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一二单元历史试题(岳麓版)

高一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是

2.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处最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 B.井田制 C.自然经济 D.土地私有

3.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4.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

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亿亩。其中,

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岗”、“陡绝之

地”。明清时期,“瘠卤沙岗”和“陡绝之地”

能够成为耕地的条件是

A.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B. 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植制的推广

C.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 D.曲辕犁的推广适应了不同土壤的耕作需要

5.某名胜有一幅对联:“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

名园生色华阳篇。”这幅对联最合适的位置是

A.大禹陵 B.都江堰 C.古运河 D.苏轼祠

6.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7.假如你到博物馆去欣赏后,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 业的最高水平,你认为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 唐宋——陶器 明清——瓷器

B.商周——漆器 唐宋——青铜 明清——瓷器

C.商周——青铜器 唐宋——瓷器 明清——丝织品和瓷器

D.商周——玉器 唐宋——漆器 明清——呢绒和棉布

8.《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

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9.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B.非常重视祭祀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10.从明朝后期到清初,“苏湖熟,天下足”逐渐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江南地区的粮食甚至需要其他地区接济。这主要是因为江南地区

A.手工业发展引起农业种植结构变化 B.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C.摊丁人亩导致了农民赋税负担加重 D.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11.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

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主佃之间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12.唐代官营手工业中广泛采用奴隶制和差役制,而宋代官营手工业对军匠和民匠原则上实行雇佣制。由此可见,宋代

A.官营和私营手工业竞争激烈 B.政府传统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C.手工作坊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D.工匠的身份及地位有所变化

13.《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4.清朝曾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又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材料表明

A.清政府严格实行保甲制度 B.清政府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C.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D.清政府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15.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兴起和占据主导地位分别是在( )

A.春秋战国、明中期以后

C.秦汉时期、明中期以后 B.春秋战国、唐朝 D.隋唐时期、清朝

16.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

17.《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

以为天下先。”这句话旨在强调

A.重农抑商应是长久之策

B.耕织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具有先天的脆弱性

D.男女分工是农耕经济的基本特征

此理解准确的是

A.均田制加剧了土地兼并 B.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C.实现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D.农民必须对国家承担义务

19.马克思曾说,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出一个双头人容易”。改变马克思这一断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中国的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0.下列图片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

来源*:#%中18.下面是唐代实行的均田制示意图,对

21.明朝末年,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

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背景是

A.自由贸易的盛行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2. 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 )

A.拓展生存空间 B.延伸贵族王权 C.殖民掠夺活动 D.奴役他方民众

23.“欧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航海和发现会比战争和重炮给世界带来更具有决定性的变化,延续了千年的中世纪将画上句号。新的时代„„遵照新的方式思考和行动的‘摩登时代’将来临。”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是( )

A.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大量用于航海 B.航海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C.发现是指美洲等地区的被发现 D.新的思考方式是指以人为中心思考问题

24.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领域出现了一次重大变革。这场变革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大型商业公司出现

C.欧洲商路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D.大量金银流入,造成了物价上涨

25.从整体史观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近代史上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

26.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一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下列不正确的是

A.该学者关注了殖民掠夺的后果 B.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 D.该会议讨论的是哥伦布登陆美洲的影响

27.1847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欧洲,1857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却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民主制度的普遍确立

28.“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这种现象出现在

A.工业时代早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

C.大企业时代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9.“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步 B.传播了天主教教义

C.满足了资本积累要求 D.推动了早期殖民扩张

30. 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31.19世纪开始时,美国发明家惠特尼为政府大量制造滑膛枪,有访问者对惠特尼的这种革命性技术的基本特点作了恰当的描述: “他为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制作了一个模子。据说,这些模子被加工的非常精确,以至于任何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可以适用于其他任何滑膛枪。”惠特尼的“革命性技术”

A.揭开美国工业革命的序幕 B.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C.诠释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D.改进了滑膛枪的结构

32

A.农业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

C.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D.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

33.1845年,大英轮船公司职员柯拜受公派遣,任公司驻黄埔的代表,负责船只监修工作。柯拜到黄埔后,很快便由一个监修变成一个工业资本家,他随后修建的“柯拜船坞”成为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第一个造船坞。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已开始资本输出 B.民族资产阶级己开始出现

