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关海口市叫停限购令的消息已被证实为误读导致,但从“微调”中也可以预见到,今后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博弈会更加激烈。“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执行未满3个月,即遭遇到了地方政府的强力阻击。假如地方阻击成功,限购“冰山”变相消融,对楼市会产生何种影响呢? 调控实在伤不起 知名地产评论员蔡为民表示,“如果地方政府取消了限购令,那答案很明显,房价肯定会呈现新一波的量价齐升的态势”。蔡为民认为,现在大量的市场需求是被限购、限贷等政策人为清场的,当行政干预力量消失之后,当然就会有许多需求者蜂拥进场,从而推升房价进一步上涨,这是毋庸置疑的。“哪怕是这几个月里,许多城市依然呈现出量跌价涨的态势,限购情况下,房价都还在蠢蠢欲动,再一放开,那还了得?”蔡为民说道。 由此可见,目前的调控实在是经不起地方政府任何轻微的伤害。可万一地方政府一意孤行,视中央禁令如无物,而以各种借口曲线取消限购令,中央又有什么办法可以予以有效回击呢? 应对之举1:加大金融调控力度 知名地产评论员牛刀表示,如果中央政府最后果真管不了地方政府,那么其首先要做的,那就是迅速将利率转正。目前的利率水准是3.25%,按目前5.4%的CPI水准,迅速将利率上调2.25%,使利率水准达到5.50%的标准,然后将M2增速放缓,以GDP的增速为M2的最高上限,不多发一分钱货币。 在牛刀看来,提高利率、收紧银根本身就是政府应对当前严重的通货膨胀所必须做的,而这一釜底抽薪之计能从根本上化解楼市投机、投资资本过多的问题。由于货币发行权在中央,地方政府再厉害,也依然无力阻挡。更何况,货币本来就不应该超发,因为货币的滥发不会带来经济的增长,只会带来资产泡沫和经济的虚假繁荣,引发通货膨胀。 “海口市的做法,代表了很多地方政府的愿望,因此限购不是解决房地产问题最好的手段。问题出在货币,最好的解决之道,只有货币。回避货币问题,并指望用货币贬值的办法来解决经济泡沫问题,最终一定是惨败。”牛刀说道。 华东师范大学房地产系主任华伟表示,如果今后地方政府靠不住的话,金融手段依然是中央调控楼市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应对之举2:加快保障房建设 与之前楼市调控一味压制需求不同的是,这一轮调控除了压制需求外,还在增加供给,尤其是在大量增加保障性住房问题上下足了功夫。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我国要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让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而且整个建设规划采取“前紧后松”的策略,光是今年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建成1000万套保障房。李光一认为,限购其实也是在为保障房建设争取时间,只要限购令能够坚持两三年,等到大量保障房相继上市,大量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需求得到满足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将发生巨大改变。到那个时候,哪怕地方政府停止限购,对楼市的冲击也会比现在要小得多。 应对之举3:摘掉乌纱帽 事实上,中央在制定限购政策时,早已经考虑到了地方政府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蔡为民指出:“某种意义上说,海南现在的GDP增幅回落,恰恰说明去年房地产泡沫之甚。今年中央的GDP目标之所以会下调到7%,就是因为中央预料到在如此严厉的调控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财政必定会受到很大冲击。但这是经济转型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中央就是希望地方政府能够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你现在用这个理由反过来要求取消限购,正是反映了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严重性。” 所以要让地方政府自觉自愿舍弃土地财政,就必须要改变中央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标准,不再以GDP多少为标准,而是要看官员任期内造了多少保障房。“新国八条”中要求落实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上的问责机制,如何落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保障房建设得好的,限购令落实得严的,就升官,反之,就降职。 由此看来,假如地方政府真的敢停止限购,那中央的应对之策其实很简单,谁敢带头停止限购,就摘掉谁的乌纱帽。
尽管有关海口市叫停限购令的消息已被证实为误读导致,但从“微调”中也可以预见到,今后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博弈会更加激烈。“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执行未满3个月,即遭遇到了地方政府的强力阻击。假如地方阻击成功,限购“冰山”变相消融,对楼市会产生何种影响呢? 调控实在伤不起 知名地产评论员蔡为民表示,“如果地方政府取消了限购令,那答案很明显,房价肯定会呈现新一波的量价齐升的态势”。蔡为民认为,现在大量的市场需求是被限购、限贷等政策人为清场的,当行政干预力量消失之后,当然就会有许多需求者蜂拥进场,从而推升房价进一步上涨,这是毋庸置疑的。“哪怕是这几个月里,许多城市依然呈现出量跌价涨的态势,限购情况下,房价都还在蠢蠢欲动,再一放开,那还了得?”蔡为民说道。 由此可见,目前的调控实在是经不起地方政府任何轻微的伤害。可万一地方政府一意孤行,视中央禁令如无物,而以各种借口曲线取消限购令,中央又有什么办法可以予以有效回击呢? 应对之举1:加大金融调控力度 知名地产评论员牛刀表示,如果中央政府最后果真管不了地方政府,那么其首先要做的,那就是迅速将利率转正。目前的利率水准是3.25%,按目前5.4%的CPI水准,迅速将利率上调2.25%,使利率水准达到5.50%的标准,然后将M2增速放缓,以GDP的增速为M2的最高上限,不多发一分钱货币。 在牛刀看来,提高利率、收紧银根本身就是政府应对当前严重的通货膨胀所必须做的,而这一釜底抽薪之计能从根本上化解楼市投机、投资资本过多的问题。由于货币发行权在中央,地方政府再厉害,也依然无力阻挡。更何况,货币本来就不应该超发,因为货币的滥发不会带来经济的增长,只会带来资产泡沫和经济的虚假繁荣,引发通货膨胀。 “海口市的做法,代表了很多地方政府的愿望,因此限购不是解决房地产问题最好的手段。问题出在货币,最好的解决之道,只有货币。回避货币问题,并指望用货币贬值的办法来解决经济泡沫问题,最终一定是惨败。”牛刀说道。 华东师范大学房地产系主任华伟表示,如果今后地方政府靠不住的话,金融手段依然是中央调控楼市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应对之举2:加快保障房建设 与之前楼市调控一味压制需求不同的是,这一轮调控除了压制需求外,还在增加供给,尤其是在大量增加保障性住房问题上下足了功夫。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我国要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让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而且整个建设规划采取“前紧后松”的策略,光是今年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建成1000万套保障房。李光一认为,限购其实也是在为保障房建设争取时间,只要限购令能够坚持两三年,等到大量保障房相继上市,大量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需求得到满足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将发生巨大改变。到那个时候,哪怕地方政府停止限购,对楼市的冲击也会比现在要小得多。 应对之举3:摘掉乌纱帽 事实上,中央在制定限购政策时,早已经考虑到了地方政府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蔡为民指出:“某种意义上说,海南现在的GDP增幅回落,恰恰说明去年房地产泡沫之甚。今年中央的GDP目标之所以会下调到7%,就是因为中央预料到在如此严厉的调控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财政必定会受到很大冲击。但这是经济转型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中央就是希望地方政府能够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你现在用这个理由反过来要求取消限购,正是反映了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严重性。” 所以要让地方政府自觉自愿舍弃土地财政,就必须要改变中央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标准,不再以GDP多少为标准,而是要看官员任期内造了多少保障房。“新国八条”中要求落实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上的问责机制,如何落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保障房建设得好的,限购令落实得严的,就升官,反之,就降职。 由此看来,假如地方政府真的敢停止限购,那中央的应对之策其实很简单,谁敢带头停止限购,就摘掉谁的乌纱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