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监测培训材料

孟石岭卫生院培训会

培训主题 :肿瘤及死因监测和心脑血管相关知识 讲座时间:

主讲:

讲座内容:

一. 肿瘤监测

肿瘤监测是以卫生院医疗服务网和肿瘤防治网为依托,对所在区域主要肿瘤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以及影响因素作长期连续动态地观察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提供给有关卫生部门,为肿瘤防治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监测的目的

(一)建立我县肿瘤新发病例监测;

(二)了解我县的肿瘤新发病例的流行趋势和发布特征;

(三)评价和考核肿瘤防治效果;

(四)为肿瘤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线索。

2、监测的内容

(一)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监测

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监测是肿瘤监测工作的最重要的核心。肿瘤的发生和死亡是人群暴露于各种致癌危险因素和预防干预措施的应答指标。是对人群中肿瘤的发病和死亡频率进行长期连续的观察,了解肿瘤在人群、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为发现肿瘤相关危险因素提供线索。肿瘤发病和死亡监测工作主要是建立和

健全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报告制度,由于肿瘤死亡率受诊断肿瘤发病登记是肿瘤监测的最好资料来源,其价值远远优于死亡资料。所以,有条件地区和单位应做好肿瘤的发病登记工作。

(二)肿瘤病因学监测

肿瘤的一级预防就是对可能导致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干预,肿瘤病因学监测是开展肿瘤一级预防的基础。肿瘤的发生是复杂的,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将其分为外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污染、生活方式、个人生活习惯和行为、社会文化风俗和社会压力等)和宿主内源性因素(包括遗传、种族、性别、年龄、免疫机能、营养和代谢及病毒等)两大类。

1. 行为监测 不良嗜好和不良卫生习惯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1)吸烟 可能增加口腔、唇、咽、喉、肺、食管、胃、膀胱和胰腺等肿瘤发病危险性,其中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是肿瘤病因学研究最重大的成果。

(2)饮酒 也是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已有研究报告结果表明酗酒是食管癌、胃癌、肝癌和膀胱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3)不良卫生习惯 如饮食不洁、饮用不洁水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不洁性生活和滥交与宫颈癌关联,食用腌制食物特别是咸菜、酸菜和咸鱼与食管癌、鼻咽癌密切相关等。

加强对人群行为不良嗜好和不良习惯的监测,特别是通过采取加强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后人群行为的变化,对肿瘤病因学研究和预防干预效果评价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 环境监测 依据获得资料的方式,以测量为基础的某些化学物质的变量,称为环境危险因素监测,据大多数学者估计,80%的肿瘤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因此,对环境质量进行长期连续性监测,分析环境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将为肿瘤的病因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并帮助决策改善环境和预防肿瘤对策与措施的采用。

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社区环境保护部门对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数量进行连续性测量分析,获取大量的数据,作为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还包括某时期某阶段对特殊污染物和特定污染地进行的专门短期调查,如对家庭室内空气污染的监测,对居民食物如蔬菜、五谷的农药污染或黄曲霉素的监测等。

3、肿瘤登记报告系统

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可分为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和以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以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机构设在医院内,仅记录该医院内肿瘤患者的有关信息,其主要目的是提供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接受治疗和治疗结果的信息,可对肿瘤临床进行回顾总结。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是收集某人群中肿瘤患者的资料,能提供肿瘤的发病率、患病率,侧重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问题。

(一)国内肿瘤登记现况

20世纪70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一直呈上升趋势,至90年代的20年间,肿瘤死亡率上升29.42%,2000年肿瘤发病率约180-200万,死亡140-150万,在城镇居民中只,肿瘤已经成为死

因的首位。

(二)农村肿瘤登记报告制度的实施及其质量控制

1. 登记和报告

(1)村卫生室 乡村医生负责收集所在村和居委会的肿瘤和全死因病例,于每月10日前报当地卫生院防治专(兼)干,并向乡卫生院提供该患者的一些情况和线索,核实上级需要核实的病例,补充报告卡不足的项目,如年、月、日、性别、年龄、地址等。

