通特征与事故数据后,理想的情况是通过统计等数学方法,将安全审核小组成员的经验抽象为各种条件与事故的关系,从而将安全评价定量化。
由于我国事故数据存在的问题、在建及运营公路的公路和交通数据的电子化的不足,因此依据速度、加速度等媒介来间接评价公路安全性也是一种较好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我国有些研究建立了高速公路、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不足的是速度差和安全性的关系尚缺乏研究,目前是直接套用国外的研究结论。
在进行前后对比分析时,由于事故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需要较长时间的数据才可以分析前后安全性变化,因此冲突的观测、对比也是较好的媒介和方法。只是,目前冲突技术中关于冲突分类尤其是严重冲突的定义和判别尚未获得公认和标准化应用,也影响了其在国内的应用推广。即便如此,在我国事故数据现状下,冲突技术仍是需要继续研究并予以标准化来进行具体地点的安全评价的有效方法。
和速度这个媒介类似,驾驶负荷也是进行安全评价的媒介。驾驶过程中,机动车驾驶人操纵车辆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由于人的生理、心理条件限制,驾驶负荷超过驾驶人能够承担的程度,或者驾驶负荷突变超过驾驶人反应能力或估计,就会出现驾驶操纵失误。其中一些驾驶操纵失误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国外开始相关的研究,还未形成相关成果。
下面从规范符合性检验、安全审核、事故分析(等几方面,阐述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及应用。2 公路安全评价方法及其适用的工作阶段对于公路安全评价的各个方法,适用于不同的
工作阶段。规范符合性检验、安全检查清单的检查,可用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预开通和运营各个阶段的安全性评价。事故相对多发段判别用于运营阶段的安全性评价,要求有稳定的交通事故记录;速度一致性分析和事故预测可应用于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预开通和运营各个阶段的安全性评价;冲突技术用于运营阶段,并且主要针对平面交叉。
按建设过程,不同工作阶段可选用的方法见表1。按已有研究成果,不同等级公路可选用的方法见表2。
表1 不同评价阶段评价方法选用
评价方法
评价阶段
规范符合性
工程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预开通运 营
√√√√√
安全审核√√√√√
√
√√√√
√√√√
多发段判别
事故预测
速度协调性
3 规范符合性检验
规范符合性检验可用于各个工作阶段。设计阶段的规范符合性检验仅考虑现有规范符合性。运营阶段需要依据公路建设期和评价期的标准规范分别对公路的设计指标进行检验分析,既考虑其建设期情况,又考虑对评价期交通流的适应情况。检验分为全部满足和部分满足,对部分满足的,列出不符合规范的路段。
规范符合性检验是对公路安全性的最低要求。4 公路安全审核
安全审核的主要任务不是检查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其工作重点是对公路方案进行安全方面的审核。公路标准规范的制订考虑了公路的安全性,但是因为要应用于整个行业,其同时还需要考虑普遍性、通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等,因此安全方面的考虑
2007年 第8期 唐等:公路安全性评价 —141—
表2 不同评价对象评价方法选用
评价对象
公路形式高速公路
运营设计
一级公路
运营设计
2~4级公路双车道
运营设计
4级公路单车道
运营
√√√√√
√√√√√
√√√
√√
√√
√√
√√
√
√
√
阶段设计
规范符合性
√
安全审核
√
评价方法多发段判别
事故预测
√
速度一致性
√
标准并非总是最先进的。审核者必须超前于公路标准的规定,应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技术去进行公路安全审核。
国外进行的安全审核基本都是采用审核清单的形式,借助于独立安全专家的经验对公路项目进行安全审核。审核清单列明了公路各个阶段需要审核的项目,可以避免审核中的缺漏项,而且规范了安全审核的内容。
安全检查清单可用于各个工作阶段,不同的阶段审核的重点不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考虑:路线选择、线形选择、设计参数、连接线、道路等级、设计标准等;初步设计阶段主要考虑:设计标准、平纵曲线设计、横断面设计、行车净空、道路运行情况、驾驶人员的主观意识与道路设计的符合情况、道路照明情况、上述因素的综合考虑、道路使用者的便利等;施工图阶段主要考虑:是否考虑了所有的道路使用者、危险路段的防护、标志设计、标线设计、轮廓标设计、排水设计、连接线的设计等;工程施工与试运营阶段主要考虑:危险路段的提前确定、标志的内容与设置位置、标线的内容与设置位置、实际的视距、危险路段的防护等;开通运营阶段主要考虑:潜在的危险路段、道路用地的使用、路面的情况、交通量的情况、道路设施的运营情况与可靠性、交通效率、设施与路面的损坏等。
公路安全审核仅仅涉及安全方面的问题;公路安全审核无法解决安全性与建设成本之间的矛盾。公路安全审核可以明确这种冲突,便于管理机构能够根据能力和时间做出适当的决定,即使由于资金限制不能立即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也使管理者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有所准备,并将其排入相应的完善公路安全审核不能完全消除公路的“黑点”,更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运营后对公路加以持续的交通安全改造仍然是必须的,是减少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安全审核可以大大减少这种改造的数量。5 基于事故的评价5.1 事故相对多发段判别
事故相对多发路段及其附近路段的公路特征、交通特征的分析对改善事故相对多发路段的安全状况非常重要。运营期公路,一般根据事故分布规律,找出事故相对多发路段,针对这些路段进行专门分析,找出公路本身容易使驾驶员发生误操作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所以,事故相对多发路段的判别是运营期公路主要的安全评价内容之一。
事故相对多发路段判别是基于事故数(率)判别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提取出在一定标准下事故密度最大的点段,该方法还可以结合考虑事故严重程度、交通量等。
国内外关于事故多发段判别的方法很多,
[2]
道路安全手册》详尽地介绍了各种判PIARC的《
