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 ) 惘然( ) 马嵬( )

未卜( ) 宵柝( ) 晓筹( )

2.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锦瑟无端五十弦( )

(2)一弦一柱思华年( )

(3)望帝春心托杜鹃( )

(4)此情可待成追忆( )

(5)只是当时已惘然( )

(6)海外徒闻更九州( )

(7)他生未卜此生休( )

(8)空闻虎旅传宵柝( )

(9)无复鸡人报晓筹( )

(10)此日六军同驻马( )

4.文学常识填空。 )

李商隐,字________,号________,晚唐著名诗人,与______齐名,二人并称“________”。李商隐的诗有抨击当时黑暗统治的,有抒写伤时的感慨和失意心情的,比较有名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名句填空。

(1)(2009安徽高考,10)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2)李商隐《锦瑟》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è wǎnɡ wéi bǔ tuò chóu

2.B 解析:应为“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3.(1)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2)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3)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4)难道,哪能 (5)迷惘,茫然 (6)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7)预料 (8)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9)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10)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4.义山 玉谿生 杜牧 小李杜 《无题》 《夜雨寄北》 《锦瑟》

5.(1)只是当时已惘然 (2)沧海月明珠有泪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8题。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6.下面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把自己的爱心像望帝那样托付给杜鹃。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起句的头两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

7.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

8.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生梦蝶,意为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将破灭;二是望帝啼鹃,比喻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第三、四个典故分别是什么?意在说明或表现什么?

答案:D 解析:本诗不是一首一般的咏物诗,也不是借瑟隐题的“无题”之作,它所写的情和事与瑟应有一定的关系。全诗开篇写到锦瑟,以瑟为喻,而不是通篇咏瑟。

7.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忆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8.三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明自己的才华不为世用;四是用蓝田产玉的故事,说明理想和情思破灭后的迷惘,表现了作者的一种矛盾的心理,对于高洁的感情,诗人是爱慕的、执著的,然而诗人又无法亲近它,只好哀思叹惋。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2题。

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9.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夹叙夹议。叙,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议,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中“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C.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从章法上说,是对前文的总结;从艺术构思上说,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联想。

D.本诗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既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暗含指责,又对玄宗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10.首联“徒闻”“未卜”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空闻虎旅传宵柝”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12.“六军同驻马”与“七夕笑牵牛”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案:9.D 解析:本文思想内容上的独到之处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唐玄宗,而看不出“深深的同情”。

10.先用“海外更九州”概括了术士在海外仙山寻见杨贵妃的传说,而后用“徒闻”加以否定。“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明明白白地结束了,因此“徒闻”“未卜”流露出作者对唐玄宗、杨贵妃二人爱情的讽刺之情。

11.“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以保障皇帝的安全,这里加上“空闻”,意义就正好相反了。这时的“传宵柝”是预示着要发动兵变了。

12.唐玄宗、杨贵妃本来是发誓要“世世为夫妻”的,可当遇到“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怎样呢?玄宗虚伪、自私的本质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唐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

政的典型概括,来和“六军同驻马”相对照,表现出了二者的因果关系。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马嵬(wéi) 惘然(wǎnɡ) 宵柝(chè)

B.弦柱(xuán) 驿馆(yì) 眉睫(jié)

C.栩栩(xǔ) 金钗(chāi) 痴心(chī)

D.自缢(shì) 厮守(sī) 哗变(huá)

答案:C 解析:A项,“柝”读“tuò”;B项,“弦”读“xián”;D项,“缢”读“yì”。

2.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答案:B 解析:这两句虽有史实,但这是本诗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空。

D.如何四纪为天子

四纪:四十年。

答案:D 解析:“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B.庄生晓梦迷蝴蝶

C.沧海月明珠有泪

D.当时七夕笑牵牛

答案:B 解析:“梦”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梦。

5.有关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眼泪变明珠的传说,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答案:A 解析:此句意思为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断绝了。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6.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7.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6.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收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端居》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即闲居之意。首句所写是诗人在盼远方来信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叹息,怅然若失。次句写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敌”字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

