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一}概述 小肠经现代医学而言,是位于胃和大肠之间,长七公尺以上的重要消化器官。胃部尚未消化完全的食物一进入小肠,小肠即分泌肠液并混合其他的消化液,将食物完全融解为细小的分子,最后由小肠壁吸收。但在中医医学中,其所认为的小肠机能则稍有不同。小肠连接胃,胃部的水分和固态物会进入小肠;小肠门于肚脐以上附近的一个小洞,水份会由此流入膀胱,固态渣滓则进入大肠。其精华由脾运化,营养周身。

在脾经里我们讲脾可调控水液,小肠则是分泌产生水液。 本经出现异常活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下颌肿、耳聋、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二}循行 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溪),上向腕部(腕骨、阳谷),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肩贞、臑俞),绕肩胛(天宗、秉风、),交会肩上(肩外俞、肩中俞;会附分、大杼、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中脘),属于小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上向面颊(颧髎),到

外眼角(会瞳子髎),弯向后,进入耳中(听宫)。 它的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

膀胱经。

体表简述 :起于小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肩,绕肩胛骨,上颜面,过目外眦至耳屏前。 支脉从颧部至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体内简述:络心,抵胃,属小肠。

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首穴少泽,末穴听宫。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小肠经从小指的外侧的少泽穴开始,到耳旁的听宫穴。小

可以当时缓解,但是来讲,这些穴位不适合按摩,按摩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三}主要经穴: 1. 少泽井穴

【 位置】: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甲根角0.1寸。

【穴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名解】:

1)少泽。少,阴也,浊也。泽,沼泽也。少泽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少泽。

【主治】: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配伍]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痈。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 应用: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2. 前谷

【 位置】: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 穴义】:小肠经气血物质在此冷降。

【名解】:

1)前谷。前,与后相对,指本穴气血作用于人体的前面也。谷,两山的中空部位也。前谷名意指小肠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少泽穴传来的天部湿热水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散热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体部位为胸腹前部,故名前谷。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 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配伍] 配耳门、翳风治耳鸣。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治 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热则泻之。

3. 后溪督脉手太阳之会,俞穴,属木。

【 位置】: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骨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穴义】: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督脉。

【名解】:

1)后溪。后,与前相对,指穴内气血运行的人体部位为后背督脉之部。溪,穴内气血流行的道路。后溪名意指穴内气血外行于腰背的督脉之部。本穴物质为前谷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其外散的清阳之气上行督脉,运行的部位为督脉所属之部,故名后溪。

2)督脉手太阳之会。因本穴有清阳之气上行督脉,故为督脉手太阳之会。

【治 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主治]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配伍] 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后溪穴:人体的一个大穴,别看在一个很小的位置,但它是人体的一个大穴,它是八脉交会穴。所谓八脉交会穴就可以和人体的其它血脉沟通的。它是跟后背的督脉相通,所以来讲,后背上的督脉上的一些疾病,都可以通过按摩这个后溪穴来治疗。督脉有腰椎间盘突出、腰痛病,督脉连着大脑,所以有一些神志方面的病,就是经常恐惧、忧虑,神志不清或者记忆力很差,都可以通过调节后溪穴来得到解决,所以后溪穴这个穴位非常重要。另外后溪穴对于治疗落枕、肩膀痛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这个穴

位非常深,需要把指甲剪平,然后使劲往里一按往上一推,一定要推进那个骨缝当中去才有效果。

经常伏案者或者经常在电脑前的人,每过一小时将两手的后溪穴在桌子的楞上滚动,可以缓解或调节神经机能以及不适感。

(5) 阳谷

[

定位]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

[配伍] 配阳池治腕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水气进一步吸热气化上行更高的天部层 (6) 养老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主治] 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配伍] 配太冲、足三里治目视不明。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养老。养,生养、养护也。老,与少、小相对,为长为尊也。养老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同合于头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本穴物质为

