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区时”简便计算方法浅谈 易门县方屯中学 柏永胜(邮编:651100)
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区时计算是一个难点,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的知识点。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感到很难掌握,考试中,有些学生碰到这类问题干脆放弃。随着世界各地区之间交往的增多,时差和区时应用的重要性、适用性逐渐显露出来,如何使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其计算方法,成为这部分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实践中,自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一种能为绝大多数七年级学生掌握“区时”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的区时计算方法比较,具简单,又便宜操作。
一、传统计算方法及缺陷
1、数数法
该方法比较直观,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份,标注出24个时区,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如下图所示:
(图一)
根据东边总比西边早的原理,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将日期加一天;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当减到0时,将日期减一天。
如已知北京(东八区)为上午10时,求东二区的区时,就可以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开始向西数时间10、9、8、7、6、5、4,一直数到东二区,正好是4时,那么东二区的区时就是上午4时;如已知北京是20时,求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区时,从北京东八区往西数时间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一直到西五区,正好是7时,所以,纽约的时间是7时。
必须注意的是,这种通过数数的方法必须避开日界线。即将中时区放在中间,而把东西十二区分开。直线法在计算较小时区的区时的时候比较简单,如果计算较大时区的区时时比较复杂,如已知西十二区为5月2日1时,东十二区是几月几日几时,学生用数数的直线法就不那么方便了,直线法在计算区时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必须得画出图来才能数出时间,计算起来既麻烦又耗时。
二、公式法
既用公式;所求时间=已知时间±(1小时×时区差)(。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四舍五入取整数)。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如求北
京116°E 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16°÷15=7.7四舍五入为8,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八区。有如美国旧金山经度为121°W ,其时区为121÷15°=8.06,四舍五入,旧金山的时区为西八区。
第二步求区时差:时区差=已知时间时区-未知时间的时区,(东时区取“+”号、西时区取“-”号 ,北京和旧金山的时区差则为: 区时差=8-(-8)=16;北京与旧金山时区差为16。
第三步求区时:将上面所求得的时区差和已知时间代入公式:所求时间=已知时间±(1小时×时区差)。关于“±”号的确定是根据两地的东西关系来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以东则为“+”, 所求地在已知地以西则为“-”
如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是2010年4月30日20:00,美国旧金山的华人华侨收看开幕式直播应在几点,已知时间为20:00,两地时区差为16,从图一课可知,旧金山位于北京西部,公式中所求时间=已知时间±(1小时×时区差)中“±”号应取“-”号,代入时间计算公式则:
旧金山时间=20-(1×16)=4:00,即旧金山华人华侨收看直播在凌晨4:00。
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这一方法比用直线方法要方便一些,但公式中“+”或“-”的确定,还要根据东“+”西“-”的方法,如东京在北京的东边用“+”,莫斯科在北京的西边用“-”,换言之,这一方法还是要求学生知道两个时区之间的东西方位,因此没有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难点。在教学实
践中,还只有30%左右的较优秀的学生能掌握它,因此需要教师作进一步探索。
有人试图用另一种公式法来计划区时的计算,这种计算区时的方法是: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 ,(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
例1:已知北京(东八区) 时间为4月30日20:00,求旧金山(西八区) 的区时?
旧金山时间=20:00-〔8-(-8)〕=4:00,
即,北京4月30日20:00时,旧金山为4月30日凌晨4:00。 这种公式计算法与第一种公式法相比,优点是不需要画出两个时区,也不需要知道两个时区之间的东西方法就可以准确地算出区时,即计算时也不需要判断用“+”或“-”,只是用“-”。但从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 的公式来看,大多数学生往往会忽略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这一问题,如计算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是2010年4月30日20:00,美国旧金山(西九区)的华人华侨收看开幕式直播应在几点,直接套用公式则得:旧金山时间=20-(8-9)=21:00,因忽视了旧金山为西区,应在数字前面加“-”号的问题,很显然结果是错误的。所以,公式: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 还得改进。
二、简便计算方法及优点
在教学中,我通过实践,改进了计算公式,即把公式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 改进为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已知区时的±时区)-(所求区时的±时区) 〕(注;东时区为“﹢”,西时区为“-”,结果大于24时,用结果减去24,所得的差就是所求时间,日期则加一天;不够减时已知时间加24小时再减,日期则减一天)。改进后的计算方法,90%以上的农村学生都能够掌握并正确计算,因为公式里就有“﹢”、“-”号,已知一地的时间和两地的时区,代入公式,就能够计算出所求地的时间,下面我们就以例子加以验证。
例1 :已知北京时间为20时,莫斯科(东三区)是几时?
