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金属与水反应]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金属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并能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2)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了解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3)了解金属与水反应的一般规律

(4)掌握有关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

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产 生现象的原因,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初步加工信息 的能力,使学生完成对钠的相关性质的自主认识。

(2)通过对铁和水蒸气反应实验装置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设计、 动脑思考、观察分析、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3)通过动手实验、小组交流、分享合作、科学探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体会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4)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发现金属与水反应的一般规律,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 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背景材料,体现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体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铁与水反应方程式的推测,鼓 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分组实验和实验装置的设计,感受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 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2、教学难点

铁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设计

三、教材分析

“金属与水的反应”是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中的内容,第三章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概念之后,开始具体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作了比较准确的描述,要求学生掌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铁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进而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教学上以钠、铁和水反应为例进行教学,然后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金属与水反应的一般规律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此有一个总体感性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和一个科学探究,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实验能力全方位的要求。通过对钠和水反应的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并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本质分析;同时通过让学生设计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初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角度

高一新生在初中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熟练的背诵金属活动顺序表,对金属与酸的反应比较熟悉。学生经过前两章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化学理论基础,虽然对金属与水的反应比较陌生,但学习的难度并不大。 2、实验技能角度

一方面在学习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基础上,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且钠与水的实验操作难度不大,绝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很好地完成实验。

设计实验装置对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在引导学生设计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时,使用学具模拟实物连接的方法,在充分考虑教学设施和场地局限性的前提下让学生能有更好的亲身体会。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不够全面; (2)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化学用语不规范,也相对匮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实验探究、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六、设计思想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元素化合物学习中的重点知识,是元素周期性递变规律的体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元素周期律教学的重要铺垫。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具有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眼(观察实验现象),手(动手实验),口(动口议论),脑(动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指导学生学会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来加深对金属与水反应规律的认识,以期能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本节课围绕“知识线”与“生活线”两条线索展开: “知识线”是以钠与水反应和铁与水反应的学习为线索,运用对比、预测、交流与评价、实验探究等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并书写化学方程式,完成知识的自主构建,最终由教师引导学生找到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生活线”是在教学中,通过背景材料“火光中的生死隔离”以及炼钢厂的“安全生产规定”,体现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学科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感悟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节课的实验探究设计:

在钠与水反应的学习中,一方面在学习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基础上,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且钠与水的实验操作难度不大,绝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实验。通过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对产生现象的原因作出解释,使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初步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完成对钠的相关性质的自主认识。

在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学习中,设计实验装置对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为突破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将设计任务分成三步逐一完成,旨在创设“低起点,多台阶,高落点”的学习途径,通过动手设计、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科学探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由此来体现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性质。在组装仪器时,使用学具模拟实物连接的方法,在充分考虑教学设施和场地局限性的前提下让学生能有更好的亲身体会。

最后教师提出实验探究过程中暂时还无法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并给学生留下再探究作业,这样在强调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又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拓出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七、教学用具

教 具:多媒体投影仪、电脑、课件、导学案、学具(实验仪器模板)

仪器及用品:烧杯、镊子、滤纸、铁架台、酒精灯(带防风灯罩)、试管、单孔塞、 导气管、蒸发皿、棉花、打火机、小木条 试 剂:金属钠、蒸馏水、酚酞溶液、铁粉、肥皂液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金属与水的反应

一、钠与水的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二、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

3Fe + 4H2O (g) = Fe3O4 + 4H2 三、金属与水反应的一般规律 十、发展性课后作业和再探究课题

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金属钠能否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并写出反应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金属与水的反应》教学设计

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并能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2)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了解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3)了解金属与水反应的一般规律

(4)掌握有关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

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产 生现象的原因,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初步加工信息 的能力,使学生完成对钠的相关性质的自主认识。

(2)通过对铁和水蒸气反应实验装置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设计、 动脑思考、观察分析、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3)通过动手实验、小组交流、分享合作、科学探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体会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4)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发现金属与水反应的一般规律,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 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背景材料,体现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体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铁与水反应方程式的推测,鼓 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分组实验和实验装置的设计,感受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 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2、教学难点

