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倡导文化艺术的主旋律与多样性,抵制“三俗”之风,是促进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倡导具有美好理想追求、丰富文化内涵和良好艺术品格的文化产品,抵制“三俗”之风,是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尊重文化多样化的人文精神为灵魂,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抵制“三俗”之风,也是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壮大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需要。文化承载着历史遗产倡导文化艺术的主旋律与多样性,抵制“三俗”之风,是促进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前提下,党和人民鼓励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也积极倡导文化的多样性,这既与人类的普遍文明追求相沟通,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建设的广阔胸怀。200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颁布了《当今多样性世界中的文化自由——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宣布:“文化是人类最为持久的产品。人类在地球上的繁荣主要是通过文化实现的。”文化传递了人类生存发展的核心密码,成为人类应对未来挑战的宝贵财富。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旅游、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文件中进一步指出:自从1972年联合国大会在斯德哥尔摩提出重新认识“发展”的质量以来,全球越来越形成一个广泛共识,就是“发展”必须是经济、技术和人文环境的共同提高。文化是“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资源”。文化资源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保护和传承人文遗产的多样性。而在全球化的时代,每一种文化又不能封闭自己,要在和其他文化的积极接触中才能焕发发展的活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是这一伟大理念的空前实践与成果荟萃,是全球多元文化的空前汇聚,突出了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尊重人类历史遗产和创意的多样性。而近年来引起广泛社会批评的文化艺术领域“三俗”之风即庸俗、低俗、媚俗的倾向,一味宣扬对金钱、权势、美色的献媚和崇拜,其精神内容是空虚和苍白的。如果任其泛滥,必然会使中国文化流于贫乏和萎缩,难以适应21世纪的发展主题——经济、技术和人文环境的共同提高,难以适应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文化软实力关乎国家认同倡导具有美好理想追求、丰富文化内涵和良好艺术品格的文化产品,抵制“三俗”之风,是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需要。文化软实力是21世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包括文化的凝聚力、文化的创新力、文化的传播力、文化的服务力等。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形成,而必然是一个不断传承中华民族和人类优秀遗产,追求和表达民族振兴伟大理想的过程。中国通过孜孜不倦地提炼和创造以“和谐”为特点的价值观念、制度体系和文化产品,以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和文化创造来丰富全人类的普遍价值,才能形成对全体人民和海外华人的高度凝聚力,并且获得各国人民的认同与好感。国际权威机构进行的调查研究指出:中国人对国家的认同和凝聚力正在提高,这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动员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2009年,母公司设在美国费城的佩尤研究中心在25个国家和地区做了“给中国打分”的大规模舆论调查,把最具好感的分值设定为100%,最没有好感的分值设定为0%,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对中国的好感度稳步提高,2005年为88%,2006年为94%,2007年为93%,2008年为95%,2009年为95%,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民的国家好感度。相比之下,2009年俄罗斯人对俄罗斯的好感度为87%,美国人对美国的好感度为88%。中国人提升对国家的凝聚力,这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现代化的制度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密切相关,也与中国长期以来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包括各类艺术作品和媒体所倡导的理想追求和对全体人民的感召力密不可分。而 “三俗”之风,有的通过恶俗的电视相亲节目,成为引导青年俯就金钱和谄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有的通过对中国经典文学的恶搞式改编,以低级趣味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精神。这些“三俗”之风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阉割了文化应该有的理想精神,把人引导向崇拜金钱和趋附权势、热衷于钱色交易、权色交易和权钱交易。这些文化现象孤立地看似乎是过眼云烟,但是长期泛滥和广泛浸染,就会使人产生“每天变坏一点点”的精神蜕变,而涣散全体人民的理想追求和国家认同,最终毁坏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精神动力,因而必须受到坚决抵制。原创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倡导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鼓励丰富的原创活力,抵制“三俗”之风,是激发中国文化的创造力源泉,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影响力的需要。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的强大,首先来源于它不竭的文化创新能力。获得全世界公认的知识产权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激励机制,是鼓励创新,保护创新,不鼓励模仿和复制的制度;是一种肯定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反对抄袭和垄断的制度。一座富有创意的城市,应该是最鼓励、最宽容、最爱护创意人才的城市,应该是汇聚了高素质、高能力和高产出率的创意劳动的城市。国内外具有长久生命力和广泛影响的作品,无不是凝聚了大量创意的结晶,包括演出生命长达10年以上的著名剧目《猫》、《悲惨世界》、《阿依达》、《妈妈咪呀》等,而中国艺术家首创的全球第一部大型常年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也经过长达10年的积累和准备,才厚积薄发,好评如潮。“三俗”之风的一大表现,就是急功近利、金钱至上、追逐成名不择手段,在炒作和包装上寻找出路,用庸俗的噱头刻意炒作,甚至以低级趣味的所谓“卖点”吸引眼球。一些作品通过暴力色情、陈腐迷信、颓废消沉、八卦奇闻来促销谋利。让人痛心的是,一些主流媒体的名牌栏目,曾经积累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也因为一味媚俗而导致艺术品位明显下降,失去了观众的认同,草草收场,造成很大的社会损失。联合国贸发会议等五大机构的权威文献指出:2005年,全球创意产品出口额达到3355亿美元,其中发达经济体占1961亿美元,发展中经济体占1362亿美元,转型经济体占315亿美元。发达国家经济体尤其在视听产品、音乐制品、出版等领域体现了明显的创新活力和规模优势。中国文化艺术的创造活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待于中国在文化创新方面长期努力,奋起直追。中国文化艺术界的从业人员必须抵制“三俗”之风的腐蚀,才能让中国文化艺术的原创活力在规模和能级上达到世界前沿水平,如大河澎湃,造福人类。商业模式要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尊重文化多样化的人文精神为灵魂,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抵制“三俗”之风,也是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壮大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需要。倡导文化艺术的主旋律与多样性,抵制“三俗”之风,才能促进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曾经有人认为:把文化艺术生产纳入产业化的轨道,就必然扼杀艺术家的个性和原创精神,就会导致艺术的唯利是图趋势。但是,在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企业家、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通过实践认同于这样的观念:文化产业可以而且应该是一个三元合一的动力模型。第一是人文精神的追求,对人类的心灵产生广泛的浸染作用;第二是商业模式的打造,通过产业化的运作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第三是知识网络的共享,让参与者在奉献和交换知识的过程中扩大精神财富的总量。比如:名列世界500强的迪斯尼公司倡导的文化内容,就汇聚了全人类以童心想象、人间友爱、贬恶扬善、超越时空、调皮游戏为五大主题的智慧和创意。迪斯尼总部还设立了迪斯尼集体读书计划、“迪斯尼创意的一天”等活动,以鼓励员工参与学习型的网络,激发创意和热情。这也应该是中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理想追求。请看名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30强的许多优秀项目,如以“世界情、中国心、华侨城”的主题而拓展多元化经营的华侨城集团;以“给我一天,还你千年”作为主题而成功开发南宋文化资源、打开广阔市场的宋城集团;以“产业曲江,文化梦想”为旗帜,追求全方位共享城市文化空间的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园等,莫不是体现了人文精神、商业模式、社会共享的有机结合而逐步壮大起来的。“三俗”之风泛滥之处,每每滋生出大量的急功近利、抄袭模仿、刻意炒作的弊端,往往是一哄而起,争相开发庸俗的所谓“热点”,继而又轰然作鸟兽散,难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更不可能形成文化产业的百年基业,因为它在本质上背离了文化产业应该有的人文精神,也背离了作为现代产业灵魂的创新精神、诚信品格和发展规律。“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今天,中国在21世纪和平崛起的趋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正如浩荡东风洗去尘埃,激发起巨大的市场活力;摒弃“三俗”之风的羁绊,中国文化产业的航船必将驶向更为广阔的海洋。

