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面小康目标冲刺

  崇川区是南通市的主城区。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超200亿元、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000元、7975元,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十强,长江以北独此一家。对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4大类18项指标,崇川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两大类指标已经达标或超标,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两类指标中,尚有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城镇三大保险覆盖面、人均绿地等指标存在差距。2007年,围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崇川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提升产业发展层级。首先。以科学规划指导产业层级提升。吸纳先进规划理念。加紧制定全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产业规划,推动产业发展与空间、地块的对接,规划好特色片区、重点园区、产业重点。其次,以狠抓落实加快产业层级提升。明确推进方案,引培并举,做强一批重点企业:拿出实在举措,倾力扶持,切实增强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传统产业特色,引进或研发适用高新技术,努力促进传统特色产业向现代优势产业转变。第三,以整体合力推动产业层级提升。充分发挥好相关经济部门的协调促进作用,激发开发区各镇街的主体作用,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业绩的考核,调动各方面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

  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核心,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加大投入,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础。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引导力度,增强企业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托崇川产业基础,以技术转化、产业升级为重点,形成一批在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品牌方面都有竞争优势的知名产品、知名企业。把孵化器建设作为扶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加强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二是拓展思路,进一步创新服务发展的机制。着眼于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推动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创新,努力营造使企业普遍满意、更好发挥创造力的服务环境。创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三是落实举措,以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领导体制,切实把科技创新置于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位置。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解决好科研和产业脱节问题。创建“全国科普文明城区”,提升市民科学素养,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

  以引资引智和项目推进为关键,蓄积率先发展后劲。一是实施精准招商,扩大有效投入。重点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产业带动型、生态环保型、对税源和就业贡献较大的项目。二是重视人才集聚,激发内生活力。在加大本地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相结合,舍得开出优惠的条件、投入相当的成本,建立稳定的联系渠道,通过项目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吸引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到崇川来,吸引临近地区优秀人才到崇川来。三是狠抓项目落实,蓄积发展后劲。牢同确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促进全区发展的新跨越。

  以片区统筹和园区建设为抓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因地制宜,促进辖区经济协调发展。继续坚持“片区互动、能量聚合”的原则,努力形成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格局。二是加强引导,促进特色片区竞相发展。着重抓好临港产业带、主题是工业园、特色商贸圈、社区服务网、现代服务链、楼字经济点、科技孵化器、滨江休闲区等八个支点片区的建设。三是高点定位,促进各类园区科学发展。按照“一园一产业,园园有龙头”的定位,着力加快高新电子工业园区、机电一体化工业园区、纺织科技工业园区等主题工业园区建设。

  以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为重点,持续增强城市魅力。一是统筹城乡市政设施建设。把城市化作为主城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迅速修编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倾斜公共财政的投向,使农村的“通达工程”成为城市路网建设的一部分,使农村的镇村改造成为城市小区建设的一部分,使城中村的改造成为城市整体建设安排的一部分。二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道路、绿化、市政设施的市场化管护机制,推动市容环境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探索多渠道投入机制,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专业作业市场化、社会化。三是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快风景区建设,继续推进滨江公园和山水间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滨江风光带。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加大公共绿地建设力度,确保人均绿地等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加大执法力度,推进化工行业整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改善主城区生态环境。

  以动迁安置和失地保障为突破,更好解决民生问题。一是继续推进拆迁。继续把征地拆迁工作作为事关全辖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政治性任务,充分关注区域发展的特点和动迁居民的现实需求,使拆迁成为促进城市繁荣、富裕一方百姓的“民心工程”。二是加快安置进度。把今年作为安置工作的突破年,切实扭转安置滞后的局面,有效缩短动迁过渡期。三是切实增强保障。以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并入社会保险为契机,积极推动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向社会保险的接轨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村组集体分配为重要补充”的模式,努力提高失地群众的当前生活和长久保障水平。

  

  (作者系中共南通市崇川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袁 文

  崇川区是南通市的主城区。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超200亿元、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000元、7975元,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十强,长江以北独此一家。对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4大类18项指标,崇川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两大类指标已经达标或超标,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两类指标中,尚有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城镇三大保险覆盖面、人均绿地等指标存在差距。2007年,围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崇川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提升产业发展层级。首先。以科学规划指导产业层级提升。吸纳先进规划理念。加紧制定全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产业规划,推动产业发展与空间、地块的对接,规划好特色片区、重点园区、产业重点。其次,以狠抓落实加快产业层级提升。明确推进方案,引培并举,做强一批重点企业:拿出实在举措,倾力扶持,切实增强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传统产业特色,引进或研发适用高新技术,努力促进传统特色产业向现代优势产业转变。第三,以整体合力推动产业层级提升。充分发挥好相关经济部门的协调促进作用,激发开发区各镇街的主体作用,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业绩的考核,调动各方面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