(2)乡镇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应确定一名防保医生担任肿瘤防治专(兼)干,负责收集各村上报肿瘤及全死因病例,剔除重报后将卡片于当月15日前报县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登记处(或疾病控制中心的慢病科)。

2. 肿瘤登记报告的质量控制

(1)定期开展业务培训 提高肿瘤防治专(兼)干的业务素质。

(2)制定相应的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制度 制定《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实施办法》、《肿瘤防治工作任务、要求及考核评分实施细则》、《乡村医生月例会》、《肿瘤病例登记册》、《全死因病例登记册》等制度和相应的表册,做到层层落实。

(3)对肿瘤报告重报、漏报的质量控制 做到层层剔卡、上下核对,把重报控制在最小范围。县、乡级定期组织漏报率调查,提高住院、门诊医师及乡村肿瘤防治专(兼)干对肿瘤报告的认识,减少漏报或不报的现象。

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医疗预防的方方面面,具有长期性、连续性、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特点。又是一

项经常性收集、储存、整理、统计的工作,是分析、评价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生存率的客观依据。

4、监测方式: 全人群监测

肿瘤发病和死亡监测一般采用全人群监测,这样有利于了解疾病在人群的分布,长期监测能了解人群中疾病变化的趋势。卫生院肿瘤登记系统可以建立在村级医疗服务站的居民健康档案基础上,并通过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来保证。

农村居民平时的健康检查和疾病初诊都在卫生院医疗服务站进行,有可疑病例时,卫生院医生在健康档案上登记,同时将病例转送上级医院。

卫生院医生需要对病例做随访或追踪,了解最后诊断。当确定肿瘤病例的最后诊断后,卫生院医生则填写肿瘤发病报告卡,定期向上级单位报送。卫生院医生还要负担肿瘤病例的随访工作,了解病例的治疗和预后,有需要时担负康复治疗。病例死亡时,填写肿瘤死亡登记报告卡,定期上报。

5、监测的程序

(一)组织机构 卫生院肿瘤监测机构是与村级卫生室结合在一起的,一般附设在卫生院卫生部门和医疗服务机构中,叫什么名称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名。

(二)资料收集 必需收集的资料:“人口学资料包括人口总数、出生和死亡等资料”,“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环境监测和行为监测资料”,“健康体检和筛查资料”。

(三)建立和健全监测档案 制定肿瘤监测的各种“卡”、

“册”,如“肿瘤发病报告卡”、“居民死亡登记证书”、“居民肿瘤登记和随访卡”、“居民健康体检卡”、“居民健康档案”,定时收集、建立健全社区监测档案。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肿瘤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合理完好的工作制度,包括例会制度、资料管理及档案制度、监测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肿瘤监测工作的考核和评分制度等。

6、肿瘤监测系统的评价

肿瘤监测效果评价的原则首先是监测系统是否为卫生院保健服务,是否达到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效率、运转情况等。

二. 心 脑 血 管 病

心脑血管病分为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 并发症多” —“四高一多”的特点。

易患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有哪些?

1、40岁以上的血压异常,血脂和血糖较高的人,尤其是男性。

2、工作紧张繁忙,精神压力大,经常感到劳累的人。

3、饮食生活没有规律、经常熬夜的人。

4、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中年人。

5、缺乏体育锻炼的人。

6、肥胖的人。

7、长期吸烟、酗酒的人。

8、经常食用油腻、过甜食品的人。

9、经常食用过咸饭菜的人。

10、性格过于激动和好胜心强的人。

脑血管病

一.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的堵塞或破裂,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起病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危险性大。

二.脑血管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偏头痛、记忆力衰退。

2.整天想睡觉,一叫就醒.

3.失眠,每天感觉睡眠不足。

4.肢体麻、面麻、舌麻、尤其是手指麻.

5.头晕、目眩、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

6.吐字不清、流口水、原因不明鼻出血、跌倒

7.思维缓慢、全身无力、出虚汗、心慌、反应迟钝、行为幼稚、强哭强笑

三.为什么会得脑血管疾病(病因角度)?