倡导文化艺术的主旋律与多样性,抵制“三俗”之风,是促进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倡导具有美好理想追求、丰富文化内涵和良好艺术品格的文化产品,抵制“三俗”之风,是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尊重文化多样化的人文精神为灵魂,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抵制“三俗”之风,也是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壮大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需要。文化承载着历史遗产倡导文化艺术的主旋律与多样性,抵制“三俗”之风,是促进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前提下,党和人民鼓励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也积极倡导文化的多样性,这既与人类的普遍文明追求相沟通,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建设的广阔胸怀。200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颁布了《当今多样性世界中的文化自由——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宣布:“文化是人类最为持久的产品。人类在地球上的繁荣主要是通过文化实现的。”文化传递了人类生存发展的核心密码,成为人类应对未来挑战的宝贵财富。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旅游、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文件中进一步指出:自从1972年联合国大会在斯德哥尔摩提出重新认识“发展”的质量以来,全球越来越形成一个广泛共识,就是“发展”必须是经济、技术和人文环境的共同提高。文化是“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资源”。文化资源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保护和传承人文遗产的多样性。而在全球化的时代,每一种文化又不能封闭自己,要在和其他文化的积极接触中才能焕发发展的活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是这一伟大理念的空前实践与成果荟萃,是全球多元文化的空前汇聚,突出了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尊重人类历史遗产和创意的多样性。而近年来引起广泛社会批评的文化艺术领域“三俗”之风即庸俗、低俗、媚俗的倾向,一味宣扬对金钱、权势、美色的献媚和崇拜,其精神内容是空虚和苍白的。如果任其泛滥,必然会使中国文化流于贫乏和萎缩,难以适应21世纪的发展主题——经济、技术和人文环境的共同提高,难以适应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文化软实力关乎国家认同倡导具有美好理想追求、丰富文化内涵和良好艺术品格的文化产品,抵制“三俗”之风,是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需要。文化软实力是21世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包括文化的凝聚力、文化的创新力、文化的传播力、文化的服务力等。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形成,而必然是一个不断传承中华民族和人类优秀遗产,追求和表达民族振兴伟大理想的过程。中国通过孜孜不倦地提炼和创造以“和谐”为特点的价值观念、制度体系和文化产品,以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和文化创造来丰富全人类的普遍价值,才能形成对全体人民和海外华人的高度凝聚力,并且获得各国人民的认同与好感。国际权威机构进行的调查研究指出:中国人对国家的认同和凝聚力正在提高,这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动员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2009年,母公司设在美国费城的佩尤研究中心在25个国家和地区做了“给中国打分”的大规模舆论调查,把最具好感的分值设定为100%,最没有好感的分值设定为0%,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对中国的好感度稳步提高,2005年为88%,2006年为94%,2007年为93%,2008年为95%,2009年为95%,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民的国家好感度。相比之下,2009年俄罗斯人对俄罗斯的好感度为87%,美国人对美国的好感度为88%。中国人提升对国家的凝聚力,这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现代化的制度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密切相关,也与中国长期以来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包括各类艺术作品和媒体所倡导的理想追求和对全体人民的感召力密不可分。而 “三俗”之风,有的通过恶俗的电视相亲节目,成为引导青年俯就金钱和谄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有的通过对中国经典文学的恶搞式改编,以低级趣味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精神。