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楚新
CTR媒体融合研究院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
中国社科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2016年,媒体融合成为媒体行业发展自觉,“互联网+”成为媒体深化融合新引擎,媒体融合步入了深度融合发展时期。
当前,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媒体战略化转型规划见效,“两微一端”引领媒体微传播力提升,媒体电商发展火热等。
可以预测,至2020年,在新传播技术与国家政策法规的持续影响下,媒体从业者新媒体理念将进一步深入,媒体体制机制阶段性革新完成,媒体多元经营渐获成效。
判断一:媒体融合理念与价值认同建设深化,技术成为新闻生产变革主要驱动力
媒体融合发展的前提是传统媒体从业者具备融合发展理念和新媒体思维。随着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规划,越来越多的媒体单位将融合发展视为机构转型的首要方向,媒体从业者的工作理念正在发生转变。
一方面,面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媒体从业者通过学习,掌握新媒体使用、编辑和运营等技术,在新媒体平台操作实践中不断巩固、具化新媒体理念。
另一方面,随着媒体中新媒体人才和技术人员的不断补充,媒体机构的人才组成日趋完善,媒体组织文化通过传承和更新适配发展需求,互联网思维和移动互联网思维成为媒体从业者职业标配。
未来4年,是媒体从业者新媒体理念和价值认同建设的关键时期。经过新媒体发展初期的现实冲击和思想起伏后,媒体人的从业理念得到重塑,媒体融合发展思维内涵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扩充,融合发展理念成为媒体从业者的基本从业准则。
未来,技术对媒体业的影响将日益深刻。可视化、社交化、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等将成为融合传播发展的重点,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产品生产、信息产品形态均将发生改变。
在信息传播方式上,移动传播将成为主流信息传播方式,跨屏互动实现了不同信息产品的连接。
在信息产品的生产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首的技术革新将改变新闻生产流程。用户生产内容在新闻内容中的比例扩大且呈现形式更加多样。用户参与将不仅仅体现在用户意见反馈、用户跟帖、评论等新闻生产的末端,用户参与将贯穿整个新闻生产流程,并影响新闻选题和内容呈现。技术的发展催生更加多样的新媒体平台,为公共领域空间发展提出可能,公共传播逐渐发展。
在信息产品的形态上,快速更迭的新传播技术将使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用户体验发展方向为真实感和现场感。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报道中,云计算、VR、直播、新闻机器人等技术的运用已经使奥运报道焕然一新。在里约奥运会闭幕式的东京时间展示中,AR技术成为一大亮点。可以预见,在2020年奥运会的报道中,技术将成为媒体报道革新的直接推动力。
判断二:媒体融合评估和新媒体监管制度日趋完善,规范并引导媒体融合发展
目前,媒体融合发展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估制度进行评定,这不利于保留现有媒体融合工作优势,改进工作不足。未来,建立媒体融合效果评估指标,为评估现有媒体融合工作提供客观、科学、全面的标准至关重要。通过媒体融合评估体系,可以更加有效地推进媒体融合工作,通过经验借鉴提升工作效率。
同时,媒体融合发展相关管理机制的建立也为进行媒体监管提供了制度保障。针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性,对传播内容与方式、传播效果与影响力、与受众和用户互动情况等分别制定详尽的评价指标,规范化管理。
新媒体监管法制建设将规范网络秩序,引导媒体融合发展方向。
在版权保护上,目前国家通过一系列行动对媒体版权资源进行了保护。201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改革,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到2020年,知识产权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国际竞争的知识产权新优势,为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奠定坚实基础[2]。国家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若干意见,通过不断完善现有法律和监管制度构建良好媒体生态。随着网络实名认证制度、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和标准体系、《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修订和完善,互联网的正常秩序和良好环境得到维护,媒体融合发展的空间将愈加明朗。
判断三:新媒体产业强劲发展,媒体多元经营与发展成为主流
媒体在融合发展中通过广告、电商、增值服务等多元商业模式和多产业发展拓宽盈利渠道,获取商业价值。
未来,媒体品牌将拥有巨大价值。通过打造内容品牌和媒体形象,媒体延续和重构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通过媒体的品牌价值获利。同时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运营创新。例如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用户信息抓取,构建用户画像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
在资本运作上,通过资源整合重组、投资收购、融资上市,拓宽募集资本渠道,完善资金链。
随着移动宽带的发展和基础网络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互联网视频和直播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移动广告业也将伴生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媒体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商业模式探索、扩展和创新。
未来,媒体的商业选择将会更加多样,同时媒体的新闻生产业务与商业运营的界限也将会更加清晰。虽然用户体验至关重要,但是新闻生产的专业性才是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
注释:[1] 本文第二作者:王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特约研究员
