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轿车机械式变速器设计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40论文4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毕 业 设 计(论 文)

题目:小轿车机械式变速器设计

(英文):Th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design of the car

院 别:

专 业: 车辆工程(师范)

姓 名:

学 号: [1**********]28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3年3月

小轿车机械式变速器设计

摘要

本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台用于小轿车上的三轴五挡式机械变速器。本设计采用中间轴式变速器,与国内同类型产品相比该变速器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其直接档的传动效率高,磨损及噪声也最小;二是在齿轮中心距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较大的一档传动比。此外,本设计的特点是用采用惯性式同步器,可从结构上保证接合套与待接合的花键齿圈在达到同步之前不可能接触,以避免齿间冲击和噪声,以使本次设计的产品换挡平顺、操纵轻便、故障率低、可靠性高。

关键词:机械变速器;三轴五挡式;参数选择

Th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design of

the car

ABSTRACT This design task is to design the three transmission an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 car. This design is used the intermediate shaft type transmission, it compared to domestic same type product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smaller gear center distance is still on a larger transmission ratio can be obtained. In addi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esign is by using inertial synchronizer, from structure to ensure that joint sets and joint on the spline gear ring before achieve synchronization can not contact, in order to avoid tooth between the shock and noise, in order to make the design of product shifting smooth, manipulation of light, low failure rate, ,简称MT)俗称手动变速器,即必须用手拨动变速杆才能改变变速器内的齿轮啮合位置,改变传动比,从而达到变速的目的,并且通常带同步器,换挡方便,噪音小。手动变速在操纵时必须踩下离合,方可拨得动变速杆。

一般来说,手动变速器的传动效率要比自动变速器的高,因此驾驶者技术好,手动变速的汽车在加速、超车时比自动变速车快,也省油。 与自动变速器相比较,机械式变速器可以给汽车驾驶爱好者带来更多的操控快感。 传输效率比自动变速箱为高,当然理论上会比较省油。维修保养上会比自动变速箱便宜。 如果愿意以较高成本使用自动手排,则可以兼顾自排的方便性及手排的高效率。引擎煞车的效能较强

因此,机械式变速器以结构简单、效率高、功率大、维修成本低四大显着优点依然占领着汽车变速箱的主流地位,机械式变速箱暂不淘汰。 2 乘用车变速器的概述

2.1 变速器的功用

机械式变速箱主要应用了齿轮传动的降速原理。简单的说,变速箱内有多组传动比不同的齿轮副,而汽车行驶时的换档行为,也就是通过操纵机构使变速箱

内不同的齿轮副工作。如在低速时,让传动比大的齿轮副工作,而在高速时,让传动比小的齿轮副工作。

2.1.1变速器的功用:

①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如起步、加速、上坡等,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的工况下工作;

②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

③利用空档,中断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起动、怠速,并便于发动机换档或进行动力输出。

2.1.2变速器的基本要求:

①保证汽车有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②设计空档,用来切断发动机动力向驱动轮的传输;

③设计倒档,使汽车能倒退行驶;

④设计动力输出装置,需要时能进行功率输出;

⑤换档迅速、省力、方便;

⑥工作可靠;

⑦变速器应当有高的工作效率;

⑧变速器的工作噪声低。

2.2 变速器结构方案及其布置方案的确定

2.2.1 变速器传动机构的结构分析与型式选择

1.变速器的传动类型的选择

变速箱由变速传动机构和变速操纵机构两部分组成。变速传动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转矩和转速的数值和方向;操纵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控制传动机构,实现变速器传动比的变换,即实现换档,以达到变速变矩。

有级变速器与无级变速器相比,其结构简单、制造低廉,具有高的传动效率(η=0.96~0.98),因此在各类汽车上均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设计的变速器就选择有级变速器。

设计时首先应根据汽车的使用条件及要求,确定变速器的传动比范围、档位数及各档的传动比,因为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与燃料经济性都有重要的直接影响。

传动比范围是变速器低档传动比与高档传动比的比值。汽车行驶的道路状况愈多样,发动机的功率与汽车质量之比愈小,则变速器的传动比范围应愈大。目前,轿车变速器的传动比范围为3.0~4.5;一般用途的货车和轻型以上的客车为5.0~8.0;越野车与牵引车为10.0~20.0。通常,有级变速器具有3~5个前进档。

2.变速器轴数的选择

固定轴式变速器应用广泛,其中两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汽车上,中间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汽车上。旋转轴式主要用于液力机械式变速器。

两轴式变速器有结构简单、轮廓尺寸小、布置方便、中间挡位传动效率高和噪声低等优点。两轴式变速器不能设置直接挡,一挡速比不可能设计得很大。

三轴式变速器除有第一轴、第二轴外,还增设了中间轴。其特点是空间布置比较灵活,传动比的范围大,可设有直接挡传动。

汽车最早就是后驱的,现在高档的跑车、小轿车以及货车仍然是后驱。显然后轮驱动的技术已经是非常好的。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相比,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简称:发动机前置后驱,FR)有明显的优点:

1、操控性好。因为一些组件从前部移到后部,前后的重量分布也容易接近50:50,大大的改善了汽车的平衡性和操控性。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跑车都采用后驱的原因。

2、维修容易。前置后驱的安排也使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等总成临近驾驶室,简化了操纵机构的布置和转向机构的结构,更加便于车辆的保养和维修。

3、和其他两轮驱动的行驶相比,前置后驱在良好的路面上启动、加速或爬坡时,驱动轮的附着压力大,牵引性明显优于前驱形式。

4、采用前置后驱的车型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有利于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本设计参考了广州人所熟悉的广州标致轿车的变速器的布置形式—— 一种

典型的前置后驱轿车的形式,这种驱动形式的轿车,其前车轮负责转向任务,后轮承担驱动工作,即:本设计采用三轴五档式机械变速器的方案设计机械式变速器。。

2.2.2 变速器倒挡布置方案

倒挡的使用率不高,而且都是在停车状态下实现换档,故采用直齿滑动齿轮结合啮合套的方式换倒挡。

2.2.3基本结构:

2.3 变速器主要零件结构的方案分析 ;

2.3.1齿轮形式的选择

变速器用齿轮有直齿圆柱齿轮和斜齿圆柱齿轮两种。

直齿圆柱齿轮多用于滑动式,故适用在倒挡和一挡较多,它们的结构

简单,制造容易,但在换挡时齿轮齿根部容易产生冲击,噪声大,从而使端部磨损加剧,寿命降低,而且由于噪声大,容易造成驾驶员疲劳驾驶。

与直齿圆柱齿轮相比较,斜齿圆柱齿轮有使用寿命长、运行平稳、工

作噪声低等优点,缺点是制造复杂,工作时有轴向力,这对轴承不利,但这个缺点可以在进行轴的载荷计算时予以平衡。变速器中的常啮合齿轮均采用斜齿圆柱齿轮。

通过比较两种形式的齿轮的优缺点,本设计中,倒档和一档采用直齿

轮传动,这是考虑到倒挡和一档使用率较低,综合衡量经济性和实用性而定的。其余各挡均采用斜齿轮传动,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传动平稳、噪声低等优点。

2.3.2同步器的选择

同步器一般有常压式、惯性式和增力式三种,其中,惯性式同步器较

为常用。

同步器是手动变速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变速器换档过程中的

换档轻便性、平顺性等主要技术指标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能够减轻换档手柄上换档力,减小换档冲击和驾驶员的疲劳。

常压式同步器虽然结构形式简单,但不能保证被啮合体在同步状态下

(即角度相同时)换挡的缺点。所以这种形式的同步器现在已经不在小轿车上有所应用,本变速器不采用这种同步器。

惯性增力式同步器能可靠的保证只在同步状态下换挡。只要啮合套与

齿轮间存在角速度差,同步器上弹簧片的支承力就阻止同步环缩小,从而也就阻止了啮合套的移动。只有在转速差为零时,弹簧片才卸除载荷,由于对同步环直径的缩小失去阻力,这样才能实现换挡。惯性增力式同步器的摩擦力矩大、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轴向尺寸短,适用于货车变速器。

惯性式同步器依靠摩擦作用实现同步的。它从结构上保证了接合套与

待接合花键齿圈未达到同步时不接触,避免了齿间冲击和噪声。从结构上分,惯性式同步器有锁销式、锁环式、滑块式、多片式和多锥式等几种。虽然它们的结构不同,但都有摩擦元件、锁止元件和弹性元件。

(1) 锁环式同步器:

它工作可靠,零件耐用,但因结构布置上的限制,弯矩容量不大,齿面磨损大,易失效。它主要用于轿车和轻型货车上。故本次设计采用这种

同步器。

(2) 锁销式同步器:

这种同步器的优点是零件数量少,摩擦锥面平均半径较大,转矩容量

得到提高。轴向尺寸大是它的缺点。从汽车的安全性方面考虑,,本次设计采用这种形式的同步器。

(3) 多锥式同步器:

多锥式同步器的锁止面仍在同步环的接合齿上,只是在原有的两个锥

面之间再插入两个辅助同步锥。由于锥表面的有效摩擦面积成倍地增加,同步转矩(在同步器摩擦锥面上产生的摩擦力矩)也相应的增加,因而具有较大的转矩容量和低热负荷。这不但改善了同步效能,增加了可靠性,而且使换挡 力大为减小。若保持换挡力不变,则可缩短同步时间。多锥式同步器多用于重型货车的主、副变速器以及分动器中。

(4) 惯性增力式同步器

2.3.3 换挡结构形式的选择

变速器的换挡机构形式有以下几种:直齿滑动齿轮、啮合套和同步器

换挡。

综上所述,本设计的变速器前进挡均使用锁环式同步器;倒挡采用啮合套辅助换档。

3 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与主要零件的设计

3.1 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3.1.1档位数选择

档数增加能够改善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但档数越多,变速器的结构越复杂,轮廓尺寸和质量越大,同时操纵机构也越复杂。

本设计采用5挡的机械式变速器。

3.1.2 传动比的确定

本设计以2011年奔驰 C180K 经典型小轿车为参考因数,初步选定传动比。奔驰 C180K的配置参数:

发 动 机:1.6T 156马力 L4;驱动方式:前置后驱;整备质量1545 Kg;最高车速223 kmα≥f。一般α=6︒~8︒时,摩擦力矩较大。

但在锥面的表面粗糙度控制不严时,则有粘着和咬住的倾向;在α=7︒时就很少出现咬住现象。本次设计中采用的锥角均为取α=7︒。

6.2.3 摩擦锥面平均半径R

摩擦锥面平均半径R设计得越大,则摩擦力矩越大。R往往受结构限制,包括变速器中心距及相关零件的尺寸和布置的限制,以及R取大以后还会影响到同步环径向厚度尺寸要取小的约束,故不能取大。原则上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将R取大些。本次设计中采用的R为50~60 mm。

6.2.4 锥面工作长度b

缩短锥面工作长度,便使变速器的轴向长度缩短,但同时也减少了锥面的工作面积,增加了单位压力并使磨损加速。设计时可根据下式计算确定:

b=Mm (6-1) 22π⨯pfR

本设计考虑到降低成本,取相同的锥面工作长度b,初步选定b=5mm。

6.2.5 同步环径向厚度

与摩擦锥面平均半径一样,同步环的径向厚度要受机构布置上的限制,包括变速器中心距及相关零件特别是锥面平均半径和布置上的限制,不宜取很厚,但是同步环的径向厚度必须保证同步环有足够的强度。

轿车同步环厚度比货车小些,应选用锻件或精密锻造工艺加工制成,可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疲劳寿命。有的变速器用高强度,高耐磨性的钢配合的摩擦副,即在钢质或球墨铸铁同步环的锥面上喷镀一层钼(厚约0.3~0.5 mm),使其摩擦因数在钢与铜合金摩擦副范围内,而耐磨性和强度有显著提高。也有的同步环是在铜环基体的锥空表面喷上厚0.07~0.12 mm的钼制成。喷钼环的寿命是铜环的2~3倍。以钢质为基体的同步环不仅可以节约铜,还可以提高同步环的

强度。

本设计中同步器径向宽度初步选取10 mm。

6.2.6 锁止角β

正确的选取锁止角β,可以保证只有在换档的两个部分之间角速度差达到零值才能进行换档。影响锁止角β选取的因素,主要有摩擦因数f、擦锥面的平均半径R、锁止面平均半径和锥面半锥角α。已有结构的锁止角在26°~46°范围内变化。本次设计初步选取锁止角β=30︒。

6.2.7 同步时间t

同步器工作时,要连接的两个部分达到同步的时间越短越好。除去同步器的结构尺寸,转动惯量对同步时间有影响以外,变速器输入轴,输出轴的角速度差及作用在同步器摩擦追面上的轴向力,均对同步时间有影响。轴向力大,同步时间减少。而轴向力与作用在变速杆手柄上的力有关,不同车型要求作用到手柄上的力也不相同。为此,同步时间与车型有关,计算时可在下属范围内选取:对轿车变速器高档取0.15~0.30s,低档取0.50~0.80s;对货车变速器高档取0.30~0.80s,低档取1.00~1.50s。

7变速器的操纵机构

7.1 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功用

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功用是保证各档齿轮、啮合套或同步器移动规定的距离,以获得要求的档位,而且又不允许同时挂两个档位。

7.2 设计变速器操纵机构

变速器的操纵机构要有锁止装置,包括自锁、互锁和倒档锁。

互锁装置是保证移动某一变速叉轴时,其他变速杆叉轴互被锁止,互锁装置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互锁销式、摆动锁块式、转动锁止式、三向锁销式,此次设计中互锁装置选择第一种,其结构型式如图9-1所示。

自锁装置的作用是定位,防止因汽车振动或有小的轴向力作用而致脱档,保

证啮合齿轮以全齿长进行啮合,并使驾驶员有换档的感觉。定位作用是通过自锁

装置中的弹簧将钢球(或锁销)推入叉轴的凹臼中实现的。变速叉轴的凹臼间距

是由挂档齿轮移动的距离来决定的,其结构型式如图7-1所示。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为了防止误挂倒档,以致造成安全事故和损坏传动系,

在操纵机构中都设有倒档锁或倒档安全装置。倒档锁能在驾驶员挂倒档时给驾驶

员明显手感,以起到提醒作用,防止误挂倒档,其结构见总装配图。

图7-1 变速器自锁与互锁结构

1-自锁钢球 2-自锁弹簧 3-变速器盖4-互锁钢球 5-互锁销 6-拨叉轴

变速器的操纵机构要使换档动作轻便、省力,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强度;而

且应使驾驶员得到必要的手感。

所以,设计变速器操纵机构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换档时只允许挂一个档。

2、在挂档的过程中,若操纵变速杆推动拨叉前后移动的距离不足时,齿轮

将不能在完全齿宽上啮合而影响齿轮的寿命。即使达到完全齿宽啮合,也可能由

于汽车震动等原因,齿轮产生轴向移动而减少了齿轮的啮合长度,甚至完全脱离

啮合。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设置自锁装置。

3、汽车行进中若误挂倒档,变速器齿轮间将发生极大冲击,导致零件损坏。

汽车起步时如果误挂倒档,则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为此,应设置倒档锁。

7.3 换档位置

设计操纵机构首先要确定换档位置。换档位置的确定主要从换档方便考虑。

为此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㈠ 按换档次序来排列 ;

㈡ 将常用档放在中间位置,其它档放在两边;

㈢ 为了避免误挂倒档,往往将倒档安排在最靠边的位置,有时与1档组成一排。

根据以上三点,本次设计变速器的换档位置如图7-2所示:

图7-2 换档位置图

8 乘用车变速器箱体的设计

8.1 变速箱的材料及制法

变速器箱体的结构较为复杂,刚度要求也颇高,因而通常都是锻造。锻造材料常用既便于施工,又廉价的铸铁;只有需要强度高、刚度大时才用铸钢;当减少质量具有很大意义时,才用钢或者铝合金等轻合金。

根据减速器的工作环境,本设计初步选箱体材料为HT200,由于铸造箱体的刚性好,得到的外形美观,灰铸铁造铸造的箱体还易于切削,吸收震动和消除噪音的优点,可采用铸造工艺以获得毛坯。

8.2箱体的主要结构尺寸的计算

根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十一章表11-1及第二章表2-3,计算箱体的主要结构尺寸。

表8-1 箱体的主要结构尺寸

现在,我把自己多年来撰写毕业论文经验,总结如下,一并赠送给您,希望能帮到您:

毕业论文注意事项

前言

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是本科生毕业设计成果的“固化”与“浓缩”,其规范性历来为指导教师和论文审阅人所重视,几乎系评语中不可或缺之内容。毕业论文的规范性由此可见一斑。

各届学生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比比皆是,笔者将其加以整理,匆匆成文,

姑且称之为“毕业论文注意事项”。须指出,本文全部内容乃笔者之见,难免以偏概全、挂一漏万,更无权威性可言,故不敢称之为“毕业论文写作规范”。文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同仁批评指正,共同商榷,以飨毕业班之学生。

