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里士多德三实体及与是者的关系--参考

2004年6月第19卷第3期

成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XianyangTeachers’College

Jun2004V01.19

No3

试论亚里士多德“三实体"及与是者的关系

贺炳团

f咸阳师范学院政法系.陕西成阳712000)

摘要:从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对“三实体”进行分析考察,说明亚里士多德建立“三妾体”的目的所在。实体不是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是者.是者是在实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关键词:第一实体;第二实体;最高实体;是者中图分类号:B502.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914(2004)03.0022.03

作谓词。如“苏格拉底是人”,“苏格拉底”只能作为主词.“人”是表述苏格拉底的是谓词,不能把这个判断颠倒“人是苏格拉底”。一般来说,凡是个别的.特殊的东西只能作为逻辑的主词.凡是能够用来表述主词的东西,必然都是普遍一般的东西。

亚氏在建立第一实体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二实体。虽然,第一实体是最根本的东西,是决定其他一切的东西,而第二实体(种和属)是一般的普遍的东西。从实体的层次上说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是有差异的,但它们都是实体.有其共同性。这是因为第一实体只所以称为第一实体。由于它们是其他东西的基础、基质。如具体的马是生命所依托的东西。具体的桌子是长,宽,高所依托的东西,没有具体的实体,属性也就不存在了。同样作为种和属的人和马也可以成为实体,因为有一般人和马的属性.必然依托在第二实体上,如。人是有理性的”。没有第二实体。一般的属性也不存在了。从认识论角度看,理性灵魂认识的对象是在可感形式基础上的可知形式.是通过想象对个别可感形式加以比较,归类.把相似的可感形式想象为一个印象。这样就可以产生出理性的概念。理智是理性灵魂的特殊功能、活动和内容,是人类灵魂除去动物灵魂所执行的那些功能之后所剩余的核心要素,它不是像感性灵魂是被动的,受外部事物的作用,理智是有很大的能动性.可以随心所欲地想象、理解和判断。从逻辑角度看,第二实体即可以作为主词也可以作谓词。比较。“人是会死的”和“苏格拉底是人”,“人”是第一个判断的主词和第二个判断的谓词。在所有的谓词中.只有“属”和“种”,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开头就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Iq人们不仅有认识世界的欲望。而且也有认识世界的能力.怎样认识世界以及认识世界的什么,成了亚里士多德必须解决的问题。认识世界要通过实体来认识,他把实体划分为第一实体,第二实体,最高实体。他认为真实的知识只能是关于原因的知识,特别是关于终极原因的知识,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因说”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实体是人们认识对象。没有实体就没有认识的来源。由于人类认识的本性和能力有层次之分.如感性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认识的实体也应有不同的层次,第一实体,第=实体和最高实体,本文主要从实体的建立以及实体和是者荚系作一论述。

第一实体是由质料和形式构成的。从本体论来看.它是最真实的,第一位的存在。他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独立存在的.具体事物只有分有理念才能产生。在具体的房子之外.有更真实的理念房子的存在.在具体马之外.有更真实的理念马的存在。亚里土多德认为.只有现实的,具体的事物存在.没有在事物之外的理念存在。在认识论上,亚氏主张“同类相知说”。由质料和形式构成的可感物体作用感官.感官本身也是一个由质料和形式构成的可感物。它的质料是身体的一部分.它的形式是一种感觉活动。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不是认识质料而是认识可感形式,比如,蜡块接受图章的印迹.而不是接受构成图章的质料铜或金。从逻辑上讲.第一实体只能作为逻辑的主词而不能

收稿El期:2004-03—24

作者筒介:贺炳团(1960-),,11.使西省靖进善八.成阳师范学院政渣拳讲师。

万方数据 

第3期贺炳州:试论咂里士多德“三实体”及与是者的关系-23

才能说明第一实体是什么。只有当我们说明苏格拉底是人是动物时.我们才说明苏格拉底是什么东西,如果我们用别的属性来说明他,比如苏格拉底是白的,他在跑着,坐着等等,并不能说明苏格拉底是什么。尽管类概念是通过理智想象归纳形成的,一旦类概念产生之后,就具有独立性。不能把具体概念和类概念等同起来,这主要是亚氏通过形式逻辑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不一样做出的区别.如“人”并不存在于张三、李四之中,动物也不存在于具体的马、牛之中。所以第二实体是存在的。