作者 | 黄楚新
CTR媒体融合研究院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
中国社科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2016年,媒体融合成为媒体行业发展自觉,“互联网+”成为媒体深化融合新引擎,媒体融合步入了深度融合发展时期。
当前,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媒体战略化转型规划见效,“两微一端”引领媒体微传播力提升,媒体电商发展火热等。
可以预测,至2020年,在新传播技术与国家政策法规的持续影响下,媒体从业者新媒体理念将进一步深入,媒体体制机制阶段性革新完成,媒体多元经营渐获成效。
判断一:媒体融合理念与价值认同建设深化,技术成为新闻生产变革主要驱动力
媒体融合发展的前提是传统媒体从业者具备融合发展理念和新媒体思维。随着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规划,越来越多的媒体单位将融合发展视为机构转型的首要方向,媒体从业者的工作理念正在发生转变。
一方面,面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媒体从业者通过学习,掌握新媒体使用、编辑和运营等技术,在新媒体平台操作实践中不断巩固、具化新媒体理念。
另一方面,随着媒体中新媒体人才和技术人员的不断补充,媒体机构的人才组成日趋完善,媒体组织文化通过传承和更新适配发展需求,互联网思维和移动互联网思维成为媒体从业者职业标配。
未来4年,是媒体从业者新媒体理念和价值认同建设的关键时期。经过新媒体发展初期的现实冲击和思想起伏后,媒体人的从业理念得到重塑,媒体融合发展思维内涵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扩充,融合发展理念成为媒体从业者的基本从业准则。
未来,技术对媒体业的影响将日益深刻。可视化、社交化、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等将成为融合传播发展的重点,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产品生产、信息产品形态均将发生改变。
在信息传播方式上,移动传播将成为主流信息传播方式,跨屏互动实现了不同信息产品的连接。
在信息产品的生产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首的技术革新将改变新闻生产流程。用户生产内容在新闻内容中的比例扩大且呈现形式更加多样。用户参与将不仅仅体现在用户意见反馈、用户跟帖、评论等新闻生产的末端,用户参与将贯穿整个新闻生产流程,并影响新闻选题和内容呈现。技术的发展催生更加多样的新媒体平台,为公共领域空间发展提出可能,公共传播逐渐发展。
在信息产品的形态上,快速更迭的新传播技术将使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用户体验发展方向为真实感和现场感。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报道中,云计算、VR、直播、新闻机器人等技术的运用已经使奥运报道焕然一新。在里约奥运会闭幕式的东京时间展示中,AR技术成为一大亮点。可以预见,在2020年奥运会的报道中,技术将成为媒体报道革新的直接推动力。
判断二:媒体融合评估和新媒体监管制度日趋完善,规范并引导媒体融合发展
目前,媒体融合发展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估制度进行评定,这不利于保留现有媒体融合工作优势,改进工作不足。未来,建立媒体融合效果评估指标,为评估现有媒体融合工作提供客观、科学、全面的标准至关重要。通过媒体融合评估体系,可以更加有效地推进媒体融合工作,通过经验借鉴提升工作效率。
同时,媒体融合发展相关管理机制的建立也为进行媒体监管提供了制度保障。针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性,对传播内容与方式、传播效果与影响力、与受众和用户互动情况等分别制定详尽的评价指标,规范化管理。
新媒体监管法制建设将规范网络秩序,引导媒体融合发展方向。
在版权保护上,目前国家通过一系列行动对媒体版权资源进行了保护。201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改革,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到2020年,知识产权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国际竞争的知识产权新优势,为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奠定坚实基础[2]。国家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若干意见,通过不断完善现有法律和监管制度构建良好媒体生态。随着网络实名认证制度、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和标准体系、《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修订和完善,互联网的正常秩序和良好环境得到维护,媒体融合发展的空间将愈加明朗。
判断三:新媒体产业强劲发展,媒体多元经营与发展成为主流
媒体在融合发展中通过广告、电商、增值服务等多元商业模式和多产业发展拓宽盈利渠道,获取商业价值。
未来,媒体品牌将拥有巨大价值。通过打造内容品牌和媒体形象,媒体延续和重构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通过媒体的品牌价值获利。同时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运营创新。例如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用户信息抓取,构建用户画像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
在资本运作上,通过资源整合重组、投资收购、融资上市,拓宽募集资本渠道,完善资金链。
随着移动宽带的发展和基础网络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互联网视频和直播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移动广告业也将伴生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媒体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商业模式探索、扩展和创新。
未来,媒体的商业选择将会更加多样,同时媒体的新闻生产业务与商业运营的界限也将会更加清晰。虽然用户体验至关重要,但是新闻生产的专业性才是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
注释:[1] 本文第二作者:王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