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这一条论述水气上冲的证治。

太阳伤寒,本应汗解而反用吐下,使中上焦阳气受伤,形成心脾阳气虚而水气上冲的证候。“心下逆满”,指胃脘部因气上逆而感觉胀满,同时还有“气上冲胸”的感觉。关于气上冲这个证候,临床上还可以见到冲至咽喉部而有憋气、窒息感觉者。我在京西城子煤矿带学生实习时,一位学生接诊了一个老妇人,主诉咽中似有一物堵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根据病情开了四七汤,连服几剂没效。我一看,舌苔水滑,六脉俱弦,还有气上冲的感觉,等到这个气冲到咽喉部时,就觉得堵闷特别严重,而且有心慌、心跳等症。我诊断为水气上冲,换了苓桂术甘汤,只吃了一剂就有效。临床上类似病例并不少见,只不过这一例较为典型而已。 “起则头眩”,是指病人头晕很厉害,只能静卧而不敢起床活动。造成眩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心脾阳虚,清阳之气不足以上养清窍;一是水气上冲,阴来搏阳,清阳被水寒之气所蒙蔽。

“脉沉紧”,就是沉弦之意。沉主里,又主水病,弦主饮邪,沉弦正是水气为患的脉象。以上脉证提示,伤寒经过吐下后,病已经离表,当然也不能再用汗法解表。如果再用解表发汗,就可能伤动经脉之气,即“发汗则动经”,使阳气更虚,不能荣养筋脉,“身为振振摇”,就是肢体战振摇动,甚则站立不稳而欲仆。治疗当用温阳健脾,降冲利水之法,轻者用苓桂术甘汤,阳虚重者用真武汤。 苓桂术甘汤是苓桂剂群的代表,擅长治水气上冲,又能治痰饮内留等证。方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甘草补心阳之虚。同时,桂枝又善降冲逆之气。临床如果对苓桂术甘汤灵活加减,效果十分好:痰湿特盛者,可与二陈汤合方使用;眩晕重者,可加泽泻;兼见面热、心烦者,是阳气与水气相搏而有虚热的表现,可加白薇;兼血压高者,可加牛膝、红花、茜草;兼见脉结代者,去白术,加五味子;兼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者,去白术,加杏仁或薏苡仁;兼夜寐、惊悸不安者,加龙骨、牡蛎等等。

苓桂术甘汤温中降逆,治疗以气上冲逆为主。有的注家认为,水邪属阴,其性沉降,本来不应该冲逆上乘,如果见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等上冲之症,多是与夹肝气上逆有关。桂枝辛温芳香,既可温通心阳,又可疏肝降气,治疗水气上冲必用。

第29条也是水饮之证,但它只有“心下满”,而且并不是“心下逆满”,也没有上冲的证候,因此用桂枝去桂加苓术汤。可见,都是水饮为患,治疗有用桂与去桂的不同,关键在于有没有上冲之证。

苓桂术甘汤的治病范围很广泛,加减化裁也很灵活,但减药味时通常都是去白术,

而保持茯苓、桂枝、甘草不动。这就是所谓的“苓桂剂”,再加杏仁就是苓桂杏廿汤,再加生姜就是苓桂姜甘汤,再加五味子就是苓桂味甘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这一条论述水气上冲的证治。

太阳伤寒,本应汗解而反用吐下,使中上焦阳气受伤,形成心脾阳气虚而水气上冲的证候。“心下逆满”,指胃脘部因气上逆而感觉胀满,同时还有“气上冲胸”的感觉。关于气上冲这个证候,临床上还可以见到冲至咽喉部而有憋气、窒息感觉者。我在京西城子煤矿带学生实习时,一位学生接诊了一个老妇人,主诉咽中似有一物堵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根据病情开了四七汤,连服几剂没效。我一看,舌苔水滑,六脉俱弦,还有气上冲的感觉,等到这个气冲到咽喉部时,就觉得堵闷特别严重,而且有心慌、心跳等症。我诊断为水气上冲,换了苓桂术甘汤,只吃了一剂就有效。临床上类似病例并不少见,只不过这一例较为典型而已。 “起则头眩”,是指病人头晕很厉害,只能静卧而不敢起床活动。造成眩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心脾阳虚,清阳之气不足以上养清窍;一是水气上冲,阴来搏阳,清阳被水寒之气所蒙蔽。

