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的应用教案

比例尺的应用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的例2,完成课本第54页练习八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什么叫比例尺?你能说出比例尺的公式吗?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数值比例尺的前后项的单位需要注意什么?通常都是用什么单位?【单位要相互统一,通常都是用 cm 作单位】

2、说一说,下列比例尺的意思:

1:200000 1:5000000 1 2:1 50000

【图上1 cm ,相当于实际2 km 】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一段关于我国地铁发展简史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申出南宁再见地铁建设工程。(南宁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西起石埠,东至南宁东站。预计2016年年中建成通车。)

 师:大家看这就是北京市早期的地铁规划图,你仔细的观察,说一说这幅规划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500000】

 说一说这个比例尺的意义。

 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道要使用这个比例尺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看。

(2)可见出示题目,并让学生读题。

例2:下面是北京市地图规划图。地铁1号线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10厘米,它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

(3)学生读题,让后进行分析,请学生先把关键词先写在草稿本上,在让学生回答问题。

 师:题目让我们要求的是什么?那该把那个关键词圈起来?

 师:题目中还告诉了我们那些已知条件,那我们也把它圈起来。  师:结合前面的比例尺,我们来看看这个这道题是否可以解答了?该怎样解答呢?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 :500000

10cm : x cm

(4)根据对1:500000的理解让学生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尝试练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地铁一号线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引导学生使用解比例的方法解答)。 注意:解答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到比例式的单位要统一,最后的单位要换算成“千米”作单位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54页第6题,学生读题,圈出关键词,列式解答。 (让学生先独自圈出关键词,然后师生共同对证,学生们在独立完成此题)

师:想一想,我们该圈出那些关键词,把你圈好的关键词告诉大家?

2、出示南宁地铁规划图,地铁一号线中朝阳广场到琅东汽车站在图上的距离大约是12cm。求朝阳广场到琅东汽车站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此题设计的图上比例尺为线段比例尺,让学生灵活运用线段比例尺快速的口算出实际距离的大小)

3、完成课本54页第5题,学生读题,圈出关键词,对比第6题,想一想它有什么不同。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拓展练习:学校要建设一个长为28m,宽15m。用1:500的比例尺画一个平面图,想一想这个平面图上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想一想该怎样解答,请你说一说】

比例尺的应用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的例2,完成课本第54页练习八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什么叫比例尺?你能说出比例尺的公式吗?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数值比例尺的前后项的单位需要注意什么?通常都是用什么单位?【单位要相互统一,通常都是用 cm 作单位】

2、说一说,下列比例尺的意思:

1:200000 1:5000000 1 2:1 50000

【图上1 cm ,相当于实际2 km 】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一段关于我国地铁发展简史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申出南宁再见地铁建设工程。(南宁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西起石埠,东至南宁东站。预计2016年年中建成通车。)

 师:大家看这就是北京市早期的地铁规划图,你仔细的观察,说一说这幅规划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500000】

 说一说这个比例尺的意义。

 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道要使用这个比例尺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看。

(2)可见出示题目,并让学生读题。

例2:下面是北京市地图规划图。地铁1号线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10厘米,它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

(3)学生读题,让后进行分析,请学生先把关键词先写在草稿本上,在让学生回答问题。

 师:题目让我们要求的是什么?那该把那个关键词圈起来?

 师:题目中还告诉了我们那些已知条件,那我们也把它圈起来。  师:结合前面的比例尺,我们来看看这个这道题是否可以解答了?该怎样解答呢?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 :500000

10cm : x cm

(4)根据对1:500000的理解让学生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尝试练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地铁一号线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引导学生使用解比例的方法解答)。 注意:解答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到比例式的单位要统一,最后的单位要换算成“千米”作单位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54页第6题,学生读题,圈出关键词,列式解答。 (让学生先独自圈出关键词,然后师生共同对证,学生们在独立完成此题)

师:想一想,我们该圈出那些关键词,把你圈好的关键词告诉大家?

2、出示南宁地铁规划图,地铁一号线中朝阳广场到琅东汽车站在图上的距离大约是12cm。求朝阳广场到琅东汽车站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此题设计的图上比例尺为线段比例尺,让学生灵活运用线段比例尺快速的口算出实际距离的大小)

3、完成课本54页第5题,学生读题,圈出关键词,对比第6题,想一想它有什么不同。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拓展练习:学校要建设一个长为28m,宽15m。用1:500的比例尺画一个平面图,想一想这个平面图上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想一想该怎样解答,请你说一说】


相关内容

  •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应用教案(共3课时)
  • 比例的应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 ...

  •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教案
  •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 2.掌握比例线段及其性质,会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观察.操作.探索.对比等学习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比例尺在制作地图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

  •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案
  • 博大教育个性化教案(简案) 博大教育个性化教案 教案正文: 例1. (1)已知某矩形的面积为20㎝,写出其长与宽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当矩形的长为12㎝时,求宽为多少?当矩形的宽为4㎝,求长为多少? (3)如果要求矩形的长不小于8㎝,其宽最多为多少? 仿练1.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某物体承受的压强 ...

  • 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比例尺教案反思网络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 比 例 尺 陕西省佛坪县栗子坝小学 李剑飞 教材内容分析: 1.编写意图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较,本册教材一方面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内容,比原通用义务教育教材内容丰富,增加了将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的实例,安排了综合运用比例尺 ...

  • 按比例分配教案
  • 按比例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 ...

  • [5.3.1 地图]教案
  • <5.3.1 地图>教案 象山县贤庠学校 顾逢生 2014.11.25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 2.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运用地图上的比例尺量算距离. 3. 情感目标:通过地图感知家乡周边地 ...

  • 比和比例的总复习教案
  • 比和比例的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89页内容,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迅速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2)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进行判 ...

  •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
  • 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主备:张龙珠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3. 能找出生活中成正 ...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八里小学 刘海香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解题的关键.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并培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