  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核心,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加大投入,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础。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引导力度,增强企业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托崇川产业基础,以技术转化、产业升级为重点,形成一批在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品牌方面都有竞争优势的知名产品、知名企业。把孵化器建设作为扶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加强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二是拓展思路,进一步创新服务发展的机制。着眼于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推动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创新,努力营造使企业普遍满意、更好发挥创造力的服务环境。创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三是落实举措,以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领导体制,切实把科技创新置于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位置。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解决好科研和产业脱节问题。创建“全国科普文明城区”,提升市民科学素养,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

  以引资引智和项目推进为关键,蓄积率先发展后劲。一是实施精准招商,扩大有效投入。重点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产业带动型、生态环保型、对税源和就业贡献较大的项目。二是重视人才集聚,激发内生活力。在加大本地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相结合,舍得开出优惠的条件、投入相当的成本,建立稳定的联系渠道,通过项目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吸引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到崇川来,吸引临近地区优秀人才到崇川来。三是狠抓项目落实,蓄积发展后劲。牢同确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促进全区发展的新跨越。

  以片区统筹和园区建设为抓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因地制宜,促进辖区经济协调发展。继续坚持“片区互动、能量聚合”的原则,努力形成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格局。二是加强引导,促进特色片区竞相发展。着重抓好临港产业带、主题是工业园、特色商贸圈、社区服务网、现代服务链、楼字经济点、科技孵化器、滨江休闲区等八个支点片区的建设。三是高点定位,促进各类园区科学发展。按照“一园一产业,园园有龙头”的定位,着力加快高新电子工业园区、机电一体化工业园区、纺织科技工业园区等主题工业园区建设。

  以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为重点,持续增强城市魅力。一是统筹城乡市政设施建设。把城市化作为主城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迅速修编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倾斜公共财政的投向,使农村的“通达工程”成为城市路网建设的一部分,使农村的镇村改造成为城市小区建设的一部分,使城中村的改造成为城市整体建设安排的一部分。二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道路、绿化、市政设施的市场化管护机制,推动市容环境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探索多渠道投入机制,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专业作业市场化、社会化。三是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快风景区建设,继续推进滨江公园和山水间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滨江风光带。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加大公共绿地建设力度,确保人均绿地等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加大执法力度,推进化工行业整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改善主城区生态环境。

  以动迁安置和失地保障为突破,更好解决民生问题。一是继续推进拆迁。继续把征地拆迁工作作为事关全辖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政治性任务,充分关注区域发展的特点和动迁居民的现实需求,使拆迁成为促进城市繁荣、富裕一方百姓的“民心工程”。二是加快安置进度。把今年作为安置工作的突破年,切实扭转安置滞后的局面,有效缩短动迁过渡期。三是切实增强保障。以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并入社会保险为契机,积极推动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向社会保险的接轨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村组集体分配为重要补充”的模式,努力提高失地群众的当前生活和长久保障水平。

  

  (作者系中共南通市崇川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袁 文


相关内容

  • 时政热点: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冲刺
  • 时政热点: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冲刺 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五年.决胜的五年,决定着人们生活的质和量,要求我们全力以 ...

  • 向着伟大复兴梦想不断前进 --如何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 向着伟大复兴梦想不断前进 --如何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编者的话]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正确的道路矢志奋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为实现" ...

  • 风险与应对风险的法宝
  • 议题: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报告摘录: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 ...

  • 妇联联谊会领导致辞
  •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 大家好! 春光明媚,大地生辉.今天,我们相约这里,欢聚一堂,我很荣幸为崇川区女领导干部联谊会的成立作表态发言.首先,我谨代表我们女同胞们对崇川区妇联成立女领导干部联谊会致以热烈的祝贺!妇联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帮手.崇川区妇联成立女 ...

  • 全面脱贫 共奔小康
  • 全面脱贫 共奔小康 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一直是我国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绕不开的现实问题.脱贫攻坚,是我们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 ...

  • 十三五蓝图
  • 如何看懂习近平心中的‚十三五‛蓝图 即将于3月初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下文简称‚十三五‛规划).这份备受关注的中国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书‛将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国家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

  • 2015全国两会召开时间
  • 2015全国两会召开时间 2015年全国两会的召开时间:2015年3月3日和3月5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分别于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2015全国两会:开幕时间敲定 新闻中心27日开放 2015年2月26日,北京,位于梅地亚中心 ...

  • [要闻]麻城市第八次党代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 11月2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麻城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会展中心召开,会议总结中国共产党麻城市第七届委员会取得的成绩,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决胜脱贫攻坚,奔向全面小康,为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杨遥.蔡绪安.段虎.刘华强.戴福生.骆丽娟. ...

  • 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抓脱贫攻坚
  • 南方日报: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抓脱贫攻坚 南方日报评论员 2016年08月26日09:13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抓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