别方法,并建议可以采用变化的步长,但没有具体的
变化步长的方法。
项目[3]在平均路段过滤法和固定步长过滤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步长过滤法进行事故多发段的判别,具体方法是先把事故按里程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然后以动态变化的非0的、相邻事故里程桩号间的差值为推进步长,最后应用类似固定步长推进的方法进行单位滤出区间内事故统计。该方法集中体现了样本的特性,相对于固定步长过滤法,该方法
公 路 2007年 第8期 — 142 —
果,具有较高的精度。5.2 事故预测
事故预测模型是直接研究公路、交通与事故间关系的研究方法,其思路是把公路分成若干个路段、
平面交叉等,然后分别对它们进行事故预测,再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借此分析出设计方案中公路条件相对较差的点段。
项目[3]在调研、采集双车道公路、高速公路的事故、线形、交通等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道路和交通要素与事故关系的双车道公路事故预测模型。其中,高速公路主要针对设计速度为60km/h和80km/h的山区高速公路。双车道公路根据公路横向干扰、路侧情况等,创造性地将双车道公路划分为普通路段、村庄路段和交叉口,分别建立了事故总数、一般以上事故次数以及碰撞、追尾和路侧等不同形态的事故次数的预测模型。基础模型建模过程中,根据我国双车道公路路侧特征提出路侧危险程度4级分级方法以及接入口的分析方法。方法如下,具体的模型形式及变量说明不再赘述。
(1)分段建立基础模型。
双车道公路,将其分为同质的普通路段、村庄路段、交叉口,基于统计分析,分别建立道路和交通要素与事故关系的基础模型。高速公路仅分为同质的路段。
(2)事故修正因子进行修正。
由于统计模型自身的缺点,即统计相关性无法说明道路特征与交通控制特征之间的关系,因此,仅用基本模型预测一定基本条件下事故数,不同于基本条件的道路特征、交通控制特征对路段交通事故数的影响都通过事故修正因子(AMF)来修正。
(3)标定。
不同地区的事故不同,即使两条路相似,事故也可能不同。由于基础模型的建立仅用了一个省的数据,许多影响因素未含在基本模型里,例如:事故记录的区别、驾驶员总数、天气的区别等等。因此提供了一个标定过程,每一个省应用预测模型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安全状况进行调整。公路交通安全特征随着时间是变化的,即使是建模区域的双车道公路,3~5年后需要进行事故预测时,也需要根据彼时的情况进行调整。
标定周期一般为3年,应用标定程序来确定标定系数(预测值=标定系数×预测模型预测值),使全特性。标定不是必须的。根据掌握的数据、经济性等,有不同的标定程序[3],这里略去。
(4)EB过程。
由于基础模型是统计模型,因此其不能完全表示事故偶然性。举例说明,因为弯坡组合处经常发生事故,应用统计模型的结果是有一定的事故数,实际情况是有些弯坡组合处有可能没有事故发生。EB过程以式(1)表示,应用EB过程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提高预测准确性。
Ep=w(Np)+(1-w)O
(1)
式中:Ep为Np和O加权平均后得到的预测事故数;Np为某一时期某条路预测的事故数(所有路段、交叉口预测事故数的和);w为权重;O为某一段时间观测的事故数。
通过应用事故预测模型,可以预测出沿公路的各段的事故分布。对于设计阶段的公路,可以进行不同设计方案的比较;或者对同一个设计方案,关注事故预测值较高的路段,进行设计方案的改进。对于已有公路,无论是否有历史事故资料,都可以进行事故多发段的判别,对事故相对多发段进行安全改进。6 速度一致性
速度一致性是以速度为媒介,认为速度是公路、交通等条件的表征,然后把公路分成若干的路段、平面交叉等,然后对它们的速度进行预测,通过相邻路段的速度差来分析设计方案中公路条件相对较差的点段。由于运行速度这个媒介相对比较好测量,易于开展工作,在目前得到更多的青睐,国外研究成果较丰富,国内也有一些研究成果。
速度一致性是指道路几何线形设计和驾驶员所期望的保持一致,而且符合安全操作车辆能力极限特性的要求。一般具有以下两方面含义:(1)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一致性;(2)相邻路段运行速度一致性。
对于运营中公路,可以实测运行速度;对于设计方案,可以依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
一级公路的运TB05-2004)附录B进行高速公路、行速度预测。
最近的研究建立了双车道公路特征点的运行
速度模型,包括:平曲线、纵坡、弯坡组合、直线段、横断面尺寸等,并给出了公路功能、横向干扰、出入口间距、地形等影响因素对预测的运行速度的修正值。[5]
2007年 第8期 唐
关于评价指标,目前国内沿用国外的研究成果[6]:
等:公路安全性评价 —143—
方法。
这些评价方法适用于新建公路、改扩建公路的安全性评价;对应于建设过程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预开通、运营阶段的安全性评价。对设计阶段的安全性评价,可根据评价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对现有公路的安全性评价,可为安全改进提供依据。
由于各种评价方法基础理论研究时的研究方法、数据质量、技术水平不尽相同,导致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也各有差别,为此需要尽可能运用较多的方法,根据安全评价的起源和定义,对各种方法评价的结果即潜在的不安全点(路或方案的某一段)进行归纳,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皆认为是不安全点,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安全性评价的结果即不安全点,应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提出安全改进的建议。
由于事故预测、运行速度预测等研究成果在我国研究的时间还相对较短,且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实际应用,同时用于建模的样本受样本采集区域条件的限制,可能不能代表我国的普遍情况,实用化不够等,还需做进一步的应用、完善工作。
冲突技术关于严重冲突的定义、判别标准等也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交通状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国内利用驾驶员驾驶负荷来进行安全性评价尚未开展相关研究,需就驾驶负荷的度量、测定,驾驶负荷与道路和交通特征的关系,驾驶负荷一致性与安全性关系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无论怎样,利用各种安全性评价方法,找出公路上潜在的不安全点并进行改进,尤其是对设计阶段公路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公路安全性,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05年度)
