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课程简介
无机化学(1)
Inorganic chemistry(1)
课程编号:22149901 学分:2 总学时:28学时(2-0周学时× 14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作用是要使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元素化
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通过对课程的讲授,集体讨论和个别辅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
思考,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化学专业的第一门基础理论课。它包括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在总论中,
主要介绍结构理论,化学平衡理论和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知识;并以理论和实际相
结合,进一步从原理、规律、计算方法等方面对“四大平衡”作了深入详尽的介
绍。在分论中,用总论介绍的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无机领域中的发展,
系统地对各分族元素及其重要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特点和在国民经由
领域中的用途作详细介绍。
无机化学(1)介绍的内容:①基本概念和定律②化学平衡③电离平衡④热力学⑤
化学反应速度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⑦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教材及参考书目:《无机化学》【(上下册) 华师大】、 《无机化学》【(上下册) 武大、吉大】 先修课程:无
无机化学(2)
Inorganic chemistry A(2)
课程编号:22149903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作用是要使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元素化
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
通过对课程的讲授,集体讨论和个别辅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
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化学专业的第一门基础理论课。它包括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在总论中,
主要介绍结构理论,化学平衡理论和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知识;并以理论和实际相
结合,进一步从原理、规律、计算方法等方面对“四大平衡”作了深入详尽的介
绍。
在分论中,用总论介绍的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无机领域中的发展,系统
地对各分族元素及其重要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特点和在国民经由领域
中的用途作详细介绍。
无机化学(1)介绍的内容:①氧化还原反应②配位化合物③卤族④氧族⑤ 族⑥
碳、硅、硼⑦碱金属碱土金属⑧铜族和锌族元素⑨。过渡元素。
教材及参考书目:《无机化学》【(上下册) 华师大】、 《无机化学》【(上下册) 武大、吉大】 先修课程:无
无机化学实验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22149902 学分:1.5 总学时:42学时(0-3周学时× 14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熟悉和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进一步熟悉元
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掌握无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和制备方法;通过
实验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细致地观察和记录现
象、数据,归纳、综合和正确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现象,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等良好的科学习惯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倡勇于探索
创新的精神。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化学专业和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与无机化学的理
论课密切相关,为实践性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一、基本操作实验。包括玻璃工操作、天平的
使用溶液的配制、滴定操作、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等内容。二、基本化学原理方面
的实验。包括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溶度积的测定、化学反庆速度和活化能等内
容。三、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包含了无机制备和分离的内容。四、综合
性、设计性实验,即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
完成实验写出报告。
教材及参考书目:《无机化学实验》(北师大编) 高教社出版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I )
Analytical chemistry(I )
课程编号:22149904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分析化学是测量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状态、结构的学科, 也是进行化学研究的
重要手段。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是无机化学分析,即经典的定量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初步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方法的能力,并与实验课程相配合,初步具有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分析化学是化学系的基础课之一。通过对酸碱滴定、络合滴定等分析法的原理过
程及应用的介绍,使学生对各分析法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掌握其基本理论,准确树立量的概念;并能初步具有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化学(Ⅰ)涉及的内容为定量分析概论、定量分析法概述、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常用的富分离和集法简介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实验(I )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I )
课程编号:22149905 学分:1.5 总学时:54学时 (0-3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掌握常见元素的定性分析和常量组分的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
法,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操作和常用仪器的使用;培养细致观察和及时记录现象、数据,正确处理数据和分析测量误差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等良好的科学习惯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鼓励开拓思路,提倡创新精神。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化学专业和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与分析化学的理
论课密切相关,但又各有侧重。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常见元素的半微量定性分析的原理、方法、步骤、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常量组分的定量分析的原理、方法、步骤、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并设计编排了相关实验(包括定性分析实验、酸碱滴
定实验、络合滴定实验、氧化还原滴定实验、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实验等) 。分
析化学实验(Ⅰ)涉及的内容为分析化学试验的基础知识、常见离子的定性分析
实验、定量分析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酸碱滴定实验、络合滴定实验、氧化还原
滴定实验、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实验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分析化学实验》(武汉大学主编) 高教社出版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实验
分析化学(Ⅱ)
Analytical chemistry(Ⅱ)
课程编号:22149914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分析技术的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 基本的解
析方法, 理解仪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 学会应用各类分析方法解决化学问题,并
初步具有应用这些方法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仪器分析是综合大学化学系的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主要介绍各种电化学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的原理、仪器分析应用。这些仪器分析手段是研究物
质的化学组成、状态和结构的重要方法,也是许多其它学科取得化学信息的科学
研究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基本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方法及原理,并初步具有应有管些方法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仪器分析》赵藻藩等编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分析化学实验(Ⅱ)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Ⅱ)
课程编号:22149917 总学时:(0-3)学时× 18 周 学分: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应能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技
术,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使用各类典型仪器进行分
析测试的方法,加深对各种仪器分析定性、定量方法的原理的理解;了解仪器的
主要结构及其主要部件的特性;并学习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具有初步的数据处
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仪器分析实验是实验化学的重要内容。通过仪器分析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有关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必要的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学会使用典型仪器;同时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使能正解表达实验结果,以达到对学生科研素质和技能培养的目的。
教材及参考书目:《仪器分析实验》张济新等编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I )
Organic chemistry(I )
课程编号:22149906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影响因素
和应用范围;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异构;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变化规律;有机物的鉴定,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方法;以及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合成方法等。要求学生达到:能对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和结构式;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能够选择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方法;能够运用官能团的性质提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能够根据实验事实,运用所学知识,推导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能够具备扩大和深化有机化学知识的自学能力。
课程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即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的化学。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主要的有机反应的原理、反应条件、影响因素和应用范围;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和异构式;有机物的鉴定,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制备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等等。
根据教学计划,整个课程划分为有机化学(1)和有机化学(2)两部分,分在两个学期讲授。有机化学(1)涉及的内容为绪论、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脂环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非苯芳烃、卤代烃、醇和醚以及立体化学、红外光谱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有机化学习题----反应纵横、习题和解答》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II )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II )
课程编号:22149910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掌握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影响因素和应用范围;有机
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异构;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变化规律;有机物的鉴定,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方法;以及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合成方法等。要求学生达到:能对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和结构式;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能够选择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方法;能够运用官能团的性质提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能够根据实验事实,运用所学知识,推导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能够具备扩大和深化有机化学知识的自学能力。
课程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即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的化学。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主要的有机反应的原理、反应条件、影响因素和应用范围;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和异构式;有机物的鉴定,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制备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等等。
