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浸润校园

让书香浸润校园,让读书充盈人生

时间:2010年4月2日

地点:三楼多媒体教室

主讲人:耿仁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年人均阅读量,我国为0.7本,而新加坡为

8.3本,法国为11本,日本为18本,美国为25本,前苏联为55本,最多的是犹太人,为64本。因酷爱阅读,犹太人亡而又兴;酷爱阅读的国度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盛产诺贝尔奖得主。而恰恰是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人,获得了20%的诺贝尔奖!

一、教师读书的作用

古人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读书可以提升人的品位、提升人的生活质量。无论怎样化妆和打扮都无法改变老去的事实,唯有读书能让人永远不老,能使生命之树常青。可以说,读书是最好的美容剂。 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

二、点亮学生阅读的那盏灯

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

三、教师读书是为了增加阅历,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阅读让我们领悟周作人的清淡平和、许地山的睿智自然、丰子恺的细腻亲切、冰心的典雅飘逸、钟敬文的清朗绝俗。书让我们感受海明威的冷峻、伏尔泰的咏叹、川端康成的精美、郁达夫的颓废、张爱玲的华丽、鲁迅的激愤、沈从文的恬淡、林语堂的幽默。

我很欣赏毕淑敏说过的一段话:“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显出来了。”

四、教师读书是为了实现个人发展,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提倡教师追求个人发展、个人幸福和传统的办学目标并不矛盾。一所学校的成功应该包括三个层面:教师成功、学生成才、学校发展。三者的关系是这样的:教师成功促进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和学生成才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学校的繁荣和发展。一个有成就感的教师才会是一个幸福的教师。有幸福感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学生。在师生都有幸福感的学校里,为学生一生奠基才不会仅仅是一句口号。

五、我们读什么书

1、阅读经典

"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出于不同的理由,以长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博尔赫斯语)经典里融化了先人们对人性、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先哲们对其、善、美的探索与向往。德国诗人诺瓦里斯说哲学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2、读教育书刊

《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生沟通的艺术》、《爱心与教育》、《走近心灵一一民主教育手记》、《论语》、《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这些都是优秀同行及先辈的教育实践与思考。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我们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们播种的庄稼而

已。" (《歌德谈话录》)我们应怀着无上的热情去寻求教育的脊梁们,在他们身上努力地汲取精神养料。只有不断地跨越由这些教育典籍构成的桥梁,才会使我们的教育更具智慧,也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3、读人文书籍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平凡的世界》、《在困难的日子里》、《掌心化雪》、《中国百年散文选》、《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集》、《灵魂的事》、《中国人》、《精神的光芒,一代人的心灵》,正如张寒所语"这些作品让我们认识了一批有思想的人,它们有的虽不能直接为我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但它们绝对会滋养一个像我这样整日处于狭小的生活圈子中的文人的精神,以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的思想和行为,进而使我的工作发生或显或隐的变化。"

六、教师怎样读书

读书要诵读有方,中国的经典名著要以诵读为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中国古代的经典应当背诵,尤其是原始儒学。读书还要疏离浮躁,当今社会浮躁盛行,要静下心来搞学习和研究。

七、读书教学相得益彰

都说“教学相长”,我说是“读教相长”;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却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有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老师更多的是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岂不知功夫在书外。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

再讲两个读书教学相长的例子:

她两周教完一本教材——韩兴娥老师的大胆批判精神与课堂教学重构

一本现行教材教学一个学期,这是全国绝大多数学校撼之不动的定律。可是,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青年路小学语文教师韩兴娥只用两个星期,就将一册语文教材教授完毕,而且不再布置任何与课文相关的作业。

一、低年级:“小老师”佩卡上岗

1.学习课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2.阅读课外作品: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高年级:诵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腹有诗书的苏静

苏静是朱永新教授的研究生,现于青岛嘉裕关学校任教。在她走上教学岗位8个月的时候23岁,便参加了青岛市的新教师比武大赛,而且荣获一等奖的第一名。这在人们看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什么那样说呢?因为青岛市是教育高手云集的地方,初出茅庐的苏静,很难跟这些已经在教育教学这个场地上进行磨炼的青年新秀相抗衡。苏静之所以一鸣惊人,缘自她的读和背,她背了多少文章,背了多少诗,这是个未知数。“腹有诗书气自华”,副标题就是《苏静老师与青云斋、兰若轩的诗词情结》。

八、读写结合,书写美丽的教育人生

叶圣陶老先生主张教师要写“下水文”,是很有见地的。如果老师能够写出好文章,那就能在学生当中有威望。发表文章以后,那些学生看到我在全国报刊上发表文章,都比我兴奋,自豪地说:“我们的老师,发了这这么多的文章!”无形当中,你在学生当中就有了权威性的地位。不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我们往往把写看的很困难,实际上你跟别人讲一个故事就是一篇叙事文;甚至跟别人吵架,有可能是一篇议论文,它有论点,有论据,形成文字就是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不写下来?我们不但要写,而且要坚持写,笔耕不缀。如果你一旦不写,