$V≤10km/h,线形连续性好,事故率低,基本不存在
事故多发地点;10km/h20km/h,线形连续性不良,事故多发点较多。7 交通冲突技术(TCT)
20世纪60年代开始,交通冲突技术首先在欧洲应用于评价交叉口安全性。交通冲突是指交通行为者在参与道路交通过程中,与其他交通行为者发生相会、超越、交错、追尾等交通遭遇时,有可能导致交通损害危险发生的交通现象。交通冲突与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发生的过程基本相同,特别严重的交通冲突和事故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使得采用冲突作为安全评价和预测成为可能。
严重冲突可以观测,一般具有以下特征:有突然的、明显的动作;冲突方不愿意第二次发生同样的冲突;在试验车道上,驾驶者无法模拟严重冲突。根据观测,对冲突双方的车速、距离进行测试、估计,可以算出冲突双方将发生事故的时间,根据图1进行判别是否为严重冲突。
[7]
图1 严重冲突判别
[M].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06.
[2] RoadSafetyManual[M].RecommendationsfromtheWorldRoadAssociation(PIARC).2005.
[3] 公路安全审核指南[A].2003年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
目《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1**********]3)研究报告[R].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006.[4] 张铁军,唐
,张巍汉.双变量区间过滤法进行事故
多发段判别[J].公路交通科技,2006,23(4).
[5] 2003年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山区双车道公路路线
设计参数的研究》([1**********]2)研究报告[R].交交通冲突技术主要应用于已有公路,尤其适用于平面交叉安全改进前后交通冲突的观测结果的对
比分析。如果用事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则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进行事故数据的积累、分析。8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从定性方向进行安全性评价有规范符合性检验、安全检查清单等方法。从定量方向进行安全性评价有
2007年 第8期 唐
关于评价指标,目前国内沿用国外的研究成果[6]:
等:公路安全性评价 —143—
方法。
这些评价方法适用于新建公路、改扩建公路的安全性评价;对应于建设过程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预开通、运营阶段的安全性评价。对设计阶段的安全性评价,可根据评价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对现有公路的安全性评价,可为安全改进提供依据。
由于各种评价方法基础理论研究时的研究方法、数据质量、技术水平不尽相同,导致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也各有差别,为此需要尽可能运用较多的方法,根据安全评价的起源和定义,对各种方法评价的结果即潜在的不安全点(路或方案的某一段)进行归纳,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皆认为是不安全点,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安全性评价的结果即不安全点,应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提出安全改进的建议。
由于事故预测、运行速度预测等研究成果在我国研究的时间还相对较短,且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实际应用,同时用于建模的样本受样本采集区域条件的限制,可能不能代表我国的普遍情况,实用化不够等,还需做进一步的应用、完善工作。
冲突技术关于严重冲突的定义、判别标准等也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交通状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国内利用驾驶员驾驶负荷来进行安全性评价尚未开展相关研究,需就驾驶负荷的度量、测定,驾驶负荷与道路和交通特征的关系,驾驶负荷一致性与安全性关系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无论怎样,利用各种安全性评价方法,找出公路上潜在的不安全点并进行改进,尤其是对设计阶段公路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公路安全性,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05年度)
$V≤10km/h,线形连续性好,事故率低,基本不存在
事故多发地点;10km/h20km/h,线形连续性不良,事故多发点较多。7 交通冲突技术(TCT)
20世纪60年代开始,交通冲突技术首先在欧洲应用于评价交叉口安全性。交通冲突是指交通行为者在参与道路交通过程中,与其他交通行为者发生相会、超越、交错、追尾等交通遭遇时,有可能导致交通损害危险发生的交通现象。交通冲突与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发生的过程基本相同,特别严重的交通冲突和事故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使得采用冲突作为安全评价和预测成为可能。
严重冲突可以观测,一般具有以下特征:有突然的、明显的动作;冲突方不愿意第二次发生同样的冲突;在试验车道上,驾驶者无法模拟严重冲突。根据观测,对冲突双方的车速、距离进行测试、估计,可以算出冲突双方将发生事故的时间,根据图1进行判别是否为严重冲突。
[7]
图1 严重冲突判别
[M].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06.
[2] RoadSafetyManual[M].RecommendationsfromtheWorldRoadAssociation(PIARC).2005.
