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终结读后感

学号:P01014115(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姓名:张永辉

历史的终结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以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终归宿和并认为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和意识形态是人类最终的追求目标。对此从未表示表示过怀疑,第一节马基课上老师介绍读历史的终结。抱着探究和怀疑的态度看了一下福山的历史的终结。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它体现了冷战刚结束时蔓延全球的乐观主义情绪:福山试图论证自由民主制度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最高也是终结状态,其它政治制度,就算一息尚存,也最终向这个方向演进。但事实证明历史似乎并没有随随便便的终结,无论是东欧剧变后的社会形态,还是亚非拉部分国家自欺欺人的民主,霸权主义、宗教冲突等大量矛盾告诉我们历史并灭有就此终结。福山认为:自由民主是唯一的合乎逻辑的、能够跨越全球不同地区和文化的政治灵感,历史必将终结于自由和民主。但是福山同时认为家长式专制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经济原则相结合便产生了所谓的东亚威权主义,在他看来集体主义是家长制政治制度下发展演化而来的,其本质是一种与西式自由思想相抵触的专制主义。我认为这是极其有偏见的观点。福山对亚洲价值和西方价值存有误解,把威权政治、等级制度、集团意识视为亚洲价值的全部内涵,这明显是有失偏见的,并且威权主义并不是亚洲所独有的,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都产生国这样或这类似的政权,因此所谓威权主义与亚洲的文化并没有必然联系。关于此书,毕竟他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而非纯学术的立场来看问题,意识形态的偏见再所难免。本书通篇上下泛漫的意识形态上的攻诟之语不一而足,不得不令人怀疑福山眼中的“客观”二字何存?另外关于美国的叙述部分似乎充斥着民族自豪感,诸如民主的。福山对中国政权是充满敌意的。他是以英法式“民主”这个尺度衡量东亚政治生态,他预设的前提是前者先进,后者落后,后者必然被取代。该书只不过是一个胜利者的宣言书,到头来,现实让他不得不承认历史还没有终结。其实,历史从来没有终结过。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数十年不过是浪花一闪。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并不是历史的终结呢?因为资本主义的本质是非理性和不和谐的。就是说,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以不断制造对立面、是以对对立面的否定为前提的。在一个国家,资产阶级的富裕,是以无产阶级的贫穷为前提的;在国与国之间,先进工业国的发达是以附庸国的欠发达为前提的。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就会挡住落后国家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会率先在落后国家发生,因为落后国家已经不能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发展了。正像马克思所言,资本主义来到人间从头到脚都滴着底层社会民众的血汗。资本主义的罪恶不仅仅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内资本家对无产劳动者的剥削与奴役,也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掌控的国际社会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非资本主义文明国家的野蛮掠夺与殖民。资本的贪婪,驱使着那些资本家掌控的庞大的暴力机器不断地在国际社会掠取自然资源,扩张自由贸易市场的边界。

马克思曾经认为阶级斗争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两个重要因素,但是这些特征都是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它们只是从这个社会生发出来的末,并不能致资本主义社会于死命,而真正要致资本主义社会于死命的恰是这个社会

形态所赖以发生和存在的价值观,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于“人权、自由与民主”,最终也要亡于“人权、自由与民主”。“人权、自由与民主”等个人主义的价值观通过理性的伪饰推动原欲的放纵继而促成资本主义的形成的同时,也在通过理性的伪饰推动原欲的放纵继而促成资本主义的灭亡。 “人权、自由与民主”等个人主义的价值观通过理性的伪饰推动原欲的放纵使得人类成为赤裸裸展现自己本能欲望的畜类,这些价值观的畜化功能遮蔽了人性的自醒与自觉,继而带来人类精神上的虚无和心灵的荒芜。 自由民主包括基于此之上的政治制度,从文艺复兴开始产生到今天,不过寥寥数百年,而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出现过的成系统的国家设想屈指可数。福山以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为名,把自由和平等一体化。但是我们知道,自由和平等两大价值是时常冲突的,并在各自优位中形成派别对峙。那么,诸种派别对峙仅仅都是美国的人民内部矛盾吗?还是或多或少和自由主义以外的社会形态与价值理论发生联系。

尽管西方的民众已经取得了这许多自由民主,但是,这并不是说,自由民主已经十分牢固,十分有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府时常另立新法律来取消或限制民众的自由民主。欧美资本主义比中国自由民主得多。这是事实。从这个事实,只能推论出资本主义是能够容纳自由民主的。但绝不能从中推论出只有资本主义才能够容纳自由民主。更不能推论出自由民主只能根源于资本主义,因为有更多的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够容纳自由民主。全球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实行资本主义。而绝大部份亚、非、拉的资本主义各国都没有多少自由民主。从上述事实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资本主义可以有自由民主,也可以没有自由民主,因此说资本主义本身就是自由民主的保证,那是不符事实的。

