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唱腔的特点及作用

2008-12-27 13:42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关于这两大声腔的由来、形成与发展,在此不作考证和论述,仅就传统京剧唱腔的特点及作用做一介绍。

很多人都知道,“西皮”和“二黄”各有其特定的唱腔结构、旋律模式和调性特征。那么,它们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以老生唱腔为例,将“西皮”和“二黄”的主要特征简单作一描述和比较。

在旋律发展中,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用轻快或强劲节奏处理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剧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相比之下,“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另外,"西皮"和"二黄"在入唱(或起唱)位置上有明显的不同。“西皮”的入唱位置在弱拍(如2/4节拍时,在弱拍入唱;4/4节拍时,在次强拍入唱)。“二黄”的入唱位置在强拍(任何节拍均如此)。前者由于是弱拍入唱,且强弱关系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增强了节奏的不稳定感和旋律的流动感,因此,西皮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后者由于是强拍入唱,强弱关系比较明确,节奏扎实、稳定,增强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因此,二黄唱腔总是给人以沉静、悲凉之感。当然,这些只是它们最基本、最典型的特征,至于特殊情况的各种特殊处理也是存在的。

在京剧唱腔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其声腔不仅派生了反调“西皮”和反调“二黄”,还吸收了一些其他地方剧种腔调,如[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娃娃调]、[汉调]等。由于这些外来腔调在保持其原有结构和调性特点外,其旋律风格都不同程度地与“西皮”、“二黄”相近或相融,特别是胡琴的定弦和把位上分别相同于“皮黄”,故习惯地把这些强调分别归入“皮黄”列之中,如[西皮南梆子]、[西皮娃娃调]、[二黄四平调]、[二黄汉调]等。

谈到声腔的作用,不能不谈及到节奏的运用。京剧唱腔的节奏有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即由“板式”来确定。其典型板式有:[原板](2/4节拍)、[慢板]、[三眼](4/4节拍)、[流水]、[快板](1/4节拍)、[散板]、[摇板](自由节拍)等。[原板]为基础(原形)板式,其它各板式是在[原板]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如[慢板]、[三眼]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加倍扩充,再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丰富旋律和节奏,使唱腔旋律更加丰满、华丽;而[流水]、[快板]则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收缩,再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简化旋律和节奏,使唱腔旋律和节奏更加简练朴实,增强了力度;又如[散板]、[摇板]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自由伸展或紧缩,增强了唱腔表现力和戏剧效果。象其它类型的音乐一样,节奏越是缓慢,情绪越是趋于平稳、优雅,反之则越是活泼、激动。不同的板式与不同的声腔有机搭配,则产生不同的戏剧效果。

京剧的声腔与板式进行各种有机搭配,形成了完整的京剧唱腔体系。分析京剧唱腔的表现功能,大致归类为三种,一是抒情性,二是叙事性,三是冲突性。腔多字少的多用于抒情性唱段,如《文昭关》中伍员唱段 [二黄慢板]“一轮明月照窗前”和《贵妃醉酒》中杨贵妃唱段[二黄四平调慢板]“海岛冰轮初转腾”。而腔少字多则用于叙事性唱段,如《凤还巢》中程雪娥唱段[西皮原板]“本应当随母亲镐京避难”。而第三种“冲突性”唱腔之所以单独归为一类,是因为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京剧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即人物之间产生戏剧冲突时进行激烈的对唱或联唱唱段。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与铁镜公主的对唱[西皮快板]“非是我这几日愁眉不展”。

2008-12-27 13:42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关于这两大声腔的由来、形成与发展,在此不作考证和论述,仅就传统京剧唱腔的特点及作用做一介绍。

很多人都知道,“西皮”和“二黄”各有其特定的唱腔结构、旋律模式和调性特征。那么,它们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以老生唱腔为例,将“西皮”和“二黄”的主要特征简单作一描述和比较。

在旋律发展中,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用轻快或强劲节奏处理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剧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相比之下,“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另外,"西皮"和"二黄"在入唱(或起唱)位置上有明显的不同。“西皮”的入唱位置在弱拍(如2/4节拍时,在弱拍入唱;4/4节拍时,在次强拍入唱)。“二黄”的入唱位置在强拍(任何节拍均如此)。前者由于是弱拍入唱,且强弱关系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增强了节奏的不稳定感和旋律的流动感,因此,西皮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后者由于是强拍入唱,强弱关系比较明确,节奏扎实、稳定,增强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因此,二黄唱腔总是给人以沉静、悲凉之感。当然,这些只是它们最基本、最典型的特征,至于特殊情况的各种特殊处理也是存在的。

