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是银行追求可持续发展、追求健康利润的基础。前花旗银行主席兼总裁沃尔特·威斯顿曾经讲:“事实上银行家从事的是管理风险的行业,简单来说这就是银行业。”从银行本身来看,它所面临的风险是极不对称的“一方面它几乎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全部吸收和承担,从而使其转化为很安全的存款者;另一方面它虽然通过资产多样化使投资风险在总体程度上能够有所降低,却无法消除它们内在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乃至宏观风险”。此外,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也正是短借长贷所带来的风险贴水,它必须要承担这些风险,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的一大核心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的金融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金融工具正在逐步增加,而较为完善的银行风险防范体系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许多导致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突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不断变化,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世界金融自由化与一体化趋势加快,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呈上升趋势。因此,银行风险控制正逐步上升为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并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一、问题的提出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可控的非系统性风险。传统的银行风险管理包括: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资本风险和竞争风险等。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受全球债务危机影响。银行普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随之产生了《巴塞尔协议》。该协议通过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不同权数来量化风险,从而规定资本金分配,它以资本充足率为中心对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成为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石。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及交易的迅猛增长,市场风险日益突出,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危机或倒闭案例(如巴林银行、大和银行等事件)使理论界和金融界对市场风险的关注提高。一些主要国际大银行开始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测度与资本分配模型,以弥补《巴塞尔协议》的不足。近几年,一些大银行意识到信用风险仍然是银行业所面临的核心金融风险,开始关注信用风险测量,试图建立测量信用风险的内部方法与模型。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和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巨额损失事件的发生,全球金融风险出现了新特征,即金融活动的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所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众多因素联合造成。近期有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已有技术的完善和补充,以及将风险价值法推广到市场风险以外(包括信用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他风险领域进行尝试,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主动控制风险的水平。1999年6月3日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发布关于修改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征求意见稿,该协议对银行风险管理新方法给予了充分关注,明确指出:“降低信用风险的技术如信用衍生产品的近期发展使银行风险管理的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是银行追求可持续发展、追求健康利润的基础。前花旗银行主席兼总裁沃尔特·威斯顿曾经讲:“事实上银行家从事的是管理风险的行业,简单来说这就是银行业。”从银行本身来看,它所面临的风险是极不对称的“一方面它几乎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全部吸收和承担,从而使其转化为很安全的存款者;另一方面它虽然通过资产多样化使投资风险在总体程度上能够有所降低,却无法消除它们内在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乃至宏观风险”。此外,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也正是短借长贷所带来的风险贴水,它必须要承担这些风险,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的一大核心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的金融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金融工具正在逐步增加,而较为完善的银行风险防范体系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许多导致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突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不断变化,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世界金融自由化与一体化趋势加快,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呈上升趋势。因此,银行风险控制正逐步上升为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并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一、问题的提出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可控的非系统性风险。传统的银行风险管理包括: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资本风险和竞争风险等。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受全球债务危机影响。银行普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随之产生了《巴塞尔协议》。该协议通过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不同权数来量化风险,从而规定资本金分配,它以资本充足率为中心对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成为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石。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及交易的迅猛增长,市场风险日益突出,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危机或倒闭案例(如巴林银行、大和银行等事件)使理论界和金融界对市场风险的关注提高。一些主要国际大银行开始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测度与资本分配模型,以弥补《巴塞尔协议》的不足。近几年,一些大银行意识到信用风险仍然是银行业所面临的核心金融风险,开始关注信用风险测量,试图建立测量信用风险的内部方法与模型。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和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巨额损失事件的发生,全球金融风险出现了新特征,即金融活动的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所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众多因素联合造成。近期有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已有技术的完善和补充,以及将风险价值法推广到市场风险以外(包括信用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他风险领域进行尝试,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主动控制风险的水平。1999年6月3日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发布关于修改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征求意见稿,该协议对银行风险管理新方法给予了充分关注,明确指出:“降低信用风险的技术如信用衍生产品的近期发展使银行风险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