放下再写就很难了。我是作者,我也是一个幸福者,为什么?每写一篇,使自己今后的写作更加从容、自如。我说写作就是练,没有任何的诀窍。写作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越写越想写。在写的过程当中,收获一种快乐,快乐点燃激情,激情激励写作,这样你越写越快,越写越好。经验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搁置写作,我们要学生写作文,我们必须作出表率来。

九、为终生的幸福奠基

读书,潜移默化中,让我们的人生阅历更丰富,让我们的生命积淀了更多,也让我们更出色地担负教育的使命。智者的片言只语,启迪我们的心灵,书写教育故事,让我们的生命更美丽。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走进书的海洋,我们的教育人生将变得更厚重!

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教师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个人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尊敬的教师们,让我们自己打开书籍,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的最高境界,实现自己的人生幸福吧!

让书香浸润校园,让读书充盈人生

时间:2010年4月2日

地点:三楼多媒体教室

主讲人:耿仁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年人均阅读量,我国为0.7本,而新加坡为

8.3本,法国为11本,日本为18本,美国为25本,前苏联为55本,最多的是犹太人,为64本。因酷爱阅读,犹太人亡而又兴;酷爱阅读的国度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盛产诺贝尔奖得主。而恰恰是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人,获得了20%的诺贝尔奖!

一、教师读书的作用

古人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读书可以提升人的品位、提升人的生活质量。无论怎样化妆和打扮都无法改变老去的事实,唯有读书能让人永远不老,能使生命之树常青。可以说,读书是最好的美容剂。 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

二、点亮学生阅读的那盏灯

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

三、教师读书是为了增加阅历,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阅读让我们领悟周作人的清淡平和、许地山的睿智自然、丰子恺的细腻亲切、冰心的典雅飘逸、钟敬文的清朗绝俗。书让我们感受海明威的冷峻、伏尔泰的咏叹、川端康成的精美、郁达夫的颓废、张爱玲的华丽、鲁迅的激愤、沈从文的恬淡、林语堂的幽默。

我很欣赏毕淑敏说过的一段话:“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显出来了。”

四、教师读书是为了实现个人发展,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提倡教师追求个人发展、个人幸福和传统的办学目标并不矛盾。一所学校的成功应该包括三个层面:教师成功、学生成才、学校发展。三者的关系是这样的:教师成功促进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和学生成才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学校的繁荣和发展。一个有成就感的教师才会是一个幸福的教师。有幸福感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学生。在师生都有幸福感的学校里,为学生一生奠基才不会仅仅是一句口号。

五、我们读什么书

1、阅读经典

"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出于不同的理由,以长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博尔赫斯语)经典里融化了先人们对人性、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先哲们对其、善、美的探索与向往。德国诗人诺瓦里斯说哲学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2、读教育书刊

《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生沟通的艺术》、《爱心与教育》、《走近心灵一一民主教育手记》、《论语》、《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这些都是优秀同行及先辈的教育实践与思考。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我们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们播种的庄稼而

已。" (《歌德谈话录》)我们应怀着无上的热情去寻求教育的脊梁们,在他们身上努力地汲取精神养料。只有不断地跨越由这些教育典籍构成的桥梁,才会使我们的教育更具智慧,也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3、读人文书籍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平凡的世界》、《在困难的日子里》、《掌心化雪》、《中国百年散文选》、《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集》、《灵魂的事》、《中国人》、《精神的光芒,一代人的心灵》,正如张寒所语"这些作品让我们认识了一批有思想的人,它们有的虽不能直接为我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但它们绝对会滋养一个像我这样整日处于狭小的生活圈子中的文人的精神,以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的思想和行为,进而使我的工作发生或显或隐的变化。"

六、教师怎样读书

读书要诵读有方,中国的经典名著要以诵读为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中国古代的经典应当背诵,尤其是原始儒学。读书还要疏离浮躁,当今社会浮躁盛行,要静下心来搞学习和研究。

七、读书教学相得益彰

都说“教学相长”,我说是“读教相长”;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却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有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那不是你的。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老师更多的是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岂不知功夫在书外。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

再讲两个读书教学相长的例子:

她两周教完一本教材——韩兴娥老师的大胆批判精神与课堂教学重构

一本现行教材教学一个学期,这是全国绝大多数学校撼之不动的定律。可是,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青年路小学语文教师韩兴娥只用两个星期,就将一册语文教材教授完毕,而且不再布置任何与课文相关的作业。