[3] 公路安全审核指南[A].2003年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
目《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1**********]3)研究报告[R].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006.[4] 张铁军,唐
,张巍汉.双变量区间过滤法进行事故
多发段判别[J].公路交通科技,2006,23(4).
[5] 2003年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山区双车道公路路线
设计参数的研究》([1**********]2)研究报告[R].交交通冲突技术主要应用于已有公路,尤其适用于平面交叉安全改进前后交通冲突的观测结果的对
比分析。如果用事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则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进行事故数据的积累、分析。8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从定性方向进行安全性评价有规范符合性检验、安全检查清单等方法。从定量方向进行安全性评价有
公路 2007年8月 第8期 HIGHWAY Aug.2007 No.8 文章编号:0451-0712(2007)08-0144-06 中图分类号:U491.4 文献标识码:A
高速公路作业区智能车道汇合控制系统研究
裴玉龙,代磊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研究所 哈尔滨市 150090)
摘 要:在道路的养护维修期间,高速公路作业区由于经常需要关闭车道而形成道路通行的瓶颈,影响着高速公路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为降低车道关闭带来的影响,结合ITS技术设计了高速公路作业区的智能车道汇合控制系统的流程,并建立了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及决策子系统和信息发布子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交通检测器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对交通状态进行判别,根据道路的拥挤状况动态选择车道汇合控制方案。最后,通过模拟的方法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智能汇合控制相比于静态汇合控制、动态提前汇合控制和动态延迟汇合控制,性能更为优越,特别是在改善高速公路作业区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方面。
关键词:作业区;动态提前汇合控制;动态延迟汇合控制;智能车道汇合控制;决策阈值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交通量急剧增加,因而道路的养护维修工作日益繁重,
收稿日期:2007-03-05[6] KayFitzpatrick,
Predictionfor
Lily
Elefteriadou,
Rural
et
al.Speed
高速公路经常需要关闭车道来进行施工作业。由于车道的关闭形成了道路通行的瓶颈,某些驾驶员为
[7] SverkerAlmqvist,ChristerHyden.Methodsfot
Two-LaneHighways[Z].AssessingTrafficSafetyinDevelopingCountries[J].Buildingissues-SIDAandLCHS,1994,6.
PublicationNO.99-171.August2000.
HighwaySafetyAssessment
TANGCheng-cheng
1,2
2
,HEYong2,ZHANGTie-jun
(1.KeyLaboratoryofRoadandTrafficEngineeringofMinistryofEducation,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2.ResearchInstituteofHighway,MinistryofCommunications,Beijing100088,China)
Abstract:OnthebasisoftheoriginandthedefinitionoftheSafetyAssessment,thedefinitionandthemediumoftheHighwaySafetyAssessment(HSA)arediscussedaswellasthemethodsandthestagesinwhichthesemethodscanbeused.ThequalitativemethodsoftheHSAareStandard/SpecificationaccordancecheckandHighwaySafetyAudit.Thequantitativemethodsarebasedonthemathematicsandstatisticstofindthequantitativerelationshipbetweenthehighwaysafetyanditsinfluencefactors.Thequantitativemethodscanchoosethefollowingmedia:accident,speed,conflictanddriveworkloadetc.Andthemethodsareaccidents-basedidentification,accidentprediction,speedconsistence,trafficconflicttechnology(TCT),driveworkloadconsistence.Thelatestresearchresultsoftheaccidents-basedidentification,accidentpredictionandspeedconsistenceareintroduced.ThefollowingresearchworkontheTCTanddriveworkloadconsistenceisalsoputforward.
Keywords:highwaysafetyassessment;standard/specificationaccordance;safetyaudit;accident-
公路 2007年8月 第8期 HIGHWAY Aug.2007 No.8 文章编号:0451-0712(2007)08-0139-05 中图分类号:U491.4 文献标识码:A
公路安全性评价
唐
1,2
,何 勇,张铁军
22
(1.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 200092;2.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 100088)
