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无晴却有晴

道是无晴却有晴

————汉语的谐音艺术

穆棱市第一中学 文彦斌

小时候一次考试记忆犹新,老师出了默写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我明明记得老师讲过是情感诗,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写了“情”,结果得了两个“X”,还挨了老师一顿狠批,老师讲那叫谐音艺术。从此,我就很注意这方面的东西,收集起来,进行了分类,渐渐的,感觉很有趣味,也就喜欢上了这方面的知识。

文学殿堂中的谐音,如同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亭台楼阁,不是主角,但却不可或缺。诗词歌赋,戏剧小说,民俗传统,,相声小品,都与谐音有着不解之缘。

一、丝方尽,思不尽。

李商隐《无题》诗家喻户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谐音思,丝不尽,思不尽;丝方尽,思才尽。古乐府《读曲歌》:“杀荷不断藕(谐“偶”),莲(谐“怜”)心已复生”, 这些诗句利用谐音手法增添了情趣,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朦胧妙曼,形象生动,也成为了千古名句。古典诗词常以“柳”入文。《诗经》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李白吟:“春风知别苦,不谴杨柳青。”之所以借用“柳”,因为“柳”和“留”相谐,杨柳可暗示惜别情怀。如此一来,含蓄隽永之意,跃然纸上。

曾经收集过许多谐音对联,诸如: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解 缙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 --苏 轼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 --佛 印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江围-姜维,旅步-吕布,槽巢-曹操)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

(橹速、帆快、笛清、萧和分别谐音:鲁肃、樊哙、狄青、萧何)

明清学者金圣叹被判死刑时,曾给儿子口念一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这里的“莲子”、“梨儿”实际上是“怜子”、“离儿”,他通过谐音手段,婉转含蓄地表达出父子生离死别时的无限悲恸。可见,谐音往往能够化直露为含蓄。

将文学对谐音的运用推至巅峰的是一部《红楼梦》。对此,俞平伯先生早在1954年所著《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中就有精彩论述。曹雪芹运用谐音现象将作品框架、四大家族、人物命运、人物品行昭然于众。如:“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段影射“四大家族”的“俗谚口碑”全部由谐音双关构成。其中“假”谐“贾”,“雪”谐“薛”;官衔的“史”谐姓氏的“史”;王侯的“王”谐姓氏的“王”。用谐音暗指,使文段凝练简洁,语约意丰。

人名更富有深深的含义。如:甄士隐——真事隐 贾雨村——假语存

秦可卿——情可轻 贾政——假正 英莲——应怜

元迎探惜——原应叹息 贾王薛史——家亡血史

大众文化中,谐音更是随处可见。许多经典的百听不厌的相声段子、小品片段都是凭借谐音来抖包袱的。相声中对《三国演义》中“既生瑜何生亮”的谐音读解令我们忍俊不禁;而“骑个猴”还是“七个猴”已走出小品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就连谜语,汉民族也会让谐音发挥作用:看喜剧(打一化学现象)(发酵)[发笑],杞人忧天(化学基本操作)(过滤)[过虑]。

二、莲叶鲤鱼,连年有余

五千年的文明,中华大地上的传统习俗,积淀出独特的礼仪,别样的衣食住行习俗。细细查来,这些风俗多由谐音激发所至。

汉族的传统婚礼,要在新房被子里放上桂圆、核桃、枣、栗子、花生。新娘下轿,左手握苹果,右手抱宝瓶。入门,要从一个炭火盆跨过去。往前走,要迈过一个马鞍子。进入洞房,新郎要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这里,每一样都与谐音有关。桂圆谐“圆”的音,象征夫妻圆圆满满;核桃谐“和”的音,意味夫妇和美;枣谐“早”音,栗子谐“立子”音,图的是“早立子”,早生儿子;花生,谐的是“花着生”,望既生儿子,又生女儿。宝瓶、苹果、马鞍子,谐“保平安”;秤谐“称心如意”。