1、血管壁病变

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约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之)、动脉炎、先天性异常(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外伤、中毒、肿瘤等

动脉粥样硬化是如何形成的?红细胞占血细胞的95%以上,在血液中是单个分开呈游离状存在的, 具有为人体各个细胞、组

织、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成份,并把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排除体外的重要功能。健康人的体内大约存在着25万亿个红细胞,每天都会有2000亿的红细胞死亡,而这些死亡的红细胞正是靠心脑血管免疫细胞来清除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下降,死亡的红细胞无法及时清除,致使血液流动受阻而使血流缓慢,原本单个分开的红细胞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团状, 并与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胆固醇拥挤在一起使血管腔变窄,甚至闭塞,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动脉硬化发生在大的血管,尚不影响血液的运行,但如果发生在细小的血管,如冠状动脉,就会引起血流减少,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心绞痛,如冠状动脉完全被阻塞,就会引起心肌梗塞。身体上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能发生动脉硬化,如脑动脉硬化就会出现中风;肾动脉发生硬化,就会出现高血压;腿部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阻碍血液循环时,走路就会引起疼痛;如果冠状动脉的内膜出现了上述病变,就叫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 血液成分改变

①血液粘稠度增高。如高血脂症、高血糖症、高蛋白血症、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粘稠度增高跟红细胞的聚集有着密切关系,当聚集的红细胞无法及时清除的,红细胞会与血小板就会积聚到一起,阻塞血管,更易形成血栓。

②凝血机制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应用抗凝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此外,妊娠、产后、手术后及服用避

孕药等可造成易凝状态;

3. 血流动力学改变

如高血压病(约占非栓塞性脑血管病的55—75%)、低血压、心脏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冠心病、心房纤颤、传导阻滞)等;

4. 其他

①血管外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大血管邻近的病变(如颈椎病、肿瘤等)压迫影响供血不全;

②颅外形成的各种栓子等

四.脑血管病分哪几类?

脑血管病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

1.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又叫脑溢血,为最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病,有资料表明80%以上的脑出血病人有高血压病史。血管免疫细胞功能的下降使血管开始逐渐老化、脆化、硬化,如遇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如情绪激动、剧烈活动、饮酒过度、大便用力等都易使血管破裂而发生脑内血管破裂而引发脑出血。此外,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也是脑出血的常见原因。脑出血发病多较突然,病程进展迅速,严重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和大小便失禁。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大致分为两种:(1)全脑症状,多由脑出血、水肿和颅内压升高所致。表现头痛、呕吐、嗜睡、昏迷等。(2)局灶症状,为血破入脑实质后所致的定位症状,如中枢性偏瘫、面瘫、失语及偏身感觉障碍。

(2)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脑血管先天异常引起。如各种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3)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出血:多由外伤引起。

2.缺血性脑血管病:

(1)脑梗塞: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血管免疫功能丧失后,死亡红细胞大量聚集,不能及时清除,累积在脑动脉使动脉变得越来越狭窄,甚至完全堵塞。当粥样硬化物质堵塞了脑动脉,就会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最终引发脑梗塞、脑血栓的形成。患者可出现偏瘫、失语等脑局灶性损害症状,属缺血性脑血管病。以老年人多见。高脂饮食,糖尿病,吸烟等患者中发病率较高。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 ,小中风) :脑缺血一过性发作,24小时内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但反复发作者可以有脑梗塞。

(3)其他:脑动脉硬化,各种脑动脉炎,脑动脉缺血性综合征,颅内静脉窦或静脉血栓等。

心血管病

一.什么是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也居于首位。主要指如冠心病(也可以说冠状动脉狭窄、粥样硬化等)、肺心病、心肌炎等。

二.心血管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的胸骨后或胸左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或颈部.

2.体力劳动时,有心慌、气短、疲劳和呼吸困难现象.

3.饱餐、寒冷、看惊险场面时感到心悸、胸痛。

4.睡眠时感到憋气,需高枕后才好转.

5.反复出现脉搏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

6.上楼时比别人更容易胸闷、心悸.