或许一些人认为,给一篇毕业论文做“样板”,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网站上提供论文模版供学生下载更为上策。但笔者必须指出,许多应注意的细微之处,远不是给一篇范文或给一个模版就能做到的,此乃撰本文之初衷。

第一章 关于插图

1.1 图号

插图要有图号,格式为“图m-n”。其中m为该插图所在的章号,n为本章中该插图的顺序号,m与n均为阿拉伯数字。每一章的插图独立编号。例如第3章的第4个插图标记为“图3-4”。

1.2 图名(图注)

图名应确切反映该图的含义,一般为名词性短语,力图简明扼要。图名放于图号后,与图号隔两个全角空格。

为便于叙述,不妨将图号与图名并称为“图题”。

1.3 插图的形式

插图一般有四种形式,即手绘图、屏幕抓图、扫描图、文件插图。

来自电子版参考文献的插图,多数是模糊不清的,故建议用手绘图取而代之。

1.3.1 手绘图

手绘图系指在Word中直接用绘图命令绘制的图。该类插图所占磁盘空间最少,系使用最多的一种插图形式,数据流图、结构图、程序框图一般用此法绘制。

绘图所用图例应注意规范。程序框图的选择框要注意标“是否”或“YN”,起始框、终结框注意用圆角矩形(建议使用专门用于画框图的软件Visio画框图);数据流图的数据线需标数据名称,数据加工与数据存储之间的箭头无数据名称。其他图形的图例参考有关文献。

手绘图时必须一丝不苟,搭结欠量、过量均不合格;图中的文字放入文本框中,框内文字注意横纵居中;线框交界处注意匀称;框内文字的笔划宜完整,不得被线框遮盖;文字、线条不得交叉;图中文字尽可能使用统一的字体、字形、字号,其中字号原则上不大于正文字号(以小半号为宜)。微调线条位置、长短时,可将Alt键和箭头键配合使用。观察线条是否存在搭接问题时,可选用500%的显示比例,否则难以看出搭接问题。

线条、文字等元素输入完毕后,应选中与所绘之图有关的所有线条、文本框,按鼠标右键,选“组合”,将各元素组合在一起。否则,很有可能排版后“东一只胳膊、西一条腿”,甚至“丢胳膊少腿”。

1.3.2 屏幕抓图

此类图系指使用PrtScreen或Alt+PrtScreen键通过剪贴板获得的图像。采用屏幕抓图制作插图时,应“量身定做”,抓图后不要缩放,以免模糊。

1.3.3 扫描图

如使用扫描图片,分辨率要求为300线,颜色模式为灰度,嵌入文中后不要缩放。

1.3.4 文件插图

文件插图系指使用“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插入的图像。采用文件插图时,尽量不要使用JPG等类型的压缩图片,以免影响打印效果。

1.4 插图的位置

尽量将插图与正文中的相关文字说明置于同一页。放入前一页或后一页,乃不得已而为之(例如图太大等)。

插图一般居中放置;图题位于插图的下方,用宋体5号字,居中放置;图题与插图放于同一页中,即两者不得跨页。换言之,图题不能位于某一页的页首。一张图一般不得跨页(大的程序框图例外,但需按正规要求标清楚)。

1.5 插图的排版

插图很小时,建议使用环绕排版(四周排版),插图前、图题后均应留适当空间,切勿与正文“紧密相连”。

第二章 关于表格

论文中的表格一般使用Word的表格功能直接制作,使用Excel制作亦可。

2.1 表号

表格要有表号,格式为“表m-n”。其中m为该表格所在的章号,n为该章中该表格的顺序号,即每一章的表格独立编号。例如第3章的第4个表格标记为“表3-4”。

2.2 表名

表名应确切反映该表的含义,一般为名词性短语,力图简明扼要。表名放于表号后,与表号隔两个全角空格。

为便于叙述,不妨将表号与表名并称为“表题”。

2.3 表格

尽量将表格与正文中的相关文字说明置于同一页,放入前一页或后一页乃不得已而为之(例如表格太大等)。

表格一般居中放置;表题位于表格的上方,用宋体5号字;居中放置;表题与表格放于同一页中,即两者不得跨页。换言之,表题不能位于某一页的页尾。表格本身可以跨页,但次页的表应加一个表头(注意,不是标题,是表头,即表格的首行),或在次页首部加注“(续表)”。

2.4 表格内文字的排版

表格内文字应比正文小半号,一般居中放置,但文字量较大且长短不一时,以左对齐为宜。

表格设计应美观、大方,表格风格尽量一致,推荐使用三线式表格。 表格前、后均应留适当空间,切勿与正文“紧密相连”。

第三章 关于摘要

5.1 格式

中英文摘要各占一页,首行写“摘 要”“ABSTRACT” (“摘要”之间空两格,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与内容空一行);第三行开始写摘要内容,首行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最后单独列一行,写中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一般提供3-5个即可,写于1-2行上,以分号分隔。中文关键词前冠以“关键词:”,靠左;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 words:”,亦靠左。第二行首个关键字与

第一行的首个关键字对齐。

具体要求参见模板。

5.2 内容

课题的意义,工作方法,结果与结论,后续研发建议等。

摘要中不可大段大段地引用正文中的段落。

切忌使用自动翻译工具将中文摘要翻译为英文摘要。

第四章 关于目录

4.1 目录的制作

目录必须由Word自动生成,不得手工输入,以免后患无穷。

制作方法:先使用格式工具栏的第一个图标将各级标题“格式化”,再使用“插入|索引和目录”便可自动生成。

目录生成后,在首行加上“目 录”二字,采用黑体三号字,居中。 目录只列到三级,一、二、三级标题依次内缩一字,分别采用四号、小四号、五号宋体。

4.2 目录页的位置

目录页位于正文第一页之前。正文首页为论文第一页。

目录右端的页号应对齐。目录页超过一页时,应有页码,一般采用大写罗马数字,以区别于正文。

注意:目录之前的各页均无页号、无页眉。

第五章 关于正文

5.0 关于页面

新的一章应换页。

正文任何一页的尾部均不得留很多空行(一章的末页除外)。图表过大,致使本页剩余空间容纳不下时,可将其放于次页,并将其后的文字上提至前一页。编了号的图表,原则上可放于正文的任何一页,但通常与正文中的说明性文字不要相隔甚远。

只有正文才有页眉。换言之,正文之前的各页无页眉;自“参考文献”起,以后各页亦无页眉。正文各页的页脚只有页码,且居中放置。

5.1 关于体例

第一章 章标题(黑体、小三号、居中)

1.1节标题(黑体、四号、顶格)

1.1.1小节标题(黑体、四号、顶格)

一、段落标题1(宋体、小四号、空2格、用1.25倍行间距)

1. 段落标题2

(1)段落标题3

①段落标题4

论文正文

注意:

无论哪一级标题,尾部均无标点符号。

不得悬空出现一个标题,如:

系统的基本原理

提示:根据往届学生论文情况,各级序号尽量不用Word自动生成,以免格式难以控制。

5.2 关于字体、字形、字号、行距、字距

(按模版)正文一般用小四号宋体,行距采用1.5倍,字距采用默认值。

5.3 关于分页

新的一章开始,要换页,但不要用多个回车进行分页(否则后患无穷),而要用^Enter(即Ctrl+Enter)插入换页符;

标题不得位于一页的末行;

图题不得位于一页的首行(前已提及,此处强调);

表题不得位于一页的末行(前已提及,此处强调);

不能因图表过大而提前换页(即将大的图表放入次页);可将后页的部分文字提到前页来解决此问题。

5.4 关于文献引用

引用文献处,用[n]以上角标形式标注,其中n为参考文献序号。

文献引用属正常现象,无可厚非,但忌讳大量抄录,尤其是整章整节内容大肆抄袭。软件介绍、开发工具介绍、数据库原理介绍宜少花笔墨。而且,所“写”内容出自何文献,需以此方法注明(通俗地讲,抄自何处,应让人一目了然)。

5.5 关于图表

只要出现插图或表格,在正文中必须要有相应的说明。例如:“系统的数据流图如图3-1所示”,“数据字典示于表3-1”,等等(前已提及,此处强调)。不得出现“…如下图所示”、“…如下表所示”之列的句子。

图表中的文字应注意严肃性,严禁出现不良人名、地名,忌讳影星、歌星名字或影视作品中的人名。

5.6 关于段落

段首严格空两个汉字的位置。应使用标尺进行控制,不要使用4个半角空格或2个全角空格代之。

除特殊情况外,段落一般使用“两端对齐”,以免右侧参差不齐,尤其是英文。

5.7 关于标点

1.凡中文叙述之处,均使用全角标点符号;破折号“——”与省略号“„„”必须规范(在微软拼音方式下,分别用“Shift+-”和“Shift+^”输入,前者亦可用Alt+Ctrl+.输入),不得用其他符号替代。外国人名字的姓与名之间用“• ”分隔,不得以“.”或“.”代替。表示区间、范围时,使用“~”,不使用“~”(参考文献页码范围使用“-”)。

