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研究

作者:周萍

管理学家 2009年06期

  一、企业文化创新的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竞争异常激烈,竞争的核心内容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继技术、管理、营销、品牌之后,当前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创新,具体包括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而所有这些创新中,占首要的、核心地位的是企业文化的创新,正如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一书中所讲:“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重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

  企业文化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鲜明特征,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理念,更是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决定作用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其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在于:

  (一)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发挥文化生产力,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源泉。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对手难以模仿的具有独特个性的竞争能力,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经营战略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这四个方面都很重要,但是四个方面中唯有企业文化创新才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为无论是制度创新、经营战略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是在文化创新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中的凝聚核心和联系纽带,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各种要素有机、合理组合在一起的粘合剂,是企业资源整合的无形保障。企业资源整合的成效、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完备都与企业文化作用密切相关。在这一意义上,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获得持续市场竞争优势最深层的精神保障。

  (二)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适应时代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孤立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生存环境、经营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均发生了变化,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如何营销等等开始面向世界市场,面向世界文化。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上是文化的竞争。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必须适应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将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融汇,既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又吸收引进外来的优秀成果,不断丰富、发展、调整、创新。

  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创新是构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支撑点。任何企业的整体战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战略的执行力,文化创新正是这种执行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世界500强企业出类拔萃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背后,优秀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根基。中国企业,特别是各个行业的领头企业,普遍处于战略转型期的艰难抉择中,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与发展企业文化,才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企业文化,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不仅要有其战略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具体措施作为浅层次保障,更要有企业文化塑造的企业执行能力作为深层次保障,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将为中国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深层次保障。

  二、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相当多的老工业基地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成立阅览室、文化室,组织观光、旅游,进行文艺、体育等比赛活动,于是纷纷建立运动、文化场馆,成立乐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把企业文化看做是花瓶,是点缀之物,充其量也只是锦上添花。并没有深挖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市场竞争等的密切关系,没有注意企业文化在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留住人才,实现企业目标,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样的企业文化于是也就真成了企业的点缀,根本谈不上创新。

  (二)企业文化创新重形式轻内容。很多老工业基地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创新就是企业形象更新,就是要塑造一种所谓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形象,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于是,在脱离企业经营实际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花了几万、几十万元的资金请广告公司设计了标识、包装、制服和广告词,从走廊、办公室到生产车间的墙上四处张贴着各式各样的标语口号,至于这些是否能真实地反映出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及管理风格,能否真正起到在全体员工中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否具有本企业的特色,却没人真正去研究分析,结果这些企业文化只能流于形式,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三)企业文化创新缺乏个性特色。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与不同国家制度、不同民族特点及不同经济环境等因素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起点不同、发展的历史不同、经营理念不同及人员结构不同等情况,所以企业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但是许多老工业基地企业在企业文化创新上,不管不顾自己企业的特点,直接引进西方企业文化的管理形式,照抄照搬别人的模式,严重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不能体现自己的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出现了众多企业在文化创新的模式、内容等方面上大同小异,文化创新变成了泛泛化、标准化模式。

  三、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经说过:“国家的富强靠经济,经济的繁荣靠企业,企业的发展靠企业文化。”老工业基地企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受民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生存,形成了特定的企业文化。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国际环境和市场化改革深入的国内环境的挑战,明显出现经营理念落后、价值观念陈旧、企业精神单调等不良现象,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推动老工业基地企业走出瓶颈,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成为党和政府以及企业自身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取得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创新能力”。而企业所有的创新,如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等,都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创新文化。因此,实现老工业基地企业的振兴与发展,就要从文化着手,突破思维瓶颈,拓展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以文化创新带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在文化创新中推动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价值提升,完成企业的转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一)创新价值观,构建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它决定企业的特征,又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老工业基地企业长期以来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影响,职工的价值观中普遍缺乏市场的意识,缺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竞争观念、质量观念和人才观念等,对商品、价值、竞争、效率、服务等问题的认识上,还受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其价值观难以适应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要求。另一方面,老工业基地企业对如何管理和调动职工积极性,一般都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考核牙口激励制度,由于这些制度的长期作用,不管是企业还是职工都以此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这种制度下就形成了企业的全员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根深蒂固,对实现观念的创新带来极大的阻力。所以,对于老工业基地企业而言,影响文化创新的最关键因素是企业的价值观,打造企业的核心文化,实现文化创新,关键是实现职工价值观念的创新。所以,在构建一个适应市场需要,能够经受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企业文化时,必须要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就是必须在全体职工中进行思想观念的大变革,尤其是价值观的大提升,彻底改变过去老工业基地企业“无比优越性”的盲目优越感,真正树立“竞争中获取优势”的主体意识。推动企业通过进入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自己的竞争能力得来的市场信誉和品牌效益重塑老工业基地企业新形象,以此强化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并通过企业文化活动把职工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统一起来时刻维护和强化这种价值观,激励职工在实现企业目标过程中始终体现这种价值观。同时,坚持借鉴与超越结合,把时代精神融于企业价值观,学习借鉴世界上其他成功企业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结合本企业实际,形成有自己个性的、独具特色的企业价值观念体系,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实现价值观的超越。