阳谷穴传来的炎热之气,出本穴后胀散并化为水湿成份更少的纯阳之气,与天部头之阳气

性同,故名养老。

【功能作用】:充养阳气。

下,用手指肚摸到个高骨头,这骨头名词叫尺骨茎突,开始摸到骨头上这么一转,手就凹陷下去了,摸到里边的一个凹陷的位置,眼花耳聋不有老年人的高血压。这个穴位有很好的辅助的疗效。 {阳谷,养老是送给老年人的最好的礼物。被誉为两个不老穴。经常按摩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协调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力,老年人常见的肩臂酸痛,视力减退,腰腿痛均可按摩该两穴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现在多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眼球充血,视力减退,半身不遂等}

支正

手太阳络穴。小肠经相表里的心经之气随之汇入本穴,本穴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支正穴:“支”是旁支的支,“正”是正统的正,这个五脏当中谁为

脏的穴位,所以它叫支正。另外一方面,心脏和小肠是相表里的,

点,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赘生物,这些赘生物在中攻里边讲就叫痰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结成这些东西了,叫痰湿所结。另外一方

面有气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气,

然后体内的痰湿凝结成这些赘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人体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湿就会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所以支正它就可以化解体内痰湿的赘生物。

小海

[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 肘臂疼痛,癫痫。

在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用手一拨动,手指就会发麻就找着这个穴(小海)了。手指怎么拨动也不发麻,证明这条经

心脏的一个晴雨表,小肠经传导差就证明心脏供血能力弱了。按摩这个小海,拨动它,增加它的传导力也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

治疗本经的脏腑,它可以治疗小肠本身的脏腑的问题,所以按摩

小海穴可以调节小肠的功能。消化能力弱了,吃完饭以后不消化,

方面呢,通过揉这条穴可以去人体的躁火,人体的火症都可以通过这条经散掉。

天宗

[定位] 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主治]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配伍] 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痈。

天宗这个穴是一个大穴,因为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用手一点很痛而且会传感到整个肩膀,酸胀的感觉很明显,这个穴位可以

防治妇女的乳腺问题。而且防治肩膀酸痛,防治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防治肺部方面的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

秉风穴

【 位置】: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主治:肩胛疼痛不举,上肢酸麻。

肩外腧

位置:第一胸椎旁开3寸

主治:肩背酸痛,颈项强痛,肘臂冷痛。

听宫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解剖] 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

[主治]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配伍] 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

[附注]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听宫穴:这个穴位就在耳平前边一厘米的位置,这个穴位怎么找?我们张口的时候它是凹陷的,一张嘴它凹陷就是这个穴

徵羽}听宫这个穴位可以听到声音,隐意就是可以告诉你这个穴

揉听宫得到改善。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为什么叫足太阳膀胱经?“太”是什么意思,是“极端、过”的意思。太阳,也就是最大的阳气出处。膀胱经在12经络中的主要作用是升发人体的阳气的,换言之,人体有没有精神,气力是不是足,都依赖于膀胱经是不是通畅。为什么不通呢,是因为湿闭住了,无法气化。当按摩师将我们后背走一遍罐之后,我们就会感觉后背很松快,就像卸掉一块盔甲一样的轻松,这就说明我们的阳气得以升发了。同样,运动也能达升发阳气的效果,一出汗,也气化了,也会感觉轻松,“动则生阳”就是这个道理。 一椎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七膈俞,九肝十胆仔细循,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十五气海十六大,,七八关元小肠存,十九膀胱廿中膂,二十一椎白环寻。{背俞穴与脏腑的特殊联系,在临床上能反映脏腑的虚实盛衰,当背俞穴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结节,条索状物,压痛、陷下、丘疹等往往能够反映相关脏腑的异常,因此可以用来诊断脏腑的疾患,同时背俞穴也是很好的调整脏腑虚实的穴位}

屈颈时,第7颈椎棘突隆起轻易辨认。双上肢垂于体侧,下

述横线可以作为确定椎骨序数的标志:联接两侧肩胛冈内侧真个横线,经过第3胸椎棘突;两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横过第7胸椎棘突;经过脐部的水平面约与第3腰椎横突相对;两髂嵴很高点的连线,经过第4腰椎的棘突;两髂后上棘的连线,经过第2骶椎中部。沿骶骨中线向下,可触及骶中嵴和骶管裂孔;在骶管裂孔的两侧可触及骶角。骶骨下段与尾骨相连。第12肋骨可与皮下触及,在棘突纵嵴的两侧可触及强有力的骶棘肌。