C.工业革命后英国实力强大 D.英国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

34..某学者在研究近代中国经济时引用下列数据:从1895年到191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上海投资办厂资本2090.3万元,占在华投资总额42.8%;同一时期,民族资本在上海新办厂投资额为2799.2万元,占全国总额28.6%。这些数据表明在1895—1911年

A.外国资本主义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C.中国民族资本的投资总额远超外国资本在华投资

D.当时的政策和外部条件促使中国民族资本快速发展

35.苑书义在《中国近代史新编》中记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如此选择的最重要原因是

A.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B.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36.据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由此可以看出南方金属矿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B.技术落后缺乏革新

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生产组织规模狭小

37.下图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反映了“实业救国”

思潮的影

B.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

业的大力支持

C.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

战后方趋于合理

D.数量变化比较直观地

反映了抗日局势

38.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

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互联网 B.轮船航运业 C.电报业 D.大众报业

39.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40.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D.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

41.(14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大国崛起之路就是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超越之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路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个牢狱,而不是一条大道„„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在中世纪后期出现许许多多为突破或绕过将欧洲人限制在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屏障而制订的计划。那时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像一个靠他人 “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一种仅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它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这样的做法是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只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

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政府将一些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培养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同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6—17世纪,由于经济中已产生强有力的资本主义部门和1688—1689年革命中取得的新自由,英国必须和能够以空前规模的技术革新回答日益扩大的市场的挑战。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著名科学家牛顿与戴维曾先后任该会会长。这时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英国的创造发明,有17世纪90年代已蓬勃开展,不久就出现第一批成果,如纽科门蒸汽机,达比焦炼熔炉。 ——摘自徐吉贵《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欧洲人为什么要制订许多突破或绕过地中海地区的计划?如何理解“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荷兰在商业活动中的创新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进行技术革新的有利条件。(4分)

(4)从以上材料反映的大国崛起之路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42.(13分)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材料2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3分)

(2)据材料2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3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2分)

4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古希腊城邦时代起,欧亚的滨海贸易就已经展开。„„但在公元2世纪前,中国与罗马没有直接的贸易关系。据《后汉书》记载,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当时的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中国的河西走廊,经过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到中亚、西亚,一直到罗马。这条商路3世纪初中断后,东西方贸易主要靠海路。4—5世

纪,由于日耳曼人对西罗马帝国的侵扰和中国的割据和混战,东西方贸易因此受到严重影响。552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宣布丝绸由帝国官营。之后,东西方贸易又趋于繁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商品除了丝绸还有大量瓷器,大量黄金从西方向东方流动。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把西欧也卷入东西方贸易中来,地中海城市国家大发战争财,商品经济开始快速发展。而在东方,蒙古人建立的大帝国,保障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更加安全,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迫使欧洲开始寻求到东方的新商路。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840年以前,中国贸易是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展开,很长时闽内都是以中因为主导的,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在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在19世纪大多敷的年头里,占据进出口贸易货值绝对多数的,出口是茶叶,进口则是鸦片,这两种商品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中国,并使中国深深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旋涡。19世纪晚期,中国的茶叶出口逐渐出现危机,尤其是印度、锡兰产的茶叶逐步在英国市场上战胜了中国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印度、锡兰茶叶生产模式的优越性所致:大种植因和机器加工的生产方式,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保证了质量。

——摘编自黄敬斌《19世纪中西贸易的关键情节》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贸易的特点、影响因素。(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19世纪的中西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由此你能得出什么启示?(8分)

第 11 页 共 11 页

高一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是

2.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处最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 B.井田制 C.自然经济 D.土地私有

3.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4.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

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亿亩。其中,

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岗”、“陡绝之

地”。明清时期,“瘠卤沙岗”和“陡绝之地”

能够成为耕地的条件是

A.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B. 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植制的推广

C.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 D.曲辕犁的推广适应了不同土壤的耕作需要

5.某名胜有一幅对联:“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

名园生色华阳篇。”这幅对联最合适的位置是

A.大禹陵 B.都江堰 C.古运河 D.苏轼祠

6.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7.假如你到博物馆去欣赏后,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 业的最高水平,你认为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 唐宋——陶器 明清——瓷器