7.参考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回答,如互文手法,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人性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赠 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8.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8.参考答案: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作者的爱惜之情写到极致。

解析:此句把盛开的飞扬的柳花比作满天飞舞的雪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柳的繁盛,把春柳的繁华写到了极致。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了。

9.参考答案: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解析:这首诗写春柳,通过对春柳“风流”“婀娜”的轻盈体态、柳花飞似“雪”的繁华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侧面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0~11题。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

注:①宝剑篇:初唐将领郭元振,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②新丰酒:典出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临察御史。

10.发挥想象,描摹诗中诗人的形象。

11.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0.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怀才不遇,长期沉沦漂泊,凄凉孤孑,愤郁不平而又欲极力挣脱苦闷的志士形象。

11.“黄叶”与“青楼”对比,“新知”和“旧好”对比,环境的冷与内心的热对比等。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3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④。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⑤梗犹泛⑥,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代指囚人,这里是诗人自指。③玄鬓:古代妇女发式“蝉鬓”,黑而光润,缥缈如蝉,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尚在黑鬓年华。④白头吟:乐府曲名。鲍照等曾以此曲做诗,自伤清直却遭诬谤。⑤薄宦:官卑职微。⑥梗犹泛:《战国策•齐策》载土偶与桃梗对话,土偶曰:“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火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此处是自伤沦落之意。

12.两首诗中蝉的形象与诗人各自的身世有哪些相似之处?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3.两首诗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艺术技巧?

答案:12.首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承受。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13.颔联采用拟人、比喻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与沉痛。其痴情苦意,几乎九死未悔,随丝尽泪干而表露无遗。

三、语言表达

14.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读李商隐,)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读李商隐,)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解析:解答时应注意引用的诗文必须是李商隐的,所领悟的情感应深刻真挚,并且与诗句联系紧密。

15.下面这段文字提供了李商隐公园的哪几个方面的具体信息?请用四个短语概括。

荥阳市去年开工建设的李商隐公园,目前已建成完工,近期将对外开放。该园位于荥阳市区东部310国道与中原西路之间,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坟墓周围。公园占地近6万平方米,是荥阳市继禹锡园、象棋广场之后打造的又一个历史文化名牌。公园建设以中国传统园林特色为基调,以历史文化为背景,围绕纪念主题,突出景观效果,十步一景、景中含诗,体现荥阳人文特色。公园对生态环境加以合理改造和创新,展现时代性、地方性、观赏性、多样性,从发展需求出发,以人为本,尽可能完善公园功能,方便市民游玩。

参考答案: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建筑特点、时代意义。

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读懂这段文字的大意。本段文字共五句话,第一句起总领作用,第二至五句是具体阐述,应分别抓住“该园位于……之间”“公园占地……平方米”“公园建设以……为基调”“展现……性”等语句来概括,这样就能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所有信息了。

类文欣赏

安定城楼

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 竟未休。

赏析:诗人登临感怀,抒写了忧愤国事的情怀和成就功业的抱负,对排斥异己的朋党势力表示莫大的蔑视。

首联描绘安定城楼的威武和郊外的宜人春光,衬托出诗人在王茂元府中做乘龙快婿的舒畅心绪。颔联诗人以王粲自比,暗暗庆幸自己比不谙世事的贾谊幸运,不仅获得了王茂元的信任,又得到了娇媚可人的妻子。此联两典既形成对比,又多了一层因果关系。没有“垂涕”也就不会有“远游”之举了,诗人用典灵活妥帖,可见一斑。颈联用范蠡功成身退的史实寄托自己对建功立业后退隐江湖的向往。然而宏词未中,功业何在?因为与王氏的联姻,以令狐绹为代表的牛党中人已在四处制造舆论,中伤诗人。诗人怨愤之余,在尾联中用了庄子见惠子所言鹓 不食腐鼠的典故,痛斥了整日为着功名利禄团团打转的小人们。