{循行}

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阳肾经。 本经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膀胱经最大的功能: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排毒通道

1、 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哮喘、肺炎

2、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痢疾、胃下垂、肝炎

3、 其它:失眼、关节炎、中风后遗症、腰背痛

膀胱经是五脏六府排毒最直接的方法。大家在外面的健身中心经常看到在后背拔满了罐,目的是就是要把身体的毒素从膀胱经排泄出去,但是拔罐一定要顺着膀胱经拔,后背的主要穴位都叫俞穴,俞是通道的意思,是五脏六府和体表之间的通道,所以说五脏六府的毒素可以通过俞穴,可以通过俞穴排出去,所以是排毒的最直接的方法

主要穴位分布:头面部,背部,下肢后侧,足部

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会百会)。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复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

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委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yixi)、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

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所主病候

外经——头、项痛,头、项强痛,眼痛多泪,鼻塞,流涕,鼻血,痔疮,经脉所过的背、腰、骶、大腿后侧、腘窝、腓肠肌等处疼痛,足小趾不能运用,疟疾。

内脏——癫狂,小便淋沥、短赤,尿失禁。

本经主治病证

脏腑、头部、筋病。

睛明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视物不明,近视,夜盲,色盲。②胬肉攀睛,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③急性腰痛。

攒竹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眉棱骨痛,目视不明,目赤肿痛。②呃逆。③腰痛。④膈肌痉挛。

大杼

【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

【主治】:①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②发热,咳嗽,头痛鼻塞。

【类别】: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风门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宣肺解表,疏风清热。

【主治】:①伤风,咳嗽。②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类别】: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肺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

【主治】: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②毛发脱落,痘,疹,疮,癣。

改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增强呼吸功能,增强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可以调节呼吸功能。靠近肺俞穴的大杼和风门也有类似作用。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针肺俞可增强呼吸功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增加,明显减小气道阻力。还有研究表明,针肺俞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疗效

厥阴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闷。③牙痛。

【类别】:心包背俞穴

配膻中治心痛、心悸、胸满、烦闷;配内关、、胃俞治胃痛、呕吐;配间 使、神门治心烦失眠、神经衰弱

厥阴俞穴:在背部,厥阴俞穴可以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当心里堵闷的时侯轻轻刮痧,通常在厥阴穴附近会出现黑紫痧,然后感觉胸里边氧气充足了,呼吸顺畅,后背一旦缓解了,心里也很痛快了。

心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②咳嗽,吐血。③失眠,健忘,癫痫。④梦遗,盗汗。

【类别】:心的背俞穴 可治疗关心病、多眠症等,可配合厥阴俞。

膈俞

【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②咳嗽,气喘,吐血,骨蒸盗汗。

现代研究证明,针膈腧膏盲可迅速改善因失血造成的贫血状态,可加速恢复心肌缺血造成的心肌损伤,并有降低血压,对胰岛素非依赖性糖尿病有百分之90的有效。

【类别】:八会穴(血会)

肝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理气,养血明目,潜阳熄风。

【主治】:①胁痛,黄疸。②目疾,吐,衄。③癫狂,脊背痛。用于胆石症、胃脘痛等。

【类别】:肝的背俞穴

胆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利胆,理气解郁,调和脾胃。

【主治】:①黄疸,口苦,胁痛。②肺痨,潮热。主治胆道疾患,如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

【类别】:胆的背俞穴

脾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健脾利湿,益气和中。

【主治】:①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②水肿。

【类别】:脾的背俞穴

胃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理气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②腹胀,肠鸣。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

【类别】:胃的背部俞穴

三焦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通利三焦,疏调水道。

【主治】:①水肿,小便不利。②腹胀,肠鸣,泄泻,痢疾。③膝关节无力。

【类别】:三焦背俞穴

肾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主治】:①遗尿,小便不利,水肿。②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③耳聋,耳鸣,咳嗽,气喘。④中风偏瘫,腰痛,骨病。肾绞痛、遗尿,改善肾功能等