根据教学计划,整个课程划分为有机化学(1)和有机化学(2)两部分,分在两个学期讲授。有机化学(2)涉及的内容为酚、醌、醛、酮、羧酸及衍生物、β-二羰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有机化学习题----反应纵横、习题和解答》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Ⅰ)
有机化学实验(I )
Organic chemistryexperiment(I )
课程编号:22149907 学分:1.5 总学时:54周(0-3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验证化学中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
合物的合成。分离与鉴定的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验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程内容:实验室基本知识、重结晶及过滤、溶点测定、蒸馏、萃取、醇的lucas 试验、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教材及参考书目:《有机化学实验》(复旦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实验(II )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II )
课程编号:22149911 总学时:(0-3)学时× 18 周 学分: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有机化学实验课开设了综合性、系列性与设计
型实验,其内容涵盖所学过的基础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和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和自我实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化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实验习惯,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验技能、实验设计、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本实验课程为单独设课,分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课外学时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课程内容:环己烯的制备;溴乙烷的合成;环己酮的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甲基橙
的合成;3.6氧桥-1,2,3,6-四氢苯-1,2-二甲酸酐的制备;红外光谱实验。 教材及参考书目:《有机化学实验》( 复旦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1)
Physical Chemistry(1)
课程编号:22149908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通
过课堂讲授、师生讨论、题演算来达到教学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
的具体运用,通过某些专题讲座和科技活动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方
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打
下基础。
课程内容:《物理化学》是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从而探求化学
变化中具有普遍性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物理化学(1)》包含绪论、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等内容,其主要内容有: 了解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体系、环境、状态、功、热量、变化过程等。明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内能的概念。
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了解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熟记S 、F 和G 的定义,了解其物理意义,能熟练计算一些过程S 和G 的变化。
最概然分布,了解配分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及其区别。如何表示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各组分的标准态有何不同。了解稀溶液依数性公式的推导以及分配定律公式的推导。
相、组分数和自由度的意义。根据相图绘出步冷曲线,或由步冷曲线绘制简单相图。以完全互溶双液系为重点了解其p-x 图和T-x 图,了解蒸馏和精馏的基本原理。以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为重点,了解相图的绘制及其应用。
化学反应等温式的导出方法及其使用。熟悉平衡常数的不同表示法之间的关系。了解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组成的影响,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教材及参考书目:《物理化学》(印永嘉等编,高教出版社);《物理化学》(傅献彩等编,高
教出版社);《物理化学》(胡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2)
Physical Chemistry(2)
课程编号:22149912 学分:4 总学时:72学时(4-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通
过课堂讲授、师生讨论、题演算来达到教学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
的具体运用,通过某些专题讲座和科技活动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方
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打
下基础。
课程内容:《物理化学(2)》包含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以及结构化学
的基本知识,其主要内容有:
明确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浓度的关系。弄清楚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明确电化学与化学热力学的关系。熟练地写出给定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并能计算其电动势。能根据简单化学反应来设计电池。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了解超电势在电解中的作用。能计算一些简单的电解分离问题。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和各种防腐的方法。了解化学电源的类型及应用。
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法及基元反应、反应级数等基本概念。掌握零级、一级、二级反应的速率公式及其各种特征,并能由实验数据确定简单反应的级数。明确温度、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阿仑尼乌斯经验式中各项的含义,计算Ea 、
A 、k 等物理量。掌握链反应的特点,会应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等近似处理的方法。了解碰撞、过渡态和单分子反应理论的基本内容, 了解光化学反应的特点及量子产率的计算。
明确表面吉布斯能、表面张力的概念,表面张力和温度的关系。 明确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与曲率半径的关系,解释常见的表面现象。了解液—液液—固界面的铺展与润湿情况,理解气—固表面的吸附本质及吸附等温式的主要类型。了解胶体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动力学性质和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的特点。了解乳状液的种类、乳化剂的作用及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构成量子力学基础的几个重要实验的含义,理解经典理论的局限性。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理解波粒二相性及其统计性和不确定原理。理解量子力
学基本假定;掌握与时间无关的薛定谔方程。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物理化学》(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
化学》(傅献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胡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实验(1)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1)
课程编号:22149909 学分:1.5 总学时:54学时(0-3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一个重要分支,它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个分支所需
要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物理化学实验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这些物理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物理化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掌握有关物理化学的原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物理化学原理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现象的纪录,实验条件的选择,重要物理化学性能的测量,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可靠程度的判断,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从而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通过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还可以加深对物理化学和物质结构中某些重要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
课程内容:包括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要求,误差理论,数据处理和表达方法,实验预习方法
和实验报告的书写方法,实验室的安全防护,物理化学资料的查阅方法等。
实验内容包括:燃烧热的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双液系沸点—成分图、二组分合金体系相图的绘制;恒温槽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差热分析;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教材及参考书目:《物理化学实验》(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实验》(北
京大学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实验(2)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2)
课程编号:22149913 学分:1.5 总学时:54学时(0-3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掌握有关物理化学的原理,提高学生
灵活运用物理化学原理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包括实验现象的纪录,实验条件的选择,重要物理化学性能的测量,实验数据的
处理及可靠程度的判断,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从而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
的能力。通过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还可以加深对物理化学和物质结构中某些重要
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
课程内容:热化学测量技术、电化学测量技术、真空技术。物理化学实验常用电子仪器的工
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计算机在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及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的无
纸化》专题讲座。
实验内容包括:一级反应――蔗糖转化;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 交流电
桥法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电动势的测定; 镍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
溶液表面吸附的测定;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方程;电泳。
教材及参考书目:《物理化学实验》(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实验》(北
京大学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
化工制图(Ⅰ)-(Ⅱ)
Chemical engineering drawing(Ⅰ)-(Ⅱ)
课程编号:22142001、22142002 学分:2X2 总学时:36X2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绘制、阅读图样的主要方法、及时完成所安排的习题和
图样、培养耐心细致的学风。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机械制图的正投影基本原理为基础,把投影理论和化工专业图样结合起
来,系统的讲解化工设备的结构特点、相应的表达方法和标准、规范以及化工设
备图的绘制和阅读。针对化工工艺类各专业的需要,对化工工艺流程图、设备布
置图和管道布置图有系统介绍。基于计算机绘图在化工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重要
地位,本课程还就Auto CAD 在化工制图中的开发应用作简要介绍。化工制图(Ⅰ)
涉及的内容为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正投影法基础、截切立体与相贯立体、组合
体、图样画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轴测图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习题集》,天津大学
《化工工程制图》、《化工工程制图习题集》,化学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基础。
化学工程基础
Fundament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22149915 学分:4 总学时:72学时(4-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化工流体力学、传热学及传质过程等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和基本规律;掌握分析计算方法,并能进行过程的选择、设备工艺尺寸的计算及
设备的选型计算;掌握强化过程的途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同时使学生得到一定的实验技能的训练,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
课程内容:根据化工部教育司少学时教材内容而开设的“化学工程基础”(大学本科学
80--120学时)课程,以精选内容、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便于教学为原则。介绍主要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及典型设备,内容包括绪论、流体
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沉降与过滤、传热、吸收、精馏、干燥等章节,在流体流
动、传热和吸收三章中,分别介绍流体力学、传热学及传质学的基础知识。所用
教材重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阐述,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和用工程的观点分析问
题,适当介绍本学科领域的新进展。
教材及参考书目:《化工原理》等,化工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
化学工程原理实验
Fundamental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课程编号:22149916 学分:1 总学时:36学时(0-2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化工过程
技术与设备、实验方法学、现代测控原理等理论知识,分析和设计化工过程单元