本篇写于开成三年(838),诗人时年26岁,将婚情与对党争的不满交错写来,内中回荡着面对矛盾无法统一的苦闷心情。

轻松练笔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从课内到课外,你读过李商隐的哪些诗?请以“我所知道的李商隐”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写作提示:写作这篇短文,不能架空分析,而应紧密结合李商隐其人及其生活的时代,以事实为依据,分析他的思想、感情、诗风,把一个真实的李商隐推到读者面前,仿佛触手可及。

示例:

我对于李商隐的琐思

“手执一卷古书,轻吟着其中的字句,独步于滔滔的黄河岸边,任北风吹起他那青色的发带……”

在我的感觉中,李商隐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他的诗文,正如他所处的时代,没有王勃般华美的辞藻,更没有李白式的清新飘逸,有的,只是无尽的感伤。大唐帝国已经日薄西山,江河日下了,他“欲回天地”拯危济世的宏伟理想已经没有可以施展的舞台了。他成了又一位郁郁而终生不得志的诗人。当然,也许正是他的抑郁才造就了他那么多伟大的诗篇。

爱情,成了商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而一生四次的爱情却如此艰难,更增添了李商隐一生的悲苦。爱情的本质,究竟如烈火猛烈,一燃即尽,还应似江水不断,天长地久?婚姻究竟是对爱情的承诺,还是该留下无尽的遗憾?爱情最完美的时候,是抓在手中诚惶诚恐,还是存在于失去时的无限思念?爱情难道这样不可靠?爱得轰烈,到头来又如水般清,爱得冷静,却总是擦肩而过。李商隐一生所求,终成水中月,镜中花,只留下哀怨千古的歌吟,在一片岑寂中,冷中凝香,幽幽飘来……

李商隐一生,命运乖戾,怀才不遇,在时代的倾轧下,无法大声呐喊,于寂寞和困苦中,只能尝试去和自己对话,把自己不遇的悲哀写于幽怨之中,把自己的千千心结,尽藏在那呕心沥血的诗里。对爱的执著,虽造就了低回再三的震悚,但终究仍在自我的困境中徘徊。凝练的文字,奏出凄美的音调;含蓄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情感,不过却显现出一种残缺的美丽。但诗人那种热切的入世情怀,没落的时代感伤,注入瑰丽诗境的凄凉,都是字字血泪,当是无法磨灭的。

高二语文上册李商隐诗两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 ) 惘然( ) 马嵬( )

未卜( ) 宵柝( ) 晓筹( )

2.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锦瑟无端五十弦( )

(2)一弦一柱思华年( )

(3)望帝春心托杜鹃( )

(4)此情可待成追忆( )

(5)只是当时已惘然( )

(6)海外徒闻更九州( )

(7)他生未卜此生休( )

(8)空闻虎旅传宵柝( )

(9)无复鸡人报晓筹( )

(10)此日六军同驻马( )

4.文学常识填空。 )

李商隐,字________,号________,晚唐著名诗人,与______齐名,二人并称“________”。李商隐的诗有抨击当时黑暗统治的,有抒写伤时的感慨和失意心情的,比较有名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名句填空。

(1)(2009安徽高考,10)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2)李商隐《锦瑟》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è wǎnɡ wéi bǔ tuò chóu

2.B 解析:应为“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3.(1)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2)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3)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4)难道,哪能 (5)迷惘,茫然 (6)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7)预料 (8)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9)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10)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4.义山 玉谿生 杜牧 小李杜 《无题》 《夜雨寄北》 《锦瑟》

5.(1)只是当时已惘然 (2)沧海月明珠有泪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8题。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6.下面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把自己的爱心像望帝那样托付给杜鹃。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起句的头两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

7.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

8.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生梦蝶,意为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将破灭;二是望帝啼鹃,比喻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第三、四个典故分别是什么?意在说明或表现什么?