肾俞穴:位置:人站立起来胳膊肘垂下来肘尖这个位置,腰部大概齐的位置,腰痛时按摩最痛的地方。最好见经络图。功效是治疗腰痛的要穴。可拔罐,刺点。

大肠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通肠利腑,强壮腰膝。

【主治】:①腹胀,泄泻,便秘,痔疮出血。②腰痛。③荨麻疹。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等

小肠俞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一骶后孔

【作用】:通肠利腑,清热利湿。

【主治】:①腰骶痛,膝关节痛。②小腹胀痛,小便不利。③遗精,白带。

膀胱俞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作用】:通调膀胱,清热利湿。

【主治】:①小便不利,遗尿。②腰脊强痛,腿痛。③泄泻,便秘。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

承扶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作用】:疏经活络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殷门

【定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作用】:疏经活络,壮腰脊,强筋骨。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委中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作用】:舒筋利节,清热解毒。

【主治】:①腰脊疼痛,腘筋挛急,半身不遂,下肢痿痹。②丹毒,皮疹,周身搔痒,疔疮,发背。③腹痛吐泻。④遗尿,小便不利。

委中穴:位于腿后背膝盖弯曲的中间处。穴位很深。功效:腰背委中求,治疗腰酸背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释放毒素。如果说膀胱经整个经络是排毒的通道,则委中穴是一个排毒的出口,所以古人经常在这个地方用刺血的疗法,放出点血来,把里边的毒素释放出一些来,这就是委中穴。

志室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补肾益精,通阳利尿。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小便不利,水肿,③腰脊强痛。 承山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理肠疗痔。

【主治】:①痔疮,便秘。②腰腿拘急疼痛。③脚气。 昆仑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主治】:①急性腰痛,足跟肿痛。②难产。③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④小儿惊风。

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治疗腰痛。二是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常拔动昆仓穴可以降低血压,而且拔动时就会有便意

申脉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处

【作用】:疏经活络,宁心安神。

【主治】:①痫症,癫狂。②失眠,足外翻。③头痛,项强,腰腿痛。④眼睑下垂。申脉其实就有伸张的意思,伸开臂膀的意

思,为什么叫申脉,筋都攒在一起了,把脉伸开,就起这个作用。所以这个穴位呢也是治疗腰痛的要穴。但是它通常治疗胯骨两边的腰痛,效果是最好的

至阴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风清热,矫正胎位。

【主治】:①胎位不正,难产。②头目痛,鼻塞,鼻衄。

手太阳小肠经

{一}概述 小肠经现代医学而言,是位于胃和大肠之间,长七公尺以上的重要消化器官。胃部尚未消化完全的食物一进入小肠,小肠即分泌肠液并混合其他的消化液,将食物完全融解为细小的分子,最后由小肠壁吸收。但在中医医学中,其所认为的小肠机能则稍有不同。小肠连接胃,胃部的水分和固态物会进入小肠;小肠门于肚脐以上附近的一个小洞,水份会由此流入膀胱,固态渣滓则进入大肠。其精华由脾运化,营养周身。

在脾经里我们讲脾可调控水液,小肠则是分泌产生水液。 本经出现异常活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下颌肿、耳聋、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二}循行 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溪),上向腕部(腕骨、阳谷),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肩贞、臑俞),绕肩胛(天宗、秉风、),交会肩上(肩外俞、肩中俞;会附分、大杼、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中脘),属于小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上向面颊(颧髎),到

外眼角(会瞳子髎),弯向后,进入耳中(听宫)。 它的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

膀胱经。

体表简述 :起于小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肩,绕肩胛骨,上颜面,过目外眦至耳屏前。 支脉从颧部至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体内简述:络心,抵胃,属小肠。

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首穴少泽,末穴听宫。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小肠经从小指的外侧的少泽穴开始,到耳旁的听宫穴。小

可以当时缓解,但是来讲,这些穴位不适合按摩,按摩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三}主要经穴: 1. 少泽井穴