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掌握先进的测量手段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在化工原
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化工原理实验是配合化工原理课堂理论教学设置的实验课,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化工原理实验不同于基础课实验,具有典型的工程实际特点。实验都是按各单元
操作原理设置的,其实验设备、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和参数变量,都比较接近于
工业应用。研究问题的方法是用工程的观点去分析、观察和处理数据。实验结果
可以直接用于或指地工程计算和设计。该课程紧密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是化工类
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教材及参考书目:《化工原理实验》(华东化工院出版社);《化工原理实验》(大连理工出版社)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
高分子化学
Polymer chemistry
课程编号:23142101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清楚高分子的结构、性能、应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联,通过对聚合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研究,解决聚合速率、平均聚合度、聚合
物微观结构、共聚物组成等的影响因素和如何控制的问题,了解聚合的实施方法,了解引发剂、催化剂、链转移剂、阻聚剂、乳化剂、分散剂等及其作用。
课程内容:“高分子化学”包括绪论、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合、聚合方法、离子聚合、
配位聚合、逐步聚合,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等八章。主要介绍了高分子的基本概念,聚合反应方法等,并着重对聚合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的讲述,同时对
重要聚合物品种也有所介绍。
本课程是为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课时间为三年级
第一学期,从化学课程的系统来看,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是高分子化学的重要基
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高分子化学》,潘祖仁,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Ⅰ、Ⅱ
高分子化学实验
Polymer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23142102 学分:1 总学时:36学时(0-2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实验室内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高分子化学理论课所讲授的基本概念和
基本理论的理解。实验安排包括:主要聚合方法、聚合反应的操作训练,单体、引发剂的纯化,无机高分子反应等。
课程内容:“高分子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高分子化学”课程相配套。通过实
验室内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高分子化学理论课所讲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实验安排包括:主要聚合方法、聚合反应的操作训练,单体、引发剂的纯化,无机高分子反应等。
本课程是为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课时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先期的必修课程有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
教材及参考书目:《高分子实验技术》,复旦大学化学系,复旦出版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
专业英语及文献检索 A
Specialized English and Literature Search in Chemistry
课程编号:23149901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对应用化学相关英文资料的课堂阅读讲解和课后阅读,使学生扩大专业英语
词汇量,把握无机、有机、高分子等各类化合物的IUPAC 命名方法,巩固基础语法知识,熟悉科技英语结构及文法,能顺利阅读应用化学英文专业资料,熟悉专业英语文章的写作方法。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英文专业书籍、英文专业期刊为主要材料。内容覆盖无机化学、有机化
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等方向。本课程涉及的内容为Chemistry and Society、The Fundamentals of Chemistry、Analytical Technology for Sample 、Unit Operation、Fine Chemicals and Process和化学化工文献检索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应用化学专业英语》,万有志,化工出版社;
《化学化工信息检索与利用》,余向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23142001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明了生物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作
用和变化(物质代谢) ,还要研究能量变化(能量代谢) ,乃至信息变化特性。同时
掌握生物物质—糖、酯、蛋白质、核酸等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途经及规
律,掌握进行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课程内容: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介绍生物物质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等的结构功
能。阐明生命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合成与分解及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介绍生物化
学的研究方法及基本技术。阐述基因工程、酶工程及生化分离技术的基本概念及
方法。同时对生命技术的最新发展进行选择性的介绍。
教材及参考书目:《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罗纪盛,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生物化学实验
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23142002 学分:1 总学时:36学时(0-2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在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生物化学基本的实验技
术,通过实验验证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现象,同时掌握必要的生物化学研究的基
本技术与方法,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根据相关的生物化学理论,使用生物化学技术对糖类、酯类、蛋白质、酶和核酸
结构和性质进行实验验证。介绍各种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
教材及参考书目:《生物化学实验》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高分子物理
Polymer physics
课程编号:23142103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清楚高分子的结构、性能及联系结构与性能之间的
桥梁则是分子运动。清楚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课程内容:“高分子物理”是高分子科学的重要分支,他主要研究的是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共有三大内容:聚合物的结构、聚合物的性能和聚合物的分子运动,其中结构决
定了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和使用性能,而联系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桥梁则是分子运
动。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聚合物的链结构、聚集
态结构、聚合物的各种性能、聚合物的分子运动以及聚合物的结构表征等有一个
全面深刻的认识,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聚合物性能研究
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是为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课时间为三年级
第二学期,从化学课程的系统来看,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
物理的重要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高分子物理》,何学君,复旦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物理实验
Polymer physics experiment
课程编号:23142104 学分:1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训练学生进行高分子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验证高分子物理中所学的
理论。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理解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给学生一个比较
完整的概念。
课程内容:“高分子物理实验”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高分子物理”课程相配套。通过实
验室内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高分子物理”理论课所讲授的基本概念和基
本理论的理解。掌握高聚物结构与性能测定的有关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能
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中的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合理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室及实验基础理论、实验设备的讲授;密度法测定聚乙烯的
结晶度;根据溶解性质鉴别聚合物;聚合物溶度参数的测定;粘度法测定聚合物
的分子量;GPC 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布;溶液中聚合物分子尺寸的测定等 本课程是为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课时为三年级
第二学期。先期的必修课程有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
理化学实验和高分子化学实验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高分子实验技术》,复旦大学化学系,复旦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及实验
精细化工
Fine chemistry
课程编号:23142106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精细化学品的基本理论,开拓研究开发精细化学品的思路,增强理论
联系实际和解决精细化学品有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精细化工是精细化学品工业的简称。精细化学品一般指深度加工的,技术密集度
高和附加价值大的化学品,其多数产品为品种多,更新快,规模小,利润高。它
的范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大。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医药、染料、荧光增白剂、表面活性剂、涂料、香料、化妆品、食品添加剂、高分子材料助剂、农用化学品等。主要介绍它们的结构、组成、合
成、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教材及参考书目:《精细化学品化学》,程铸生,华东理工出版社
《精细化学品化学》,张先亮,武汉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精细化工实验
Fine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23142107 学分:1 总学时:36学时(0-2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化妆品的基础知识以及发挥化妆作用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
化妆品的性能特点、制备方法和配方实例剖析;了解生产化妆品的常用设备、质量标准和常用检测方法。
课程内容:精细化工实验配合精细化工课堂教学而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基础实验课的
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使学生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开发手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涉及医药、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妆品、涂料等的合成与分析以及精细化工新品种的研制。
教材及参考书目:《精细化工实验》,赵何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化妆品制备技术
Preparation of cosmetic
课程编号:23149909 学分:1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文科学生掌握化妆品科学的基础理论;化妆品的原料;了解化妆品的配方设计
与制备工艺;了解各类化妆品的市场概况、使用方法、性能以及作用机理,熟悉各类化妆品的选择及比较。
课程内容:第一章:概论―――定义与分类、发展概况、皮肤的结构与生理、毛发的结构与
生理
第二章:化妆品原料――――基质原料、辅助原料
第三章:化妆品的理化基础――――稳定性、安全性
第四章:化妆品生产工艺
第五章:化妆品生产用设备
第六章:化妆品配方与生产实例――重点介绍各类化妆品中典型的和新型的化妆品实例
教材及参考书目:《化妆品学》(包于珊主编);《实用化妆品生产技术手册》(李东光主编)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学与化工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课程编号:23142202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掌握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微生物的基本特点,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尤其是与
食品的密切关系,了解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目的。
课程内容:介绍微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特征及微生物分类的方法。阐述微生物的生命活环境条
件的关系,讲解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及技术。介绍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利用,同时介绍食品变质与微生物的相互关系以及食品卫生的微生物要求与标准。教学内容包括:微生物学发展史 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微生物的纯培养、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病毒、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微生物生态、微生物的进化、发育和分类鉴定、感染与免疫、食品制造与微生物利用、食品变质与微生物、食品卫生与微生物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食品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微生物学》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微生物实验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23142203 学分:1 总学时:36学时(0-2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所用的器皿,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对
