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沪科版教材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课时1节, 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之后编排的,是具有统领地位的一节,既是对上一节内容的深化、提升与扩充,也是下一节规律应用的基础。

2.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2)会正确画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且能理解图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

(2)体会数学工具、类比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3)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勇于探 究的品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与位移公式。

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二、 说学法:学生已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可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节内容。但从学生年龄特点来看,其抽象思维尚处在起 步阶段,所以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因此本节采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三、 说教法:高一学生好奇、好胜,求知欲强,而恰当的问题可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 的思考,所以本节采用问题教学法。

四、 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我在黑板上写出上节所学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故意把其中的加速度写为a ,而不写为g ,在学生中引起争论,从而进入新课。

2. 新课教学

(1)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由学生代表对刚才的争论做出总结,达成共识,写出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

让学生从函数的角度描述速度公式,唤醒记忆中存贮的数学知识——正比例函数,采用类比的方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得到速度图像,并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斜率的物理意义。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有无物理意义?可在提问后由学生写出面积的表达式,进行恰当变换后得出。

得出上述公式后,设计一个小案例:计算船在平静的海面上加速行驶时经过一段时间后的速度及位移。学生品尝成功后,接着追问:如果船是顺着匀速流动的河水加速行驶呢?引发认知冲突,进入下一步:

(3)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的推导

从运动组合的角度推导公式

让学生接受运动组合的方法,并最终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是本节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在例子的引用上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维发展情况。教材中所引用例子离学生生活实际相去较远,舍去不用。仍分析顺水行舟问题。从船顺水漂流,到水不动而船加速航行,再到船先顺水漂流,到河中再突然加速。设置的问题步步深入,最终使学生认可“运动组合”这种物理学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已有的匀速直线运动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写出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从已有公式推导

引导学生从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速度公式,从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变化的特点及梅尔敦定理推导位移公式。

多角度推导同一规律,也再次突出了本节的重点内容。

(4)画v —t 图像

有初速度为零的v —t 图像做基础,让学生自主探究,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应该怎样画。引导学生类比于一次函数图像,画出v —t 图像,同时明确图像在纵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初速度,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加速度a ,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时间t 里的位移。

从图像推导位移公式

明确图像中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后,其实也同时给出了推导位移公式的另一种方式——从图像推导

得到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后,学生就可解决顺水行舟问题,这时要进一步提问,如果是逆水行舟呢?又一次引发认知冲突,接着讨论:

(5)匀减速直线运动规律

学生可能会从两个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从运动组合的角度,或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其加速度的特点来分析,得到两种表述:一种是将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中的加号换成减号,一种是仍用原公式,但计算时加速度取负值。教师在这时要依据教学经验,给出学生建议,使用第二种方式:即公式仍用匀加速运动的公式形式,但在计算时加速度取负值。

五、 作业(课外)

六、说板书设计(见幻灯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沪科版教材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课时1节, 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之后编排的,是具有统领地位的一节,既是对上一节内容的深化、提升与扩充,也是下一节规律应用的基础。

2.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2)会正确画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且能理解图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

(2)体会数学工具、类比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3)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勇于探 究的品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与位移公式。

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二、 说学法:学生已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可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节内容。但从学生年龄特点来看,其抽象思维尚处在起 步阶段,所以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因此本节采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三、 说教法:高一学生好奇、好胜,求知欲强,而恰当的问题可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 的思考,所以本节采用问题教学法。

四、 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我在黑板上写出上节所学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故意把其中的加速度写为a ,而不写为g ,在学生中引起争论,从而进入新课。

2. 新课教学

(1)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由学生代表对刚才的争论做出总结,达成共识,写出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

让学生从函数的角度描述速度公式,唤醒记忆中存贮的数学知识——正比例函数,采用类比的方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得到速度图像,并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斜率的物理意义。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有无物理意义?可在提问后由学生写出面积的表达式,进行恰当变换后得出。

得出上述公式后,设计一个小案例:计算船在平静的海面上加速行驶时经过一段时间后的速度及位移。学生品尝成功后,接着追问:如果船是顺着匀速流动的河水加速行驶呢?引发认知冲突,进入下一步:

(3)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的推导

从运动组合的角度推导公式

让学生接受运动组合的方法,并最终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是本节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在例子的引用上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维发展情况。教材中所引用例子离学生生活实际相去较远,舍去不用。仍分析顺水行舟问题。从船顺水漂流,到水不动而船加速航行,再到船先顺水漂流,到河中再突然加速。设置的问题步步深入,最终使学生认可“运动组合”这种物理学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已有的匀速直线运动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写出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从已有公式推导

引导学生从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速度公式,从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变化的特点及梅尔敦定理推导位移公式。

多角度推导同一规律,也再次突出了本节的重点内容。

(4)画v —t 图像

有初速度为零的v —t 图像做基础,让学生自主探究,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应该怎样画。引导学生类比于一次函数图像,画出v —t 图像,同时明确图像在纵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初速度,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加速度a ,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时间t 里的位移。

从图像推导位移公式

明确图像中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后,其实也同时给出了推导位移公式的另一种方式——从图像推导

得到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后,学生就可解决顺水行舟问题,这时要进一步提问,如果是逆水行舟呢?又一次引发认知冲突,接着讨论:

(5)匀减速直线运动规律

学生可能会从两个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从运动组合的角度,或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其加速度的特点来分析,得到两种表述:一种是将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中的加号换成减号,一种是仍用原公式,但计算时加速度取负值。教师在这时要依据教学经验,给出学生建议,使用第二种方式:即公式仍用匀加速运动的公式形式,但在计算时加速度取负值。

五、 作业(课外)

六、说板书设计(见幻灯片)


相关内容

  •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第一章[1.8 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北京十中 (郝卫平) [课程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系高中物理新课标中的共同必修模块的物理1的"运动的描述"部分,它叙述道: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新 ...

  • 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 第6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vv02as,并会应用它进行计 2.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t 算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本部分矢量较多,在解题中要依据质点的运动情况确定出各量的 ...

  • 高中物理竞赛-直线运动基础知识点
  • 高中物理竞赛-直线运动基础知识点 一. 考点内容 1.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位移和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公式x =vt ,x -t 图以及v -t 图. 3.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公式v =v 0+at ,位移公式x =v 0t + 二. 122at ,推广 ...

  • 2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 2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txt3努力奋斗,天空依旧美丽,梦想仍然纯真,放飞自我,勇敢地飞翔于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4苦忆旧伤泪自落,欣望梦愿笑开颜.5懦弱的人害怕孤独,理智的人懂得享受孤独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年 月 日 课 题 §2.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课 型 ...

  • 规律总结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特点.规律
  • 规律总结课: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规律 一.基本公式总结 1.平均速度: (适用于任意机械运动) 2.加速度: (以下三条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速度-时间: 4.位移-时间: 5.位移-速度: 二.规律总结 (以下三条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1.中间时刻速度: 推导: 2.位移中点速度: ...

  • 5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一.匀速直线运动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简称匀速运动. 特点:a=0,v是恒量.位移公式:x=vt.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特点:a是恒量. 2.公式:①v1 t②x=v0t+2at2 ...

  • 2-变速直线运动
  • §3.2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目标: 1.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 2.正确理解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教学重点: 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探究目标: 如何形象讲解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准备: 制作投影片 查阅资料 教学模式: 互动模式.启发模式 教学方法 ...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学习目标]1.知道位移速度公式,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学习重点] 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各种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链接] ...

  • 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 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其中a 为加速度,为初速度, 为t 秒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