铁与水蒸气反应装置的设计

三、教材分析

“金属与水的反应”是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中的内容,第三章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概念之后,开始具体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作了比较准确的描述,要求学生掌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铁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进而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教学上以钠、铁和水反应为例进行教学,然后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金属与水反应的一般规律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此有一个总体感性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和一个科学探究,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实验能力全方位的要求。通过对钠和水反应的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并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本质分析;同时通过让学生设计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初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角度

高一新生在初中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熟练的背诵金属活动顺序表,对金属与酸的反应比较熟悉。学生经过前两章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化学理论基础,虽然对金属与水的反应比较陌生,但学习的难度并不大。 2、实验技能角度

一方面在学习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基础上,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且钠与水的实验操作难度不大,绝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很好地完成实验。

设计实验装置对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在引导学生设计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时,使用学具模拟实物连接的方法,在充分考虑教学设施和场地局限性的前提下让学生能有更好的亲身体会。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不够全面; (2)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化学用语不规范,也相对匮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实验探究、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六、设计思想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元素化合物学习中的重点知识,是元素周期性递变规律的体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元素周期律教学的重要铺垫。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具有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眼(观察实验现象),手(动手实验),口(动口议论),脑(动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指导学生学会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来加深对金属与水反应规律的认识,以期能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本节课围绕“知识线”与“生活线”两条线索展开: “知识线”是以钠与水反应和铁与水反应的学习为线索,运用对比、预测、交流与评价、实验探究等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并书写化学方程式,完成知识的自主构建,最终由教师引导学生找到金属与水反应的规律。

“生活线”是在教学中,通过背景材料“火光中的生死隔离”以及炼钢厂的“安全生产规定”,体现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学科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感悟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节课的实验探究设计:

在钠与水反应的学习中,一方面在学习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基础上,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且钠与水的实验操作难度不大,绝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实验。通过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对产生现象的原因作出解释,使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初步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完成对钠的相关性质的自主认识。

在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学习中,设计实验装置对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为突破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将设计任务分成三步逐一完成,旨在创设“低起点,多台阶,高落点”的学习途径,通过动手设计、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科学探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由此来体现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性质。在组装仪器时,使用学具模拟实物连接的方法,在充分考虑教学设施和场地局限性的前提下让学生能有更好的亲身体会。

最后教师提出实验探究过程中暂时还无法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并给学生留下再探究作业,这样在强调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又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拓出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七、教学用具

教 具:多媒体投影仪、电脑、课件、导学案、学具(实验仪器模板)

仪器及用品:烧杯、镊子、滤纸、铁架台、酒精灯(带防风灯罩)、试管、单孔塞、 导气管、蒸发皿、棉花、打火机、小木条 试 剂:金属钠、蒸馏水、酚酞溶液、铁粉、肥皂液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金属与水的反应

一、钠与水的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

二、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

3Fe + 4H2O (g) = Fe3O4 + 4H2 三、金属与水反应的一般规律 十、发展性课后作业和再探究课题

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金属钠能否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并写出反应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金属和金属材料
  •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 ...

  •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将就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 ...

  • 示范教案(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苏教版
  •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单元规划 本单元仍然以海水中的化学物质为研究对象,着重介绍典型的金属元素--钠.镁的性质.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在认识钠.镁的性质时,突出了它们之间的性质差异,如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强,钠的还原性比镁强等.鉴于许多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本单元以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引 ...

  • 高一化学教师用书-第二章 碱金属
  • 第二章 碱金属 本章说明 一.教材分析 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将碱金属编排在第二章讨论,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介绍了铁等金属,以及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碱金属知识的介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与卤素相比较,对碱金 ...

  • 化学说课稿
  • 化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初中化学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理念 化学作为一门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极为密切联系的学科,社会的发展促使化 ...

  • [铝 金属材料]的说课稿
  • <铝 金属材料>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高一年级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铝 金属材料»,重点介绍了铝.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本节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活泼非金属氯.溴和活泼金属钠.镁的性质之后,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钠.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的差异,还会为后 ...

  •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作者 高志建 [ 探究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2).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 ...

  •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 第一章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2.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变化 重点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 药品器材: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 教学过程: 引入: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 ...

  •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 2008年,第4期教学设计 45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钱秋萍 (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4-0045-04 201600)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G633.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碱金属单质和卤素单质的性质变化 规律,体会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