B.商周——漆器 唐宋——青铜 明清——瓷器

C.商周——青铜器 唐宋——瓷器 明清——丝织品和瓷器

D.商周——玉器 唐宋——漆器 明清——呢绒和棉布

8.《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

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9.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B.非常重视祭祀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10.从明朝后期到清初,“苏湖熟,天下足”逐渐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江南地区的粮食甚至需要其他地区接济。这主要是因为江南地区

A.手工业发展引起农业种植结构变化 B.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C.摊丁人亩导致了农民赋税负担加重 D.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11.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清雍正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

A.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 B.主佃之间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 D.传统等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12.唐代官营手工业中广泛采用奴隶制和差役制,而宋代官营手工业对军匠和民匠原则上实行雇佣制。由此可见,宋代

A.官营和私营手工业竞争激烈 B.政府传统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C.手工作坊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D.工匠的身份及地位有所变化

13.《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4.清朝曾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又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材料表明

A.清政府严格实行保甲制度 B.清政府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C.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D.清政府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15.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兴起和占据主导地位分别是在( )

A.春秋战国、明中期以后

C.秦汉时期、明中期以后 B.春秋战国、唐朝 D.隋唐时期、清朝

16.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

17.《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

以为天下先。”这句话旨在强调

A.重农抑商应是长久之策

B.耕织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具有先天的脆弱性

D.男女分工是农耕经济的基本特征

此理解准确的是

A.均田制加剧了土地兼并 B.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C.实现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D.农民必须对国家承担义务

19.马克思曾说,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出一个双头人容易”。改变马克思这一断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中国的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0.下列图片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

来源*:#%中18.下面是唐代实行的均田制示意图,对

21.明朝末年,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

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背景是

A.自由贸易的盛行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2. 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 )

A.拓展生存空间 B.延伸贵族王权 C.殖民掠夺活动 D.奴役他方民众

23.“欧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航海和发现会比战争和重炮给世界带来更具有决定性的变化,延续了千年的中世纪将画上句号。新的时代„„遵照新的方式思考和行动的‘摩登时代’将来临。”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是( )

A.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大量用于航海 B.航海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C.发现是指美洲等地区的被发现 D.新的思考方式是指以人为中心思考问题

24.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领域出现了一次重大变革。这场变革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大型商业公司出现

C.欧洲商路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D.大量金银流入,造成了物价上涨

25.从整体史观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近代史上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

26.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一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下列不正确的是

A.该学者关注了殖民掠夺的后果 B.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 D.该会议讨论的是哥伦布登陆美洲的影响

27.1847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欧洲,1857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却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民主制度的普遍确立

28.“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这种现象出现在

A.工业时代早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

C.大企业时代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9.“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步 B.传播了天主教教义

C.满足了资本积累要求 D.推动了早期殖民扩张

30. 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31.19世纪开始时,美国发明家惠特尼为政府大量制造滑膛枪,有访问者对惠特尼的这种革命性技术的基本特点作了恰当的描述: “他为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制作了一个模子。据说,这些模子被加工的非常精确,以至于任何滑膛枪的每个零件都可以适用于其他任何滑膛枪。”惠特尼的“革命性技术”

A.揭开美国工业革命的序幕 B.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C.诠释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D.改进了滑膛枪的结构

32

A.农业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

C.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D.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

33.1845年,大英轮船公司职员柯拜受公派遣,任公司驻黄埔的代表,负责船只监修工作。柯拜到黄埔后,很快便由一个监修变成一个工业资本家,他随后修建的“柯拜船坞”成为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第一个造船坞。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已开始资本输出 B.民族资产阶级己开始出现

C.工业革命后英国实力强大 D.英国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

34..某学者在研究近代中国经济时引用下列数据:从1895年到191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上海投资办厂资本2090.3万元,占在华投资总额42.8%;同一时期,民族资本在上海新办厂投资额为2799.2万元,占全国总额28.6%。这些数据表明在1895—1911年

A.外国资本主义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C.中国民族资本的投资总额远超外国资本在华投资

D.当时的政策和外部条件促使中国民族资本快速发展

35.苑书义在《中国近代史新编》中记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如此选择的最重要原因是

A.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B.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36.据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由此可以看出南方金属矿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B.技术落后缺乏革新

