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芦蒿早熟栽培技术

  芦蒿,以鲜嫩茎秆供食用,清香、鲜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锌、硒等多种矿物元素,富含纤维素和香脂成分,尤其是蒌蒿抗逆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所喜爱。近几年来,其需求量逐年增加,发展芦蒿大棚早熟栽培,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1 生物学特性  芦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又名蒌蒿、藜蒿、水蒿等,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芦蒿本是野生,现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芦蒿性喜冷凉湿润气候,在强光下嫩茎易老化;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耐湿、不耐干旱。采取大棚保护地栽培,上市期能提早到12月中、下旬。只要温度适宜,可周年生长,无明显的休眠期。  2 品种与特性  通过多年对芦蒿进行选择改良种植,形成了5~6种产量高、质优味佳的栽培种。  2.1 按叶型分 分为大叶型蒿、碎叶型蒿和嵌合型蒿3种。①大叶蒿,又名柳叶蒿,叶羽状三裂,嫩茎青绿色,清香味浓,粗而柔嫩,较耐寒,抗病,萌发早,产量高。②碎叶蒿,又名鸡爪蒿,叶羽状五裂,嫩茎淡绿色,香味浓,耐寒性略差,品质好,产量一般。③嵌合型蒿,性状介于上两者之间。  2.2 按嫩茎颜色分 可分为白蒿、青蒿和红蒿3种。①青芦蒿,嫩茎青绿色。②白芦蒿,嫩茎浅绿色。③红蒿,茎叶红色。其中,青芦蒿经过试验示范种植,已筛选出了适合大棚早熟高产栽培的优良品种为大叶青秆蒿,并大面积推广运用。该品种茎秆青绿色,粗而柔嫩,清香味浓,较耐寒、抗病,生长萌发期比白蒿和红蒿早7天左右,比白蒿和红蒿产量增加10%~15%。  3 生产技术  3.1 田块选择  芦蒿喜湿耐肥,在湿地和浅水中均可生长良好,以选用潮湿、肥沃的沙壤土为佳,但必须选择前茬为非菊科作物的田块种植。  3.2 整地施肥  种植前1个月进行深翻晒垡,结合整地施足底肥,667m2分层施入腐熟厩肥4 000kg或腐熟饼肥150 kg、复合肥150kg,然后整地作畦,做成畦宽1.5~2m,畦长30~60m,达到深沟高畦。  3.3 繁殖方式  3.3.1 种子繁殖。3月上中旬将芦蒿种子与3~4倍干细土拌匀直接播种,采用撒播、条播均可。条播行距30cm左右,播后覆土并浇水,一般3月下旬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间苗、匀苗,移苗补缺。  3.3.2 无性繁殖。①分株栽种:5月上中旬,在留种田块将芦蒿植株连根挖起,截去顶端嫩梢,在筑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45cm×40cm每穴栽种1~2株,栽后踏紧浇透水,经5~7天即可活棵。②地下茎繁殖:地下茎挖出后,去掉老茎、老根,剪成小段,每段有2~3节,在筑好的畦面上每隔10cm开浅沟,将每小段根茎平放在沟内,覆薄土,浇足水。  3.3.3 扦插繁殖。每年6月下旬~8月,剪取生长健壮的芦蒿茎秆,截去顶端嫩梢,截成20cm长小段,在筑好的畦面按行株距35cm×30cm,每穴斜插4~5小段,地上露1/3,踏紧浇足水,约经10天即可生根发芽。  3.4 适时定植  芦蒿多采用无性繁殖,可用半木质化茎秆或根状茎进行移植,一般常用芦蒿茎秆繁殖,667m2用量约150kg左右。适宜定植时间为5~8月,其中以6~7月最佳,产量高。