“脉沉紧”,就是沉弦之意。沉主里,又主水病,弦主饮邪,沉弦正是水气为患的脉象。以上脉证提示,伤寒经过吐下后,病已经离表,当然也不能再用汗法解表。如果再用解表发汗,就可能伤动经脉之气,即“发汗则动经”,使阳气更虚,不能荣养筋脉,“身为振振摇”,就是肢体战振摇动,甚则站立不稳而欲仆。治疗当用温阳健脾,降冲利水之法,轻者用苓桂术甘汤,阳虚重者用真武汤。 苓桂术甘汤是苓桂剂群的代表,擅长治水气上冲,又能治痰饮内留等证。方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甘草补心阳之虚。同时,桂枝又善降冲逆之气。临床如果对苓桂术甘汤灵活加减,效果十分好:痰湿特盛者,可与二陈汤合方使用;眩晕重者,可加泽泻;兼见面热、心烦者,是阳气与水气相搏而有虚热的表现,可加白薇;兼血压高者,可加牛膝、红花、茜草;兼见脉结代者,去白术,加五味子;兼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者,去白术,加杏仁或薏苡仁;兼夜寐、惊悸不安者,加龙骨、牡蛎等等。

苓桂术甘汤温中降逆,治疗以气上冲逆为主。有的注家认为,水邪属阴,其性沉降,本来不应该冲逆上乘,如果见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等上冲之症,多是与夹肝气上逆有关。桂枝辛温芳香,既可温通心阳,又可疏肝降气,治疗水气上冲必用。

第29条也是水饮之证,但它只有“心下满”,而且并不是“心下逆满”,也没有上冲的证候,因此用桂枝去桂加苓术汤。可见,都是水饮为患,治疗有用桂与去桂的不同,关键在于有没有上冲之证。

苓桂术甘汤的治病范围很广泛,加减化裁也很灵活,但减药味时通常都是去白术,

而保持茯苓、桂枝、甘草不动。这就是所谓的“苓桂剂”,再加杏仁就是苓桂杏廿汤,再加生姜就是苓桂姜甘汤,再加五味子就是苓桂味甘汤。


相关内容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 (<伤寒论>) [异名]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卷中).甘草汤(<备急千金要方>卷18).茯苓 白术汤(<伤寒总病论>卷3).茯苓汤(<圣济总录>卷54).茯苓散(<普济方>卷43). 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伤寒全生集 ...

  • 各种方剂趣味方歌
  • 一.解表剂 1.麻黄汤--干妈贵姓 (炙甘草 麻黄 桂枝杏仁) 2.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 芍药 甘草 生姜桂枝) 3.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 生地黄 苍术 白芷 甘草 细辛 防风 川芎 羌活) 4.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 紫苏叶 陈皮 甘草 ) 5.小青龙汤--少将 ...

  • 重要方剂顺口溜
  • 1. 麻黄汤--干妈贵姓 (炙甘草 麻黄 桂枝 杏仁) 2. 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 芍药 甘草 生姜 桂枝) 3. 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 细心防穿胸枪.(黄芩 生地黄 苍术 白芷 甘草 细辛 防风 川芎 羌活) 4. 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 紫苏叶 陈皮 甘草 ) 5. 小青龙汤-- ...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现代临床应用_杨薪博
  • 第11卷 第4期 2009 年 4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4 Apr .,2009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现代临床应用 杨薪博,指导:董正华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摘 要:< ...

  • 中药配方大全
  • 现将药物药性疗效药性口诀列下: 1. 发散风寒药:麻黄.根.桂枝.肉桂.紫苏叶.梗,细辛.防风.荆芥.生姜.干姜法.炮姜.葱白.辛夷. 2.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旁子.蝉蜕桑叶.葛根花. 3. 祛风湿药:姜活.独活.五加皮.木瓜.威灵仙.白芷.秦艽.豨签草.苍耳子. 桑枝.臭梧桐. 4. 清热凉血解 ...

  • 金匮要略原文
  • <金匮要略> ▲[原文]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 ...

  • 无敌记忆(方剂趣味整理)
  • 方剂趣味记忆歌诀 解表剂 麻黄汤--干妈贵姓 (炙甘草 麻黄 桂枝 杏仁) 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 干姜 五味子 麻黄 炙甘草 细辛 半夏 桂枝) 2.泻下剂 大承气汤--皇后只笑(芒硝 大黄 枳实 厚朴) 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 枳实 麻子仁 芍药 大黄 杏仁 蜂蜜 ) 3. ...

  • 中医医院皮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 中医医院皮肤科常用中药方剂 1. 八珍汤:人参 熟地 白术 茯苓 当归 白芍 川芎 炙甘草 方歌: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枣姜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趣:当地人找熊,将住少甘岭. 译: 当地人枣芎,姜术芍甘苓. 2.白虎汤: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 ...

  • 主题:苓桂术甘汤 | 医源世界--苓桂术甘汤治"背寒冷如手大"
  • 主题:苓桂术甘汤 + 关注 ≡ 收起全部文章 王霞芳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小儿咳喘经验 本院王霞芳教授是首届著名中医儿科专家董廷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三.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从事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临证施治,每获良效,尤其对小儿咳喘研究深入,应用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