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此次实验主要对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做详细介绍,同时也对接种或转移微生物的工具作相应的介绍,布置学生课下制作棉塞。
课程内容:微生物学实验是自然科学中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有一套独特的实验技
术和方法。微生物独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有显微技术、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及培养基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和基本操作等。通过专业基础课《微生物学实验》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套与工农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商品检验等密切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毕业后更好地
从事教学、科研及生产服务工作。
教材及参考书目:《食品微生物实验教程》,钱存柔,北京大学出版社
《食品微生物实验教程》,祖若夫,复旦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及实验
生物技术与应用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课程编号:23149904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主要介绍基本的生命科学知识及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方法。阐述生物技术在日
常生活、人类健康在工业、农业、环保等各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介绍生物技术的最新成果,并对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及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
课程内容:通过序论:当代生命科学的魅力 、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
与发酵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等,介绍基本的生命科学知识及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方法,阐述生物技术在日常生活、和人类健康在工业、农业环保等各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介绍生物技术的最新成果,并对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及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
教材及参考书目:《生物技术》,朱圣庚等著,中国科协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涂料工艺学
Coat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23142105 总学时:(2-0)学时× 18 周 学分:2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涂料化学、涂料工业的原理和涂料工艺的基本方法,并初步
具有分析和解决一些涂料生产和工艺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
课程内容:目前国内涂料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五位,产品类别基本齐全,总的花色品种超过
1000余种。国内涂料总量中广东所占比例接近30%,广东涂料厂商又基本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周围,在深圳为化工业中涂料的厂商属最多的。
涂料工艺学是以目前国内外主要类别的合成树脂涂料及成膜化学为重点,突出理
论和实践的联系,将知识密集型产业进行阐述,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涂料应用科学余工艺学》,刘国杰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药剂学
Pharmaceutics
课程编号:23142206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剂设计和制备理论、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
容的科学,是具体研究和论述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及剂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各种
剂型的设备过程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
科学。
课程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剂型概念,各药物剂型的特征;制剂的基本实验
方法与技能。熟悉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各种剂型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
质量控制方法。了解各个剂型制备的单元操作。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理论研究、生
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药剂学》(第四版),毕殿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工业药剂学》,张汝华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
《现代药剂学》,平其能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年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郑俊民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年 先修课程: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及实验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Nanomaterial preparation
课程编号:23149908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纳米科技的发展为新材料开发开拓了一条全新的途径,纳米材料和技术是纳米科
技领域最富有活力、研究内涵十分丰富的阿学科分支。其必将推动信息、能源、
环境、生物、农业、国防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成为继工业革命以来三次主导技术
引发的产业革命之后的第四次浪潮的基础。在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中,人们实现
了机械化、电气化和微电子技术信息化等第三次工业革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
直没有开发的处于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存在着很多奥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和开
发。人们正在利用纳米科技在纳米尺度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纵和
安排原子、分子而创造新材料。
课程内容:《纳米材料制备技术》课程对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以制备方法、表征
以及应用为重点,以最新的资料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纳米材料的结构、制备、
检测和表征方法及应用。使同学们对纳米科技有所了解,为从事或推动纳米科技
打下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纳米材料及应用技术》,许并社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纳米材料导论》,曹茂盛等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张立德等编,科学出版社;
《纳米材料学》,张立德等编,辽宁科技出版社
《超微粒子材料技术》,苏品书编,复汉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工业化学
Industri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23149907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化学工业包括:以石化基础原材料为加工对
象的延伸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及精细化工等领域。化学工业为工农
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原料保障,其质量、数量以及价格上的相对稳定,对农业生产
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化学工业肩负着为国防生产配套高技术材料的任务,并
提供常规战略物资。我国化学工业生产技术普遍交落后,生产规模小而分散,资
本实力不足,科研创新能力弱,营销网络还未完全建立;加入WTO 后,在产品质
量、新产品开发和人才竞争等各方面将显露出国内企业的竞争弱势。所以要加大
人才培养的力度。
课程内容:从化工生产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
本理论,介绍典型工艺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
与节能降耗分析。通过本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本原理,典型工
艺过程的方法、原理、流程及工艺条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以便在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
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教材及参考书目:《工业化学》,吴志泉等,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无机化工工艺学》(第2版),陈五平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艺学》,黄仲九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修订版),吴指南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及相应实验
化工技术经济学
Chemical Technic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23149906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化工技术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
和方法,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
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本课程是为高年级化学化工专业的同学开设的公选课。使学生将技术经济学的普
遍原理与化工实际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和掌握化工技术经济知识。
课程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在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与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相结
合,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并通过典型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较强的例题的理解,把握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内容涉及经济学基础经济
效益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效计算、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中国和世界的化
学工业、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化工研究与开发。
教材及参考书目:《化工技术经济》,苏建民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赵志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程:化工原理、经济学基础
功能高分子材料
Functional Polymer
课程编号:23149910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目前我国精细化工新材料,特别是功能和智能高分子材料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
相比,大体上落后近二十年。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介绍一些发达国际是如何通过行
业与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发展了高分子新材料与新技术,促进了精细化工新领域
的开拓和原有门类的升级换代。本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高年级同学开拓视野,
为进一步深造和适应高科技行业的要求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功能高分子材料概论、功能化用的反应性化合物、高分子基体、以化学功能为主
的功能高分子、以物理功能为主的功能高分子、具有物理-化学复合功能的高分
子、以生体功能为主的功能高分子、其他类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智能高分子材
料。
教材及参考书目:《精细化工新材料与技术》,孙履厚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何天白、胡汉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应用光谱解析(双语)
Spectrum analysis
课程编号:23149903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类谱学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的
解析方法,理解仪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学会应用波谱分析法解析一些有机化合
物的结构,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在修完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是为了更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恩西手段合技能的认识,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课程。该课程帮助
学生了解红外光谱法等分析手段的原理、仪器、分析应用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
学完之后,能初步具有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手段提供的信息,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The course attempts to provid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use of molecular
spectrum for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organic compounds. The contents are based on courses given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the chemistry department, a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provide students at the chemistry department, a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s, measuring techniques and instrumentation, and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of several commonly used molecular spectrum methods, and to bring up to date on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spectrum analysis. It was expected that the 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the basics, and the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se methods, so that they could exploit them in their own fields to the full extent.