这些“三俗”之风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阉割了文化应该有的理想精神,把人引导向崇拜金钱和趋附权势、热衷于钱色交易、权色交易和权钱交易。这些文化现象孤立地看似乎是过眼云烟,但是长期泛滥和广泛浸染,就会使人产生“每天变坏一点点”的精神蜕变,而涣散全体人民的理想追求和国家认同,最终毁坏中国和平崛起的伟大精神动力,因而必须受到坚决抵制。原创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倡导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鼓励丰富的原创活力,抵制“三俗”之风,是激发中国文化的创造力源泉,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影响力的需要。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的强大,首先来源于它不竭的文化创新能力。获得全世界公认的知识产权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激励机制,是鼓励创新,保护创新,不鼓励模仿和复制的制度;是一种肯定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反对抄袭和垄断的制度。一座富有创意的城市,应该是最鼓励、最宽容、最爱护创意人才的城市,应该是汇聚了高素质、高能力和高产出率的创意劳动的城市。国内外具有长久生命力和广泛影响的作品,无不是凝聚了大量创意的结晶,包括演出生命长达10年以上的著名剧目《猫》、《悲惨世界》、《阿依达》、《妈妈咪呀》等,而中国艺术家首创的全球第一部大型常年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也经过长达10年的积累和准备,才厚积薄发,好评如潮。“三俗”之风的一大表现,就是急功近利、金钱至上、追逐成名不择手段,在炒作和包装上寻找出路,用庸俗的噱头刻意炒作,甚至以低级趣味的所谓“卖点”吸引眼球。一些作品通过暴力色情、陈腐迷信、颓废消沉、八卦奇闻来促销谋利。让人痛心的是,一些主流媒体的名牌栏目,曾经积累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也因为一味媚俗而导致艺术品位明显下降,失去了观众的认同,草草收场,造成很大的社会损失。联合国贸发会议等五大机构的权威文献指出:2005年,全球创意产品出口额达到3355亿美元,其中发达经济体占1961亿美元,发展中经济体占1362亿美元,转型经济体占315亿美元。发达国家经济体尤其在视听产品、音乐制品、出版等领域体现了明显的创新活力和规模优势。中国文化艺术的创造活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待于中国在文化创新方面长期努力,奋起直追。中国文化艺术界的从业人员必须抵制“三俗”之风的腐蚀,才能让中国文化艺术的原创活力在规模和能级上达到世界前沿水平,如大河澎湃,造福人类。商业模式要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尊重文化多样化的人文精神为灵魂,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抵制“三俗”之风,也是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壮大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需要。倡导文化艺术的主旋律与多样性,抵制“三俗”之风,才能促进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曾经有人认为:把文化艺术生产纳入产业化的轨道,就必然扼杀艺术家的个性和原创精神,就会导致艺术的唯利是图趋势。但是,在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企业家、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通过实践认同于这样的观念:文化产业可以而且应该是一个三元合一的动力模型。第一是人文精神的追求,对人类的心灵产生广泛的浸染作用;第二是商业模式的打造,通过产业化的运作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第三是知识网络的共享,让参与者在奉献和交换知识的过程中扩大精神财富的总量。比如:名列世界500强的迪斯尼公司倡导的文化内容,就汇聚了全人类以童心想象、人间友爱、贬恶扬善、超越时空、调皮游戏为五大主题的智慧和创意。迪斯尼总部还设立了迪斯尼集体读书计划、“迪斯尼创意的一天”等活动,以鼓励员工参与学习型的网络,激发创意和热情。这也应该是中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理想追求。请看名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30强的许多优秀项目,如以“世界情、中国心、华侨城”的主题而拓展多元化经营的华侨城集团;以“给我一天,还你千年”作为主题而成功开发南宋文化资源、打开广阔市场的宋城集团;以“产业曲江,文化梦想”为旗帜,追求全方位共享城市文化空间的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园等,莫不是体现了人文精神、商业模式、社会共享的有机结合而逐步壮大起来的。“三俗”之风泛滥之处,每每滋生出大量的急功近利、抄袭模仿、刻意炒作的弊端,往往是一哄而起,争相开发庸俗的所谓“热点”,继而又轰然作鸟兽散,难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更不可能形成文化产业的百年基业,因为它在本质上背离了文化产业应该有的人文精神,也背离了作为现代产业灵魂的创新精神、诚信品格和发展规律。“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今天,中国在21世纪和平崛起的趋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正如浩荡东风洗去尘埃,激发起巨大的市场活力;摒弃“三俗”之风的羁绊,中国文化产业的航船必将驶向更为广阔的海洋。


