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的创作实践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谢朓的创作实践

谢朓(464- 499年)字玄晖,亦出生于陈郡谢氏,高祖谢据为谢安之兄,曾祖以下累仕晋宋两朝,家世颇为显赫。宋元嘉二十二年,伯父谢综卷入所谓范烨谋反一案,与二伯父谢约同被处死,朓父因尚主免于一死,但流放广州达十年之久,从此时起,谢家遂家道中落。谢朓自幼有好学而文章清丽的美名,但父辈的遭遇和少年时代亲眼见到刘宋宗室相残,在他思想上留下很深的阴影,造成他性格中的矛盾,影响到他的婚姻和仕途。谢朓19岁出仕,前后任职于齐豫章王嶷和随郡王子隆府中,其间又在竟陵王子良的 西邸 中参加了许多文学活动,与沈约等创立 永明体 ,成为 竟陵八友 成员。

这一时期谢朓在几位好文的贤王手下,过着优游暇裕的文学创作生活,除了写一些歌功颂德及刻意咏物的作品之外,也运用四声理论,摄取自然风光,写出许多象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①,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②这样清俊澹美的诗篇;同时还模仿民歌,作了不少精美的类似古绝的名篇,如《玉阶怨》、《和王主薄有所思》等。对这些作品,沈约赞之为 二百年来无此诗.永明九年,谢朓作为随王文学跟子隆去荆州。荆州生活开阔了谢朓的眼界,令他创作了不少好诗,但很快就由于和随王关系过于密切而被人告发,在永明十一年秋奉召还京,改任新安王记室参军。此时政局大变,萧鸾在武帝死后起兵,杀尽高武子孙,西邸文士零落殆尽,谢朓因是萧鸾党羽王敬则女婿而幸免,不久后出任宣城太守。此时他既有感于山水之趣,又怀有政治上的忧惧,复杂的情感都写入诗中,宣城时期遂成为他创作上的一个高峰。未几,齐宗室相残又转激烈,王敬则被迫起兵反叛,498年失败破杀,谢朓则因有告发之功得到迁升。谢的行为是为了避祸自保,而于良心有愧,尽管如此,他最终仍未能逃脱政治机网,次年即因不愿卷入萧遥光的废立阴谋而被诬谋反,下狱而死,年仅36岁。

谢朓一生政治上没有大的抱负,但内心里对仕与隐充满矛盾,一方面对门户利禄攸关的官爵不能舍弃,另一方面则对当时朝中的政治风涛深怀恐惧。他选择了 朝隐 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希望能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 ③,使 身在庙堂之上,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以山水自然之美,冲淡现实中的残酷画面。他的很多诗都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与幻想,如《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罗者,寥廓已高翔。

此诗写于永明十一年秋谢朓被谗而奉诏从荆州返京的路上。诗中表达了诗人内心对随王的怀念和忧谗畏讥的复杂心情,包含了许多政治上的难言之隐,让人感觉出在当时微妙紧张的政治环境下,诗人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在艺术上,此诗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谢朓的风格,开首两句气势高古不凡,正是他 工于发端 的特点。 秋河 两句写清秋未旦之景,苍茫清冷,衬托出诗人心情。 引领 以下四句描绘遥望中的建康宫城夜色,幽古壮丽,而善写宫室建筑之美,一向是抱 朝隐 意趣的谢朓之所长。末四句从离别随王的怅惘思绪中跳出,显示出谢朓素所持有的政治幻想和逃避现实冲突的思维方式。全诗风格清壮,不无哀愁,但感情颇有节制,且写景抒情完全融为一体,确实不同于大谢的 有句无篇.

①   《隋书?天文志上》,中华书局 1982 年版。

②   《和徐都曹出新渚诗》。

③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

和谢灵运笔下对自然景物往往只作纯客观摹绘并时见堆砌雕琢不同,谢朓诗中写景,融进了自己的主观感情,语辞清丽和畅,如他的另一名篇《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这首诗作于建武二年初夏谢朓即将赴任宣城之时,由于可以暂时离开血雨腥风的朝廷而又能继续禄仕为官,所以此诗虽然写去国怀乡的惆怅,诗人的心情是比较轻松的。

大致同时,谢朓还写了另一首诗《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表现思想中的矛盾和幻想更为典型: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沦洲趣。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这首诗也是借行旅中的景致感受来抒写思想情怀,起句依然气势不凡, 天际 二句意境缥缈,语辞澹雅,富于诗情画意,以 识辨 二字写诗人当此之际的情态,更有一种无法言传的隽永清怅意味。后人评论以为'天际识归舟,云间辨江树' ,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从此写景,乃为活景。故人胸中无丘壑,眼底无性情,虽读尽天下书,不能道一句 ①。 旅思 以下,谢朓淡淡地流露了他对黑暗时代的不满和内心的苦闷,但摇摇不安的心绪却解脱消溶在自然界的恬淡和谐中,清丽的江上风光让他领悟到了山水与都邑、仕与隐融合一体的 朝隐 之趣。这几句诗直抒胸臆,坦率畅晓,可见他心中的天真自得和一厢情愿的幻想。结尾则含蓄有余味。