教材及参考书目:《有机波谱分析》,陈洁,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Modern Analytical Chemistry. HARVEY. McGraw-Hill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简介
无机化学(1)
Inorganic chemistry(1)
课程编号:22149901 学分:2 总学时:28学时(2-0周学时× 14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作用是要使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元素化
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通过对课程的讲授,集体讨论和个别辅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
思考,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化学专业的第一门基础理论课。它包括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在总论中,
主要介绍结构理论,化学平衡理论和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知识;并以理论和实际相
结合,进一步从原理、规律、计算方法等方面对“四大平衡”作了深入详尽的介
绍。在分论中,用总论介绍的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无机领域中的发展,
系统地对各分族元素及其重要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特点和在国民经由
领域中的用途作详细介绍。
无机化学(1)介绍的内容:①基本概念和定律②化学平衡③电离平衡④热力学⑤
化学反应速度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⑦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教材及参考书目:《无机化学》【(上下册) 华师大】、 《无机化学》【(上下册) 武大、吉大】 先修课程:无
无机化学(2)
Inorganic chemistry A(2)
课程编号:22149903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作用是要使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元素化
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
通过对课程的讲授,集体讨论和个别辅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
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化学专业的第一门基础理论课。它包括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在总论中,
主要介绍结构理论,化学平衡理论和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知识;并以理论和实际相
结合,进一步从原理、规律、计算方法等方面对“四大平衡”作了深入详尽的介
绍。
在分论中,用总论介绍的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无机领域中的发展,系统
地对各分族元素及其重要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特点和在国民经由领域
中的用途作详细介绍。
无机化学(1)介绍的内容:①氧化还原反应②配位化合物③卤族④氧族⑤ 族⑥
碳、硅、硼⑦碱金属碱土金属⑧铜族和锌族元素⑨。过渡元素。
教材及参考书目:《无机化学》【(上下册) 华师大】、 《无机化学》【(上下册) 武大、吉大】 先修课程:无
无机化学实验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22149902 学分:1.5 总学时:42学时(0-3周学时× 14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熟悉和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进一步熟悉元
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掌握无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和制备方法;通过
实验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细致地观察和记录现
象、数据,归纳、综合和正确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现象,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等良好的科学习惯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倡勇于探索
创新的精神。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化学专业和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与无机化学的理
论课密切相关,为实践性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一、基本操作实验。包括玻璃工操作、天平的
使用溶液的配制、滴定操作、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等内容。二、基本化学原理方面
的实验。包括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溶度积的测定、化学反庆速度和活化能等内
容。三、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包含了无机制备和分离的内容。四、综合
性、设计性实验,即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
完成实验写出报告。
教材及参考书目:《无机化学实验》(北师大编) 高教社出版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I )
Analytical chemistry(I )
课程编号:22149904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分析化学是测量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状态、结构的学科, 也是进行化学研究的
重要手段。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是无机化学分析,即经典的定量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初步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方法的能力,并与实验课程相配合,初步具有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分析化学是化学系的基础课之一。通过对酸碱滴定、络合滴定等分析法的原理过
程及应用的介绍,使学生对各分析法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掌握其基本理论,准确树立量的概念;并能初步具有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化学(Ⅰ)涉及的内容为定量分析概论、定量分析法概述、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常用的富分离和集法简介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实验(I )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I )
课程编号:22149905 学分:1.5 总学时:54学时 (0-3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掌握常见元素的定性分析和常量组分的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
法,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操作和常用仪器的使用;培养细致观察和及时记录现象、数据,正确处理数据和分析测量误差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等良好的科学习惯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鼓励开拓思路,提倡创新精神。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化学专业和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与分析化学的理
论课密切相关,但又各有侧重。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常见元素的半微量定性分析的原理、方法、步骤、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常量组分的定量分析的原理、方法、步骤、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并设计编排了相关实验(包括定性分析实验、酸碱滴
定实验、络合滴定实验、氧化还原滴定实验、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实验等) 。分
析化学实验(Ⅰ)涉及的内容为分析化学试验的基础知识、常见离子的定性分析
实验、定量分析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酸碱滴定实验、络合滴定实验、氧化还原
滴定实验、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实验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分析化学实验》(武汉大学主编) 高教社出版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实验
分析化学(Ⅱ)
Analytical chemistry(Ⅱ)
课程编号:22149914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分析技术的基本知识, 基本原理, 基本的解
析方法, 理解仪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 学会应用各类分析方法解决化学问题,并
初步具有应用这些方法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仪器分析是综合大学化学系的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主要介绍各种电化学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的原理、仪器分析应用。这些仪器分析手段是研究物
质的化学组成、状态和结构的重要方法,也是许多其它学科取得化学信息的科学
研究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基本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方法及原理,并初步具有应有管些方法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仪器分析》赵藻藩等编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分析化学实验(Ⅱ)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Ⅱ)
课程编号:22149917 总学时:(0-3)学时× 18 周 学分: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应能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技
术,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使用各类典型仪器进行分
析测试的方法,加深对各种仪器分析定性、定量方法的原理的理解;了解仪器的
主要结构及其主要部件的特性;并学习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具有初步的数据处
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仪器分析实验是实验化学的重要内容。通过仪器分析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有关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必要的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学会使用典型仪器;同时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使能正解表达实验结果,以达到对学生科研素质和技能培养的目的。
教材及参考书目:《仪器分析实验》张济新等编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I )
Organic chemistry(I )
课程编号:22149906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影响因素
和应用范围;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异构;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变化规律;有机物的鉴定,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方法;以及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合成方法等。要求学生达到:能对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和结构式;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能够选择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方法;能够运用官能团的性质提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能够根据实验事实,运用所学知识,推导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能够具备扩大和深化有机化学知识的自学能力。
课程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即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的化学。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主要的有机反应的原理、反应条件、影响因素和应用范围;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和异构式;有机物的鉴定,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制备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等等。
根据教学计划,整个课程划分为有机化学(1)和有机化学(2)两部分,分在两个学期讲授。有机化学(1)涉及的内容为绪论、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脂环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非苯芳烃、卤代烃、醇和醚以及立体化学、红外光谱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有机化学习题----反应纵横、习题和解答》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II )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II )
课程编号:22149910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掌握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影响因素和应用范围;有机
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异构;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变化规律;有机物的鉴定,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方法;以及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合成方法等。要求学生达到:能对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和结构式;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能够选择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方法;能够运用官能团的性质提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能够根据实验事实,运用所学知识,推导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能够具备扩大和深化有机化学知识的自学能力。
课程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即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的化学。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主要的有机反应的原理、反应条件、影响因素和应用范围;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和异构式;有机物的鉴定,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制备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等等。