  (二)变革管理体制和制度,为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创新提供制度保证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在约束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规范。体制是企业创新的发动机,企业文化创新需要建立创新体制,形成良性的创新环境和氛围。老工业基地企业最早进入和最晚退出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老工业基地企业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曾经创下了许多的辉煌。然而,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新时代的到来,这些体制和制度不可避免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缺乏市场经济竞争的活力。这种体制性的障碍束缚了企业创新、技术改造、人才选用等战略的实施,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面对挑战,老工业基地企业必须冲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抛弃陈旧过时的企业管理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从实践上建立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崭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立足于企业的制度创新进行企业文化创新,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创新旧的企业文化格局,重塑新的企业文化,使之适合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老工业基地企业而言,就是要引入市场要素,建立市场考评体系,通过严格执行制度约束职工,把企业所倡导的行为理念转化为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此规范职工,并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实现精神理念与言行的结合统一,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文化创新。同时,变革企业管理体制,推动企业在长期科学、有效、引起员工认同的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由他律管理走向自律管理,从而向文化管理的阶段过渡,以体制的创新为文化的创新创造条件。

  (三)重塑企业精神,凝聚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创新的精神动力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精华,是企业职工经过长期实践培育而总结出来的行为规范、战略目标、奋斗方向等的综合表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活力之源。它集中了职工的理想、信念、追求,既可以使企业产生凝聚力、号召力,又能满足职工个人的精神和文化需要,使职工从企业文化中获得精神愉悦、自信心、安全感等。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老工业基地企业培育和锤炼出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但在面临新的生产经营和生存、竞争环境的情况下,老工业基地企业精神已暴露出许多不适应的方面,主要表现在过多地注重奉献、服从和协作,忽视了职工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竞争意识的培养,较少地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仍然偏重政府导向,而非市场导向;更多强调政治特征,而非注重商贸特征,企业文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东南沿海地区。因此,必须变革原有的企业精神,重塑更具时代色彩和个性特点、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易于职工认可和接受的企业精神,构筑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激活每一个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老工业基地企业走出困境,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在企业精神的重塑方面,主要应包括不断创新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敬业爱岗的精神、永不放弃的精神等,使企业精神能够在老工业基地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转轨变型的过程中为其体制的形成提供文化资源和精神动力,解决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者介绍:周萍 沈阳大学社会科学部

作者:周萍

管理学家 2009年06期

  一、企业文化创新的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竞争异常激烈,竞争的核心内容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继技术、管理、营销、品牌之后,当前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创新,具体包括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而所有这些创新中,占首要的、核心地位的是企业文化的创新,正如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一书中所讲:“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重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

  企业文化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鲜明特征,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理念,更是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决定作用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其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在于:

  (一)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发挥文化生产力,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源泉。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对手难以模仿的具有独特个性的竞争能力,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经营战略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这四个方面都很重要,但是四个方面中唯有企业文化创新才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为无论是制度创新、经营战略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是在文化创新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中的凝聚核心和联系纽带,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各种要素有机、合理组合在一起的粘合剂,是企业资源整合的无形保障。企业资源整合的成效、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完备都与企业文化作用密切相关。在这一意义上,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获得持续市场竞争优势最深层的精神保障。