历史并未结束,世界仍在前行。人类的社会形态和治理模式,不会止步于当下,同样也不会止步于未来。不过,西方一些人到现在还深陷在意识形态漩涡里不可自拔,完全认不清人类历史进步的现实和趋势,更无力主动寻求变革。对自由的需要,是人性中固有的,最重要的一种需要,是人类天生具有的一种最强烈的本能,是具有人性的人的本质,所以历来才有“幸福来自自由,自由来自勇气”,“不自由,毋宁死”,人类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人人生而自由,进入民主法律制度为代表的,理性更高的社会,因此历史就是自由意识的进步,人人获得自由的过程。也许历史真的会终结,但不是现在更不会是以前某个时段,人类追求幸福自由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息。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张永辉

学号:P01014115(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姓名:张永辉

历史的终结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以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终归宿和并认为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和意识形态是人类最终的追求目标。对此从未表示表示过怀疑,第一节马基课上老师介绍读历史的终结。抱着探究和怀疑的态度看了一下福山的历史的终结。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它体现了冷战刚结束时蔓延全球的乐观主义情绪:福山试图论证自由民主制度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最高也是终结状态,其它政治制度,就算一息尚存,也最终向这个方向演进。但事实证明历史似乎并没有随随便便的终结,无论是东欧剧变后的社会形态,还是亚非拉部分国家自欺欺人的民主,霸权主义、宗教冲突等大量矛盾告诉我们历史并灭有就此终结。福山认为:自由民主是唯一的合乎逻辑的、能够跨越全球不同地区和文化的政治灵感,历史必将终结于自由和民主。但是福山同时认为家长式专制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经济原则相结合便产生了所谓的东亚威权主义,在他看来集体主义是家长制政治制度下发展演化而来的,其本质是一种与西式自由思想相抵触的专制主义。我认为这是极其有偏见的观点。福山对亚洲价值和西方价值存有误解,把威权政治、等级制度、集团意识视为亚洲价值的全部内涵,这明显是有失偏见的,并且威权主义并不是亚洲所独有的,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都产生国这样或这类似的政权,因此所谓威权主义与亚洲的文化并没有必然联系。关于此书,毕竟他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而非纯学术的立场来看问题,意识形态的偏见再所难免。本书通篇上下泛漫的意识形态上的攻诟之语不一而足,不得不令人怀疑福山眼中的“客观”二字何存?另外关于美国的叙述部分似乎充斥着民族自豪感,诸如民主的。福山对中国政权是充满敌意的。他是以英法式“民主”这个尺度衡量东亚政治生态,他预设的前提是前者先进,后者落后,后者必然被取代。该书只不过是一个胜利者的宣言书,到头来,现实让他不得不承认历史还没有终结。其实,历史从来没有终结过。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数十年不过是浪花一闪。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并不是历史的终结呢?因为资本主义的本质是非理性和不和谐的。就是说,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以不断制造对立面、是以对对立面的否定为前提的。在一个国家,资产阶级的富裕,是以无产阶级的贫穷为前提的;在国与国之间,先进工业国的发达是以附庸国的欠发达为前提的。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就会挡住落后国家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会率先在落后国家发生,因为落后国家已经不能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发展了。正像马克思所言,资本主义来到人间从头到脚都滴着底层社会民众的血汗。资本主义的罪恶不仅仅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内资本家对无产劳动者的剥削与奴役,也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掌控的国际社会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非资本主义文明国家的野蛮掠夺与殖民。资本的贪婪,驱使着那些资本家掌控的庞大的暴力机器不断地在国际社会掠取自然资源,扩张自由贸易市场的边界。

马克思曾经认为阶级斗争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两个重要因素,但是这些特征都是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它们只是从这个社会生发出来的末,并不能致资本主义社会于死命,而真正要致资本主义社会于死命的恰是这个社会

形态所赖以发生和存在的价值观,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于“人权、自由与民主”,最终也要亡于“人权、自由与民主”。“人权、自由与民主”等个人主义的价值观通过理性的伪饰推动原欲的放纵继而促成资本主义的形成的同时,也在通过理性的伪饰推动原欲的放纵继而促成资本主义的灭亡。 “人权、自由与民主”等个人主义的价值观通过理性的伪饰推动原欲的放纵使得人类成为赤裸裸展现自己本能欲望的畜类,这些价值观的畜化功能遮蔽了人性的自醒与自觉,继而带来人类精神上的虚无和心灵的荒芜。 自由民主包括基于此之上的政治制度,从文艺复兴开始产生到今天,不过寥寥数百年,而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出现过的成系统的国家设想屈指可数。福山以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为名,把自由和平等一体化。但是我们知道,自由和平等两大价值是时常冲突的,并在各自优位中形成派别对峙。那么,诸种派别对峙仅仅都是美国的人民内部矛盾吗?还是或多或少和自由主义以外的社会形态与价值理论发生联系。