最高实体的提出,亚氏主要通过推论来完成的.从低级的质料推出高级质料的存在;从具体实体不完满的形式推出最完满的形式:从具体实体变化的动力推出最终的动力;从现实的目的推出最终的目的.最后推出理性神的存在。

从低级质料推出高级质料的存在。在《物理学》中,亚氏认为,地界内的事物是由气、火、水、土四种元素构成的,四种元素朝向或偏离自己的自然位置移动是直线运动。因此,它们所构成的事物按照本性做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断续的、暂时的.这些事物也是可朽的。天界的物体是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的,以太傲圆周运动。因此。天界以及由以太构成的天体都是球形,天体的运动是连续的,永恒的,天体是不朽的。

从具体实体的不完满形式推出最完满的形式。事物的质料因,只能是组成事物的因素,事物所以成为这个事物,并不是由干它们的质料因。而是由形式因决定的。一般来说.形式因和质料因是不能达分离的,形式存在于质料当中。但另一方面.形式和质料是不同的.形式决定事物性质,形式也可能离开质料而独立存在。同时形式也有一个层次问题,低级的事物是由低级的质料和形式构成的。较高级的事物由较高级的形式和质料构成的。通过这样的推论,形式之上还有形式。一直到最高的无质料的形式.也是最完美的形式。

从具体事物变化的动力推出最终的动力。运动是连续的,时闻也是连续的;时闻和运动或者是相同的东西,或者时间是运动的属性。在所有的运动中,只有位置的运动是连续的,而在位置的运动中,只有圆周运动才是永恒的,无限的连续运动,可以不停地运动下去。永恒的本体必然具有这样一种原则,它的本质恰恰就是现实性。这样的本体就不带任何质料的本体.有质料就有潜能还需要其他的动

万 

方数据力才能变为现实。要能成为永恒运动的本体.必须是这样完全现实的本体。永恒的本体必须是完全现实的,不带有任何质料的本体,它才能成为永恒运动的原因。

从现实目的推出最终的目的。现实的事物都在追求一定的目的,自然绝不会做无用的事情.当然亚氏并不认为自然像人那样只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目的,更不认为自然满足人的目的。他所谓的目的不过是事物实现自己的本性的自然倾向。这种自然倾向在实现过程中,遇到障碍,阻止其发展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要使事物的目的真正达到.必然有一个最终目的起作用,使事物达以实现。

从上面的推论中,可以断定一个理性神的存在.它是一切事物安排者和指挥者,是最高的绝对的独立存在的实体,善就是理性就是神。理性和理性安排的秩序相比,当然理性高于所安排的秩序:秩序依赖于理性,而不是理性依赖于秩序,所以理性是最高的独立存在。一切事物,无论是鱼、禽兽、植物都是安排为有秩序的.虽然它们的秩序是彼此不一样的。世界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彼此无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安排的,一切事物在追求善这一点上是相似的。从逻辑上讲.逻辑的判断词“是”就是指主词自身。“s是”在希腊文中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示主词S是自身,没有必要有谓词,也说明一种存在,作为理性的神来说主词就是自身。

实体和是者的关系如何。一直是亚氏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哲学研究的对象和性质。他认为第一哲学(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既不是“自然”,也不是“理念型相”而是“是者”。他说:“有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科学”。Ⅲ他认为.是者的范围最广,地位最高。没有一样东西不属于是者的范围。但其他科学只研究是者的某个部分或属性,只有第一哲学才研究是者自身和本质属性。既然亚氏认为,他的哲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理念型相”就否定了是者是一种独立存在精神东西.它必然和实体有关系的。

是者是从宴体中直观、归纳、抽象形成的哲学认识对象,亚氏认为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对事物的认识主要通过视觉完成的。在看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更主要地看到了事物的联系,看到事物的表层联系就形成经验知识。看到了事物最深层次的最酱遍的联系就是理性的知