在中国剪纸、中国画、中国刺绣中,总能看到与谐音有关的内容。在这些艺术作品中,鱼、羊、鹿、猴、蝙蝠、马等常常成为主角,于是有了“金玉(鱼)满堂”、“三阳(羊)开泰”、“五福(蝠)捧寿”、“鹿和(鹤)同春”、“马上封(蜂)侯(猴)”诸如此类的吉祥图、吉祥语。

再如,民间年画中往往有这样的图案:莲池之上,一个光身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这里的“鱼”谐“余”(富余),“莲”谐“连”(连年),于是,这幅画的主题就成了“连年有余”的意思,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富余而幸福 。

身自“治本于农”的民族,其避凶、趋吉的心理十分浓重。谐音成就了这种心理,成为顺应和满足这种心理的最有效的方法。前述传统婚礼运用谐音的习俗,为的就是“图个吉儿”。而使用谐音来避凶,更是汉民族一贯的做法。打碎了东西,会说“岁岁(碎)平安”;庭院前后不栽桑、柳,因为“桑”“丧”谐音,而柳不结籽,

谐“无子”。对数字6和8的狂热喜欢和对4、7的极力躲避,也是源于谐音艺术与汉民族传统心理的相连。

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喝酒必汾,汾酒必喝)

我们知道好的广告语言应该通俗顺口、优美动听、深入浅出、富有个性,这样才能为人们所喜欢,甚至为世人所传诵。好的谐音广告,应该是音、形、义都相谐的,三者浑然一体,产生巧妙的修辞效果。

见过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广告语:“平日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这就是一则音、形、义全面相谐的好谐音广告了。从读音上讲,“太平洋”三个字作为保险公司的名称已经被巧妙地嵌入广告语中了,但并不生硬。因为前面有“一滴水”与之衬托,于是“一滴水”和“太平洋”都被赋予了比喻意义——很少的一点保险费用和巨大的赔偿回报。作为国际联合的保险公司,“太平洋”三个字也让人联想到了它遍布全球的稳定业务,给入保户一种安全感,这是形似。更甚者,在意义上,它切中我们传统文化心理中集腋成裘的好品德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风尚。同上述的联想集团的广告一样,这是又一则成功的谐音广告。

电视上有一则蚊香的广告:“默默无蚊的奉献”。显然,这里的“蚊”字谐“闻”字。默默无闻的奉献是一种好的美德,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更需要这种美好的精神,它使我们想到了在各行各业中不声不响不计报酬勤恳工作的人,这与蚊香燃烧起来无声无息“默默奉献”是多么的相似!这则广告语不但追求读音相谐,更注意了形态的相似,因此更容易让人产生意义的过渡和嫁接。

还有很多,如:

(1) 开开衬衫,领袖风采!(开开牌衬衫)(2) 金鸡独立!(金鸡牌鞋油)

(3) 望眼欲“穿”,爱建服装。(爱建牌服装)(4) 与“狼”共舞。(狼牌皮鞋)

(5)一“石”激起千层浪(钻石公司)(6) 红梅味精,领“鲜”一步。(红梅味精)

(7) 一分“珍”情,一分“寿”获。(珍珠牌口服液)(8) 风靡世界。(电风扇)

(9) 赞不绝口——从第一口到最后一口。(咖啡)(10) 一触即发。(汽车电池)

(11)用中意空调,不怕“冷潮热风”。(中意空调)(12) 咳不容缓 (某止咳药)

(13) “大众”荣耀,大众分享。(大众牌汽车 (14) 不打不相识。(打字机)

(15)是她拯救了我们国家的脸。(化妆品)(16)“机”压群芳。(夏普 办公设备)

(17)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计算机)(18) “e”网情深。(网站)

(19) 让爱人同行,永久最好!(永久牌自行车)(20) 易趣竞拍。(网易公司)

真的感觉生活很美妙,只谐音一项就妙不可言。正如一些学者所指,谐音在汉语、汉文化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艺术。的确,众所周知,谐音不是汉语独有的现象,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中都有这种表达,而唯有汉语将谐音发挥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谐音已经超越了言语范畴,在一些非言语领域穿行,散发出汉语独特的气息。可以这样说,谐音艺术渗透着汉民族的智慧,谐音艺术彰显着汉文化的特质。让我们真正的将这一艺术形式发扬光大吧!

