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先生与狼
撰写人 红一中 张锋
预习积累: 1.分角色朗读寓言故事。
2.了解《中山狼传》,积累字词。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目标:
1.分析寓言故事情节,体会寓意。
2.分角色朗读,理解文章主要运用对话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恶人和受难的人。
评价任务:
1.分角色朗读寓言故事。
2.比较探究本文与《渔夫的故事》的异同。
3.续写《东郭先生与狼》
课时安排:1课时:
第 4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以学生讲述《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导入。掌握《中山狼传》和作者马中锡。 展示并解读教学目标。
二、朗读故事:
五位同学分别读东郭先生、狼、老先生、杏树、老母牛的话,一位同学读旁白,要切合人物身份,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1.抄写字词:
仁慈cí 退避bì 闷mēn死 愁闷mèn 作揖yī 斧锯jù 宰zǎi狼
三老:古代掌管教化的乡官。 原委: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张牙舞爪: 形容
猖狂凶恶的样子。 来龙去脉:比喻人和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仙风道骨:指具有神仙一样的风姿、气质。 忘恩负义:指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2.领悟讨论:
用一句话概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告诉人们的道理(寓意)。找出故事的“六要素”,划分情节结构,概括大意。
设计意图: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训练学生的感悟、分析、概括能力,达到朗读目标。
预设:
通过东郭先生救狼反而险被吃掉、最后杀狼的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忘恩负义的禽兽不能心慈手软。
故事情节:
开端(1-2):东郭救狼。
发展(3-10):东郭问计。
高潮(11-17):诱狼入袋。
结局(18-22):东郭宰狼。
三、故事赏析:
1.探讨人物语言对话、神态、动作描写的作用,进而用两三个关键词概括东郭先生、狼、老先生、杏树、老母牛的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和技巧。把归纳概括5个人物形象的任务依次分配给各小组,讨论后依次展示。
预设:
东郭先生:解开书袋、让狼进去、放在驴背上、放了出来(动作描写)——仁慈;退避、周旋、围着驴子转、问三老、向杏树说原委、向老母牛作揖请教、向老先生跪说来龙去脉、和狼争辩(动作描写)——迂腐;“怎么能杀了它呢?”(语言描写)——愚蠢;也笑起来,两个人一起把狼宰了(神态、动作描写)——反省过来,不再愚蠢地讲究仁慈了。
狼:“先生如能相救,一定报答。”“先生救了我,我很幸运,但是……与其……还不如……为什么……”“老先生知其一,不知其二,起初……其实……”(语言描写)——狡猾、奸诈;向东郭先生逼来、张牙舞爪地扑过来、狼很高兴地同意了(动作、神态描写)——凶残、愚蠢。
老先生:眉毛都白了,拄着一根拐杖,仙风道骨,气质不凡。老先生大笑。说罢大笑。(神态、外貌描写)——聪慧智老的形象;用手杖敲着狼说:“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
再不给我滚开,我就用这根棍子把你打死!”(动作、语言描写)——正气凛然、勇敢;“这么说,你也有错。”“还不如你们再做一遍给我看看。”“有尖刀吗?”“这种忘恩负义的禽兽……不是……而是……”(语言描写)——英明、机智、果断。
杏树、老母牛:“尚且……居然想免于一死!”“尚且如此,……还想免于一死吗?”(语言描写)——一生辛劳,而思想偏激的老者形象。它们以自身的遭遇告诉东郭先生,他应该被吃掉,而东郭先生临死却请教它们,更显示了他的迂腐。相对于老先生来说,杏树、老母牛起类比作用,为老先生出场做铺垫,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2.比较探究:本文批判的主要对象是谁?故事告诉我们的主要道理也和《渔夫的故事》完全一样吗?