威阳师范学院学报第19卷

识。当然理性知识不单单通过看能够实现.还要借助于理智。理智是人类特有的自由的一种认识能力。实质上就是归纳抽象能力。在具体的诸多现实的事物中.寻找共性的,一般的东西和事物的根本原因。进行抽象形成的智慧。“智慧是有关某些原则与原因的知识”Ⅲ。是者具有实体意义。是者的哲学意义是实体。而实体的每一种意义都可以通过对系词“是”的逻辑功能的分析而达到的。是者的中心意义是实体.亚氏紧紧的抓住系词“是”联结主词和谓词的用法,揭示是者的实体意义。按照它的逻辑划分,主词和谓词分属两类不同的逻辑范畴:主词所属范畴是实体,谓词所属的范畴是属性。范畴在数量共有十个,除“实体”之外.其他的九个分别是实体的“数量”、。性质”、“关系~位置”、“时问”、“状态”、“活动”、“受动”等。只有实体可以充当主词.其他九个范畴都是用来表述主词的谓词。实体和属性的范畴的地位和作用不一样。在时间上.实体是在先的东西,属性是在后的东西。定义优先指实体是本质,而属性是偶性。认识上优先指认识是者的过程首先是指出它是某一个东西。然后进一步认识这个东西是什么属性。亚氏认为事物多样性的属性都因围绕着实体这个中心才有意义。就实体和属性的关系而言,实体是独立存在的。不依赖于其它东西而存在:属性必须依赖于实体而存在。

是者是实体的本质。亚氏认为质料并不是第一位的实体。种和属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只有本质才是真正的实体。他认为。一个事物的本质。是由它的本性决定的.但什么是本性呢?他也没有直接回

答。而是通过偶性来说明。正如一个人可能有教养,可能没有教养,这些东西可有可无是偶然属性。如果说“你是人”情况就不同了。因为不能说.你可以是人.也可以不是人。如果你不是人那就不能作为

你而存在了。所以“人”对于一个具体的人——张三、

李四.就是它的本质。实体的本质和实体的固有属性联系在一起的。如凹鼻对于人来说是本质属性而“白”对于人来说是偶然属性。

是者是真理认识的对象。亚氏认为.质料不能给我们提供知识。只有形式才给我们提供知识。由于形式的层次不一样.提供的知识也不一样。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为个别知识.实用技术为较普通的知识,作为寻找事物最终原因的第一哲学形成的知识是普遍的真理。作为普遍真理的知识它研究的不是各别事物的特点和性质.而是同类事物的特点和性质,它研究的对象不是个别事物,而是包含一切事物的共同东西的是者。所以是者既是哲学认识的对象,也是真理认识的对象。

总之,亚氏的实体和是者的关系是很复杂的,他一方面超越古希腊自然哲学中把哲学研究的对象停留在具体事物上。另一方面又反对柏拉图的“理念型相”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所以它借助于实体这个环节来建立形而上学以及它的研究对象是者。无疑是哲学中的一大进步。

●考文献:

【1】重王士多德.形而上学【M1.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56.

OntheRelationship

bolw湖Afistoflo)8Tbrcc-subsmnccandQuintcss蛐cc

HeBing-man

ShamLxi

(TheDClⅪttmcntofPoliticsandLaw,XknyangTcachcrs'C.ollcgc,Xianysng

712000・China)

Ab—l●矗:Three-substanceisanalyzedandreviewed.fromtheperspectiveofontology,epistemologyandlogic

revealingthepurposeforwhichAristotLeestablishedthree-substancetheory.Substanceisnotthe

on

object

of咖dy

formetaphysicsbutquintessenceis。whichwasestablishedthebasisofontology.

K卵w饵山:firstsubstance;secondsubstance;supreme

substance;quintessence

万方数据 

2004年6月第19卷第3期

成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XianyangTeachers’College

Jun2004V01.19

No3

试论亚里士多德“三实体"及与是者的关系

贺炳团

f咸阳师范学院政法系.陕西成阳712000)

摘要:从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对“三实体”进行分析考察,说明亚里士多德建立“三妾体”的目的所在。实体不是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是者.是者是在实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关键词:第一实体;第二实体;最高实体;是者中图分类号:B502.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914(2004)03.0022.03

作谓词。如“苏格拉底是人”,“苏格拉底”只能作为主词.“人”是表述苏格拉底的是谓词,不能把这个判断颠倒“人是苏格拉底”。一般来说,凡是个别的.特殊的东西只能作为逻辑的主词.凡是能够用来表述主词的东西,必然都是普遍一般的东西。