将株高约60cm半木质化的芦蒿茎秆从基部近地面割下,去掉顶端嫩梢,在畦面上按行距30~40cm开沟,沟深约6cm,然后按株距20~25cm沿沟依次把茎秆相连平铺入沟中,覆土后使茎秆有3~5节露出地面,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促使茎秆在土壤中能尽快生根,提高成活率。667m2种1万株左右。  3.5 田间管理  在芦蒿的生长期满足肥水供应,促使芦蒿旺盛生长。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对芦蒿进行打顶摘心,控制生殖生长,促使芦蒿地上部分的大量养分向根状茎集中积累,为棚栽芦蒿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还需注意清除杂草。芦蒿地下茎主要分布在5~10cm土层内,栽种活棵后,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促使根系发育良好,积累更多养分。芦蒿耐湿性很强,不耐干旱,高温干旱季节要经常浇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生长。  3.6 覆盖大棚  一般在初霜后,及时齐地面割除芦蒿地上部分,并清除田间枯叶和杂草。在大棚盖膜之前,结合中耕松土,667 m2施尿素40~50kg,并浇1次透水,5~7天后扣棚盖膜。大棚芦蒿从萌发到采收上市约需40天左右,因此,可根据上市期安排,提前40天进行盖膜。一般11月初以后在大棚内用地膜直接浮面覆盖在植株上,棚四周压严压实。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地膜覆盖可推迟进行。晴天中午要在背风处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为了能够均衡供应上市,可分期分批进行盖膜,覆盖大棚的薄膜可选用0.08~0.1 mm厚度的聚乙烯长寿无滴防老化膜。大棚一般宽4~4.5m,长30~60m。大棚盖膜后的田间管理以温度管理为主:晴天白天棚内气温控制在17~23℃,超过25℃,应在背风处适当通风;阴雨天棚内温度控制在12~16 ℃;夜间气温低于10 ℃时要在芦蒿上加用地膜浮面覆盖,气温低于0 ℃时大棚上要加盖草帘保温。  3.7 防治病虫  芦蒿主要虫害有蚜虫、玉米螟、棉铃虫、刺蛾及芦蒿大肚象等害虫,可用抑太保、卡死克、菊脂类等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病害主要注意防治叶霉病、锈病等,可用多菌灵或粉锈宁防治。  3.8 激素处理  芦蒿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对植株喷洒赤霉素,可以促进地上部分生长,能使茎秆粗而嫩,对促进早熟高产具有显著效果。激素处理方法:按1g赤霉素兑水12kg的比例配成80mg/kg水溶液,667m2需用3~4 g赤霉素;在芦蒿上市前1周苗高5~10cm时,用配好的赤霉素水溶液均匀喷洒在植株叶面上,可提早上市。  3.9 适时采收  大棚覆盖栽培芦蒿,一般覆盖后40~45天,株高20~25cm时即用利刀在芦蒿基部平地面割下,嫩茎上除保留极少数心叶外,其余叶片全部抹除,扎捆码放在阴凉处,用湿布盖好经8~10小时的简易软化,即可上市。如需外销,则需将嫩茎在干净的清水里浸泡一下,可以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热、失水而发生木质化,保持嫩茎清香和鲜嫩。第1茬采收后,应立即清除杂草、枯叶,并追施肥水,667m2追施5~10kg尿素,再覆盖薄膜,以后管理同第1茬。这样再经45~50天,第2茬即可采收上市。一般大棚芦蒿冬春季可收获2~3茬,667m2产量达800~1 000kg。但大棚芦蒿需要预留一块地方,只能采收1次,作为留种田,以保证种株健壮,为移植后次年夺取高产打下基础。(收稿:2011-11-23)