答案:D 解析:本诗不是一首一般的咏物诗,也不是借瑟隐题的“无题”之作,它所写的情和事与瑟应有一定的关系。全诗开篇写到锦瑟,以瑟为喻,而不是通篇咏瑟。

7.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忆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8.三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明自己的才华不为世用;四是用蓝田产玉的故事,说明理想和情思破灭后的迷惘,表现了作者的一种矛盾的心理,对于高洁的感情,诗人是爱慕的、执著的,然而诗人又无法亲近它,只好哀思叹惋。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2题。

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9.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夹叙夹议。叙,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议,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中“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C.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从章法上说,是对前文的总结;从艺术构思上说,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联想。

D.本诗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既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暗含指责,又对玄宗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10.首联“徒闻”“未卜”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空闻虎旅传宵柝”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12.“六军同驻马”与“七夕笑牵牛”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案:9.D 解析:本文思想内容上的独到之处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唐玄宗,而看不出“深深的同情”。

10.先用“海外更九州”概括了术士在海外仙山寻见杨贵妃的传说,而后用“徒闻”加以否定。“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明明白白地结束了,因此“徒闻”“未卜”流露出作者对唐玄宗、杨贵妃二人爱情的讽刺之情。

11.“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以保障皇帝的安全,这里加上“空闻”,意义就正好相反了。这时的“传宵柝”是预示着要发动兵变了。

12.唐玄宗、杨贵妃本来是发誓要“世世为夫妻”的,可当遇到“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怎样呢?玄宗虚伪、自私的本质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唐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

政的典型概括,来和“六军同驻马”相对照,表现出了二者的因果关系。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马嵬(wéi) 惘然(wǎnɡ) 宵柝(chè)

B.弦柱(xuán) 驿馆(yì) 眉睫(jié)

C.栩栩(xǔ) 金钗(chāi) 痴心(chī)

D.自缢(shì) 厮守(sī) 哗变(huá)

答案:C 解析:A项,“柝”读“tuò”;B项,“弦”读“xián”;D项,“缢”读“yì”。

2.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答案:B 解析:这两句虽有史实,但这是本诗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空。

D.如何四纪为天子

四纪:四十年。

答案:D 解析:“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B.庄生晓梦迷蝴蝶

C.沧海月明珠有泪

D.当时七夕笑牵牛

答案:B 解析:“梦”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梦。

5.有关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眼泪变明珠的传说,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答案:A 解析:此句意思为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妻缘分已经断绝了。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6.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7.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6.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收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端居》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即闲居之意。首句所写是诗人在盼远方来信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叹息,怅然若失。次句写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敌”字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

7.参考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回答,如互文手法,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人性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赠 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8.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8.参考答案: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作者的爱惜之情写到极致。

解析:此句把盛开的飞扬的柳花比作满天飞舞的雪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柳的繁盛,把春柳的繁华写到了极致。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了。

9.参考答案: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解析:这首诗写春柳,通过对春柳“风流”“婀娜”的轻盈体态、柳花飞似“雪”的繁华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侧面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0~11题。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

注:①宝剑篇:初唐将领郭元振,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②新丰酒:典出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临察御史。

10.发挥想象,描摹诗中诗人的形象。

11.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0.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怀才不遇,长期沉沦漂泊,凄凉孤孑,愤郁不平而又欲极力挣脱苦闷的志士形象。

11.“黄叶”与“青楼”对比,“新知”和“旧好”对比,环境的冷与内心的热对比等。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3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④。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⑤梗犹泛⑥,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代指囚人,这里是诗人自指。③玄鬓:古代妇女发式“蝉鬓”,黑而光润,缥缈如蝉,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尚在黑鬓年华。④白头吟:乐府曲名。鲍照等曾以此曲做诗,自伤清直却遭诬谤。⑤薄宦:官卑职微。⑥梗犹泛:《战国策•齐策》载土偶与桃梗对话,土偶曰:“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火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此处是自伤沦落之意。

12.两首诗中蝉的形象与诗人各自的身世有哪些相似之处?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3.两首诗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艺术技巧?