【 位置】: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甲根角0.1寸。

【穴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名解】:

1)少泽。少,阴也,浊也。泽,沼泽也。少泽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少泽。

【主治】: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配伍]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痈。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 应用: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2. 前谷

【 位置】: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 穴义】:小肠经气血物质在此冷降。

【名解】:

1)前谷。前,与后相对,指本穴气血作用于人体的前面也。谷,两山的中空部位也。前谷名意指小肠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少泽穴传来的天部湿热水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散热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体部位为胸腹前部,故名前谷。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 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配伍] 配耳门、翳风治耳鸣。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治 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热则泻之。

3. 后溪督脉手太阳之会,俞穴,属木。

【 位置】: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骨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穴义】: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督脉。

【名解】:

1)后溪。后,与前相对,指穴内气血运行的人体部位为后背督脉之部。溪,穴内气血流行的道路。后溪名意指穴内气血外行于腰背的督脉之部。本穴物质为前谷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其外散的清阳之气上行督脉,运行的部位为督脉所属之部,故名后溪。

2)督脉手太阳之会。因本穴有清阳之气上行督脉,故为督脉手太阳之会。

【治 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主治]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配伍] 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后溪穴:人体的一个大穴,别看在一个很小的位置,但它是人体的一个大穴,它是八脉交会穴。所谓八脉交会穴就可以和人体的其它血脉沟通的。它是跟后背的督脉相通,所以来讲,后背上的督脉上的一些疾病,都可以通过按摩这个后溪穴来治疗。督脉有腰椎间盘突出、腰痛病,督脉连着大脑,所以有一些神志方面的病,就是经常恐惧、忧虑,神志不清或者记忆力很差,都可以通过调节后溪穴来得到解决,所以后溪穴这个穴位非常重要。另外后溪穴对于治疗落枕、肩膀痛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这个穴

位非常深,需要把指甲剪平,然后使劲往里一按往上一推,一定要推进那个骨缝当中去才有效果。

经常伏案者或者经常在电脑前的人,每过一小时将两手的后溪穴在桌子的楞上滚动,可以缓解或调节神经机能以及不适感。

(5) 阳谷

[

定位]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

[配伍] 配阳池治腕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水气进一步吸热气化上行更高的天部层 (6) 养老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主治] 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配伍] 配太冲、足三里治目视不明。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养老。养,生养、养护也。老,与少、小相对,为长为尊也。养老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同合于头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本穴物质为

阳谷穴传来的炎热之气,出本穴后胀散并化为水湿成份更少的纯阳之气,与天部头之阳气

性同,故名养老。

【功能作用】:充养阳气。

下,用手指肚摸到个高骨头,这骨头名词叫尺骨茎突,开始摸到骨头上这么一转,手就凹陷下去了,摸到里边的一个凹陷的位置,眼花耳聋不有老年人的高血压。这个穴位有很好的辅助的疗效。 {阳谷,养老是送给老年人的最好的礼物。被誉为两个不老穴。经常按摩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协调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力,老年人常见的肩臂酸痛,视力减退,腰腿痛均可按摩该两穴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现在多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眼球充血,视力减退,半身不遂等}

支正

手太阳络穴。小肠经相表里的心经之气随之汇入本穴,本穴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支正穴:“支”是旁支的支,“正”是正统的正,这个五脏当中谁为

脏的穴位,所以它叫支正。另外一方面,心脏和小肠是相表里的,

点,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赘生物,这些赘生物在中攻里边讲就叫痰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结成这些东西了,叫痰湿所结。另外一方

面有气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气,

然后体内的痰湿凝结成这些赘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人体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湿就会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所以支正它就可以化解体内痰湿的赘生物。

小海

[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 肘臂疼痛,癫痫。

在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用手一拨动,手指就会发麻就找着这个穴(小海)了。手指怎么拨动也不发麻,证明这条经

心脏的一个晴雨表,小肠经传导差就证明心脏供血能力弱了。按摩这个小海,拨动它,增加它的传导力也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

