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第七天]读后感1000字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 很久没逛书店,上周与同学慕名前往北大东门的万圣书园买书,听到一个中国美女给一个外国人推荐余华的《活着》,顺便说了一下《第七天》这本书,说还没来得及看,不知道好不好。那是第一次听说《第七天》这本书。然后,根据虹膜理论,走到哪里似乎都能听到《第七天》这本书,当代小说、文学理论专题这样的课上都有提到,怀着好奇的心,放下手中卡夫卡《城堡》,到上下载了电子版的。

不得不说主角的身份让我想起了初中看的一本儿童故事《天蓝色的彼岸》,都是灵魂,找寻着人间的遗迹,但是作为一本儿童读物,《天蓝色的彼岸》更多的是描写美好的天堂和人间的温暖,而余华的《第七天》与其说描写的是人间,不如说描写的是地狱。很多指责余华这部作品的人都说这只是微博上热点事件的集合,但是我在想,任何一个不是生活在当代中国,不是亲眼看到这些报道,参与这些讨论的人都会觉得这些事件不可思议。再有想象力的编剧都难写出这么多可笑可叹的情节。只是余华用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所有的事都集中在了杨飞的身边——这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w w w . f w s i r . c o m)我们每个人都活得这么平凡,就算遇到一两件这样的事是可能的,但是所有的悲剧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就太戏剧了。但是,正是这种荒诞的戏剧性,才是具震撼力。 我一边阅读,一边将《第七天》中的事件桩桩件件的和现实中的事件对上号,我发现对于很多事,我都有过评论,但是评论之后呢,愤怒、无奈,然后将目光转向另一件让我愤怒无奈的事情上。好像我每件事情都参与了,但是,有什么用呢?这样的事情仍是层出不穷。 对这本书的指责的人很多,但是我还是选择了翻开这本书,并且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受到其他人评价的影响,静静的看着这个“微博段子”大集锦。因为是以一个死人的视角写的,当然开篇就和身后大事联系上来,死不起,死后的排场、等级„„一边骂着荒唐,一边又悲哀的想到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于是我就在这一边骂一边感慨的心情中看着这本。我是感性的人,看到杨金彪为了杨飞所作的牺牲,甚至最后为了不拖累杨飞选择离家出走,我落泪了。其他事情都离我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杨家父子这样的悲剧在我的身边的的确确是发生了的。邻居家的爷爷查出罹患食道癌,在80岁的生日当晚用一个麻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管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总之记录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光怪陆离。小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当我们读到他的时候,回想起那些事件,还能给我们警醒。而微博的更新速度太快,我们的视线很容易被转移。 要是在去万圣书园之前我看了这本书的话,我一定会建议那个外国人别买这本书,怎么说呢,家丑不可外扬。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 很久没逛书店,上周与同学慕名前往北大东门的万圣书园买书,听到一个中国美女给一个外国人推荐余华的《活着》,顺便说了一下《第七天》这本书,说还没来得及看,不知道好不好。那是第一次听说《第七天》这本书。然后,根据虹膜理论,走到哪里似乎都能听到《第七天》这本书,当代小说、文学理论专题这样的课上都有提到,怀着好奇的心,放下手中卡夫卡《城堡》,到上下载了电子版的。

