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
2011年10月
’汀.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JIANGSU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I力GY
V01.250ct.2011
深基坑监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荆嘉
(江苏省建苑岩土工程勘测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对我国深基坑监测技术的现状进行介绍,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国内及国外先进监测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我国监测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深基坑;监测技术;现状;展望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志码:A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深基坑工程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多,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20m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出现基坑施工信息化监测系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落后以及国内基坑理论研究的不足,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21世纪初。随着各种监测技术和软件系统的发展,基坑监测系统有了飞速的发展,在大多数的基坑工程中。监测技术已经开始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基坑监测技术将为基坑工程施工带来更大的指导作用.
沉降、位移.
2)围护桩地下桩体的侧向位移(桩体测斜)、围护桩顶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3)围护桩、水平支撑的应力变化。4)基坑外侧的土体侧向位移(土体测斜).5)坑外地下土层的分层沉降.6)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监测.7)地下土体中的土压力和孑L隙水压力.8)基坑内坑底回弹监测.1.2国内深基坑监测技术的现状
我国现在的基坑监测工作主要还停留在人工阶段,即通过一定频率的对基坑工程现场采集数据,进行内业处理,然后提供纸质或者电子的数据报告.基坑工程的海量数据采集和存储在信息化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这就使得基坑监测在指导施工时存在时间差,或者说不能信息化的指导施工.目前监测市场上还存在着编造数据,编造报告的问题.从而难以通过基坑监测工作来控制指导工程安全实施.目前多
1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及现状
1.1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①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
个人或单位正在尝试自动化监测.如文献…设计了
一套集成自动监测设备、自动采集设备、数据查询分析平台的基坑施工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数据的自动监测,网络化传输,远程监控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化采集.文献[2】借鉴激光准直测量原理,研发了基坑位移实时监测系统.文献【3】使用VC++语言平台,集成多种数据采集传感器和数据传输设备,开发了基坑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显示监测数据.文献【4】使用外国某公司生产的一体化控制器(ocs),实现了对地铁施工安全监测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监
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②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
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
度.③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
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提供依据.以下也是基坑监测目前能够做到的并应该做到的项目:
1)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道路和建筑物的
收稿日期:2011.08-2l
作者简介:荆嘉(1983-),男,江苏镇江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测绘.E-mail:23433237@qq.tom
192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控,该系统具有强大的采集功能,逻辑运算和控制功能以及超强的网络通讯能力,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网络化传输等.文献【5】结合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基坑工程监测工程中的应用,研发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光纤光栅监测系统.
2未来基坑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监测系统将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文献【6】提出了监测管理系统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监测点的设置,支护形式的模拟和参数的反演,图表系统的可视化,灾害救护,智能化控制等.文献[7】结合城市地区地铁深基坑的施工监测,运用多种分析软件对基坑变形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反分析预测,
提出了不同设计分析软件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及其不
足,初步探讨了基坑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工矿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理念.文献【7]提出未来的监测系统平台应该实现“安全监测-+快速反馈-÷施工控制叶在线管理”的有效循环.开发基坑监测信息管理、预测
系统软件,构建基坑施工工况信息共享平台,将成为深基坑监测技术发展和信息化施工的必经之路.
在国外,已使用由监测机器人和一系列的传感器组成的自动监控系统,对某矿山深基坑的高边坡进行了监测.该系统能够进行数据自动、实时及无线采集,并根据边坡位移变化速率和边坡位移变化阀值进行预警等,同时具有利用激光扫描建模系统对基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扫描建模,实现了自动化建模、图形图像处理及模型渲染等功能.此外,该系统通过介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3DLS),概括了激光扫描成像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障碍,介绍了激光扫描技术过程中数据采集、数据转换及数据挖掘等技术.并提
出了将扫描来的三维点阵转换成有限元网格模型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主流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相结合,从而实现了自动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分析、数值分析预测等.总之,未来的监测系统应当能够实现:集成和无线化的数据采集,自动和网络化的数据传输,智能和数值化的数据分析及可视和实时化的现场监控等,这是基坑工程监测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施工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
3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基坑工程的施工监测技术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大程度上减少基坑事故的发生,从而增加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未来的监测系统能够进行数据实时、高精度采集以及远距离传输等.