治疗本经的脏腑,它可以治疗小肠本身的脏腑的问题,所以按摩

小海穴可以调节小肠的功能。消化能力弱了,吃完饭以后不消化,

方面呢,通过揉这条穴可以去人体的躁火,人体的火症都可以通过这条经散掉。

天宗

[定位] 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主治]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配伍] 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痈。

天宗这个穴是一个大穴,因为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用手一点很痛而且会传感到整个肩膀,酸胀的感觉很明显,这个穴位可以

防治妇女的乳腺问题。而且防治肩膀酸痛,防治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防治肺部方面的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

秉风穴

【 位置】: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主治:肩胛疼痛不举,上肢酸麻。

肩外腧

位置:第一胸椎旁开3寸

主治:肩背酸痛,颈项强痛,肘臂冷痛。

听宫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解剖] 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

[主治]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配伍] 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

[附注]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听宫穴:这个穴位就在耳平前边一厘米的位置,这个穴位怎么找?我们张口的时候它是凹陷的,一张嘴它凹陷就是这个穴

徵羽}听宫这个穴位可以听到声音,隐意就是可以告诉你这个穴

揉听宫得到改善。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为什么叫足太阳膀胱经?“太”是什么意思,是“极端、过”的意思。太阳,也就是最大的阳气出处。膀胱经在12经络中的主要作用是升发人体的阳气的,换言之,人体有没有精神,气力是不是足,都依赖于膀胱经是不是通畅。为什么不通呢,是因为湿闭住了,无法气化。当按摩师将我们后背走一遍罐之后,我们就会感觉后背很松快,就像卸掉一块盔甲一样的轻松,这就说明我们的阳气得以升发了。同样,运动也能达升发阳气的效果,一出汗,也气化了,也会感觉轻松,“动则生阳”就是这个道理。 一椎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七膈俞,九肝十胆仔细循,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十五气海十六大,,七八关元小肠存,十九膀胱廿中膂,二十一椎白环寻。{背俞穴与脏腑的特殊联系,在临床上能反映脏腑的虚实盛衰,当背俞穴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结节,条索状物,压痛、陷下、丘疹等往往能够反映相关脏腑的异常,因此可以用来诊断脏腑的疾患,同时背俞穴也是很好的调整脏腑虚实的穴位}

屈颈时,第7颈椎棘突隆起轻易辨认。双上肢垂于体侧,下

述横线可以作为确定椎骨序数的标志:联接两侧肩胛冈内侧真个横线,经过第3胸椎棘突;两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横过第7胸椎棘突;经过脐部的水平面约与第3腰椎横突相对;两髂嵴很高点的连线,经过第4腰椎的棘突;两髂后上棘的连线,经过第2骶椎中部。沿骶骨中线向下,可触及骶中嵴和骶管裂孔;在骶管裂孔的两侧可触及骶角。骶骨下段与尾骨相连。第12肋骨可与皮下触及,在棘突纵嵴的两侧可触及强有力的骶棘肌。

{循行}

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阳肾经。 本经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膀胱经最大的功能: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排毒通道

1、 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哮喘、肺炎

2、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痢疾、胃下垂、肝炎

3、 其它:失眼、关节炎、中风后遗症、腰背痛

膀胱经是五脏六府排毒最直接的方法。大家在外面的健身中心经常看到在后背拔满了罐,目的是就是要把身体的毒素从膀胱经排泄出去,但是拔罐一定要顺着膀胱经拔,后背的主要穴位都叫俞穴,俞是通道的意思,是五脏六府和体表之间的通道,所以说五脏六府的毒素可以通过俞穴,可以通过俞穴排出去,所以是排毒的最直接的方法

主要穴位分布:头面部,背部,下肢后侧,足部

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会百会)。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复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

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委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yixi)、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

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所主病候

外经——头、项痛,头、项强痛,眼痛多泪,鼻塞,流涕,鼻血,痔疮,经脉所过的背、腰、骶、大腿后侧、腘窝、腓肠肌等处疼痛,足小趾不能运用,疟疾。

内脏——癫狂,小便淋沥、短赤,尿失禁。

本经主治病证

脏腑、头部、筋病。

睛明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视物不明,近视,夜盲,色盲。②胬肉攀睛,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③急性腰痛。