  (二)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适应时代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孤立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生存环境、经营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均发生了变化,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如何营销等等开始面向世界市场,面向世界文化。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上是文化的竞争。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必须适应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将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融汇,既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又吸收引进外来的优秀成果,不断丰富、发展、调整、创新。

  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创新是构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支撑点。任何企业的整体战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战略的执行力,文化创新正是这种执行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世界500强企业出类拔萃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背后,优秀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根基。中国企业,特别是各个行业的领头企业,普遍处于战略转型期的艰难抉择中,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与发展企业文化,才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企业文化,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不仅要有其战略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具体措施作为浅层次保障,更要有企业文化塑造的企业执行能力作为深层次保障,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将为中国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深层次保障。

  二、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相当多的老工业基地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成立阅览室、文化室,组织观光、旅游,进行文艺、体育等比赛活动,于是纷纷建立运动、文化场馆,成立乐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把企业文化看做是花瓶,是点缀之物,充其量也只是锦上添花。并没有深挖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市场竞争等的密切关系,没有注意企业文化在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留住人才,实现企业目标,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样的企业文化于是也就真成了企业的点缀,根本谈不上创新。

  (二)企业文化创新重形式轻内容。很多老工业基地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创新就是企业形象更新,就是要塑造一种所谓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形象,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于是,在脱离企业经营实际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经营理念或企业精神,花了几万、几十万元的资金请广告公司设计了标识、包装、制服和广告词,从走廊、办公室到生产车间的墙上四处张贴着各式各样的标语口号,至于这些是否能真实地反映出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及管理风格,能否真正起到在全体员工中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否具有本企业的特色,却没人真正去研究分析,结果这些企业文化只能流于形式,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三)企业文化创新缺乏个性特色。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与不同国家制度、不同民族特点及不同经济环境等因素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起点不同、发展的历史不同、经营理念不同及人员结构不同等情况,所以企业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但是许多老工业基地企业在企业文化创新上,不管不顾自己企业的特点,直接引进西方企业文化的管理形式,照抄照搬别人的模式,严重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不能体现自己的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出现了众多企业在文化创新的模式、内容等方面上大同小异,文化创新变成了泛泛化、标准化模式。

  三、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经说过:“国家的富强靠经济,经济的繁荣靠企业,企业的发展靠企业文化。”老工业基地企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受民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生存,形成了特定的企业文化。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国际环境和市场化改革深入的国内环境的挑战,明显出现经营理念落后、价值观念陈旧、企业精神单调等不良现象,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推动老工业基地企业走出瓶颈,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成为党和政府以及企业自身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取得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创新能力”。而企业所有的创新,如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等,都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创新文化。因此,实现老工业基地企业的振兴与发展,就要从文化着手,突破思维瓶颈,拓展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以文化创新带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在文化创新中推动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价值提升,完成企业的转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一)创新价值观,构建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它决定企业的特征,又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老工业基地企业长期以来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影响,职工的价值观中普遍缺乏市场的意识,缺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竞争观念、质量观念和人才观念等,对商品、价值、竞争、效率、服务等问题的认识上,还受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其价值观难以适应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要求。另一方面,老工业基地企业对如何管理和调动职工积极性,一般都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考核牙口激励制度,由于这些制度的长期作用,不管是企业还是职工都以此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这种制度下就形成了企业的全员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根深蒂固,对实现观念的创新带来极大的阻力。所以,对于老工业基地企业而言,影响文化创新的最关键因素是企业的价值观,打造企业的核心文化,实现文化创新,关键是实现职工价值观念的创新。所以,在构建一个适应市场需要,能够经受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企业文化时,必须要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就是必须在全体职工中进行思想观念的大变革,尤其是价值观的大提升,彻底改变过去老工业基地企业“无比优越性”的盲目优越感,真正树立“竞争中获取优势”的主体意识。推动企业通过进入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自己的竞争能力得来的市场信誉和品牌效益重塑老工业基地企业新形象,以此强化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并通过企业文化活动把职工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统一起来时刻维护和强化这种价值观,激励职工在实现企业目标过程中始终体现这种价值观。同时,坚持借鉴与超越结合,把时代精神融于企业价值观,学习借鉴世界上其他成功企业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结合本企业实际,形成有自己个性的、独具特色的企业价值观念体系,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实现价值观的超越。