分析:已知时间20:00,已知时间的时区为东八区,取“+”号,未知时间东三区,取“+”号,代入公式得:
莫斯科时间=20-〔8-3)=20-5=15:00
即北京20:00时,莫斯科是15:00
例2:西十二区为5月1日的12:00,则向西跨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的日期为:
东十二区的区时=12:00-[(-12)-12]=36:00 ,一天只有24小时,而36小时就应该是一天又多12小时,所以,东十二区的时间应为5月2日12时。即向西跨过日界线,时刻不变,日期加一天。
例3:东十二为5月2日12时,西十二区是何时?代入公式得:
西十二区时间=12:00-〔12-(-12)〕(时间不可能出现负数,说明时间晚一天,所以,用已知时间12加24再减,日期则减一天)得:
(12:00+24:00)-24:00=36:00-24:00=12:00
即西十二区时间应为5月1日12:00,计算结果符合东、西十二区日期相差一天的事实。
综上所述,改进后的区时计算方法,运用起来比较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实践证明,能为许多学生熟练掌握。
七年级地理“区时”简便计算方法浅谈 易门县方屯中学 柏永胜(邮编:651100)
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区时计算是一个难点,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的知识点。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感到很难掌握,考试中,有些学生碰到这类问题干脆放弃。随着世界各地区之间交往的增多,时差和区时应用的重要性、适用性逐渐显露出来,如何使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其计算方法,成为这部分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实践中,自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一种能为绝大多数七年级学生掌握“区时”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的区时计算方法比较,具简单,又便宜操作。
一、传统计算方法及缺陷
1、数数法
该方法比较直观,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份,标注出24个时区,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如下图所示:
(图一)
根据东边总比西边早的原理,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将日期加一天;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当减到0时,将日期减一天。
如已知北京(东八区)为上午10时,求东二区的区时,就可以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开始向西数时间10、9、8、7、6、5、4,一直数到东二区,正好是4时,那么东二区的区时就是上午4时;如已知北京是20时,求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区时,从北京东八区往西数时间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一直到西五区,正好是7时,所以,纽约的时间是7时。
必须注意的是,这种通过数数的方法必须避开日界线。即将中时区放在中间,而把东西十二区分开。直线法在计算较小时区的区时的时候比较简单,如果计算较大时区的区时时比较复杂,如已知西十二区为5月2日1时,东十二区是几月几日几时,学生用数数的直线法就不那么方便了,直线法在计算区时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必须得画出图来才能数出时间,计算起来既麻烦又耗时。
二、公式法
既用公式;所求时间=已知时间±(1小时×时区差)(。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四舍五入取整数)。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如求北
京116°E 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16°÷15=7.7四舍五入为8,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八区。有如美国旧金山经度为121°W ,其时区为121÷15°=8.06,四舍五入,旧金山的时区为西八区。
第二步求区时差:时区差=已知时间时区-未知时间的时区,(东时区取“+”号、西时区取“-”号 ,北京和旧金山的时区差则为: 区时差=8-(-8)=16;北京与旧金山时区差为16。
第三步求区时:将上面所求得的时区差和已知时间代入公式:所求时间=已知时间±(1小时×时区差)。关于“±”号的确定是根据两地的东西关系来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以东则为“+”, 所求地在已知地以西则为“-”
如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是2010年4月30日20:00,美国旧金山的华人华侨收看开幕式直播应在几点,已知时间为20:00,两地时区差为16,从图一课可知,旧金山位于北京西部,公式中所求时间=已知时间±(1小时×时区差)中“±”号应取“-”号,代入时间计算公式则:
旧金山时间=20-(1×16)=4:00,即旧金山华人华侨收看直播在凌晨4:00。
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这一方法比用直线方法要方便一些,但公式中“+”或“-”的确定,还要根据东“+”西“-”的方法,如东京在北京的东边用“+”,莫斯科在北京的西边用“-”,换言之,这一方法还是要求学生知道两个时区之间的东西方位,因此没有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难点。在教学实
践中,还只有30%左右的较优秀的学生能掌握它,因此需要教师作进一步探索。
有人试图用另一种公式法来计划区时的计算,这种计算区时的方法是: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 ,(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
例1:已知北京(东八区) 时间为4月30日20:00,求旧金山(西八区) 的区时?
旧金山时间=20:00-〔8-(-8)〕=4:00,
即,北京4月30日20:00时,旧金山为4月30日凌晨4:00。 这种公式计算法与第一种公式法相比,优点是不需要画出两个时区,也不需要知道两个时区之间的东西方法就可以准确地算出区时,即计算时也不需要判断用“+”或“-”,只是用“-”。但从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 的公式来看,大多数学生往往会忽略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这一问题,如计算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是2010年4月30日20:00,美国旧金山(西九区)的华人华侨收看开幕式直播应在几点,直接套用公式则得:旧金山时间=20-(8-9)=21:00,因忽视了旧金山为西区,应在数字前面加“-”号的问题,很显然结果是错误的。所以,公式: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 还得改进。
二、简便计算方法及优点
在教学中,我通过实践,改进了计算公式,即把公式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 改进为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已知区时的±时区)-(所求区时的±时区) 〕(注;东时区为“﹢”,西时区为“-”,结果大于24时,用结果减去24,所得的差就是所求时间,日期则加一天;不够减时已知时间加24小时再减,日期则减一天)。改进后的计算方法,90%以上的农村学生都能够掌握并正确计算,因为公式里就有“﹢”、“-”号,已知一地的时间和两地的时区,代入公式,就能够计算出所求地的时间,下面我们就以例子加以验证。
例1 :已知北京时间为20时,莫斯科(东三区)是几时?
分析:已知时间20:00,已知时间的时区为东八区,取“+”号,未知时间东三区,取“+”号,代入公式得:
莫斯科时间=20-〔8-3)=20-5=15:00
即北京20:00时,莫斯科是15:00
例2:西十二区为5月1日的12:00,则向西跨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的日期为:
东十二区的区时=12:00-[(-12)-12]=36:00 ,一天只有24小时,而36小时就应该是一天又多12小时,所以,东十二区的时间应为5月2日12时。即向西跨过日界线,时刻不变,日期加一天。
例3:东十二为5月2日12时,西十二区是何时?代入公式得:
西十二区时间=12:00-〔12-(-12)〕(时间不可能出现负数,说明时间晚一天,所以,用已知时间12加24再减,日期则减一天)得:
(12:00+24:00)-24:00=36:00-24:00=12:00
即西十二区时间应为5月1日12:00,计算结果符合东、西十二区日期相差一天的事实。
综上所述,改进后的区时计算方法,运用起来比较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实践证明,能为许多学生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