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行业建设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的思考

对银行业建设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的思考

熊坤立 张格 2011年11月17日

自市场诞生以来,如何管理市场风险成了参与者永远关注的话题。市场风险表现为各种价格波动,可分为股价、汇率、利率和商品价格四大类。

尽管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汇率、利率和商品价格这三种市场因子的波动性不断增强,但是在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第一次颁布巴塞尔协议(Basel 1)时,也只考虑了信用风险,未将市场风险列入资本充足率计量的范围(操作风险亦然)。

随着资产证券化不断加深、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进展加快、银行混业趋势加强、金融自由化和创新不断涌现、衍生品爆炸式增长等现象的出现,市场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越来越强,各类金融危机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受此影响,一些公众眼中的“巨无霸”公司如同泰坦尼克号一样意外沉没,向管理层和监管者显示了市场风险管理和监管不力带来的严重后果。为此,巴塞尔委员会专门在1996年颁布了《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简称《BIS 1996补充规定》),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范围,鼓励银行开发内部模型予以计量和管理,即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Internal Model Approach,IMA )。

从此,以JP 摩根银行提出的VaR (Value at Risk)技术为代表的市场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开始迅猛发展起来。VaR 技术的出现,不仅给银行带来了在市场风险管理领域开发内部模型的可能性,而且将影响推广到了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领域的风险管理技术的内部开发,将风险管理和模型评估过程标准化,统一了监管框架。由此,2004年颁布的新巴塞尔协议(Basel 2)在第一支柱中进一步明确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并列为监管资本计提的三大风险因素。相应地,市场风险内部评级法与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并称为Basel 2高级计量合规的三大方法。

按照Basel 2的规定,内部模型法要求银行建立完整而独立的前、中、后台估值团队,积累充分的数据,结合自身实践开发复杂的内部模型,实现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以及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的计量和分配等,代表着国际活跃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Basel 2框架下实施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依然是现代风险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目前我国积极参与内部模型法合规的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招商等银行,预计将于2013年底之前完成银监会的合规要求。浦发、中信、光大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一批中小商业银行也在积极筹备内部模型法的建设工作。

监管部门出台相关规定

《BIS 1996补充规定》的框架在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中暴露出严重漏洞,促使巴塞尔委员会着手修订市场风险监管体系。在2008年7月与2009年1月两次发布全面征求意见稿之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09年7月14日正式发布了《新资本协议市场风险框架的最终补充规定》(简称《BIS 2009补充规定》),对交易账户的市场风险监管资本提出了新的更严格要求。这意味着,实施Basel 2内部模型法合规的银行在计提资本时,除了计量一般VaR 和特定风险之外,还需要考虑压力VaR 和新增风险,实施难度大幅上升,对资本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而预计2019年付诸实施的Basel 3中还将要求银行考虑交易账户头寸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资本要求。

中国银监会也充分认识到了Basel 2对于中国银行业的重要性,并一直稳步推进新协议在中国的实施。2007年2月,银监会出台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国内大型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实施Basel 2,借鉴先进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促使商业银行改进风险计量手段,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尽快缩小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增强国际竞争力。银监会在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国际业务占比重的大型商业银行应实施Basel 2内部模型法,其中,中小商业银行可以自愿实施,大型商业银行应从2010年底开始实施,经批准可暂缓实施,但不得迟于2013年底。 对于模型的实施和验证,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2010年2月)和《商业银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证指引》(2009年11月),分别予以了规定。但到目前为止,

银监会尚未发布内部模型法的合规达标文件。

项目建设应构建四项内容

目前我国各大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种类繁多,资产总额在全行总资产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对此,几家大型银行都在构建自动化系统,对资金业务进行全面实时的监督和充分有效的管理。与Basel 协议一致,系统分为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两个层次。标准法对资产的风险计量、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的计量和分配都比较粗糙。标准法的方法论是,将资产按照利率、汇率、商品和股权等四大风险因子按固定比例计提资本,然后将四大风险资本要求简单相加。这种线性简单相加的方式至少有两个重要缺陷,一是没有考虑对同一风险因子暴露的资产的风险敏感性差异,二是没有考虑不同资产之间的风险分散效果。