攒竹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眉棱骨痛,目视不明,目赤肿痛。②呃逆。③腰痛。④膈肌痉挛。

大杼

【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

【主治】:①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②发热,咳嗽,头痛鼻塞。

【类别】: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风门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宣肺解表,疏风清热。

【主治】:①伤风,咳嗽。②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类别】: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肺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

【主治】: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②毛发脱落,痘,疹,疮,癣。

改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增强呼吸功能,增强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可以调节呼吸功能。靠近肺俞穴的大杼和风门也有类似作用。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针肺俞可增强呼吸功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增加,明显减小气道阻力。还有研究表明,针肺俞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疗效

厥阴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闷。③牙痛。

【类别】:心包背俞穴

配膻中治心痛、心悸、胸满、烦闷;配内关、、胃俞治胃痛、呕吐;配间 使、神门治心烦失眠、神经衰弱

厥阴俞穴:在背部,厥阴俞穴可以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当心里堵闷的时侯轻轻刮痧,通常在厥阴穴附近会出现黑紫痧,然后感觉胸里边氧气充足了,呼吸顺畅,后背一旦缓解了,心里也很痛快了。

心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②咳嗽,吐血。③失眠,健忘,癫痫。④梦遗,盗汗。

【类别】:心的背俞穴 可治疗关心病、多眠症等,可配合厥阴俞。

膈俞

【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②咳嗽,气喘,吐血,骨蒸盗汗。

现代研究证明,针膈腧膏盲可迅速改善因失血造成的贫血状态,可加速恢复心肌缺血造成的心肌损伤,并有降低血压,对胰岛素非依赖性糖尿病有百分之90的有效。

【类别】:八会穴(血会)

肝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理气,养血明目,潜阳熄风。

【主治】:①胁痛,黄疸。②目疾,吐,衄。③癫狂,脊背痛。用于胆石症、胃脘痛等。

【类别】:肝的背俞穴

胆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利胆,理气解郁,调和脾胃。

【主治】:①黄疸,口苦,胁痛。②肺痨,潮热。主治胆道疾患,如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

【类别】:胆的背俞穴

脾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健脾利湿,益气和中。

【主治】:①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②水肿。

【类别】:脾的背俞穴

胃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理气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②腹胀,肠鸣。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

【类别】:胃的背部俞穴

三焦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通利三焦,疏调水道。

【主治】:①水肿,小便不利。②腹胀,肠鸣,泄泻,痢疾。③膝关节无力。

【类别】:三焦背俞穴

肾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主治】:①遗尿,小便不利,水肿。②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③耳聋,耳鸣,咳嗽,气喘。④中风偏瘫,腰痛,骨病。肾绞痛、遗尿,改善肾功能等

肾俞穴:位置:人站立起来胳膊肘垂下来肘尖这个位置,腰部大概齐的位置,腰痛时按摩最痛的地方。最好见经络图。功效是治疗腰痛的要穴。可拔罐,刺点。

大肠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通肠利腑,强壮腰膝。

【主治】:①腹胀,泄泻,便秘,痔疮出血。②腰痛。③荨麻疹。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等

小肠俞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一骶后孔

【作用】:通肠利腑,清热利湿。

【主治】:①腰骶痛,膝关节痛。②小腹胀痛,小便不利。③遗精,白带。

膀胱俞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作用】:通调膀胱,清热利湿。

【主治】:①小便不利,遗尿。②腰脊强痛,腿痛。③泄泻,便秘。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

承扶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作用】:疏经活络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殷门

【定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作用】:疏经活络,壮腰脊,强筋骨。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委中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作用】:舒筋利节,清热解毒。

【主治】:①腰脊疼痛,腘筋挛急,半身不遂,下肢痿痹。②丹毒,皮疹,周身搔痒,疔疮,发背。③腹痛吐泻。④遗尿,小便不利。

委中穴:位于腿后背膝盖弯曲的中间处。穴位很深。功效:腰背委中求,治疗腰酸背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释放毒素。如果说膀胱经整个经络是排毒的通道,则委中穴是一个排毒的出口,所以古人经常在这个地方用刺血的疗法,放出点血来,把里边的毒素释放出一些来,这就是委中穴。