道是无晴却有晴

————汉语的谐音艺术

穆棱市第一中学 文彦斌

小时候一次考试记忆犹新,老师出了默写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我明明记得老师讲过是情感诗,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写了“情”,结果得了两个“X”,还挨了老师一顿狠批,老师讲那叫谐音艺术。从此,我就很注意这方面的东西,收集起来,进行了分类,渐渐的,感觉很有趣味,也就喜欢上了这方面的知识。

文学殿堂中的谐音,如同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亭台楼阁,不是主角,但却不可或缺。诗词歌赋,戏剧小说,民俗传统,,相声小品,都与谐音有着不解之缘。

一、丝方尽,思不尽。

李商隐《无题》诗家喻户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谐音思,丝不尽,思不尽;丝方尽,思才尽。古乐府《读曲歌》:“杀荷不断藕(谐“偶”),莲(谐“怜”)心已复生”, 这些诗句利用谐音手法增添了情趣,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朦胧妙曼,形象生动,也成为了千古名句。古典诗词常以“柳”入文。《诗经》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李白吟:“春风知别苦,不谴杨柳青。”之所以借用“柳”,因为“柳”和“留”相谐,杨柳可暗示惜别情怀。如此一来,含蓄隽永之意,跃然纸上。

曾经收集过许多谐音对联,诸如: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解 缙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 --苏 轼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 --佛 印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江围-姜维,旅步-吕布,槽巢-曹操)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

(橹速、帆快、笛清、萧和分别谐音:鲁肃、樊哙、狄青、萧何)

明清学者金圣叹被判死刑时,曾给儿子口念一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这里的“莲子”、“梨儿”实际上是“怜子”、“离儿”,他通过谐音手段,婉转含蓄地表达出父子生离死别时的无限悲恸。可见,谐音往往能够化直露为含蓄。

将文学对谐音的运用推至巅峰的是一部《红楼梦》。对此,俞平伯先生早在1954年所著《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中就有精彩论述。曹雪芹运用谐音现象将作品框架、四大家族、人物命运、人物品行昭然于众。如:“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段影射“四大家族”的“俗谚口碑”全部由谐音双关构成。其中“假”谐“贾”,“雪”谐“薛”;官衔的“史”谐姓氏的“史”;王侯的“王”谐姓氏的“王”。用谐音暗指,使文段凝练简洁,语约意丰。

人名更富有深深的含义。如:甄士隐——真事隐 贾雨村——假语存

秦可卿——情可轻 贾政——假正 英莲——应怜

元迎探惜——原应叹息 贾王薛史——家亡血史

大众文化中,谐音更是随处可见。许多经典的百听不厌的相声段子、小品片段都是凭借谐音来抖包袱的。相声中对《三国演义》中“既生瑜何生亮”的谐音读解令我们忍俊不禁;而“骑个猴”还是“七个猴”已走出小品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就连谜语,汉民族也会让谐音发挥作用:看喜剧(打一化学现象)(发酵)[发笑],杞人忧天(化学基本操作)(过滤)[过虑]。

二、莲叶鲤鱼,连年有余

五千年的文明,中华大地上的传统习俗,积淀出独特的礼仪,别样的衣食住行习俗。细细查来,这些风俗多由谐音激发所至。

汉族的传统婚礼,要在新房被子里放上桂圆、核桃、枣、栗子、花生。新娘下轿,左手握苹果,右手抱宝瓶。入门,要从一个炭火盆跨过去。往前走,要迈过一个马鞍子。进入洞房,新郎要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这里,每一样都与谐音有关。桂圆谐“圆”的音,象征夫妻圆圆满满;核桃谐“和”的音,意味夫妇和美;枣谐“早”音,栗子谐“立子”音,图的是“早立子”,早生儿子;花生,谐的是“花着生”,望既生儿子,又生女儿。宝瓶、苹果、马鞍子,谐“保平安”;秤谐“称心如意”。