2.凡英文叙述之处,均使用半角标点符号;且注意英文无顿号,代之以逗号;英文无书名号,代之以斜体排版。

3.凡是程序中涉及标点符号的,一律用半角符号(双引号应显示为“"”,单引号应显示为“’”),但程序中的注释例外。

4.写完文章后,要多检查几遍,注意文中标点的正确使用。

5.8 关于错别字

1.多数同学使用拼音法输入汉字,同音别字非常之多,如“仪器”误输为“一起”,“及其”误输为“机器”,“登录”误输为“登陆”,“清晰”误输为“清洗” ,“指导”误输为“直到”„„

特别注意:“登陆”二字在学生论文中大量出现,希望使用Word的查找命令检查一下是否出现之。

2.写完文章后,要多检查几遍,注意文中错别字问题,尤其是“的、地、得”的误用问题(本科生的论文中大量出现此类问题)。

5.9 关于缩略语、外来语、文件名、软件名称及其版本号

1.缩略语

正文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给出原文。形式如下: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

顺便说明一下,重点术语,即使非缩写,亦应给出原文。

2.外来语

外来语大小写应统一。例如:Internet,INTERNET,internet应统一为Internet,不可混用。

3.文件名

文件名(特别是扩展名)一般应大写。

4.软件名称以及版本号

介绍软件名称以及版本号时,要注意在软件名和版本号之间加一个半角的空格,如:Windows2000(错误)、Windows 2000(正确)。Windows不可写为Window。

软件名称中,字母的大小写应前后一致。常用软件名称的写法如下:PowerBuilder 9.0, FoxPro 2.5, VFP 6.0, VB 6.0, VC++ 6.0, C++Builder, C#, Delphi, ASP, SQL Server 2000,Oracle 9i,Sybase SQL Anywhere等。

5.10 关于句子

1.要做到语法正确、句子通顺,注意语义连贯性,杜绝病句。

一般句子要求有主语、谓语,及物动词还应带宾语(本不该在此提及此类“小儿科”之事,但毕业论文中的的确确存在着大量病句,尤以无主句为盛。要反反复复、认认真真地读每一个句子,复读数十遍,毛病必自现)。以祈使句描述某一过程时可以使用无主句,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无主句。例如:“为了提高CPU超频的成功率,可把其核心电压提高0.1-0.2伏”。

2.要用书面语,忌用口头语,忌用“网络语言”,忌用非专业术语。 “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 (不好)

“该问题前已提及,此处不复赘述。”(好)

“运行了N多遍。”(极差)

“文件的后缀”应改为“文件的扩展名”。

3.用语简明扼要,切忌啰嗦。

“由于毕业设计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该系统免不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都有待于在下一个版本中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不好)

“因时间所限,系统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好)

4.中文句、英文句应严格区分,不要土洋结合,不伦不类。

“使用起来非常easy,只需点一下mouse就OK了。” (不好)

5.11 关于称谓

每篇论文均系一人所作,故不要张口闭口地用“我们”。“我”字在科技论文中显得过于乏味,可代之以“笔者”、“本人”。

5.12关于程序

大量的程序不宜出现于正文中,但少量程序、核心代码或脚本可以穿插于正文之中;量大时建议放于附录中,不要给人以充字数之嫌。

5.13 关于计量单位

介绍内存、外存容量以及软件的大小时,注意将单位写清楚、写规范。如:353K(错误)、353KB(正确)、256M(错误)、256MB(正确)。

5.14 关于下载地址

介绍软件下载地址时,一定要有最终地址,不要写成http:www.cfan.cn之类的,而要写成http:www.cfan.cndownloadscfan.exe之类。正文中尽量避免出现下载地址,最好放于参考文献中。

5.15 关于表达式(含方程等)

公式、表达式一般应居中排版。若带有编号,编号应加圆括号,并靠右对齐。例如:

a2+b2=c2 (2-1)

公式如有上、下角标,应正确使用。

变量应使用斜体排版,常量用正体排版。建议使用word的公式编辑器进行排版。

第六章 关于封面

“毕业论文”一行的下面直接写论文题目,不必画蛇添足,多写“题目:”二字。你见过哪本书的封面上写着“书名:XXXXXX”吗?

姓名为两个字时,中间应加两个空格。班级名应规范化。

本校计算机专业全称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第七章 关于参考文献

工大学报几乎每篇文章最后均附有参考文献,其格式十分正规,分为著作、论文、网文、学位论文等几类,格式各异。

参考文献以正文中引用的先后次序排列。

以下分别是著作、学位论文和期刊的例子:

[1] 王兴业,唐羽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366–382.

[2] 李玉彬.环氧树脂电子束固化机制与应用基础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3] 武德珍,宋勇志,金日光.PVC弹性体纳米CaCO3 复合体系的加工和组成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04,21(1):119–124.

第八章 关于结束语

写毕业设计的收获、感想、不足,以及哪些地方尚可改进。忌讳大段引用正文中的句子。

第九章 关于翻译

最好写明所译材料的出处,最好提供原书的影印件(建议使用扫描仪扫描)。 所译之材料在内容上最好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且应有标题,内容尽量与所

做课题接近。

第十章 关于谢辞

9.1 称谓问题

谢辞中,“感谢指导教师XXX”显得不够礼貌,“XXX”后应有个称谓(博士、教授、老师、先生、女士、同志„„)。

9.2 病句与错别字问题

9.2.1 病句的典型例子及其改法

(1)“感谢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使我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无主语,可改为:“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使本人得以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在此表示感谢。”)

(2)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一直得到杨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思想上和学习上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后半句无主语,可改为:“此次毕业设计得到了杨老师的悉心指导,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学习上,他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3)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不仅使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学到了很多新东西。(无主语,可改为:“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或:“本次毕业设计,不仅使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使我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9.2.2 词语滥用问题

1.不用“收益非浅”、“受益非浅”,而用“受益匪浅”。

2.不用“精心指导”、“细心指导”、“耐心指导”,而用“悉心指导”。

3.不用“指导老师”,而用“指导教师”。

第十一章 关于装订次序

答辩之前使用塑料活页夹临时固定各页,不必装订;答辩、修改后凭装订条到指定地点统一装订(采用A4纸张靠左装订,全院统一印制封面)。

论文的装订次序为:封面、任务书、开题报告表、评阅表、成绩考核表、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含文献翻译)、谢辞。

打印后、装订前由导师审核,导师认可后方可装订。

第十二章 关于论文本身

11.1 单文档化

论文的所有内容必须放在一个独立的Word文档中(论文正文开始时插入分节符,可使页眉、页脚与前面不同。具体方法:插入|分隔符|下一页;视图|页眉和页脚,将图标“同前”置为无效;将第二节的页眉设置为“天津工业大学2012届毕业设计(论文)”,宋体5号字,居中;同时在页脚设置页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小5号,居中,左右不加任何标记)。

11.2 全打印化

正式提交的论文中,所有文字、图形、图像、表格必须是打印的(签字例外),不得手写或部分手描。换言之,论文电子档必须包括最终论文的所有部分。 11.3 无错误化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毕 业 设 计(论 文)

题目:小轿车机械式变速器设计

(英文):Th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design of the car

院 别:

专 业: 车辆工程(师范)

姓 名:

学 号: [1**********]28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3年3月

小轿车机械式变速器设计

摘要

本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台用于小轿车上的三轴五挡式机械变速器。本设计采用中间轴式变速器,与国内同类型产品相比该变速器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其直接档的传动效率高,磨损及噪声也最小;二是在齿轮中心距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较大的一档传动比。此外,本设计的特点是用采用惯性式同步器,可从结构上保证接合套与待接合的花键齿圈在达到同步之前不可能接触,以避免齿间冲击和噪声,以使本次设计的产品换挡平顺、操纵轻便、故障率低、可靠性高。

关键词:机械变速器;三轴五挡式;参数选择

Th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design of

the car

ABSTRACT This design task is to design the three transmission an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 car. This design is used the intermediate shaft type transmission, it compared to domestic same type product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smaller gear center distance is still on a larger transmission ratio can be obtained. In addi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esign is by using inertial synchronizer, from structure to ensure that joint sets and joint on the spline gear ring before achieve synchronization can not contact, in order to avoid tooth between the shock and noise, in order to make the design of product shifting smooth, manipulation of light, low failure rate, ,简称MT)俗称手动变速器,即必须用手拨动变速杆才能改变变速器内的齿轮啮合位置,改变传动比,从而达到变速的目的,并且通常带同步器,换挡方便,噪音小。手动变速在操纵时必须踩下离合,方可拨得动变速杆。

