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5年全国两会十大关键词
—、“四个全面”
观察今年两会,“四个全面”可谓最高频词汇,持续居于各大媒体显著位置。
所谓“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提出并形成的战略布局。2015年2月2日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集中阐述了“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在此次两会上,中国领导人对此作出具体部署,更加明晰地提出以“四个全面”统揽全局、谋划工作,同时“四个全面”也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点赞。
有媒体分析,“四个全面”概括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现代化、推动改革开放的关键问题,拉高了民众“幸福感”。“四个全面”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当然会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
二、“政治生态”
除了“四个全面”,“政治生态”也成为此次两会上中央高层屡屡提及的词汇。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习近平6日在江西代表团的这句话,成为代表委员和媒体舆论持续热议的话题。
此后9日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再度谈及这一话题,并警醒,“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也强调了“政治生态”问题。
“净化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引申出来的必然含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分析称,政治生态这个概念的提出很有意义,实际是对党和整个政治体制运作提出的系统性思考。
三、“铁帽子王”
在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的背景下,反腐话题备受瞩目。两会开幕前一日,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就以一句“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走红网络。
“铁帽子王”拉开了此次两会反腐话题的序幕。此后,这一话题持续高热,代表委员有关反腐的议案提案层出不穷,“两高”报告更是大篇幅论及。
两会会场上,中央高层亦是频频厉声反腐。其中,习近平指出,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
而就在此次两会进行期间,又有两名省部级官员落马。两会开幕前一天,军方也公布新一批共计14只军中“老虎”名单,包括备受关注的浙江省军区副政委郭正钢。
四、“7%左右”
“7%左右”,这是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也是两会期间最受关注的数字。
专家认为,主动降低增速目标,是适应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要求。
事实上,7%左右的增速考虑了需要和可能,这与经济潜在增长速度潜力相吻合,也能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
在下调GDP目标的同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三双”的思路,即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
中国希望以上述着力点,在新的一年里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五、“创客”
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7%左右”之外,“创客”一词也成为此次两会的热词。
在提到“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时,李克强提到“众多"创客"脱颖而出”。这也是“创客”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创客”一词迅速流行起来。
“创客”,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创客”热衷于创新,也可以说,是指有梦想、更有行动的创新创业者们。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作为推动创新的主要力量,“创客”的流行恰逢其时。
就像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六、“改革时间表”
今年两会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其间透露了不少颇为重要的“改革时间表”。
其中包括2020年之前有望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7年有望推出延迟退休具体方案,力争年内出台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上半年有望出台存款保险制度、出租车改革方案,等等。
此外,根据两会会场上释放出的消息,备受关注的国企改革系列实施方案、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也是出台在即。
除了上述改革方案出台的“时间表”,此次两会期间还明确了一些改革具体实施的“时间表”,譬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养老金并轨今年将进入正式实行阶段。
“时间表”倒逼改革落实。在两会期间相继披露的各项改革信息中,中国强力推进改革,啃下“硬骨头”的决心已清晰可见。
七、“铁腕治污”
环保话题在今年两会上尤为引人关注。
习近平6日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
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
此外,政协与人大会议开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都遭遇“环保”提问,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回应称“期待留住"奥林匹克蓝"”;人大会议发言人傅莹则“搬”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称其“有牙齿”、对污染“零容忍”。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则在记者会上表示,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为此,他指出,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
八、“呼格案”
此次两会上,“两高”报告对司法个案的关注无疑是一大亮点。这两份报告均提到了2014年沉冤昭雪的“呼格案”。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我们深感自责”,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则表示“首先深刻反省自己”。
连续八年到北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文联主席姚晓英表示,两高报告出现这样的话并不多见。
与“呼格案”一并被最高检提及的,还有“徐辉强奸杀人案”、“黄家光故意杀人案”、“王本余奸淫幼女、故意杀人案”等几起冤错案件。
谈及2015年工作安排时,周强表示,将“完善冤假错案复查纠正、国家赔偿、责任追究机制”。曹建明则表示,畅通在押人员控告申诉渠道,探索建立刑事申诉异地审查制度,健全冤错案件及时发现和纠正机制。
九、“立法法”
立法法是关于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工作的一部重要法律。3月8日,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正式提请大会审议,成为该法自2000年实施15年以来的首次修改。
在立法法的修改中,“税收法定”的内容因为关切民生,最受舆论关注。在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提交本次大会审议后,代表就有关条款的表述提出了意见。
草案第三条中规定“税种的开征、停征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一些代表建议将税收要素中的“税率”予以明确列举。
12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作了审议结果的报告。法律委员会按照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根据代表们的意见,建议将这一项的表述修改为:“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今日上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将表决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针对这部“管法的法”,分析认为,通过立法法修改可以倒逼制度改革,严格规范立法程序,防范“任性”和“自由落体”。
十、“任性”
“任性”本是普通词汇,近一年跟随“有钱任性”的调侃风靡网络,最近更是火到全国两会。
“任性”首次亮相今年两会,是3月2日的政协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说,党和政府以及群众在反腐问题上态度一致,“大家都很"任性"。”
3月5日,“任性”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谈简政放权时这样指出。
当天下午,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以一句“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指出在经济发展上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转方式调结构。
观察“任性”的这三次“现身”,一次秀出了中国“打虎”力度,一次简明形象地表明对公权力的约束,一次阐释了经济为何要转型升级。