亚氏在建立第一实体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二实体。虽然,第一实体是最根本的东西,是决定其他一切的东西,而第二实体(种和属)是一般的普遍的东西。从实体的层次上说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是有差异的,但它们都是实体.有其共同性。这是因为第一实体只所以称为第一实体。由于它们是其他东西的基础、基质。如具体的马是生命所依托的东西。具体的桌子是长,宽,高所依托的东西,没有具体的实体,属性也就不存在了。同样作为种和属的人和马也可以成为实体,因为有一般人和马的属性.必然依托在第二实体上,如。人是有理性的”。没有第二实体。一般的属性也不存在了。从认识论角度看,理性灵魂认识的对象是在可感形式基础上的可知形式.是通过想象对个别可感形式加以比较,归类.把相似的可感形式想象为一个印象。这样就可以产生出理性的概念。理智是理性灵魂的特殊功能、活动和内容,是人类灵魂除去动物灵魂所执行的那些功能之后所剩余的核心要素,它不是像感性灵魂是被动的,受外部事物的作用,理智是有很大的能动性.可以随心所欲地想象、理解和判断。从逻辑角度看,第二实体即可以作为主词也可以作谓词。比较。“人是会死的”和“苏格拉底是人”,“人”是第一个判断的主词和第二个判断的谓词。在所有的谓词中.只有“属”和“种”,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开头就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Iq人们不仅有认识世界的欲望。而且也有认识世界的能力.怎样认识世界以及认识世界的什么,成了亚里士多德必须解决的问题。认识世界要通过实体来认识,他把实体划分为第一实体,第二实体,最高实体。他认为真实的知识只能是关于原因的知识,特别是关于终极原因的知识,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因说”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实体是人们认识对象。没有实体就没有认识的来源。由于人类认识的本性和能力有层次之分.如感性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认识的实体也应有不同的层次,第一实体,第=实体和最高实体,本文主要从实体的建立以及实体和是者荚系作一论述。

第一实体是由质料和形式构成的。从本体论来看.它是最真实的,第一位的存在。他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独立存在的.具体事物只有分有理念才能产生。在具体的房子之外.有更真实的理念房子的存在.在具体马之外.有更真实的理念马的存在。亚里土多德认为.只有现实的,具体的事物存在.没有在事物之外的理念存在。在认识论上,亚氏主张“同类相知说”。由质料和形式构成的可感物体作用感官.感官本身也是一个由质料和形式构成的可感物。它的质料是身体的一部分.它的形式是一种感觉活动。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不是认识质料而是认识可感形式,比如,蜡块接受图章的印迹.而不是接受构成图章的质料铜或金。从逻辑上讲.第一实体只能作为逻辑的主词而不能

收稿El期:2004-03—24

作者筒介:贺炳团(1960-),,11.使西省靖进善八.成阳师范学院政渣拳讲师。

万方数据 

第3期贺炳州:试论咂里士多德“三实体”及与是者的关系-23

才能说明第一实体是什么。只有当我们说明苏格拉底是人是动物时.我们才说明苏格拉底是什么东西,如果我们用别的属性来说明他,比如苏格拉底是白的,他在跑着,坐着等等,并不能说明苏格拉底是什么。尽管类概念是通过理智想象归纳形成的,一旦类概念产生之后,就具有独立性。不能把具体概念和类概念等同起来,这主要是亚氏通过形式逻辑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不一样做出的区别.如“人”并不存在于张三、李四之中,动物也不存在于具体的马、牛之中。所以第二实体是存在的。

最高实体的提出,亚氏主要通过推论来完成的.从低级的质料推出高级质料的存在;从具体实体不完满的形式推出最完满的形式:从具体实体变化的动力推出最终的动力;从现实的目的推出最终的目的.最后推出理性神的存在。

从低级质料推出高级质料的存在。在《物理学》中,亚氏认为,地界内的事物是由气、火、水、土四种元素构成的,四种元素朝向或偏离自己的自然位置移动是直线运动。因此,它们所构成的事物按照本性做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断续的、暂时的.这些事物也是可朽的。天界的物体是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的,以太傲圆周运动。因此。天界以及由以太构成的天体都是球形,天体的运动是连续的,永恒的,天体是不朽的。

从具体实体的不完满形式推出最完满的形式。事物的质料因,只能是组成事物的因素,事物所以成为这个事物,并不是由干它们的质料因。而是由形式因决定的。一般来说.形式因和质料因是不能达分离的,形式存在于质料当中。但另一方面.形式和质料是不同的.形式决定事物性质,形式也可能离开质料而独立存在。同时形式也有一个层次问题,低级的事物是由低级的质料和形式构成的。较高级的事物由较高级的形式和质料构成的。通过这样的推论,形式之上还有形式。一直到最高的无质料的形式.也是最完美的形式。