一般来说,手动变速器的传动效率要比自动变速器的高,因此驾驶者技术好,手动变速的汽车在加速、超车时比自动变速车快,也省油。 与自动变速器相比较,机械式变速器可以给汽车驾驶爱好者带来更多的操控快感。 传输效率比自动变速箱为高,当然理论上会比较省油。维修保养上会比自动变速箱便宜。 如果愿意以较高成本使用自动手排,则可以兼顾自排的方便性及手排的高效率。引擎煞车的效能较强

因此,机械式变速器以结构简单、效率高、功率大、维修成本低四大显着优点依然占领着汽车变速箱的主流地位,机械式变速箱暂不淘汰。 2 乘用车变速器的概述

2.1 变速器的功用

机械式变速箱主要应用了齿轮传动的降速原理。简单的说,变速箱内有多组传动比不同的齿轮副,而汽车行驶时的换档行为,也就是通过操纵机构使变速箱

内不同的齿轮副工作。如在低速时,让传动比大的齿轮副工作,而在高速时,让传动比小的齿轮副工作。

2.1.1变速器的功用:

①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如起步、加速、上坡等,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的工况下工作;

②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

③利用空档,中断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起动、怠速,并便于发动机换档或进行动力输出。

2.1.2变速器的基本要求:

①保证汽车有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②设计空档,用来切断发动机动力向驱动轮的传输;

③设计倒档,使汽车能倒退行驶;

④设计动力输出装置,需要时能进行功率输出;

⑤换档迅速、省力、方便;

⑥工作可靠;

⑦变速器应当有高的工作效率;

⑧变速器的工作噪声低。

2.2 变速器结构方案及其布置方案的确定

2.2.1 变速器传动机构的结构分析与型式选择

1.变速器的传动类型的选择

变速箱由变速传动机构和变速操纵机构两部分组成。变速传动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转矩和转速的数值和方向;操纵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控制传动机构,实现变速器传动比的变换,即实现换档,以达到变速变矩。

有级变速器与无级变速器相比,其结构简单、制造低廉,具有高的传动效率(η=0.96~0.98),因此在各类汽车上均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设计的变速器就选择有级变速器。

设计时首先应根据汽车的使用条件及要求,确定变速器的传动比范围、档位数及各档的传动比,因为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与燃料经济性都有重要的直接影响。

传动比范围是变速器低档传动比与高档传动比的比值。汽车行驶的道路状况愈多样,发动机的功率与汽车质量之比愈小,则变速器的传动比范围应愈大。目前,轿车变速器的传动比范围为3.0~4.5;一般用途的货车和轻型以上的客车为5.0~8.0;越野车与牵引车为10.0~20.0。通常,有级变速器具有3~5个前进档。

2.变速器轴数的选择

固定轴式变速器应用广泛,其中两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汽车上,中间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汽车上。旋转轴式主要用于液力机械式变速器。

两轴式变速器有结构简单、轮廓尺寸小、布置方便、中间挡位传动效率高和噪声低等优点。两轴式变速器不能设置直接挡,一挡速比不可能设计得很大。

三轴式变速器除有第一轴、第二轴外,还增设了中间轴。其特点是空间布置比较灵活,传动比的范围大,可设有直接挡传动。

汽车最早就是后驱的,现在高档的跑车、小轿车以及货车仍然是后驱。显然后轮驱动的技术已经是非常好的。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相比,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简称:发动机前置后驱,FR)有明显的优点:

1、操控性好。因为一些组件从前部移到后部,前后的重量分布也容易接近50:50,大大的改善了汽车的平衡性和操控性。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跑车都采用后驱的原因。

2、维修容易。前置后驱的安排也使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等总成临近驾驶室,简化了操纵机构的布置和转向机构的结构,更加便于车辆的保养和维修。

3、和其他两轮驱动的行驶相比,前置后驱在良好的路面上启动、加速或爬坡时,驱动轮的附着压力大,牵引性明显优于前驱形式。

4、采用前置后驱的车型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有利于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本设计参考了广州人所熟悉的广州标致轿车的变速器的布置形式—— 一种

典型的前置后驱轿车的形式,这种驱动形式的轿车,其前车轮负责转向任务,后轮承担驱动工作,即:本设计采用三轴五档式机械变速器的方案设计机械式变速器。。

2.2.2 变速器倒挡布置方案

倒挡的使用率不高,而且都是在停车状态下实现换档,故采用直齿滑动齿轮结合啮合套的方式换倒挡。

2.2.3基本结构:

2.3 变速器主要零件结构的方案分析 ;

2.3.1齿轮形式的选择

变速器用齿轮有直齿圆柱齿轮和斜齿圆柱齿轮两种。

直齿圆柱齿轮多用于滑动式,故适用在倒挡和一挡较多,它们的结构

简单,制造容易,但在换挡时齿轮齿根部容易产生冲击,噪声大,从而使端部磨损加剧,寿命降低,而且由于噪声大,容易造成驾驶员疲劳驾驶。

与直齿圆柱齿轮相比较,斜齿圆柱齿轮有使用寿命长、运行平稳、工

作噪声低等优点,缺点是制造复杂,工作时有轴向力,这对轴承不利,但这个缺点可以在进行轴的载荷计算时予以平衡。变速器中的常啮合齿轮均采用斜齿圆柱齿轮。

通过比较两种形式的齿轮的优缺点,本设计中,倒档和一档采用直齿

轮传动,这是考虑到倒挡和一档使用率较低,综合衡量经济性和实用性而定的。其余各挡均采用斜齿轮传动,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传动平稳、噪声低等优点。

2.3.2同步器的选择

同步器一般有常压式、惯性式和增力式三种,其中,惯性式同步器较

为常用。

同步器是手动变速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变速器换档过程中的

换档轻便性、平顺性等主要技术指标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能够减轻换档手柄上换档力,减小换档冲击和驾驶员的疲劳。

常压式同步器虽然结构形式简单,但不能保证被啮合体在同步状态下

(即角度相同时)换挡的缺点。所以这种形式的同步器现在已经不在小轿车上有所应用,本变速器不采用这种同步器。

惯性增力式同步器能可靠的保证只在同步状态下换挡。只要啮合套与

齿轮间存在角速度差,同步器上弹簧片的支承力就阻止同步环缩小,从而也就阻止了啮合套的移动。只有在转速差为零时,弹簧片才卸除载荷,由于对同步环直径的缩小失去阻力,这样才能实现换挡。惯性增力式同步器的摩擦力矩大、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轴向尺寸短,适用于货车变速器。

惯性式同步器依靠摩擦作用实现同步的。它从结构上保证了接合套与

待接合花键齿圈未达到同步时不接触,避免了齿间冲击和噪声。从结构上分,惯性式同步器有锁销式、锁环式、滑块式、多片式和多锥式等几种。虽然它们的结构不同,但都有摩擦元件、锁止元件和弹性元件。

(1) 锁环式同步器:

它工作可靠,零件耐用,但因结构布置上的限制,弯矩容量不大,齿面磨损大,易失效。它主要用于轿车和轻型货车上。故本次设计采用这种

同步器。

(2) 锁销式同步器:

这种同步器的优点是零件数量少,摩擦锥面平均半径较大,转矩容量

得到提高。轴向尺寸大是它的缺点。从汽车的安全性方面考虑,,本次设计采用这种形式的同步器。

(3) 多锥式同步器:

多锥式同步器的锁止面仍在同步环的接合齿上,只是在原有的两个锥

面之间再插入两个辅助同步锥。由于锥表面的有效摩擦面积成倍地增加,同步转矩(在同步器摩擦锥面上产生的摩擦力矩)也相应的增加,因而具有较大的转矩容量和低热负荷。这不但改善了同步效能,增加了可靠性,而且使换挡 力大为减小。若保持换挡力不变,则可缩短同步时间。多锥式同步器多用于重型货车的主、副变速器以及分动器中。

(4) 惯性增力式同步器

2.3.3 换挡结构形式的选择

变速器的换挡机构形式有以下几种:直齿滑动齿轮、啮合套和同步器

换挡。

综上所述,本设计的变速器前进挡均使用锁环式同步器;倒挡采用啮合套辅助换档。

3 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与主要零件的设计

3.1 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3.1.1档位数选择

档数增加能够改善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但档数越多,变速器的结构越复杂,轮廓尺寸和质量越大,同时操纵机构也越复杂。

