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区域性“校本研修” 深化主题化“校本研修”
一、“校本研修”的概念
“校本研修”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其本质是校本,其目标是研修,其主体是教师,其关键是过程,它是教师行动、改进、反思和提高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的核心是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二、开展区域性“校本研修”
1. 开展区域性“校本研修”的背景
针对地区“三多一少”,校际之间的教学质量落差较大的教学现状提出。“三多”是指学校多、学生多、教师多;“一少”是指教研员少。我区共有74所小学,110多名小学英语教师,一到五年级学习英语的学生数达15000人左右。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学生来源、师资力量、办学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研员应以点带面,开展区域性“校本研修”,先提高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质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然后再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2. 在“校本研修”中,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教研活动,他们是“校本研修”的主体。这里明确一下学校教研组长和教研员在“校本研修”中起到的不同作用。
教研组长是学科教研活动的专业引领者、促进者和组织者。教研组长是教学骨干,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和组织能力,他们不仅是教学行动的直接参与者,而且是团队活动的重要一员,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要让每位教师都有参与教学行动的机会,为每位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让教师有话能说、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并且激励教师在事前自觉学习、事后自觉反思。
教研员的主要任务:一是了解现代教育中学科建设、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前沿理论,提高本身的学科素养和学科教学的研究能力;二是结合学校英语学科教学现状,通过区域性学科研修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改要求,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三是通过一系列区域性研修活动,不断提高学科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形成在学校学科活动中具有引领能力的骨干队伍,为长期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打下基础。
三、深化主题化“校本研修”
1. 主题化“校本研修”的特点:
(1)指导性。研修活动必须具有指导意义或引领作用。
(2)针对性。研修活动的主题应有针对性,要研究解决学校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英语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是研修活动的主要目标。研修活动必须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3)参与性。注重教师的积极参与。
2. 主题化“校本研修”的活动形式:座谈、讲座、研讨课、交流、讨论等。
3. 主题化“校本研修”的要求:
(1) 开学初要针对确定的主题制定研修计划。
(2) 针对确定的主题,加强理论学习。
(3) 教师带着问题参与研修活动。
(4) 研修活动之前,确定和主题有关的研究重点。教师必须围绕问题搜集各种相关资源,如录像、教案、网络动画等;研修活动期间,教师必须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5) 研修活动之前,教研组长必须精心准备,研究问题、思考问题,并在研修活动期间发挥引领作用。
(6) 期末要对一学期的“校本研修”做总结,并对下学期的研修工作提出规划和展望。将轨迹材料(“校本研修”的计划和总结、研修活动前的准备材料、研修活动记实、教师发言材料、音像材料等)归档。
在区域性“校本研修”中我们做了主题化“校本研修”的尝试,这只是对校本研修的一种探索。只有进一步形成“校本研修”的良好氛围,“校本研修”才能深入、长效地健康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才能最终形成。
开展区域性“校本研修” 深化主题化“校本研修”
一、“校本研修”的概念
“校本研修”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其本质是校本,其目标是研修,其主体是教师,其关键是过程,它是教师行动、改进、反思和提高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的核心是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二、开展区域性“校本研修”
1. 开展区域性“校本研修”的背景
针对地区“三多一少”,校际之间的教学质量落差较大的教学现状提出。“三多”是指学校多、学生多、教师多;“一少”是指教研员少。我区共有74所小学,110多名小学英语教师,一到五年级学习英语的学生数达15000人左右。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学生来源、师资力量、办学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研员应以点带面,开展区域性“校本研修”,先提高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质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然后再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2. 在“校本研修”中,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教研活动,他们是“校本研修”的主体。这里明确一下学校教研组长和教研员在“校本研修”中起到的不同作用。
教研组长是学科教研活动的专业引领者、促进者和组织者。教研组长是教学骨干,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和组织能力,他们不仅是教学行动的直接参与者,而且是团队活动的重要一员,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要让每位教师都有参与教学行动的机会,为每位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让教师有话能说、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并且激励教师在事前自觉学习、事后自觉反思。
教研员的主要任务:一是了解现代教育中学科建设、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前沿理论,提高本身的学科素养和学科教学的研究能力;二是结合学校英语学科教学现状,通过区域性学科研修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改要求,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三是通过一系列区域性研修活动,不断提高学科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形成在学校学科活动中具有引领能力的骨干队伍,为长期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打下基础。
三、深化主题化“校本研修”
1. 主题化“校本研修”的特点:
(1)指导性。研修活动必须具有指导意义或引领作用。
(2)针对性。研修活动的主题应有针对性,要研究解决学校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英语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是研修活动的主要目标。研修活动必须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3)参与性。注重教师的积极参与。
2. 主题化“校本研修”的活动形式:座谈、讲座、研讨课、交流、讨论等。
3. 主题化“校本研修”的要求:
(1) 开学初要针对确定的主题制定研修计划。
(2) 针对确定的主题,加强理论学习。
(3) 教师带着问题参与研修活动。
(4) 研修活动之前,确定和主题有关的研究重点。教师必须围绕问题搜集各种相关资源,如录像、教案、网络动画等;研修活动期间,教师必须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5) 研修活动之前,教研组长必须精心准备,研究问题、思考问题,并在研修活动期间发挥引领作用。
(6) 期末要对一学期的“校本研修”做总结,并对下学期的研修工作提出规划和展望。将轨迹材料(“校本研修”的计划和总结、研修活动前的准备材料、研修活动记实、教师发言材料、音像材料等)归档。
在区域性“校本研修”中我们做了主题化“校本研修”的尝试,这只是对校本研修的一种探索。只有进一步形成“校本研修”的良好氛围,“校本研修”才能深入、长效地健康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才能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