内部模型法将各类资产作为一个组合进行计量,考虑了风险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资产的组合优化效应。在《BIS 1996补充规定》框架下,内部模型理论上可能会带来一半以上的资本节省。因此巴塞尔委员会在监管资本公式中附加了乘数因子k 和惩罚因子m ,并要求在前一日的VaR 值和过去60天的平均VaR 的(k+m)倍之中取较大值,降低内部模型法的资本节省效应。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巴塞尔委员会又通过两个补充规定,在内部模型法的监管公式中附加了新增风险和压力VaR ,在应对VaR 模型的顺周期效应的同时,进一步弱化内部模型法的资本节省效应。因此,在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内部模型法在资本要求上的节省效应已被大为稀释,甚至有超越标准法的趋势。尽管如此,内部模型法对风险计量的敏感性、准确性和丰富性等优势是标准法所不能比拟的。此外,只有通过内部模型法,银行才能够真正建立合理的风险调整业绩度量体系(RAROC ),将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分配到因子、产品、交易和部门,引导管理者根据风险权衡优化投资,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资产管理质量。

作为新资本协议市场风险合规的重要内容,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的实施,一是有助于充分评估银行的市场风险状况,提高风险计量和管理手段,实现与国际接轨;二是通过项目实施,可以建立市场风险管理专业化队伍,提升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银行的内部模型法项目建设一般应包括以下四项具体内容:

建立市场风险数据集市。市场风险数据集市是银行市场风险信息的集合,通过与前台业务系统和外部咨询系统建立接口连接,载入有关资金交易业务的交易数据、产品信息、外部报价等风险信息,实现全行市场风险信息的集中管理。

计量资产组合的风险价值VaR 。利用风险价值VaR 模型计量金融资产组合的市场风险,可以帮助银行建立不同产品间统一的衡量风险大小的计量标准,有助于董事会或者高级管理层评估交易或投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状况,还可以利用以VaR 值为基础的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对不同业务产品进行绩效考核。

建立市场风险核心指标体系。市场风险核心指标是衡量银行市场风险水平的标准与依据。通过本项目实施,力求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风险指标体系,并通过实施监测、动态管理等手段,将全行市场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要求。采用内部模型法计算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可以在充分考虑各市场风险因素不利变动带来的潜在损失外,利用各市场风险因素之间的互抵效果,降低实际的市场风险资本占用。为了节约资本,商业银行进行了大量的表内外业务创新,表现之一是各类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和爆炸式增长。对此,中国银监会加强了监管,并在《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特别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代客理财业务所产生的交易活动,应按其性质计入交易账户,并按本指引的要求计提市场风险资本。”这一要求对于银行的资本计量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会计与风险账户分类、财务分析、资金成本核算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上述内容表明,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项目是一项跨部门、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实施难度很高。它涉及资产负债、金融市场、资金运营、财务会计等多个业务系统,对信息技术的开发、运行和维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理财及衍生品的管理难题

目前,尽管我国在利率期权、权益类和商品类场外衍生品、信用类衍生品方面还是一片空白,但是我国已开始大力发展外汇远期、掉期、利率互换、无期利率协议、资产证券化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 )等衍生品交易。此外,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理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的快速增长,也对衍生品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目前,我国衍生品市场的情况是,不仅衍生品品种较为单一、交易量低、市场流动性差和参与者较少,而且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基础配套落后,尤其是中后台建设滞后的情况。在机构层面,衍生品交易需要交易、风控和清算等部门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由于衍生品交易的定价和风控较为复杂,需要合适的电子系统予以支持,但目前我国只有很少机构具备衍生品模型构建和系统开发能力,系统建设滞后制约了市场发展。

而“次贷”危机则加深了人们对衍生品的发展产生的疑虑。2009年,银监会重拳规范了衍生品交易、叫停中资银行与境外机构做“背靠背”业务,并对衍生品监管做了新的全局规划。2011年1月,银监会修订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办法》,相比2004年的暂行办法,它要求将目前银行业务实践中交易的衍生品一律纳入交易账户管理,这势必提高内部模型法项目的覆盖范围和估值难度,强化了衍生品的监管和资本要求。

内部模型法项目的实施,需要全面考虑衍生品市场的深度、广度、流动性、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建立与前台和后台独立的估值体系,完善给予VaR 计量的动态限额监控体系,以及风险资本的计量和分配方案。因此,衍生品的有效管理成了内部模型法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该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指导衍生品市场参与者遵循理性交易行为、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而这一过程反过来也将促进市场自身的良性发展。