7.长期发作左肩痛。

三.为什么会得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动脉内壁由于死亡的红细胞的淤积,被甘油三脂、胆

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有害物附着、沉积形成斑状动脉粥样硬化,

使血管壁弹力减弱、脆性增加,血管腔变窄、血流速度减慢,导

致心脏组织缺血、缺氧,血栓形成

四.心血管病都包括哪些疾病?(主要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

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因死亡的红细胞聚集而发生严重

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

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

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

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

冠心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

体力劳动者,城市多于农村,平均患病率约为6.49%,而且患病

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随

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冠心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

的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因此,21世纪我国面临心

血管疾病的挑战,能否扼制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关键

在于预防。

引起冠心病的原因有很多,如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高脂肪

饮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生气等)家族遗传因素、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都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分型: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猝死

1.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

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

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

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分,可

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

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

寒、阴雨天气等为常见的诱因。

2.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

脉的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

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状:

1、疼痛:为此病最突出的症状。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

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

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

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2、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

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10.7Kpa(80mmHg),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他

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

3、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

周内,而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

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

死。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

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

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4、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

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

能平卧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红

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

出现右心衰竭。

5、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

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引起,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

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 持续约一周左右。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第一杀手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死亡率仍远远高于

癌症。据统计,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

每22秒钟就有一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继

续呈上升趋势,占全年死亡人数的50%以上,且人群趋于年轻化,

而且多发生在创造力最高、对社会和家庭贡献最大的年龄组, 给

整个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损失。

心脑血管疾病不容忽视,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四高一多”的特点,即发病率高,发病

人数占人口量的40.72%;死亡率高,占发病人数的45.5%;复发

率高,五年内复发率为56.85%;一年内复发率为70.46%;致残

率高,90%的人都有后遗症,如偏瘫、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并

发症。

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的加

剧,人体出现机能退化。人们承受着社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

压力,透支生命和健康,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心脑血管病

发病人群不断增多,并逐步年轻化。很多人得了心脑血管疾病还

蒙在鼓里,忽视预防和治疗。

如果是高血压,就有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请对照以下症状自

检: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A 、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

B 、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缓或过速;

c 、睡眠时感到憋气,需高枕才能感到舒服;

D 、胸骨后左肩背部疼痛,伴有虚汗;

E 、左胸前区疼痛、放射到左臂内侧达无名指;

F 、咳嗽、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

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

A 头晕、目眩、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

B 间断性或持续性的头痛、偏头痛;

C 神经系统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

D 全身无力、伴随出汗、低热、心慌、胸闷;

E 肢体、面部、口舌麻木(尤其是手指) 、吐字不清、流口水、

鼻出血.;

F 恶心、呕吐、失眠、嗜唾;

G 情绪反常:急躁、猜疑、幼稚、迟钝、强哭强笑;

孟石岭卫生院培训会

培训主题 :肿瘤及死因监测和心脑血管相关知识 讲座时间:

主讲:

讲座内容:

一. 肿瘤监测

肿瘤监测是以卫生院医疗服务网和肿瘤防治网为依托,对所在区域主要肿瘤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以及影响因素作长期连续动态地观察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提供给有关卫生部门,为肿瘤防治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监测的目的

(一)建立我县肿瘤新发病例监测;

(二)了解我县的肿瘤新发病例的流行趋势和发布特征;

(三)评价和考核肿瘤防治效果;

(四)为肿瘤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线索。

2、监测的内容

(一)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监测

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监测是肿瘤监测工作的最重要的核心。肿瘤的发生和死亡是人群暴露于各种致癌危险因素和预防干预措施的应答指标。是对人群中肿瘤的发病和死亡频率进行长期连续的观察,了解肿瘤在人群、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为发现肿瘤相关危险因素提供线索。肿瘤发病和死亡监测工作主要是建立和

健全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报告制度,由于肿瘤死亡率受诊断肿瘤发病登记是肿瘤监测的最好资料来源,其价值远远优于死亡资料。所以,有条件地区和单位应做好肿瘤的发病登记工作。