摘 要:从安全评价的起源、定义出发,探讨了公路安全性评价的定义、媒介、方法及所适用的不同工作阶段。公路安全性评价定性方法主要是规范符合性检查、公路安全审核。定量方法主要是基于数学、统计方法寻求交通安全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可以选择以下媒介:事故、速度、冲突、驾驶负荷等。定量的评价方法有:事故多发段判别、事故预测、速度一致性、冲突技术、驾驶负荷一致性等。介绍了事故多发段判别、事故预测、速度一致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出冲突技术、驾驶负荷一致性等安全性评价方法的下一步研究工作。
关键词:公路安全性评价;规范符合性;安全审核;多发段判别;事故预测;速度预测;冲突;驾驶负荷
安全评价起源于保险业。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保险公司要替客户承担各种风险,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个费用的多少是与客户所承受的风险的大
小相关的。因此就出现了一个衡量风险程度大小的问题。这个衡量风险程度大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风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20世纪60年代,安全评价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随后从宇航、核工业进入一般的电子、电力化工、机械、矿山等领域。
各行业公认的安全评价的定义为: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安全评价应贯穿于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此定义可以看出: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存在的危险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在此基础上应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贯穿于各个阶段。从其起源及各行业的应用来看,安全评价重大的意义在于建成之前找出安全隐患并予以改进,避免建成后发生安全事故。
20世纪80年代,安全评价应用于道路交通。和上述定义完全相符合,交通安全评价以道路使用者安全为中心,从预防交通事故、降低事故产生的可能性和严重度入手,对道路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即规划、设计、施工和服务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性评价,
基金项目:(318223从而揭示道路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及安全性能。交通安全评价最早起源于英国,随后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的一些国家、北美等也开始应用,我国
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行、亚行贷款的一些公路建设项目开始引进、应用。公路安全性评价是以预防交通事故和提高公路交通安全为目的的一项新技术手段。1 方法和媒介
公路安全评价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宏观评价一般是国家、区域层面上分析交通安全与人口、机动化水平、路网、经济等因素的关系,依此制定宏观的技术和政策方面的交通安全改进对策。微观评价一般是在路或区域路网层面上分析交通安全与道路特征、交通特征等因素的关系,依此制定道路基础设施改进、交通安全管理改进等安全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微观评价的相关内容。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是人车路系统不协调产生的,根据我国事故资料[1],2005年发生的450254起道路交通事故中,人(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乘车人)的原因占94.54%,车辆的原因占1.84%,路的原因占0.06%。考虑到事故责任判定、事故发生后有些事故原因难以判别等因素,路的原因应大于这个比例。根据国外的研究成果,路的因素大约占20%左右。根据安全评价的原理,应从
公 路 2007年 第8期 — 140 —
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从人车路系统出发进行公路安全性评价。
微观安全评价方法一般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主要是规范符合性检查、公路安全审核
的方法;定量方法主要是基于数学、统计的方法寻求交通安全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可以选择以下媒介:事故、速度、冲突、驾驶负荷等。这些媒介也反映了上述从人车路系统出发进行公路安全性评价的思想。
从国内外的关于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的研究和应用看,安全审核(RoadSafetyAudit)是比较成熟、有效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但是基本上依据评价小组成员的经验,现有各国的指南也基本上限于清单、案例。属于定性评价。
基于事故(绝对或相对)的安全评价方法是最直接、根本的评价方法,在大量采集公路、交通特征与事故数据后,理想的情况是通过统计等数学方法,将安全审核小组成员的经验抽象为各种条件与事故的关系,从而将安全评价定量化。
由于我国事故数据存在的问题、在建及运营公路的公路和交通数据的电子化的不足,因此依据速度、加速度等媒介来间接评价公路安全性也是一种较好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我国有些研究建立了高速公路、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不足的是速度差和安全性的关系尚缺乏研究,目前是直接套用国外的研究结论。
在进行前后对比分析时,由于事故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需要较长时间的数据才可以分析前后安全性变化,因此冲突的观测、对比也是较好的媒介和方法。只是,目前冲突技术中关于冲突分类尤其是严重冲突的定义和判别尚未获得公认和标准化应用,也影响了其在国内的应用推广。即便如此,在我国事故数据现状下,冲突技术仍是需要继续研究并予以标准化来进行具体地点的安全评价的有效方法。
和速度这个媒介类似,驾驶负荷也是进行安全评价的媒介。驾驶过程中,机动车驾驶人操纵车辆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由于人的生理、心理条件限制,驾驶负荷超过驾驶人能够承担的程度,或者驾驶负荷突变超过驾驶人反应能力或估计,就会出现驾驶操纵失误。其中一些驾驶操纵失误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国外开始相关的研究,还未形成相关成果。