根据教学计划,整个课程划分为有机化学(1)和有机化学(2)两部分,分在两个学期讲授。有机化学(2)涉及的内容为酚、醌、醛、酮、羧酸及衍生物、β-二羰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胺、重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有机化学习题----反应纵横、习题和解答》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Ⅰ)
有机化学实验(I )
Organic chemistryexperiment(I )
课程编号:22149907 学分:1.5 总学时:54周(0-3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验证化学中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
合物的合成。分离与鉴定的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验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程内容:实验室基本知识、重结晶及过滤、溶点测定、蒸馏、萃取、醇的lucas 试验、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教材及参考书目:《有机化学实验》(复旦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实验(II )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II )
课程编号:22149911 总学时:(0-3)学时× 18 周 学分: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有机化学实验课开设了综合性、系列性与设计
型实验,其内容涵盖所学过的基础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和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和自我实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化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实验习惯,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验技能、实验设计、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本实验课程为单独设课,分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课外学时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课程内容:环己烯的制备;溴乙烷的合成;环己酮的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甲基橙
的合成;3.6氧桥-1,2,3,6-四氢苯-1,2-二甲酸酐的制备;红外光谱实验。 教材及参考书目:《有机化学实验》( 复旦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1)
Physical Chemistry(1)
课程编号:22149908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通
过课堂讲授、师生讨论、题演算来达到教学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
的具体运用,通过某些专题讲座和科技活动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方
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打
下基础。
课程内容:《物理化学》是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从而探求化学
变化中具有普遍性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物理化学(1)》包含绪论、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等内容,其主要内容有: 了解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体系、环境、状态、功、热量、变化过程等。明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内能的概念。
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了解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熟记S 、F 和G 的定义,了解其物理意义,能熟练计算一些过程S 和G 的变化。
最概然分布,了解配分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及其区别。如何表示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各组分的标准态有何不同。了解稀溶液依数性公式的推导以及分配定律公式的推导。
相、组分数和自由度的意义。根据相图绘出步冷曲线,或由步冷曲线绘制简单相图。以完全互溶双液系为重点了解其p-x 图和T-x 图,了解蒸馏和精馏的基本原理。以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为重点,了解相图的绘制及其应用。
化学反应等温式的导出方法及其使用。熟悉平衡常数的不同表示法之间的关系。了解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组成的影响,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教材及参考书目:《物理化学》(印永嘉等编,高教出版社);《物理化学》(傅献彩等编,高
教出版社);《物理化学》(胡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2)
Physical Chemistry(2)
课程编号:22149912 学分:4 总学时:72学时(4-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通
过课堂讲授、师生讨论、题演算来达到教学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
的具体运用,通过某些专题讲座和科技活动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方
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打
下基础。
课程内容:《物理化学(2)》包含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以及结构化学
的基本知识,其主要内容有:
明确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浓度的关系。弄清楚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明确电化学与化学热力学的关系。熟练地写出给定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并能计算其电动势。能根据简单化学反应来设计电池。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了解超电势在电解中的作用。能计算一些简单的电解分离问题。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和各种防腐的方法。了解化学电源的类型及应用。
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法及基元反应、反应级数等基本概念。掌握零级、一级、二级反应的速率公式及其各种特征,并能由实验数据确定简单反应的级数。明确温度、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阿仑尼乌斯经验式中各项的含义,计算Ea 、
A 、k 等物理量。掌握链反应的特点,会应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等近似处理的方法。了解碰撞、过渡态和单分子反应理论的基本内容, 了解光化学反应的特点及量子产率的计算。
明确表面吉布斯能、表面张力的概念,表面张力和温度的关系。 明确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与曲率半径的关系,解释常见的表面现象。了解液—液液—固界面的铺展与润湿情况,理解气—固表面的吸附本质及吸附等温式的主要类型。了解胶体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动力学性质和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的特点。了解乳状液的种类、乳化剂的作用及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构成量子力学基础的几个重要实验的含义,理解经典理论的局限性。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理解波粒二相性及其统计性和不确定原理。理解量子力
学基本假定;掌握与时间无关的薛定谔方程。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物理化学》(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
化学》(傅献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胡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实验(1)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1)
课程编号:22149909 学分:1.5 总学时:54学时(0-3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一个重要分支,它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个分支所需
要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物理化学实验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这些物理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
物理化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掌握有关物理化学的原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物理化学原理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现象的纪录,实验条件的选择,重要物理化学性能的测量,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可靠程度的判断,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从而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通过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还可以加深对物理化学和物质结构中某些重要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
课程内容:包括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要求,误差理论,数据处理和表达方法,实验预习方法
和实验报告的书写方法,实验室的安全防护,物理化学资料的查阅方法等。
实验内容包括:燃烧热的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双液系沸点—成分图、二组分合金体系相图的绘制;恒温槽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差热分析;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教材及参考书目:《物理化学实验》(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实验》(北
京大学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实验(2)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2)
课程编号:22149913 学分:1.5 总学时:54学时(0-3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掌握有关物理化学的原理,提高学生
灵活运用物理化学原理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包括实验现象的纪录,实验条件的选择,重要物理化学性能的测量,实验数据的
处理及可靠程度的判断,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从而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
的能力。通过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还可以加深对物理化学和物质结构中某些重要
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
课程内容:热化学测量技术、电化学测量技术、真空技术。物理化学实验常用电子仪器的工
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计算机在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及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的无
纸化》专题讲座。
实验内容包括:一级反应――蔗糖转化;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 交流电
桥法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电动势的测定; 镍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
溶液表面吸附的测定;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方程;电泳。
教材及参考书目:《物理化学实验》(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实验》(北
京大学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
化工制图(Ⅰ)-(Ⅱ)
Chemical engineering drawing(Ⅰ)-(Ⅱ)
课程编号:22142001、22142002 学分:2X2 总学时:36X2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绘制、阅读图样的主要方法、及时完成所安排的习题和
图样、培养耐心细致的学风。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机械制图的正投影基本原理为基础,把投影理论和化工专业图样结合起
来,系统的讲解化工设备的结构特点、相应的表达方法和标准、规范以及化工设
备图的绘制和阅读。针对化工工艺类各专业的需要,对化工工艺流程图、设备布
置图和管道布置图有系统介绍。基于计算机绘图在化工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重要
地位,本课程还就Auto CAD 在化工制图中的开发应用作简要介绍。化工制图(Ⅰ)
涉及的内容为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正投影法基础、截切立体与相贯立体、组合
体、图样画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轴测图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习题集》,天津大学
《化工工程制图》、《化工工程制图习题集》,化学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基础。
化学工程基础
Fundament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22149915 学分:4 总学时:72学时(4-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化工流体力学、传热学及传质过程等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和基本规律;掌握分析计算方法,并能进行过程的选择、设备工艺尺寸的计算及
设备的选型计算;掌握强化过程的途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
同时使学生得到一定的实验技能的训练,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
课程内容:根据化工部教育司少学时教材内容而开设的“化学工程基础”(大学本科学
80--120学时)课程,以精选内容、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便于教学为原则。介绍主要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及典型设备,内容包括绪论、流体
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沉降与过滤、传热、吸收、精馏、干燥等章节,在流体流
动、传热和吸收三章中,分别介绍流体力学、传热学及传质学的基础知识。所用
教材重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阐述,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和用工程的观点分析问
题,适当介绍本学科领域的新进展。
教材及参考书目:《化工原理》等,化工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
化学工程原理实验
Fundamental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课程编号:22149916 学分:1 总学时:36学时(0-2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化工过程
技术与设备、实验方法学、现代测控原理等理论知识,分析和设计化工过程单元
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掌握先进的测量手段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在化工原