  (二)变革管理体制和制度,为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创新提供制度保证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在约束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规范。体制是企业创新的发动机,企业文化创新需要建立创新体制,形成良性的创新环境和氛围。老工业基地企业最早进入和最晚退出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老工业基地企业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曾经创下了许多的辉煌。然而,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新时代的到来,这些体制和制度不可避免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缺乏市场经济竞争的活力。这种体制性的障碍束缚了企业创新、技术改造、人才选用等战略的实施,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面对挑战,老工业基地企业必须冲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抛弃陈旧过时的企业管理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从实践上建立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崭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立足于企业的制度创新进行企业文化创新,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创新旧的企业文化格局,重塑新的企业文化,使之适合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老工业基地企业而言,就是要引入市场要素,建立市场考评体系,通过严格执行制度约束职工,把企业所倡导的行为理念转化为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此规范职工,并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实现精神理念与言行的结合统一,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文化创新。同时,变革企业管理体制,推动企业在长期科学、有效、引起员工认同的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由他律管理走向自律管理,从而向文化管理的阶段过渡,以体制的创新为文化的创新创造条件。

  (三)重塑企业精神,凝聚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创新的精神动力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精华,是企业职工经过长期实践培育而总结出来的行为规范、战略目标、奋斗方向等的综合表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活力之源。它集中了职工的理想、信念、追求,既可以使企业产生凝聚力、号召力,又能满足职工个人的精神和文化需要,使职工从企业文化中获得精神愉悦、自信心、安全感等。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老工业基地企业培育和锤炼出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但在面临新的生产经营和生存、竞争环境的情况下,老工业基地企业精神已暴露出许多不适应的方面,主要表现在过多地注重奉献、服从和协作,忽视了职工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竞争意识的培养,较少地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仍然偏重政府导向,而非市场导向;更多强调政治特征,而非注重商贸特征,企业文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东南沿海地区。因此,必须变革原有的企业精神,重塑更具时代色彩和个性特点、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易于职工认可和接受的企业精神,构筑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激活每一个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老工业基地企业走出困境,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在企业精神的重塑方面,主要应包括不断创新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敬业爱岗的精神、永不放弃的精神等,使企业精神能够在老工业基地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转轨变型的过程中为其体制的形成提供文化资源和精神动力,解决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者介绍:周萍 沈阳大学社会科学部


相关内容

  • "十一五"规划新亮点
  • 全国省.区.市 根据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各省.市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两大核心理念,在总结"十五"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十一五"发展战略思路. 北京:2008年前办奥运200 ...

  •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2010年02月23日 17:25 来源: 发改委网站 [字体: 中 ] 注:此稿为金融界网站补发发改委网站2006年06月19日文章 编者按:中原城市群不仅是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而且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也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河南省有 ...

  • 产城综合体的成功案例分析
  • 产城综合体的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一.深圳市通过产业布局规划实现由"产城互促"到"产城融合" 一.传统产业布局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要素认识不足 伴随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改善.交通通讯技术发展及生活消费观念变化,传统理论中影响产业布局要素,如地租. ...

  • 市创建创新型城市工作规划
  • 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国家关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根据《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沈委发〔2011〕11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和基础条件 ( ...

  • 2016年陕西省文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6-2020年中国陕西省文化行业研究分析 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88736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 ...

  • 增强服务意识 提升服务能力
  • 增强服务意识 提升服务能力 为打造更优良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而努力工作 --在中共乌苏市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 张岩 (2010年1月1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自治区党委.地委扩大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09年各项工作, ...

  •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 2010年1月25日在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甘肃省省长 徐守盛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 ...

  • 市长在三级干部专题会致辞
  • 同志们 召开这次三级干部大会,今天.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沧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xx年的主要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布置今年的各项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刚才,隆重惩处了xx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希望大家认真学 ...

  • 加快杭州汽车工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 2012年第14期 ‰..dTe黜留誓麓emenlRe.一h 2012N0.14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2.14.025 加快杭州汽车工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施勇峰,林 晔,罗如意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1) 摘要:通过分析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