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史上,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建设和合规将成为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在Basel 2的框架下,实施内部模型法可使银行建立完整而独立的前、中、后台估值团队和市场风险管理专业化队伍,积累充分的数据,结合自身实践开发复杂的内部模型,配置自动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建立基于VaR 分析的限额管理机制,以及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的计量和分配体系,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相比标准法,内部模型法通过引入新增风险、压力VaR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等概念,覆盖更多风险因素。同时,内部模型法将各类资产作为一个组合进行计量,考虑了标准法中忽视了的风险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资产的组合优化效应,提高风险计量的敏感性、准确性和丰富性,在此基础上,银行才能够建立真正合理的风险调整业绩度量体系(RAROC ),将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分配到因子、产品、交易和部门,引导管理者根据风险权衡优化投资,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资产管理质量。这种全面准确的风险计量和配置,还有助于指导市场参与者(尤其是衍生品市场)遵循理性交易行为、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市场自身的良性发展。

总的来看, 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的实施将有效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改进风险计量手段,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它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向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大步迈进,为我国金融业的规范化和理性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银行业建设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的思考

熊坤立 张格 2011年11月17日

自市场诞生以来,如何管理市场风险成了参与者永远关注的话题。市场风险表现为各种价格波动,可分为股价、汇率、利率和商品价格四大类。

尽管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汇率、利率和商品价格这三种市场因子的波动性不断增强,但是在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第一次颁布巴塞尔协议(Basel 1)时,也只考虑了信用风险,未将市场风险列入资本充足率计量的范围(操作风险亦然)。

随着资产证券化不断加深、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进展加快、银行混业趋势加强、金融自由化和创新不断涌现、衍生品爆炸式增长等现象的出现,市场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越来越强,各类金融危机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受此影响,一些公众眼中的“巨无霸”公司如同泰坦尼克号一样意外沉没,向管理层和监管者显示了市场风险管理和监管不力带来的严重后果。为此,巴塞尔委员会专门在1996年颁布了《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简称《BIS 1996补充规定》),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范围,鼓励银行开发内部模型予以计量和管理,即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Internal Model Approach,IMA )。

从此,以JP 摩根银行提出的VaR (Value at Risk)技术为代表的市场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开始迅猛发展起来。VaR 技术的出现,不仅给银行带来了在市场风险管理领域开发内部模型的可能性,而且将影响推广到了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领域的风险管理技术的内部开发,将风险管理和模型评估过程标准化,统一了监管框架。由此,2004年颁布的新巴塞尔协议(Basel 2)在第一支柱中进一步明确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并列为监管资本计提的三大风险因素。相应地,市场风险内部评级法与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并称为Basel 2高级计量合规的三大方法。

按照Basel 2的规定,内部模型法要求银行建立完整而独立的前、中、后台估值团队,积累充分的数据,结合自身实践开发复杂的内部模型,实现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以及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的计量和分配等,代表着国际活跃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Basel 2框架下实施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依然是现代风险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目前我国积极参与内部模型法合规的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招商等银行,预计将于2013年底之前完成银监会的合规要求。浦发、中信、光大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一批中小商业银行也在积极筹备内部模型法的建设工作。

监管部门出台相关规定

《BIS 1996补充规定》的框架在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中暴露出严重漏洞,促使巴塞尔委员会着手修订市场风险监管体系。在2008年7月与2009年1月两次发布全面征求意见稿之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09年7月14日正式发布了《新资本协议市场风险框架的最终补充规定》(简称《BIS 2009补充规定》),对交易账户的市场风险监管资本提出了新的更严格要求。这意味着,实施Basel 2内部模型法合规的银行在计提资本时,除了计量一般VaR 和特定风险之外,还需要考虑压力VaR 和新增风险,实施难度大幅上升,对资本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而预计2019年付诸实施的Basel 3中还将要求银行考虑交易账户头寸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资本要求。

中国银监会也充分认识到了Basel 2对于中国银行业的重要性,并一直稳步推进新协议在中国的实施。2007年2月,银监会出台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国内大型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实施Basel 2,借鉴先进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促使商业银行改进风险计量手段,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尽快缩小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增强国际竞争力。银监会在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国际业务占比重的大型商业银行应实施Basel 2内部模型法,其中,中小商业银行可以自愿实施,大型商业银行应从2010年底开始实施,经批准可暂缓实施,但不得迟于2013年底。 对于模型的实施和验证,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2010年2月)和《商业银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证指引》(2009年11月),分别予以了规定。但到目前为止,