讨论后明确:本文批判的主要对象是东郭先生。告诉我们的道理都是人最终战胜了邪恶。不同点是渔夫是善良、机智、勇敢的形象,东郭先生是仁慈、迂腐、愚蠢而最后又反省了的受难者的形象,应当给予教育。
四、续写故事:
续写《东郭先生与狼》。
要求:
1、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2、故事要具备“六要素”;
3、利用对话、神态、心理、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4、300字左右。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东郭先生与狼
撰写人 红一中 张锋
预习积累: 1.分角色朗读寓言故事。
2.了解《中山狼传》,积累字词。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目标:
1.分析寓言故事情节,体会寓意。
2.分角色朗读,理解文章主要运用对话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恶人和受难的人。
评价任务:
1.分角色朗读寓言故事。
2.比较探究本文与《渔夫的故事》的异同。
3.续写《东郭先生与狼》
课时安排:1课时:
第 4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以学生讲述《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导入。掌握《中山狼传》和作者马中锡。 展示并解读教学目标。
二、朗读故事:
五位同学分别读东郭先生、狼、老先生、杏树、老母牛的话,一位同学读旁白,要切合人物身份,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1.抄写字词:
仁慈cí 退避bì 闷mēn死 愁闷mèn 作揖yī 斧锯jù 宰zǎi狼
三老:古代掌管教化的乡官。 原委: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张牙舞爪: 形容
猖狂凶恶的样子。 来龙去脉:比喻人和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仙风道骨:指具有神仙一样的风姿、气质。 忘恩负义:指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2.领悟讨论:
用一句话概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告诉人们的道理(寓意)。找出故事的“六要素”,划分情节结构,概括大意。
设计意图: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训练学生的感悟、分析、概括能力,达到朗读目标。
预设:
通过东郭先生救狼反而险被吃掉、最后杀狼的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忘恩负义的禽兽不能心慈手软。
故事情节:
开端(1-2):东郭救狼。
发展(3-10):东郭问计。
高潮(11-17):诱狼入袋。
结局(18-22):东郭宰狼。
三、故事赏析:
1.探讨人物语言对话、神态、动作描写的作用,进而用两三个关键词概括东郭先生、狼、老先生、杏树、老母牛的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和技巧。把归纳概括5个人物形象的任务依次分配给各小组,讨论后依次展示。
预设:
东郭先生:解开书袋、让狼进去、放在驴背上、放了出来(动作描写)——仁慈;退避、周旋、围着驴子转、问三老、向杏树说原委、向老母牛作揖请教、向老先生跪说来龙去脉、和狼争辩(动作描写)——迂腐;“怎么能杀了它呢?”(语言描写)——愚蠢;也笑起来,两个人一起把狼宰了(神态、动作描写)——反省过来,不再愚蠢地讲究仁慈了。
狼:“先生如能相救,一定报答。”“先生救了我,我很幸运,但是……与其……还不如……为什么……”“老先生知其一,不知其二,起初……其实……”(语言描写)——狡猾、奸诈;向东郭先生逼来、张牙舞爪地扑过来、狼很高兴地同意了(动作、神态描写)——凶残、愚蠢。
老先生:眉毛都白了,拄着一根拐杖,仙风道骨,气质不凡。老先生大笑。说罢大笑。(神态、外貌描写)——聪慧智老的形象;用手杖敲着狼说:“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
再不给我滚开,我就用这根棍子把你打死!”(动作、语言描写)——正气凛然、勇敢;“这么说,你也有错。”“还不如你们再做一遍给我看看。”“有尖刀吗?”“这种忘恩负义的禽兽……不是……而是……”(语言描写)——英明、机智、果断。
杏树、老母牛:“尚且……居然想免于一死!”“尚且如此,……还想免于一死吗?”(语言描写)——一生辛劳,而思想偏激的老者形象。它们以自身的遭遇告诉东郭先生,他应该被吃掉,而东郭先生临死却请教它们,更显示了他的迂腐。相对于老先生来说,杏树、老母牛起类比作用,为老先生出场做铺垫,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2.比较探究:本文批判的主要对象是谁?故事告诉我们的主要道理也和《渔夫的故事》完全一样吗?
讨论后明确:本文批判的主要对象是东郭先生。告诉我们的道理都是人最终战胜了邪恶。不同点是渔夫是善良、机智、勇敢的形象,东郭先生是仁慈、迂腐、愚蠢而最后又反省了的受难者的形象,应当给予教育。
四、续写故事:
续写《东郭先生与狼》。
要求:
1、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2、故事要具备“六要素”;
3、利用对话、神态、心理、动作描写刻画人物;
4、300字左右。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提高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