答案:12.首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承受。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13.颔联采用拟人、比喻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与沉痛。其痴情苦意,几乎九死未悔,随丝尽泪干而表露无遗。

三、语言表达

14.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李商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读李商隐,)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读李商隐,)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解析:解答时应注意引用的诗文必须是李商隐的,所领悟的情感应深刻真挚,并且与诗句联系紧密。

15.下面这段文字提供了李商隐公园的哪几个方面的具体信息?请用四个短语概括。

荥阳市去年开工建设的李商隐公园,目前已建成完工,近期将对外开放。该园位于荥阳市区东部310国道与中原西路之间,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坟墓周围。公园占地近6万平方米,是荥阳市继禹锡园、象棋广场之后打造的又一个历史文化名牌。公园建设以中国传统园林特色为基调,以历史文化为背景,围绕纪念主题,突出景观效果,十步一景、景中含诗,体现荥阳人文特色。公园对生态环境加以合理改造和创新,展现时代性、地方性、观赏性、多样性,从发展需求出发,以人为本,尽可能完善公园功能,方便市民游玩。

参考答案: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建筑特点、时代意义。

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读懂这段文字的大意。本段文字共五句话,第一句起总领作用,第二至五句是具体阐述,应分别抓住“该园位于……之间”“公园占地……平方米”“公园建设以……为基调”“展现……性”等语句来概括,这样就能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所有信息了。

类文欣赏

安定城楼

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 竟未休。

赏析:诗人登临感怀,抒写了忧愤国事的情怀和成就功业的抱负,对排斥异己的朋党势力表示莫大的蔑视。

首联描绘安定城楼的威武和郊外的宜人春光,衬托出诗人在王茂元府中做乘龙快婿的舒畅心绪。颔联诗人以王粲自比,暗暗庆幸自己比不谙世事的贾谊幸运,不仅获得了王茂元的信任,又得到了娇媚可人的妻子。此联两典既形成对比,又多了一层因果关系。没有“垂涕”也就不会有“远游”之举了,诗人用典灵活妥帖,可见一斑。颈联用范蠡功成身退的史实寄托自己对建功立业后退隐江湖的向往。然而宏词未中,功业何在?因为与王氏的联姻,以令狐绹为代表的牛党中人已在四处制造舆论,中伤诗人。诗人怨愤之余,在尾联中用了庄子见惠子所言鹓 不食腐鼠的典故,痛斥了整日为着功名利禄团团打转的小人们。

本篇写于开成三年(838),诗人时年26岁,将婚情与对党争的不满交错写来,内中回荡着面对矛盾无法统一的苦闷心情。

轻松练笔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从课内到课外,你读过李商隐的哪些诗?请以“我所知道的李商隐”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写作提示:写作这篇短文,不能架空分析,而应紧密结合李商隐其人及其生活的时代,以事实为依据,分析他的思想、感情、诗风,把一个真实的李商隐推到读者面前,仿佛触手可及。

示例:

我对于李商隐的琐思

“手执一卷古书,轻吟着其中的字句,独步于滔滔的黄河岸边,任北风吹起他那青色的发带……”

在我的感觉中,李商隐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他的诗文,正如他所处的时代,没有王勃般华美的辞藻,更没有李白式的清新飘逸,有的,只是无尽的感伤。大唐帝国已经日薄西山,江河日下了,他“欲回天地”拯危济世的宏伟理想已经没有可以施展的舞台了。他成了又一位郁郁而终生不得志的诗人。当然,也许正是他的抑郁才造就了他那么多伟大的诗篇。