不得不说主角的身份让我想起了初中看的一本儿童故事《天蓝色的彼岸》,都是灵魂,找寻着人间的遗迹,但是作为一本儿童读物,《天蓝色的彼岸》更多的是描写美好的天堂和人间的温暖,而余华的《第七天》与其说描写的是人间,不如说描写的是地狱。很多指责余华这部作品的人都说这只是微博上热点事件的集合,但是我在想,任何一个不是生活在当代中国,不是亲眼看到这些报道,参与这些讨论的人都会觉得这些事件不可思议。再有想象力的编剧都难写出这么多可笑可叹的情节。只是余华用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所有的事都集中在了杨飞的身边——这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w w w . f w s i r . c o m)我们每个人都活得这么平凡,就算遇到一两件这样的事是可能的,但是所有的悲剧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就太戏剧了。但是,正是这种荒诞的戏剧性,才是具震撼力。 我一边阅读,一边将《第七天》中的事件桩桩件件的和现实中的事件对上号,我发现对于很多事,我都有过评论,但是评论之后呢,愤怒、无奈,然后将目光转向另一件让我愤怒无奈的事情上。好像我每件事情都参与了,但是,有什么用呢?这样的事情仍是层出不穷。 对这本书的指责的人很多,但是我还是选择了翻开这本书,并且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受到其他人评价的影响,静静的看着这个“微博段子”大集锦。因为是以一个死人的视角写的,当然开篇就和身后大事联系上来,死不起,死后的排场、等级„„一边骂着荒唐,一边又悲哀的想到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于是我就在这一边骂一边感慨的心情中看着这本。我是感性的人,看到杨金彪为了杨飞所作的牺牲,甚至最后为了不拖累杨飞选择离家出走,我落泪了。其他事情都离我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杨家父子这样的悲剧在我的身边的的确确是发生了的。邻居家的爷爷查出罹患食道癌,在80岁的生日当晚用一个麻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管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总之记录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光怪陆离。小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当我们读到他的时候,回想起那些事件,还能给我们警醒。而微博的更新速度太快,我们的视线很容易被转移。 要是在去万圣书园之前我看了这本书的话,我一定会建议那个外国人别买这本书,怎么说呢,家丑不可外扬。


相关内容

  • 余华读后感
  •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上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显示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 ...

  • 余华[活着]读后感
  • 余华在<活着>一文中写到:我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因此,作者写出了<活着>,用简单.洁净.纯朴的文字,通俗流畅的叙述,真实贴切的表达,向读者展示了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 ...

  • 10到12月份干事培养计划
  • 10到12月份干事培养计划 培养目的: 增强干事综合能力,重点为12份志愿服务广交会项目推介解说员3人,为前期用项目和商家接触洽谈提供两个小组的人才支持. 培养重点方向: 把握项目意义的思维能力. 应对商家的询问的表达能力. 拉赞助的能力. 礼仪礼貌. 培养方式: 赞助培训,赞助跟队实践体验 可以让 ...

  • 余华活着读后感
  • 余华活着读后感 余华活着读后感 我记得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没有畅销小说热火朝天的宣传,反而平平静静地被出版再出版.我是艰难才向同学借到这本书的,那个书荒的高中时代,能够存一本小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苦于对老一辈缺乏了解,第一次读这本书印象仅限于一位有趣的老人养有一头名叫"福贵"的老 ...

  • 读余华后感
  • --3-22 余华的<活着>这本书是通过别人介绍才知道的,当时的朋友对我说这样的书的催泪性很强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这样的书一般都是为了骗取不太理智的读者的眼泪而使得他们浪费自己的感情和金钱的,所以,我也就一直没有心情看这本书,直到前天自己百无聊赖的时候突然想,我到要看看这个让无数 ...

  • [现实一种]读后感
  • 余华<现实一种>是一部探讨人性以及暴力的代表性作品,余华虽然用了大量的篇幅对血腥以及暴力场面进行描绘,但他想表达的觉不仅仅是暴力的可怕那么简单.在暴力之下描绘了一群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制造出的畸形产物.他们是一群冷漠,自私,贪婪,邪恶,暴力的"动物". 在小说中处处可见人 ...

  • [许三观卖血记]在线阅读,余华小说
  • <许三观卖血记>在线阅读(序) <许三观卖血记>在线阅读(1) <许三观卖血记>在线阅读(2) <许三观卖血记>在线阅读(3) <许三观卖血记>在线阅读(4) <许三观卖血记>在线阅读(5) <许三观卖血记>在线阅读 ...

  • 活着读后感2000字
  • 活着读后感2000字 活着,承载了多少意义.情感和力量呢?是进行时,是生命的持续状态,是灵魂的永恒追寻. 看完<活着>,想说说关于"活着",这样广大却沉重的话题,似乎 每一个语句都显得苍白,每一声叹息都显得无力:然而,活着,是进行时,是你我此刻正在经历的状态,无从逃避 ...

  • 为谁活着读后感
  • 为谁活着读后感(一)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