解读2015年全国两会十大关键词
—、“四个全面”
观察今年两会,“四个全面”可谓最高频词汇,持续居于各大媒体显著位置。
所谓“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提出并形成的战略布局。2015年2月2日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集中阐述了“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在此次两会上,中国领导人对此作出具体部署,更加明晰地提出以“四个全面”统揽全局、谋划工作,同时“四个全面”也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点赞。
有媒体分析,“四个全面”概括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现代化、推动改革开放的关键问题,拉高了民众“幸福感”。“四个全面”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当然会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
二、“政治生态”
除了“四个全面”,“政治生态”也成为此次两会上中央高层屡屡提及的词汇。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习近平6日在江西代表团的这句话,成为代表委员和媒体舆论持续热议的话题。
此后9日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再度谈及这一话题,并警醒,“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也强调了“政治生态”问题。
“净化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引申出来的必然含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分析称,政治生态这个概念的提出很有意义,实际是对党和整个政治体制运作提出的系统性思考。
三、“铁帽子王”
在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的背景下,反腐话题备受瞩目。两会开幕前一日,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就以一句“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走红网络。
“铁帽子王”拉开了此次两会反腐话题的序幕。此后,这一话题持续高热,代表委员有关反腐的议案提案层出不穷,“两高”报告更是大篇幅论及。
两会会场上,中央高层亦是频频厉声反腐。其中,习近平指出,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
而就在此次两会进行期间,又有两名省部级官员落马。两会开幕前一天,军方也公布新一批共计14只军中“老虎”名单,包括备受关注的浙江省军区副政委郭正钢。
四、“7%左右”
“7%左右”,这是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也是两会期间最受关注的数字。
专家认为,主动降低增速目标,是适应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要求。
事实上,7%左右的增速考虑了需要和可能,这与经济潜在增长速度潜力相吻合,也能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
在下调GDP目标的同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三双”的思路,即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
中国希望以上述着力点,在新的一年里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五、“创客”
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7%左右”之外,“创客”一词也成为此次两会的热词。
在提到“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时,李克强提到“众多"创客"脱颖而出”。这也是“创客”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创客”一词迅速流行起来。
“创客”,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创客”热衷于创新,也可以说,是指有梦想、更有行动的创新创业者们。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作为推动创新的主要力量,“创客”的流行恰逢其时。
就像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六、“改革时间表”
今年两会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其间透露了不少颇为重要的“改革时间表”。
其中包括2020年之前有望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7年有望推出延迟退休具体方案,力争年内出台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上半年有望出台存款保险制度、出租车改革方案,等等。
此外,根据两会会场上释放出的消息,备受关注的国企改革系列实施方案、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也是出台在即。
除了上述改革方案出台的“时间表”,此次两会期间还明确了一些改革具体实施的“时间表”,譬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养老金并轨今年将进入正式实行阶段。
“时间表”倒逼改革落实。在两会期间相继披露的各项改革信息中,中国强力推进改革,啃下“硬骨头”的决心已清晰可见。
七、“铁腕治污”
环保话题在今年两会上尤为引人关注。
习近平6日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
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
此外,政协与人大会议开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都遭遇“环保”提问,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回应称“期待留住"奥林匹克蓝"”;人大会议发言人傅莹则“搬”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称其“有牙齿”、对污染“零容忍”。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则在记者会上表示,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为此,他指出,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
八、“呼格案”
此次两会上,“两高”报告对司法个案的关注无疑是一大亮点。这两份报告均提到了2014年沉冤昭雪的“呼格案”。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我们深感自责”,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则表示“首先深刻反省自己”。
连续八年到北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文联主席姚晓英表示,两高报告出现这样的话并不多见。
与“呼格案”一并被最高检提及的,还有“徐辉强奸杀人案”、“黄家光故意杀人案”、“王本余奸淫幼女、故意杀人案”等几起冤错案件。
谈及2015年工作安排时,周强表示,将“完善冤假错案复查纠正、国家赔偿、责任追究机制”。曹建明则表示,畅通在押人员控告申诉渠道,探索建立刑事申诉异地审查制度,健全冤错案件及时发现和纠正机制。
九、“立法法”
立法法是关于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工作的一部重要法律。3月8日,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正式提请大会审议,成为该法自2000年实施15年以来的首次修改。
在立法法的修改中,“税收法定”的内容因为关切民生,最受舆论关注。在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提交本次大会审议后,代表就有关条款的表述提出了意见。
草案第三条中规定“税种的开征、停征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一些代表建议将税收要素中的“税率”予以明确列举。
12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作了审议结果的报告。法律委员会按照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根据代表们的意见,建议将这一项的表述修改为:“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今日上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将表决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针对这部“管法的法”,分析认为,通过立法法修改可以倒逼制度改革,严格规范立法程序,防范“任性”和“自由落体”。
十、“任性”
“任性”本是普通词汇,近一年跟随“有钱任性”的调侃风靡网络,最近更是火到全国两会。
“任性”首次亮相今年两会,是3月2日的政协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说,党和政府以及群众在反腐问题上态度一致,“大家都很"任性"。”
3月5日,“任性”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谈简政放权时这样指出。
当天下午,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以一句“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指出在经济发展上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转方式调结构。
观察“任性”的这三次“现身”,一次秀出了中国“打虎”力度,一次简明形象地表明对公权力的约束,一次阐释了经济为何要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