参考文献
[1】1刘国斌,白廷辉,罗成恒.深基坑工程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及应用【J】.上海建设科技,2003(4):50-53.
【2】伍毅敏,吕康成,郑颖人.深基坑周边位移实时监测系统的研发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6,38(2):194—198.
[3】王婷婷.建筑基坑实时数据采集监控系统【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系统中的应用叨.国内外机电----㈣,2008,l
【4】王华强,汤石男.ocS控制器在地铁站工程深基坑施工监测
1(7)-.51-52.
【5】徐洪钟,陈棋.黄广龙,等.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基坑光纤光栅检测系统叨.河海大学学报,2008,36(5):718-721.
【6】潘有林.基坑开挖地址灾害分析及智能监测系统研究叨洎
然灾害学报,2005,14(3):130-134.【7]贺志勇,徐鹏飞,申冠鹏,等.城市地区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检
测系统初探L乃.工程勘察,2008(8):8—12.
深基坑监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作者:作者单位:
荆嘉
江苏省建苑岩土工程勘测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29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 李兴旺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配制技术[会议论文]-20112. 孙金国 非对称开挖深基坑支护方案探讨[会议论文]-2011
3. 徐晓辉. 刘婷婷. 刘辉. 吕艳 大孔型树脂应用于阴浮动床的试验研究[会议论文]-20104. 贾宝会 除盐水自动加氨控制系统研究[学位论文]2008
5. 孙辉. 王志红. 李瑞丽 浮动床在水处理改造中的应用[会议论文]-20066. 赵振声 双室双层浮动床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会议论文]-20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603184.aspx
第25卷
2011年10月
’汀.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JIANGSU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I力GY
V01.250ct.2011
深基坑监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荆嘉
(江苏省建苑岩土工程勘测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对我国深基坑监测技术的现状进行介绍,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国内及国外先进监测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我国监测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深基坑;监测技术;现状;展望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志码:A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深基坑工程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多,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20m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出现基坑施工信息化监测系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落后以及国内基坑理论研究的不足,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21世纪初。随着各种监测技术和软件系统的发展,基坑监测系统有了飞速的发展,在大多数的基坑工程中。监测技术已经开始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基坑监测技术将为基坑工程施工带来更大的指导作用.
沉降、位移.
2)围护桩地下桩体的侧向位移(桩体测斜)、围护桩顶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3)围护桩、水平支撑的应力变化。4)基坑外侧的土体侧向位移(土体测斜).5)坑外地下土层的分层沉降.6)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监测.7)地下土体中的土压力和孑L隙水压力.8)基坑内坑底回弹监测.1.2国内深基坑监测技术的现状
我国现在的基坑监测工作主要还停留在人工阶段,即通过一定频率的对基坑工程现场采集数据,进行内业处理,然后提供纸质或者电子的数据报告.基坑工程的海量数据采集和存储在信息化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这就使得基坑监测在指导施工时存在时间差,或者说不能信息化的指导施工.目前监测市场上还存在着编造数据,编造报告的问题.从而难以通过基坑监测工作来控制指导工程安全实施.目前多
1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及现状
1.1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①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
个人或单位正在尝试自动化监测.如文献…设计了
一套集成自动监测设备、自动采集设备、数据查询分析平台的基坑施工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数据的自动监测,网络化传输,远程监控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化采集.文献[2】借鉴激光准直测量原理,研发了基坑位移实时监测系统.文献【3】使用VC++语言平台,集成多种数据采集传感器和数据传输设备,开发了基坑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显示监测数据.文献【4】使用外国某公司生产的一体化控制器(ocs),实现了对地铁施工安全监测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监
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②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
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
度.③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
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提供依据.以下也是基坑监测目前能够做到的并应该做到的项目:
1)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道路和建筑物的
收稿日期:2011.08-2l
作者简介:荆嘉(1983-),男,江苏镇江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测绘.E-mail:23433237@qq.tom
192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控,该系统具有强大的采集功能,逻辑运算和控制功能以及超强的网络通讯能力,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网络化传输等.文献【5】结合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基坑工程监测工程中的应用,研发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光纤光栅监测系统.