下面从规范符合性检验、安全审核、事故分析(等几方面,阐述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及应用。2 公路安全评价方法及其适用的工作阶段对于公路安全评价的各个方法,适用于不同的
工作阶段。规范符合性检验、安全检查清单的检查,可用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预开通和运营各个阶段的安全性评价。事故相对多发段判别用于运营阶段的安全性评价,要求有稳定的交通事故记录;速度一致性分析和事故预测可应用于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预开通和运营各个阶段的安全性评价;冲突技术用于运营阶段,并且主要针对平面交叉。
按建设过程,不同工作阶段可选用的方法见表1。按已有研究成果,不同等级公路可选用的方法见表2。
表1 不同评价阶段评价方法选用
评价方法
评价阶段
规范符合性
工程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预开通运 营
√√√√√
安全审核√√√√√
√
√√√√
√√√√
多发段判别
事故预测
速度协调性
3 规范符合性检验
规范符合性检验可用于各个工作阶段。设计阶段的规范符合性检验仅考虑现有规范符合性。运营阶段需要依据公路建设期和评价期的标准规范分别对公路的设计指标进行检验分析,既考虑其建设期情况,又考虑对评价期交通流的适应情况。检验分为全部满足和部分满足,对部分满足的,列出不符合规范的路段。
规范符合性检验是对公路安全性的最低要求。4 公路安全审核
安全审核的主要任务不是检查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其工作重点是对公路方案进行安全方面的审核。公路标准规范的制订考虑了公路的安全性,但是因为要应用于整个行业,其同时还需要考虑普遍性、通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等,因此安全方面的考虑
2007年 第8期 唐等:公路安全性评价 —141—
表2 不同评价对象评价方法选用
评价对象
公路形式高速公路
运营设计
一级公路
运营设计
2~4级公路双车道
运营设计
4级公路单车道
运营
√√√√√
√√√√√
√√√
√√
√√
√√
√√
√
√
√
阶段设计
规范符合性
√
安全审核
√
评价方法多发段判别
事故预测
√
速度一致性
√
标准并非总是最先进的。审核者必须超前于公路标准的规定,应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技术去进行公路安全审核。
国外进行的安全审核基本都是采用审核清单的形式,借助于独立安全专家的经验对公路项目进行安全审核。审核清单列明了公路各个阶段需要审核的项目,可以避免审核中的缺漏项,而且规范了安全审核的内容。
安全检查清单可用于各个工作阶段,不同的阶段审核的重点不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考虑:路线选择、线形选择、设计参数、连接线、道路等级、设计标准等;初步设计阶段主要考虑:设计标准、平纵曲线设计、横断面设计、行车净空、道路运行情况、驾驶人员的主观意识与道路设计的符合情况、道路照明情况、上述因素的综合考虑、道路使用者的便利等;施工图阶段主要考虑:是否考虑了所有的道路使用者、危险路段的防护、标志设计、标线设计、轮廓标设计、排水设计、连接线的设计等;工程施工与试运营阶段主要考虑:危险路段的提前确定、标志的内容与设置位置、标线的内容与设置位置、实际的视距、危险路段的防护等;开通运营阶段主要考虑:潜在的危险路段、道路用地的使用、路面的情况、交通量的情况、道路设施的运营情况与可靠性、交通效率、设施与路面的损坏等。
公路安全审核仅仅涉及安全方面的问题;公路安全审核无法解决安全性与建设成本之间的矛盾。公路安全审核可以明确这种冲突,便于管理机构能够根据能力和时间做出适当的决定,即使由于资金限制不能立即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也使管理者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有所准备,并将其排入相应的完善公路安全审核不能完全消除公路的“黑点”,更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运营后对公路加以持续的交通安全改造仍然是必须的,是减少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安全审核可以大大减少这种改造的数量。5 基于事故的评价5.1 事故相对多发段判别
事故相对多发路段及其附近路段的公路特征、交通特征的分析对改善事故相对多发路段的安全状况非常重要。运营期公路,一般根据事故分布规律,找出事故相对多发路段,针对这些路段进行专门分析,找出公路本身容易使驾驶员发生误操作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所以,事故相对多发路段的判别是运营期公路主要的安全评价内容之一。
事故相对多发路段判别是基于事故数(率)判别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提取出在一定标准下事故密度最大的点段,该方法还可以结合考虑事故严重程度、交通量等。
国内外关于事故多发段判别的方法很多,
[2]
道路安全手册》详尽地介绍了各种判PIARC的《
别方法,并建议可以采用变化的步长,但没有具体的
变化步长的方法。
项目[3]在平均路段过滤法和固定步长过滤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步长过滤法进行事故多发段的判别,具体方法是先把事故按里程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然后以动态变化的非0的、相邻事故里程桩号间的差值为推进步长,最后应用类似固定步长推进的方法进行单位滤出区间内事故统计。该方法集中体现了样本的特性,相对于固定步长过滤法,该方法
公 路 2007年 第8期 — 142 —
果,具有较高的精度。5.2 事故预测
事故预测模型是直接研究公路、交通与事故间关系的研究方法,其思路是把公路分成若干个路段、
平面交叉等,然后分别对它们进行事故预测,再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借此分析出设计方案中公路条件相对较差的点段。
项目[3]在调研、采集双车道公路、高速公路的事故、线形、交通等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道路和交通要素与事故关系的双车道公路事故预测模型。其中,高速公路主要针对设计速度为60km/h和80km/h的山区高速公路。双车道公路根据公路横向干扰、路侧情况等,创造性地将双车道公路划分为普通路段、村庄路段和交叉口,分别建立了事故总数、一般以上事故次数以及碰撞、追尾和路侧等不同形态的事故次数的预测模型。基础模型建模过程中,根据我国双车道公路路侧特征提出路侧危险程度4级分级方法以及接入口的分析方法。方法如下,具体的模型形式及变量说明不再赘述。
(1)分段建立基础模型。
双车道公路,将其分为同质的普通路段、村庄路段、交叉口,基于统计分析,分别建立道路和交通要素与事故关系的基础模型。高速公路仅分为同质的路段。
(2)事故修正因子进行修正。