小谢诗清辞丽句,所在皆是,而每篇首尾衔接,情景交融,自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创作,到此艺术上已臻至完全成熟。虽然在气势遒劲,格调高古上不若大谢,但也有很多方面避免了大谢之弊,诗风上的浅易工丽,直接影响了齐梁以至唐代的诗歌创作。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他都是备受推崇的一位诗人。

①   《三国志?魏书》卷 29 《管辂传》。

谢朓的创作实践

谢朓(464- 499年)字玄晖,亦出生于陈郡谢氏,高祖谢据为谢安之兄,曾祖以下累仕晋宋两朝,家世颇为显赫。宋元嘉二十二年,伯父谢综卷入所谓范烨谋反一案,与二伯父谢约同被处死,朓父因尚主免于一死,但流放广州达十年之久,从此时起,谢家遂家道中落。谢朓自幼有好学而文章清丽的美名,但父辈的遭遇和少年时代亲眼见到刘宋宗室相残,在他思想上留下很深的阴影,造成他性格中的矛盾,影响到他的婚姻和仕途。谢朓19岁出仕,前后任职于齐豫章王嶷和随郡王子隆府中,其间又在竟陵王子良的 西邸 中参加了许多文学活动,与沈约等创立 永明体 ,成为 竟陵八友 成员。

这一时期谢朓在几位好文的贤王手下,过着优游暇裕的文学创作生活,除了写一些歌功颂德及刻意咏物的作品之外,也运用四声理论,摄取自然风光,写出许多象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①,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②这样清俊澹美的诗篇;同时还模仿民歌,作了不少精美的类似古绝的名篇,如《玉阶怨》、《和王主薄有所思》等。对这些作品,沈约赞之为 二百年来无此诗.永明九年,谢朓作为随王文学跟子隆去荆州。荆州生活开阔了谢朓的眼界,令他创作了不少好诗,但很快就由于和随王关系过于密切而被人告发,在永明十一年秋奉召还京,改任新安王记室参军。此时政局大变,萧鸾在武帝死后起兵,杀尽高武子孙,西邸文士零落殆尽,谢朓因是萧鸾党羽王敬则女婿而幸免,不久后出任宣城太守。此时他既有感于山水之趣,又怀有政治上的忧惧,复杂的情感都写入诗中,宣城时期遂成为他创作上的一个高峰。未几,齐宗室相残又转激烈,王敬则被迫起兵反叛,498年失败破杀,谢朓则因有告发之功得到迁升。谢的行为是为了避祸自保,而于良心有愧,尽管如此,他最终仍未能逃脱政治机网,次年即因不愿卷入萧遥光的废立阴谋而被诬谋反,下狱而死,年仅36岁。

谢朓一生政治上没有大的抱负,但内心里对仕与隐充满矛盾,一方面对门户利禄攸关的官爵不能舍弃,另一方面则对当时朝中的政治风涛深怀恐惧。他选择了 朝隐 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希望能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 ③,使 身在庙堂之上,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以山水自然之美,冲淡现实中的残酷画面。他的很多诗都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与幻想,如《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罗者,寥廓已高翔。

此诗写于永明十一年秋谢朓被谗而奉诏从荆州返京的路上。诗中表达了诗人内心对随王的怀念和忧谗畏讥的复杂心情,包含了许多政治上的难言之隐,让人感觉出在当时微妙紧张的政治环境下,诗人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在艺术上,此诗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谢朓的风格,开首两句气势高古不凡,正是他 工于发端 的特点。 秋河 两句写清秋未旦之景,苍茫清冷,衬托出诗人心情。 引领 以下四句描绘遥望中的建康宫城夜色,幽古壮丽,而善写宫室建筑之美,一向是抱 朝隐 意趣的谢朓之所长。末四句从离别随王的怅惘思绪中跳出,显示出谢朓素所持有的政治幻想和逃避现实冲突的思维方式。全诗风格清壮,不无哀愁,但感情颇有节制,且写景抒情完全融为一体,确实不同于大谢的 有句无篇.