  芦蒿,以鲜嫩茎秆供食用,清香、鲜美,脆嫩爽口,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锌、硒等多种矿物元素,富含纤维素和香脂成分,尤其是蒌蒿抗逆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所喜爱。近几年来,其需求量逐年增加,发展芦蒿大棚早熟栽培,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1 生物学特性  芦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又名蒌蒿、藜蒿、水蒿等,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芦蒿本是野生,现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芦蒿性喜冷凉湿润气候,在强光下嫩茎易老化;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耐湿、不耐干旱。采取大棚保护地栽培,上市期能提早到12月中、下旬。只要温度适宜,可周年生长,无明显的休眠期。  2 品种与特性  通过多年对芦蒿进行选择改良种植,形成了5~6种产量高、质优味佳的栽培种。  2.1 按叶型分 分为大叶型蒿、碎叶型蒿和嵌合型蒿3种。①大叶蒿,又名柳叶蒿,叶羽状三裂,嫩茎青绿色,清香味浓,粗而柔嫩,较耐寒,抗病,萌发早,产量高。②碎叶蒿,又名鸡爪蒿,叶羽状五裂,嫩茎淡绿色,香味浓,耐寒性略差,品质好,产量一般。③嵌合型蒿,性状介于上两者之间。  2.2 按嫩茎颜色分 可分为白蒿、青蒿和红蒿3种。①青芦蒿,嫩茎青绿色。②白芦蒿,嫩茎浅绿色。③红蒿,茎叶红色。其中,青芦蒿经过试验示范种植,已筛选出了适合大棚早熟高产栽培的优良品种为大叶青秆蒿,并大面积推广运用。该品种茎秆青绿色,粗而柔嫩,清香味浓,较耐寒、抗病,生长萌发期比白蒿和红蒿早7天左右,比白蒿和红蒿产量增加10%~15%。  3 生产技术  3.1 田块选择  芦蒿喜湿耐肥,在湿地和浅水中均可生长良好,以选用潮湿、肥沃的沙壤土为佳,但必须选择前茬为非菊科作物的田块种植。  3.2 整地施肥  种植前1个月进行深翻晒垡,结合整地施足底肥,667m2分层施入腐熟厩肥4 000kg或腐熟饼肥150 kg、复合肥150kg,然后整地作畦,做成畦宽1.5~2m,畦长30~60m,达到深沟高畦。  3.3 繁殖方式  3.3.1 种子繁殖。3月上中旬将芦蒿种子与3~4倍干细土拌匀直接播种,采用撒播、条播均可。条播行距30cm左右,播后覆土并浇水,一般3月下旬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间苗、匀苗,移苗补缺。  3.3.2 无性繁殖。①分株栽种:5月上中旬,在留种田块将芦蒿植株连根挖起,截去顶端嫩梢,在筑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45cm×40cm每穴栽种1~2株,栽后踏紧浇透水,经5~7天即可活棵。②地下茎繁殖:地下茎挖出后,去掉老茎、老根,剪成小段,每段有2~3节,在筑好的畦面上每隔10cm开浅沟,将每小段根茎平放在沟内,覆薄土,浇足水。  3.3.3 扦插繁殖。每年6月下旬~8月,剪取生长健壮的芦蒿茎秆,截去顶端嫩梢,截成20cm长小段,在筑好的畦面按行株距35cm×30cm,每穴斜插4~5小段,地上露1/3,踏紧浇足水,约经10天即可生根发芽。  3.4 适时定植  芦蒿多采用无性繁殖,可用半木质化茎秆或根状茎进行移植,一般常用芦蒿茎秆繁殖,667m2用量约150kg左右。适宜定植时间为5~8月,其中以6~7月最佳,产量高。将株高约60cm半木质化的芦蒿茎秆从基部近地面割下,去掉顶端嫩梢,在畦面上按行距30~40cm开沟,沟深约6cm,然后按株距20~25cm沿沟依次把茎秆相连平铺入沟中,覆土后使茎秆有3~5节露出地面,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促使茎秆在土壤中能尽快生根,提高成活率。667m2种1万株左右。  3.5 田间管理  在芦蒿的生长期满足肥水供应,促使芦蒿旺盛生长。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对芦蒿进行打顶摘心,控制生殖生长,促使芦蒿地上部分的大量养分向根状茎集中积累,为棚栽芦蒿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还需注意清除杂草。芦蒿地下茎主要分布在5~10cm土层内,栽种活棵后,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促使根系发育良好,积累更多养分。芦蒿耐湿性很强,不耐干旱,高温干旱季节要经常浇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生长。  3.6 覆盖大棚  一般在初霜后,及时齐地面割除芦蒿地上部分,并清除田间枯叶和杂草。在大棚盖膜之前,结合中耕松土,667 m2施尿素40~50kg,并浇1次透水,5~7天后扣棚盖膜。大棚芦蒿从萌发到采收上市约需40天左右,因此,可根据上市期安排,提前40天进行盖膜。一般11月初以后在大棚内用地膜直接浮面覆盖在植株上,棚四周压严压实。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地膜覆盖可推迟进行。晴天中午要在背风处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为了能够均衡供应上市,可分期分批进行盖膜,覆盖大棚的薄膜可选用0.08~0.1 mm厚度的聚乙烯长寿无滴防老化膜。大棚一般宽4~4.5m,长30~60m。大棚盖膜后的田间管理以温度管理为主:晴天白天棚内气温控制在17~23℃,超过25℃,应在背风处适当通风;阴雨天棚内温度控制在12~16 ℃;夜间气温低于10 ℃时要在芦蒿上加用地膜浮面覆盖,气温低于0 ℃时大棚上要加盖草帘保温。  3.7 防治病虫  芦蒿主要虫害有蚜虫、玉米螟、棉铃虫、刺蛾及芦蒿大肚象等害虫,可用抑太保、卡死克、菊脂类等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病害主要注意防治叶霉病、锈病等,可用多菌灵或粉锈宁防治。  3.8 激素处理  芦蒿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对植株喷洒赤霉素,可以促进地上部分生长,能使茎秆粗而嫩,对促进早熟高产具有显著效果。激素处理方法:按1g赤霉素兑水12kg的比例配成80mg/kg水溶液,667m2需用3~4 g赤霉素;在芦蒿上市前1周苗高5~10cm时,用配好的赤霉素水溶液均匀喷洒在植株叶面上,可提早上市。  3.9 适时采收  大棚覆盖栽培芦蒿,一般覆盖后40~45天,株高20~25cm时即用利刀在芦蒿基部平地面割下,嫩茎上除保留极少数心叶外,其余叶片全部抹除,扎捆码放在阴凉处,用湿布盖好经8~10小时的简易软化,即可上市。如需外销,则需将嫩茎在干净的清水里浸泡一下,可以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热、失水而发生木质化,保持嫩茎清香和鲜嫩。第1茬采收后,应立即清除杂草、枯叶,并追施肥水,667m2追施5~10kg尿素,再覆盖薄膜,以后管理同第1茬。这样再经45~50天,第2茬即可采收上市。一般大棚芦蒿冬春季可收获2~3茬,667m2产量达800~1 000kg。但大棚芦蒿需要预留一块地方,只能采收1次,作为留种田,以保证种株健壮,为移植后次年夺取高产打下基础。(收稿:2011-11-23)