本设计采用5挡的机械式变速器。

3.1.2 传动比的确定

本设计以2011年奔驰 C180K 经典型小轿车为参考因数,初步选定传动比。奔驰 C180K的配置参数:

发 动 机:1.6T 156马力 L4;驱动方式:前置后驱;整备质量1545 Kg;最高车速223 kmα≥f。一般α=6︒~8︒时,摩擦力矩较大。

但在锥面的表面粗糙度控制不严时,则有粘着和咬住的倾向;在α=7︒时就很少出现咬住现象。本次设计中采用的锥角均为取α=7︒。

6.2.3 摩擦锥面平均半径R

摩擦锥面平均半径R设计得越大,则摩擦力矩越大。R往往受结构限制,包括变速器中心距及相关零件的尺寸和布置的限制,以及R取大以后还会影响到同步环径向厚度尺寸要取小的约束,故不能取大。原则上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将R取大些。本次设计中采用的R为50~60 mm。

6.2.4 锥面工作长度b

缩短锥面工作长度,便使变速器的轴向长度缩短,但同时也减少了锥面的工作面积,增加了单位压力并使磨损加速。设计时可根据下式计算确定:

b=Mm (6-1) 22π⨯pfR

本设计考虑到降低成本,取相同的锥面工作长度b,初步选定b=5mm。

6.2.5 同步环径向厚度

与摩擦锥面平均半径一样,同步环的径向厚度要受机构布置上的限制,包括变速器中心距及相关零件特别是锥面平均半径和布置上的限制,不宜取很厚,但是同步环的径向厚度必须保证同步环有足够的强度。

轿车同步环厚度比货车小些,应选用锻件或精密锻造工艺加工制成,可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疲劳寿命。有的变速器用高强度,高耐磨性的钢配合的摩擦副,即在钢质或球墨铸铁同步环的锥面上喷镀一层钼(厚约0.3~0.5 mm),使其摩擦因数在钢与铜合金摩擦副范围内,而耐磨性和强度有显著提高。也有的同步环是在铜环基体的锥空表面喷上厚0.07~0.12 mm的钼制成。喷钼环的寿命是铜环的2~3倍。以钢质为基体的同步环不仅可以节约铜,还可以提高同步环的

强度。

本设计中同步器径向宽度初步选取10 mm。

6.2.6 锁止角β

正确的选取锁止角β,可以保证只有在换档的两个部分之间角速度差达到零值才能进行换档。影响锁止角β选取的因素,主要有摩擦因数f、擦锥面的平均半径R、锁止面平均半径和锥面半锥角α。已有结构的锁止角在26°~46°范围内变化。本次设计初步选取锁止角β=30︒。

6.2.7 同步时间t

同步器工作时,要连接的两个部分达到同步的时间越短越好。除去同步器的结构尺寸,转动惯量对同步时间有影响以外,变速器输入轴,输出轴的角速度差及作用在同步器摩擦追面上的轴向力,均对同步时间有影响。轴向力大,同步时间减少。而轴向力与作用在变速杆手柄上的力有关,不同车型要求作用到手柄上的力也不相同。为此,同步时间与车型有关,计算时可在下属范围内选取:对轿车变速器高档取0.15~0.30s,低档取0.50~0.80s;对货车变速器高档取0.30~0.80s,低档取1.00~1.50s。

7变速器的操纵机构

7.1 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功用

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功用是保证各档齿轮、啮合套或同步器移动规定的距离,以获得要求的档位,而且又不允许同时挂两个档位。

7.2 设计变速器操纵机构

变速器的操纵机构要有锁止装置,包括自锁、互锁和倒档锁。

互锁装置是保证移动某一变速叉轴时,其他变速杆叉轴互被锁止,互锁装置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互锁销式、摆动锁块式、转动锁止式、三向锁销式,此次设计中互锁装置选择第一种,其结构型式如图9-1所示。

自锁装置的作用是定位,防止因汽车振动或有小的轴向力作用而致脱档,保

证啮合齿轮以全齿长进行啮合,并使驾驶员有换档的感觉。定位作用是通过自锁

装置中的弹簧将钢球(或锁销)推入叉轴的凹臼中实现的。变速叉轴的凹臼间距

是由挂档齿轮移动的距离来决定的,其结构型式如图7-1所示。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为了防止误挂倒档,以致造成安全事故和损坏传动系,

在操纵机构中都设有倒档锁或倒档安全装置。倒档锁能在驾驶员挂倒档时给驾驶

员明显手感,以起到提醒作用,防止误挂倒档,其结构见总装配图。

图7-1 变速器自锁与互锁结构

1-自锁钢球 2-自锁弹簧 3-变速器盖4-互锁钢球 5-互锁销 6-拨叉轴

变速器的操纵机构要使换档动作轻便、省力,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强度;而

且应使驾驶员得到必要的手感。

所以,设计变速器操纵机构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换档时只允许挂一个档。

2、在挂档的过程中,若操纵变速杆推动拨叉前后移动的距离不足时,齿轮

将不能在完全齿宽上啮合而影响齿轮的寿命。即使达到完全齿宽啮合,也可能由

于汽车震动等原因,齿轮产生轴向移动而减少了齿轮的啮合长度,甚至完全脱离

啮合。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设置自锁装置。

3、汽车行进中若误挂倒档,变速器齿轮间将发生极大冲击,导致零件损坏。

汽车起步时如果误挂倒档,则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为此,应设置倒档锁。

7.3 换档位置

设计操纵机构首先要确定换档位置。换档位置的确定主要从换档方便考虑。

为此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㈠ 按换档次序来排列 ;

㈡ 将常用档放在中间位置,其它档放在两边;

㈢ 为了避免误挂倒档,往往将倒档安排在最靠边的位置,有时与1档组成一排。

根据以上三点,本次设计变速器的换档位置如图7-2所示:

图7-2 换档位置图

8 乘用车变速器箱体的设计

8.1 变速箱的材料及制法

变速器箱体的结构较为复杂,刚度要求也颇高,因而通常都是锻造。锻造材料常用既便于施工,又廉价的铸铁;只有需要强度高、刚度大时才用铸钢;当减少质量具有很大意义时,才用钢或者铝合金等轻合金。

根据减速器的工作环境,本设计初步选箱体材料为HT200,由于铸造箱体的刚性好,得到的外形美观,灰铸铁造铸造的箱体还易于切削,吸收震动和消除噪音的优点,可采用铸造工艺以获得毛坯。

8.2箱体的主要结构尺寸的计算

根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十一章表11-1及第二章表2-3,计算箱体的主要结构尺寸。

表8-1 箱体的主要结构尺寸

现在,我把自己多年来撰写毕业论文经验,总结如下,一并赠送给您,希望能帮到您:

毕业论文注意事项

前言

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是本科生毕业设计成果的“固化”与“浓缩”,其规范性历来为指导教师和论文审阅人所重视,几乎系评语中不可或缺之内容。毕业论文的规范性由此可见一斑。

各届学生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比比皆是,笔者将其加以整理,匆匆成文,

姑且称之为“毕业论文注意事项”。须指出,本文全部内容乃笔者之见,难免以偏概全、挂一漏万,更无权威性可言,故不敢称之为“毕业论文写作规范”。文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同仁批评指正,共同商榷,以飨毕业班之学生。

或许一些人认为,给一篇毕业论文做“样板”,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网站上提供论文模版供学生下载更为上策。但笔者必须指出,许多应注意的细微之处,远不是给一篇范文或给一个模版就能做到的,此乃撰本文之初衷。

第一章 关于插图

1.1 图号

插图要有图号,格式为“图m-n”。其中m为该插图所在的章号,n为本章中该插图的顺序号,m与n均为阿拉伯数字。每一章的插图独立编号。例如第3章的第4个插图标记为“图3-4”。

1.2 图名(图注)

图名应确切反映该图的含义,一般为名词性短语,力图简明扼要。图名放于图号后,与图号隔两个全角空格。

为便于叙述,不妨将图号与图名并称为“图题”。

1.3 插图的形式

插图一般有四种形式,即手绘图、屏幕抓图、扫描图、文件插图。

来自电子版参考文献的插图,多数是模糊不清的,故建议用手绘图取而代之。

1.3.1 手绘图

手绘图系指在Word中直接用绘图命令绘制的图。该类插图所占磁盘空间最少,系使用最多的一种插图形式,数据流图、结构图、程序框图一般用此法绘制。

绘图所用图例应注意规范。程序框图的选择框要注意标“是否”或“YN”,起始框、终结框注意用圆角矩形(建议使用专门用于画框图的软件Visio画框图);数据流图的数据线需标数据名称,数据加工与数据存储之间的箭头无数据名称。其他图形的图例参考有关文献。