志室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补肾益精,通阳利尿。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小便不利,水肿,③腰脊强痛。 承山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理肠疗痔。

【主治】:①痔疮,便秘。②腰腿拘急疼痛。③脚气。 昆仑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主治】:①急性腰痛,足跟肿痛。②难产。③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④小儿惊风。

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治疗腰痛。二是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常拔动昆仓穴可以降低血压,而且拔动时就会有便意

申脉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处

【作用】:疏经活络,宁心安神。

【主治】:①痫症,癫狂。②失眠,足外翻。③头痛,项强,腰腿痛。④眼睑下垂。申脉其实就有伸张的意思,伸开臂膀的意

思,为什么叫申脉,筋都攒在一起了,把脉伸开,就起这个作用。所以这个穴位呢也是治疗腰痛的要穴。但是它通常治疗胯骨两边的腰痛,效果是最好的

至阴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风清热,矫正胎位。

【主治】:①胎位不正,难产。②头目痛,鼻塞,鼻衄。


相关内容

  • 天干地支类象
  • 一.天干类象 甲:为头,为首,为尊,为长,为元,为大,为冠,为盖,高大树木,直立向上之类„„ 乙:为颈,为项,为卑,为柔,为丝,为绸,为毛,为发,丛生藤木,屈曲委婉之类„„ 丙:为额,为肩,为阳火,为光,为太阳,为视力,为诸鸟,为飞行物,礼仪炎上之类„„ 丁:为舌,为心,为阴火,为星,为灯烛,为血液 ...

  • 天干地支五行类象大全
  • 天干地支五行类象 2013-08-12 20:25:11 ===转自网络=== 一.五行外应形体类象 木:主人物修长,须发美,坐立身多倚列,声音畅快.如木气死绝休囚,则身材瘦小,发稀少,柔语细声,坐卧行止不稳定. 火:主人物上尖下阔,印堂窄,头小脚长,太旺则发粗,面红.说话速度快:不及则身材黑瘦,语 ...

  • [教案1]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1.知识: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牙齿的结构和功能:胃和肠的结构特点: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2.能力: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对比实验来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态度,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

  • 小肠癌变小肠肿瘤诊断的困难原因
  • 检举 1.腹痛 为常见症状,可因肿瘤表面溃烂.刺激肠管引起肠痉挛所引起,也可因肠梗阻或肠套叠所致.当肿瘤巨大.突入肠腔,可引起肠堵塞;肿瘤侵犯肠壁可引起肠管狭窄.梗阻.这类梗阻较多见于小肠恶性肿瘤.肠套叠多半是小肠良性肿瘤所致.可急性发作,也可反复慢性发作.70%的病例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早期多 ...

  • 小肠和手太阳小肠经的作用
  • 小肠和小肠经的作用 小肠受盛之官,吸收不好找小肠 小肠的两大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受盛化物是接纳经过胃初步消化的食物:泌别清 浊则是将胃消化后的食物区分为精华与糟粕,精华由脾脏转化为气血,废物则传达到大肠. 小肠上连胃,下接大肠.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传输 ...

  • 七年级生物消化和吸收3
  •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1.知识: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牙齿的结构和功能:胃和肠的结构特点: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2.能力: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对比实验来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态度,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饮 ...

  • 三大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总结--生理
  • 三大营养物质消化 及吸收概述 基础医学院2014级生理学习小组曹冲 2016.02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 ...

  • 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技术在治疗低位小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 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技术在治疗低位小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 评价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技术在治疗低位小肠梗阻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科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低位小肠梗阻20例(治疗组),行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选择低位小肠梗阻20例作对照(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 ...

  • 观察小肠的结构教案
  • 观察小肠的结构实验教案 教师:李秀蓉 一.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观察小肠的结构"是在学习了消化系统的组成.胃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因此,在讲述小肠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之前,先安排观察小肠绒毛的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指导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