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化工原理实验是配合化工原理课堂理论教学设置的实验课,是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化工原理实验不同于基础课实验,具有典型的工程实际特点。实验都是按各单元
操作原理设置的,其实验设备、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和参数变量,都比较接近于
工业应用。研究问题的方法是用工程的观点去分析、观察和处理数据。实验结果
可以直接用于或指地工程计算和设计。该课程紧密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是化工类
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教材及参考书目:《化工原理实验》(华东化工院出版社);《化工原理实验》(大连理工出版社)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
高分子化学
Polymer chemistry
课程编号:23142101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清楚高分子的结构、性能、应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联,通过对聚合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研究,解决聚合速率、平均聚合度、聚合
物微观结构、共聚物组成等的影响因素和如何控制的问题,了解聚合的实施方法,了解引发剂、催化剂、链转移剂、阻聚剂、乳化剂、分散剂等及其作用。
课程内容:“高分子化学”包括绪论、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合、聚合方法、离子聚合、
配位聚合、逐步聚合,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等八章。主要介绍了高分子的基本概念,聚合反应方法等,并着重对聚合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的讲述,同时对
重要聚合物品种也有所介绍。
本课程是为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课时间为三年级
第一学期,从化学课程的系统来看,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是高分子化学的重要基
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高分子化学》,潘祖仁,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Ⅰ、Ⅱ
高分子化学实验
Polymer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23142102 学分:1 总学时:36学时(0-2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实验室内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高分子化学理论课所讲授的基本概念和
基本理论的理解。实验安排包括:主要聚合方法、聚合反应的操作训练,单体、引发剂的纯化,无机高分子反应等。
课程内容:“高分子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高分子化学”课程相配套。通过实
验室内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高分子化学理论课所讲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实验安排包括:主要聚合方法、聚合反应的操作训练,单体、引发剂的纯化,无机高分子反应等。
本课程是为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课时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先期的必修课程有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
教材及参考书目:《高分子实验技术》,复旦大学化学系,复旦出版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
专业英语及文献检索 A
Specialized English and Literature Search in Chemistry
课程编号:23149901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对应用化学相关英文资料的课堂阅读讲解和课后阅读,使学生扩大专业英语
词汇量,把握无机、有机、高分子等各类化合物的IUPAC 命名方法,巩固基础语法知识,熟悉科技英语结构及文法,能顺利阅读应用化学英文专业资料,熟悉专业英语文章的写作方法。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英文专业书籍、英文专业期刊为主要材料。内容覆盖无机化学、有机化
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等方向。本课程涉及的内容为Chemistry and Society、The Fundamentals of Chemistry、Analytical Technology for Sample 、Unit Operation、Fine Chemicals and Process和化学化工文献检索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应用化学专业英语》,万有志,化工出版社;
《化学化工信息检索与利用》,余向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23142001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明了生物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作
用和变化(物质代谢) ,还要研究能量变化(能量代谢) ,乃至信息变化特性。同时
掌握生物物质—糖、酯、蛋白质、核酸等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途经及规
律,掌握进行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课程内容: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介绍生物物质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等的结构功
能。阐明生命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合成与分解及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介绍生物化
学的研究方法及基本技术。阐述基因工程、酶工程及生化分离技术的基本概念及
方法。同时对生命技术的最新发展进行选择性的介绍。
教材及参考书目:《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罗纪盛,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生物化学实验
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23142002 学分:1 总学时:36学时(0-2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在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生物化学基本的实验技
术,通过实验验证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现象,同时掌握必要的生物化学研究的基
本技术与方法,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根据相关的生物化学理论,使用生物化学技术对糖类、酯类、蛋白质、酶和核酸
结构和性质进行实验验证。介绍各种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
教材及参考书目:《生物化学实验》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高分子物理
Polymer physics
课程编号:23142103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清楚高分子的结构、性能及联系结构与性能之间的
桥梁则是分子运动。清楚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课程内容:“高分子物理”是高分子科学的重要分支,他主要研究的是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共有三大内容:聚合物的结构、聚合物的性能和聚合物的分子运动,其中结构决
定了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和使用性能,而联系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桥梁则是分子运
动。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聚合物的链结构、聚集
态结构、聚合物的各种性能、聚合物的分子运动以及聚合物的结构表征等有一个
全面深刻的认识,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聚合物性能研究
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是为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课时间为三年级
第二学期,从化学课程的系统来看,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
物理的重要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高分子物理》,何学君,复旦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物理实验
Polymer physics experiment
课程编号:23142104 学分:1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训练学生进行高分子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验证高分子物理中所学的
理论。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理解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给学生一个比较
完整的概念。
课程内容:“高分子物理实验”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高分子物理”课程相配套。通过实
验室内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高分子物理”理论课所讲授的基本概念和基
本理论的理解。掌握高聚物结构与性能测定的有关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能
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中的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合理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室及实验基础理论、实验设备的讲授;密度法测定聚乙烯的
结晶度;根据溶解性质鉴别聚合物;聚合物溶度参数的测定;粘度法测定聚合物
的分子量;GPC 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布;溶液中聚合物分子尺寸的测定等 本课程是为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课时为三年级
第二学期。先期的必修课程有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
理化学实验和高分子化学实验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高分子实验技术》,复旦大学化学系,复旦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及实验
精细化工
Fine chemistry
课程编号:23142106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精细化学品的基本理论,开拓研究开发精细化学品的思路,增强理论
联系实际和解决精细化学品有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精细化工是精细化学品工业的简称。精细化学品一般指深度加工的,技术密集度
高和附加价值大的化学品,其多数产品为品种多,更新快,规模小,利润高。它
的范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大。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医药、染料、荧光增白剂、表面活性剂、涂料、香料、化妆品、食品添加剂、高分子材料助剂、农用化学品等。主要介绍它们的结构、组成、合
成、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教材及参考书目:《精细化学品化学》,程铸生,华东理工出版社
《精细化学品化学》,张先亮,武汉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精细化工实验
Fine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23142107 学分:1 总学时:36学时(0-2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化妆品的基础知识以及发挥化妆作用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
化妆品的性能特点、制备方法和配方实例剖析;了解生产化妆品的常用设备、质量标准和常用检测方法。
课程内容:精细化工实验配合精细化工课堂教学而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基础实验课的
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使学生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开发手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涉及医药、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妆品、涂料等的合成与分析以及精细化工新品种的研制。
教材及参考书目:《精细化工实验》,赵何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化妆品制备技术
Preparation of cosmetic
课程编号:23149909 学分:1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文科学生掌握化妆品科学的基础理论;化妆品的原料;了解化妆品的配方设计
与制备工艺;了解各类化妆品的市场概况、使用方法、性能以及作用机理,熟悉各类化妆品的选择及比较。
课程内容:第一章:概论―――定义与分类、发展概况、皮肤的结构与生理、毛发的结构与
生理
第二章:化妆品原料――――基质原料、辅助原料
第三章:化妆品的理化基础――――稳定性、安全性
第四章:化妆品生产工艺
第五章:化妆品生产用设备
第六章:化妆品配方与生产实例――重点介绍各类化妆品中典型的和新型的化妆品实例
教材及参考书目:《化妆品学》(包于珊主编);《实用化妆品生产技术手册》(李东光主编)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学与化工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课程编号:23142202 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3-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掌握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微生物的基本特点,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尤其是与
食品的密切关系,了解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目的。
课程内容:介绍微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特征及微生物分类的方法。阐述微生物的生命活环境条
件的关系,讲解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及技术。介绍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利用,同时介绍食品变质与微生物的相互关系以及食品卫生的微生物要求与标准。教学内容包括:微生物学发展史 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微生物的纯培养、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病毒、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微生物生态、微生物的进化、发育和分类鉴定、感染与免疫、食品制造与微生物利用、食品变质与微生物、食品卫生与微生物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食品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微生物学》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微生物实验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23142203 学分:1 总学时:36学时(0-2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所用的器皿,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对
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此次实验主要对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做详细介绍,同时也对接种或转移微生物的工具作相应的介绍,布置学生课下制作棉塞。