(二)肿瘤病因学监测

肿瘤的一级预防就是对可能导致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干预,肿瘤病因学监测是开展肿瘤一级预防的基础。肿瘤的发生是复杂的,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将其分为外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污染、生活方式、个人生活习惯和行为、社会文化风俗和社会压力等)和宿主内源性因素(包括遗传、种族、性别、年龄、免疫机能、营养和代谢及病毒等)两大类。

1. 行为监测 不良嗜好和不良卫生习惯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1)吸烟 可能增加口腔、唇、咽、喉、肺、食管、胃、膀胱和胰腺等肿瘤发病危险性,其中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是肿瘤病因学研究最重大的成果。

(2)饮酒 也是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已有研究报告结果表明酗酒是食管癌、胃癌、肝癌和膀胱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3)不良卫生习惯 如饮食不洁、饮用不洁水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不洁性生活和滥交与宫颈癌关联,食用腌制食物特别是咸菜、酸菜和咸鱼与食管癌、鼻咽癌密切相关等。

加强对人群行为不良嗜好和不良习惯的监测,特别是通过采取加强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后人群行为的变化,对肿瘤病因学研究和预防干预效果评价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 环境监测 依据获得资料的方式,以测量为基础的某些化学物质的变量,称为环境危险因素监测,据大多数学者估计,80%的肿瘤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因此,对环境质量进行长期连续性监测,分析环境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将为肿瘤的病因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并帮助决策改善环境和预防肿瘤对策与措施的采用。

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社区环境保护部门对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数量进行连续性测量分析,获取大量的数据,作为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还包括某时期某阶段对特殊污染物和特定污染地进行的专门短期调查,如对家庭室内空气污染的监测,对居民食物如蔬菜、五谷的农药污染或黄曲霉素的监测等。

3、肿瘤登记报告系统

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可分为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和以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以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机构设在医院内,仅记录该医院内肿瘤患者的有关信息,其主要目的是提供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接受治疗和治疗结果的信息,可对肿瘤临床进行回顾总结。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是收集某人群中肿瘤患者的资料,能提供肿瘤的发病率、患病率,侧重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问题。

(一)国内肿瘤登记现况

20世纪70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一直呈上升趋势,至90年代的20年间,肿瘤死亡率上升29.42%,2000年肿瘤发病率约180-200万,死亡140-150万,在城镇居民中只,肿瘤已经成为死

因的首位。

(二)农村肿瘤登记报告制度的实施及其质量控制

1. 登记和报告

(1)村卫生室 乡村医生负责收集所在村和居委会的肿瘤和全死因病例,于每月10日前报当地卫生院防治专(兼)干,并向乡卫生院提供该患者的一些情况和线索,核实上级需要核实的病例,补充报告卡不足的项目,如年、月、日、性别、年龄、地址等。

(2)乡镇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应确定一名防保医生担任肿瘤防治专(兼)干,负责收集各村上报肿瘤及全死因病例,剔除重报后将卡片于当月15日前报县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登记处(或疾病控制中心的慢病科)。

2. 肿瘤登记报告的质量控制

(1)定期开展业务培训 提高肿瘤防治专(兼)干的业务素质。

(2)制定相应的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制度 制定《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实施办法》、《肿瘤防治工作任务、要求及考核评分实施细则》、《乡村医生月例会》、《肿瘤病例登记册》、《全死因病例登记册》等制度和相应的表册,做到层层落实。

(3)对肿瘤报告重报、漏报的质量控制 做到层层剔卡、上下核对,把重报控制在最小范围。县、乡级定期组织漏报率调查,提高住院、门诊医师及乡村肿瘤防治专(兼)干对肿瘤报告的认识,减少漏报或不报的现象。

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医疗预防的方方面面,具有长期性、连续性、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特点。又是一

项经常性收集、储存、整理、统计的工作,是分析、评价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生存率的客观依据。

4、监测方式: 全人群监测

肿瘤发病和死亡监测一般采用全人群监测,这样有利于了解疾病在人群的分布,长期监测能了解人群中疾病变化的趋势。卫生院肿瘤登记系统可以建立在村级医疗服务站的居民健康档案基础上,并通过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来保证。