从具体事物变化的动力推出最终的动力。运动是连续的,时闻也是连续的;时闻和运动或者是相同的东西,或者时间是运动的属性。在所有的运动中,只有位置的运动是连续的,而在位置的运动中,只有圆周运动才是永恒的,无限的连续运动,可以不停地运动下去。永恒的本体必然具有这样一种原则,它的本质恰恰就是现实性。这样的本体就不带任何质料的本体.有质料就有潜能还需要其他的动

万 

方数据力才能变为现实。要能成为永恒运动的本体.必须是这样完全现实的本体。永恒的本体必须是完全现实的,不带有任何质料的本体,它才能成为永恒运动的原因。

从现实目的推出最终的目的。现实的事物都在追求一定的目的,自然绝不会做无用的事情.当然亚氏并不认为自然像人那样只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目的,更不认为自然满足人的目的。他所谓的目的不过是事物实现自己的本性的自然倾向。这种自然倾向在实现过程中,遇到障碍,阻止其发展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要使事物的目的真正达到.必然有一个最终目的起作用,使事物达以实现。

从上面的推论中,可以断定一个理性神的存在.它是一切事物安排者和指挥者,是最高的绝对的独立存在的实体,善就是理性就是神。理性和理性安排的秩序相比,当然理性高于所安排的秩序:秩序依赖于理性,而不是理性依赖于秩序,所以理性是最高的独立存在。一切事物,无论是鱼、禽兽、植物都是安排为有秩序的.虽然它们的秩序是彼此不一样的。世界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彼此无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安排的,一切事物在追求善这一点上是相似的。从逻辑上讲.逻辑的判断词“是”就是指主词自身。“s是”在希腊文中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示主词S是自身,没有必要有谓词,也说明一种存在,作为理性的神来说主词就是自身。

实体和是者的关系如何。一直是亚氏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哲学研究的对象和性质。他认为第一哲学(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既不是“自然”,也不是“理念型相”而是“是者”。他说:“有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科学”。Ⅲ他认为.是者的范围最广,地位最高。没有一样东西不属于是者的范围。但其他科学只研究是者的某个部分或属性,只有第一哲学才研究是者自身和本质属性。既然亚氏认为,他的哲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理念型相”就否定了是者是一种独立存在精神东西.它必然和实体有关系的。

是者是从宴体中直观、归纳、抽象形成的哲学认识对象,亚氏认为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对事物的认识主要通过视觉完成的。在看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更主要地看到了事物的联系,看到事物的表层联系就形成经验知识。看到了事物最深层次的最酱遍的联系就是理性的知

威阳师范学院学报第19卷

识。当然理性知识不单单通过看能够实现.还要借助于理智。理智是人类特有的自由的一种认识能力。实质上就是归纳抽象能力。在具体的诸多现实的事物中.寻找共性的,一般的东西和事物的根本原因。进行抽象形成的智慧。“智慧是有关某些原则与原因的知识”Ⅲ。是者具有实体意义。是者的哲学意义是实体。而实体的每一种意义都可以通过对系词“是”的逻辑功能的分析而达到的。是者的中心意义是实体.亚氏紧紧的抓住系词“是”联结主词和谓词的用法,揭示是者的实体意义。按照它的逻辑划分,主词和谓词分属两类不同的逻辑范畴:主词所属范畴是实体,谓词所属的范畴是属性。范畴在数量共有十个,除“实体”之外.其他的九个分别是实体的“数量”、。性质”、“关系~位置”、“时问”、“状态”、“活动”、“受动”等。只有实体可以充当主词.其他九个范畴都是用来表述主词的谓词。实体和属性的范畴的地位和作用不一样。在时间上.实体是在先的东西,属性是在后的东西。定义优先指实体是本质,而属性是偶性。认识上优先指认识是者的过程首先是指出它是某一个东西。然后进一步认识这个东西是什么属性。亚氏认为事物多样性的属性都因围绕着实体这个中心才有意义。就实体和属性的关系而言,实体是独立存在的。不依赖于其它东西而存在:属性必须依赖于实体而存在。

是者是实体的本质。亚氏认为质料并不是第一位的实体。种和属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只有本质才是真正的实体。他认为。一个事物的本质。是由它的本性决定的.但什么是本性呢?他也没有直接回