银监会尚未发布内部模型法的合规达标文件。

项目建设应构建四项内容

目前我国各大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种类繁多,资产总额在全行总资产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对此,几家大型银行都在构建自动化系统,对资金业务进行全面实时的监督和充分有效的管理。与Basel 协议一致,系统分为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两个层次。标准法对资产的风险计量、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的计量和分配都比较粗糙。标准法的方法论是,将资产按照利率、汇率、商品和股权等四大风险因子按固定比例计提资本,然后将四大风险资本要求简单相加。这种线性简单相加的方式至少有两个重要缺陷,一是没有考虑对同一风险因子暴露的资产的风险敏感性差异,二是没有考虑不同资产之间的风险分散效果。

内部模型法将各类资产作为一个组合进行计量,考虑了风险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资产的组合优化效应。在《BIS 1996补充规定》框架下,内部模型理论上可能会带来一半以上的资本节省。因此巴塞尔委员会在监管资本公式中附加了乘数因子k 和惩罚因子m ,并要求在前一日的VaR 值和过去60天的平均VaR 的(k+m)倍之中取较大值,降低内部模型法的资本节省效应。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巴塞尔委员会又通过两个补充规定,在内部模型法的监管公式中附加了新增风险和压力VaR ,在应对VaR 模型的顺周期效应的同时,进一步弱化内部模型法的资本节省效应。因此,在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内部模型法在资本要求上的节省效应已被大为稀释,甚至有超越标准法的趋势。尽管如此,内部模型法对风险计量的敏感性、准确性和丰富性等优势是标准法所不能比拟的。此外,只有通过内部模型法,银行才能够真正建立合理的风险调整业绩度量体系(RAROC ),将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分配到因子、产品、交易和部门,引导管理者根据风险权衡优化投资,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资产管理质量。

作为新资本协议市场风险合规的重要内容,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的实施,一是有助于充分评估银行的市场风险状况,提高风险计量和管理手段,实现与国际接轨;二是通过项目实施,可以建立市场风险管理专业化队伍,提升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银行的内部模型法项目建设一般应包括以下四项具体内容:

建立市场风险数据集市。市场风险数据集市是银行市场风险信息的集合,通过与前台业务系统和外部咨询系统建立接口连接,载入有关资金交易业务的交易数据、产品信息、外部报价等风险信息,实现全行市场风险信息的集中管理。

计量资产组合的风险价值VaR 。利用风险价值VaR 模型计量金融资产组合的市场风险,可以帮助银行建立不同产品间统一的衡量风险大小的计量标准,有助于董事会或者高级管理层评估交易或投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状况,还可以利用以VaR 值为基础的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对不同业务产品进行绩效考核。

建立市场风险核心指标体系。市场风险核心指标是衡量银行市场风险水平的标准与依据。通过本项目实施,力求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风险指标体系,并通过实施监测、动态管理等手段,将全行市场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要求。采用内部模型法计算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可以在充分考虑各市场风险因素不利变动带来的潜在损失外,利用各市场风险因素之间的互抵效果,降低实际的市场风险资本占用。为了节约资本,商业银行进行了大量的表内外业务创新,表现之一是各类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和爆炸式增长。对此,中国银监会加强了监管,并在《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特别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代客理财业务所产生的交易活动,应按其性质计入交易账户,并按本指引的要求计提市场风险资本。”这一要求对于银行的资本计量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会计与风险账户分类、财务分析、资金成本核算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上述内容表明,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项目是一项跨部门、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实施难度很高。它涉及资产负债、金融市场、资金运营、财务会计等多个业务系统,对信息技术的开发、运行和维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理财及衍生品的管理难题

目前,尽管我国在利率期权、权益类和商品类场外衍生品、信用类衍生品方面还是一片空白,但是我国已开始大力发展外汇远期、掉期、利率互换、无期利率协议、资产证券化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 )等衍生品交易。此外,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理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的快速增长,也对衍生品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目前,我国衍生品市场的情况是,不仅衍生品品种较为单一、交易量低、市场流动性差和参与者较少,而且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基础配套落后,尤其是中后台建设滞后的情况。在机构层面,衍生品交易需要交易、风控和清算等部门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由于衍生品交易的定价和风控较为复杂,需要合适的电子系统予以支持,但目前我国只有很少机构具备衍生品模型构建和系统开发能力,系统建设滞后制约了市场发展。