农村居民平时的健康检查和疾病初诊都在卫生院医疗服务站进行,有可疑病例时,卫生院医生在健康档案上登记,同时将病例转送上级医院。

卫生院医生需要对病例做随访或追踪,了解最后诊断。当确定肿瘤病例的最后诊断后,卫生院医生则填写肿瘤发病报告卡,定期向上级单位报送。卫生院医生还要负担肿瘤病例的随访工作,了解病例的治疗和预后,有需要时担负康复治疗。病例死亡时,填写肿瘤死亡登记报告卡,定期上报。

5、监测的程序

(一)组织机构 卫生院肿瘤监测机构是与村级卫生室结合在一起的,一般附设在卫生院卫生部门和医疗服务机构中,叫什么名称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名。

(二)资料收集 必需收集的资料:“人口学资料包括人口总数、出生和死亡等资料”,“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环境监测和行为监测资料”,“健康体检和筛查资料”。

(三)建立和健全监测档案 制定肿瘤监测的各种“卡”、

“册”,如“肿瘤发病报告卡”、“居民死亡登记证书”、“居民肿瘤登记和随访卡”、“居民健康体检卡”、“居民健康档案”,定时收集、建立健全社区监测档案。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肿瘤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合理完好的工作制度,包括例会制度、资料管理及档案制度、监测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肿瘤监测工作的考核和评分制度等。

6、肿瘤监测系统的评价

肿瘤监测效果评价的原则首先是监测系统是否为卫生院保健服务,是否达到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效率、运转情况等。

二. 心 脑 血 管 病

心脑血管病分为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 并发症多” —“四高一多”的特点。

易患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有哪些?

1、40岁以上的血压异常,血脂和血糖较高的人,尤其是男性。

2、工作紧张繁忙,精神压力大,经常感到劳累的人。

3、饮食生活没有规律、经常熬夜的人。

4、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中年人。

5、缺乏体育锻炼的人。

6、肥胖的人。

7、长期吸烟、酗酒的人。

8、经常食用油腻、过甜食品的人。

9、经常食用过咸饭菜的人。

10、性格过于激动和好胜心强的人。

脑血管病

一.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的堵塞或破裂,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起病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危险性大。

二.脑血管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偏头痛、记忆力衰退。

2.整天想睡觉,一叫就醒.

3.失眠,每天感觉睡眠不足。

4.肢体麻、面麻、舌麻、尤其是手指麻.

5.头晕、目眩、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

6.吐字不清、流口水、原因不明鼻出血、跌倒

7.思维缓慢、全身无力、出虚汗、心慌、反应迟钝、行为幼稚、强哭强笑

三.为什么会得脑血管疾病(病因角度)?

1、血管壁病变

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约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之)、动脉炎、先天性异常(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外伤、中毒、肿瘤等

动脉粥样硬化是如何形成的?红细胞占血细胞的95%以上,在血液中是单个分开呈游离状存在的, 具有为人体各个细胞、组

织、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成份,并把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排除体外的重要功能。健康人的体内大约存在着25万亿个红细胞,每天都会有2000亿的红细胞死亡,而这些死亡的红细胞正是靠心脑血管免疫细胞来清除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下降,死亡的红细胞无法及时清除,致使血液流动受阻而使血流缓慢,原本单个分开的红细胞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团状, 并与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胆固醇拥挤在一起使血管腔变窄,甚至闭塞,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动脉硬化发生在大的血管,尚不影响血液的运行,但如果发生在细小的血管,如冠状动脉,就会引起血流减少,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心绞痛,如冠状动脉完全被阻塞,就会引起心肌梗塞。身体上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能发生动脉硬化,如脑动脉硬化就会出现中风;肾动脉发生硬化,就会出现高血压;腿部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阻碍血液循环时,走路就会引起疼痛;如果冠状动脉的内膜出现了上述病变,就叫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 血液成分改变

①血液粘稠度增高。如高血脂症、高血糖症、高蛋白血症、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粘稠度增高跟红细胞的聚集有着密切关系,当聚集的红细胞无法及时清除的,红细胞会与血小板就会积聚到一起,阻塞血管,更易形成血栓。

②凝血机制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应用抗凝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此外,妊娠、产后、手术后及服用避

孕药等可造成易凝状态;

3. 血流动力学改变

如高血压病(约占非栓塞性脑血管病的55—75%)、低血压、心脏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冠心病、心房纤颤、传导阻滞)等;

4. 其他

①血管外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大血管邻近的病变(如颈椎病、肿瘤等)压迫影响供血不全;

②颅外形成的各种栓子等

四.脑血管病分哪几类?