手绘图时必须一丝不苟,搭结欠量、过量均不合格;图中的文字放入文本框中,框内文字注意横纵居中;线框交界处注意匀称;框内文字的笔划宜完整,不得被线框遮盖;文字、线条不得交叉;图中文字尽可能使用统一的字体、字形、字号,其中字号原则上不大于正文字号(以小半号为宜)。微调线条位置、长短时,可将Alt键和箭头键配合使用。观察线条是否存在搭接问题时,可选用500%的显示比例,否则难以看出搭接问题。

线条、文字等元素输入完毕后,应选中与所绘之图有关的所有线条、文本框,按鼠标右键,选“组合”,将各元素组合在一起。否则,很有可能排版后“东一只胳膊、西一条腿”,甚至“丢胳膊少腿”。

1.3.2 屏幕抓图

此类图系指使用PrtScreen或Alt+PrtScreen键通过剪贴板获得的图像。采用屏幕抓图制作插图时,应“量身定做”,抓图后不要缩放,以免模糊。

1.3.3 扫描图

如使用扫描图片,分辨率要求为300线,颜色模式为灰度,嵌入文中后不要缩放。

1.3.4 文件插图

文件插图系指使用“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插入的图像。采用文件插图时,尽量不要使用JPG等类型的压缩图片,以免影响打印效果。

1.4 插图的位置

尽量将插图与正文中的相关文字说明置于同一页。放入前一页或后一页,乃不得已而为之(例如图太大等)。

插图一般居中放置;图题位于插图的下方,用宋体5号字,居中放置;图题与插图放于同一页中,即两者不得跨页。换言之,图题不能位于某一页的页首。一张图一般不得跨页(大的程序框图例外,但需按正规要求标清楚)。

1.5 插图的排版

插图很小时,建议使用环绕排版(四周排版),插图前、图题后均应留适当空间,切勿与正文“紧密相连”。

第二章 关于表格

论文中的表格一般使用Word的表格功能直接制作,使用Excel制作亦可。

2.1 表号

表格要有表号,格式为“表m-n”。其中m为该表格所在的章号,n为该章中该表格的顺序号,即每一章的表格独立编号。例如第3章的第4个表格标记为“表3-4”。

2.2 表名

表名应确切反映该表的含义,一般为名词性短语,力图简明扼要。表名放于表号后,与表号隔两个全角空格。

为便于叙述,不妨将表号与表名并称为“表题”。

2.3 表格

尽量将表格与正文中的相关文字说明置于同一页,放入前一页或后一页乃不得已而为之(例如表格太大等)。

表格一般居中放置;表题位于表格的上方,用宋体5号字;居中放置;表题与表格放于同一页中,即两者不得跨页。换言之,表题不能位于某一页的页尾。表格本身可以跨页,但次页的表应加一个表头(注意,不是标题,是表头,即表格的首行),或在次页首部加注“(续表)”。

2.4 表格内文字的排版

表格内文字应比正文小半号,一般居中放置,但文字量较大且长短不一时,以左对齐为宜。

表格设计应美观、大方,表格风格尽量一致,推荐使用三线式表格。 表格前、后均应留适当空间,切勿与正文“紧密相连”。

第三章 关于摘要

5.1 格式

中英文摘要各占一页,首行写“摘 要”“ABSTRACT” (“摘要”之间空两格,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与内容空一行);第三行开始写摘要内容,首行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最后单独列一行,写中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一般提供3-5个即可,写于1-2行上,以分号分隔。中文关键词前冠以“关键词:”,靠左;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 words:”,亦靠左。第二行首个关键字与

第一行的首个关键字对齐。

具体要求参见模板。

5.2 内容

课题的意义,工作方法,结果与结论,后续研发建议等。

摘要中不可大段大段地引用正文中的段落。

切忌使用自动翻译工具将中文摘要翻译为英文摘要。

第四章 关于目录

4.1 目录的制作

目录必须由Word自动生成,不得手工输入,以免后患无穷。

制作方法:先使用格式工具栏的第一个图标将各级标题“格式化”,再使用“插入|索引和目录”便可自动生成。

目录生成后,在首行加上“目 录”二字,采用黑体三号字,居中。 目录只列到三级,一、二、三级标题依次内缩一字,分别采用四号、小四号、五号宋体。

4.2 目录页的位置

目录页位于正文第一页之前。正文首页为论文第一页。

目录右端的页号应对齐。目录页超过一页时,应有页码,一般采用大写罗马数字,以区别于正文。

注意:目录之前的各页均无页号、无页眉。

第五章 关于正文

5.0 关于页面

新的一章应换页。

正文任何一页的尾部均不得留很多空行(一章的末页除外)。图表过大,致使本页剩余空间容纳不下时,可将其放于次页,并将其后的文字上提至前一页。编了号的图表,原则上可放于正文的任何一页,但通常与正文中的说明性文字不要相隔甚远。

只有正文才有页眉。换言之,正文之前的各页无页眉;自“参考文献”起,以后各页亦无页眉。正文各页的页脚只有页码,且居中放置。

5.1 关于体例

第一章 章标题(黑体、小三号、居中)

1.1节标题(黑体、四号、顶格)

1.1.1小节标题(黑体、四号、顶格)

一、段落标题1(宋体、小四号、空2格、用1.25倍行间距)

1. 段落标题2

(1)段落标题3

①段落标题4

论文正文

注意:

无论哪一级标题,尾部均无标点符号。

不得悬空出现一个标题,如:

系统的基本原理

提示:根据往届学生论文情况,各级序号尽量不用Word自动生成,以免格式难以控制。

5.2 关于字体、字形、字号、行距、字距

(按模版)正文一般用小四号宋体,行距采用1.5倍,字距采用默认值。

5.3 关于分页

新的一章开始,要换页,但不要用多个回车进行分页(否则后患无穷),而要用^Enter(即Ctrl+Enter)插入换页符;

标题不得位于一页的末行;

图题不得位于一页的首行(前已提及,此处强调);

表题不得位于一页的末行(前已提及,此处强调);

不能因图表过大而提前换页(即将大的图表放入次页);可将后页的部分文字提到前页来解决此问题。

5.4 关于文献引用

引用文献处,用[n]以上角标形式标注,其中n为参考文献序号。

文献引用属正常现象,无可厚非,但忌讳大量抄录,尤其是整章整节内容大肆抄袭。软件介绍、开发工具介绍、数据库原理介绍宜少花笔墨。而且,所“写”内容出自何文献,需以此方法注明(通俗地讲,抄自何处,应让人一目了然)。

5.5 关于图表

只要出现插图或表格,在正文中必须要有相应的说明。例如:“系统的数据流图如图3-1所示”,“数据字典示于表3-1”,等等(前已提及,此处强调)。不得出现“…如下图所示”、“…如下表所示”之列的句子。

图表中的文字应注意严肃性,严禁出现不良人名、地名,忌讳影星、歌星名字或影视作品中的人名。

5.6 关于段落

段首严格空两个汉字的位置。应使用标尺进行控制,不要使用4个半角空格或2个全角空格代之。

除特殊情况外,段落一般使用“两端对齐”,以免右侧参差不齐,尤其是英文。

5.7 关于标点

1.凡中文叙述之处,均使用全角标点符号;破折号“——”与省略号“„„”必须规范(在微软拼音方式下,分别用“Shift+-”和“Shift+^”输入,前者亦可用Alt+Ctrl+.输入),不得用其他符号替代。外国人名字的姓与名之间用“• ”分隔,不得以“.”或“.”代替。表示区间、范围时,使用“~”,不使用“~”(参考文献页码范围使用“-”)。

2.凡英文叙述之处,均使用半角标点符号;且注意英文无顿号,代之以逗号;英文无书名号,代之以斜体排版。

3.凡是程序中涉及标点符号的,一律用半角符号(双引号应显示为“"”,单引号应显示为“’”),但程序中的注释例外。

4.写完文章后,要多检查几遍,注意文中标点的正确使用。

5.8 关于错别字

1.多数同学使用拼音法输入汉字,同音别字非常之多,如“仪器”误输为“一起”,“及其”误输为“机器”,“登录”误输为“登陆”,“清晰”误输为“清洗” ,“指导”误输为“直到”„„

特别注意:“登陆”二字在学生论文中大量出现,希望使用Word的查找命令检查一下是否出现之。

2.写完文章后,要多检查几遍,注意文中错别字问题,尤其是“的、地、得”的误用问题(本科生的论文中大量出现此类问题)。

5.9 关于缩略语、外来语、文件名、软件名称及其版本号

1.缩略语

正文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给出原文。形式如下: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