在中国剪纸、中国画、中国刺绣中,总能看到与谐音有关的内容。在这些艺术作品中,鱼、羊、鹿、猴、蝙蝠、马等常常成为主角,于是有了“金玉(鱼)满堂”、“三阳(羊)开泰”、“五福(蝠)捧寿”、“鹿和(鹤)同春”、“马上封(蜂)侯(猴)”诸如此类的吉祥图、吉祥语。

再如,民间年画中往往有这样的图案:莲池之上,一个光身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这里的“鱼”谐“余”(富余),“莲”谐“连”(连年),于是,这幅画的主题就成了“连年有余”的意思,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富余而幸福 。

身自“治本于农”的民族,其避凶、趋吉的心理十分浓重。谐音成就了这种心理,成为顺应和满足这种心理的最有效的方法。前述传统婚礼运用谐音的习俗,为的就是“图个吉儿”。而使用谐音来避凶,更是汉民族一贯的做法。打碎了东西,会说“岁岁(碎)平安”;庭院前后不栽桑、柳,因为“桑”“丧”谐音,而柳不结籽,

谐“无子”。对数字6和8的狂热喜欢和对4、7的极力躲避,也是源于谐音艺术与汉民族传统心理的相连。

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喝酒必汾,汾酒必喝)

我们知道好的广告语言应该通俗顺口、优美动听、深入浅出、富有个性,这样才能为人们所喜欢,甚至为世人所传诵。好的谐音广告,应该是音、形、义都相谐的,三者浑然一体,产生巧妙的修辞效果。

见过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广告语:“平日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这就是一则音、形、义全面相谐的好谐音广告了。从读音上讲,“太平洋”三个字作为保险公司的名称已经被巧妙地嵌入广告语中了,但并不生硬。因为前面有“一滴水”与之衬托,于是“一滴水”和“太平洋”都被赋予了比喻意义——很少的一点保险费用和巨大的赔偿回报。作为国际联合的保险公司,“太平洋”三个字也让人联想到了它遍布全球的稳定业务,给入保户一种安全感,这是形似。更甚者,在意义上,它切中我们传统文化心理中集腋成裘的好品德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风尚。同上述的联想集团的广告一样,这是又一则成功的谐音广告。

电视上有一则蚊香的广告:“默默无蚊的奉献”。显然,这里的“蚊”字谐“闻”字。默默无闻的奉献是一种好的美德,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更需要这种美好的精神,它使我们想到了在各行各业中不声不响不计报酬勤恳工作的人,这与蚊香燃烧起来无声无息“默默奉献”是多么的相似!这则广告语不但追求读音相谐,更注意了形态的相似,因此更容易让人产生意义的过渡和嫁接。

还有很多,如:

(1) 开开衬衫,领袖风采!(开开牌衬衫)(2) 金鸡独立!(金鸡牌鞋油)

(3) 望眼欲“穿”,爱建服装。(爱建牌服装)(4) 与“狼”共舞。(狼牌皮鞋)

(5)一“石”激起千层浪(钻石公司)(6) 红梅味精,领“鲜”一步。(红梅味精)

(7) 一分“珍”情,一分“寿”获。(珍珠牌口服液)(8) 风靡世界。(电风扇)

(9) 赞不绝口——从第一口到最后一口。(咖啡)(10) 一触即发。(汽车电池)

(11)用中意空调,不怕“冷潮热风”。(中意空调)(12) 咳不容缓 (某止咳药)

(13) “大众”荣耀,大众分享。(大众牌汽车 (14) 不打不相识。(打字机)

(15)是她拯救了我们国家的脸。(化妆品)(16)“机”压群芳。(夏普 办公设备)

(17)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计算机)(18) “e”网情深。(网站)

(19) 让爱人同行,永久最好!(永久牌自行车)(20) 易趣竞拍。(网易公司)

真的感觉生活很美妙,只谐音一项就妙不可言。正如一些学者所指,谐音在汉语、汉文化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艺术。的确,众所周知,谐音不是汉语独有的现象,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中都有这种表达,而唯有汉语将谐音发挥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谐音已经超越了言语范畴,在一些非言语领域穿行,散发出汉语独特的气息。可以这样说,谐音艺术渗透着汉民族的智慧,谐音艺术彰显着汉文化的特质。让我们真正的将这一艺术形式发扬光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