①   《隋书?天文志上》,中华书局 1982 年版。

②   《和徐都曹出新渚诗》。

③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

和谢灵运笔下对自然景物往往只作纯客观摹绘并时见堆砌雕琢不同,谢朓诗中写景,融进了自己的主观感情,语辞清丽和畅,如他的另一名篇《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这首诗作于建武二年初夏谢朓即将赴任宣城之时,由于可以暂时离开血雨腥风的朝廷而又能继续禄仕为官,所以此诗虽然写去国怀乡的惆怅,诗人的心情是比较轻松的。

大致同时,谢朓还写了另一首诗《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表现思想中的矛盾和幻想更为典型: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沦洲趣。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这首诗也是借行旅中的景致感受来抒写思想情怀,起句依然气势不凡, 天际 二句意境缥缈,语辞澹雅,富于诗情画意,以 识辨 二字写诗人当此之际的情态,更有一种无法言传的隽永清怅意味。后人评论以为'天际识归舟,云间辨江树' ,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从此写景,乃为活景。故人胸中无丘壑,眼底无性情,虽读尽天下书,不能道一句 ①。 旅思 以下,谢朓淡淡地流露了他对黑暗时代的不满和内心的苦闷,但摇摇不安的心绪却解脱消溶在自然界的恬淡和谐中,清丽的江上风光让他领悟到了山水与都邑、仕与隐融合一体的 朝隐 之趣。这几句诗直抒胸臆,坦率畅晓,可见他心中的天真自得和一厢情愿的幻想。结尾则含蓄有余味。

小谢诗清辞丽句,所在皆是,而每篇首尾衔接,情景交融,自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创作,到此艺术上已臻至完全成熟。虽然在气势遒劲,格调高古上不若大谢,但也有很多方面避免了大谢之弊,诗风上的浅易工丽,直接影响了齐梁以至唐代的诗歌创作。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他都是备受推崇的一位诗人。

①   《三国志?魏书》卷 29 《管辂传》。


相关内容

  • 重色家风与梁代的宫体诗(ZT)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 重色家风与梁代的宫体诗(ZT) 内容提要 梁武帝本人是一个极好美色的风流皇帝,其子女无论从遗传基因还是生活好尚都受到他的重要影响,形成独特的重色家风,并深深地影响到他们的创作.又因为梁武帝父子--特别是萧纲萧绎兄弟--在文坛处于领袖地位,他们的生活好尚和文学旨趣又大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文人,这是宫体诗形 ...

  • 七绝圣手王昌龄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 七绝圣手王昌龄王昌龄, 圣手, 七绝 七绝圣手王昌龄 王昌龄(约公元698- 757年),字少伯,长安(今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进士.王昌龄不护细行,仕途曲折,先后做过汜水尉,校书郎.一生遭受贬谪,先谪岭南,又贬江宁,为江宁丞,再贬龙标尉.但他诗名很大,和李白.王维.王之涣.高适.岑参.孟浩然.杜甫 ...

  • 陶潜 闲情赋并序赏析 - 文学编年 - 国学论坛
  • 陶潜, 赏析 闲情赋并序                                   陶潜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用作静清赋.检逸词而宗澹泊.始者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义乎 余夫何瑰 ...

  • 国学基础知识
  • 国学基础知识 让厚重的国学变得生动,让灿烂的文化变得鲜活 史学·典籍 1.史书是何时才独立成一类的? 是不是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一部分,习惯上也称" 乙部" . 我国很早就有史籍产生,现存最古老的典籍大多具有史的性质,但在汉代以前,史书只是六艺的附庸,直到隋代才独立出来.大 ...

  • [国学精神]
  • <国学精神> 主讲人: 李里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学工作室主任 时间:2011年12月9日 15:00-17:00 地点:川师美术学院A109 <易经>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 ...

  • 专家学者眼中的李白文化李白精神及其传承
  • 李白文化传承的一面旗:专家学者眼中的李白文化李白精神及其传承 2012-08-24 09:03:20作者:李晓东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浏览次数:287 网友评论 0 条 \ 198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江油题写了"李白故里" 本期主题 当我们呀呀学语时, ...

  • 二十世纪以来杨亿研究综述
  • 作者简介:朱长英(1975-),女,山东德州人,山东财经大学文学院讲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济南,250014.二十世纪以来杨亿研究综述朱长英摘要:杨亿,宋真宗一朝的文坛领袖,西昆派的领军人物.二十世纪以前学界涉及杨亿的研究非常少,多为评点式的散论.二十世纪以后,杨亿开始引起学界关注,年谱 ...

  • 国学的概念与入门提纲
  • 国学的概念与入门 一.含混的"国学":国学热.国学乱 (一)形形色色的"国学" 各色国学大师.老师.专家,如易经教育老师杨德武,国学企管专家谭小芳,国学应用专家翟鸿燊,国学教育老师邓卫东,国学企管专家乾泉,国学教育专家徐闯. 传统国学的当代价值,人大校长纪宝成 ...

  • 国学经典选读(省)
  • 国学经典选读01-0005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问答题 1. <尚书正义>的作者是( ) ∙ ∙ ∙ ∙ 2. 杨伯峻 孔颖达 孙星衍 朱熹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 )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 ∙ ∙ ∙ ∙ 3. 经 史 子 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