尽管西方的民众已经取得了这许多自由民主,但是,这并不是说,自由民主已经十分牢固,十分有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府时常另立新法律来取消或限制民众的自由民主。欧美资本主义比中国自由民主得多。这是事实。从这个事实,只能推论出资本主义是能够容纳自由民主的。但绝不能从中推论出只有资本主义才能够容纳自由民主。更不能推论出自由民主只能根源于资本主义,因为有更多的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够容纳自由民主。全球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实行资本主义。而绝大部份亚、非、拉的资本主义各国都没有多少自由民主。从上述事实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资本主义可以有自由民主,也可以没有自由民主,因此说资本主义本身就是自由民主的保证,那是不符事实的。

历史并未结束,世界仍在前行。人类的社会形态和治理模式,不会止步于当下,同样也不会止步于未来。不过,西方一些人到现在还深陷在意识形态漩涡里不可自拔,完全认不清人类历史进步的现实和趋势,更无力主动寻求变革。对自由的需要,是人性中固有的,最重要的一种需要,是人类天生具有的一种最强烈的本能,是具有人性的人的本质,所以历来才有“幸福来自自由,自由来自勇气”,“不自由,毋宁死”,人类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人人生而自由,进入民主法律制度为代表的,理性更高的社会,因此历史就是自由意识的进步,人人获得自由的过程。也许历史真的会终结,但不是现在更不会是以前某个时段,人类追求幸福自由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息。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张永辉


相关内容

  •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之人]读后感
  • <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读后偶感 本书是美国学者福山·弗朗西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撰写的一部继<历史的终结>的一部学术著作.书中主要阐述了人类社会将要结束在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下及人类最后的通统治形式,因此构成"历史的终结". 福山在此阐述的"历史的终 ...

  • 宇宙的加速扩张读后感
  • 宇宙的加速扩张--阅读"自然"杂志有感 相关资料: 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5点45分,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美国.澳大利亚三位科学家Saul Perlmutter.Brian P. Schmidt和Adam G. Riess获奖.获奖理由是"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 ...

  • 管理百年读后感
  • 管理百年读后感(一) 管理的历史很显然不是只有这一百年,只是在这过去的100管理得到了更深的认识.实践和学习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正如作者克雷纳所告诉我们的,管理没有终结答案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管理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发展:因此他就要带我们对20世纪管理思想与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回顾.虽然这是个极其 ...

  • 当中国统治世界读后感
  • 中国不会统治世界 --读<当中国统治世界>有感 <当中国统治世界>是一部震惊了西方世界的书:书稿还在创作阶段就已经引起了西方媒体的一片沸腾,它们都在关心--究竟中国能不能统治世界?中国统治世界的力量是什么?这更是一部震惊了中国的书:在英文版出版后,作者马丁·雅克在中国的旋风之 ...

  • 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
  • 上个周末,终于在北京炎热潮湿的桑拿天气里,读完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这本书对于中国文学爱好者并不陌生,中国现今中年一代的著名作家几乎都多少受到了马尔克斯思想或者创作手法的影响.但很坦白讲,我是受到了早期一些其他文学或歌曲中出现的百年孤独字眼,到最近媒体大肆报道的中国如何费劲周折终于拿到 ...

  • 关于帝国的缺失言说
  • January 22,2007 关于帝国的缺失言说--<帝国的终结>读后 关于帝国的缺失言说 --<帝国的终结>读后 未之园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帝国历史的古老国度.[1]在面对帝国的历史时,人们常常经历着复杂的心路历程:一方面人们为帝国曾长期雄踞人类文明的最前列而感到自豪, ...

  • 神曲读后感
  • 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现代新纪元的开端,是以大人物为标志的.人物意大利诗人但丁." <神曲>是但丁最的作品,但丁的经验包括爱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映.<神曲>的外壳是宗教的,但诗中所写的见闻,大都以现实为题材.诗人与亡灵谈论的兴 ...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一) 早在小学,这本书就被同学们传阅,当时对史事并不怎感兴趣,所以不大在意.当推荐书目出现这一本时,便立马问以前的同学哪本最好看,她说,大结局,悲壮凄惨. 顾名思义,<明朝那些事儿>是以明朝史事为内容,大结局则讲述了明朝的最 ...

  • 大国兴衰读后感---------作者---黄树东
  • 大国兴衰读后感---------作者---黄树东 黄树东作为上山下乡的知青,后来去美国求学,现今任职于美国华尔街顶级金融机构高管.其亲身经历2008年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并对此深有感触,时刻关注祖国,出于爱国情怀,其倾心写作了此书. 本书从历史真实历史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