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生产组织规模狭小

37.下图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反映了“实业救国”

思潮的影

B.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

业的大力支持

C.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

战后方趋于合理

D.数量变化比较直观地

反映了抗日局势

38.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

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互联网 B.轮船航运业 C.电报业 D.大众报业

39.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40.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D.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

41.(14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大国崛起之路就是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超越之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路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个牢狱,而不是一条大道„„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在中世纪后期出现许许多多为突破或绕过将欧洲人限制在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屏障而制订的计划。那时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像一个靠他人 “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一种仅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它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这样的做法是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只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

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政府将一些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培养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同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6—17世纪,由于经济中已产生强有力的资本主义部门和1688—1689年革命中取得的新自由,英国必须和能够以空前规模的技术革新回答日益扩大的市场的挑战。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著名科学家牛顿与戴维曾先后任该会会长。这时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英国的创造发明,有17世纪90年代已蓬勃开展,不久就出现第一批成果,如纽科门蒸汽机,达比焦炼熔炉。 ——摘自徐吉贵《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欧洲人为什么要制订许多突破或绕过地中海地区的计划?如何理解“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荷兰在商业活动中的创新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进行技术革新的有利条件。(4分)

(4)从以上材料反映的大国崛起之路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42.(13分)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材料2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3分)

(2)据材料2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3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2分)

4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古希腊城邦时代起,欧亚的滨海贸易就已经展开。„„但在公元2世纪前,中国与罗马没有直接的贸易关系。据《后汉书》记载,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当时的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中国的河西走廊,经过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到中亚、西亚,一直到罗马。这条商路3世纪初中断后,东西方贸易主要靠海路。4—5世

纪,由于日耳曼人对西罗马帝国的侵扰和中国的割据和混战,东西方贸易因此受到严重影响。552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宣布丝绸由帝国官营。之后,东西方贸易又趋于繁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商品除了丝绸还有大量瓷器,大量黄金从西方向东方流动。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把西欧也卷入东西方贸易中来,地中海城市国家大发战争财,商品经济开始快速发展。而在东方,蒙古人建立的大帝国,保障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更加安全,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迫使欧洲开始寻求到东方的新商路。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840年以前,中国贸易是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展开,很长时闽内都是以中因为主导的,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在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在19世纪大多敷的年头里,占据进出口贸易货值绝对多数的,出口是茶叶,进口则是鸦片,这两种商品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中国,并使中国深深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旋涡。19世纪晚期,中国的茶叶出口逐渐出现危机,尤其是印度、锡兰产的茶叶逐步在英国市场上战胜了中国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印度、锡兰茶叶生产模式的优越性所致:大种植因和机器加工的生产方式,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保证了质量。

——摘编自黄敬斌《19世纪中西贸易的关键情节》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贸易的特点、影响因素。(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19世纪的中西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由此你能得出什么启示?(8分)

第 11 页 共 11 页


相关内容

  •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 ...

  • 岳麓版历史教材课程目录
  • 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制度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 古代政治的成熟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制 ...

  • 岳麓版与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探究
  • 岳麓版与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探究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余柏青 (本论文未公开发表,若贵编辑感兴趣,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 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 ...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20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共分两大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第Ⅱ卷为材料解析题共三小题,50分.所有答案请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第一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知识目标: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概况.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关系及其实质.影响. 能力目标: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探究宗法制与分封制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练习3
  • 必修二第一二单元练习3 姓名 班级 学号 1.<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徽郡)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人不当其半.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都计一岁所人,不能支什之一.中家而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顾炎武在此认微商兴起的原因是( ) A.江南经济发达 ...

  •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I.III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理科班完成历史必修I.II.III基础会考复习工作,争取在基础会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 ...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测试:第三单元
  • 单元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这一看法直接源于希腊人 ( ). A.长期的海外贸易 C.丰富的人文精神 B.繁荣的商品经济 D.成熟的民主制度 解析:&quo ...

  • 提高阅读能力
  • 作者:曹大梅 历史学习 2011年02期 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在1998年9月启动英国阅读年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当我们翻开书页,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阅读是滋润心灵.增长才干.提高个人素质的过程,阅读停止之日,就是一个民族一个人停止成长之时.因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