2未来基坑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监测系统将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文献【6】提出了监测管理系统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监测点的设置,支护形式的模拟和参数的反演,图表系统的可视化,灾害救护,智能化控制等.文献[7】结合城市地区地铁深基坑的施工监测,运用多种分析软件对基坑变形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反分析预测,
提出了不同设计分析软件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及其不
足,初步探讨了基坑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工矿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理念.文献【7]提出未来的监测系统平台应该实现“安全监测-+快速反馈-÷施工控制叶在线管理”的有效循环.开发基坑监测信息管理、预测
系统软件,构建基坑施工工况信息共享平台,将成为深基坑监测技术发展和信息化施工的必经之路.
在国外,已使用由监测机器人和一系列的传感器组成的自动监控系统,对某矿山深基坑的高边坡进行了监测.该系统能够进行数据自动、实时及无线采集,并根据边坡位移变化速率和边坡位移变化阀值进行预警等,同时具有利用激光扫描建模系统对基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扫描建模,实现了自动化建模、图形图像处理及模型渲染等功能.此外,该系统通过介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3DLS),概括了激光扫描成像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障碍,介绍了激光扫描技术过程中数据采集、数据转换及数据挖掘等技术.并提
出了将扫描来的三维点阵转换成有限元网格模型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主流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相结合,从而实现了自动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分析、数值分析预测等.总之,未来的监测系统应当能够实现:集成和无线化的数据采集,自动和网络化的数据传输,智能和数值化的数据分析及可视和实时化的现场监控等,这是基坑工程监测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施工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
3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基坑工程的施工监测技术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大程度上减少基坑事故的发生,从而增加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未来的监测系统能够进行数据实时、高精度采集以及远距离传输等.
参考文献
[1】1刘国斌,白廷辉,罗成恒.深基坑工程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及应用【J】.上海建设科技,2003(4):50-53.
【2】伍毅敏,吕康成,郑颖人.深基坑周边位移实时监测系统的研发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6,38(2):194—198.
[3】王婷婷.建筑基坑实时数据采集监控系统【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系统中的应用叨.国内外机电----㈣,2008,l
【4】王华强,汤石男.ocS控制器在地铁站工程深基坑施工监测
1(7)-.51-52.
【5】徐洪钟,陈棋.黄广龙,等.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基坑光纤光栅检测系统叨.河海大学学报,2008,36(5):718-721.
【6】潘有林.基坑开挖地址灾害分析及智能监测系统研究叨洎
然灾害学报,2005,14(3):130-134.【7]贺志勇,徐鹏飞,申冠鹏,等.城市地区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检
测系统初探L乃.工程勘察,2008(8):8—12.
深基坑监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作者:作者单位:
荆嘉
江苏省建苑岩土工程勘测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29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 李兴旺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配制技术[会议论文]-20112. 孙金国 非对称开挖深基坑支护方案探讨[会议论文]-2011
3. 徐晓辉. 刘婷婷. 刘辉. 吕艳 大孔型树脂应用于阴浮动床的试验研究[会议论文]-20104. 贾宝会 除盐水自动加氨控制系统研究[学位论文]2008
5. 孙辉. 王志红. 李瑞丽 浮动床在水处理改造中的应用[会议论文]-20066. 赵振声 双室双层浮动床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会议论文]-20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60318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