脑血管病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

1.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又叫脑溢血,为最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病,有资料表明80%以上的脑出血病人有高血压病史。血管免疫细胞功能的下降使血管开始逐渐老化、脆化、硬化,如遇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如情绪激动、剧烈活动、饮酒过度、大便用力等都易使血管破裂而发生脑内血管破裂而引发脑出血。此外,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也是脑出血的常见原因。脑出血发病多较突然,病程进展迅速,严重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和大小便失禁。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大致分为两种:(1)全脑症状,多由脑出血、水肿和颅内压升高所致。表现头痛、呕吐、嗜睡、昏迷等。(2)局灶症状,为血破入脑实质后所致的定位症状,如中枢性偏瘫、面瘫、失语及偏身感觉障碍。

(2)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脑血管先天异常引起。如各种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3)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出血:多由外伤引起。

2.缺血性脑血管病:

(1)脑梗塞: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血管免疫功能丧失后,死亡红细胞大量聚集,不能及时清除,累积在脑动脉使动脉变得越来越狭窄,甚至完全堵塞。当粥样硬化物质堵塞了脑动脉,就会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最终引发脑梗塞、脑血栓的形成。患者可出现偏瘫、失语等脑局灶性损害症状,属缺血性脑血管病。以老年人多见。高脂饮食,糖尿病,吸烟等患者中发病率较高。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 ,小中风) :脑缺血一过性发作,24小时内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但反复发作者可以有脑梗塞。

(3)其他:脑动脉硬化,各种脑动脉炎,脑动脉缺血性综合征,颅内静脉窦或静脉血栓等。

心血管病

一.什么是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也居于首位。主要指如冠心病(也可以说冠状动脉狭窄、粥样硬化等)、肺心病、心肌炎等。

二.心血管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的胸骨后或胸左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或颈部.

2.体力劳动时,有心慌、气短、疲劳和呼吸困难现象.

3.饱餐、寒冷、看惊险场面时感到心悸、胸痛。

4.睡眠时感到憋气,需高枕后才好转.

5.反复出现脉搏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

6.上楼时比别人更容易胸闷、心悸.

7.长期发作左肩痛。

三.为什么会得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动脉内壁由于死亡的红细胞的淤积,被甘油三脂、胆

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有害物附着、沉积形成斑状动脉粥样硬化,

使血管壁弹力减弱、脆性增加,血管腔变窄、血流速度减慢,导

致心脏组织缺血、缺氧,血栓形成

四.心血管病都包括哪些疾病?(主要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

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因死亡的红细胞聚集而发生严重

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

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

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

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

冠心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

体力劳动者,城市多于农村,平均患病率约为6.49%,而且患病

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随

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冠心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

的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因此,21世纪我国面临心

血管疾病的挑战,能否扼制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关键

在于预防。

引起冠心病的原因有很多,如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高脂肪

饮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生气等)家族遗传因素、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都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分型: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猝死

1.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

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

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

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分,可

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

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

寒、阴雨天气等为常见的诱因。

2.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

脉的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

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状:

1、疼痛:为此病最突出的症状。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

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

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

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2、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

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10.7Kpa(80mmHg),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他

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

3、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

周内,而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

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

死。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

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

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4、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

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

能平卧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红

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

出现右心衰竭。

5、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

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引起,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

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 持续约一周左右。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第一杀手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死亡率仍远远高于

癌症。据统计,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

每22秒钟就有一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继

续呈上升趋势,占全年死亡人数的50%以上,且人群趋于年轻化,

而且多发生在创造力最高、对社会和家庭贡献最大的年龄组, 给

整个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损失。

心脑血管疾病不容忽视,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四高一多”的特点,即发病率高,发病