相关内容

  • 大棚蔬菜栽培技术问答 电子书
  • 大棚蔬菜栽培技术问答 作者:储力先编 出版日期:2006 页数:148 关键词:蔬菜 温室栽培 问答 储力先 分类: 自然科学 >设施园艺(保护地栽培) 章节目录 一.综合技术 1.蔬菜设施栽培有哪些类型与特点? 2.塑料大棚如何选址搭建? 3.如何正确选择与使用大棚薄膜? 4.不同方位塑料大 ...

  • 辣椒两段培育冬苗技术
  • 认识植物 花卉生活 养花技巧 庭院设计 农业蔬菜 林业技术 果树园艺 病理农药 园艺设施 园艺文学 政策法规 现在位置: 首 页 > 农业(蔬菜)种植 辣椒两段培育冬苗技术 冷棚培育越冬辣椒苗是目前我国农村小面积栽培的主要形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具体技术如下: 一.播前准备 选土层深厚.肥沃 ...

  • 蔬菜类知识锦集(二)
  • 一.种子播前十法防病 1.用1000倍金霉素或链霉素泡种子两小时后洗净,可防治白菜软腐病. 2.用50℃水泡种子15~20分钟可防治黄瓜炭疽病,角斑病. 3.用50℃水泡种子15~20分钟可防治萝卜黑腐病,处理30分钟可防治茄子黄萎病. 4.以52℃水泡种子30分钟,可防治蕃茄早疫病.斑枯病.大葱霜 ...

  • 无公害蔬菜大棚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
  • 无公害蔬菜大棚建设 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名称:无公害蔬菜大棚建设项目 二.建设地点:大青沟镇大青沟村 三.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占地面积100亩,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100栋,蔬菜育苗基地1000平方米. 四.建设条件:地理环境优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 ...

  • 辣椒栽培技术1
  • 一.辣椒的栽培方式 1. 特早熟栽培:采用塑料大棚全程覆盖或小拱棚前程覆盖栽培.一般于10月上旬在大棚内冷床育苗,入冬前分苗,双膜或三膜覆盖大苗越冬,开春后大苗带花蕾定植于大棚或小拱棚内.4月底或5月初上市. 2. 早熟栽培: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一般于11月中.下旬在大棚内冷床育苗或12月下旬.元月上 ...

  • 二十四节气与农时农事
  • 24节气和农时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2.4)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为春天,根据这一标准,浙北春天一般始于4月初.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春季也提早来到.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对于春天的始日,各地相差甚大, ...

  • 大棚春马铃薯栽培技术
  • 摘要 介绍大棚春马铃薯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温室催芽.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方面内容,以为大棚春马铃薯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棚:春马铃薯: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101-01 马铃薯大棚栽培技术的推 ...

  • 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1
  • 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 一.栽培意义 葡萄大棚栽培是人为的创造一种能使葡萄提前或延迟萌芽.生长.成熟的设施生态环境,提早或延迟葡萄的成熟期,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的一种反季节栽培方式,也是目前集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为一体的新型产业. 二.大棚的类型 按葡萄栽培的目的不同分为:大棚促成栽培.大棚延迟栽 ...

  •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与番茄的施肥特点(1)
  • 一. 春季塑料大棚早熟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应选择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的早熟高产品种. 2.培育适龄壮苗 品种的熟性和育苗方式不同,适宜的苗龄也不一样.早熟品种,温室无土育苗需55-60天:温室电热线加温育苗和加温温室育苗60-65天:日光温室育苗65-70天.中晚熟品种的适宜苗龄比早熟品种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