而“次贷”危机则加深了人们对衍生品的发展产生的疑虑。2009年,银监会重拳规范了衍生品交易、叫停中资银行与境外机构做“背靠背”业务,并对衍生品监管做了新的全局规划。2011年1月,银监会修订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办法》,相比2004年的暂行办法,它要求将目前银行业务实践中交易的衍生品一律纳入交易账户管理,这势必提高内部模型法项目的覆盖范围和估值难度,强化了衍生品的监管和资本要求。

内部模型法项目的实施,需要全面考虑衍生品市场的深度、广度、流动性、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建立与前台和后台独立的估值体系,完善给予VaR 计量的动态限额监控体系,以及风险资本的计量和分配方案。因此,衍生品的有效管理成了内部模型法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该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指导衍生品市场参与者遵循理性交易行为、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而这一过程反过来也将促进市场自身的良性发展。

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史上,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建设和合规将成为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在Basel 2的框架下,实施内部模型法可使银行建立完整而独立的前、中、后台估值团队和市场风险管理专业化队伍,积累充分的数据,结合自身实践开发复杂的内部模型,配置自动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建立基于VaR 分析的限额管理机制,以及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的计量和分配体系,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相比标准法,内部模型法通过引入新增风险、压力VaR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等概念,覆盖更多风险因素。同时,内部模型法将各类资产作为一个组合进行计量,考虑了标准法中忽视了的风险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资产的组合优化效应,提高风险计量的敏感性、准确性和丰富性,在此基础上,银行才能够建立真正合理的风险调整业绩度量体系(RAROC ),将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分配到因子、产品、交易和部门,引导管理者根据风险权衡优化投资,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资产管理质量。这种全面准确的风险计量和配置,还有助于指导市场参与者(尤其是衍生品市场)遵循理性交易行为、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市场自身的良性发展。

总的来看, 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的实施将有效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改进风险计量手段,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它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向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大步迈进,为我国金融业的规范化和理性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内容

  • 2015届会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 会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方向 (一)财务会计 1. 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具体谈某一准则)的思考 2.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3. 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4. 我国会计规范体系构建的探讨 5. 具体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影响 6.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7. 会计工作规范化问题的探讨 8 ...

  •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及风险防范
  • 本科生毕业论文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及风险防范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级 别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二0一 年 月 日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及风险防范 摘 要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存在着缺陷,授信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 ...

  •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2016尔雅答案大全汇编
  • 关于相对绩效激励,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相对绩效激励能够鼓励员工踊跃提出对大家都有正面作用的想法 市场机制的灵魂是 自由交易 经理并不必然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自己的目标.()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钻石价格远比水高,这是因为(). ∙ A.钻石对人类的用处更大 ∙ B.钻石更稀缺 ∙ ...

  • 富国银行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几点启发
  • 摘要:富国银行创立于1852年,是美国具有代表性的一家提供全能服务的零售银行,也是美国唯一一家获得AAA评级的银行,全球资本市值排名第三.在金融危机中该行抓机遇,从美国银行业的"第二阵营"跻身到"第一阵营",其中许多经验值得国内中小银行分享借鉴,例如市场定位. ...

  • 自考会计本科论文题目
  • 湖北省高考教育自学考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考专业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说 明 : 1.上面所列选题为参考选题,考生可根据自己专业方向选择. 2.考生可自拟论文题目,但所拟题目必须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 会计与社会发展.经济环境等关系 1 .现代会计发展与经 ...

  • 会计专业论文题目
  • 选题的范围 1.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方面 2.财务成本管理方面 3.管理会计方面 4. 审计方面 5.会计电算化方面 1.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2. 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 3. 关于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析 4. 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5. 关于合并报表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6. ...

  •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
  •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 信用风险管理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对于防范和化解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意义深远,本文试图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相关问题,便于支持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中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模式 作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竞争主体之一 ...

  • 10.中国民生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介绍
  • 中国民生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介绍 作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试验田,民生银行锐意改革.积极进取,自成立以来,规模不断地扩大,效益逐年递增,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为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成立的第一个十年,民生银行实现了快速增长,资产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0%,利润的增长率保持在40 ...

  • 初论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定价管理
  •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将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在分析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的存款和贷款的市场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就银行存贷款定价管理提出对策.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存款 贷款 管理 2012年6月7月和7月6日,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