相关内容

  • 和谐文化建设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 和谐文化建设 与 国家文化软实力 的提升 柳礼泉 ,丁 蕾 ( 湖南大学 中国文化 软实力研 究 中心 ,湖 南 长沙 40 8) 10 2 摘要: 提升 国家文化软 实力是 当前我 国发展 文化事业的重大战略思想. 和谐文化 的价值取向. 容 . 内 特点及功能等, 决定 了和谐文化建设是提升文化 ...

  •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统一战线工作的延展
  • 摘要: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已成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是主要来自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政策等资源所产生的效力,其核心是内在于其制度之中的,在我国现有的制度架构中,统一战线是有效承载和连接文化软实力各结构层次的架构机制,在软实力建设中占据独特的地位:目前统一战线的实际 ...

  •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摘要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软实力不仅对我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对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提升做出巨大贡献.因此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因此我国政府对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与重视今年颇为严重,为贯彻落实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政策,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实施. ...

  • 浅谈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 浅谈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认识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迅速发展.各民族国家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综合实力的竞争已经不再限于传统的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硬实力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提升 发展 [正文]:"文化软实力"概念是"软实力" ...

  •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战略_洪晓楠
  •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战略 洪晓楠 邱金英 林 丹 * 内容提要约瑟夫·奈最早提出了软实力概念并将之发展成为软实力理论.从约瑟夫·奈提出该理论 "美国性".中国的初衷来看,这一理论仍然没有摆脱冷战思维的陷阱,因而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特别是"文化软实力" ...

  • 形势与政策论文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
  • 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 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说明我们党越来越重视由文化 所构成的亲和力.影响力.竞争力.我们必须从历史文化的渊源,弘扬中华文化,从战略高 ...

  •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媒体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 第9卷第6期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MASS MED I A VOCAT I ONAL TECHN I CAL COLL EGE 2009年11月 Vo.l 9N o . 6Nov . 2009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媒体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王 亮 王 楠 1 ...

  • 文化和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 文化和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的科学发展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系列论文之四 张发钦 (中共广西工学院委员会 宣传部 广西 柳州 545006) [摘 要]促进文化和谐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追求.文化和谐有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性.协调性提升.推动文化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用社会 ...

  • 浅谈如何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 浅谈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的关键词,已成为世界各国争雄的角力场,因此,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成为我国长足发展的关键,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当前,我们应努力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于当前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的看法, ...

  •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
  • 中国文化软实力--浅谈 摘要: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对世界文化发展有过积极的影响.然而文化全球化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相比国内积极关注质量提升的硬实力建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