课程内容:微生物学实验是自然科学中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有一套独特的实验技
术和方法。微生物独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有显微技术、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及培养基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和基本操作等。通过专业基础课《微生物学实验》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套与工农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商品检验等密切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毕业后更好地
从事教学、科研及生产服务工作。
教材及参考书目:《食品微生物实验教程》,钱存柔,北京大学出版社
《食品微生物实验教程》,祖若夫,复旦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及实验
生物技术与应用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课程编号:23149904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主要介绍基本的生命科学知识及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方法。阐述生物技术在日
常生活、人类健康在工业、农业、环保等各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介绍生物技术的最新成果,并对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及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
课程内容:通过序论:当代生命科学的魅力 、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
与发酵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等,介绍基本的生命科学知识及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方法,阐述生物技术在日常生活、和人类健康在工业、农业环保等各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介绍生物技术的最新成果,并对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及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
教材及参考书目:《生物技术》,朱圣庚等著,中国科协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涂料工艺学
Coat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23142105 总学时:(2-0)学时× 18 周 学分:2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涂料化学、涂料工业的原理和涂料工艺的基本方法,并初步
具有分析和解决一些涂料生产和工艺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
课程内容:目前国内涂料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五位,产品类别基本齐全,总的花色品种超过
1000余种。国内涂料总量中广东所占比例接近30%,广东涂料厂商又基本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周围,在深圳为化工业中涂料的厂商属最多的。
涂料工艺学是以目前国内外主要类别的合成树脂涂料及成膜化学为重点,突出理
论和实践的联系,将知识密集型产业进行阐述,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涂料应用科学余工艺学》,刘国杰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药剂学
Pharmaceutics
课程编号:23142206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剂设计和制备理论、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
容的科学,是具体研究和论述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及剂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各种
剂型的设备过程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
科学。
课程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剂型概念,各药物剂型的特征;制剂的基本实验
方法与技能。熟悉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各种剂型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
质量控制方法。了解各个剂型制备的单元操作。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理论研究、生
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药剂学》(第四版),毕殿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工业药剂学》,张汝华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
《现代药剂学》,平其能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年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郑俊民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年 先修课程: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及实验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Nanomaterial preparation
课程编号:23149908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纳米科技的发展为新材料开发开拓了一条全新的途径,纳米材料和技术是纳米科
技领域最富有活力、研究内涵十分丰富的阿学科分支。其必将推动信息、能源、
环境、生物、农业、国防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成为继工业革命以来三次主导技术
引发的产业革命之后的第四次浪潮的基础。在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中,人们实现
了机械化、电气化和微电子技术信息化等第三次工业革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
直没有开发的处于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存在着很多奥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和开
发。人们正在利用纳米科技在纳米尺度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纵和
安排原子、分子而创造新材料。
课程内容:《纳米材料制备技术》课程对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以制备方法、表征
以及应用为重点,以最新的资料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纳米材料的结构、制备、
检测和表征方法及应用。使同学们对纳米科技有所了解,为从事或推动纳米科技
打下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纳米材料及应用技术》,许并社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纳米材料导论》,曹茂盛等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张立德等编,科学出版社;
《纳米材料学》,张立德等编,辽宁科技出版社
《超微粒子材料技术》,苏品书编,复汉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工业化学
Industri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23149907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化学工业包括:以石化基础原材料为加工对
象的延伸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及精细化工等领域。化学工业为工农
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原料保障,其质量、数量以及价格上的相对稳定,对农业生产
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化学工业肩负着为国防生产配套高技术材料的任务,并
提供常规战略物资。我国化学工业生产技术普遍交落后,生产规模小而分散,资
本实力不足,科研创新能力弱,营销网络还未完全建立;加入WTO 后,在产品质
量、新产品开发和人才竞争等各方面将显露出国内企业的竞争弱势。所以要加大
人才培养的力度。
课程内容:从化工生产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
本理论,介绍典型工艺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
与节能降耗分析。通过本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本原理,典型工
艺过程的方法、原理、流程及工艺条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以便在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
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教材及参考书目:《工业化学》,吴志泉等,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无机化工工艺学》(第2版),陈五平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艺学》,黄仲九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修订版),吴指南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及相应实验
化工技术经济学
Chemical Technic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23149906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化工技术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
和方法,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
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本课程是为高年级化学化工专业的同学开设的公选课。使学生将技术经济学的普
遍原理与化工实际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和掌握化工技术经济知识。
课程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在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与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相结
合,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并通过典型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较强的例题的理解,把握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内容涉及经济学基础经济
效益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效计算、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中国和世界的化
学工业、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化工研究与开发。
教材及参考书目:《化工技术经济》,苏建民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赵志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程:化工原理、经济学基础
功能高分子材料
Functional Polymer
课程编号:23149910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目前我国精细化工新材料,特别是功能和智能高分子材料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
相比,大体上落后近二十年。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介绍一些发达国际是如何通过行
业与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发展了高分子新材料与新技术,促进了精细化工新领域
的开拓和原有门类的升级换代。本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高年级同学开拓视野,
为进一步深造和适应高科技行业的要求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功能高分子材料概论、功能化用的反应性化合物、高分子基体、以化学功能为主
的功能高分子、以物理功能为主的功能高分子、具有物理-化学复合功能的高分
子、以生体功能为主的功能高分子、其他类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智能高分子材
料。
教材及参考书目:《精细化工新材料与技术》,孙履厚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何天白、胡汉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应用光谱解析(双语)
Spectrum analysis
课程编号:23149903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2-0周学时× 18 周 )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类谱学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的
解析方法,理解仪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学会应用波谱分析法解析一些有机化合
物的结构,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在修完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是为了更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恩西手段合技能的认识,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课程。该课程帮助
学生了解红外光谱法等分析手段的原理、仪器、分析应用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
学完之后,能初步具有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手段提供的信息,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The course attempts to provid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use of molecular
spectrum for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organic compounds. The contents are based on courses given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the chemistry department, a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provide students at the chemistry department, a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s, measuring techniques and instrumentation, and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of several commonly used molecular spectrum methods, and to bring up to date on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spectrum analysis. It was expected that the 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the basics, and the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se methods, so that they could exploit them in their own fields to the full extent.
教材及参考书目:《有机波谱分析》,陈洁,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Modern Analytical Chemistry. HARVEY. McGraw-Hill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