一、低年级:“小老师”佩卡上岗

1.学习课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2.阅读课外作品: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高年级:诵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腹有诗书的苏静

苏静是朱永新教授的研究生,现于青岛嘉裕关学校任教。在她走上教学岗位8个月的时候23岁,便参加了青岛市的新教师比武大赛,而且荣获一等奖的第一名。这在人们看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什么那样说呢?因为青岛市是教育高手云集的地方,初出茅庐的苏静,很难跟这些已经在教育教学这个场地上进行磨炼的青年新秀相抗衡。苏静之所以一鸣惊人,缘自她的读和背,她背了多少文章,背了多少诗,这是个未知数。“腹有诗书气自华”,副标题就是《苏静老师与青云斋、兰若轩的诗词情结》。

八、读写结合,书写美丽的教育人生

叶圣陶老先生主张教师要写“下水文”,是很有见地的。如果老师能够写出好文章,那就能在学生当中有威望。发表文章以后,那些学生看到我在全国报刊上发表文章,都比我兴奋,自豪地说:“我们的老师,发了这这么多的文章!”无形当中,你在学生当中就有了权威性的地位。不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我们往往把写看的很困难,实际上你跟别人讲一个故事就是一篇叙事文;甚至跟别人吵架,有可能是一篇议论文,它有论点,有论据,形成文字就是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不写下来?我们不但要写,而且要坚持写,笔耕不缀。如果你一旦不写,

放下再写就很难了。我是作者,我也是一个幸福者,为什么?每写一篇,使自己今后的写作更加从容、自如。我说写作就是练,没有任何的诀窍。写作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越写越想写。在写的过程当中,收获一种快乐,快乐点燃激情,激情激励写作,这样你越写越快,越写越好。经验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搁置写作,我们要学生写作文,我们必须作出表率来。

九、为终生的幸福奠基

读书,潜移默化中,让我们的人生阅历更丰富,让我们的生命积淀了更多,也让我们更出色地担负教育的使命。智者的片言只语,启迪我们的心灵,书写教育故事,让我们的生命更美丽。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走进书的海洋,我们的教育人生将变得更厚重!

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教师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个人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尊敬的教师们,让我们自己打开书籍,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的最高境界,实现自己的人生幸福吧!


相关内容

  • 书香飘满校园文化浸润童心报道
  • "书香飘满校园 文化浸润童心" –兴庆区第七小学读书月启动暨"萌宝故事会"活动 为了让每一位师生都能与好书交朋友, 与智慧牵手, 让书籍为师生开启一扇心灵之窗, 同时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 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创建"书香校园 ...

  • 书香飘溢校园经典浸润人生
  • 书香飘溢校园 经典浸润人生 郝岗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 ...

  • 让校园环绕书香让书香浸润校园
  • 让校园环绕书香让书香浸润校园 作者:吴碧琼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12期 一.书香氛围的营造 书香校园的建设离不开环境的布置和氛围的营造.环境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一种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教育的方式,涵盖着很大的教育意义. (1)环境的布置.为了让校园始终弥漫着书香,学校要充分利 ...

  • 经典滋养童年书香浸润童心
  • 经典滋养童年 书香浸润童心 --小桥大街小学"中华颂"经典诵读活动小结 "五四运动"至今满九十年了,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在社会中慢慢升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髓.依据西宁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于20 ...

  • 阅读滋养心灵书香浸润校园
  •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伴随着新年的钟声,广大师生们自己的读书园地――<书香校园>创刊了.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载体,阅读是获取文明的最好途径.读书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读书能改变人生,使我们放眼世界,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丰富知识,奋斗事业,提高能力,勇于创新,为社会做贡献.人的精神发育史,主 ...

  • 书香浸润幸福人生
  • 书香浸润 幸福人生 -学校申报省图书馆工作示范校汇报材料 沈阳市于洪区国奥小学 二0一五年十二月 书香浸润 幸福人生 于洪区国奥小学始建于2006年,坐落于于洪区赤山路与川江街交汇处.学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现有22个教学班,880名学生.15个专用教室.成立九年来获得 ...

  • 亲子共读让家庭浸润书香
  • 亲子共读 让家庭浸润书香 --"书香家庭·亲子共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响应新教育试验关于深入开展"亲子共读"和"书香家庭"读书活动的号召,进一步推动我校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建设,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力争通过& ...

  • 创建书香校园的实践与思考
  • [关键词] 书香校园:环境:阅读:平台: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42―01 新教育实验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

  • 辰光学校第五届读书节活动方案(2017.4)
  • 辰光学校第五届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以读书活动为契机,引导师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读书节活动,开展一次全校性读书活动,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 3.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真正地多读书,读好书,体会读书的乐趣,领悟读书的真谛,真正使他们 ...