人数占人口量的40.72%;死亡率高,占发病人数的45.5%;复发

率高,五年内复发率为56.85%;一年内复发率为70.46%;致残

率高,90%的人都有后遗症,如偏瘫、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并

发症。

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的加

剧,人体出现机能退化。人们承受着社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

压力,透支生命和健康,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心脑血管病

发病人群不断增多,并逐步年轻化。很多人得了心脑血管疾病还

蒙在鼓里,忽视预防和治疗。

如果是高血压,就有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请对照以下症状自

检: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A 、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

B 、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缓或过速;

c 、睡眠时感到憋气,需高枕才能感到舒服;

D 、胸骨后左肩背部疼痛,伴有虚汗;

E 、左胸前区疼痛、放射到左臂内侧达无名指;

F 、咳嗽、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

脑血管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

A 头晕、目眩、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

B 间断性或持续性的头痛、偏头痛;

C 神经系统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

D 全身无力、伴随出汗、低热、心慌、胸闷;

E 肢体、面部、口舌麻木(尤其是手指) 、吐字不清、流口水、

鼻出血.;

F 恶心、呕吐、失眠、嗜唾;

G 情绪反常:急躁、猜疑、幼稚、迟钝、强哭强笑;


相关内容

  • 2010年慢病科工作总结
  • 二O一O年度慢病科工作总结 2010年,我慢病科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在县卫生局及中心领导的支持下,在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各基层单位积极配合,较好地完成了省.市慢性病防防治的工作要求的各项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大报告工作力度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防治地位越来越重要.根据 ...

  • 慢病.肿瘤死因监测制度
  • 某人民医院 脑卒中.冠心病病例监测登记报告制度 1.主管医生为病例第一报告人. 2.公共卫生科为本院脑卒中和冠心病监测工作负责部门并明确总负责人,必须明确一名人员负责登记报告卡的收集.核实.登记.上报工作. 3.由各科门诊或住院医生填写<报告卡>和<登记册>:各科门诊和病房设 ...

  • 医务部2014年全年工作总结
  • 医务部2014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度,医务部全体员工紧密团结在新的一届院领导班子周围,围绕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以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严抓医疗规范化管理和医疗核心 ...

  • 各类肿瘤管理.例会制度
  • 肿瘤监测工作例会制度 1.利用各种相关培训会传达或以会代训开展相关工作指导. 2.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 3.会议有会议记录备查 . 4.要求各社区.各村同样建立例会作好会议记录备查. 5.各例会均要反复强调.强化肿瘤登记报告相关工作. 6.鼓励以会代训进行短期培训或指导. 7.例会实行分级管理上级抽 ...

  • GMP认证整改报告
  • 篇一:新版药品gmp认证检查整改报告 gmp认证检查缺陷整改资料 二0一二年十一月一日 ********************限 公 司 目 录 1.gmp认证检查缺陷整改报告......................................3 2.附件1................ ...

  • 药学法规基础知识
  • 2014.05.58 李 玲 2015. 3 生效时间 名称 内容 发文部门 2001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生产.经营.医疗各 中华人民共 各环节的药品管理. 和国 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实施条例>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 例> ...

  • 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
  • 第二部分 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来治疗恶性肿瘤的现代治疗方法,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的同时, 对正常器官和组织也能产生损伤, 其中大部分后期放射损伤是不可逆的.所以, 在进行放射治疗时, 要兼顾肿瘤的杀灭和放射性损伤两方面. 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要求从业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在实施放 ...

  •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医药研发制造项目
  •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医药研发制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项目由来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由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医药(连云港)有限公司.连云港市金康投资信息咨询服务部联合投资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从事 ...

  • 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细则
  • 附件4 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标准(细则) 外科专科医师是指在完成医学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之上,接受并通过外科专科医师培训,能够对外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对外科少见或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急症和危重病症的急救与抢救具备初步的认识和经验.外科专科医师培训阶段为3年. 一.培训目标 通过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