顺便说明一下,重点术语,即使非缩写,亦应给出原文。

2.外来语

外来语大小写应统一。例如:Internet,INTERNET,internet应统一为Internet,不可混用。

3.文件名

文件名(特别是扩展名)一般应大写。

4.软件名称以及版本号

介绍软件名称以及版本号时,要注意在软件名和版本号之间加一个半角的空格,如:Windows2000(错误)、Windows 2000(正确)。Windows不可写为Window。

软件名称中,字母的大小写应前后一致。常用软件名称的写法如下:PowerBuilder 9.0, FoxPro 2.5, VFP 6.0, VB 6.0, VC++ 6.0, C++Builder, C#, Delphi, ASP, SQL Server 2000,Oracle 9i,Sybase SQL Anywhere等。

5.10 关于句子

1.要做到语法正确、句子通顺,注意语义连贯性,杜绝病句。

一般句子要求有主语、谓语,及物动词还应带宾语(本不该在此提及此类“小儿科”之事,但毕业论文中的的确确存在着大量病句,尤以无主句为盛。要反反复复、认认真真地读每一个句子,复读数十遍,毛病必自现)。以祈使句描述某一过程时可以使用无主句,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无主句。例如:“为了提高CPU超频的成功率,可把其核心电压提高0.1-0.2伏”。

2.要用书面语,忌用口头语,忌用“网络语言”,忌用非专业术语。 “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 (不好)

“该问题前已提及,此处不复赘述。”(好)

“运行了N多遍。”(极差)

“文件的后缀”应改为“文件的扩展名”。

3.用语简明扼要,切忌啰嗦。

“由于毕业设计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该系统免不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都有待于在下一个版本中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不好)

“因时间所限,系统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好)

4.中文句、英文句应严格区分,不要土洋结合,不伦不类。

“使用起来非常easy,只需点一下mouse就OK了。” (不好)

5.11 关于称谓

每篇论文均系一人所作,故不要张口闭口地用“我们”。“我”字在科技论文中显得过于乏味,可代之以“笔者”、“本人”。

5.12关于程序

大量的程序不宜出现于正文中,但少量程序、核心代码或脚本可以穿插于正文之中;量大时建议放于附录中,不要给人以充字数之嫌。

5.13 关于计量单位

介绍内存、外存容量以及软件的大小时,注意将单位写清楚、写规范。如:353K(错误)、353KB(正确)、256M(错误)、256MB(正确)。

5.14 关于下载地址

介绍软件下载地址时,一定要有最终地址,不要写成http:www.cfan.cn之类的,而要写成http:www.cfan.cndownloadscfan.exe之类。正文中尽量避免出现下载地址,最好放于参考文献中。

5.15 关于表达式(含方程等)

公式、表达式一般应居中排版。若带有编号,编号应加圆括号,并靠右对齐。例如:

a2+b2=c2 (2-1)

公式如有上、下角标,应正确使用。

变量应使用斜体排版,常量用正体排版。建议使用word的公式编辑器进行排版。

第六章 关于封面

“毕业论文”一行的下面直接写论文题目,不必画蛇添足,多写“题目:”二字。你见过哪本书的封面上写着“书名:XXXXXX”吗?

姓名为两个字时,中间应加两个空格。班级名应规范化。

本校计算机专业全称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第七章 关于参考文献

工大学报几乎每篇文章最后均附有参考文献,其格式十分正规,分为著作、论文、网文、学位论文等几类,格式各异。

参考文献以正文中引用的先后次序排列。

以下分别是著作、学位论文和期刊的例子:

[1] 王兴业,唐羽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366–382.

[2] 李玉彬.环氧树脂电子束固化机制与应用基础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3] 武德珍,宋勇志,金日光.PVC弹性体纳米CaCO3 复合体系的加工和组成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04,21(1):119–124.

第八章 关于结束语

写毕业设计的收获、感想、不足,以及哪些地方尚可改进。忌讳大段引用正文中的句子。

第九章 关于翻译

最好写明所译材料的出处,最好提供原书的影印件(建议使用扫描仪扫描)。 所译之材料在内容上最好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且应有标题,内容尽量与所

做课题接近。

第十章 关于谢辞

9.1 称谓问题

谢辞中,“感谢指导教师XXX”显得不够礼貌,“XXX”后应有个称谓(博士、教授、老师、先生、女士、同志„„)。

9.2 病句与错别字问题

9.2.1 病句的典型例子及其改法

(1)“感谢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使我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无主语,可改为:“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使本人得以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在此表示感谢。”)

(2)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一直得到杨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思想上和学习上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后半句无主语,可改为:“此次毕业设计得到了杨老师的悉心指导,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学习上,他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3)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不仅使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学到了很多新东西。(无主语,可改为:“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或:“本次毕业设计,不仅使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使我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9.2.2 词语滥用问题

1.不用“收益非浅”、“受益非浅”,而用“受益匪浅”。

2.不用“精心指导”、“细心指导”、“耐心指导”,而用“悉心指导”。

3.不用“指导老师”,而用“指导教师”。

第十一章 关于装订次序

答辩之前使用塑料活页夹临时固定各页,不必装订;答辩、修改后凭装订条到指定地点统一装订(采用A4纸张靠左装订,全院统一印制封面)。

论文的装订次序为:封面、任务书、开题报告表、评阅表、成绩考核表、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含文献翻译)、谢辞。

打印后、装订前由导师审核,导师认可后方可装订。

第十二章 关于论文本身

11.1 单文档化

论文的所有内容必须放在一个独立的Word文档中(论文正文开始时插入分节符,可使页眉、页脚与前面不同。具体方法:插入|分隔符|下一页;视图|页眉和页脚,将图标“同前”置为无效;将第二节的页眉设置为“天津工业大学2012届毕业设计(论文)”,宋体5号字,居中;同时在页脚设置页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小5号,居中,左右不加任何标记)。

11.2 全打印化

正式提交的论文中,所有文字、图形、图像、表格必须是打印的(签字例外),不得手写或部分手描。换言之,论文电子档必须包括最终论文的所有部分。 11.3 无错误化


相关内容

  • 挑战杯完整范文
  • 序号: 编码: 第八届"挑战杯" 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 自动离合器电子控制单元 学 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 : 张红伟 靳晓强 张长磊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 ...

  • 同济大学研究生导师
  • 加书签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各专业各研究方向和导师介绍 本文由卑良贡献 跳至底部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上海海天考研: 上海海天考研:www.shhaitian.cn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各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各专业各研究方向和导师介绍 车辆工程 ...

  • 五档机械式有级变速器的设计
  • 分类号: 单位代码 :10452 本科专业职业生涯设计 我的汽车技能培训师之路--- 五档机械式有级变速器的设计 姓 名 学 号 年 级 2007 专 业 车辆工程 系 (院) 工学院 2011年 5 月 6 日 目录 第一部分 . ................................. ...

  • 变速器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变速器的设计 系部名称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定 论文题目:变速器的设计 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答辩委员会评语: 主任签字: 年月日 内容提要 设计内容:5+1两轴手动变速器设计 目的和意义: 变速器是汽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 机电一体化论文题目
  •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一.机械加工设备改造类 对现有机械加工设备进行数控化改造设计 可针对不同型号规格进行设计 1.卧式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如C6140.C6132等型号的纵向.横向改造) 2.铣床数控化改造设计 3.钻床数控化改装设计 二.机械加工设备设计类 针对不同规格的加工机床进行设计 ...

  • 浅析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及应用
  •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 浅析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及应用 系 别 交通学院 专 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班 级 09汽修2班 姓 名 郭文迪 学 号 2009070312 指导教师 曾鑫 摘 要 汽车变速器是为解决发动机输出的转速和转矩与车辆驱动所需的转速和转矩之间的矛盾而设立的.车辆行驶性能的好坏 ...

  • 汽车辅助制动装置发展综述
  • 第18卷第1期 中 国安 全科学学报 V01.18No.1 20 08年1月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Jan.2008 汽车辅助制动装置发展综述' 刘成晔副教授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常州213001) 学科分类与代码:620.3030 中图分类号:X924 ...

  • 轻型货车驱动桥的设计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学 院 年 级 专 业 班级 号 姓 名 校内导师 吕正兵 职 称 讲师 校外导师 职 称 论文提交日期 常熟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

  •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原理与维护
  •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液力自动变速器 的原理与维护 系 别:学生姓名: 李振平 专业班级: 汽车检测与维修四班 学 号: [1**********] 指导教师: 2009年11月 3日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