由于统计模型自身的缺点,即统计相关性无法说明道路特征与交通控制特征之间的关系,因此,仅用基本模型预测一定基本条件下事故数,不同于基本条件的道路特征、交通控制特征对路段交通事故数的影响都通过事故修正因子(AMF)来修正。
(3)标定。
不同地区的事故不同,即使两条路相似,事故也可能不同。由于基础模型的建立仅用了一个省的数据,许多影响因素未含在基本模型里,例如:事故记录的区别、驾驶员总数、天气的区别等等。因此提供了一个标定过程,每一个省应用预测模型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安全状况进行调整。公路交通安全特征随着时间是变化的,即使是建模区域的双车道公路,3~5年后需要进行事故预测时,也需要根据彼时的情况进行调整。
标定周期一般为3年,应用标定程序来确定标定系数(预测值=标定系数×预测模型预测值),使全特性。标定不是必须的。根据掌握的数据、经济性等,有不同的标定程序[3],这里略去。
(4)EB过程。
由于基础模型是统计模型,因此其不能完全表示事故偶然性。举例说明,因为弯坡组合处经常发生事故,应用统计模型的结果是有一定的事故数,实际情况是有些弯坡组合处有可能没有事故发生。EB过程以式(1)表示,应用EB过程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提高预测准确性。
Ep=w(Np)+(1-w)O
(1)
式中:Ep为Np和O加权平均后得到的预测事故数;Np为某一时期某条路预测的事故数(所有路段、交叉口预测事故数的和);w为权重;O为某一段时间观测的事故数。
通过应用事故预测模型,可以预测出沿公路的各段的事故分布。对于设计阶段的公路,可以进行不同设计方案的比较;或者对同一个设计方案,关注事故预测值较高的路段,进行设计方案的改进。对于已有公路,无论是否有历史事故资料,都可以进行事故多发段的判别,对事故相对多发段进行安全改进。6 速度一致性
速度一致性是以速度为媒介,认为速度是公路、交通等条件的表征,然后把公路分成若干的路段、平面交叉等,然后对它们的速度进行预测,通过相邻路段的速度差来分析设计方案中公路条件相对较差的点段。由于运行速度这个媒介相对比较好测量,易于开展工作,在目前得到更多的青睐,国外研究成果较丰富,国内也有一些研究成果。
速度一致性是指道路几何线形设计和驾驶员所期望的保持一致,而且符合安全操作车辆能力极限特性的要求。一般具有以下两方面含义:(1)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一致性;(2)相邻路段运行速度一致性。
对于运营中公路,可以实测运行速度;对于设计方案,可以依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
一级公路的运TB05-2004)附录B进行高速公路、行速度预测。
最近的研究建立了双车道公路特征点的运行
速度模型,包括:平曲线、纵坡、弯坡组合、直线段、横断面尺寸等,并给出了公路功能、横向干扰、出入口间距、地形等影响因素对预测的运行速度的修正值。[5]
2007年 第8期 唐
关于评价指标,目前国内沿用国外的研究成果[6]:
等:公路安全性评价 —143—
方法。
这些评价方法适用于新建公路、改扩建公路的安全性评价;对应于建设过程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预开通、运营阶段的安全性评价。对设计阶段的安全性评价,可根据评价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对现有公路的安全性评价,可为安全改进提供依据。
由于各种评价方法基础理论研究时的研究方法、数据质量、技术水平不尽相同,导致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也各有差别,为此需要尽可能运用较多的方法,根据安全评价的起源和定义,对各种方法评价的结果即潜在的不安全点(路或方案的某一段)进行归纳,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皆认为是不安全点,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安全性评价的结果即不安全点,应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提出安全改进的建议。
由于事故预测、运行速度预测等研究成果在我国研究的时间还相对较短,且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实际应用,同时用于建模的样本受样本采集区域条件的限制,可能不能代表我国的普遍情况,实用化不够等,还需做进一步的应用、完善工作。
冲突技术关于严重冲突的定义、判别标准等也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交通状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国内利用驾驶员驾驶负荷来进行安全性评价尚未开展相关研究,需就驾驶负荷的度量、测定,驾驶负荷与道路和交通特征的关系,驾驶负荷一致性与安全性关系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无论怎样,利用各种安全性评价方法,找出公路上潜在的不安全点并进行改进,尤其是对设计阶段公路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公路安全性,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05年度)
$V≤10km/h,线形连续性好,事故率低,基本不存在
事故多发地点;10km/h20km/h,线形连续性不良,事故多发点较多。7 交通冲突技术(TCT)
20世纪60年代开始,交通冲突技术首先在欧洲应用于评价交叉口安全性。交通冲突是指交通行为者在参与道路交通过程中,与其他交通行为者发生相会、超越、交错、追尾等交通遭遇时,有可能导致交通损害危险发生的交通现象。交通冲突与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发生的过程基本相同,特别严重的交通冲突和事故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使得采用冲突作为安全评价和预测成为可能。
严重冲突可以观测,一般具有以下特征:有突然的、明显的动作;冲突方不愿意第二次发生同样的冲突;在试验车道上,驾驶者无法模拟严重冲突。根据观测,对冲突双方的车速、距离进行测试、估计,可以算出冲突双方将发生事故的时间,根据图1进行判别是否为严重冲突。
[7]
图1 严重冲突判别
[M].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06.
[2] RoadSafetyManual[M].RecommendationsfromtheWorldRoadAssociation(PIARC).2005.
[3] 公路安全审核指南[A].2003年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
目《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1**********]3)研究报告[R].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006.[4] 张铁军,唐
,张巍汉.双变量区间过滤法进行事故
多发段判别[J].公路交通科技,2006,23(4).