答。而是通过偶性来说明。正如一个人可能有教养,可能没有教养,这些东西可有可无是偶然属性。如果说“你是人”情况就不同了。因为不能说.你可以是人.也可以不是人。如果你不是人那就不能作为

你而存在了。所以“人”对于一个具体的人——张三、

李四.就是它的本质。实体的本质和实体的固有属性联系在一起的。如凹鼻对于人来说是本质属性而“白”对于人来说是偶然属性。

是者是真理认识的对象。亚氏认为.质料不能给我们提供知识。只有形式才给我们提供知识。由于形式的层次不一样.提供的知识也不一样。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为个别知识.实用技术为较普通的知识,作为寻找事物最终原因的第一哲学形成的知识是普遍的真理。作为普遍真理的知识它研究的不是各别事物的特点和性质.而是同类事物的特点和性质,它研究的对象不是个别事物,而是包含一切事物的共同东西的是者。所以是者既是哲学认识的对象,也是真理认识的对象。

总之,亚氏的实体和是者的关系是很复杂的,他一方面超越古希腊自然哲学中把哲学研究的对象停留在具体事物上。另一方面又反对柏拉图的“理念型相”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所以它借助于实体这个环节来建立形而上学以及它的研究对象是者。无疑是哲学中的一大进步。

●考文献:

【1】重王士多德.形而上学【M1.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56.

OntheRelationship

bolw湖Afistoflo)8Tbrcc-subsmnccandQuintcss蛐cc

HeBing-man

ShamLxi

(TheDClⅪttmcntofPoliticsandLaw,XknyangTcachcrs'C.ollcgc,Xianysng

712000・China)

Ab—l●矗:Three-substanceisanalyzedandreviewed.fromtheperspectiveofontology,epistemologyandlogic

revealingthepurposeforwhichAristotLeestablishedthree-substancetheory.Substanceisnotthe

on

object

of咖dy

formetaphysicsbutquintessenceis。whichwasestablishedthebasisofontology.

K卵w饵山:firstsubstance;secondsubstance;supreme

substance;quintessence

万方数据 


相关内容

  • 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及其意义
  • 2008年10月 总第175期第10期学术交流AcademicExchangeOct.,2008SerialNo.175No.10 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及其意义 陆杰荣1,牛小侠1'2 (I.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沈阳110000:2.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四平1 ...

  •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研究
  •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研究 作者:刘宗懋 来源:<学理论·上>2015年第03期 摘 要: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完全建立在关于实体问题的讨论上.本文从实体的原初含义出发,重点研究亚里士多德有关实体的论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范畴篇>认为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其次,<形而上学&g ...

  • 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
  • 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 学说及其意义 陆杰荣1 ,牛小侠 1,2 (1.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沈阳110000;2.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实体 学说是在代表古希腊哲学发展最高水平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逻辑基础上提出的,其实体不仅保留着原子 ...

  • [心理学考研]心理学史测试题
  • [比邻学堂]心理学史测试题 第一章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本章习题精选] 一.判断题 1.苏格拉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科学家,被称为"科学之祖". 2.冯特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使用内省法的人. 3.冯特首次提出"复合"一词,他发明的"冯特复合钟&qu ...

  • 古代西方哲学_本体论_起源探究
  • 第18卷第9期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V ol . 18N o . 9 (2006年9月) (S ep. 2006) S OC I A L SC I E 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 I 古代西方哲学"本体论"起源探究 顾学文 (山西大学, ...

  •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代表作<形而上学>中."实体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内容,"实体"是他的哲学的核心范畴,可以说.亚里士多德哲学主要就是论"实体"的理论.在亚里士 ...

  • 西方哲学史试题精选
  • 西方哲学史试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10×4=40分) 1.德性即知识 2.波菲利问题 3.存在就是感知 4.主奴关系 二.简答题(25×2=50分) 1.简述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及在哲学史上 的意义. 2.试述启蒙运动及其影响,并列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30×2=60分) 1.论述 ...

  • 试由[第一哲学沉思集]论笛卡尔二元论
  • [摘 要]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可以看作是将二元论的讨论由原有的哲学.宗教传统转向近现代哲学范式的著作,并且它将心灵哲学的讨论引向一个新领域.本文试以<第一哲学沉思集>的文本解读为主,提出作者对笛卡尔循环的解决思路,并试阐述其二元论思想对心灵哲学后续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

  • 赵敦华[西哲史]笔记
  • 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 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