爱情,成了商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而一生四次的爱情却如此艰难,更增添了李商隐一生的悲苦。爱情的本质,究竟如烈火猛烈,一燃即尽,还应似江水不断,天长地久?婚姻究竟是对爱情的承诺,还是该留下无尽的遗憾?爱情最完美的时候,是抓在手中诚惶诚恐,还是存在于失去时的无限思念?爱情难道这样不可靠?爱得轰烈,到头来又如水般清,爱得冷静,却总是擦肩而过。李商隐一生所求,终成水中月,镜中花,只留下哀怨千古的歌吟,在一片岑寂中,冷中凝香,幽幽飘来……

李商隐一生,命运乖戾,怀才不遇,在时代的倾轧下,无法大声呐喊,于寂寞和困苦中,只能尝试去和自己对话,把自己不遇的悲哀写于幽怨之中,把自己的千千心结,尽藏在那呕心沥血的诗里。对爱的执著,虽造就了低回再三的震悚,但终究仍在自我的困境中徘徊。凝练的文字,奏出凄美的音调;含蓄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情感,不过却显现出一种残缺的美丽。但诗人那种热切的入世情怀,没落的时代感伤,注入瑰丽诗境的凄凉,都是字字血泪,当是无法磨灭的。


相关内容

  • 高二语文上册同步训练题4
  • 第二单元 4 蜀道难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鱼凫( ) 石栈( ) 猿猱( ) 扪参( ) 抚膺( ) 巉岩( ) 飞湍( ) 喧豗( ) 砯崖( )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 .连峰/去天/不盈尺 ...

  • 高二语文限时训练(附答案)
  • 高二语文限时训练(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 (2)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实现降温,不是 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 来界定"公务员热" ...

  •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默写训练(含答案)
  • 1.龟虽寿--曹操(三国) 神龟虽寿,犹有___时.___蛇乘雾,终为土灰.老___ 伏 ___,志在千里.烈士 ___ 年,壮心不 ___.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朝) 故人 ___ 鸡 ___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 __ ...

  • 高二语文下册同步训练题6
  • 模块综合测评(二)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创伤/重创敌军 投奔/奔走相告 蒙骗/蒙混过关 ...... B.别扭/别开生面 旋风/旋转乾坤 专横/横行霸道 ...... ...

  • [河东教育]高二语文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同步训练 伍员之死]
  • <史记>选读 伍员之死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4分) (1)求委国为臣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颠越不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隔窗相望阅读短文答案
  • 篇一:隔窗相望阅读短文答案 篇二:隔窗相望阅读短文答案 现代文阅读(15分)隔窗相望贺点松一棵梧桐树的阴影下,蹲着一个黑瘦的中年汉子.他上穿一件皱巴巴的衬衫,下穿一件脏兮兮的黑裤子,脚上一双"踢死牛"布鞋,没穿袜子.他不断地取下脖子上的短毛巾揩额上.颊上大颗大颗的汗珠.他的脚旁放 ...

  • 高二语文阅读欣赏课程的计划和方案
  • "语文阅读欣赏课"计划和方案 为培养高中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促进健康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制定本级部语文阅读欣赏课的计划以及方案. 一.课型思路 阅读欣赏课程包括指导型课程和自主型课程两部分.指导型课程主要由教师提供阅读文本,在课堂内指导学生共同欣赏 ...

  • 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高二上册)
  •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要求,落实好本学期的工作,现将个人教学计划罗列如 下: 一 指导思想 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理.不适应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教学基本理念,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做到会学.乐学,较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子求学成功,提 ...

  • 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控优化练习题7
  •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7 差半车麦秸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喷嚏( ) 麦秸( ) 歼灭( ) 绰号( ) .... 分泌( ) 颤抖( ) 毡帽( ) 冷峻( ) .... ju é( ) 发ài ( )事 màn ( ) 骂忌hu 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