[5] 2003年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山区双车道公路路线
设计参数的研究》([1**********]2)研究报告[R].交交通冲突技术主要应用于已有公路,尤其适用于平面交叉安全改进前后交通冲突的观测结果的对
比分析。如果用事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则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进行事故数据的积累、分析。8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从定性方向进行安全性评价有规范符合性检验、安全检查清单等方法。从定量方向进行安全性评价有
2007年 第8期 唐
关于评价指标,目前国内沿用国外的研究成果[6]:
等:公路安全性评价 —143—
方法。
这些评价方法适用于新建公路、改扩建公路的安全性评价;对应于建设过程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预开通、运营阶段的安全性评价。对设计阶段的安全性评价,可根据评价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对现有公路的安全性评价,可为安全改进提供依据。
由于各种评价方法基础理论研究时的研究方法、数据质量、技术水平不尽相同,导致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也各有差别,为此需要尽可能运用较多的方法,根据安全评价的起源和定义,对各种方法评价的结果即潜在的不安全点(路或方案的某一段)进行归纳,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皆认为是不安全点,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安全性评价的结果即不安全点,应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提出安全改进的建议。
由于事故预测、运行速度预测等研究成果在我国研究的时间还相对较短,且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实际应用,同时用于建模的样本受样本采集区域条件的限制,可能不能代表我国的普遍情况,实用化不够等,还需做进一步的应用、完善工作。
冲突技术关于严重冲突的定义、判别标准等也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交通状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国内利用驾驶员驾驶负荷来进行安全性评价尚未开展相关研究,需就驾驶负荷的度量、测定,驾驶负荷与道路和交通特征的关系,驾驶负荷一致性与安全性关系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无论怎样,利用各种安全性评价方法,找出公路上潜在的不安全点并进行改进,尤其是对设计阶段公路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公路安全性,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05年度)
$V≤10km/h,线形连续性好,事故率低,基本不存在
事故多发地点;10km/h20km/h,线形连续性不良,事故多发点较多。7 交通冲突技术(TCT)
20世纪60年代开始,交通冲突技术首先在欧洲应用于评价交叉口安全性。交通冲突是指交通行为者在参与道路交通过程中,与其他交通行为者发生相会、超越、交错、追尾等交通遭遇时,有可能导致交通损害危险发生的交通现象。交通冲突与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发生的过程基本相同,特别严重的交通冲突和事故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使得采用冲突作为安全评价和预测成为可能。
严重冲突可以观测,一般具有以下特征:有突然的、明显的动作;冲突方不愿意第二次发生同样的冲突;在试验车道上,驾驶者无法模拟严重冲突。根据观测,对冲突双方的车速、距离进行测试、估计,可以算出冲突双方将发生事故的时间,根据图1进行判别是否为严重冲突。
[7]
图1 严重冲突判别
[M].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06.
[2] RoadSafetyManual[M].RecommendationsfromtheWorldRoadAssociation(PIARC).2005.
[3] 公路安全审核指南[A].2003年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
目《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1**********]3)研究报告[R].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006.[4] 张铁军,唐
,张巍汉.双变量区间过滤法进行事故
多发段判别[J].公路交通科技,2006,23(4).
[5] 2003年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山区双车道公路路线
设计参数的研究》([1**********]2)研究报告[R].交交通冲突技术主要应用于已有公路,尤其适用于平面交叉安全改进前后交通冲突的观测结果的对
比分析。如果用事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则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进行事故数据的积累、分析。8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从定性方向进行安全性评价有规范符合性检验、安全检查清单等方法。从定量方向进行安全性评价有
公路 2007年8月 第8期 HIGHWAY Aug.2007 No.8 文章编号:0451-0712(2007)08-0144-06 中图分类号:U491.4 文献标识码:A
高速公路作业区智能车道汇合控制系统研究
裴玉龙,代磊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研究所 哈尔滨市 150090)
摘 要:在道路的养护维修期间,高速公路作业区由于经常需要关闭车道而形成道路通行的瓶颈,影响着高速公路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为降低车道关闭带来的影响,结合ITS技术设计了高速公路作业区的智能车道汇合控制系统的流程,并建立了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及决策子系统和信息发布子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交通检测器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对交通状态进行判别,根据道路的拥挤状况动态选择车道汇合控制方案。最后,通过模拟的方法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智能汇合控制相比于静态汇合控制、动态提前汇合控制和动态延迟汇合控制,性能更为优越,特别是在改善高速公路作业区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方面。
关键词:作业区;动态提前汇合控制;动态延迟汇合控制;智能车道汇合控制;决策阈值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交通量急剧增加,因而道路的养护维修工作日益繁重,
收稿日期:2007-03-05[6] KayFitzpatrick,
Predictionfor
Lily
Elefteriadou,
Rural
et
al.Speed
高速公路经常需要关闭车道来进行施工作业。由于车道的关闭形成了道路通行的瓶颈,某些驾驶员为
[7] SverkerAlmqvist,ChristerHyden.Methodsfot
Two-LaneHighways[Z].AssessingTrafficSafetyinDevelopingCountries[J].Buildingissues-SIDAandLCHS,1994,6.
PublicationNO.99-171.August2000.
HighwaySafetyAssessment
TANGCheng-cheng
1,2
2
,HEYong2,ZHANGTie-jun
(1.KeyLaboratoryofRoadandTrafficEngineeringofMinistryofEducation,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2.ResearchInstituteofHighway,MinistryofCommunications,Beijing100088,China)
Abstract:OnthebasisoftheoriginandthedefinitionoftheSafetyAssessment,thedefinitionandthemediumoftheHighwaySafetyAssessment(HSA)arediscussedaswellasthemethodsandthestagesinwhichthesemethodscanbeused.ThequalitativemethodsoftheHSAareStandard/SpecificationaccordancecheckandHighwaySafetyAudit.Thequantitativemethodsarebasedonthemathematicsandstatisticstofindthequantitativerelationshipbetweenthehighwaysafetyanditsinfluencefactors.Thequantitativemethodscanchoosethefollowingmedia:accident,speed,conflictanddriveworkloadetc.Andthemethodsareaccidents-basedidentification,accidentprediction,speedconsistence,trafficconflicttechnology(TCT),driveworkloadconsistence.Thelatestresearchresultsoftheaccidents-basedidentification,accidentpredictionandspeedconsistenceareintroduced.ThefollowingresearchworkontheTCTanddriveworkloadconsistenceisalsoputforward.
Keywords:highwaysafetyassessment;standard/specificationaccordance;safetyaudit;acci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