在京剧唱腔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其声腔不仅派生了反调“西皮”和反调“二黄”,还吸收了一些其他地方剧种腔调,如[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娃娃调]、[汉调]等。由于这些外来腔调在保持其原有结构和调性特点外,其旋律风格都不同程度地与“西皮”、“二黄”相近或相融,特别是胡琴的定弦和把位上分别相同于“皮黄”,故习惯地把这些强调分别归入“皮黄”列之中,如[西皮南梆子]、[西皮娃娃调]、[二黄四平调]、[二黄汉调]等。

谈到声腔的作用,不能不谈及到节奏的运用。京剧唱腔的节奏有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即由“板式”来确定。其典型板式有:[原板](2/4节拍)、[慢板]、[三眼](4/4节拍)、[流水]、[快板](1/4节拍)、[散板]、[摇板](自由节拍)等。[原板]为基础(原形)板式,其它各板式是在[原板]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如[慢板]、[三眼]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加倍扩充,再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丰富旋律和节奏,使唱腔旋律更加丰满、华丽;而[流水]、[快板]则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收缩,再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简化旋律和节奏,使唱腔旋律和节奏更加简练朴实,增强了力度;又如[散板]、[摇板]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自由伸展或紧缩,增强了唱腔表现力和戏剧效果。象其它类型的音乐一样,节奏越是缓慢,情绪越是趋于平稳、优雅,反之则越是活泼、激动。不同的板式与不同的声腔有机搭配,则产生不同的戏剧效果。

京剧的声腔与板式进行各种有机搭配,形成了完整的京剧唱腔体系。分析京剧唱腔的表现功能,大致归类为三种,一是抒情性,二是叙事性,三是冲突性。腔多字少的多用于抒情性唱段,如《文昭关》中伍员唱段 [二黄慢板]“一轮明月照窗前”和《贵妃醉酒》中杨贵妃唱段[二黄四平调慢板]“海岛冰轮初转腾”。而腔少字多则用于叙事性唱段,如《凤还巢》中程雪娥唱段[西皮原板]“本应当随母亲镐京避难”。而第三种“冲突性”唱腔之所以单独归为一类,是因为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京剧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即人物之间产生戏剧冲突时进行激烈的对唱或联唱唱段。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与铁镜公主的对唱[西皮快板]“非是我这几日愁眉不展”。


相关内容

  • 第四课京腔京韵
  • 第四课 京腔京韵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京剧"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京剧>改编的合唱, ...

  • 姜亦珊:京剧张派唱腔独特的艺术魅力
  • 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姜亦珊是张派优秀的再传弟子,全国京剧张派青年演员选拔赛.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获得者.值得一提的是,姜亦珊毕业于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也是中国戏曲学院首届京剧流派班张派班的首位学员.作为当今北京京剧院出类拔萃的青衣演员,姜亦珊自2000年拜张派名家薛亚萍先生为师以来, ...

  • 京剧的唱腔
  • 京剧的唱腔 1. 戏曲的唱腔分板腔体和曲牌体(如昆曲和曲剧等) 京剧主要唱腔属于板腔体 所谓板腔体的唱词与律诗相似,每一个唱句分为七字或十字,特殊的跺句也可长达二十字不等,句数不限,但要求合辙压韵.上句末字为仄声,下句末字为平声.字韵按十三辙分出韵脚,也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2. 京剧 ...

  • 京剧"生"行及代表人物
  • 京剧"生"行及代表人物 京剧中生行的分类 京剧生行中分为: 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 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 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 红生. 娃娃生. 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胡子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q ...

  •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6年级音乐上册全教案
  •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6年级上册全教案 2017.9.1 第一单元 芬芳茉莉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 ...

  •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教学设计
  • 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 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 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 北甸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2) 北甸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 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 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 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 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棵松 主备 杨世颖 年 级 五年级 <要学那泰 ...

  • 主题活动京剧
  • 一.主题来源: 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京剧脸谱.京剧唱腔.京剧表演五彩纷呈,精彩奇特,是具有民族性.夸张性的艺术.让幼儿接触一点京剧,欣赏京剧的经典片段,制作京剧脸谱,过一把京剧表演的瘾,可以培养幼儿对京剧的兴趣,感受中国京剧艺术特殊的美,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在很偶然 ...

  • 第三课时 梨园风采1
  • 第三课时 梨园风采(一)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两段唱腔的对你欣赏过程中,感受京剧艺术中的唱腔魅力,以及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 2.过程与方法:借助教材内容,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聆听.体验.思考的学习方式,初步了解两个经典唱段的艺术特色. 3.知识与技能:(1)认识四大名 ...

  • 京剧四大名旦介绍
  • 京剧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 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锟内阁程克四大金刚.以京剧四大名旦最为知名,他们指的是梅兰芳 .程砚秋. 尚小云.荀慧生 .另有越剧四大名旦.豫剧四大名旦.评剧四大名旦.话剧四大名旦.秦腔四大名旦.电影四大名旦.连环画&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